掛職第一書記履職報告范文

時間:2023-03-21 11:10:5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掛職第一書記履職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掛職第一書記履職報告

篇1

2015年6月,親臨貴州視察指導工作并發表重要講話,對全省上下是莫大的鼓舞、巨大的動力和重大的機遇。

“守底線、走新路、奔小康”是貴州當前和“十三五”期間各項工作的總綱,更是總書對貴州的殷切期望和根本要求,為貴州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明確了目標。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證。作為組織部門,要為全面落實從嚴治黨要求,著力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不斷夯實黨的執政之基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同時,也要始終堅持把“守底線、走新路、奔小康”作為學習貫徹總書記視察貴州重要講話精神的主題主線,在甕安縣“守底線、走新路、奔小康”中爭當推動先鋒。

把握兩個關鍵選拔“好干部”

干部是推進黨的事業的重要組織者、推動者、實踐者,建成小康社會,關鍵是要建設一支政治素養好、業務能力強、群眾滿意度高的好干部隊伍。在干部選拔任用中,民主和程序是做好工作的兩個關鍵,甕安縣把民主和程序貫穿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各個環節,著力強化對干部選拔任用組織監督和群眾監督的作用。

擴大初始提名。對鄉鎮黨政正職、綜合經濟部門正職等重要崗位的提名人選,通過組織召開全委會或全委擴大會,由四家班子和其他縣級領導、縣委委員進行推薦。鄉鎮和部門其他副科級干部原則上均由鄉鎮黨委和部門黨組提名。在政府機構改革和鄉鎮行政區劃調整中,甕安縣將綜合考察的16個縣直部門正職人選、13個鄉(鎮、街道辦事處)黨政正職人選在縣委全委會議上進行推薦,按1:3的比例確定差額推薦人選。

充分發揚民主。推薦前,堅持認真制定推薦方案,明確推薦范圍、職位要求等事項;推薦中,堅持考察預告,采取書面推薦與談話推薦相結合的方式同步進行,書面推薦和談話推薦范圍擴大到全體干部、離退休干部代表和“兩代表一委員”;推薦后,堅持集體討論確定重點考察對象;確定重點考察對象時,堅持沒有經過民主推薦的不研究,不是多數人贊成的、群眾普遍反映不好的不列為重點考察對象。

嚴格推薦考察。按照“誰考察,誰負責”的原則,出臺《關于實行干部考察工作責任制的意見》,實行終身責任制,強化責任落實。認真開展鄉鎮領導干部跟蹤問效,發放《干部履職意向調查表》,及時掌握班子運行情況和干部思想動態。將干部考察延伸到社區、鄰里、黨支部和服務對象,突出對干部“德”的考核,考評結果作為重要參考。出臺《甕安縣鄉(科)級領導干部依法行政(依法辦事)考察辦法(試行)》,將依法行政(依法辦事)納入干部提拔、交流、調整考察范疇,對科級干部擬提拔對象實行財產和任前“雙公示”。嚴格民主測評、個別談話、檔案查閱、考察結果會審工作程序,充分征求縣紀檢監察、政法、審計、計生和法制等部門意見,深入了解考察對象“德、能、勤、績、廉”等方面的情況,確保考察的真實性、可靠性和全面性。

堅持兩個重點管理“好隊伍”

干部的教育培養和監督管理是關系到黨的事業成敗興衰的大事。只有不斷加強和優化干部教育培養、監督好管理機制,才能保證我們黨的事業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煥發勃勃生機。甕安縣在干部教育培養和監督管理中,注重從源頭抓起,從制度入手。

抓思想政治教育補“鈣”。始終把學習教育放在首要位置,逐步探索建立了領導干部“引領學”、交流討論“互動學”、實地教育“體驗學”、輿論導向“引導學”、豐富載體“形象學”、強化督查“推進學” 的“六學”模式。

抓日常監管提“神”。相繼研究出臺《科級及以下干部報告個人有關事項的實施辦法》《國家工作人員日常行為規范》《影響機關工作作風和效能行為問責辦法(試行)》《關于一般干部交流工作暫行規定》等制度,著力扎牢干部監督管理的制度籠子,正風肅紀,樹立好公仆形象。

同時,嚴格貫徹落實四項監督制度、“一報告兩評議”、約談、干部選拔任用全程記實和信息公開等制度,加強對領導干部離任、任中、任期經濟責任審計,突出對“人、財、物”和關鍵崗位領導干部的監督檢查。

抓教育培養“蹲苗”。拉手“結對子”,對新提拔副科級領導干部和優秀年輕干部,由黨政主要負責人或領導班子成員進行專人聯系幫帶;培訓“常充電”,結合中心任務,對鄉科級干部主要采取“走出去”的“菜單式”和“請進來”的“訂單式”培訓,要求帶著問題、帶著思考、帶著任務、帶著工作參加培訓,培訓后要求有心得體會、有調研報告、有工作舉措;雙向“掛職學”,積極爭取省、州部門和對口幫扶地區的支持,精選優秀干部到上級業務部門和發達地區掛職鍛煉。

守住兩條主線建設“好組織”

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在社會基層組織中的戰斗堡壘,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2008年“6?28”事件發生后,甕安縣痛定思痛、浴火重生,不斷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堅持強基固本,突出政治功能建設、服務功能建設和發展功能建設,及時回應群眾呼聲,實現民族團結、共生共榮、和諧穩定。

強基礎重保障,發揮好政治功能。加強思想理論武裝,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和群眾深入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不懈用科學理論武裝基層黨員干部和廣大群眾的頭腦,堅定信仰信念信心,提高思想理論素質,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認同和思想認同,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打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政治基礎,確保在政治上不迷失方向。嚴肅政治生活,嚴格“”制度,堅持和發揚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堅持用民主集中制原則決策議事。

聚民心增活力,發揮好服務功能。積極推行“縣級領導包鄉(鎮),縣直單位、部門包村,黨員干部包困難戶”制度,形成服務合力做好群眾工作。利用縣、鄉(鎮)、村群眾工作中心、站、點三級服務網絡,努力實現“一站式接待處理、一條龍集中辦理、一攬子解決問題”,使群眾工作網絡真正成為“群眾之家”;實行黨員干部聯系群眾的“1+3”服務模式,要求每名黨員干部與1戶留守兒童、1戶困難群眾、1戶致富能手進行“結親”幫扶,讓各級黨員干部在直接聯系服務群眾中樹立群眾觀點、增進群眾感情、了解群眾呼聲、聽取群眾意見,為群眾提供“心貼心”服務;深入開展“三亮一創”活動,亮出黨員身份,亮出黨員承諾,亮出黨員行動,創建爭優目標,解決好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