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中醫藥健康指導范文

時間:2023-11-17 17:48:0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血壓中醫藥健康指導,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高血壓中醫藥健康指導

篇1

關鍵詞:中醫藥,調護,治未病,中藥選用。

中醫護理歷來在祖國醫學整體觀、辯證觀的理論指導下,強調“三分治,七分養”,堅持“防重于冶”的原則,“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在臨床護理實踐中,強調入是一個以臟腑、經絡、氣血為內在聯系的有機整體,強調人體與自然界與社會的關系,進行辯證施護。通過望,聞、問、切四診手段獲取病情、個體狀況、心理、社會環境等信息,應用中醫八綱辯證的方法加以分析、歸納,確立病人的證型及存在或潛在的健康問題,提出因時、因地、因人而異的護理措施以及健康指導。

高血壓是指從人體動脈血壓增高為主,常伴有心、腦、腎視網膜功能性和器質性改變的全身性疾病。高血壓已成為威脅我國人民身體健康的四大疾病之一,臨床是利用降壓藥對癥治療,隨著醫學模式的改變,人們越來越體會到中醫藥防治調護與高血壓的密切關系,現將一些臨床經驗介紹如下:

1:中醫護理內容

1.1 體重超重指導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壓病發病的危險因素。導致肥胖的原因是人體攝入與消耗平衡失調致使機體脂肪的過度蓄積。減重的方法是減少總熱量的攝入,如少食油炸食品、快餐等;增加有氧體育鍛煉如快步走、太極拳、健美操、慢跑、氣功等。每日進行1~2個運動單元的運動,達到輕至中度的運動強度,并認真填寫運動紀錄。

1.2 藥物指導根據患者血壓狀況,針對患者入院時的評估情況,護理指導人員反復宣講高血壓病人的用藥原則和正確用藥的益處。配置服藥盒,使患者定時定量用藥,防其漏服、多服及不按時服用,以達到逐步降壓之目的。

1.3 飲食指導根據“食藥同源”的原理和“食藥同治”的理論進行食療,如痰濁內阻,痰淤互結,清陽不升的患者,需飲食清淡,忌食油膩甜黏、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及臭豆腐、公雞肉、鴨肉等食品,少食含膽固醇高的食物如動物內臟、蛋黃等;痰濕重者可給苡仁粥,山藥粥以健脾除濕;肝陽偏亢者,可食用植物油、紫菜、山楂、黑木耳、海蜇、芹菜、馬蘭頭涼拌菜,常食綠豆湯、薺菜湯等;血脂過高患者可服三七花泡水代茶;肥胖病人適當控制食量,不宜過飽;而在鹽的攝入方面,要求患者在入院后的前兩個月時間內攝鹽量減少1/2以上,以后開始每人每日食鹽量不超過6 g(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要求),并禁食腌制小菜。

1.4 心理指導采用一對一的方式,護患共同分析治療中出現的反復、血壓波動及不良因素影響的原因,允許病人發泄心中的不滿,鼓勵病人說出引起焦慮、煩躁的原因或感受,使之保持穩定的情緒,改變其急躁、易怒的性格,避免情緒激動或過度緊張,保持樂觀態度,由配合治療轉為主動參與治療,提高治療的依從性。

1.5 煙、酒指導中醫學認為嗜酒肥甘可致脾胃積熱,灼傷脾腎陰;亦可損傷脾胃,痰濁內阻,清陽不升,也可誘發高血壓病。煙中的尼古丁能收縮小動脈,促發高血壓,煙中的一氧化碳損傷動脈內膜細胞,加重血小板的凝集,促進動脈粥樣硬化及血栓形成,從而使發生血壓增高的危險因素大大增加。而酒精與高血壓病之間有獨立的正相關關系。酒后可造成心率加快、血壓升高,中度以上飲酒是高血壓病發病的危險因素之一。因此,對飲酒和吸煙的患者要加強教育,使之逐漸少吸煙、飲酒,直至改變這種不良嗜好。

2中成藥選用

高血壓中醫辨證分型包括肝陽上亢型、肝腎陰虛型、陰陽兩虛型、痰濕壅盛型、瘀血阻絡型。

肝陽上亢型:表現為頭痛、性情急躁、失眠、口干苦、面紅目赤應平肝潛陽,宜選用天麻鉤藤沖劑、夏枯草膏、鉤藤片等。

肝腎陰虛型:表現為頭痛、眩暈、耳鳴、面部潮紅、易怒、乏力,應滋養肝腎、平肝潛陽,可選用杞菊地黃丸、降壓養血沖劑、降壓平片、羅黃降壓片等。

陰陽兩虛型:表現為嚴重眩暈,心悸,面部或雙下肢水腫,畏寒肢冷,胸悶嘔吐,應溫陽育陰,宜選用補腎丸、還睛丸、血平片、冬青補汁等。

痰濕壅盛型:主要表現如頭重眩暈,身困乏力,胸悶心悸,惡心納呆,舌淡胖,苔白膩,脈濡緩等。宜祛痰化濁,可選用半夏天麻丸、安腦丸等。

瘀血阻絡型:主要表現如頭痛眩暈,胸悶心悸,兩脅脹痛,手足麻木,舌黯紅,脈澀等。宜理氣祛瘀,可選用復方七芍降壓片、首烏降壓膠囊等。

通過對病人的中醫藥防止和調護,使患者更加了解了高血壓病的基本知識、預防措施、注意事項,減輕了心理壓力,提高了自我保護能力和健康知識水平,樹立了良好的行為規范,達到了最理想的護理效果,積極預防治療可制止和逆轉高血壓病對靶器官的損害,可以延緩病情的進展,加大高血壓病健康知識的宣傳力度,從而提高高血壓病人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高血壓病;中醫證型;危險因素;相關性

中圖分類號:R544.1R255.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1349(2012)12150003

現代社會,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高血壓病已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高血壓病是一種以動脈血壓持續升高為主要表現的心血管疾病,常引起心、腦、腎等重要器官的損害。高血壓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原發性高血壓(EH)是指病因尚未十分明確的高血壓,又稱高血壓病。由其他已知疾病所致的血壓升高,則稱為繼發性高血壓。高血壓病屬中醫眩暈、頭痛等病證范疇。近些年來,高血壓病中醫辨證分型與心血管危險因素相關性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進展,有助于為中醫辨證提供客觀化依據,更有助于將中醫辨證施治與現代醫學技術相結合,更好地控制血壓,減少靶器官損害,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現將近年來高血壓病中醫辨證分型與心血管危險因素相關性的研究進展綜述如下。

1高血壓病的診斷標準及危險因素

高血壓病西醫診斷標準參照《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1],收縮壓≥140mmHg(1mmHg=0.133kPa)和(或)舒張壓≥90mmHg。高血壓病中醫證候診斷標準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及《實用中醫內科學》,分為肝火亢盛、痰濕壅盛、陰虛陽亢、陰陽兩虛四型,兼夾證分為夾痰、夾瘀、夾痰瘀、夾風。

根據《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1],影響高血壓患者預后的重要心血管危險因素包括:年齡男性>55歲,女性>65歲,吸煙,糖耐量受損和(或)空腹血糖受損,血脂異常,早發心血管病家族史,腹型肥胖或肥胖,血同型半胱氨酸升高。

2高血壓病中醫證候類型的研究

目前,對于高血壓病中醫證候類型的研究,眾多醫家分型不一,其證型分布也因地域、氣候、環境、生活習慣的不同而存在明顯差異。張榮珍等[3]將安徽省3578例EH患者辨證分為:肝火亢盛型965例,占27%;陰虛陽亢型795例,占22%;陰陽兩虛型535例,占15%;痰濕壅盛型932例,占26%;未定型351例,占10%。其中以肝火亢盛和痰濕壅盛兩型居多。符德玉等[4]收集上海市岳陽醫院、龍華醫院、瑞金醫院409例EH患者,陰虛陽亢型占49.14%,其次為痰濕壅盛(22.49%)、肝火亢盛(22.25%),陰陽兩虛型最少(6.11%)。周莉等[5]調查上海市某社區200例高血壓患者,辨證分型為肝腎陰虛型、肝陽上亢型、腎陽虛衰型、瘀血內阻型、痰濕內阻型,其中肝腎陰虛型居多占69.50%,肝陽上亢型占19.00%,痰濕內阻型最少占2.00%。王嚴冬等[6]通過多中心調查分析發現,廣東省珠海市瘀血阻絡、痰瘀阻絡、痰濁壅盛等實證比例明顯增高,江蘇省常州市、南京市肝腎陰虛、肝陽上亢比例明顯增高,遼寧省沈陽市心血虧虛、肝陽上亢、肝腎陰虛比例明顯增高,認為南方痰瘀證明顯,從南向北有實證比例逐漸減少,虛證比例則有逐漸增多趨勢。譚潔等[7]將湖南省698例EH患者辨證分型,認為家族性高血壓患者以肝火亢盛證為最突出證型,占患者總人數的59.2%。錢俐俐等[8]收集江蘇省南京市63例EH患者,各型按比例由多到少排序:陰虛陽亢型>痰濕壅盛型>肝火亢盛型>陰陽兩虛型。

3高血壓病中醫證型與血壓水平的相關性研究

陳光亮等[9]研究471例EH患者,認為痰濕壅盛型、陰陽兩虛型患者收縮壓(SBP)、舒張壓(DBP)顯著升高,而肝火亢盛型、陰虛陽亢型患者SBP、DBP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女性陰虛陽亢型、痰濕壅盛型、陰陽兩虛型患者SBP均顯著升高。張榮珍等[3]研究3578例EH患者,結果顯示,陰陽兩虛型收縮壓變異性較大,舒張壓變異性較小;肝火亢盛型和痰濕壅盛型兩組舒張壓變異性相對較大;平均動脈壓變異性以痰濕壅盛型最大。谷萬里等[10]將477例EH患者辨證分型,認為心腎氣虛、肝陽上亢、瘀血阻絡三型比例隨著血壓級別升高呈上升趨勢,陰陽兩虛、痰濕壅盛型的比例隨血壓級別升高而有所減少,認為痰濕壅盛及陰陽兩虛等因素多體現于初、中級高血壓。鄧冰湘等[11]對EH患者研究發現,靶器官損害組血壓晝夜節律顯著減弱,而肝火亢盛型24h平均收縮壓異常增高,痰濕壅盛型24h平均舒張壓明顯增高,陰虛陽亢型晝夜收縮壓節律明顯異常,陰陽兩虛型雙重晝夜節律異常。熊偉等[12]研究121例EH患者,辨證分型為陰虛陽亢證、痰瘀阻絡證、腎虛證,腎虛組血壓負荷,即一定時域內收縮壓和舒張壓超過正常范圍次數的百分率明顯高于痰瘀阻絡、陰虛陽亢組,預示著老年高血壓腎虛證血壓波動不穩更加明顯,對加劇靶器官損害具有較大的風險。趙等[13]對100例EH患者進行觀察,發現肝陽上亢型血壓多呈勺形分布,痰濁型則多呈非勺形或反勺形分布,且兩者都以舒張壓增高為顯著;陰陽兩虛型多呈非勺形,陰虛陽亢型則多呈反勺形分布,而二者以收縮壓增高顯著,且脈壓增大。王英杰等[14]研究發現,高血壓患者痰濕壅盛組、陰陽兩虛組、肝腎陰虛組脈壓增寬,與正常對照組、肝陽上亢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

4高血壓病中醫證型與血脂、血糖、血漿同型半胱氨酸的相關性研究

4.1高血壓病中醫證型與血脂異常徐旭平等[15]收集浙江省150例高血壓患者,研究顯示高血壓患者血清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均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高血壓組血脂高于健康對照組,且高血壓患者臨床分級和TG、LDL/HDL呈明顯正相關,認為高血壓患者病情進展與血脂密切相關。張榮珍等[3]研究3578例高血壓患者,結果顯示,以痰濕壅盛型和肝火亢盛型TG增高明顯。痰濕壅盛組TC、LDLC、TG均明顯升高,提示痰濕壅盛型存在突出的代謝性異常。等[16]研究發現,肝火亢盛組與痰濕壅盛組TC和健康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HDLC和LDLC兩項在痰濕壅盛組與健康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G的變化以肝火亢盛組增高為主。張云飛[17]收集111例高血壓病患者,血脂異常者51例,占46%;HDLC在痰濕壅盛證降低最明顯,LDLC在陰陽兩虛證中升高明顯。認為TG升高和HDLC降低可以作為痰濕壅盛證辨證的客觀化指標,LDLC升高可作為陰陽兩虛證辨證的客觀化指標。劉曉穎等[18]研究表明,TC在痰濕壅盛型組明顯升高,與其他三型及健康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4.2高血壓病中醫證型與糖代謝異常邢立影等[20]觀察北京地區757例高血壓患者,發現糖代謝異常者占49.5%,糖尿病占38.3%,空腹血糖受損占11.2%,說明高血壓病與糖代謝異常有密切的相關性。據有關流行病學調查資料[21]顯示,中國人群中胰島素抵抗(IR)與高血壓患病率有關。陳光亮等[9]研究發現,空腹血糖(FPG)在肝火亢盛、陰虛陽亢、痰濕壅盛、陰陽兩虛型EH患者依次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肝陽上亢型>肝腎陰虛型>陰陽兩虛型,認為高血壓實證(肝陽上亢、痰濕壅盛)患者的胰島素抵抗明顯高于高血壓虛證(肝腎陰虛、陰陽兩虛)患者。沈毅等[23]對150例EH患者的研究發現,與正常對照組比較,EH組空腹血胰島素、C肽顯著升高,胰島素敏感指數(ISI)顯著降低(P

4.3高血壓中醫證型與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關性研究當人體血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10mmol/L時稱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當前醫學界將這類合并Hcy升高的原發性高血壓定義為“H型高血壓”。2002年的1項納入12項前瞻性研究的薈萃分析表明:同型半胱氨酸每降低3μmol/L可以減少11%的缺血性心臟病發病風險和19%的腦卒中發病風險。Graham等研究發現Hcy升高合并高血壓者血管疾病風險升高約11倍。Hcy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機制主要包括損害內皮細胞、氧化應激反應、改變脂質代謝及促進血栓形成等[24]。符德玉等[4]研究認為,高血壓病痰濕壅盛組血清Hcy水平最高,與肝火亢盛、陰虛陽亢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5高血壓病中醫證型與體重指數(BMI)的相關性研究

根據2003年衛生部疾病控制司公布的“中國超重和肥胖癥預防控制指南”,以BMI值24kg/m2為超重界限,28kg/m2為肥胖界限。已有文獻闡明[28]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壓發病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體重每增加10kg,收縮壓升高2mmHg~3mmHg,舒張壓升高1mmHg~3mmHg。BMI與血壓水平呈正相關,BMI每增加3kg/m2,4年內發生高血壓的風險,男性增加50%,女性增加57%。錢俐俐等[8]研究顯示,63例EH患者中BMI≥24kg/m2占63.49%,痰濕壅盛型和肝火亢盛型BMI≥24kg/m2分別占90.47%和7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6高血壓病中醫證型與年齡、性別關系的研究

6.1高血壓病中醫證型與年齡的關系美國一項調查研究發現,自35歲以后,每增加10歲,高血壓的相對危險性就會明顯上升29.3%~42.5%。陳榮等[29]研究結果顯示,肝火亢盛型多為青壯年,陰虛陽亢型、痰濕壅盛型中多為中老年,而陰陽兩虛型多數為60歲以上的老年患者,各型高血壓患者的患病年齡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6.2高血壓病中醫證型與性別的關系高血壓病中醫證型與性別的相關性在眾多研究中存在爭議。錢俐俐等[8]研究認為陰虛陽亢型和陰陽兩虛型女性多于男性,痰濕壅盛型和肝火亢盛型男性多于女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目前對高血壓病的中醫證候分布及其與危險因素關系的研究已做了大量的探索工作,研究證明高血壓病中醫證型與心血管危險因素之間存在相關性,為中醫辨證的客觀化與規范化提供依據。然而,就參考文獻而言,目前研究仍存在中醫辨證不統一、證候類型多元化等問題,今后應開展大樣本、多中心的流行病學調查研究,進一步建立規范統一的高血壓病中醫辨證標準,從而指導高血壓病的中醫臨床治療和中西醫結合研究工作。

參考文獻:

[1]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1,19(8):701743.

[2].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7475.

[3]張榮珍,陳志祥,胡素穎,等.3578例高血壓中醫證型構成臨床調查研究[J].中醫藥臨床雜志,2007,19(4):360364.

[4]符德玉,祖亮華,辛效毅,等.409例高血壓病患者不同中醫證型間心血管易損因子水平的變化[J].上海中醫藥大學學報,2009,23(3):1518.

[5]周莉,王佑華,周端.上海市某社區高血壓患者一般情況及中醫證型分布調查[J].上海中醫藥雜志,2010,44(3):1517.

[6]王嚴冬,劉志龍,劉培中,等.不同地域高血壓病患者中醫證型分布特點及相關因素分析[J].新中醫,2009,41(6):2325.

[7]譚潔,滕久祥,彭芝配.湖南省家族性高血壓病中醫證型分布的流行病學調查研究[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09,29(1):7071.

[8]錢俐俐,張洪斌.影響高血壓病中醫證型相關因素的研究[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1,13(5):113114.

[9]陳光亮,王濱燕,劉海鵬,等.471例原發性高血壓證型研究[J].安徽中醫學院學報,2011,30(4):2428.

[10]谷萬里,史載祥,余云旭,等.原發性高血壓的中醫證型特征[J].中西醫結合學報,2010,8(9):842847.

[11]鄧冰湘,譚達全.高血壓病患者血壓晝夜節律與靶器官損害及中醫證型關系的研究[J].湖南中醫學院學報,2004,24(6):4849.

[12]熊偉,李浩.老年高血壓不同中醫證型患者血壓負荷特點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1,9(9):10251026.

[13]趙,帕力旦,陳紅霞.高血壓病動態血壓與中醫辨證分型的關系[J].新疆中醫藥,2006,24(4):2324.

[14]王英杰,胡婉英.原發性高血壓病病人血管重構與中醫證型相關關系的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07,5(1):1113.

[15]徐旭平,楊愛珍,陶羅玲.高血壓患者血尿酸和血脂變化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1,9(26):7879.

[16],楊振偉,張國倫.高血壓病基本證型與血瘀的相關性研究[J].江西中醫學院學報,2007,19(1):5456.

[17]張云飛.高血壓病中醫證型與血脂紊亂的相關性[J].中醫雜志,2007,48(7):626628.

[18]劉曉穎,王永霞,陳召起.高血壓病血脂ET、NO變化與中醫證型分型的關系[J].中華中醫藥學刊,2005,23(8):14641465.

[19]羅芳.高血壓病中醫證型與血脂關系的研究[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19(28):35883589.

[20]邢立影,王健松,張慧英.高血壓患者合并心血管病危險因素現狀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1,8(26):143145.

[21]葉德壽,李東野,李英,等.胰島素抵抗與高血壓病關系流行病學研究[J].心血管康復醫學雜志,2005,14(6):543545.

[22]毛莉娜,祝煒,喻榮輝,等.高血壓病中醫證型與血液流變學及胰島素抵抗的相關性研究[J].湖北中醫學院學報,2007,9(2):2425.

[23]沈毅,張繼東,胡連海,等.原發性高血壓病中醫辨證分型與胰島素抵抗的相關性研究[J].山東大學學報(醫學版),2005,43(2):142144.

[24]孫寧玲,趙連友.高血壓診治新進展20112012[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1:301302.

[25]陳威,王鑫,梁云花,等.H型高血壓與中醫證型相關性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11,20(7):11711172.

[26]張文,王劍,呂全勝.高血壓病中醫證型與同型半胱氨酸的相關性研究[J].新疆中醫藥,2010,28(4):1113.

[27]張玲端,任幼紅,馬興榮.血漿同型半胱氨酸與高血壓病中醫證型關系的研究[J].中華中醫藥雜志,2008,23(12):11051106.

篇3

一、居民健康檔案管理

工作指標

1.健康檔案建檔率=建檔人數/轄區內常住居民數×100%

2.電子健康檔案建檔率=建立電子健康檔案人數/轄區內常住居民數×100%

3.健康檔案使用率=檔案中有動態記錄的檔案份數/檔案總份數×100%

指標值

該指標有望逐步淡化。目前全國各地居民健康檔案管理績效評價指標體系都以電子健康檔案建檔率作為量化指標和評價標準,電子健康檔案建檔率≥75%;健康檔案使用率≥60%。

注:建檔指完成健康檔案封面和個人基本信息表,其中0-6歲兒童不需要填寫個人基本信息表,其基本信息填寫在“新生兒家庭訪視記錄表”上。

有動態記錄的檔案是指1年內與患者的醫療記錄相關聯和(或)有符合對應服務規范要求的相關服務記錄的健康檔案。

二、健康教育

工作指標

1.發放健康教育印刷資料的種類和數量

2.播放健康教育音像資料的種類、次數和時間

3.健康教育宣傳欄設置和內容更新情況

4.舉辦健康教育講座和健康教育咨詢活動的次數和參加人數

5.居民健康素養水平

指標值

1.每個機構每年提供不少于12種內容的印刷資料、播放音像資料不少于6種。

2.每個機構每2個月最少更換1次健康教育宣傳欄內容。

3.每個機構每年至少開展9次公眾咨詢活動。

4.每個機構每月至少舉辦1次健康知識講座,村衛生室和社區衛生服務站每兩個月至少舉辦1次健康知識講座。

注:由于地區差異導致疾病流行、重點健康問題不一樣,各地開展健康教育內容、形式以及側重點不同,對發放健康教育印刷資料、播放音像資料的內容、種類沒有作統一要求,健康教育咨詢活動對于村衛生室和社區衛生服務站不作具體要求。

三、孕產婦健康管理

工作指標

1.早孕建冊率=轄區內孕13周之前建冊并進行第一次產前檢查的產婦人數/該地該時間段內活產數×100%

2.產后訪視率=轄區內產婦出院后28天內接受過產后訪視的產婦人數/該地該時間內活產數×100%

指標值

早孕建冊率≥85%,產后訪視率≥85%

四、兒童健康管理

工作指標

1.新生兒訪視率=年度轄區內按照規范要求接受1次及以上訪視的新生兒人數/年度轄區內活產數×100%

2.兒童健康管理率=年度轄區內接受1次及以上隨訪的0-6歲兒童數/年度轄區內應管理的0~6歲兒童數×100%

指標值

新生兒訪視率≥85%,兒童健康管理率≥85%

五、預防接種

工作指標

1.建證率=年度轄區內已建立預防接種證人數/年度轄區內應建立預防接種證人數×100%

2.某種疫苗接種率=年度轄區內某種疫苗年度實際接種人數/年度轄區內某種疫苗應接種人數×100%

指標值

1.建證率達到100%

2.某種疫苗接種率達到90%

注:年度轄區內應建立預防接種證人數來源于免疫規劃工作年報中應建證兒童數量,已建立預防接種證人數來源于兒童預防接種信息管理系統。某種疫苗接種率一般指的是在金苗助手中查看含麻疹成分疫苗第二劑次接種情況。

六、老年人健康管理

工作指標

老年人健康管理率=年內接受健康管理人數/年內轄區內65歲及以上常住居民數×100%

指標值

老年人健康管理率≥69%

注:接受健康管理是指建立了健康檔案、接受了健康體檢、健康指導、健康體檢表填寫完整。

年內轄區內65歲及以上常住居民數依據評價縣市區統計部門提供的《統計年鑒》等官方印制刊物確定轄區65歲及以上老年人常住人口數。

七、慢病患者健康管理

工作指標

1.高血壓患者規范管理率=按照規范要求進行高血壓患者管理的人數/年內已管理的高血壓患者人數×100%

2.管理人群血壓控制率=最近一次隨訪血壓達標人數/年內已管理的高血壓患者人數×100%

3.2型糖尿病患者規范管理率=按照規范要求進行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人數/年內已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人數×100%

4.管理人群血糖控制率=年內最近一次隨訪空腹血糖達標人數/年內已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人數×100%

指標值

1.高血壓患者規范管理率≥60%;2型糖尿病患者規范管理率≥60%

2.管理人群血壓控制率≥45%;管理人群血糖控制率≥35%

注:最近一次隨訪血壓指的是按照規范要求最近一次隨訪的血壓,若失訪則判斷為未達標,血壓控制是指收縮壓<140mmHg和舒張壓<90mmHg(65歲及以上患者收縮壓<150mmHg和舒張壓<90mmHg),即收縮壓和舒張壓同時達標。

八、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管理

工作指標

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規范管理率=年內轄區內按照規范要求進行管理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人數/年內轄區內登記在冊的確診嚴重精神障礙患者人數×100%

指標值

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規范管理率≥80%。轄區內嚴重精神障礙患者人數為轄區內常住居民人口數量×4‰

九、肺結核患者健康管理

工作指標

1.老年人中肺結核可疑癥狀者(含疑似患者)推介轉診率=結核病定點醫療機構收到的雙向轉診單數/年度體檢老年人中發現的肺結核可疑癥狀者(含疑似患者)×100%

2.糖尿病患者中肺結核可疑癥狀者推介轉診率=結核病定點醫療機構收到的雙向轉診單數/糖尿病患者篩查中發現的肺結核可疑癥狀者×100%

3.肺結核患者管理率=已管理的肺結核患者人數/轄區同期內經上級定點醫療機構確診并通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管理的肺結核患者人數×100%

4.肺結核患者規則服藥率=按照要求規則服藥的肺結核患者人數/同期轄區內已完成治療的肺結核患者人數×100%

5.在整個療程中,患者在規定的服藥時間實際服藥次數占應服藥次數的90%以上

指標值

肺結核患者管理率達到90%,肺結核患者規則服藥率≥90%

十、中醫藥健康管理

工作指標

1.老年人中醫藥健康管理率=年內接受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65歲及以上居民數/年內轄區內65歲及以上常住居民數×100%

2.0~36個月兒童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率=年度轄區內按照月齡接受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的0~36月兒童數/年度轄區內的0~36個月兒童數×100%

指標值

老年人中醫藥健康管理率≥45%;0~36個月兒童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率≥45%

注:接受中醫藥健康管理是指建立了健康檔案、接受了中醫體質辨識、中醫藥保健指導、服務記錄表填寫完整。

十一、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報告和處理

工作指標

1.傳染病疫情報告率=網絡報告的傳染病病例數/登記傳染病病例數×100%

2.傳染病疫情報告及時率=報告及時的病例數/報告傳染病病例數×100%

3.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及時報告率=及時報告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數/報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數×100%

指標值

傳染病疫情報告率達到100%,傳染病疫情報告及時率達到100%,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及時報告率達到100%

十二、衛生監督協管

工作指標

1.衛生計生監督協管信息報告率=報告的事件或線索次數/發現的事件或線索次數×100%

2.協助開展的食源性疾病、飲用水衛生安全、學校衛生、非法行醫、非法采供血和計劃生育實地巡查次數。

篇4

20**年,我院在衛生局的正確領導下,嚴格執行《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2011版)》,認真貫徹落實《安徽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實施方案》、《20**年定遠縣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實施方案》以及衛生局各類文件精神,加強內部管理,嚴抓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充分調動全院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取得了較好成效,現將我院20**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總結如下:

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開展落實情況

(1)建立居民健康檔案:20**年在去年工作基礎上繼續加大居民健康檔案建檔工作力度,重點加強了特殊人群健康檔案的建檔和動態管理工作。至目前共為農村居民建立電子健康檔案23106人份,完成總建檔任務的100.63%.

(2)健康教育工作:嚴格按照健康教育服務規范要求,認真貫徹落實市縣衛生局及上級主管部門的各項健康教育項目工作。采取了發放宣傳材料、開展健康教育講座、設置宣傳欄、健康教育知識咨詢活動、音像播放等多種方式,針對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等主要健康問題和危險因素開展健康教育宣傳活動。開展各類宣傳:健康教育講座:中心衛生院13場次;村衛生室54場次。健康教育知識咨詢活動10場次,宣傳欄:中心衛生院7期;村衛生室54期,音像播放15場次等多種形式的宣傳,發放各類宣傳材料6000余份,宣傳手冊3000余份,參與活動約6000人次。

(3)兒童預防接種工作:按照上級部門下達的任務指標有序開展,各項制度完善,擴大計劃免疫工作規范運行,冷鏈運轉正常規范,記錄完整,各類疫苗接種及時,兒童建卡、建證280人,一類疫苗接種6332針次,二類疫苗接種2380針次,各類疫苗接種率達95%以上。

(4)06歲兒童健康管理服務:全鎮0-3歲兒童847人,系統管理722人,系統管理率85.25%。體弱兒管理人數8人。

(5)

孕產婦健康管理服務:嚴格按照要求落實孕產婦保健服務,全鎮共有孕產婦327人,系統管理282人,系統管理率86.24%,高危孕產婦管理57人;對育齡婦女進行健康教育和保健指導。

(6)

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在總結往年老年人管理工作的基礎上,考慮到老年人行動不便,認識不夠,來院體檢困難的情況下,通過與村衛生室協作,動用各種宣傳、動員,提高了老年人健康管理率。全鎮65歲老年人已完成建檔管理3012人,建檔管理率107%;免費體檢2591人次,免費體檢率86.03%。

(7)

高血壓健康管理服務:一是通過開展3

5歲及以上居民首診測血壓;居民診療過程測血壓;健康體檢測血壓和健康檔案建立過程中詢問等方式發現高血壓患者。二是對確診的高血壓患者進行登記管理,并提供一年4次面對面隨坊,每次隨訪詢問病情、測量血壓,對用藥、飲食、運動、心理等提供健康指導。三是對已經登記管理的高血壓患者每年進行一次免費的健康體檢(含一般體格檢查,血常規、尿常規及空腹血糖測試)。我鎮已完成建檔管理高血壓病患者3504人,建檔管理率

101.48%;免費體檢2548人次,免費體檢率72.72%,隨訪12024人次。

(8)Ⅱ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務:一是通過健康體檢和高危人群篩查檢測血糖以及建立居民健康檔案過程中詢問等方式發現患者;二是對確診的Ⅱ型糖尿病患者進行登記管理,并提供面對面4次隨訪,每次隨訪要詢問病情、進行空腹血糖測量等檢查,對用藥、

飲食、運動、心理提供健康指導;三是對已經登記管理的Ⅱ型糖尿病患者每年進行一次免費健康體檢;我鎮已完成建檔管理Ⅱ型糖尿病患者693人,建檔管理率107.78%;免費體檢571人次,免費體檢率82.4%,隨訪2469人次。

(9)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務:對確診的重性精神病患者進行登記管理,并對在家居住的恢復期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進行隨訪和康復指導。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66人,全部規范管理。

(10)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和處置服務:認真開展傳染病防治工作,提高疫情報告意識,完善疫情報告制度,落實傳染病網絡直報,至目前共報告各類傳染病35例,各類傳染病報告率100%,報告及時率100%,轄區內無傳染病暴發流行。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警機制,加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應急物資儲備足量。積極做好結核病人的歸口管理工作,規范管理結核病25人。重點強化疫情檢測報告,切實加強麻疹疫情應急和脊髓灰質炎疫情防控工作,規范發熱門診,控制院內感染,完善發熱門診各項制度,同時

啟動預檢分診制度,認真落實工作人員崗位責任制和預檢分診制度,嚴格落實首診負責制,加強對發熱病人的管理。

到目前為止,20**年度未發生重大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11)

衛生監督協管服務:積極協助衛生監督部門開展公共場所、學校衛生、生活飲用水衛生和醫療場所等衛生監督協管工作。

池河中心衛生衛生監督協管站的工作人員有序開展了對轄區內衛生監督協管服務對象監督巡查,監督巡查覆蓋率100%,共巡查督導225次(家),其中:水廠3次(家);公共場所171次(家);學校18次(家);醫療32次(家)。

(12)

中醫藥服務:

通過加強中醫科建設,開展中醫特色診療,積極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廣泛運用于社區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等的防治,向廣大居民群眾提供了“簡、便、驗、廉”的中醫藥特色服務。同時在應用中醫理論開展健康教育、制定有中醫藥特色的健康教育處方等方面作了有益的嘗試,積極組織舉辦健康教育講座、出刊健康教育櫥窗、印發健康教育入戶宣傳資料、使中醫藥健教工作落到了實處。今年我中心開展具有中醫特色的健康教育,發放健康教育處方,收到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居民的保健意識明顯增強,參加健康運動和健康教育積極性顯著提高。

中醫藥服務受益人次:老年人2116人次,兒童583人次。

(13)

其他:?0-3歲兒童先天性心臟病篩查:共篩查158人,有疑似先天性心臟病的兒童4人。?胃癌復檢:對去年篩點懷疑對象進行復查

38人。?婦女“兩癌”篩查:今年婦女“兩癌”篩查1513人,重點懷疑對象42人。

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中存在的困難

20**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如下困難:

1、人才缺乏,公共衛生科人員不足,影響了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進展。

2、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公共衛生科工作人員工作熱情不高。

3、居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認識存在一定距離,上門建檔和隨訪主動配合存在一定困難。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爭取地方政府支持,強化職能,加大居民健康檔案建檔力度。

2、加大宣傳力度,認真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通過宣傳—吸引—再宣傳,以逐步改變農村居民的陳舊觀念,促使其自愿參與到農村衛生服務中來。

3、加強專業技術隊伍建設,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水平。

4、配套合理的激勵機制,提高工作人員工作熱情。

5、落實各項服務規范、強化各項規章制度,推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可持續健康發展。

篇5

全縣轄區內常住人口均可免費享受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二、工作內容

城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包括居民健康檔案管理、健康教育、預防接種、0-6歲兒童健康管理、孕產婦健康管理、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壓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管理、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與處置、衛生監督與協管、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12項。

三、工作目標

按照深化醫改和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的要求,開展12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并在我縣城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成效的基礎上,繼續以實施重點人群、重點疾病和弱勢人群健康管理為主要工作目標,全面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

四、2014年主要任務

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按《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2011年版)》、《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技術規范(2013年版)》要求,以提升服務質量為重點,全面實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具體要求如下:

(一)城鄉居民健康檔案管理

1.各鄉鎮醫療機構要對已錄入系統電子檔案(包括一般人群、重點人群)的姓名、性別、電話號碼、身份證號碼、地址等信息進行全面核對,確保檔案信息的真實性。

2.推進健康檔案電子化管理,規范健康檔案使用和管理,對不符合規范要求的要加以完善,對未體檢即給予建立的,要給予補充體檢。要把健康檔案建立、更新和使用融入日常醫療服務中,動態補充和完善,對持社保卡就診的群眾,就診后要及時點擊關聯,將就診信息關聯到電子檔案,確保電子檔案及時更新,充分發揮健康檔案在疾病控制和人群健康管理中的作用。

3.電子建檔率達≥85%,合格率≥80%,健康檔案使用率≥50%。

(二)健康教育

1.針對健康素養基本知識和技能、優生優育及轄區重點健康問題等內容,向城鄉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宣傳信息和健康教育咨詢服務,嚴格按照服務規范要求設置健康教育宣傳欄并定期更新內容,開展健康知識講座等健康教育活動。

2.開展居民健康素養相關知識知曉率調查,居民健康素養相關知識知曉率≥60%。

(三)預防接種

1.為適齡兒童接種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甲肝疫苗、流腦疫苗、乙腦疫苗、麻腮風疫苗等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在重點地區,對重點人群進行針對性接種,包括腎綜合征出血熱疫苗、炭疽疫苗、鉤體疫苗;發現、報告預防接種中的疑似異常反應,并協助調查處理。

2.6歲以下兒童建證率達95%,各種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單苗接種率達95%。

(四)0-6歲兒童健康管理

1.新生兒訪視至少2次,兒童保健1歲以內至少4次,第2年和第3年每年至少2次,4-6歲每年開展一次健康管理服務。主要內容包括體格檢查和生長發育監測及評價,開展心理行為發育、母乳喂養、輔食添加、意外傷害預防、常見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導。

2.新生兒訪視率≥85%,0-6歲兒童健康管理率≥80%,系統管理率≥75%。

(五)孕產婦健康管理

1.早發現孕婦,為孕產婦建立保健手冊,開展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務和2次產后訪視。主要內容包括一般體格檢查、產前檢查及孕期營養、心理等健康指導,了解產后恢復情況并對產后常見問題進行指導。積極運用中醫藥知識和方法,開展優生優育、生殖保健等計劃生育技術指導以及孕期、產褥期、哺乳期保健等孕產婦健康管理服務。

2.早孕建冊率≥85%,產后訪視率≥85%,系統管理率≥80%。

(六)老年人健康管理

1.各基層醫療機構要將每年1次的老年人健康體檢作為年度工作重點,加大宣傳力度,切實提高老年人的參與和認可程度,及時反饋體檢結果并根據體檢結果做好健康指導。

2.老年人健康體檢率≥70%,健康體檢表完整率≥80%。

(七)慢性病健康管理

1.對已納入健康管理的高血壓、2型糖尿病患者加強健康管理,每年進行至少四次隨訪和一次較全面的的健康體檢。嚴格按照規范要求,加強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的篩查、隨訪評估、分類干預、健康體檢等項目。

2.高血壓患者健康管理率≥40%,規范管理率≥60%;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率≥25%,規范管理率≥60%。

(八)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管理

1.按照《縣衛生局關于印發縣進一步加強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規范管理實施方案的通知》(安衛〔2013〕102號)文件要求,對已納入健康管理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每年開展至少四次隨訪和一次體檢工作等健康管理工作。

2.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檢出率3.5‰,規范管理率≥60%。

(九)傳染病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和處理

1.及時發現、登記并報告轄區內發現的傳染病病例、疑似病例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參與傳染病現場疫點處理;開展結核病、艾滋病等傳染病防治知識宣傳和咨詢服務;配合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對非住院結核病人、艾滋病病人進行治療管理。

2.傳染病疫情報告率、及時率≥95%,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率≥95%。

(十)衛生監督與協管

1.做好轄區食品安全信息報告,職業衛生咨詢指導,飲用水衛生安全巡查,學校衛生服務,非法行醫和非法采供血信息報告。

2.衛生監督協管服務開展率≥90%。

(十一)中醫藥健康管理

各鄉鎮醫療機構要加強中醫藥服務能力建設,合理配置中醫藥人員,加強人員培訓,進一步發揮中醫藥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中的作用,積極開展老年人、0-36個月兒童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確保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目標人群覆蓋率達到35%以上。

2014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各項目工作指標要求詳見《縣2014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指標》(附表1),2014年度基本公共衛生項目各項目任務指導數詳見《2014年度各鄉鎮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指導數》(附表2)。各項目指標要求、任務指導數如有變動另行下發。

五、職責分工

(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職責

1.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承擔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任務的主體,應按照《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2011年版)》、《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技術規范(2013年版)》要求免費為全體居民提供12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與轄區內村衛生所簽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目標責任書,指導轄區內村衛生所完成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任務,對其完成的數量、質量進行考核,接受縣級公共衛生機構的指導、培訓。

2.村衛生所是落實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負責收集居民信息,參與、協助提供12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接受鄉鎮衛生院的指導和考核。

(二)公共衛生專業機構職責

1.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要協助縣衛生局制定預防接種、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和處理等項目技術實施方案;成立相關項目指導專家庫;負責相關項目實施情況的監測、指導、培訓及日常督導、考核等工作。

2.健康教育機構。縣健康教育促進中心要協助縣衛生局制定健康教育項目技術實施方案;負責項目實施情況的監測、指導、培訓及日常督導、考核等工作

3.婦幼保健機構。縣婦幼保健院要協助縣衛生局制定0-6歲兒童健康管理和孕產婦健康管理項目技術實施方案;成立項目指導專家庫;負責相關項目實施情況的監測、指導、培訓及日常督導、考核等工作。

4.衛生監督機構。縣衛生監督所要協助縣衛生局制定衛生監督協管項目技術實施方案;負責相關項目實施情況的監測、指導、培訓及日常督導、考核等工作。

5.精神衛生機構。縣第三醫院要按照《縣衛生局關于印發縣進一步加強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規范管理實施方案的通知》(安衛〔2013〕102號)文件要求,負責做好全縣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項目監測、指導、培訓及日常督導、考核等工作;及時將情況穩定、出院后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信息轉交基層醫療機構開展健康管理工作。

6.中醫藥服務指導機構。縣中醫院應協助縣衛生局制定中醫藥健康管理項目技術實施方案;成立項目指導專家庫;負責相關項目實施情況的監測、指導、培訓及日常督導、考核等工作。

六、績效考核

縣衛生局、財政局按照《縣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核辦法(2013年版)》(安衛〔2013〕342號)要求對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施情況進行考核,每半年考核一次,上半年于7月底前完成,下半年于下一年度1月底前完成。

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對轄區內村衛生所完成的數量、質量進行考核,每半年考核一次,上半年于6月底前完成,下半年于12月底前完成。

七、經費保障

(一)經費補助。2014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從人均30元提高到人均35元。縣衛生局、財政局按照《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補償參考標準(2013年版)》(安衛〔2013〕342號),根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際完成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數量和質量,在績效考核后,兌現補助經費。

(二)鄉村醫生補助經費。各鄉鎮醫療單位原則上要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30%-40%工作量交給村衛生所承擔,并兌現相應的補助經費。鄉村醫生補助經費要與任務完成數量、質量掛鉤。各鄉鎮醫療機構按照《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補償參考標準(2013年版)》(安衛〔2013〕342號),根據鄉村醫生實際完成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數量和質量,在績效考核后,經公示無異議,發放鄉村醫生補助經費。

(三)資金使用。各單位要嚴格按照《省財政廳、衛生廳關于印發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補助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閩財社〔2011〕28號)、《市衛生局、財政局關于落實并規范使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的通知》(泉衛基婦[2012]176號)規定規范專項資金的支出和使用。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擠占和挪用專項資金,不得將專項資金用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基礎設施建設、設備配備和人員培訓等其他支出。加強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經費的使用和管理,嚴格按照項目要求,專款專用。

八、工作要求

(一)要加強領導,健全管理組織。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是貫徹落實國家衛生工作方針和新醫改實施方案精神的重要措施,各單位要提高認識,切實加強對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組織領導,按照實施方案要求明確分工,落實職責,健全管理,確保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落到實處。

(二)要統籌協調,合理安排。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貫穿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年度衛生工作的始終,各單位要統籌協調、合理安排,既要保障基本醫療服務,又要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通過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促進公共衛生與基本醫療良性互動,推動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篇6

[關鍵詞] 七情;致病特點;怒傷肝;臨床應用

[中圖分類號] R241.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7)10-0131-03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nger impairing liver theory in TCM

WANG Yidan

Department of Acupuncture and Rehabilitation,Jilin Neuropsychiatric Hospital,Siping 136000,China

[Abstract] Emotional distress exerts different effects to internal organs. According to the Dissertation on Yin and Yang Classification of Natural Phenomena, Plain Questions, “the anger impairs liver”, the anger impairs the liver and the liver Qi retrogrades upward, and the blood surges with the Qi to directly or indirectly cause hypertension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emotional adjustment is available as one of the treatment methods for the rehabilitation period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n clinical, supported with TCM acupuncture, diet and living recuperation, follow-up after discharge and timely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etc, which can all increase the efficacy of drug therapy; through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physician and patient, the patient is able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life and himself/herself, have broad mind and generous sentiments, which are beneficial to the prevention and rehabilitation of the disease.

[Key words] Seven human emotions;Characteristics of pathopoiesis;Anger impairing liver; Clinical application

情志不騁椎賈錄膊∈侵幸驕典理論,其中,怒傷肝,肝氣郁結,氣郁血逆,日久,可導致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目前,腦血管疾病已成為嚴重危害我國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腦血管疾病的死亡和致殘率已上升至第一位,且正以每年200萬人的速度增長[1];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病率在我國以每年8.7%的速度增長[2],因此,對其進行有效的臨床或公共衛生干預,尤為重要。

1 怒傷肝致病的理論基礎

人的心理活動中醫學將其統稱為情志,是人在接觸和認識客觀事物時,人體本能的綜合反映,即怒、喜、憂、思、悲、恐、驚七情[3],七情不暢可導致疾病。

1.1 情志致病的特點

中醫七情學說形成萌芽于春秋戰國,發展于明清時期[4];七情是人體七種正常的情志活動,當突然、強烈、持久的刺激超過了人體自身的生理活動調節范圍,或正氣虛弱、臟腑機能衰退,對情志刺激的調節能力下降,都會引發疾病[5];不同的情志變化傷及不同的臟腑,引起不同的病理反應,“喜傷心,怒傷肝,憂思傷脾胃,悲傷肺,恐傷腎”;但總的來說,情志致病是破壞了臟腑間的平衡協調關系,使機體氣血津液代謝功能異常而致各種疾病的發生;情志與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關,只有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氣血調暢,人的精神情志才正常。

1.2 怒傷肝的原因

肝為剛臟,性喜條達,為全身氣機的樞紐[6],對全身氣血運行、津液代謝起重要調節作用;是非常“辛苦”的一個器官,白天活動時,提供全身需要的血液,夜晚亦不停地補充血液,同時進行排毒。《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記載“肝在志為怒,怒傷肝”[7]。

怒是一種強烈的不快或敵視的情緒,是人對某種需求、欲望沒有得到滿足而表現出來的情感反應,在中醫學術體系中占有極為重要地位,早在幾千年前的《黃帝內經》就對“怒”有了深刻認識,《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天有四時五行,以生長收藏,以生寒暑燥濕風,人有五藏,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這里闡明了“怒”由肝所生,以肝臟精氣為物質基礎,所傷之臟,亦為肝,即怒傷肝。劇烈、持久的不良生活事件可成為致怒因素。

1.3 肝氣上逆,血隨氣涌引發腦血管疾病

“怒則氣上”[8]指暴怒而至肝氣疏泄太過,氣機上逆,血隨氣涌,是怒致病的關鍵。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必然條達有致,升降有序;若在盛怒的情況下,就會導致升降失衡,肝氣上逆,從而引發各種病癥。如腹脹、腹瀉、糖尿病、腫瘤及筋脈弛緩無力等,暴怒傷肝,重則可見頭脹、頭痛、嘔血、昏厥等腦血管疾病,正如《素問?生氣通天論》說“大怒則行氣絕,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9]。唐代醫學家孫思邈亦指出“多怒則百脈不定”[10],可見,怒對人的健康危害極大,是“人身上的定時炸彈”。

1.4 正確的精神內涵是健康的基礎

形神一體觀是中醫學重要組成部分,強調形與神的和諧統一;“形乃神之宅,神為形之主”[11],即人的形體及有形物質是精神活動的物質基礎,而精神意識是生命的統帥,對健康具有主宰作用。唐代醫學家孫思邈一生成果輝煌,活到100歲以上,他在《千金藥方?大醫精誠》中提出“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現實生活里,他身體力行,率先垂范,一生集浩然正氣自強不息,且淡泊名利,品行端正,德行高遠,正如孔子云:“大德必得其壽”;不言而喻,人的一生擁有正確的精神內涵和奮斗目標,努力行為,情感通達,有益于身心的健康。

2 典型病例

2.1病例1

孫某某,男,64歲,農民。于2015年12月,因左側肢體活動不靈,頭暈,伴有視物模糊入院治療。頭MRI示:(1)延髓急性腦梗死;(2)多發性腔隙性腦梗死 軟化灶及缺血灶。查體:左上、下肢肌力3+,肌張力低;心電圖:心肌缺血;入院時血壓:160/90 mmHg,血脂(總膽固醇7.34 mmol/L; 低密度脂蛋白5.99 mmol/L),頻繁呃逆;既往史:高血壓病史4年,最高達190/110 mmHg,平時服用降壓藥控制在150/80 mmHg左右;飲酒40余年,每天約1斤,最高量2斤/次。

高血壓是導致心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該患者平時性格急躁,易怒,肝氣郁結,氣郁血逆,使血壓升高,郁久化熱,耗傷肝陰,導致肝腎陰虧,肝陽上亢;日久,陽熱動風,血隨氣逆,血隨風涌[12],鼓動血脈亦出現血壓升高。該患者長期以酒為樂,時有大量飲酒,傷及脾胃、心臟及肝臟,已形成多臟腑功能失調,氣血津液代謝紊亂,發病前2 h情緒波動(惱怒),身心疲勞,使血壓驟升而發病。臨床診斷:(1)多l性腦梗死;(2)高血壓病3級(極高危險組);(3)高脂血癥。治療:(1)藥物治療采用抗血小板聚集,調控血壓、降脂等對癥治療。(2)入院第2天,開始針刺治療,辨證選穴,隨癥加減,一個療程為10次,以心、肝、脾、胃等經脈穴位為主。目的是調暢情致,疏通經絡,理氣降逆止嗝。(3)結合患者的身體狀況,耐心告誡患者調整心態,遇事冷靜;戒酒、飲食清淡等。治療6 d,呃逆癥狀基本緩解,為鞏固療效,又連續針刺3 d,呃逆未復發。出院時,患側上下肢肌力為4+,略有頭暈,左手精細動作稍差。血壓140/80 mmHg。

經過半年多的跟蹤隨訪,患者狀態良好,心態平和,視物清晰,偶爾飲酒,約2兩/次,能夠做簡單農活,家庭和睦;叮囑其勞逸結合,及時檢測血壓、血脂等。

2.2 病例2

劉某某,男,45歲,經商。于2016年4月因頭痛 左側肢體活動不靈入院治療。頭CT: 右側基底節區見不規則高密度影,周圍可見低密度水腫帶,同側側腦室受壓,鞍上池及右側外側裂池密度增高。查體:BP:189/118 mmHg,左側肢體上肢肌力0級,下肢肌力1級,左側肌張力低,項強兩橫指;患者腦出血量約20 mL;血糖 18.4 mmol/L、總膽固醇 8.54 mmol/L、甘油三酯 22.5 mmol/L。

既往史:高血壓病史10年,最高血壓190/100 mmHg,未系統用藥治療;2型糖尿病史10年,應用胰島素治療。吸煙20余年,現每日約10支,飲酒30多年,量多時白酒1斤/d。

患者每天不能按時休息,時常惱怒,日久氣郁血逆,血壓升高;平時吸煙、飲酒、飽食油膩,這些不良嗜好導致人體氣血津液代謝功能異常,血糖、血脂升高;發病前因疲勞過度,酒后血壓驟升而發病。臨床診斷:(1)腦出血(右側基底節 破入腦室系統);(2)高血壓病3級(極高危險組);(3)2型糖尿病。治療:(1)藥物治療以止血、營養神經,降血壓、降血糖等對癥治療。(2)入院1周開始針刺治療,10次為1個療程,同時告知患者及家屬不良情緒、飲食、生活習慣對健康的影響等。經過身心全方位調節治療,患者出院時,飲食、睡眠良好,神清語利,左側輕度面舌肢體癱,左側肢體肌力2級,無項強。

7月中旬,針刺治療10 d后,在攙扶下能站立行走。跟蹤隨訪6個月,該患者心態良好,已戒煙酒,每天堅持適當的功能鍛煉,能夠獨立行走,血壓、血糖值在正常范圍,叮囑及時檢測血脂,注意休息。

2.3 病例3

孟某某,女,66歲,退休。于2016年7月因吐字不清,伴右側肢體活動無力入院。頭MRI顯示:腦干、右丘腦見點片狀長T1/T2信號,FIair像為高信號,DWI像腦干病灶呈高信號。心電圖:竇性心動過緩伴不齊;查體:血壓180/90 mmHg,吐字不清,右側肢體肌力3級,右手指鼻不能,昂白氏癥(+)。臨床診斷:急性腦梗死(腦干);高血壓病2級(極高危險組)。治療原則:給予改善腦血循環,抗血小板聚集,抗自由基,營養神經,調控血壓等對癥治療。住院3 d 后,病情穩定,開始針灸康復,10次為一個療程,辨證取穴,隨癥加減,目的是調暢情志,疏通經絡,促進肢體康復。

經過19 d 的針刺及身心的綜合調理治療,出院時,言語基本流利,肢體活動較前靈活,持物有力,精細動作略笨拙,行走時,右下肢略無力,右足偶爾外翻。查體:血壓:130/80 mmHg,右上肢肌力4級,右下肢肌力4+,肌張力略低。

跟蹤隨訪6個月,狀態良好,心態平和言語清晰;每天堅持1 h 左右的老年健身操,行走自如,飲食睡眠好,叮囑其飲食清淡,及時檢測血壓、血脂。

3 討論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類對自身認識的不斷深入,健康內涵在不斷延伸。1978年WHO健康定義是健康不僅指一個人沒有疾病或虛弱現象,而是指一個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會適應上的完好狀態。1989 年又增加了道德健康[13]。心理健康、軀體健康和道德健康共同構成健康的整體內容。

WHO曾指出,每個人的健康與壽命60% 取決于自己,15% 取決于遺傳因素,10% 取決于社會因素,8% 取決于醫療條件,7% 取決于氣候因素,多項研究也證明健康的生活習慣,可使高血壓發病率下降55%,卒中發病率下降75%,糖尿病發病率下降50%,癌癥發病率下降33%,自身因素往往是決定健康的最關鍵因素[14]。

筆者經過多年的臨床實踐,發現平時性格急躁易怒,易致血壓升高,引發腦血管疾病。上述病例也提示,不良情緒、飲食習慣、生活習慣在制約著人們的健康;因此,對其進行有效的臨床或公共衛生干預,提高人們的身心健康水平尤為重要,調暢情志、調攝飲食與起居,對出院患者跟蹤隨訪,及時心理疏導等對疾病的預防、康復有重要意義。

情志致病理論,被譽為“中醫學的精華和靈魂”[15]。情志活動從心而發,直接傷及臟腑,使氣機逆亂,氣血失調,發生病變,怒是最常見的不良情志因素,與人生觀密切相關,日常生活中,對自身缺乏正確認識,一旦遇到挫折,便遷怒他人或自責,日久,肝氣郁結,氣郁血逆,可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生,多見于心腦血管疾病、消化及內分泌系統紊亂等。

中醫關于疾病的最基本的理論是陰陽失調,當病邪作用于人體,正邪相爭,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面對疾病、坎坷、不順,正確的選擇是:(1)遇事冷靜沉著,找正確方法解決,而不怨恨、自責。如聽輕音樂、跳舞、游泳、跑步、爬山等。(2)嚴謹自律,樹立正確人生觀是制怒的關鍵。做人最基本的要求是仁愛之心 [16];孔子云:“德潤身,仁出壽”,“大德必得其壽”,可見,健康與道德修養,人生觀密不可分。(3)情志相勝法是根據五志之間的制約關系,以一種情志克制另一種過激情志的方法,用悲傷可克制怒氣。藥物治療方面,可采用逍遙丸、柴胡疏肝散等舒肝方,及針灸推拿按摩肝膽經都有較好療效;

綜上所述,身心全方位調節,情感通達,有益于疾病的預防和康復。

[參考文獻]

[1] 馬福輝,楊會會,何雄偉,等.提高缺血性腦血管疾病早期診斷率[J]. 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13,20(3):18.

[2] 路文杰,路文軍,齊志偉,等. 圍場縣居民缺血性腦卒中發病情況調查[J].中國衛生產業,2016,(18):96.

[3] 黃蕊. 中醫七情之“怒”與疾病[J].現代養生,2015,(12):233.

[4] 邢玉瑞. 七情學說的發生學研究述評[J].中國中醫藥圖書情報雜志,2014,38 (4):1.

[5] 周少林.“七情致病”說[J]. 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 12(10):71.

[6] 胡靜平,周曉麗,孟飛. 怒傷肝在指導肝病治療中的作用與療效[J]. 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15,21(12):301.

[7] 劉自健,李敬林. 淺談“怒”與消渴病[J].河南中t雜志,2014,30(1):103.

[8] 郭霞珍. 中醫基礎理論[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144.

[9] 尹巧,張偉,楊蕻. 中醫制怒芻議[J].湖南中醫雜志,2013,29(11):110.

[10] 扶輿. 漫談孫思邈的養生學[J].文史雜志,2013,(5):73.

[11] 呼睿,李翠娟. 中醫形神一體觀與心理問題防治[J].內蒙古中醫藥,2015,(11):163.

[12] 劉志遠. 情志失調與高血壓辨析[J]. 黑龍江省中醫藥,2015,(3):7.

[13] 范振英. 健康新定義的提出[J].醫學爭鳴,2014,(6):9.

[14] 張琪. 以“治未病”思想為指導的中醫健康管理在血脂異常中的應用[D].北京中醫藥大學,2013.

[15] 張慧,柳紅良,趙志付,等. 古代情志致病理論在中醫心身疾病診治中的應用[J].中華中醫藥雜,2015,30(3):654.

篇7

【關鍵詞】 原發性高血壓病;兩地降壓湯;陰虛陽亢

作者單位:262200諸城市人民醫院老干科

高血壓病是現代社會危害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發病率呈上升趨勢,發病年齡也趨于年輕化。因此,尋求副作用小、療效佳的治療方法是日前醫學界的一個重要課題。筆者自擬兩地降壓湯治療高血壓病60例,取得較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共60例患者,其中觀察組30例,對照組30例,年齡61~83歲,平均72歲,觀察組男女比例1.29:1,對照組1.15:1,均選自本院住院患者。

1.2 西醫診斷標準 參照《1999WHO/ISH高血壓治療指南》[1]的診斷標準,即未接受抗高血壓藥物時,收縮壓≥140 mm Hg(1 mm Hg=0.133kpa)[2]和/或舒張壓≥90 mm Hg,二者有一項經核實后,即可確診。參照《1999WH0/ISH高血壓治療指南》[1]中有關標準,按血壓水平高低分為三級,1級高血壓(輕度):收縮壓140~159 mm Hg或舒張壓90~99 mm Hg; 2級高血壓(中度):收縮壓160~179 mm Hg或舒張壓100~109 mm Hg;3級高血壓(重度):收縮壓≥180 mm Hg或舒張壓≥110 mm Hg。兩組患者的血壓情況見表1,2。

表1

兩組患者高血壓級別的比較

組別例數1級2級

觀察組301218

對照組301020

注:兩組血壓分級分布經χ2檢驗,P>0.05,無顯著性差異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血壓水平比較(x±s,mm Hg)

組別例數收縮壓舒張壓

觀察組30160.14±10.37101.56±3.78

對照組30162.48±9.67102.79±4.98

注:兩組治療前血壓水平經t檢驗,P>0.05,無顯著性差異

1.3 中醫證候診斷標準 陰虛陽亢型,眩暈、頭痛、腰酸、膝軟、耳鳴、健忘、五心煩熱、心悸、失眠,舌紅少苔、脈弦細而數。

1.4 方法

1.4.1 治療措施 觀察組:兩地降壓湯(生地、熟地、何首烏、鉤藤、牡蠣、枸杞子、石決明、玄參、丹皮),由我院制劑室制成濃縮劑,每袋100 ml, 1袋/次, 2次/d;遇有兼證者,隨證加減。

對照組給藥:卡托普利 25 mg 3次/d口服兩組患者在服藥期間避免使用其他降壓藥物或相關藥物,4周為1療程。

1.4.2 療效觀察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制定血壓療效判定標準參照《中藥新藥治療高血壓病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規定如下:

顯效:舒張壓下降 10 mm Hg 以上,并達到正常范圍;舒張壓雖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 20 mm Hg 或以上。須具備其中的一項。

有效:舒張壓下降不及 10 mm Hg,但已達到正常范圍;舒張壓較治療前下降 10~19 mm Hg,但未達到正常范圍;收縮壓較治療前下降 30 mm Hg 以上。須具備其中的一項。

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

1.4.3 分析方法 采用 SPSS13.0 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等級資料用Ridit分析。所有計量資料均以x±s(平均數±標準差)表示,P

2 結果

2.1 偶測血壓療效 如表 3 所示: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0.0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0.00%,兩組比較有顯著差異(P

2.2 血壓動態變化 如表 4 所示:觀察組服藥后第 1 周收縮壓、舒張壓均明顯下降,與治療前比較有明顯差異(P

表3

治療前后降壓療效比較(例,%)

組別例數顯效有效無效總有效率

觀察組3015(50.00)12(40.63)3(9.37)90.00

對照組3013(46.43)11(39.29)6(14.28)80.00

注:經Ridit分析,P

表4

兩組治療期間血壓變化比較(x±s,mm Hg)

時間(d)

觀察組(30例)對照組(30例)

收縮壓舒張壓收縮壓舒張壓

治療前160.76±9.54100.65±3.78163.40±9.32102.21±4.67

治療第7150.34±6.54**95.63±4.67**153.89±8.65**96.43±5.78**

治療第14147.32±4.32**91.32±4.34**149.32±7.34**92.43±6.74**

治療第21142.21±6.02**89.32±7.03**145.98±5.54**91.32±5.56**

治療第28135.45±7.78**85.97±7.58**140.54±6.04**90.16±5.12**

注:經t檢驗,治療前后比較**P

3 討論

高血壓病是老年人常見的心血管病,病程較長,反復發作,遷延不愈,并發癥多。中醫對高血壓病認識歷來已久,中醫學認為原發性高血壓屬于“眩暈”“頭痛”等范疇,其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病因復雜而非單一因素構成,大致包括先天體質、精神、飲食、勞欲等原因,病理因素則多以風、火、痰、瘀、虛而論。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論述,“諸風掉眩,皆屬于肝”(《素問•至真要大論》)、“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靈樞•海論》),均明確指出眩暈(原發性高血壓)和肝腎密切相關。原發性高血壓臨床最常見證型為陰虛陽亢,其中陰虛為其根本,其理論來源為朱丹溪的“陽常有余,陰常不足”。兩地降壓湯為筆者經過多年臨床經驗總結而成。方中生地清熱涼血,熟地具有補血滋陰作用。石決明有清泄肝熱,鎮潛肝陽,滋養肝陰之功,與生地黃、牡蠣、玄參等養陰、平肝藥配伍治療肝腎陰虛、肝陽眩暈證。現代醫學研究證明生地有利尿作用,大劑量的生地能使血管擴張,降血壓[4]。何首烏提高機體免疫功能,降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保肝,延緩衰老[5];枸杞有免疫調節、抗氧化、、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壓、補腎、保肝[6]。鉤藤有鎮靜降壓作用。丹皮有抗炎、抗凝、降壓、降脂、降糖作用[7]。

4 結語

高血壓病是最常見的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的心腦血管病之一,我國利用中醫藥防治高血壓病歷史悠久,具有獨特優勢。筆者認為:辨證治療老年原發性高血壓,不只單純重視降低血壓,著重點還在于調整機體陰陽平衡,以冀從根本上解除其發生和發展的內在原因,因而中藥治療組不僅降壓療效較滿意,癥狀改善明顯,目前未發現任何不良反應。根據現代研究提示本方可能對改善代謝綜合征有一定的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將增加病例,希望能從分子細胞層次研究兩地降壓湯對降高血壓、血脂、血糖、血液粘稠度及靶器官的保護作用。

參 考 文 獻

[1] WHO/ISH.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J Hypertension,1999,17(2):151-183.

[2] 《關于血壓計量單位使用規定的補充通知》[1998] 126號文件.國家計量技術監督局和衛生部聯合發出的質技監局量函.

[3] .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

[4] 董昆山,王秀琴,董一凡.現代臨床中藥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1:3.

[5] 李玉芳,何玄華.何首烏現代研究進展中成藥. 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1997,05.

篇8

[關鍵詞] 通脈化濁湯;痰瘀互結型;高血壓病;轉化生長因子β1;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可溶性細胞間黏附分子-1

[中圖分類號] R54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7)06(a)-0074-04

Effect of Tongmai Huazhuo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patients with syndrome of intermin-gled phlegm and blood stasis and its influence on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RUAN Lin JIAO Xiaomin LI Jia WANG Chunlin LI Ting

The Second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the Second Hospital Affiliated to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aoning Province, Shenyang 11003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ongmai Huazhuo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patients with syndrome of intermin-gled phlegm and blood stasis and its influence on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sICAM-1). Methods Seventy hypertension patients with syndrome of intermin-gled phlegm and blood stasis admitted to the Second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the Second Hospital Affiliated to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August 2013 to July 2016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3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mlodipine Besylate 5 mg, one agent every day. On basis of control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hinese medicine Tongmai Huazhuo Decoction, once a day. The course of the two groups was 8 weeks.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levels of blood pressure, TGF-β1, VEGF, sICAM-1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After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in the two groups were all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levels of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fter treatment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After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TGF-β1, VEGF and sICAM-1 in the two groups were all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levels of TGF-β1, VEGF and sICAM-1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fter treatment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ongmai Huazhuo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patients with syndrome of intermin-gled phlegm and blood stasis has significant curative effects, which can down-regulate the levels of TGF-β1, VEGF and sICAM-1, it is suitable for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Tongmai Huazhuo Decoction; Syndrome of intermin-gled phlegm and blood stasis; Hypertension;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現代居民健康狀況調查研究顯示,我國成年人高血壓病患病率為19.5%,我國高血壓病患者已超過1.6億人[1],本病的知曉率、治療率以及控制率較低[2]。臨床治療高血壓病的任務即為降低心血管發病以及死亡的危險[3],一般根據患者病情選擇β受體阻滯劑、利尿劑及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等[4],為使血壓水平達標,患者多服用2種或以上的降壓藥物,高血壓病患者多為中老年人,服藥后肝臟負擔加重[5]。綜合近年來對高血壓病的研究發現,中醫藥治療本病獲得一定進展。中醫認為高血壓病屬于痰瘀范疇,治療應選擇通脈化濁藥物。本研究就通脈化濁湯治療痰瘀互結型高血壓病的臨床效果及對患者轉化生長因子β1(TGF-β1)、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可溶性細胞間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影響進行探討。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3年8月~2016年7月在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以下簡稱“我院”)內科治療的70例痰瘀互結型高血壓病患者,其中男38例,女32例;年齡44~79歲,平均(41.29±5.03)歲;平均病程(6.64±0.87)年。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35例。試驗組男20例,女15例;年齡45~79歲,平均(42.10±4.98)歲;平均病程(6.55±0.93)年。對照組男18例,女17例;年齡44~77歲,平均(40.98±5.00)歲;平均病程(6.85±0.85)年。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等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①診斷均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制訂的《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6]中原發性高血壓病的診斷標準。②中醫診斷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7]及《現代中醫臨床診斷學》[8]中痰瘀互結型高血壓病的診斷標準。③年齡18~75歲。④本研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或其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①繼發性高血壓病或頑固性高血壓病患者;②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近期有生育計劃;③存在惡性腫瘤、嚴重感染、痛風、嚴重的心肝腎損傷等合并癥;④血液系統疾病、自身免疫系統疾病患者;⑤對本研究應用藥物過敏者。

1.4 方法

對照組參照《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6]予以常規治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商品名:絡活喜,輝瑞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生產批號:20120719,每片5 mg)5 mg口服,每日1次。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予以中藥湯劑通脈化濁湯(紅花20 g、半夏15 g、丹參30 g、茯苓30 g、生蒲黃15 g、生山楂25 g、炒萊菔子20 g,制備煎劑均由我院提供,由藥房統一代煎煮,取汁400 mL,分早晚2次口服),每日1劑,飯后服用。兩組療程均為8周。

1.5 觀察指標

1.5.1 臨床療效及評定標準 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7]將臨床療效標準分為顯效、有效、穩定及無效。顯效為臨床癥狀顯著改善,中醫證候積分減少≥70%或生理指標均處于正常范圍;有效為治療結束后患者臨床癥狀部分改善,中醫證候積分減少30%~

1.5.2 血壓 測定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收縮壓、舒張壓水平。

1.5.3 TGF-β1、VEGF、sICAM-1水平檢測 采用上海朗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TGF-β1酶聯免疫吸附測定(ELISA)試劑盒檢測血清TGF-β1水平;采用上海研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VEGF ELISA試劑盒檢測血清VEGF水平;采用齊一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提供的sICAM-1 ELISA試劑盒檢測血漿sICAM-1水平。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或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后,試驗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2.2 兩組治療前后血壓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收縮壓、舒張壓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治療后,兩組患者收縮壓、舒張壓水平均明顯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且試驗組治療后收縮壓、舒張壓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亦有統計學意x(P < 0.05)。

2.3 兩組治療前后TGF-β1、VEGF、sICAM-1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TGF-β1、VEGF、sICAM-1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 > 0.05)。治療后,兩組患者TGF-β1、VEGF、sICAM-1水平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且試驗組TGF-β1、VEGF、sICAM-1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3 討論

近三年人口普查研究顯示,高血壓病患病率由7.73%增至13.58%[9]。臨床藥物實驗證實單一西藥治療僅能夠控制40%~60%或更少的高血壓病患者[10]。本課題組認為高血壓病的關鍵病機為痰瘀互結,應以活血通脈、健脾化濁為治療原則,組方選擇通脈化濁湯,方藥組成為半夏、茯苓、炒萊菔子、生山楂、紅花、丹參、生蒲黃等。中醫素有“無痰不作眩”之說,脾虛痰濕,清陽不升,痰蒙清竅發為眩暈,故方中應用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功效的半夏作為君藥,現代臨床藥理研究表明[11],半夏不僅能明顯改善痰濕壅盛型高血壓病患者的臨床癥狀,促進血壓的穩定降低,減輕體重,還具有明顯改善鹽敏感性以及胰島素抵抗(IR)的作用。實驗研究發現,半夏能改善高血壓模型大鼠的血流動力學指標,降低大鼠血清中血管緊張素Ⅱ和內皮素(ET)的含量,提高模型大鼠血清中NO的含量,調節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RAS)進而降低血壓;臣藥茯苓歸心、肺、脾、腎經,能利水滲濕,健脾寧心,《世補齋醫書》中提及“茯苓一味,為治痰之藥,痰之本,水也,茯苓可以行水”;丹參歸心、肝經,能夠活血祛瘀,通經止痛,清心除煩,涼血消癰,《本草求真》中提及丹參“能入心包絡破瘀”,現代藥理表明[12],丹參能夠擴張冠脈,增加冠脈血流量,減輕心肌缺血程度,具有抗凝血、促纖溶作用,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提高耐缺氧能力。《本草再新》中提及紅花入肝、腎二經,具有通經活血的功效,紅花的有效成分可顯著降低纖維蛋白原和凝血酶作用,減輕凝血酶對內皮細胞損傷及刺激作用,減少血管內皮細胞產生和釋放纖溶酶原激活物的抑制劑PAI-1,促進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物含量升高,使沉淀于血管內的纖維蛋白溶解,減輕纖維蛋白與血小板結合后再次引起的血小板聚集釋放,減輕纖維蛋白對內皮的損害;能消除由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引起的血管收縮作用,解除血管平滑肌的痙攣狀態,從而改善腎臟的血液循環,降低血管阻力,降低血壓[13]。紅花、生蒲黃得丹參之功以增強活血化瘀之效,共為本方的佐藥。高血壓病患者常因過食肥甘厚味導致痰濁中阻、氣滯血瘀,因此,方中選用生山楂入脾、胃、肝經,能夠消食積,散瘀血;《本草綱目》中提及“萊菔子之功,長于利氣”,能夠消食除脹,降氣化痰;生山楂、炒萊菔子則為本方的使藥,具有行氣化瘀、消食化痰之功。以上諸藥共奏活血通脈、健脾化濁之功,可以起到明顯的降低血壓的作用。現代藥理研究表明[14],萊菔子水溶性生物堿通過下調黏附因子的表達,抑制白細胞與血管內皮細胞黏附,以及血管壁炎性反應而發揮保護血管內皮細胞的作用,且能降低高血壓帶來的血管內皮損傷。

高血壓病患者易發生內皮血管損傷,動脈硬化的主要誘因是具有血管破壞作用的TGF-β1、VEGF、sICAM-1水平升高,其中TGF-β1是合成和沉積膠原纖維等多種細胞外有效成分的始動因子,TGF-β1表達增多預示著高血壓病合并腎損害及血管重構等并發癥的概率增加[15-16]。VEGF是促進腫瘤血管形成、發育的重要細胞因子[17-20],VEGF水平升高預示高血壓病患者血管動脈粥樣硬化風險增高[21]。sICAM-1參與并負責調節血漿細胞黏附功能[22],研究顯示高血壓病患者內皮sICAM-1表達水平較高[23-24],白細胞與其結合分泌多種破壞酶,并再次釋放細胞因子產生惡性循環[25]。本研究首次運用中藥方劑調控TGF-β1、VEGF、sICAM-1水平,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試驗組血壓降低,TGF-β1、VEGF、sICAM-1水平較低。但本研究樣本量尚顯不足,在接下來的研究中還需進一步擴大樣本量。

綜上所述,通脈化濁湯具有活血通脈、健脾化濁之功,能夠下調促動脈粥樣硬化細胞因子水平,改善痰瘀互結型高血壓病的臨床癥狀,從而提高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李亞杰.高血壓患者的社區護理管理[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4(10):136-137.

[2] 顧東風,Jiang He,吳錫桂,等.中國成年人高血壓患病率、知曉率、治療和控制狀況[J].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03,37(2):84-89.

[3] 王勇,靳利艷,王留義,等.不同劑量培哚普利對原發性高血壓病患者血管內皮功能及血壓變異性的影響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6,19(26):3160-3164.

[4] 張學明.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的可能機制和降壓藥選擇策略[J].中國當代醫藥,2010,17(6):13-15.

[5] Martensson J,Bellomo R. Perioperative renal failure in elderly patients [J]. Curr Opin Anaesthesiol,2015,28(2):123-130.

[6]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1,39(7):579-616.

[7] .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112-113.

[8] 朱文鋒.現代中醫臨床診斷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55-56.

[9] 何森,陳曉平,陳小妮,等.成都地區自然人群的高血壓患病率及血壓水平15年(1992~2007)的變化[J].四川大學學報:醫學版,2010,41(3):494-497.

[10] 王曉冰,李運倫.高血壓病痰瘀互結證證治規律[J].湖北中t雜志,2016,38(10):39-42.

[11] 冉旭,陳立,呂波,等.補腎益心湯對高血壓病患者血管內皮功能的影響[J].中國中醫急癥,2014,23(2):244-245.

[12] 焦紅蕾.化痰通絡活血方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的臨床觀察[D].石家莊:河北醫科大學,2015.

[13] 崔圓圓.化痰活瘀法干A痰瘀互結型高血壓病的機制探討[D].鄭州:河南中醫學院,2014.

[14] 李嬌嬌.化痰活瘀基本方對痰瘀互結型高血壓病患者血液流變學的影響[D].鄭州:河南中醫學院,2014.

[15] Miller CG,Pozzi A,Zent R,et al. Effects of high glucose on integrin activity and fibronectin matrix assembly by mesangial cells [J]. Mol Biol Cell,2014,25(16):2342-2350.

[16] Zhang Y,Liu J,Lin J,et al. The transcription factor GATA1 and the histone methyltransferase SET7 interact to promote VEGF-mediated angiogenesis and tumor growth and predict clinical outcome of breast cancer [J]. Oncotarget,2016,7(9):9859-9875.

[17] 張烈元,劉煒楓,趙帥,等.陳伯鈞教授中醫藥治療高血壓臨床經驗[J].環球中醫藥,2015,8(3):350-352.

[18] 張云松,曹志群,朱曉林,等.參芪扶正注射液對高血壓并失眠氣虛者心率震蕩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5, 53(34):124-127.

[19] 劉靜.中醫辨證治療聯合β受體阻滯劑治療高血壓的療效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5,13(29):68-69.

[20] 李琛,李璐,陳雪松,等.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及C反應蛋白與高血壓頸動脈粥樣硬化的關系[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2,18(11):1565-1567.

[21] 吳建恒.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血清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和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表達水平的變化及臨床意義研究[D].桂林:桂林醫學院,2014.

[22] 牛國平.高血壓病患者血清IGF-Ⅱ和VEGF檢測的臨床意義[J].放射免疫學雜志,2006,19(2):97-98.

[23] 韓琳,秦建國,高譽珊,等.降壓通絡方對高血壓腎損害大鼠腎臟血管緊張素Ⅱ及腎功能的影響[J].環球中醫藥,2015,8(1):36-41.

[24] 嚴亞鋒,白海俠,周海哲,等.腦清通顆粒對高血壓肝熱痰瘀證大鼠血漿ET-1和AngⅡ含量的影響[J].西部中醫藥,2015,28(9):10-13.

篇9

上海市中醫文獻館位于瑞金二路一處古樸庭院內,有上海市“名老中醫學術之家”之稱,庭院內綠蔭掩映,張云鵬老先生的工作室就在這所老式洋房之中。張老年逾70,杏林耕耘半個世紀。熱情接受采訪的張老言語明朗,神采奕奕,當時已經坐診了一上午卻不見絲毫倦態,讓人驚嘆先生過人的精力。

“發皇古義,融會新知”

張云鵬先生自幼立志從醫濟世,他博覽群書,在醫學實踐中深悟諸家之醫道,勤研醫學經典,奠定了扎實的中醫理論功底。

青年時期的張老拜以中醫內科為長的章次公先生為師,遵循“發皇古義,融會新知”的教誨,這句話的意思是“在承襲傳統理論精華的基礎上,不斷吸取時代新知”。這成了張老一生的座右銘,也奠定了張老成為名家的首要條件。

張云鵬先生對“新知”的認識既包括中醫的學術進展,也吸收西醫所長。早年,張老就主動去聽現代醫學最新進展的講座,在中醫、西醫兩方面都打下了較扎實的基礎。后來在綜合性醫院擔任中醫科主任時,與西醫醫生密切合作,經常中西醫聯合大查房,一切從病人利益出發,無門戶之見。臨床上在治療中風、肝昏迷病人及尿毒癥病人時,經常使用鼻飼、高位保留灌腸的西醫給藥途徑,保證中藥的有效攝入;在診斷疾病和觀察療效時,張老也會運用“四診”結合實驗室報告作分析研究,制訂下一步治療方案。

張老認為這不是“中西醫結合”,而是“將現代醫學為中醫所用”,推行“兩種診斷,一種治療”,針對疾病作出中、西醫兩種診斷,然后對大部分患者仍選用中醫中藥治療。

內科諸病,用藥獨到

中醫體系博大精深,其理論與西醫迥異,側重于運用整體觀念來調整人體的陰陽氣血,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因此,一位中醫名家必定是“全科”的。張老就是如此。他立足于臨床療效,治療多種疑難雜癥,靈活用藥,風格獨特,自成一家。其獨到的見解與用藥新招每每為同行嘆服。

傳染性疾病給人們的健康帶來了嚴重的威脅,該病基本可歸于中醫“溫病”范疇,張老是滬上中醫藥治療傳染病的名家。1988年上海甲肝大流行時,張老不遺余力,參與制訂了中醫防治甲肝的方案,為抑制和戰勝甲肝出了大力。張老還創造性地將中醫的“疫病”(包括非典、禽流感、流感、流腦等傳染性疾病)分為十八證,并提出“疫病證治通則”。為“疫病”治療作出很大貢獻。

隨著國人生活水平的改善,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患者越來越多了,另外肝病的發病率也直線上升。張老很早就敏感地注意到,并在臨床上觀察這些疾病的治療過程,積累經驗。

張老認為,冠心病是以心臟為發病場所,腎虛為發病基礎,治療宜以補腎養心為先,活血與益氣并用;從寒熱之邪論治,同時疏肝解郁。治療高血壓病則應以滋陰、平肝、熄風、降火為主,滋陰養陰品可貫穿治療該病的全過程,藥如龜板、女貞子、熟地、黑芝麻、白芍等。平肝熄風、降火之藥可見效于一時,但要注意苦寒傷胃之弊,不宜長期服用,如龍膽草、黃芩、山梔。陰陽兩虛偏于陽虛者,溫陽藥亦可用,如附子。

現代人脂肪肝的發病率非常高,張老對脂肪肝的治療也頗有心得。張老提出脂肪肝的防治,重在“去除病因、合理膳食、適當運動、降脂利肝”四個環節,要多向調節,綜合施治。張老用中藥化痰清源,以降低血脂,活血化瘀,疏肝通絡。其所用“降脂理肝湯”基礎加減方治療,經臨床500例病案統計,療效達93.35%。方藥中澤瀉、決明子利水瀉濁降脂;丹參、郁金活血通絡,疏肝化瘀;海藻、荷葉化痰升清有助降濁。

對于乙型病毒性肝炎,張老提出了“解毒、調控免疫”的獨到見解,“乙肝”是疫毒內伏、肝絡不和、正氣受損、虛實錯雜的多臟器疾病。張老主張清補兼施,達到抑制乙肝病毒的繁殖,調控免疫的目的。張老以祛邪為先,清熱解毒為治法,取得良好的臨床療效。

此外,張老還打破科別限制用藥。比如曾用婦科常見的烏雞白鳳丸方治療慢性肝炎肝硬化或伴有腹水者,因有些病人體質血虛與婦科疾病有雷同之證,故借烏雞白鳳丸方中血肉有情之品,扶正調虛,調整血中白蛋白與球蛋白比例,療效較為顯著。

德藝雙馨,甘為人梯

張老先生對待患者熱心誠懇,數十年如一日,深得病人及其家屬稱贊。在全民抗擊非典期間,很多人談“非”色變,張老先生在上海市肺科醫院為一位美籍華人會診時,為準確了解患者病情變化,不僅給病人切脈,并且堅持讓病人摘下口罩觀察舌苔,并讓病人吐一口痰,觀察痰的性狀以辨證處方,令在場醫生和患者既驚訝又感動。張老談及此事,從容淡定地說,“不看舌苔怎么辨證呢,我沒有想到有多么危險、易被傳染。”張老曾被授予上海市“老有所為精英獎”、全國“老有所為奉獻獎”等光榮稱號,以表彰他為社會作出的貢獻。

篇10

關鍵詞:高血壓;中醫;治療;分析

【中圖分類號】R54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7-0103-01

高血壓又稱原發性高血壓,是以體循環血壓升高為主要表現的綜合征[1]。在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各類因素中高血壓仍然是頭號殺手。另外,高血壓的發病逐漸呈現出多發和高發的態勢,還與目前人們的生活習慣密切相關。近幾年來,關于采取中醫藥治療高血壓的報道越來越多。本文闡述的便是高血壓患者的中醫治療情況。中醫典籍雖無此病名,但對本病的癥狀描述和防治方法卻早有記載[2]。我們根據不同的臨床癥狀和病情可以將其歸屬于中醫學的頭痛、眩暈等病的范疇。這種疾病已經給人類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嚴重的影響患者的生活與工作,并且更為嚴重的是可能會引起一些并發癥以及冠心病等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綜合分析目前臨床上的高血壓治療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入選患者為本醫院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之間收治的高血壓患者,共200例。對這些患者進行隨機分組,其中對照組100名,治療組100名。在對照組的患者中其中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50例,年齡在19-76歲,平均年齡在46.2歲。治療組患者中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50例,年齡在20-7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6.0歲。

所有入選患者的病情和臨床癥狀均符合高血壓的臨床癥狀和診斷標準,并且沒有其他各種可能會對實驗結果造成影響的疾病。總之,對照組與治療組的患者情況在經過統計學分析之后不存在顯著差異。

1.2臨床治療方案:對于對照組的100例患者采用單純的西醫治療,而不加任何的外界作用,單純采用傳統的西醫降壓。治療組的患者要在傳統的中醫理論指導下,遵循中醫理論中辨證施治的基本原則,采用中醫療法進行降壓。所有的治療組患者要進行以下幾個方面的治療與生活習慣的改善,采取調節飲食與合理運動相結合的調理方法,另外還要注意不良習慣的剔除,戒煙戒酒。在心理上保持一個較為平和的狀態。另外,治療組的患者還要口服、葛根、升麻、蔓荊子、牛芬子配置的重要口服液。

1.3療效判斷標準:將服用中藥降壓藥之后血壓值降至正常范圍的視為有效,將治療后的血壓值與治療前相比有明顯下降的視為療效顯著,將治療后血壓改變基本沒有變化或者血壓上升的視為無效。

2結果分析

2.1結果:在對照組的100例患者中,療效顯著的病例為32例,所占比例為32%。有效的病例為34例,所占比例為34%。無效的病例為34例,所占比例為34%。在治療組的100例患者中,療效顯著的病例為65例,所占比例為65%。有效的病例為29例,所占比例為29%。無效的病例為6例,所占比例為6%.治療組的總有效率達到94%,明顯高于對照組。

2.2結論:中醫療法對于高血壓的治療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并且沒有明顯的副作用。這是一種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的治療方法。

3討論

我國的高血壓發病率正在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已經成為一種常見病和多發病,這一問題已經是威脅到公眾健康的重要問題,必須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綜合分析現實情況,采取中醫療法對高血壓患者進行治療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從中醫學的理論來講,高血壓的早期癥狀以實證或本虛標實為主,晚期則以虛證為主。綜合各種的理論分析我們認為高血壓的發病機制是多元化的,發病原因也是復雜的,因此高血壓的病機也具有客觀的復雜性。

近幾年來,臨床上對于高血壓的治療受到了中西醫結合思想的影響,高血壓經常被誤認為之一種肝陽上亢的疾病,使用了不恰當的藥物,沒有充分發揮中醫的特色優勢,不但沒有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還給患者帶來了很多副作用。因此,在臨床的治療中我們應該注意突出中醫的特色優勢,加強辨證施治,講究科學的用藥規律。我們還應該充分考慮到人是一個極具復雜性和統一性的有機體,必須要保持陰陽協調和機體平衡。由于維持血壓的正常與穩定是需要一個比較長的治療過程,在長期的服用中藥的過程中應該針對不同病人的具體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做到對癥下藥,凸顯個體差異化的治療方法。

大量的臨床經驗和實踐已經證實,中醫治療高血壓的短期效果是很明顯的,但是長時期的治療效果是夠理想還有待于進一步的證實。中醫治療講究的是預防為主。面對高血壓患者的數量逐年增加,我們應該加強預防,要做到防患于未然,在高血壓的發病初期便要采取科學的綜合治療方法。因為及早的預防與治療可以較好的對患者的靶器官進行保護。高血壓患者必然會存在著血液動力學的異常,一般還會伴隨有血糖和血脂的代謝異常。要想做到對高血壓的有效治療,我們不應該僅僅把注意力放在控制血壓上,還要注意降低對于高血壓靶器官的損壞,這才是從根本上降低高血壓發病率的科學方法。

對于高血壓的預防和治療,僅僅從生理上進行動態的血壓監測還是不夠的,還應該注重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活習慣方面的問題。中藥治療高血壓在這一方面的優勢便是顯而易見的。很多的臨床研究已經證實,諸如高血壓之類的心血管疾病的發生與病原基因有著極其密切的聯系。總之,中醫療法對于高血壓的治療更加注意的是整體和辯證的治療方法,通過對多個環節的調理起到明顯的作用,具有療效明顯和副作用少等顯著的優勢,但是也有見效慢和維持時間短等缺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