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體能訓練的認識范文
時間:2023-12-07 18:03:3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對體能訓練的認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摘 要 高職院校跆拳道運動作為一個新興的大學生比賽項目,現已成為高校體育競賽項目中較為受學生喜愛的項目之一。高職院校以培養國家需要的實用型高技能人才為主要目標,學生在校時不僅要學習掌握較高的職業技術,而且要通過體育訓練形成與職業崗位相適應的身體素質,因此,探討實用體能訓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對滿足現代職業崗位要求的體能訓練的方法、內容及課程設置進行研究具有積極的意義。
關鍵詞 高職院校 跆拳道 體能訓練 對抗
一、高職跆拳道運動體能訓練存在的問題
現在的競技跆拳道提倡進攻和觀賞性,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在跆拳道體能訓練上想出相應的策略、措施、方法及手段,并落實到訓練中,提高訓練實效性。體能訓練是跆拳道競技運動的基礎,因此要分析和深入了解跆拳道運動的特點。
跆拳道運動的“快、全、連、變、高”是制勝的五要素,其中以“快”為核心。“快”主要體現在速度上,其內涵包括單個動作的速度快、動作間的銜接快、攻防的轉換快、移動快等等。我們提出“體能是基礎”,而體能的“好”“差”又反映了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強”“弱”,只有加強體能訓練,才能提高運動員的“快”。有了“快”才能在對抗中技術的發揮。
通過訪談國家隊教練及省內優秀教練員和幾年來對省內幾次大賽的分析,發現高職院校的體能訓練存在的問題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體能訓練定位不準和重視不足;盲目追求負荷量的“大”和訓練強度的“高”;缺乏與專項特點和個體特征相結合的訓練射擊方案;訓練的系統性不強;缺乏體能訓練對防傷防病功能的認識等。
二、高職院校跆拳道項目體能訓練的基本思考
(一)跆拳道項目供能特點
不同的項目其主要供能系統不同,發展不同代謝系統供能能力訓練方法和原則不同。對跆拳道項目的供能方式和特點的認識是我們進行訓練負荷量和強度安排以及方法、手段選擇的主要依據。
跆拳道是以有氧代謝供能為基礎,無氧代謝供能占主導的對抗性項目。大量的項目科研統計數據表明,單個攻防動作平均完成時間在1.08秒左右,特別是關鍵局次得關鍵分的技術動作及組合更是如此。
因此,根據跆拳道項目特點,體能訓練及對抗技術的要求都將其供能特點作為安排體能素質訓練負荷和強度、訓練科的時間、練習的組數、每組的次數、組間間歇以及方法、手段的選擇的一個重要依據。
(二)體能訓練與對抗技術
通過這幾年的嘗試、學習和總結,我們認識到跆拳道的專項體能是對抗技術能否充分得到發揮,運動員能否在激烈的比賽中保持技術動作發力以及在疲勞的情況下保持動作質量的重要保障。針對跆拳道項目比賽中無氧代謝供能在關鍵技術、戰術環節中的主導作用,在跆拳道專項體能訓練中我們要突出訓練的高標準、高質量、大強度,這是跆拳道比賽的需要所決定的。因此在平時的訓練中我們加大了體能訓練的比重,希望從體能訓練結合對抗技術方面,提高運動員的比賽成績,尋求新的突破。
1.在每次體能訓練的練習中都要讓運動員了解訓練的目的和要求,以及與對抗技術的關系。并且要求在強度達到甚至超過比賽的強度,才能使訓練達到它應有的目的,對運動員體能訓練不僅要從數量上、時數上的刺激,還要從生理上、神經系統上的強度刺激,只有這樣才能與比賽對抗技術的要求相符合,這樣的體能訓練才能使肌肉的供能方式、收縮速度、技術對抗的規范程度等與項目的規律和比賽要求一致。
2.步法的靈活性是跆拳道制勝的關鍵因素之一,也是跆拳道技術、戰術實施的載體。而體能素質的強弱又直接影響步法的靈活。跆拳道項目中不論是步法訓練還是技術動作的訓練都是以無氧代謝供能為基礎,離不開速度、力量的支持,尤其是爆發力和速度力量,連續進攻能力至關重要,因此連續快速的爆發力也是專項體能訓練的重點。
(三)專項體能訓練
跆拳道的專項體能訓練主要有:腰背肌、腹肌、髖部肌群以及腿部肌群。而跆拳道的技術中單個動作速度、動作之的銜接、移動的速度與這些肌群都息息相關。而腰腹部、后背和髖部的肌群是核心力量所在,這部分力量關系到上半身和下半身能否實現剛性連接、重心的穩定性。只有強化專項素質的訓練,結合技術特點,實戰比賽的技術才能正常發揮。
三、結論
(一)競技跆拳道是一對一變異組合多元動作結構的對抗性項目,體能訓練必須從實戰出發,結合競技跆拳道比賽的肌肉用力形式、能量供應形式和技戰術的特點進行訓練。
(二)競技跆拳道項目主要是近固定遠端發力的離心—向心收縮為主,在穩定支撐的基礎上完成短時間內爆發性用力,力量訓練注意用力結構的同構性,注意加強啟動力量、核心力量、穩固支撐性力量、快速力量和最大力量的訓練。
(三)競技跆拳道項目主要以磷酸原供能為主,糖酵解供能為輔,在有氧的基礎上加強無氧能力和力量耐力的訓練。
(四)競技跆拳道的腿法、腳法和拳法快速多變,動作幅度大,需要加強關節和肌肉的伸展性,步法的靈活性和全身協調性的訓練。
(五)高職院校學生體能訓練的過程需要根據學生的初始狀態和比賽時間劃分訓練序列、篩選訓練方法以及確定負荷趨勢等,并注重學生的個性化訓練。
四、參考文獻
[1] 岳松.淺談跆拳道運動中的“型”[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8(08).
篇2
鍵詞:警察院校;體能訓練;對策
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2808(2017)01-0067-04
為適應公安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要求,培養一批高技能高素質警務人才顯得尤為迫切。特別是隨著人社部《關于院校公安專業人才招錄培養制度改革的意見》,培養一批能滿足公安機關需要的優秀警務人員已成為警察院校的首要工作。警察體能訓練作為警務人員綜合能力的重要體現,對提高警察面對危險既全身而退,又打擊犯罪活動的能力至關重要。因此,必須從警察專業學生抓起,進一步加強警察專業學生體能訓練,練就良好的身體素質,培養高素質警察隊伍。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本文重點以吉林警察學院和吉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兩所院校在校學生體能現狀作為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根據本文研究需要,通過中國期刊網、萬方論文數據庫、吉林省圖書館、體能訓練相關書籍、相關文獻資料并進行收集整理,基本掌握警校學生體能訓練的情況,在廣泛閱讀和整理各類文獻的基礎上,對相關資料進行重點閱讀和分析,并作分類整理與綜合。
1.2.2訪談法 針對警校學生未來職業的特點,在警校學生需要發展的體能素質進行了相關問題的調查,向體能專家、警校教官和從事多年警察工作的警官進行了問卷調查。
1.2.3數理統計法 借助Excel、spss11.5對調查和測試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為本文研究提供了科學依據。
2研究結果與分析
2.1吉林省警察院校體能訓練課程安排
通過調查了解,國內警察學校的體能訓練課一般安排在學生入學的第一個學年(上、下兩學期),每周兩次體能訓練課,一次課程90min(2課時)。多數警察院校采用這種體能教學模式,除了入學第一年,不再對學生進行專門的體能訓練。體能訓練課程包含多種教學形式:田徑課,主要培養學生的耐力、速度、爆發力等身體素質;籃球足球課,主要培養學生身體柔韌性、協調性;器械訓練,旨在強化身體力量,培養學生耐力。總體而言,體能課只開設在第一學年,課程開設時間較短,高年級之后只開設警務技能學習。體能訓練是警務技能學習的基礎,只有身體素質的提高才能更高效的學習警務技能。而且第二學年開始,針對警察類學生只有全國大學生統一的體測,而沒有專門針對警察類專業學生設置的體質測試以及考核。
2.2吉林省警察院校體能訓練考核模式與達標率
警察院校體能訓練在考核理念、標準、方法上趨于一致,第一學年兩學期體能測試內容一致,男子為立定摸高,40m折返跑,1000m,引體向上;女子為立定摸高,40m折返跑,800m,仰臥起坐。考核內容適合大多數的學生,均為常規的體能測試,只要掌握基本的訓練技能,均可通過考核。
對吉林省兩所院校2個年級的警察專業學生體能考核達標情況統計如下表:
如表1所示,2014級體能測試結果低于2015級和2016級,2016級學生的達標率最高。這與全國學生體質狀況相符,生源質量逐年下降有一定的關系。因此,針對這一現狀,警察院校必須提高重視,針對素質越來越差的學生制定安全有效的體能訓練方法。
通過調查發現,吉林省警察院校體能的考核內容與職業性質相關程度不高,不能充分體現警察的職業特點,并且與實戰相差甚遠。因此,警校的體能訓練內容和考核內容需要進一步完善,制定全新的體能訓練內容與考核方案,符合警察職業的需求,這樣即是對學員負責,更是對國家負責。
2.3吉林省警察院校體能訓練教學模式
吉林省警察院校的教師多為各高校部分體育專業的畢業生,新人職的教師往往沿用老的教學觀念和方法,師資隊伍缺乏新的教學理念。警察院校在教學模式上基本沿用傳統的體能教學模式,以班級為單位進行訓練、授課,對體能訓練的教學模式相對單一,多采取固定行政班模式,老師要求什么學生做什么。
2.4吉林省警察院校體能訓練場地情況
體能訓練的設施主要包括室外體能訓練場、一些球類以及一些體育器械,警察專業的學生平時一般都在體育訓練場進行田徑相關方面的體能訓練。通過實地問卷調查,統計出吉林警察學院和吉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學生對體能訓練場地滿意度情況,如表2所示:
根據統計可知,場地設施并沒有讓學生都達到滿意的程度。訓練場地、訓練器材、訓練方法等等都不能達到未來工作的需要,因此,在警校訓練設施方面,需要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完善訓練條件,最終到達預期的訓練目的和效果。
2.5吉林省警察院校學生參加體能訓練情況分析
對吉林警察學院和吉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的學生課后參加體能訓練進行調查,如表4所示,可見,自主訓練占學生課后比重較大。學生雖然已經意識到體能訓練對自身的重要性,然而自主訓練有存在很大的弊端,缺少正確的指導,存在較大的損傷危險。此外,自主訓練又缺乏監督,訓練計劃不能正常實施,存在隨機性,訓練的效果也不能得到保障。
3吉林省警察專業學生體能訓練存在的問題
3.1體能訓練持久性不夠
目前,所調查的2014級、2015級治安班的學生在第二學年缺少專門的體能課訓練課程。導致學生較長時間不進行專門的體能訓練,體能方面明顯下降,體能訓練的達標率明顯低于新入學的一年級學生。根據訓練學的規律,體能素質的增長需要循序漸進的過程,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當學生的訓練過程出現明顯的斷層后,體能素質會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因此,要想保證學生畢業后能夠勝任警察的工作,必須在校期間保證體能訓練能夠貫穿始終。
3.2考核機制不健全
警察院校對學生的體能考核旨在培養學生的基本身體素質,為后期警務技能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但是吉林省警察院校開設的體能考核項目過于單一且簡單,只要基本身體素質可以均可通過考試,這會使警察專業的學生忽略體能訓練的意義。為了后期警務技能順利開展,應將考核內容更加豐富化,標準更加嚴格,讓學生意識到體能訓練的重要,更嚴肅認真的對待考核,促進學生自主體能訓練。
3.3教學模式滯后
教學思想過于傳統,缺少了對學生的教學啟發,教學過程中多強調運動技巧的掌握,注重動作技術要領,而警察工作實際需要的并非只有競技能力,還需要身體綜合素質的提高,忽略個人的身體素質情況以及興趣特長。
3.4配套設施不完善
警察院校的體能訓練大多數在田徑場進行,室內有些簡單的運動器械,但是缺乏一些有針對性的器械,例如實戰訓練需要專門的模擬訓練器,只單純的體術訓練降低了訓練難度和準確度。由于氣候因素、地理位置以及自然條件的影響,例如,在冬季室外很難進行所有的常規訓練,而室內訓練場設備不足,場地不夠大,很難滿足廣大學生的訓練需要。因此,完善室內訓練場地,增設多樣化的訓練器材也是亟需解決的問題。
3.5訓練積極性不高
現在警察專業的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備受呵護,從小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心理上排斥嚴酷的體能訓練。學校開設的體能課時間有限,且大多是針對期末的體能考核,學生接觸不到新鮮而且有針對性的訓練方法。授體能的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訓練前,未對學生進行體能訓練理論知識的教授,使得學生們缺乏科學性的理論指導,在實際訓練中往往會達不到預期的運動效果,更為嚴重的,擔心會造成身體的損傷。
4完善吉林省警察院校學生體能訓練的對策
4.1加強對“教、學、練、戰”一體化模式的理解
通過研究發現,吉林省警察院校在體能訓練中,單純只是練,而且練得內容比較單一,缺乏實戰價值。因此警校需要加強對“練”為“戰”的認識,使“練”的內容與“戰”的內容相符。“教、學、練、戰”一體化模式的核心及最終目標是“戰”“教、學、練”均是為更好地“戰”而服務。
“練”不僅僅是警務技能的訓練以及實戰訓練,體能訓練更是重中之重,良好的體能有助于后期警務技能的學習及應用。優化體能訓練,模擬實戰場景,使訓練更接近實戰,增加適應性訓練,培養臨危不亂、鎮定自做的警察素質。“練”要有目的性以及計劃性。根據學生的訓練表現以及身體素質進行整體評估,例如耐力表現、速度成分、靈敏素質以及平衡性等的評估測試,根據每個學生的評估結果制定個性化的訓練強度參數。主要包括神經肌肉訓練、力量訓練、機能訓練、爆發力訓練、速度和靈敏性訓練以及穩定性訓練。“練”要以“教、學”為基礎,通過對訓練方法的學習,對訓練損傷的分析與預防,使訓練安全高效的開展,為更好地為新時期的“戰”做好鋪墊。
4.2強化對體能訓練重要性的思想認識
通過研究發現,警校教務管理者和警校學生對體能訓練的重視程度不夠。家庭背景的影響、自身意志的薄弱、教學方式的單一、訓練的嚴酷等都會減弱學生對體能訓練的積極性。但是究其根本,是學生對體能訓練的重要性缺乏準確地認識。學生們單純地認為體能訓練僅僅是為了期末體能考核,不明白w能訓練是基礎,認為學好警務技能就能輕松應對以后的工作。同時警校應該加大體能的重要性宣傳力度,在每個學期均開設體能訓練課程,不只局限在第一個學年。營造一個良好的訓練氛圍,要結合實際案例,因勢利導,讓學生們逐漸認識到體能對于后期警務技能以及實戰訓練的重要性。
4.3完善體能訓練考核體系
警察院校的體能測試通常以《公安民警體育鍛煉達標標準》進行考核評分,但是在測試項目的完整以及評分方法方面也存在一定不足,沒有充分考慮不同警種的體能培養差異,考評方法單一、不全面,不完全具備公安職業化、專業化的特點。體能訓練不僅僅是為了提高警察專業學生的身體素質,同時也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精神品行。考核也應結合學生平時的表現、生理以及競技能力,根據警察學生自身的優勢劣勢,為個人的訓練目標進行排序,觀察進展效果,制定的個性化訓練參數,根據完成效果來進行考核評價。主要訓練目標分數權重較大,依次根據排序結果分配權重,這樣會使結果公平,更容易發覺個人的潛能所在,有助于以后警務工作方向選擇。體能考核體系應該加入對教師的考核,綜合評定教師訓練指導的責任心、訓練計劃以及態度,這樣不僅會促進教師提高自身訓練模式,還會讓學生們看到學校對體能訓練的重視,對學生是一種激勵。
4.4改革創新,探索體能訓練新模式
4.4.1加強場館建設,完備運動器材訓練中常常面對器械落后的問題,由于氣候以及季節原因,也常常出現場地不足的問題,影響訓練效果,牽制訓練范圍,削弱后期的警務戰斗力。應該確保投入足夠的經費填補這一系列空缺,完善場地器械,多添置實用性的器材,也可多借鑒外國。學校以及學生也應該加強對設施的維護工作,讓學生們意識到國家以及學校對警察專業學生的培養與重視,激勵更多的學子加入警察的隊伍。
4.4.2結合職業特點,加大訓練強度警察的職業特點就使經常與危險相伴,并且常常都是突如其來的危機情形。學校開設課程不能只針對學期考核,更應該結合今后的工作需要,在常規的考核項目基礎上,增加一些有針對性的考核項目,以及一些突發性的情景模擬。在第一學年之后也要同樣開設體能訓練課程,同時也要增加訓練強度,培養學生們吃苦耐勞、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為以后工作奠定更堅實基礎。
4.4.3關注身體、心理健康,科學開展體能訓練體能訓練前應講授體育健康、運動心理等相關知識,讓學生們能夠科學訓練,避免意外的發生。同時學校應注重學生們心理的健康發展,訓練時要及時觀察學生們的焦慮、恐懼等心理狀態,要及時進行疏導。在實戰中,復雜情況更是層出不窮,只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臨危不亂,泰然自若。
4.4.4創新體能訓練內容及方式一般的體能訓練為跑步以及力量訓練,為了以后職業需要,在對學生體能訓練時應結合工作性質進行一些專項的體能訓練。例如散打訓練中,不但要全面提高身體素質,還要抓住重點,提高踢腿速度、力量與柔韌性,因此要特別重視專項技能的訓練。同時,可以創新訓練方式,比如攀巖、游泳、障礙跑等,讓體能訓練與戰術訓練相結合。多樣化的訓練方式也能讓學生在訓練中找到樂趣。訓練時要會發現自己的優勢與劣勢,要盡量克服掉一些項目的不足,并充分發揮自身最大的優勢,練到極致。
4.4.5創新優化教學方法傳統的教學模式都是老師講授,學生跟從老師學習,內容單一,無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此,教師們應當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采用啟發式教學理念,充分觀察學員們身體素質的不同,讓學生們在訓練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課前理論講解,讓學生自己探索動作要領,循序漸進,掌握學習訓練的主動性。為增加學生自主體能訓練的積極性,學校可以定期開展體能競賽,可以開設個人以及團體賽,這樣既能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又能激勵大家自主訓練。比賽的同時進行了體能訓練,同時又將團隊協作融入訓練中,為以后團隊實戰奠定了基礎。
4.5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適應公安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的建設要求,更好地滿足《關于院校公安專業人才招錄培養制度改革的意見》需要,踐行國家“教、學、練、戰”一體化模式的改革,適應時期的警務工作環境,警察院校應該充分認識到體能訓練的重要性,應加強對警察專業學生的培養與重視,應改變傳統教學思維,發現現有教育教學中的不足,完善訓練環境、創新訓練新模式,豐富教學內容,提高體能訓練的科學性和學生自主訓練的積極性,以適應日后警務實戰工作的需要,提高警察隊伍的戰斗力。
篇3
關鍵詞 籃球 體能 方法
現代籃球運動的發展已經對運動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聯賽逐步取代了賽會制,使賽期大大延長,比賽的密度也顯著提高。激烈的對抗無疑也加大了比賽強度。比賽強度的加大給各隊技戰術的運用帶來了深刻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快節奏的攻防轉換、激烈而頻繁的身體對抗、快攻次數的增多、大范圍的穿插跑動、擴大的半場人盯人防守以及兇悍的籃板球拼搶等。這些戰術的演變無疑對籃球運動員提出了更高的體能要求。
一、我國籃球體能訓練存在的問題
(一)體能訓練方法的科學性有待進一步提高,體能訓練科學研究的缺位
目前國內籃球體能訓練存在主要問題有,訓練方法不合理,理論不清楚,盲目操作造成大量運動損傷。用籃球技戰術訓練代替體能訓練。我國在籃球體能訓練科研方面明顯落后于世界籃球強國,當我國研究領域局限在如何利用先進技戰術戰勝國外強隊的范疇時,而國外早就在研究如何加強體能訓練來保證技戰術的實施。
(二)體能訓練理念落后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思想決定行動。訓練理念是訓練主體對訓練實踐及過程進行思維的概念或觀念的理性認識,是對訓練實踐自覺反映,對訓練實踐具有指導性意義。沒有正確、先進的訓練理念指導訓練是無效訓練甚至是破壞性訓練。訓練理念的落后必定導致競技成績落后,因此,籃球訓練要有科學的理念為指導,我國教練員的訓練理念要與時俱進,不斷探索新的體能訓練理論來指導實踐。
(三)體能訓練缺乏系統性、計劃性
我國CBA聯賽是一周三賽制,WCBA是一周二賽制,期間如何安排體能訓練,還沒有科學的理論研究。例如,2007年時任中國主教練的尤納斯曾說:“如果你想在籃球館的訓練中取得好的效果的話,那么就需要有良好的體能作保障,為之后的訓練打基礎。籃球并不完全是靠投籃的,力量、速度和彈跳力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以上國家隊教練所講的情況,就反映了我國俱樂部在體能訓練方面缺乏系統性問題。
(四)球員缺乏專職體能教練,體能訓練器材不足
我國俱樂部并沒有專門的體能教練,體能訓練效果自然就難以保證。一直以來我國籃球教練只設置主教練和助理教兩人,而美國NBA每個球隊至少有4-6名教練員,從教練員的專業素質分析,我國的教練員基本是籃球專業出身,在體能訓練理論方面缺乏研究,主要以過往經驗為主,缺乏創新。而NBA的教練員則不同,他們都是各個領域的專門人才。從當今籃球職業比賽和訓練發展來看,對教練員的要求越來越高,分工越來越細,目前我國的教練員制度難以滿足聯賽和國家隊的發展要求。
二、提高籃球體能訓練水平的策略
(一)加強對體能訓練科學方法的研究,采用多種形式提高體能訓練的科學化水平,采用科學的先進技術設備對體能訓練進行監控加強學習與交流,掌握當今籃球運動發展趨勢及體能訓練的先進理念,提高教練員、運動員對體能訓練重要性的認識,高度認識具有良好的體能是取得優異成績的必備條件之一。
(二)在各級籃球隊中,要求配置專職體能教練員,并逐漸推廣,作為制度規定下來。通過國內外專家講學、體育院校開設專項體能訓練課程等多種途徑培訓教練員,培養我國籃球專職體能教練員,要求各級籃球隊伍設置體能教練員,并實行體能教練員上崗制度。
(三)科學安排一般體能與專項體能訓練,根據不同的對象、不同的時期對兩者之間合理轉換。改變青少年體能訓練成年化,成年體能訓練形式化的誤區,加大對專項體能的研究。
(四)制定和實施全面、系統的體能訓練,狠抓落實,在每次訓練的準備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后進行體能訓練,這樣有利于運動員各種運動素質得到均衡發展和相互促進。
參考文獻:
[1]孫歡.NBA體能訓練[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
[2]中國籃球協會•2005年全國籃球體能教練員培訓班教材匯編[Z].2005.
[3]王保成.籃球運動員體能訓練的基本理論與內容[J].首都體育學院報.2001.13(9):38-46.
[4]袁運平.運動員體能與專項體能特征的研究[J].體育科學.2004.24(9):48-52.
[5]于振峰.中國籃球競技后備人才現狀調查與培養對策[J].體育學刊.2002.9(3):123-126.
[6]陳小平.對我國體能類項目訓練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探析[J].中國體育科技.2002.38(1):10-13.
篇4
關鍵詞: 籃球運動 運動素質敏感期 一般體能訓練 專項體能訓練
籃球運動是一項高強度、多間歇、持續時間長的項目。在訓練和比賽中運動員的跑動、變向、急停、投籃表現為間斷性、多向性和多元性,要求運動員具備良好的體能。
體能是以人體三大供能系統為能量代謝活動的基礎,通過骨骼肌的做功所表現出來的運動能力。體能是運動員的基本運動能力,是運動員競技能力的重要構成因素。體能訓練的目的是根據項目競賽的需要,提高運動員的運動素質,改善運動員的機能狀況,使運動員的身體形態適合特定運動項目的要求,確保運動員的體能狀況適應比賽中戰術活動的進行與技術水準的發揮,同時保障運動員在訓練過程中掌握新的技術,并將已經獲得的素質在運動競賽中充分發揮出來。
運動員體能水平是通過速度、力量、耐力、協調、靈敏、柔韌等運動素質表現出來的。體能的發展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先天的體能是通過遺傳獲得,后天的體能則是經過有效的體能訓練而獲得,適宜的地理環境和良好的社會環境將促進體能的發展。
籃球體能訓練是技戰術訓練和提高運動成績的基礎,是運動員承受大負荷訓練和高強度比賽的前提條件,是運動員在訓練和比賽中保持穩定、良好的心理狀態的身體保證,是增進健康,預防疾病,延長運動壽命的物質保障。青少年籃球運動員的體能訓練應以未來高水平專項競技的需要為導向,為專項高水平競技階段的訓練和比賽打下良好的基礎,將早期的基礎階段的訓練與優秀運動員的專項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
1.目前在我國基層青少年籃球運動體能訓練存在的問題
1.1思想重視不夠
在我國基層青少年籃球運動體能訓練思想重視不夠表現在教練員配置、體能訓練與戰術訓練的替代和青少年籃球訓練理論研究三個方面。
基層籃球教練員的配置結果顯示,業余運動學校很少有專門的體能教練和體能訓練教練員研究小組。
調查發現,90%的籃球教練員認為體能訓練非常重要,但是在實際的訓練中經常以戰術訓練代替技術訓練,認為體能訓練在戰術訓練中實施就可以,實際上這僅僅解決了速度素質和耐力素質的問題,而基礎的力量訓練不夠,將影響到運動員的綜合素質和整體的水平。
在理論研究方面,基層的教練員缺乏針對青少年體能訓練的專門研究,尤其是在籃球的一般體能和專項體能的研究理論嚴重缺乏。缺乏長期跟蹤和系統的理論研究;缺乏系統完善的青少年籃球運動的理論研究體系。基層青少年籃球體能訓練大多處于自然階段和經驗訓練的階段,缺乏科學系統性。
1.2理論研究缺乏
在日常訓練中必須根據籃球運動的專項規律,結合青少年生長發育階段的生理和身體形態特征開展體能訓練。
籃球運動具有集體性、對抗性、轉換性、動態性、統一性規律,在訓練和比賽中運動員承受著生理和心理的高負荷強度。運動員跑動的距離時長時短,跑的速度時快時慢,在激烈的高強度的身體對抗中實現各種技術和戰術的配合,導致運動負荷強度起伏變化,高強度的訓練和比賽時的心率都在200次/min,對運動員的體能要求非常高。
一般來說籃球運動員成熟較晚,但是運動壽命較長。青少年籃球訓練分兩個階段:(1)預備訓練階段(7~11歲);(2)基礎訓練階段(13~18歲)。
預備訓練階段以一般體能訓練為主,全面發展運動員的一般身體運動素質,提高運動員的各個器官系統的機能,使運動員身體各個部位得到均衡的發展,為提高專項運動所需的身體能力打基礎,主要發展身體的協調性、柔韌性、靈敏性、速度耐力和力量耐力。
基礎訓練階段包括一般體能訓練和專項體能訓練。隨著訓練的深入和時間的發展,逐漸增加專項體能訓練的比例。具體的比例要因時、因項、因人而異。
青少年主要身體素質發展的特點:(1)絕對力量的發展特點是7~9歲為力量發展的第一個階段,10~13歲是快速增長期。(2)速度力量的發展特點是男女在7~13歲速度力量增長都很快。13歲后,男女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16~17歲時增長的速度下降。速度力量的發展與最大力量的發展相比,速度力量發展要快些和早些。(3)力量耐力男子從7~17歲的發展是直線上升,女孩15歲前是持續上升的,之后開始停止,甚至下降。(4)反應速度的發展特點6~12歲是快速增長期,在12歲時反應速度到達第一個高峰點。在性發育階段,反應速度減慢。20歲左右出現第二個高峰點。(5)步頻的發展特點,男孩在8~12歲、女孩在9-12歲增長最快。(6)耐力素質的發展特點男孩在10歲時首次出現快速提高,13歲再次出現快速提高,16歲耐力有最本質的提高。女孩在9歲首次出現快速提高,12歲再次提高,15~16歲耐力水平下降最大,16歲后下降速度減慢。(7)協調能力的發展特點,青少年在6~9歲是發展一般協調能力敏感期,9~14歲是發展專門協調能力的敏感期。
1.3體能訓練概念模糊
1.3.1對一般體能訓練與專項體能訓練的概念認識模糊
一般體能訓練是采用多種多樣的非專項的身體訓練,增進運動員身體健康,提高人體各組織、器官、系統的機能水平,促進運動員身體素質全面發展,為發展專項素質打好基礎。專項體能訓練是采用專項技術動作,或者在動作結構和用力形式上與專項動作生物力學特征相近似的身體練習。
1.3.2安排體能訓練的比例不合理
體能訓練應與技術、戰術、心理和智能訓練有機地結合,應根據項目、訓練階段、訓練任務的不同合理地安排體能訓練。
一般體能訓練和專項體能訓練的比例要因時、因項、因人而異。根據訓練周期原則,在多年訓練、年度訓練、周訓練計劃中,隨著訓練的深入和時間的發展,逐漸增加專項體能訓練的比例,通過籃球運動素質專門的練習同籃球運動所特有的運動性和植物性神經系統功能的表現形式結合起來,根據籃球運動的特點和技術動作的要求加強感受器與運動器官的效應器一致性的訓練,提高專項運動的成績。
1.3.3錯誤的運用技戰術訓練取代體能訓練
基層的教練員經常錯誤地認為,解決好在有限的訓練時間和運動員有限的體力范圍內,安排各種訓練內容的難度,運用籃球運動的技戰術訓練取代體能訓練。首先,在這種情況下容易出現拔苗助長的現象,運動素質基礎薄弱的運動員容易出現運動損傷,最終達到事倍功半的訓練效果。其次,在青少年發育階段,各種身體素質在不同的年齡階段的快速增長期存在差異,運用籃球運動的技戰術訓練取代體能訓練,容易錯過運動素質發展的敏感期,專項運動素質無法得到相應的發展,影響競技能力的進一步發展和競技水平的提高。再次,缺乏良好的體能素質,不僅嚴重影響運動技戰術的學習,更會縮短日后成為高水平運動員的最佳競技狀態的保持時間和運動壽命。最后,青少年階段是心肺功能發育的重要時期,采用一般體能訓練結合少量的專項體能訓練發展心血管,呼吸系統功能,提高對高強度的訓練和比賽的適應能力。
1.4訓練方法和手段簡單化
根據“生物適應”理論,結合青少年階段生長發育的生理和身體形態特征,只有采用科學的訓練方法和手段,合理地安排訓練的次數、持續時間與間歇和負荷強度,才能取得理想的訓練效果。運動訓練負荷的本質是運動員生理和心理應激-反應,長期過于簡單的訓練方法和手段,會導致機體運動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敏感性,神經-肌肉興奮傳遞速度下降,運動器官耐受力減弱,訓練定向發展的效果不明顯,事倍功半。
在日常力量訓練中過于依賴杠鈴,訓練的方法和手段單一,訓練的氣氛枯燥;速度訓練經常采用較單一的訓練方法,如:長期在籃球場上的折返跑和田徑場的重復跑等,缺乏采用靈活多樣的持續、間歇、重復、變換和法特萊克跑有機組合的訓練方法。
1.5缺乏有效的監控手段和科學的評價體系
感覺和經驗是基層籃球教練員體能訓練的監控手段和評價最常用的方法。體能訓練的運動負荷的強度和量的控制,缺乏科學的理論依據(主要是測量的數據)和儀器,很難準確把握在體能訓練過程中疲勞調整和超量恢復的時機,容易造成運動損傷。
由于缺乏對體能訓練長期系統的測量數據,基層籃球教練員很少采用對運動員自身素質發展的縱向比較進行評價體能訓練的效果。體能訓練的評價主要是教練員憑借直接和間接的經驗對運動員的體能訓練的表面和即刻反應,與同日歷年齡的隊員進行橫向的單一性比較。
2.改善青少年籃球體能訓練的對策
2.1樹立高度重視體能訓練的指導思想,籃球體能訓練是技戰術訓練和提高運動成績的基礎,是運動員承受大負荷訓練和高強度比賽的前提條件,是運動員在訓練和比賽中保持穩定、良好的心理狀態的身體保證,是增進健康,預防疾病,延長運動壽命的物質保障。
2.2通過各種途徑的培訓學習,豐富基層教練員的運動訓練的理論知識,做到理論聯系實際,用科學的體能訓練理論指導運動實踐,在運動實踐中不斷地檢驗、歸納和升華理論。
2.3正確把握籃球運動的競技規律,結合青少年階段生長發育的生理和身體形態特征開展體能訓練。
2.4明確一般體能訓練和專項體能訓練的任務,根據籃球運動訓練的規律、任務、階段、運動員的個人特點合理安排一般體能和專項體能訓練的比例,使體能訓練與技戰術訓練、心理訓練有機銜接。
2.5利用現代的科學儀器、各種生理指標和技術數據監控體能訓練過程,合理的安排體能訓練的運動負荷;運用多種技術診斷方法和手段,評價體能訓練的效果。
2.6完善體能訓練體系,設置籃球體能訓練的專職教練或籃球體能訓練研究小組,長期有針對性地開展體能訓練研究。
參考文獻:
[1]田麥久.運動訓練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季瀏.體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王瑞元.運動生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王保成.我國籃球運動體能訓練中存在的幾個問題[J].北京體育大學學院學報,2002.
[5]王保成.籃球運動員體能訓練水平的基本理論和內容[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1.
[6]李穎川.球類運動員體能水平的構成因素及訓練的基本理論與原則[J].中國體育科技,1997.
篇5
【關鍵詞】中學生;籃球運動;體能訓練;現狀;建議
隨著籃球比賽速度日益加快,對抗爭奪日益激烈,身體的對抗性也逐漸增強,很多情況都是在快速中、高空中、身體接觸中完成動作的,這不僅要求有全面的良好的身體素質,還要有持續的良好的身體機能和耐力,從而在整體比賽中爭取時間與空間的主動,在對抗身體接觸中控制好身體平衡,穩定地發揮技術水平。可見,籃球運動對于體能的要求越來越高,體能耐力是技術運用的保證,是一切技戰術的基礎,一場比賽需要運動員在比賽中有充足的體力來完成賽前所布置的技戰術要求,只有體力跟上比賽的節奏,在比賽中才有可能取得主動。因此,沒有了良好的體能作保證,無論你個人的技術再好、布置的戰術再精密、配合再默契,到最后只能是“開花不結果”的結局。
經觀察幾所中學籃球隊訓練及比賽,通過和籃球對教練員之間的溝通發現,目前中學生籃球運動員的個人技術及戰術的運用能力都比較好,但在體能訓練方面,體能訓練往往是與技戰術動作是區分開來單獨訓練的,隊員對于這種艱苦、枯燥的體能訓練總是很害怕,經常會在訓練中找借口偷懶,使得訓練效果達不到好的效果。部分教練員甚至盲目、無計劃地進行超強度的體能訓練。通過比賽的觀察發現,運動員在比賽的前兩節打的都比較好,回防速度快、投籃命中率較高、快攻次數多。但后兩節體能明顯跟不上,回防速度和前兩節相比明顯慢了很多,動作變形,投籃命中率也明顯下降,而且戰術打的也很亂。甚至前兩節領先很多分,但后來輸掉了比賽。其主要原因就是平時的體能訓練沒有注意實戰化這一點,一旦比賽起來,就會使場上的隊員技術水平大大降低,大失水準。
通過觀察,東海縣中學生籃球運動員在體能方面存在嚴重的問題,也可以看出體能在比賽中的重要性,籃球運動對抗激烈、運動量大、強度高、持續時間長。在緊張激烈的一場籃球比賽中,運動員要在籃球場上至少往返奔跑180至200次、約5400m~6000m。還必須在激烈的攻守對抗中,持續、快速地完成跳躍、急停、啟動、投球、突破、防守等技術動作。因此,一個優秀的籃球運動員必須具備良好的體能,才能在高水平的比賽中,發揮最好水平。
我們知道,中學生的生長發育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并且伴有階段性的特點。連續性表現在即使不進行體能訓練,他們的體能水平也會隨年齡的增長而自然提高;階段性表現在中學生運動員體能水平的各個方面的自然增長并非完全是線型增長,有時是也會呈現出快慢的特點,因此,在組織中學生籃球運動員的體能訓練時一定要緊密圍繞這一規律,不能盲目、無計劃地進行超強度的體能訓練,想一躍而蹴,這樣對中學生籃球運動員來說是一種傷害,拔苗助長。我們應該根據中學生的生長發育特點,通過訓練,使運動員的體能水平自然增長和訓練增長有機結合,從而達到體能水平增長最大化的目的。中學生的骨骼、關節、肌肉的發育不平衡,各系統的機能發育不完善,因此,安排體能訓練是應該力求全面,同時還必須注意選擇合理的負荷。另外中學生的心理發展不穩定,注意力容易分散,不能保持長時間的集中,興趣容易發生轉移,而體能訓練內容一般比較枯燥,且中學生對于體能訓練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往往不重視,教練員應該采用一些多樣化且趣味性強的方法和手段,充分調動中學生籃球運動員的訓練興趣和積極性,使他們通過訓練慢慢地認識和理解體能訓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大家都知道,在籃球比賽中,運動員常常處于一種運動的狀態,隨著比賽激烈程度的不斷加強,防守的激烈程度也隨之加強,運動員想在靜止或無防守的狀態下完成技術動作就越困難,如果在平時的訓練沒有注意到這一點,一旦比賽起來,就會使場上的隊員技術水平大大降低,大失水準。因此,中學時期的體能訓練應該采用一些與比賽時出現的身體動作高度相似的身體動作來進行練習,并且要保持在訓練時運動員機體的供能方式要與比賽時是保持高度的相似。無論采取什么訓練方法,訓練時要模仿比賽時可能出現的身體動作與供能方式來訓練中學生運動員的體能,這樣才能將訓練和比賽緊密結合起來,提高訓練時的體能水平與比賽時能水平的一致性,這也就是體能訓練所采用的身體動作與供能方式要實戰化。
篇6
關鍵詞: 青少年足球運動員 體能 訓練
1.具備良好體能的意義
1.1 良好的體能是精妙技戰術的基礎保證
良好的體能是提高專項技術水平的基礎體能上去了,技術水平提高也就很快。在體能訓練上,注重的是與足球專項技術相關的小肌肉群的練習,精細到能牽涉動作用力的每一塊肌肉。還有如何在連續緊張的比賽之間進行體能的恢復與補充,這也是一門精深的學問。由此可見,良好的體能儲備,是提高足球專項技術水平的基礎。
1.2 良好的體能可以防止運動損傷的發生
柔韌性、協調性、力量素質等發展不平衡時,就容易發生運動損傷。肌肉拉傷在體育運動中極為常見,應引起足夠的重視。肌肉主動強烈的收縮或被動過度的拉長超過了肌肉本身的負擔能力,其所造成的肌肉細微損傷、肌肉部分撕裂或完全斷裂,稱為肌肉拉傷。由于準備活動不充分或不到位、某部分肌肉的生理機能尚未達到適應運動所需的狀態,訓練水平不夠、肌肉的彈性和力量較差,疲勞或過度負荷使肌肉的機能下降、力量減弱、協調性降低,錯誤的技術動作或運動時注意力不集中,動作過猛或粗暴,氣溫過低、濕度太大,場地或器械的質量不良等都可以引起肌肉拉傷。無數的經驗證明,適當的伸展運動可以減少肌肉拉傷、肌腱扭傷或因肌肉疲勞而造成的其他損傷。
1.3 良好的體能是當今高水平足球比賽的需要
(1)爭奪時空主動權。比賽中運動員為奪取時空優勢相互運用身體沖撞、貼身緊逼、帶球突破及配合形式爭取主動權。
(2)以高速度變換比賽節奏。
(3)技術更傾向合理和簡潔。
(4)戰術上突出整體快速的全攻全守當今高水平足球比賽的特點需要每個球隊都具備良好的體能。
2.青少年足球運動員體能訓練的基本理論與原則
掌握科學的訓練理論和訓練原則是教練員進行科學訓練的前提。青少年足球運動員體能訓練的基本理論與原則
2.1以速度訓練為核心的理論與原則
青少年足球運動員體能訓練的類型和手段有多種多樣,例如,以技戰術為主的;以彈跳力為主的;以杠鈴練習為主的;以耐力跑為主的;以綜合力量練習為主的;以各類輔助手段為主的;以各類手段組合的循環練習等等。體能訓練的手段和方法之多令人眼花繚亂,但是,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速度是體能水平最直接的反映,速度是青少年足球運動員的靈魂,速度是勝利的前提和條件,是創造戰機、實行攻擊的前提與條件,所以青少年足球運動員體能訓練的目的應該為速度服務。體能訓練必須提高專項速度,必須以專項速度為核心安排和設計。
2.2體能訓練與技戰術訓練相結合的理論與原則
體能訓練是為技戰術的運用與發揮服務的。體能訓練是手段,提高施進攻和防守的技戰術能力是目的。通過個人技術和整體戰術,捕捉和創造戰機,達到攻擊得分是最終目的。所以,體能訓練應具有鮮明的專項特點。體能訓練只
有與專項技術戰術有機地結合,才能真正達到體能訓練的目的,加快訓練進程,實現在體能訓練中完善和檢驗技術、戰術,在技戰術訓練中發展和鞏固體能。為此,要根據運動項目特點、運動員的水平和不同訓練階段的任務,合理安排二者的訓練比重,將體能訓練與技戰術訓練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對于高水平運動員來說,應以體能訓練促技戰術水平提高;對于青少年運動員、運動新手來說,應以技戰術為主要手段,發展體能訓練水平。
2.3體能訓練的計劃性和系統性原則
沒有體能技能則成為無源之水,沒有體能心理能力也無從依附。體能訓練不能搞突擊,不可能一勞永逸。為了提高運動員的體能水平,必須按計劃系統地進行全年和多年體能訓練。機能能力和運動素質是在長期的重復練習中逐漸發展和提高的。現代運動訓練的一個突出特點是越來越重視多年訓練的計劃性和系統性,并以年周期訓練為基本結構,合理安排各階段的訓練任務、訓練內容和運動負荷。體能訓練要貫徹年訓練周期的始終。體能訓練,不是年復一年的簡單重復,這樣只能使機能能力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因此,要不斷地改變訓練手段和提高訓練負荷的量和強度,形成一年比一年提高的系統訓練規劃。
3、結論
3.1青少年足球運動員體能訓練的基本理論與原則主要包括四個方面:①體能提高的刺激———適應理論與原則;②訓練量與訓練強度統一的理論與原則;③以速度訓練為核心的理論與原則;④體能訓練與專項技戰術訓練相結合的理論與原則。我們要在訓練中熟練掌握這些理論與原則,綜合運用,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2建立正確的青少年足球運動員體能訓練的指導思想是擺在每個教練員當務之急:只有了解并掌握世界足球發展規律,提高對中國足球未來培養目標的認識,才能促進其進一步加強自身的素質,學習先進的體能訓練方法來指導訓練,為國家培養出優秀的足球人才。
參考文獻
[1] 田麥久. 運動訓練學[ M ] 北京: 北京體育學院出版社
篇7
一、崗位體能訓練與崗位專業特點的分類
大學專業基礎課側重與專業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專業主干課則注重與專業直接聯系的專業理論和專業技能。學科專業主要分為自然科學(理工類)和社會科學(文史類)兩個大類。無論是哪類學科,崗位體能訓練應在此基礎上與人體的心理和智能訓練有機結合,并使練習者身體各個部位得到均衡的發展,為提高專業運動素質所需要的身體能力打下基礎。大致可以分為兩種崗位類型:體能操作性強的專業與文案操作性強的專業。前者需要發展整個身體的肌肉力量以及平衡能力,如一般耐力、下肢靜力性耐力、上肢動作的準確性和協調性、注意力、目測力的專注;后者要求發展腰背肌肉靜動性耐力、動作的準確性、手指的協調性、觸覺的靈敏性、注意力的專注及反應力等。
二、崗位體能訓練的功能
(一)針對
有針對性的體能訓練可以使身體得到積極鍛煉的相應,適應能力提高。一般的身體訓練內容很難滿足學生職業需要,職業體能訓練同學生所從事的專業技能緊密地結合,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在一般職業活動態度條件下和可能出現的極端情況下使用的運動技能。還可以大大提高學生掌握技能的能力,使他們更快地適應生產勞動崗位,提高個人的生產效率。那么采取相應的輔助練習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在一般職業活動態度條件下和可能出現的極端情況下使用的運動技能。可包括耐力訓練(持續奔跑和爆發能力訓練)、對抗訓練(體育比賽技戰術訓練)、平衡能力訓練(身體協調穩定性訓練)、柔韌訓練(關節和韌帶的牽引和放松)以及反應靈敏能力訓練、無氧負荷和對抗性訓練、保護性防護訓練等,訓練內容則要根據崗位設置有針對性的進行。
(二)實用
崗位體能的實用性是由其崗位對身體體能的要求決定的。體育訓練健身的項目很多,實用性強的體操、跳水可以發展前庭穩定性、靜力耐力、靈敏性、增進軀干肌、肩帶肌和腳掌肌力量以及平衡能力;田徑運動可以發展一般耐力、下肢靜力性耐力、上肢動作的準確性和協調性、注意力、目測力的專注;球類運動可以發展一般耐力、注意力的專注、手指協調性、觸覺的敏感性、動作的準確性、反應的速度等。
(三)延續
體育運動是一種帶有普遍參與、重復出現且相對穩定的集體行為,具有周期性、延續性。體育運動能促進學生人際交往能力。以職業體能形式展現的體育活動旨在于鼓勵更多學生參與體育活動,展現自我。其功能,主要表現為傳承體育文化,培養終身體育意識。在體能訓練實施過程中,向學生傳授的并不是單一的練習內容,而是許多相關聯的體育文化要素。那么根據不同的教育對象、崗位特點,進行不同的目標教育。是推動個人體能發展的最有力的手段。個人體能發展的延續,主要是系統地接受體育文化體系,獲得在實踐中應用的能力,提高廣體育人文素質,促進人格的完善和正確價值觀的形成。
三、崗位體能訓練的對健康的作用
(一)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挖掘和發展人體的體能潛能
崗位體能訓練根據崗位需求而異,使鍛煉者身體各器官系統功能適應運動應激,為在崗服務。在體能訓練中恰當地運用各種教學訓練方法,使身體各個部位、各種器官系統的機能、各種身體素質和基本活動能力都得到全面的發展。以全面發展身體素質為例,提高心肺功能,可選擇慢跑和有氧操、慢游等;發展力量素質,可選擇靜力性器械訓練;提高身體的靈敏性和柔韌性,可選擇現代舞蹈和小球類項目等。只有經過系統訓練,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人體潛能,使體格健壯,身體各方面的適應能力得到提高。
(二)有助于大學生認識動作技能形成、人體機能活動能力變化和人體機能適應性規律
崗位體能訓練是學生在一定時間內為滿足自身就業需要而進行的一種自發性的主體活動,出于一種真正的主體需求,個人可以自由支配的范圍內進行體育活動,沒有任何強制、被動或非自愿成分。從實際出發的原則認識所從事崗位動作技能形成。即體能訓練的任務、內容、運動負荷和組織形式,要符合練習者的年齡、性別、體能基礎和身體發展水平的要求;從身體全面發展的原則使學生認識人體機能活動能力變化和人體機能適應性規律,即體能訓練要選擇全面多樣的內容,恰當地運用各種崗位體能訓練方法,使身體各個部位、各種器官系統的機能、各種身體素質和基本活動能力都得到全面的發展。
(三)有助于增強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發展終身體育能力
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其社會適應能力會提高。將崗位體能訓練作為學習領域的運動參與,要求學生具有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態度和行為,掌握科學健身的知識與方法,養成堅持體育鍛煉的習慣。無論參加什么形式的體能訓練,都具有重要的文化與教育成分。又作為學習領域的運動技能,要求學生學習、掌握和運用基本的運動知識和技能,形成一定的運動特長,為終身體育奠定良好的基礎。在活動中,由于是主體自覺自愿的參與,因此,不僅直接滿足身心發展的需要,而且這種良好的情緒體驗會更加激勵其持久參與的積極性,這也將對大學生建立終身體育意識、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保持健康的心態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l】李金梅.關于我國學校體育改革的思考[J].體育教學,2004,(5).
【2】胡振浩.職業體能訓練.高職院校公共體育教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1.
篇8
關鍵詞:籃球訓練;體能訓練
在體育運動項目中,籃球運動是一種高強度、多間歇、持續時間較長的一項體育項目,它要求籃球運動員具有較好的體能素質,可以在籃球比賽中呈現最佳的狀態。但是,目前我國的籃球體能訓練的重視度還不高,對于籃球體能訓練的規律、技巧等的研究還不深人,體能訓練簡單化,而且還存在一般化的訓練與專項訓練相脫節的情況等。所以,在加強籃球體能訓練之前,要認識到我國籃球體能訓練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一、籃球訓練中體能訓練的重要性
在籃球項目的比賽中,常常要講究各種各樣的比賽戰術,而這些戰術無一不是需要籃球運動員的合作來完成的,如果其中某個運動員的體力不支,則會嚴重影響籃球戰術發揮其應有的效果,這也是我國與國外籃球訓練中的差別所在。著名的籃球運動員姚明的彈跳力和短跑速度都是很好的,試想,沒有良好的體能素質,如何能配合其他人,正確運用戰術,發揮個人的作用。
從生物學角度出發,對籃球運動員進行長時間的高強度的訓練,有利于對運動員進行身體體能素質的改造。長時間的、高強度的、大負荷的體能訓練有利于運動員的機體產生適應性,改善運動員集體各個器官系統的機能,從而有利于運動員整體運動體能水平的提高。
科學地進行籃球體能訓練,能有效地促進運動員的身體健康。在體能訓練中,長跑、蛙跳等常規訓練有利于提高運動員的心血管、呼吸、中樞神經系統等的功能,提高運動員機體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通過體能訓練,使運動員的速度、耐力、彈跳力等都得到發展,更好地為籃球比賽服務。
二、籃球訓練中體能訓練中存在的問題
(一)重視度低,專職訓練人員少
在我國,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籃球隊里的教練人員較少,往往僅有一名或兩名籃球教練。這名教練不僅要負責運動員的戰術訓練,還要負責運動員的體能訓練和日常生活等。于是,由于時間與精力的限制,教練將體能訓練與戰術訓練結合在一起。對于體能訓練并沒有相應的、明確的訓練,而國外的體能訓練往往細化到每一塊肌肉的訓練。所以說,國內籃球體能訓練的重視度仍需加強。
(二)系統、計劃性訓練不強
著名籃球教練哈里斯曾經說過,中國籃球隊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制定全面系統的籃球體能訓練,增強運動員的體能與力量,可見,我國的籃球體能訓練是缺乏系統性與計劃性的。我國籃球體能訓練沒有單一的針對性,常常一概而論,經常以一個標準來衡量所有的運動員的訓練結果,極易造成運動員的疲勞以及信心降低,影響運動員的訓練積極性,進而影響到以后的籃球比賽。
(三)訓練手段簡化,以力量訓練為主
在籃球體能訓練中,應該講究“循序漸進”的訓練方法,不應該直接進行高強度的訓練。目前,我國籃球體能訓練方法、手段的選擇還沒有細化的根據每一個運動員的實際情況制定計劃訓練,方法較為簡單,而訓練的目的僅僅是為了提高運動員奔跑的速度與耐力,盲目性較大。另外,單純的田徑體能訓練等手段,只是對運動員身體的某些器官進行刺激,而使局部負擔過重。長時間訓練下,運動員極有可能產生疲勞,甚至會導致意外傷害。
三、加強籃球訓練中體能訓練的策略
籃球這種高強度、超負荷的運動項目,是應該由專業的體能訓練教練與戰術訓練教練,相互配合來完成常規的訓練。在體能訓練中,應該注意一般訓練與專項訓練的協調,還要注意科學地、系統地訓練手段,注意因材施教,強化運動員的各項身體機能,為打好比賽做好基礎訓練。
(一)力量、速度訓練法
力量與速度是籃球比賽的基礎,所以在體能訓練中,應該加強這方面的訓練,特別是上下肢、膝、腕部的訓練,發展運動器官肌肉群的力量;對于速度的訓練應該以專項訓練為主導進行,比如立定跳、跨步跳等。
(二)耐力訓練法
運動員在長時間的比賽過程,經常會感覺到疲勞,所以在體能訓練中應該著重注意耐力的訓練而長跑是較好的方法。長跑可以提高運動員的心血管、呼吸、中樞神經系統的機能,增加肌肉耐力,身體供能量提高,促進賽后恢復。
四、結束語
在進行@球體能訓練時,教練應該結合運動員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體能訓練計劃。因為不同的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存在差異性,所能承受的體能訓練極限也是不同的,所以教練應該深人研究籃球體能訓練的理論、注重不同的技術與戰術,利用不同的訓練手段、方法,創新地、科學地幫助運動員提高體能素質,避免在訓練中發生運動損傷的情況。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體能項目;身體素質;網球運動
1 體能訓練的內涵
我們只有在了解到體能訓練的真正含義之后,才能找到開展體能訓練的最佳方法。在此,我們從體能概念、體能訓練作用和意義這三方面介紹了體能訓練的涵義。
1.1 體能概念
體能概念可以從廣義和狹義兩方面進行理解,廣義上的體能訓練主要指身體機能狀態、身體形態、身體素質、身體運動能力、社會適應力及心理等,而狹義的體能單指運動訓練中運動員體能訓練,運動員在比賽中的能力或是專項能力。
1.2 體能訓練作用
體能訓練是運動員開展一切體育鍛煉的基礎,使進行戰術訓練和技巧訓練、取得良好運動成績的決定因素。只有良好的體能才能使運動員的高強度的體育比賽和訓練中維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同時,良好的體能也能夠在較大程度上降低運動員在訓練中受傷的可能性,延長運動員運動壽命。
1.3 體能訓練對網球運動的意義
專項技術訓練師網球運動員訓練的主要內容,體能訓練并不受重視,基本上是大而化之,缺乏科學性,完全沒有意識到體能訓練與技、戰術之間的相關性。體能訓練是開展網球技、戰術練習的基礎,沒有良好的體能為基礎,運動員很難在網球運動中取得好成績。因此,我們必須要重視網球體能訓練,將其作為網球訓練的基本訓練,迅速提升運動員體能,保證運動員在網球比賽中的正常發揮。
2 網球運動員體能訓練內容和特征
2.1 體能訓練內容
一般體能訓練、專項體能訓練是網球運動體能訓練的主要內容。通常專項體能訓練是在一般體能訓練的基礎上展開的,一般體能訓練以提高運動員身體素質和感官機能為主要目的,力求在最大程度上挖掘運動員身體潛能,專項體能訓練則略有不同,它是以發展運動員專項身體素質為目的,旨在實現運動員身體素質專業化,增強網球運動員的技、戰術能力。
2.2 網球運動員體能訓練特征
體能訓練是以力量素質、速度素質、耐力素質、靈敏素質等方面訓練為主的運動鍛煉,我們必須了解各項素質練習的主要方向,實現科學化體能訓練,提高體能訓練成效,增強運動員身體素質,為網球運動比賽奠定扎實基礎。
運動員力量素質指的是人體神經肌肉抗阻能力,是人體內自身的爆發力。運動員需要在比賽中克服各種各樣的阻力(自身阻力和慣性),展開急停、沖刺、迅速移動等各種網球運動技術動作,力量素質是運動員所必備的特質。優秀網球運動員一定要具備極大的爆發力,它是網球運動員必備的專項素質之一,網球運動對于人的臂力、腰力、腿部力量均有著較高的要求,網球運動中許多高技巧動作都必須要以良好的力量素質為依托,這同時也能夠為網球運動員靈敏素質訓練打下良好的基礎,更好的控制身體力量,以最佳的狀態迎接各種網球比賽。
速度素質主要包含人體應激能力和快速完成動作的能力、快速位移能力。通常在網球運動中會發生各種急速變向、奔跑、急停等動作,運動員需要在最短時間內做出最正確的判斷和反應,網球專項速度訓練就是對運動員進行單個動作完成速度的訓練,利用擊球速度和腳步移動速度的重復練習來達到提高網球運動員專項速度能力的目的。
耐力素質指的是人體能夠活動時間的極限,耐力素質訓練目的就是增強運動員克服疲勞的能力。在網球運動中不同時間對耐力要求也不同,它處于一個變化的狀態,它與速度素質訓練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網球運動員可能會面對連續抽殺、擺臂,快速移動。我們在許多校隊比賽中可以看到運動員因專項耐力差,而在比賽中后期表現動作遲緩,回球慢,最終導致比賽失利,由此可見,專項耐力素質培養對于網球運動員發展的重要性。
靈敏素質就是指網球運動員可以在面對各種突發狀況時,表現出的迅速反應,能夠準確的掌握接球、擺臂、出力的準確位置和方向,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出的最佳應對反應,很快適應外部環境能力。瞬時動作時網球運動員經常要做出的反應,運動員必須要在快速運動的同時發起最有效的反擊動作,根據情況快速變換方向和動作,使全身肌肉能夠協調一致,維持合理的運動速度,以發起最有效的運動。運動員靈敏性是決定其能夠在來球時做出最正確的反應,靈敏素質訓練應注重上下紐帶腰腹練習。
3 網球體能訓練中的注意事項
網球體能訓練要充分考慮到運動項目特點和運動員身體素質,應針對網球運動員目前的身體狀況循序漸進,開展科學合理的網球體能訓練,掌握好訓練強度和內容,并根據不同運動員的特長、訓練條件、訓練狀態開展專項訓練,保證體能訓練目標的切實可行,使運動員在長期的運動鍛煉中得到不斷的提升和發展,從而推動我國網球運動的進步。
4 結束語
開展網球體能選練是必不可少、切實可行的,它能夠有效提升網球運動員的各項身體素質,提高運動員身體機能,實現全面運動素質的發展。同時,網球體能訓練也是運動員在比賽中取勝的關鍵影響因素。我們應當充分認識到體能訓練對網球運動員長期發展的重要性,合理安排網球體能訓練。
篇10
摘 要 體能訓練是籃球訓練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必須在認識其重要性的基礎之上更進一步的在訓練當中加以落實。本文正是基于這樣一種目的,對體能訓練的基本內涵進行分析和說明,認為籃球訓練當中體能訓練的重頭戲是力量訓練,其他訓練更多的是輔作用,但在體能練當中仍然需要注意把握力量訓練和其他訓練之間的關系,以此來達到最佳的籃球訓練效果。
關鍵詞 籃球訓練 體能訓練 力量訓練
一、籃球訓練當中體能訓練的基本內涵
體能主要是指運動員在運動過程當中時的機體運動能力,是運動員戰術水平和創造優異成績所需要的身體素質的一種綜合。體能本質上是能力的一種體現,對籃球運動員總體的競技能力起到非常大的決定性作用。體能具體能力形式包括運動員自身的基本身體形態和身體機能,也包括在訓練過程當中所形成的運動素質。體能訓練在籃球運動訓練當中是核心部分。
二、籃球訓練中體能訓練的價值分析
籃球訓練中體能訓練的重要價值,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體能訓練對于運動員身體健康和籃球基本素質的提升十分重要。籃球體能訓練能夠直接加強運動員的心血管系統和呼吸系統功能,使得籃球運動員在運動過程當中能夠更好的適應于外界環境,加強自身對于各項不利環境的適應能力。除此之外,體能訓練對于籃球運動員力量的培養同樣不容小覷,通過體能訓練,其彈跳力、速度、耐力以及靈敏程度等多方面的優化和進步都能夠最大程度的為籃球運動員專項成績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其次,籃球訓練當中的體能訓練能夠促進運動員更加適應現代大負荷比賽的需求。體能訓練正是從生物學的角度來對運動員的身體進行針對性的有效刺激,基于這種方法來對運動員的身體實現持續的、長期的適應性刺激,最終使得運動員身體能夠產生相應的適應性變化,在改善其機體各器官能力的同時提升體能素質,最終使得籃球運動員能夠更好的適應于現代高強度籃球比賽,并在此基礎之上獲得競技勝利。再者,體能訓練對運動員心理健康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在競技過程當中,如果沒有體能,即便是有非常良好的技能,那也是發揮不出來的,心理上的優勢就更加談不上。總而言之,研究和實踐都清楚的表明,優秀運動員良好表現的最根本基礎就是體能,體能對于運動員基本形態的改變越深刻,則其機體機能發展的水平也就越高,越有利于其在競技場上的良好發揮。
三、籃球訓練體能訓練當中應當注意的問題分析
(一)堅持力量訓練為主導的訓練
力量是任何一種身體素質培養和訓練的基礎,因為人的任何動作歸根結底都還是需要通過肌肉的收縮變化表現出來,對于籃球運動而言,其所有動作最終都還是以力量的形式表現出來的。具體來說,速度和耐力可以看作是力量在時間上的表現,而靈敏度體現的則是運動員自身對于力量的控制狀況,柔韌度是運動員力量的允許范圍,總而言之,籃球運動員任何一項運動素質都是和力量有關的,在訓練當中也必然以力量訓練為主導來進行,同時輔以彈跳力、速度以及耐力等訓練,合理安排訓練的內容和形式,基于此來獲得最佳的訓練效果。
(二)處理好一般性訓練和專項訓練之間的關系
由于籃球運動的特殊性,在實踐當中我們通常將體能訓練劃分為一般性訓練和專項訓練,對于籃球運動員而言,其素質和能力的提高需要依賴于有機機體能力的全面提升。一般性訓練是專項訓練的基礎和前提,而專項訓練則是一般性訓練的提升和表現,一般性訓練服務于專項訓練,而專項訓練則幾乎直接決定運動員的運動成績和運動能力。總之,在實際訓練當中就一定要處理好這樣兩者之間的關系,使其相輔相成,共同為運動員能力的提高做貢獻。
(三)注重運動員的個性發展
因材施教在籃球訓練當中同樣是非常適用的,針對于運動員的個體差異,采取不同的措施來使訓練盡可能達到最佳狀態和效果。這要求在籃球訓練過程當中需要充分重視和認識個體特征,除了一般性的年齡、性別以及身體形態等差別,還需要關注運動員內在氣質和個性等方面的差異,更重要的是不同運動員所能夠承受的訓練年限和承受負荷等參數,這些參數對于運動員的日常訓練才是影響作用最大的。總之,就是要在全面了解和掌握運動員特征的基礎之上制定出最為科學合理的訓練計劃來。
四、籃球訓練當中體能訓練的方法
(一)速度訓練
一般速度訓練的方法包括小步跑、后蹬跑和高抬腿跑三種,小步跑主要是在規定時間內進行快速高節奏的跑動,后蹬跑則是在小步跑的基礎上加蹬地動作,這樣一些基本訓練都需要長期穩定進行并在此過程當中逐漸加強強度。在常規訓練中完全可以將上述三項合并為一組來進行,每組堅持20分鐘。如專項的速度訓練則主要是徒手運球和面墻拍球,通常為4組,每組100次。除此之外還包括無球狀態下的折回跑,訓練過程當中分組進行,保證基本強度即可,通常也是4組,每組至少20次。
(二)力量訓練
力量素質通常可以更進一步的劃分為絕對力量訓練、速度力量訓練和力量耐力三種,不同類型的力量訓練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區別的,但都能夠在籃球競技當中發揮出一定的作用來,如在突然的起動、快速變向、連續跳躍或者是搶籃板的過程當中,都是需要運動員具備良好的力量素質的。
參考文獻:
[1] 郭永波,鄭頤樂,畢仲春等.我國籃球訓練指導思想的形成及其影響[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27(7):980-982.
[2] 飛.淺談籃球訓練中體能訓練存在問題[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26(11):19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