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室及院感知識培訓范文
時間:2023-12-14 17:40:0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手術室及院感知識培訓,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手術室;感染管理;控制策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ling strategy of hospital infection in operation roomCHEN Yong-jun,REN Qiao-mei.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yuan,Sichuan628017,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 methods and strategy in managing the hospital infection in ordinary operation room,control the occurrence of the hospital infection in operation room and enhance the quality of medical service and nursing.Methods We wenon to administrate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the 1avout and flow ofoperation room,the doctors and nurses,sterile technique,the management of surgery goods,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infection management organization,the monitoring of the hospital infection regularly,and the study of the infection knowledge.Results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operation room is a main promise to improve medicalsecurity and prevent the hospital infection.Conclusion Implementation of 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 is the main methodtocontrol the hospitalinfection.
【Key words】
Operation room;Infectionmanagement;Controlling strategy
手術室是醫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是控制醫院感染的重點部門,擔負著全院手術的開展及各種危急重癥的搶救[1]。因此,其工作質量直接影響手術患者的愈后及治療效果。為了有效地控制院內感染,本院手術室采取了一系列控制策略,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健全三級院感管理組織
院內實行三級網絡管理,成立了院感管理委員會下的院感科及科室院感管理小組。手術室成立由麻醉科主任、護士長擔任科室感染管理小組組長,一名醫生和一名護士為組員的感染管理小組。該小組承擔檢查各種制度的執行情況,各級醫護人員的無菌技術操作,檢查、督促、定期院感監控及院感知識培訓等職責[2],定期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提出整改措施。
2 加強院感知識培訓
除定期參加院感科的知識培訓外,科內定期組織醫護人員學習醫院感染相關知識,如衛生部《消毒技術規范》、《內窺鏡清洗消毒技術規范》、《醫院感染管理辦法》等及各項規章制度,如手術室規則、參觀制度、消毒隔離制度、外科洗手制度等,有針對性的提高醫護人員院感理論水平,并能正確運用于實際工作中,從而有效地達到控制院內感染的目的。同時,加強對監控小組的專職培訓,在日常工作中能正確地督促、檢查各項院感控制工作。
3 合理的手術室布局、流程及環境管理
3.1 規范手術室布局 本院手術室共有12個手術間,10間普通手術間,2間隔離手術間,設內、外走廊,布局合理,符合潔、污分開流程,分為污染區、清潔區、無菌區,地面墻壁光滑,無縫隙,易清洗,不易受化學消毒劑侵蝕。
3.2 手術室空氣消毒管理 建立空氣消毒制度。本院手術室均使用肯格王牌純動態空氣凈化機,除每日定時三個時段自動開機外,每臺手術結束后常規開機2 h,連臺手術間常規開機1 h;手術間內物品定位放置、清潔、無塵,消毒時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活動。定期請設備科對所有空氣消毒設施進行維護、檢修,保證消殺效果。每月定期由院感科和監控小組分別做空氣培養1次,空氣染菌量控制在≤2 00 cfu/m3。
3.3 手術室衛生清掃管理 定期對工人進行培訓,重點內容為衛生員職責、手術室清掃要求及常用地面、墻壁、平面消毒液配制制度等。每日手術前由衛生員對每室進行濕式清掃,包括室內平面、燈、床、設備、操作臺、窗臺等,每室固定專用抹布、拖布,用后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清洗后備用,每周清潔空調過濾板1次。手術完畢進行常規清潔,整理用物至固定位置,常規空氣消毒2 h候備用。
3.4 嚴格控制入室人員 限制參觀人數,除與手術相關人員外,其他人員一律不得進入手術間。入室人員應遵守入室規則,按規定更換洗手衣、褲,戴好口罩、帽子。患上呼吸道感染、面部、頸部、手部感染者不可進入手術室。術中應關閉所有門窗,減少人員走動。
3.5 防止外來細菌侵入 接送患者使用對接車交換,嚴禁在病區使用的平車進入無菌區;每日應對平車進行清潔,每臺手術后更換車上被褥。車輪及車身用含1000 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
3.6 特殊感染手術后處置 手術間內設施由衛生員用2000 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包括平面[3]、地面、墻壁(2~2.5 m高度)用2000 mg/L有效氯消毒液噴灑或擦拭,室內空氣用動態殺菌機密閉消毒2 h[4]。
4 手術物品的管理
4.1 手術器械 手術器械的清洗是控制醫院感染的關鍵。在引起醫院感染的相關因素中,通過醫療器械作為傳播媒介的報道己屢見不鮮[5]。本院自2005年采用魯沃夫器械清洗三步曲進行常規器械清洗,大大提高了常規器械清洗質量。后采用高壓蒸汽滅菌法滅菌,它具有高效、快速、安全等優點。對于不耐濕、耐高溫的器械如各種導線、腔鏡器械等,均在徹底清洗干燥后用肯格王戊二醛熏蒸柜滅菌,均達到理想的滅菌效果。
4.2 敷料包的包裝與滅菌 手術用的所有敷料包如手術衣、各種布類均按衛生部《消毒技術規范》進行包裝,高壓蒸汽滅菌后儲存備用。
4.3 一次性手術用品的管理 大量一次性用品的使用能有效地降低院內感染的發生。在一次性用品使用中,本院手術室制訂了嚴格的使用、回收管理制度。使用前:查看品名、規格型號、包裝有無破損、生產廠家、產品商標及合格證、滅菌時期、批號、是否在有效期內。使用后:嚴格落實回收管理制度,防止一次性醫療廢物重復使用及流入社會,有效預防醫療廢棄物對人體健康和環境產生危害[6]。依據《醫療廢棄物管理條例》嚴格管理,用后毀形,及時處理。
5 無菌技術管理
5.1 手術人員手消毒 洗手消毒是外科手術最重要的環節,參加手術人員必須嚴格執行洗手制度。本院手術室制訂了外科手消毒程序,掛在刷手間墻上,便于新人員學習。本院為醫學院校教學醫院,每年學生進入臨床后,均進入手術室進行洗手培訓及手術室一般規則介紹,每月定期對工作人員的手進行細菌培養,保證染菌量
5.2 洗手護士嚴格無菌操作 洗手護士查對器械包內化學指示卡是否達到滅菌效果,術中保持術區及器械臺面干燥、整潔,遵守無菌技術操作規范。
5.3 巡回護士監督無菌操作 應嚴格限制手術間人員數量,禁止其他手術間人員隨意進入。監督手術醫生、洗手護士無菌操作,發現或疑似污染,應立即采取措施。
5.4 感染手術管理 將感染手術安排在隔離手術間內,連臺手術先安排無菌手術。本院手術室制訂了感染手術管理規定,將急診、清創術均視為感染癥,按感染手術進行器械、布類及環境處理。
6 手術切口愈合統計分析
本院院感科及信息科每月對各類手術切口愈合情況進行統計,反饋至手術室,科內院感控制小組進行分析、總結。如有傷口感染情況,首先從手術室查找原因,且深入手術科室,了解術前、術后患者自身情況及治療狀況,多方著手,查找感染原因,便于改進工作。本院為二級甲等醫院,連續5年來,無菌手術切口甲級愈合率均>97%。
7 討論
手術室醫院感染管理是工作重點,體現手術室工作質量,而合理的手術室布局、流程、消毒隔離措施的嚴格執行、各級人員規范的無菌技術操作、定期細菌學監測是控制院感的關鍵。健全的院感管理網絡及科學管理對策,恰能確保手術安全,防止醫院感染的發生。
參 考 文 獻
[1] 魏革,劉蘇君.手術室護理學.人民軍醫出版社,2005:6-7.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醫院感染管理規范(試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2000:2-7.
[3] 劉莉,孫建萍.王文書.傳染性手術中手術室護士的職業防護.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7,17(11):1420-1421.
[4] 魏革,劉蘇君.手術室護理學.人民軍醫出版社,2005:202-203.
篇2
【中國分類號】R197.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5511(2012)06-0198-01
手術室是醫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是預防與控制感染的重點部門,擔負著全院手術的開展及各種危急重癥的搶救。因此應高度重視,密切關注,隨時督查,建立起“感染管理全過程控制”的觀念,感染率零發生的目標,創造合格的手術室,確保病人安全。
1、健全三級院感管理組織
院內實行三級網絡管理,成立了院感管理委員會下的院感科及科室院感管理小組。手術室成立由麻醉科主任、護士長擔任科室感染管理小組組長,一名醫生和一名護士為組員的感染管理小組。該小組承擔檢查各種制度的執行情況,各級醫護人員的無菌技術操作,檢查、督促、定期院感監控及院感知識培訓等職責,定期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提出整改措施。
2、加強院感知識培訓
除定期參加院感科的知識培訓外,科內定期每月組織醫護人員學習醫院感染相關知識,及各項規章制度,有針對性的提高醫護人員院感理論水平,并能正確運用到實際工作中,每月召開例會1次,討論本科醫院感染隱患,采取措施,積極落實。從而有效地達到預防與控制院內感染的目的。
3、制定手術室醫院感染管理細節
根據醫院感染管理規定,結合本科具體情況,健全了手術室的各種預防性感染的規章制度,如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制度、消毒隔離制度、醫院感染監測制度、手衛生制度、一次性醫療用品管理制度、職業暴露防護制度、醫療廢物管理制度、接臺手術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制度等。做到有章可循。
4、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措施
4.1手術室環境的管理 每次手術結束堅持濕拖地板和清洗物體表面,當無明顯污染時,清水擦拭即可;被血液體液污染時,還應消毒。不同區域的清潔用具應專區專用,用后專池清洗、消毒涼干。抹布應做到每清潔一個單位物品(物品表面)一清洗,不得一塊抹布連續擦抹兩個不同的醫療表面。每個拖布清潔不能超過20m2,清潔過程中應隨時清洗拖布不得一個拖布連續擦拭兩個不同的手術間。有人情況下使用 對人體無毒無害且可連續消毒方法,無人情況下可使用紫外線燈照射消毒。手術間限制人員,減少人員走動,手術間溫度控制在22——25℃,濕度控制在50—60%。
4.2加強各種手術用品、器材的管理 保證無菌物品合格率達100%,首選高壓蒸汽滅菌,特異性感染手術用品實行雙消毒制度,按消——洗—消原則進行。對不能高壓蒸汽滅菌的物品,購買一次性用品時注意加強使用前的檢查,核對產品名稱、型號、規格、制造廠名、產品商標、無菌有效期、生產批號等。包裝密封性好才可使用,如遇過期不合格、不配套、被污染 、潮濕破裂、字跡模糊不清者均不可使用。
4.3手衛生的管理 手術人員應嚴格執行有效的洗手制度,外科手消毒應遵循先洗手,后消毒。不同患者手術之間、手套破損或手被污染時,應重新進行外科手消毒,手套穿孔率較高的手術,應戴雙層手套。
(1)洗手方法 :揉搓:取適量的清潔劑清洗雙手、前臂和上臂下1/3,并認真揉搓。清潔雙手時,可使用海綿、手刷等清潔指甲下的污垢和手部皮膚皺褶處。沖洗:流動水沖洗雙手、前臂和上臂下1/3。擦干:使用干手物品徹底擦干雙手、前臂和上臂下1/3。
(2)外科手消毒方法:方法一:沖洗手消毒方法取液:取足量的外科手消毒劑涂抹至雙手的每個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揉搓:認真揉搓2~6min。沖洗:用流動水沖洗雙手、前臂和上臂下1/3。擦干:無菌巾徹底擦干。方法二:免沖洗手消毒方法。取液:取適量的免沖洗外科手消毒劑涂抹至雙手的每個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揉搓:認真揉搓直至消毒劑徹底干燥。
篇3
【摘要】 潔凈手術室就是采取一定的空氣潔凈措施以達到一定細菌濃度和空氣潔凈度級別的手術室。為保持潔凈手術室的潔凈度,日常管理很重要。
【關鍵詞】 潔凈手術室;感染;控制措施
隨著醫學科學的迅猛發展,潔凈手術室已成現代化醫院的標志,為適應手術科室的發展,我院潔凈手術室建成并投入使用,現有千級1間、萬級7間、普通手術室2間。由于潔凈手術室的空氣凈化僅能保證空氣的無菌和使空氣達到定的潔凈度,并不能殺滅吸附于手術間物品表面的細菌。因此,必須做好潔凈手術室的清潔和消毒工作,正確使用和嚴格管理整凈化系統,防止醫源性感染。
1 控制措施
1.1 建立健全相關規章制度 分別建立了醫院感染監測制度、消毒隔離制度、一次性無菌醫療用品使用制度與回收管理制度、登記管理制度、各項監測記錄及清掃記錄等。
1.2 嚴格控制人流量,限制參觀人數,盡可能減少手術人員活動。
1.3 患有急性上呼吸道和皮膚化膿性感染的人員不得進入手術室。
1.4 選擇不產塵的非織布類材料制作敷料及服裝,使用不易掉纖維的拖把和抹布。
1.5 進入手術室的新設備或者因手術需要外帶的儀器、設備,應當對其進行清潔處理后方可進入和使用;進入手術室的物品、藥品等應先拆除外包裝。
1.6 有條件的,患者在麻醉間施行麻醉,手術人員在準備間穿好手術
衣、戴好手套后進入手術間。盡量使用無粉手套。
1.7 正確穿戴手術衣、帽子和口罩,頭發應全部塞入帽子內,口罩應罩住口鼻。
1.8 手術進行過程中,手術間的門應關閉,手術及參觀人員不可互串手術間。
1.9 提高人員素質? ①成立控感組:由科主任、護士長及監測員為主的科內感染控制小組。院內成立三級管理機制,由分管院長、院感科、手術室護士長以及感染監控人員和維護技師組成。②加強本科及相關科室人員培訓:在潔凈手術室啟用,聘請專業人員為手術科室醫務人員舉辦專題講座,使全體人員對潔凈手術室的原理與功能有一個全面、深入的認識,明確質量管理重要性。同時,加強護工和保潔員院感知識培訓,進一步增強潔凈意識、消毒隔離意識,加強責任心。③責任到人,嚴格的感染監測:科內由專職護士統一對手術室的空氣、物體表面、手術人員的手、無菌物品、使用中的消毒液等采樣細菌培養,負責并監督消毒隔離制度的落實,每周隨機抽檢1~2次,發現問題及時改進,并記錄相關數據入檔,完善監督反饋機制。
1.10 嚴格的物品管理 ①一次性手術用品的管理:一次性手術用品應專室、專柜存放,保持適宜的溫度、濕度。保持室內清潔干燥、良好通風,定期進行空氣消毒。②無菌敷料器械的消毒管理:配置無菌敷料間專門放置無菌物品,分類專柜存放,指定專人對儲柜進行定時清潔。配合院感科對所使用的消毒液、器械浸泡液進行嚴格監控,嚴格掌握浸泡時間和濃度,定期換消毒液。滅菌包內外均放置3M滅菌指示卡和滅菌指示膠帶,每天由專人檢查其有效期限。手術室無菌持物鉗采用高壓滅菌方法消毒,更換1次/4h。③醫療廢物的管理:嚴格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進行分類和處理。
篇4
【關鍵詞】護理管理;院內感染;影響;措施
【中圖分類號】R4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7-4593-01
患者在醫院內受到感染即指醫院感染,這種問題也是目前醫院管理中的難點之一,不僅存在醫療安全隱患,也影響著醫療護理質量和工作效率,同時讓患者的身體痛苦加劇,使其經濟負擔增重,因此越來越受到國內外醫學界的關注。護理管理在控制醫院感染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預防及控制醫院感染的過程中,護理工作始終參與了其中的每一個環節,因此,醫院感染與護理管理密切相關,只能通過強化護理管理工作,才能有效控制和預防醫院感染的發生。
1 目前院內感染控制的護理管理缺陷
1.1 對護理人員的感染管理知識培訓不到位,造成護理人員缺乏必要的感染管理知識及概念,造成對高,中,低危物品未能準確有效的消毒等從而導致發生院內感染。
1.2 醫院感染相關的管理制度執行力度不足,輕視醫療廢棄物管理及一次性物品管理的檢查,從而造成銳器盒使用不規范,不能區分生活及醫療垃圾等違背規范化的操作出現;
1.3 缺乏有效的感染管理監控,特別是針對重要環節的監控力度,在對護理人員進行職責安排及分配時缺乏正確的認知,造成消毒供應室的消毒工作受到影響,缺少對導管室,手術室,內鏡室,產房,ICU等病區的醫院感染監控等。
1.4 意識觀念淡薄,護理管理人員沒有準確意識到醫院控制感染中護理管理所發揮的作用,以及正確看待護理工作在預防醫院感染中的影響,從而忽視了對各病區醫院感染的監控力度,使醫療護理質量降低,引發醫療安全事故或醫療糾紛等;同時護理人員忽視清潔,消毒,隔離等工作細節,缺乏職業安全意識或自我防護觀念淡薄,從而引發院內感染。
2 提高護理管理的主要應對措施
2.1 對護理人員進全方位的強化培訓,提升其整體職業素質
強化護理人員的整體職業素質是醫院感染控制的措施之一,須定期對護理人員進行相關職業技能、職業素質強化訓練,讓護理人員接受和學習各種類型感染的知識,并對此進行相關考核納入績效考評中,從而規范化護理人員的護理操作行為,讓其充分意識到控制醫院感染的重要性,化被動為主動,使護理人員積極學習預防醫院感染知識和自我防護觀念,提高其對控制醫院感染意識,嚴格按照醫院感染管理的制度及相關技術要求進行操作,從而全面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和整體職業素質。我院院感辦每年舉行2次院感控制相關知識培訓,我科每月對麻醉師及護理人員組織1次院感知識培訓,對清潔員每季度組織1次院感知識培訓,新入清潔員前三個月每月組織1次院感知識培訓。
2.2 健全醫院感染管理相關制度,加強護理管理
因護理人員在患者就診過程中會全程參與和護理的這種職業性質和特點,需要更加細致的做好每項預防措施,當護理人員發生某細節疏忽就會引發醫院感染,所以在進行患者的生活護理,隔離,消毒等控制醫院感染的每個環節中都要認真對待,嚴格執行病房管理,加強護理工作[2]。另一方面護士長作為護理管理人員則須主要負責組織和監督護理人員做好護理工作,做到從源頭上控制醫院感染。我科在安排手術時嚴格按照手術級別,切口分類安排手術房間及手術臺次,在手術通知單上明確標注感染類別,提示所有工作人員高度重視,在手術房間門外懸掛感染隔離方式,特殊感染安排在負壓手術間,術中按感染方式做好安全防護。2.3 合理化人員分配,做好人力資源管理
以醫院感染控制為出發點,護士長在進行人員職責分配和安排時,應按各崗位要求進行合理的人員分配,尤其是重點的供應室,導管室,手術室,產房,ICU,內鏡室等病區,做到護理人員各盡其責,充分發揮其最大的工作職能,另外可設定兼職的醫院感染控制護理人員進行督促和檢查醫院感染控制各項措施的落實情況并隨時記錄問題和及時反饋,有效控制醫院感染率。我科安排手術嚴格按能級安排手術搭臺護士,高年資護士對低年資護士有監督義務,護士長不定期對新入、低年資護士加強監管。在潔凈手術室,清潔員的衛生消毒工作尤為重要,手術室護士長,院感辦,手術后四工作人員應隨時監督清潔員工作,發現問題立即糾正。同時,手術室還要加強對器械科潔凈手術室各級別過濾器的維護管理的監督。
2.4 嚴格執行醫院感染相關管理制度并抓緊落實
強化護理質量是醫院感染控制的一種重要方法,在護理過程中加強對病房的保潔力度,消毒隔離措施到位,嚴格執行醫院廢棄物的管理制度,做到每個病區感染控制工作的檢查和監控,強化院內感染控制工作的每項措施執行力度,尤其針對重點科室護理過程及質量要加強監控,在就薄弱環節進行檢查和監督,做到及早發現及早解決,并對結果進行跟蹤改進,從而有效降低醫院感染率。院感辦每周不定期對我科現場工作進行知道和監督,護理部質控科每月現場監督,護士長隨時監督,科室質控小組每周現場質控,科室每月召開一次質控會議及院感專項控制會議,院感委員會每季度舉行一次例會,環環控制,不斷提高護理管理質量。
2.5 將醫院感染控制管理歸入護理綜合質量管理控制考評中
醫療質量管理體系的重要構成部分之一就是護理質量,其質量的優劣不僅影響患者的生命健康,同時還關系到當前醫院的整體醫療質量及工作效率,而且護理工作在整個醫院的工作中發揮著必不可少的作用和影響,所以護理管理人員能有效重視護理工作的每個環節,抓緊落實醫院感染控制的每項措施,并進行定期護理工作質量檢查,起到良好的促進和改善效果,就能有利于及早發現、解決問題,同時將醫院感染控制管理制度歸入到護理綜合質量管理控制考評中,使護理人員積極主動的做到規范化護理操作行為,從而切實提高護理質量。院感辦、護理部、科室制定院感檢查標準,檢查結果與月考核結合,以此推動互利管理。
2.6 普及預防醫院感染知識,讓患者共同參與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
讓患者意識到護理人員在醫院感染控制中起到的作用以及各種預防措施的重要性,使患者能夠嚴格遵守醫囑,積極配合護理人員的工作,從而降低院內感染的發生率。
3 小結
在醫院感染控制和預防中護理工作與其密不可分,需要不斷提高護理質量,增強護理管理人員對醫院感染控制的意識。我科通過教育和培訓強化護理人員的消毒隔離等預防醫院感染的知識和技能,牢固樹立工作人員預防醫院感染的意識以及自我保護觀念,并有效落實各項管理措施及監督,加大重點環節的監控力度和加強護理質量,以及有效管理患者,醫療環境和醫療用具等,有效控制和降低了院內感染的發生,每季度及年感染率均在國家規定的感染控制范圍。
參考文獻:
[1] 王愛云. 護理管理對院內感染控制的影響和解決措施[J]. 中國藥物經濟學,2013,S2:468-469.
[2] 韓秀芬. 規范陪護管理對院內感染控制的效果分析[J]. 中國衛生產業,2011, 31:84.
[3] 奚春萍. 護理工作在院內感染管理中的作用[J]. 吉林醫學,2012,12:2642.
篇5
為加強醫院感染管理有效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保證醫療安全,提高醫療質量,具體該怎么做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門診感染管理年度工作計劃》,供您閱讀,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門診感染管理年度工作計劃
為了提高醫院的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減少疾病的傳播,控制醫院感染的爆發和流行,必要要加強醫院感染的管理,現制訂出2017年醫院感染管理工作計劃。
一、進一步完善醫院感染控制的制度和措施,繼續按照“二甲”醫院評審的要求檢查其制度和措施的落實情況,對手術室、供應室、產房、內鏡、小兒科、口腔科、檢驗科、血透室等重點部門進行感染質量督查,并協助做好院感控制工作,預防和控制院內感染的爆發和流行,并定期對全院各科室的醫院感染環節質量進行檢查和考核。
二、加強院內感染知識的培訓,并通過各種形式對全院的工作人員進行院感知識的培訓,要讓工作人員了解和重視醫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學習醫院感染的有關標準及法律、法規,掌握消毒,滅菌、無菌技術的概念和操作及醫院感染的預防控制等知識,并組織工作人員院感知識考試1-2次。
三、認真的做好醫院感染的各項監測管理工作,包括環境、空氣、、無菌物品等的衛生監測和效果評價,每月抽點科室如手術室、供應室、產房等的衛生學監測,督促科室做好消毒滅菌隔離等工作,每半年對全院各科室的紫外線燈管的照射強度進行監測和效果評價,對不合格、達不到消毒的燈管和消毒劑督促及時更換,對新購入的燈管進行強度監測,合格的產品才可以投入科室使用。
四、每月對全院各科的院內感染病例進行統計和匯總,督促臨床科室對院內感染病例的報告和匯總,定期下科室了解情況,抽查病歷進行漏報調查,對全院的院內感染情侶進行分析匯總,及時向院長及主管院長匯報,每季度向全院各科通報反饋,每月對門診處方進行抽查,查看抗生素使用情況,并計算出使用率。
五、繼續加強對醫療廢物的管理,經常下科室進行檢查督促醫療廢物的收集,分類和運送的規范性。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等法規中規定的要求進行醫療廢物的規范處理。
門診感染管理年度工作計劃
一、加強教育培訓
1、科室每月組織一次醫院感染相關知識培訓,并做好記錄。
2、院感科全年組織院感知識講課兩次,采取多種形式進行全員培訓,試卷考核,提高醫務人員醫院感染防范意識。
3、落實新職工崗前培訓。
4、對衛生員進行醫療廢物收集及職業防護知識培訓。
5、院感專職人員參加省、市級舉辦的院感繼續教育培訓班,以了解全省及全國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發展的新趨勢,新動態,提高我院感染管理水平。
二、落實消毒隔離制度,加強消毒滅菌效果監測與評價
1、各科使用的消毒液根據性能按時更換,器械按規定及時消毒滅菌,合格率達100%。使用中的各種導管按規定進行消毒更換。
2、加強醫務人員手衛生的管理工作,不定期下科室檢查醫務人員洗手的依從性。
三、加強院感監測,實行醫院暴發預警報告
1、嚴格《醫院手術部位管理規范》執行,每月進行手術切口感染監測。
2、充分發揮臨床監控管理小組作用,及時發現醫院感染病例,落實24小時報告制度。
3、臨床出現醫院感染聚集性病例(同類病例3例)實行醫院感染暴發預警報告,分析并調查傳染源,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傳播途徑,杜絕惡性院感案件的發生。
4、做好醫務人員的職業防護工作,各科室將每次出現的職業暴露及損傷的人員上報院感科,院感科做好登記,保護易感人群,有效控制醫院感染。
四、嚴格醫療廢物分類、收集、遠送、儲存、外運管理,杜絕泄漏事件
1、醫療廢物按要求分類放置,密閉,包裝袋有標識,出科有登記,專人回收有簽字,送醫療廢物暫存處集中放置。
2、醫療廢物轉移單由專職人員填寫,并保存存根備查。
門診感染管理年度工作計劃
一、健全醫院感染管理責任制,規范和落實各項規章制度
按照《醫院感染管理辦法》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完善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并進一步加大監管力度,認真督導規章制度落實情況。有效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發生,保證醫療安全。
1、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健全醫院感染管理體系是預防醫院感染的重要前提.
2、進一步完善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會議制度,至少每半年一次研究、協調和解決有關醫院感染管理方面的問題,遇到問題隨時召開專題會議,充分發揮委員會的領導和決策能力。
3、進一步完善醫院感染管理多部門合作機制積極開展醫院感染管理的各項工作,與相關科室積極配合,相互協調,使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科學化、規范化。
4、臨床科室醫院感染管理小組加強管理及時監控各類感染環節,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醫院感染發病率。監督檢查本科醫師合理用藥和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落實消毒隔離和標準預防各項措施,保障醫療安全。
二、嚴格監測和監督工作
1、醫院感染的監測按照醫院感染診斷標準,實行有效的醫院感染監測。要求臨床醫師熟練掌握其診斷標準,改變醫務人員對醫院感染的監測意識。每月對監測資料進行匯總、分析,及時反饋給科室。每季度向院長、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做書面匯報,向全院醫務人員反饋,特殊情況及時報告和反饋。
2、消毒滅菌效果監測:每月進行消毒、滅菌、環境衛生學監測,對臨床科室使用中的消毒液、醫務人員的手、物體表面、室內空氣、高壓滅菌鍋進行定期和不定期隨機抽樣監測。
3、開展醫院致病菌和耐藥率監測,定期向各臨床科室反饋,指導臨床合理應用抗菌藥物,提高醫院感染性疾病的治療水平.
三、加強重點部門的醫院感染管理
1、所有人員要堅持洗手規則,在處理不同病人或同一病人的不同部位前、后均須洗手,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手培養每月一次。
2、各種搶救物品與監護儀器在轉換使用時,應進行表面消毒、清洗,各種導管、濕化瓶、吸氧面罩等均應規范進行消毒滅菌。
3、加強對多重耐藥菌的監測和防控措施。
四、加強落實執行《手衛生規范》
制訂并落實醫務人員手衛生管理制度,配備有效、便捷的手衛生設備和設施。加強手衛生的宣傳、教育、培訓活動,增強預防醫院感染的意識,掌握手衛生知識,保證洗手與手消毒效果。
五、加強醫務人員的職業防護
1、按照《職業病防治法》及其配套的規章和標準,制訂醫務人員的衛生防護制度,明確主管部門及其職責,并落實到位。結合本院職業暴露的性質特點,制訂具體措施,提供針對性的、必要的防護用品,保障醫務人員的職業安全。
2、加強全院職工的職業暴露知識的培訓,對高危科室及部門的醫護人員每年提供健康體檢,醫務人員嚴格執行標準預防,做好自我防護。當出現職業暴露時,嚴格遵循職業暴露處理原則,按要求進行報告、登記、評估、預防性治療和定期隨訪。
六、開展醫院感染知識培訓,提高醫院感染意識
篇6
1、完善醫院感染管理體系:院感科增加一名臨床藥師負責抗菌藥物管理,并參與多重耐藥菌感染管理。
2、重新修訂各項醫院感染管理SOP。
3、加強院感知識培訓:全年組織全院職工培訓5次,實習生培訓2次,全院衛生員培訓1次、外來器械商培訓1次,外派省廳培訓3人次。
4、切實抓好院感重點部門、重點部位、重點環節的管理,特別是ICU、手術室、消毒供應室、血透室、介入室、胃鏡室、口腔科、檢驗科、感染性疾病科等重點部門的醫院感染管理工作。認真開展手術部位、ICU、細菌耐藥、多重耐藥菌等目標性監測,并按時限要求上報省感控中心。認真做好院感病例監測,建立了發熱病人體溫監測單,及時發現院感病例,減少院感病例漏報。
5、年初受衛計委的委托籌備萍鄉市醫院感染質量控制中心組建工作,于4月9日成立并掛靠我院,成為江西省第三家醫院感染質量控制中心,萍鄉市第一家質量控制中心;并成功舉辦了市級繼續教育項目“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管理培訓班”,全市各級醫療機構院感分管院長、專兼職人員、醫護等400余人參加,發放資料200余本。
6、5月-7月開萍鄉市醫院感染質量控制中心主任汪美玲帶領中心成員開展了“全市基層醫院院感防控知識技能基層行活動”,對全市各級醫療機構的院感管理情況進行調研,并提供相關技術指導、咨詢與幫扶。并通過此次行動,按照省質控中心15-18號文件精神,根據本市實際情況,規范了全市胎盤流向登記本,死嬰、死胎的處置以及手術取出植入物(鋼板)的處置,醫療廢物“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要求。推動和提高了各級醫療機構醫院感染防控能力和水平。
7、7月-10月為各級基層醫療機構院感專職人員培訓20人次。內容包括:手衛生、安全注射、職業暴露、醫療廢物、消毒隔離等知識。
8、9月23日承辦全市基層醫療機構醫院感染防控技能比武,包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醫院醫師、護士、村衛生所村醫共計30名選手參賽,評出團體及個人一、二、三等獎,并組織優秀選手5名進行強化訓練,10月30日赴南昌參加全省基層醫療機構醫院感染防控技能大比武,獲得團體總分第一名,個人總分第一名1個,個人總分第二名1個,優秀獎2個,個人單項第一名3個,個人單項第二名1個的驕人成績。
8、積極參與抗菌藥物臨床合理使用的管理,每周與藥劑科下科室抽查圍手術期抗菌藥物使用情況。發現問題及時予以干預并督促整改。加強多重耐藥菌感染管理,對每一例病例均下科室督導防控措施落實的情況,通過晨會交班,現場培訓多重耐藥菌感染的相關知識,提高醫、護、工的重視程度和執行力。
8、按照《江西省醫療機構輸血科建設與臨床用血管理檢查標準》、《江西省呼吸科、檢驗科、產科建設檢查標準》對各科進行了專項檢查,對存在問題提出整改意見,并督促落實。
9、按照《江西省醫療廢物管理項目》要求,落實醫療廢物“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院感科及時組織全員培訓,與護理部合共同制定相關規定:減少一次性無菌醫療用品的使用,嚴格醫療廢物分類,將傳染科未被污染的輸液瓶、一次性無菌物品外包裝及廢棄紙盒歸類為生活垃圾,盡量減少醫療廢物;推廣使用電子血壓計,改用75%的酒精消毒體溫計等,定期或不定期檢查醫療廢物分類、收集、運送工作落實情況,及時發現問題,督導科室整改。制作醫療廢物“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宣教圖片與展板,做到全院人人知曉,人人參與。
10、強化手衛生制度管理及監測:每季度檢查醫務人員手衛生執行情況及手衛生依從性。
篇7
【中圖分類號】R1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12-0568-01
隨著醫學科學的迅猛發展,控制醫院感染的問題越來越受到國內外醫學界的重視和關注。而醫院感染的預防與控制是保證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的重要內容。縣級醫院面臨的病人大多數來自于農村,文化知識程度低,接受能力差,衛生情況也差,管理比較難,醫院感染的預防與控制就相對更難,需我們醫務人員在工作中更加努力,從病人入院到出院,醫務人員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無菌物品使用及無菌操作、手衛生、消毒與隔離等等貫穿于整個治療過程。而無菌物品的使用離不開消毒供應中心。消毒供應中心是醫院的心臟,也是預防與控制醫院感染的重要環節,更是提高醫療質量的關鍵。消毒供應中心也是醫院所有重復使用并需要清洗、消毒、包裝、無菌的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等集中處理和消毒滅菌的核心科室,是臨床醫療服務的重要保障部門。如何對消毒供應中心工作實行全面、系統、科學有效的管理,如何調動人員工作的積極性,提高工作效率,保證無菌物品的質量。因此應加強消毒供應中心的管理,具體措施如下:
1 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強化管理
1.1 認識預防與控制醫院感染的重要性。醫院感染伴隨著醫院的產生和發展而存在,有醫院就有醫院感染,醫院感染不僅關系到患者的安全,也關系到醫務人員的健康(1)。消毒滅菌工作貫穿于臨床各科室患者的整個診療過程,稍有疏忽,就可能造成醫院感染,甚至是暴發流行。控制醫院感染的各項措施都離不開消毒與隔離,如:消毒隔離技術、無菌技術操作、醫療用品的清洗、消毒與滅菌。供應以及污染物品的管理與處理、手衛生等等。
1.2 加強組織管理,健全規章制度。規章制度是做好醫院感染管理的重要保證。科室負責人首先履行好自己的職責,組織相關人員成立醫院感染監控小組,小組成員具體分工,各負其責,充分發揮其職能作用,對各項制度的落實情況檢查,掌握科室的工作動態,清洗質量的檢查,消毒滅菌效果的監測,包裝應根據需要選擇包布,確保包裝的完好性。檢查各種清洗儀器、消毒滅菌儀器的完好性,如:高壓蒸氣滅菌鍋、環氧乙烷滅菌器、干熱滅菌器等。無菌物品需認真檢查,以確保為臨床更好服務。也更好服務于患者。干燥、完好、滅菌過關均才能發放各臨床科室,
2 加強培訓,提高預防醫院感染管理知識
2.1 強化培訓,提高消毒供應中心人員的專業素質。醫院感染的發生涉及到諸多環節,使用的器械消毒滅菌不到位,無菌操作不嚴,抗菌藥物應用不合理,環境污染嚴重,手衛生依從性低等,都可能導致醫院感染的發生(2)。所以加強消毒供應中心人員的素質教育,院感基礎知識培訓是控制醫院感染的關鍵環節。醫院感染管理科有計劃地定期組織人員進行清洗、包裝、滅菌等各項技術操作訓練,并經常到消毒供應中心檢查指導,同時派人員外出學習參觀,使各項操作規范化,以提高專業人員的技能水平和知識水平。
2.2 提高預防醫院感染知識水平
院感科每年舉辦二到三次各科各類型的知識培訓和專題講座,并納入繼續教育項目,使全體醫務人員深刻認識到醫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性,人人都有醫院感染控制的管理理念,把醫院感染管理知識納入到崗位培訓的內容中,自覺做好醫院感染的預防工作,為加強消毒供應中心管理,為減少醫院感染的發生,預防醫院感染奠定良好的基礎,更好地保障患者和醫務人員的安全。
3 消毒供應中心布局合理,加強消毒隔離。
3.1 消毒供應中心的布局合理化,是醫院消毒供應的保障,是減少醫院感染的重要措施。消毒供應中心宜接近手術室和臨床科室,或與手術室有直接物品傳遞通道。周圍環境應清潔,無污染源,區域相對獨立,內部通風,采光良好。建筑面積應符合醫院建設標準的規定,尤其是工作區域的劃分,應遵循“物品由污到潔,空氣流向由潔到污,不交叉,不逆流”的原則,劃分為去污區,檢查包裝及滅菌區和無菌物品存放區。三區之間應設實際屏障。
3.2 清潔、消毒與滅菌管理
1、醫療器械的清洗在醫院感染控制中,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環節,清洗徹底是保證消毒或滅菌成功的關鍵。必須注意:(1)物品本身的復雜性,影響清洗的因素,如管腔表面和不圓滑的物品很難清洗。必須盡可能拆開,用含酶洗滌劑浸泡后手工仔細刷洗。(2)污染微生物的數量和類型;(3)物品上殘留有機物的數量和狀況,有機物會影響滅菌的成功。2、消毒,消毒是消滅或清除傳播媒介物上病原微生物,使其達到無害化處理,是切斷傳播途徑防止醫院感染發生的重要手段之一。3、滅菌,首選壓力蒸氣滅菌;耐高溫的玻璃器材、油漆類和干粉類物品可選用干熱滅菌;不耐熱、不耐溫的器械,可選環氧乙烷滅菌、過氧化氫等離子體滅菌器等;還有根據醫療器械的特點,使用戊二醛等腐蝕性低的滅菌劑浸泡滅菌。需注意,滅菌時間、實施過程等,不合格無菌物品嚴禁發放。消毒供應中心對清洗、消毒、滅菌質量進行監測記錄與追蹤。
4 加強人員管理
崗位設置,根據消毒供應中心的實際情況,設置合理的工作崗位,科學配備相關人員,按護理人員的職稱、學歷和工作能力將分工,依據供應室工作特點,分下收下送組,清洗組,包裝滅菌組。各組人員認真履行職責,熟練掌握器械的回收、分類、清洗、消毒、包裝滅菌、儲存、發放的工作流程,掌握各類包內容物。護士長,加強室內人員教育,經常組織科內人員學習院感知識,消毒與滅菌知識,安全與防護知識,以及專科技能等,開展即時小講課,崗位流程管理和難點問題討論,理論聯系實際為原則,做到層層負責,人人達標,為手術室和各臨床科室做好服務。同時,做好職業防護。
5 討論
消毒供應中心(室)是指醫院內承擔各科室所有重復專用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滅菌以及滅菌物品供應的部門。消毒供應中心(室)無論規模大小,其工作直接影響著醫療質量、患者和醫護人員的安全,與醫院感染有著密切的關系。醫院是患者走向健康的第一站,患者從入院到出院,整個診療過程,離不開消毒供應中心配合。所以,消毒供應中心應建立健全崗位職責,操作規程、消毒隔離、質量管理、監測設備管理,器械包括外采醫療器械管理及職業安全防護等管理制度和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應完善質量控制過程中的相關記錄,保證供應的物品安全。了解各科室專業特點常見醫院感染及病因,掌握專用器械、用品處理的要點。真正做好清洗、消毒、滅菌工作,從污到潔不可逆,防止職業暴露,保證了器械清洗、包裝、滅菌質量,有效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發生,提高了醫療護理質量,保證了滅菌物品的100%合格率。所以加強消毒供應中心的管理,預防醫院感染意義重大,預防醫院感染是保障醫療安全和醫療質量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
參考文獻:
篇8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09-3028-01
我院原是一所二級甲等綜合醫院,我原是外科的一名護士長,2007年調院感科工作,2007年至今我對院感工作從不懂到懂,我院的院感質量管理得到持續改進,不斷提高,并順利通過了四川省衛生廳院感管理專家的多次檢查驗收。現將在院感工作中的體會介紹如下。
1 努力學習專業知識,使自己盡快成為內行
醫院感染管理在我國還不是一個獨立的專業,它是一門新興的邊緣交叉性學科,是醫院管理學一個重要分支,院感知識涉及面廣,涵蓋了臨床微生物學、臨床醫學、流行病學、藥物學、傳染病學、護理學等,加之部分醫生看不起從事院感的護理人員,認為你什么都不懂,常不配合我們的工作。為了改變印象,充實自己,我一邊購買關于院感專業書籍自學,一邊從網上搜索相關知識,并盡量爭取機會參加院感學術會議,提高了自己的業務能力,使自己盡快成為院感管理工作的內行。
2 借事借力借智,提高領導及群眾對院感工作的重視
2008年西安交大和天津薊縣先后發生的新生兒院感死亡事件、安徽血透感染丙肝事件、廈門衛生院的剖宮產手術切口感染事件,對我院領導和職工都敲響了警鐘,使他們認識到院感工作的重要性。我院領導曾坦言:“醫療糾紛和事故是個案,只涉及少數人,而一旦發生院感暴發就是大事,可能使醫院關門。”各重點科室的科主任對院感工作也日益重視,不再是討厭、抱怨,而是積極配合。對于有的問題院領導不太重視,而我們又不能說服領導的,借上級各種檢查的機會,讓專家們提出整改意見,這樣會有較大的收獲。對于科室提出而我們不能解答的問題,我們會請教專家或給出解決的方案,共同協商,確保醫療安全。
3 經常與科主任交流溝通,解決科室實際問題
院感科開展目標監測以后,和科室接觸比以前多了,發現科室的問題能及時指出,并且提出應該怎么做,這樣把以前的責難和處罰變為交流和整改。如手術室的腔鏡清洗連續兩個月不合格,我們到科室一起查看清洗過程,聽取意見,歸納為清洗設施設備不到位,清洗人員不固定,無法落實責任,調查結果形成,報告上交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通過會議討論,解決了這兩個問題。院感科還協助供應室更換部分功能缺失的手術器械,購買快速生物監測儀;協助總務科規范醫療廢物標識、暫存點的設計;協助改建CCU、NICU和消毒供應中心的設計與審批工作。使臨床科室現在有事愿意跟院感科講,聽取院感科的建議。院感科還有一個重要的工作就是和科主任間的交流和溝通,醫院實行院科兩級管理,如果科主任不理解院感科開展項目的目的和意義,就會有抵觸情緒而不配合,把科主任的工作做通了,院感工作就能較順利開展,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大力開展院感培訓工作,普及院感知識
我院以前對院感的培訓開展較少,醫院工作人員普遍不知道院感科究竟是干什么的,不知道什么是院感,發生了職業暴露該怎么辦,向哪里報告,所以對醫院工作人員的培訓是當務之急。自2009年來,衛生部陸續下發了幾個規范、指南,如何才能讓這些規范、指南使醫務人員知曉,培訓教育勢在必行。于是院感科相繼對不同科室和不同的人群進行了不同內容的培訓。在培訓中注重培訓對象的接受性,對醫生講課要有充分的理論根據和數據支撐你的論點,同時給出事實加深印象;對文化程度低的清潔工要注意表達意思的口語化,同時要進行現場指導,加深印象,這樣使你講的課有人聽、聽得懂、下次還愿意來。2010年還成功舉辦了一次《院感控制,你我共同參與》為主題的知識競賽。院感科現在已成為全院培訓最多的部門之一。對于培訓工作最有成效的是手衛生,我院手衛生的依從性較差,通過手衛生的專場培訓、講解耐藥菌與手衛生的傳播關系,播放國外手衛生的宣傳片,使依從性從30%提升到65%,速干手消毒劑的用量也有較大幅度增長。每月對全院院感工作進行匯總,形成《簡報》下發全院各科,在每期簡報后面都有一個知識鏈接,介紹一些短小的、與臨床貼近的院感知識,供工作人員學習。
5 和領導換位思考,把好節約關
以前我們認為很多院領導不重視院感工作,你要他重視,首先要讓他知道我們做了些什么?是否有奉獻精神、敬業精神?是否有豐富的專業知識?是否為臨床解決了一些實際問題?讓他體會到院感工作是醫療質量、醫療安全的重要內容,他自然就會重視。很多人認為醫院領導重視院感就是你要什么就給你買什么,我不認為這樣,因為現在基層醫院在國家投入少,支出大的情況下,保發展、保運轉是院長的頭等大事,院感工作只是他工作中的一小部分。而院感根據國家標準和要求需要投入的地方太多,特別是對于基層醫院來講是一筆不小的負擔。改建新生兒室、消毒供應中心、醫廢暫存點和污水處理站,都需要大量的投入,但這些都是重點部門和重點科室,再難也不能省這些錢,我院領導下決心投入約400萬元進行改建,使之符合院感的布局流程,同時也對全院的手衛生設施進行了改裝。對于醫院利器盒的使用,很多科室護士長裝滿后不舍得扔掉,而是將利器倒入垃圾袋中,經常造成醫廢回收人員的職業暴露,來院感科投訴。院感科通過發揮群眾的聰明才智,將輸完液后的500ml的塑料瓶開一10×5cm大小的口子,把針頭、刀片裝入瓶中,滿后用膠帶封好扔進桶里,這樣既不違反要求,又更符合基層醫院的現實條件,讓領導覺得你也在為醫院的利益考慮,這樣以后院感科提出的建議他也會認真考慮。
6 把每一次檢查當做一次學習的機會,坦然面對
最近幾年院感的檢查工作很多,從醫管年、質量萬里行、院感交叉檢查、飛行檢查、三好一滿意檢查、等級評審檢查等等,都有院感內容。我們從懼怕、逃避檢查到坦然面對有一個較長的轉變過程,因為我們外出學習、參觀的機會少,專家來檢查也相當于到基層指導工作,“以查促建,以查促改”這也是專家們的宗旨。我們會把每次專家檢查的情況進行匯總,把他們認為我們存在的問題列出來,進行分析、分解,按管理學上PDCA方式進行整改,每一次檢查都能讓我們學到知識,把院感工作提高到一個新臺階。
7 加強組織管理、完善規章制度
篇9
護士進修個人心得1
時間在靜悄悄流淌著,當香港專科護士培訓列車駛入十月時,已感受到秋天的一點點收獲,香港蔚藍潔凈的天空,金色的陽光灑照在每一個學員的臉上,心中……
來港之前,我們并不是很明確來港的目的和意義,甚至對于“專科護士”這一名詞也不太了解,但是經過這三個月的經歷以及彭剛藝教授、各位領導的諄諄教導,我深刻的明白了要使廣東省的護理與國際最新理念接軌,就必須要首先明白別人是在怎樣做,我們需要學習的不僅是理論知識,更是態度,是護理人員的職業操守,是他們先進的管理經驗,這些是一時半刻無法學會的,只有深深的融入他們的團體,與他們共同做事才能逐步發現與積累,這寶貴的十個月將給我們提供一完成這種積累體會的機會,我必須好好的珍惜 。
首先說一說手術室的情況吧。清晨八點,屯門醫院手術室已忙開了,各科專科組長在五樓護士站交班開會,二,三,四,五樓護士像螞蟻一樣既有組織,又有秩序開始了一天工作,手術室助理人員,麻醉醫生也在手術間準備各種物品。當病人8:30進入手術間,經過三輪嚴格查對,包括姓名(中文,英文),身份證號,病史,過敏史,禁食情況等等。及時為病人保暖(被子是剛從暖柜拿出來的)。進入手術間后,病人無論是清醒、運動自如,昏迷不醒都用過床板移動病人,全體醫務人員一起安全移動,讓病人感到尊重、安全和安慰。
香港醫院手術室的靜脈穿刺是由麻醉醫生負責的,他們嫻熟的穿刺技術和熟練留置胃管,各種不同方法氣管插管的操作,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香港醫院的手術以全身麻醉為主,讓病人在睡覺中完成手術,意識恢復以后又給予術后鎮痛(PCA),讓病人感到安全、舒適。在手術室,做任何治療時,都以安全為主:如做CVP(中心靜脈置管),就要在B超引導下進行;做臂叢神經麻醉時,則應用B超和神經刺激器來定位神經,避開血管;做肝臟手術時,在肝葉切除前,用B超定位腫瘤位置……所有這一切,都是因為要以病人安全為前提,香港的安全管理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當然,這也和香港人力資源和設備資源充足有很大關聯。
還有醫務人員的職安健方面,上崗前要培訓,學習有關職業安全知識,如搬動、轉移病人的正確姿勢;上崗后陸續的對我們進行了如激光、_光的防護措施、有害化學氣體的安全防護措施、各種利器的正確操作及處理方法等等。而且這里的防護物品種類齊全:防水面罩、防水手術衣、護目鏡、鉛衣、防水口包、銳器盒等等應有盡有。如有激光手術,護士們就會在各入口處掛上醒目的標識,所有的玻璃窗均以黑色檔板遮住,所有手術間內人員(包括病人)均戴護目鏡保護眼睛。手術醫生在操作激光治療儀器前會及時告知提醒在場人員注意自身防護……這所有的一切一切都可以看到香港同仁“以人為本”的理念,我深深為之折服。
還有一點值得我們學習的是:細節管理。香港人很注重細節,如手術床上病人每一個裸露的地方,都用者哩墊保護;只要病人睜開眼睛,一定可以看到醫護人員在身邊。還記得有一次開無菌手套,由于時間緊迫,我也不知怎樣,就在開口的另一端打開了,雖然沒有污染,但老師堅決的讓我把手套扔了,她說:“凡是有一點可能污染的跡象,我們都要堅決杜絕。”這件小事告訴我,以后開無菌物品,一定要遵從指導,一定要從OPEN處開。雖然這是小事,但也是關系整個手術的大事。香港護士的細節管理由此可見一斑。
在屯門醫院手術室,護士老師以其專業知識和技能,愛心,用眷顧的情懷,真摯地陪伴著每一個手術病人,經過那黑暗,軟弱,難以忘懷的時刻,像秋日的陽光普照在每一個病人,每一個學員心中。
護士進修個人心得2
4月,我有幸來到了邯鄲市第一醫院神經外二重癥監護進修學習,由于這次學習機會非常難得,所以在來之前,我想我一定要認真的學習他們的先進護理理念和技術,才不枉此一行,可是來到神經外二以后我才發現除了學習之外,最重要的是體驗到一院的文化和人文理念。在短短的一個月時間里,我深切地感受到一院先進的醫院管理模式、周到的職業安全防護等諸多值得我們學習。
一、良好的醫患關系
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大多在于服務態度。在神經外二重癥監護室學習過程中,對我影響最大的便是他們的服務態度。
護士的形象是醫院給公眾留下的印象,代表了醫院的整體形象。護士們的微笑服務不僅是禮貌,也是護士以真誠態度取信于病人的重要方式,微笑是無價的,勝過千言萬語,它不花費錢財,卻可以給病人帶來萬縷春風。從醫生到護士甚至到衛生員,每個人的身上都可以體會到這種良好的態度。醫生在查房時會深切的呼喚:“老李!老李!睜開眼睛!”“張阿姨!攥住我的手!”或許,一個簡單的稱呼便可以拉近醫患的關系!而護士,查房和更換液體的閑暇時便和家屬像親朋好友的溝通和指導。
叮囑他們一定要兩小時就要翻身拍背、多活動患者的肢體和按摩、清潔等工作。那親切、溫柔的語言就像自家的親戚。而患者也在這種感知下對待醫護的態度也非常熱情和感激。護士每次更換液體或空氣進入輸液管離開病床前家屬每次都會說一聲:謝謝或麻煩你了!我注意過這些病人,他們并不是市里的。也是從各個縣的農村轉過來的。而在我們醫院很少能聽到這種言語,承認在領導的要求下我科室的態度已大轉變。然而在神經外二的進修的過程中,我才意識到服務態度不是因為領導的要求才要提高。而是一個作為醫護人員對工作的熱愛和細膩的情感,從內心出發的一種態度。我個人認為,在我醫院醫護人員若提高了素質及即使換不過來家屬的一句“謝謝或麻煩你了!”也同樣可以取得患者的好感和信任以及口碑!這樣良好的氛圍必定可以促進溝通、減少醫患矛盾。贏得良好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先進的醫療設備
在神經外二的設備中有注射微量泵。微量注射泵(簡稱微量泵)是一種新型泵力儀器,將少量藥液精確、微量、均勻、持續地泵入體內,操作便捷、定時、定量,根據病情需要可隨時調整藥物濃度、速度,使藥物在體內能保持有效血藥濃度,運用微量泵搶救危重患者,能減輕護士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準確、安全、有效地配合醫生搶救。
微量注射泵臨床上用于術前、術后的高血壓。例如:硝普鈉、硝酸甘油遵醫囑通過微量泵有效的泵入體內。據我觀察這種儀器的的治療效果非常顯著。同時,可以應用在補鉀等疾病。同樣也應用與手術室的麻醉和抗癌劑、以及新生兒的營養補給和輸血。所以我也建議我院可以引進這種設備,既可以有效的治療疾病也可以為科室增加收入。
三、休克病人的搶救
在我科室的搶救中,心三聯指的是:阿托品、利多卡因、腎上腺素。而在神經外二的心三聯指的是: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異丙腎上腺素。我問那里的護士到底哪種能夠有效和快速的搶救患者生命時她們也無從考證。當患者一旦出現休克前兆是醫護人員便準備搶救病人,從而有效的爭取搶救時機。一旦患者病情或生命體征變化,醫護人員時常表現出比家屬還要關心和擔心的態度。為了使液體快速輸入、抗休克、輸血,該科室幾乎都會采用經頸靜脈穿刺PICC和經股靜脈穿刺。
四、醫護的協作關系
無論患者對包床醫生的任何疑問和顧慮,作為護士她們都能夠完善的溝通和安撫。例如患者家屬擔心患者的病情或恢復程度慢時,護士會說:腦外傷本身就恢復慢,是個花錢的病。但是你放心,您的包床醫生很優秀、非常負責任。是個心細的人,真是,您能是他的患者挺幸運的。簡單的一句話便消除了家屬的疑慮。那嘮家常的語句像是熟人的囑托而不是“王婆賣瓜,自賣自夸”的炫耀。假若我們能夠為醫生在患者面前把話說到位,可以消除患者對縣級醫院的不信任、減少轉院率。
五、嚴謹的醫療作風
護士輸完液體后便推治療車給每個患者主動更換液體。護士也沒有聚眾聊天、大聲喧嘩的現象。對待每個人都謙卑和禮讓,那種修養是我值得學習的地方。護士每天八點開晨會交接班,然后進行業務學習。由一名護士念教科書,每天早晨學習15分鐘。夜班護士會在每個患者床頭交接班。即使到了九點不交接清也絕對不會離開。每個患者撤離心電監護、吸痰、氣墊床等設備時,當班護士主動清洗和整理。沒有人監督和罰款來做條件,尤其是心電監護,一旦撤除護士便會自覺用抹布把儀器和電線擦洗干凈。用測血壓的袖帶把所有電線捆綁一起,既干凈利索又方便下次使用。每個工作細節處處體現了自覺、責任、積極向上、不偷懶、不抱怨的態度。假如我們都擁有這種素質我相信無論從工作效率或工作氛圍都有很大的提高!
六、護理安全工作管理到位。
首先從護理安全角度看,該科室的各種安全標識齊全,注意安全、小心地滑、拔針后沿血管方向按壓5分鐘、預防壓瘡等。其次,護理人員時時處處都會提醒患者及家屬相關的注意事項,以此來避免糾紛。墻上的宣傳畫告知患者外出注意事項,每個病房的門后都有一本《病人須知》的小冊子。以此來避免宣教的漏洞。雖然他們時常與病人溝通但卻有很強的自我保護意識。提高服務質量,避免醫療糾紛。
常言道:三分治療,七分護理。在市一院神經外二的進修一月的時間里雖然倉促,但也意識到一些我的一些個人不足。我會在外科的工作中摒棄懶散和不良的態度!把自己所學的東西學以致用才對得起護士長和主任的良苦用心!所謂給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愿我們的科室團結友愛、相互協作,共創佳績!
護士進修個人心得3
監測觀察病情能力,護士是病房的主力成員,她們日夜守護在患者的身旁,是觀察病情、及時實施治療和處理的最早先行者。醫生所得到的關于患者病情改變以及是否需要調整治療方案的大量信息,來源于護士的觀察和監護分析。而疾病發展過程的外在觀察是依據每個護士的專業知識與臨床經驗為基礎的。作為一名外科高年資護師,我們已經具備一定的臨床經驗和專業基礎知識,而通過進修ICU,受高層次專業技術人員指導、培養熟練掌握了對危重患者的觀察和護理,以及積累大量臨床實踐經驗的總結,使我們在原有的基礎上有了更加敏銳的臨床觀察能力。不僅能夠及時發現病情變化,而且具有了一定的預判能力,并及時匯報處理,真正成為患者身邊的保護神。
1.提高應變能力
臨床應急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急救護理觀察處理與特點和一般臨床診斷、治療工作大不相同。危及患者生命的病情變化往往是突然的,除了少數情況可以預見外,大多數是隨機的,因此要求護士不能單一地等待醫生來確診,對應變的反應要快,處理能力要強。對臨床應急、急救的患者采取有效的科學的緊急救治措施,以及急中生智、抓住時機、毫不猶豫地做出判斷能力,并采取一系列具體應變處理措施,在千鈞一發之際挽救患者生命都會起到切實可行的重要作用。
2.護理技術操作能力
專科的學習和嚴格的培訓,使我們不僅熟練掌握了搶救技術,如:藥品、搶救器械的性能、操作方法及適應證、各種不同病證的護理技術操作、呼吸機的使用方法,使用支氣管纖維鏡為患者深部吸痰,使用心電圖機為患者進行心電監測以及對心電圖的正確診斷,護士能掌握觀察患者的心肌供血、心電穩定性及心功能等情況,使用除顫器對危重患者的救治方法(心肺腦復蘇)等技術,能夠熟練掌握和配合,在臨床搶救工作中起著重要互助作用。
篇10
摘要目的:分析維吾爾族實習護生對院感相關知識知曉情況,為院感知識培訓及職業安全防護知識培訓提供依據。方法:2012年3~7月采用自制的調查問卷,對90名維吾爾族實習護士進行院感相關知識問卷調查。結果:90份調查問卷均有效回收,回收問卷有效率為100%。調查顯示實習護士對院感知識認知及標準預防相關措施認知仍有欠缺。結論:提高醫院感染的認知及標準預防相關措施認知,須在崗前教育及臨床實習過程中加強醫院感染相關知識教育,使實習護士對醫院感染危害性及職業防護重要性有一定認識,需加強臨床護理實習過程中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知識與技能的培訓。
關鍵詞 少數民族;實習護士;醫院感染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1.039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cognition practice Uygur nurse of hospital infection
LIU Hui,LIU Xiu-hong,WANG Lin(Friendship Hospital of Urumqi city,Urumqi830049)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practice nurses on hospital infection related knowledge, provide the basis for knowledge and sense of occupation safety knowledge training for the hospital.Methods: Used the self-made questionnaire, 90 Uygur nurses in hospital sense knowledge questionnaire. Results: 90 questionnaires effective recovery rate was 100%.Investigation showed that the practice nurse about hospital infection knowledge and standard prevention measures are lack of cognition. Conclusion: To improve the cognition and prevention of hospital infection related measures of cognitive, must practice in the pre job education and clinical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of hospital infection process, make students have a certain understanding of the hazard and occupation protection importance to strengthen hospital infection,clinical nursing practice process of hospital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knowledge and skills training.
Key wordsMinority; Practice nurse;Hospital infection
近年來,隨著醫院侵入性診療技術的廣泛應用,及各類病原菌種類和數量的增加,醫院感染的控制與預防已經成為醫院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醫院感染與控制同醫院的各部門、各類、各級人員有著密切的關系,而醫院的護理工作是醫院感
作者單位:830049烏魯木齊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友誼醫院護理部
劉慧:女,本科,主任護師,科護士長
染控制與預防的一個重要環節,因而對實習護士醫院感染相關知識的培訓也是一項不可忽視的工作。現報道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選擇2012年3~7月來我院實習的維吾爾族實習護士90名,均為女性,年齡18~23歲,平均年齡20.45歲。本科10名,大專31名,中專49名。
1.2方法根據實習護士在臨床護理實踐過程中所能接觸到的醫院感染相關知識及預防控制的相關技能,自行設計醫院感染相關知識調查表,在崗前教育前發放,現場發放、當場回收,發放調查表90份,收回90份,回收有效率100%。
1.3統計學處理實習護士對院感知識認知及標準預防相關措施認知情況采取一般描述性分析。
2結果(表1,表2)
3討論
3.1認知水平相對不足實習護士與患者接觸機會最多,是醫護人員中主要的職業暴露以及易損傷的人群,但實習護士對于醫院感染的認知水平相對較低,沒有達到臨床應用的要求。本調查顯示,實習護士對醫院感染、感染源、感染途徑及危害、手衛生、洗手六步法及戴手套指征的知曉率較高,達81.11%以上,對醫院感染控制的重點科室、職業暴露、標準預防等知曉率較低,最低達35.56%。實習護士對醫院感染的相關的內容和預防措施認知狀態不理想。
3.2知曉率低的原因(1)實習護士才走出校門,沒有接受到應有的教育指導,缺少醫院感染管理人員的專業教育,使學生對醫院感染的危害性認識不足及職業安全防范意識不強。(2)實習護士了解醫院感染知識側重點不同。學校教育過程中對醫院感染知識教育不足,學生對醫院感染知識缺乏了解渠道及途徑。(3)目前現有的中專、大專及本科基礎護理學教材中有關醫院感染與控制知識僅有一節的內容表述,導致學校教育過程中對醫院感染知識教育不足。(4)維吾爾族實習護士對漢語文字、語言表達及理解能力的不足,影響了理解接受能力。
4對策
4.1加強崗前培訓實習護士崗前教育增加醫院感染相關知識的培訓[1],使實習護士在進入臨床實習前就對醫院感染有一定了解和掌握,充分認識到醫院感染對病人和醫護人員的潛在危險,提高實習生對醫院感染危害性認識及職業安全防護意識。
4.2指導培訓(1)重視標準預防各項措施的培訓與落實,崗前教育時讓實習護士了解預防的原則及核心內容。(2)在臨床進行各項護理操作實踐過程中,指導實習護士正確實施與落實標準預防的各項措施。(3)對醫院各區域、各部門的清潔、消毒、滅菌、隔離、無菌技術、醫療廢物管理、手衛生等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等工作提供具體針對性指導[2]。(4)對重點科室的醫院感染控制工作及對醫務人員有關預防醫院感染的職業衛生安全防護工作提供指導。(5)對醫務人員進行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培訓工作。
4.3重點科室及部門醫院感染與控制知識培訓手術室、ICU、新生兒科、產房、急診科、消毒供應中心等是醫院感染的重點及高危科室。大量流行病學調查資料表明,醫院感染通常是直接或間接借手傳播,直接途徑比空氣傳播更具危險性[3]。護士發生職業暴露及針刺傷危險遠遠大于一般科室[4]。因而在這些重點高危科室實習時,科室應對實習護士進行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的培訓,加強職業安全防護措施的指導與落實。
4.4多樣化培訓針對少數民族實習護士語言文字與溝通能力等不足,培訓方法可采取多種方式,如采用不同語言文字及圖片,同民族老師帶教,進行醫院感染知識培訓與指導,提高培訓的有效性。
4.5將實習護士納入科室醫院感染管理的范圍內實習護士在臨床實習過程中,科室要對實習護士進行醫院感染控制過程的管理,將醫院感染知識及標準預防的具體措施預防技能納入到實習護士理論及操作考核中,提高實習護士學習的積極性及主動性。
參考文獻
[1]徐艷娥.加強醫學生醫院感染知識培訓的方法及效果[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7):1402-1403.
[2]馬銳,雷海粟.實習護生對醫院感染知識知曉及手衛生執行情況[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2):295-296.
[3]許蓉,張戎,謝良才,等.實習護生與在職護理人員手衛生狀況調查[J].中國消毒學雜志,2010,27(1):113-114.
[4]謝芝蓉.實習護生醫院感染知識崗前培訓的探討[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12):1080-1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