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范文

時間:2023-12-22 18:02:2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睡眠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睡眠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

篇1

睡眠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睡眠時間越來越短,這被人們視作自然現象,并認為無礙于健康。實際上,這是一種誤解。人體的健康與身體的免疫力息息相關,而決定人體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睡眠時間的長短。所以,老人睡眠時間的縮短會直接影響他們的健康狀況。

情緒――影響老人睡眠的罪魁禍首

實際上老年人最常見的失眠多是情緒引起的。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容易產生悲觀情緒,遇到不滿意的事容易傷感;過于操心子孫的事,又力不從心,也會波及情緒;有的人身體出現某些異樣的感覺,便猜疑是不是患了什么疾病,或聽到別人患了什么病,也懷疑自己有了這種病,等等。這些思想波動都帶有憂慮的色彩,致使人晚上心情不得平靜,難以入睡。

同樣,遇到高興的事,情緒過于興奮,也會影響睡眠。對患情緒性失眠的老年人,要注意做心理安慰工作,盡量讓生活愉快,減少不良的心理因素干擾。

老年人也要學會自我調理情緒,發揮內因的作用。不要過憂過喜,避免情緒異常波動;平時多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動和體育鍛煉;睡前不要談論、回想會引起心情不快的事;為了使心情平靜,睡前還可以在室內外漫步或靜坐。

緩解失眠――日本老人推崇助睡操

如果您能在睡前做好6個動作,對改善老年人的睡眠會很有幫助。

第一節

活動脖頸:頭向前傾,直到感覺肌肉有些抽緊,持續10秒鐘。再向后、向左、向右各做1次。

第二節

刺激、活動肩膀肌肉:慢慢抬肩,然后突然放松,回到原來的位置,如此反復10次。

第三節

擴胸伸展:雙手在背后相握,往后伸展擴胸,持續10秒鐘。

第四節

壓手掌:雙手平舉在胸前,吸氣、吐氣時向中間施力,重復10次。

第五節

舒展背椎:雙手抓椅子的同一邊,慢慢扭轉上半身,持續10秒鐘,反方向再做1次。

第六節

彎曲腳趾、刺激腦部:雙腳往前伸直,向上抬,腳趾向腳心方向彎曲,然后突然放松,重復10次。

日本科學家研究稱:老年人睡眠不足易發心臟病

日本科學家最新研究表明,如果老年人每晚睡眠時間不足7.5小時,心臟病發生概率最高增加3倍。

日本自治醫科大學博士江口一雄和同事對1255名33~97歲的參與者進行了為期23個月的跟蹤調查。參與者均患有高血壓,平均年齡約為70歲。

所有參與者中,有1007人每晚睡眠時間超過7.5小時,其他則少于7.5小時。調查發現,后者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概率比前者高27%。

篇2

一、牙齒健康的重要性

別看牙齒的個頭比較小,其發揮的作用十分顯著,牙齒健康不僅與我們的咀嚼能力有著密切聯系,還與我們的外觀氣質、發音、胃口等有著很大的聯系,所以,我們應該重視牙齒健康。如果我們發現自己牙齒上有問題,應及時到正規、專業的慢性牙科醫院就診,進行及時的檢查治療,平時我們應更加關注慢性口腔健康,定期對牙進行全面的慢性口腔健康檢查,以有效避免各種口腔健康問題的頻繁發生。

二、牙齒不好對人體健康有影響

1.咀嚼增加胃腸負擔

牙齒不好會導致人的咀嚼功能受到不良影響,比如,“咬不動”食物,或者引發各種口腔疾病,如,牙周炎、智齒冠周炎等,這對患者的正常咀嚼功能帶來一定影響,還會增加患者的胃腸負擔。

2.發音

正確的發音是通過舌頭和牙齒通過有機配合形成的,有的人牙齒不齊,將會直接影響到發音系統功能,導致人們無法正常的發音,比如,還的人下邊的門牙合不攏,發“s”這個聲音時會出現漏風的現象,由此導致其他人很難聽懂,這對人們的人際交往帶來不良影響。

3.美觀

牙齒不好的人,不僅會影響咀嚼功能、正常發音,還會影響人的美觀。一口潔白整齊的牙齒的人,笑起來十分的有親和力,而牙齒不齊的人,比如,齙牙,會導致其嘴唇向前頂,使得側貌前突,直接影響人的面容美觀度。

三、預防牙齒問題

1 、重視牙齒疾病的早期治療防治,早期疾病診斷,早期對癥治療,阻止牙齒問題的加重。在日常當中應養成良好的刷牙習慣,早晚兩次都要采用正確的方法刷牙,每次刷牙的時間為3min左右;還應該要戒煙,這樣不會讓牙齒表面沉積煙漬;還需要正確的使用牙線,定期到口腔醫院進行牙結石清除。

2 、定期去口腔醫院檢查,通過臨床檢查和射線照片監測智齒冠周炎發病風險。注意日常口腔衛生維護,定期洗牙。如果牙齒出現問題 要加強周圍牙齦的清潔,減少牙菌斑堆積。預防性拔除阻生智齒。不過,目前醫學界對于拔除無癥狀、無疾病的受累智齒的必要性和時機,還存在爭議。在發現問題前系統檢查牙齒,阻止牙齒問題發生的可能性。

四、牙齒的護理

1 、日常生活管理

篇3

練精化氣

精是構成人體的核心物質,也是促進人體生長發育的最根本的物質基礎。精,一方面來源于先天,稟受于父母,另一方面在后天不斷得到充養。精藏于腎,既可以化生血和氣,成為構成人體器官的原始物質和促進器官功能活動的原動力,又不斷得到后天的充養,也就是人體自具有從外界攝取食物的能力之后,通過從自然界獲得營養,并在體內化生氣血,進而營養臟腑、筋骨等器官,還可轉化為精,貯之于腎。所以,保養精之先首要積精、惜精和固精。

積精:

積,就是積累;積精就是運用各種養生方法,使腎精不斷得到充養,保持腎精的充盛。人體先天稟受父母之精是有限的和既定的,不同的人還有稟受厚薄之差別,在生長發育和日常活動中還要不斷消耗,所以后天的補充極為重要。

中醫認為,人類的食物都是天地陰陽之氣的產物,其中所包含的營養物質可以為人所用,成為化生自身氣血的物質原料。就積精而言,古人有一句養生名言:“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氣補”。食補就是遵循科學的飲食方法,氣補則是指進行行氣活血之術的鍛煉,主要是指太極拳、易筋經等傳統養生術。

惜精:

惜精就是珍惜人身之精氣,不過分消耗,以保持精氣的充盛。惜精,不但要性生活適度有節,還要在從事其它活動時遵循適度的原則,以保存精力。

固精:

固,就是鞏固、固澀、固守,防止流失的意思。腎主藏精,固精就是運用各種養生方法加強腎的封藏能力,防止腎精的流失。

腎精的流失可表現為男子的遺精、滑精,女子的白帶過多、月經量多或淋瀝不止、乳汁自溢,以及尿血、尿蛋白等等超出生理范圍的現象。當然,生理范圍內的男子遺精、,女子的月經、白帶和分泌乳汁都是人體器官的正常功能表現,是不會影響身體健康的。

腎精流失的原因通常有兩種:一是體質虛弱,腎不藏精;二是陰陽失調,神氣不寧,擾動而使之流失。所以固精就要通過各方面的調養增強體質、調和陰陽、安定神氣。如適當的運動和勞動,防止思虛過多,情志過極,飲食注意營養豐富,又避免辛辣刺激及肥甘厚味等等。

適當的運動和勞動可促進氣血流通,調和臟腑,平衡陰陽,增強腎的封藏能力;思慮過度、情志過極,可損耗氣血,影響氣血運行,導致心火旺盛,心神不寧,從而影響腎的封藏功能;飲食富有營養而不滋膩可補益五臟,補養氣血,從而增強腎臟的封藏功能,而肥甘滋膩的食物則易生濕蘊熱,擾動精室,阻滯氣機,清陽不升,使精微下注而流失,或進食辛辣刺激食物也會生熱化火,使心神不寧,精關不固。過于頻繁的性生活或等,會傷及腎氣,使其封藏功能下降,也應加以避免。

以氣為本

人生一口氣,氣聚則生,氣亡則死。三寸氣在千般用,一旦無常萬事休。

中國道家、醫家、養生家一致認為人的生命賴氣以生,氣存則生,氣亡則死。王充在《論衡》中說:“夫稟氣渥則其體強,體強則命長。氣薄則其體弱,體弱則命短,命短則多病壽短。”明張景岳說:“人之有生,全賴此氣。”《內經•上古天真論》說:“呼氣,獨立守神。”這一觀點已為中國人民所接受,故我國稱人死為“斷氣”。現在國外醫學在“停止呼吸”“心臟停止跳動”等名詞解釋不了人的死亡現象時,也開始接受中國“氣”的觀念。

中國養生學上“氣”的觀念,是指人的元氣,又稱真氣。元氣由腎中之原氣與由脾胃運化吸收來的水谷精氣,與由肺中吸進的自然清氣互相作用而成。它是生命活動最基本最重要的動力和源泉。

元氣形成后,流通全身,充滿各個臟腑,各個部分,無處不到,是維系生命,推動人體正常生理活動,保持健康,預防疾病的根本要素。元氣充足,身體強壯;元氣不足,身體衰弱;元氣消亡,生命便結束了。對于有病的人來說,如元氣不傷,雖病重而不死,如元氣大傷,雖輕病也難保痊,所以善養生者,必知養氣。故《素問•上古天真論》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氣如此重要,善于養生的古人便創造了種種養氣之法,古人稱之為:“吐納”、“導引”、“存神”、“內功”等等。

傳統養氣法又分為動、靜兩大類,前者也叫外功,后者也叫內功。外功以內功為基礎,靜極才能生動,所謂“內練精氣神,外練筋骨皮”,精氣神充足了,筋骨才能強壯。靜功并非靜止,而是“外靜內動”,是機體的特殊運動狀態。正如王船山所說:“靜者靜動,非不動也。”靜以養神,以吐納呼吸為主要練功方法;動以練形,以運動肢體為主要練功方法。無論靜功還是動功,都離不開調心、調息、調身這三項練功的基本手段,也就是心境平和、呼吸順暢、身體放松三個環節。靜則生陰、動則生陽,動靜兼練,“三調”結合,于是陰陽調和,祛病延年。正如陶弘景的《養性延命錄》里所說:“能動能靜,所以長生。”

著名養生家劉貴珍,曾詳細地闡述過養氣健身的道理。這里的養氣是指從事太極拳、易筋經、站樁、氣功等健身活動。

1.培補元氣,扶正祛邪

在養生理論中,貫穿著“以氣為本”的論點,在方法鍛煉上,也強調培補元氣以固本的指導觀點。那么,養氣法是通過何種機理而實現培補元氣這一作用的呢?《素問•上古天真論》指出:“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這就是培補元氣機理的精辟闡述與概括。祖國醫學把精、氣、神視為人體的內因,它概括地反映了人體的機能狀態,養氣法就是外練“筋、骨、皮”,內練“精、氣、神”的動靜結合的自我鍛煉養生法。

養氣法對精有著明顯的影響和作用,只要練習得法,并持之以恒,對先天精與后天精都有加強充實作用。男性患者的遺精、、精冷、精稀及女性患者的帶下、崩漏、經少、病理性閉經等現象,通過練習都可得到程度不同的效果。消化功能紊亂、營養障礙的患者,通過練習心腎相交之法,脾陽得腎而健運,胃陰也得腎水上濟而滋潤,從而,胃腑和降善于納腐,脾運有度、精微充脈,臨床表現為食欲大振、食量增加。消化腺分泌旺盛、合成代謝加強、營養狀態得到改善等等。以上是養氣法對后天精的作用表現。養氣法對先天之精也同樣具有充益作用。通過進行傳統養生術的鍛煉,后天之精自然充實而固澀,腎中先天之精得其濡養,則愈加壯益,元精益固、元氣自充,這就是“練精化氣”的必然趨勢。元氣充益后,即可更好地激發與推動臟腑進行正常有效的生理活動,這對維持機體健康具有重要意義。此外,又能進一步發揮練氣化神的作用。神,包括了先天元神和后天識神兩種。元神生化于先天之元氣,識神生化于后天之精氣。元神、識神都來源于物質,又皆反作用于物質。《素問•移精變氣論》談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指出了神在生命活動中的重要性,這是養氣法培補元氣的又一重要意義。

2.調節陰陽

通過實驗研究和臨床觀察,也證實養氣法對陰陽平衡的調節性影響是廣泛存在的。祖國醫學認為,形、精可以轉為功能,此乃陽源于陰的正常生理現象,但當機體功能亢進時,則可使形、精耗傷。行養氣法入靜后,則交感神經興奮強度減弱,氣體代謝降低,高反應狀態得以糾正,亢強的功能得以調整,這些都是抑陽扶陰作用的具體表現。

3.通經活絡,調和氣血

養氣法治病、保健的作用,是通過“通經活絡”來實現,臨床上觀察到,經絡不通、氣血不調的患者,其肢體兩側經絡測定值不等或差數懸殊;凡氣血弱者,通過練習,都可得到不同程度的加強。練習過程中,還觀察到經絡傳感明顯和內氣循環任、督和其他絡脈運行等現象,這都是通經活絡作用的具體表現。

得神者昌

心理保健,中醫學將其稱為“養神”。合理的心理保健是人體健康的一個重要環節,在人生中有重要價值,自古以來就被人類所注目。

早在春秋戰國乃至更早以前,諸子百家就有較精辟的論述。其中《管子》中的《內業》篇,可說是最早論述心理衛生的專篇。內,就是心;業,就是術。內業者,養心之術也。《管子》將善心、定心、全心、大心等作為最理想的心理狀態,以這些作為內心修養的標準。具體地說是三點:一是正靜,即形體要正,心神要靜,如能這樣,就有益于身心;二是平正,也就是和平中正的意思,平正的對立面,就是“喜怒憂患”;三是守一,就是說要專心致志,不受萬事萬物干擾則能心身安樂。

特別值得重視的是《黃帝內經》,其心理保健思想要比古希臘的《希波克拉底文集》豐富得多,成熟得多。綜觀《內經》,無論是對身心疾病的社會心理致病因素,發病機制的認識,還是對身心疾病的診斷和防治,都有許多精辟的論述,并已形成一定的理論體系。如在形神關系方面,《內經》已認識到,形生神而寓神,神能駕御形體,形神統一,才能身心健康,盡享天年。

漢代名醫張仲景在其《傷寒雜病論》序中暢言養生的重要性,同時責怪和痛斥時醫、時人無視養生,是“舉世昏迷”,“不惜其命”,只知“竟逐榮勢,企踵權豪”,“準名利是務”,實在是“崇飾其末,忽棄其本”,勸導世人要重生命,固根本,可謂“曉之以理,動之以理”。可見,關于情志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仲景當時已比《內經》作者有更深刻的認識。

金元四大家之一張子和在其所著《儒門事親》中,極為重視心理治療,對于《內經》的“以情勝情”療法,進行了深刻的研究,還創造了“習以平之”等意療方法。

明、清時期,心理保健學說有了新的開拓和特點,如《攝生集覽》中提出“養神為首”,即雖然保養之法可數以萬計,但養神是第一位的。在睡眠與精神的關系方面認為,指出不寐與情志有關,倡導“入寐之法,首在清心”。在《遵生八箋》中還提倡鑒賞書畫、文房四寶、各種花卉及游覽、登高等活動,以陶冶精神,實為當今旅游、登山以健心身觀點的理論之源,至今仍給我們以方法論啟迪。

近年來,由于“人類已進入情緒負重的非常時代”,當代社會由精神因素引起的心身疾患已是人類社會普遍存在的多發病和流行病。從現在疾病譜中的改變可充分說明精神致病的廣泛性,心腦血管疾病和惡性腫瘤已經成為對人民健康和生命的主要威脅,而這些病的產生與社會心理因素有著密切關系。因此,心理保健必須予以重視,在此過程中,中醫養神益心之道,必將起到良好的作用。

中醫“養神”之道歸納起來,有以下幾法:

1、清心養神:古代養生家認為,“神安則壽延,神去則形散,故不可不謹養也。”如何養神?古人云:“神者,伸也。人神好伸而惡郁,郁則傷神,為害不淺。”又云:養神“以不傷為本”,即首先要避免對精神的各種傷害,即防止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過度。第二是“心欲常靜”。這里所說的靜不是絕對的,“靜者,靜動也,非不動也。”。司馬遷說:“精神不用則廢,多用則疲,疲則不足,用之則振,振則生,神則足。”又說“大用則竭。”合理用腦有助于健腦全神。

2、起居養神:名醫張隱庵指出:“起居有常,養起神也。”意思是說,起居作息有一定規律,有助于安養神志。要做到勞逸適度,按時休息。睡眠不足肯定影響腦神,但睡眠時間過長也不對。養生家認為:“凡睡至適可而止,則神寧氣足,大為有益”,若“多睡則身體軟弱,志氣昏墜”,不利于健腦,有損于健康。

3、固精養神:明代醫家張景岳說:“善養生者,必寶其精,精盈則氣盛,氣盛則神全。”這說明能適當節制嗜欲,才能固精全神。反之,“多欲則志昏”,從而導致早衰體嬴,百病叢生。

4、吐納養神:所謂“吐納養神”,即是指呼吸宇宙精氣有助于養神。《內經》指出:“服天氣而通神明”。這種說法看起來神秘,實際上就是指做呼吸運動,精神安寧地做腹式呼吸運動,可以起到養心寧神的作用。

篇4

俗話說:“一年之計在于春。”我國習慣指農歷正月至三月,包括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六個節氣。春回大地,自然界萬物生發,天氣由寒轉暖,萬物因此復蘇,天地間風和日麗,綠草如茵,鳥語花香,一派生機盎然,“人遇春喧,則四體舒泰”,令人心曠神怡。“四時惟愛春”,在此期間,人們大多喜歡成群結隊,游春踏青,置身大自然之中,沐浴春風,欣賞美景,領略陽春之氣,“天地入胸臆”,有益身心健康。“至道之中,奉生之始”的《黃帝內經》云:“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于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意思是說,在春季三個月之中,是萬物推陳出新的季節,人們應該日入即臥,早一些起床,到庭院中散散步,披開頭發,舒緩形體,使情志活潑,充滿生機,像對待初生的萬物一樣,只應讓其生長,而不要殺害。這就是適應春天,調養“生氣”的道理。波蘭作家顯克維支也說:“在春天里,每個人的心都是愉快的,每個人的心充滿了無盡的新的希望。”前人說:“莫待來年花樣紅,當惜今朝春尚濃。”因此,春季是養生的好時節,切莫錯過。

——本刊主編馬烈光教授

春補五臟以肝先

春養肝,肝臟是生命之源,呵護好肝臟能帶來一年的健康。本期特邀成都中醫藥大學馬烈光教授和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肝膽胰外科李可洲教授一起做客《養生雜志》,從中西醫角度全面詮釋了肝臟的重要性,也闡述了雙方的養肝法。

中醫學所說的肝是一個較抽象的概念,比西醫所說的概念更廣更復雜一些,它不僅是指解剖學上的肝臟,更重要的是一個以肝臟為中心,同時又與其他臟腑互相影響的功能活動系統。

中醫肝與西醫肝

19世紀西方醫學大舉傳入我國之后,為了與中醫藥學進行區別,便有了“中醫”與“西醫”的劃分。二者是兩套不同的醫學體系,因此,對肝的看法上也略有不同。中醫所說的“肝”比西醫的“肝臟”概念更廣更復雜一些。

中醫所謂“肝”,不單指解剖學上的肝臟,更重要的是一個以肝臟為中心,具有獨特生理功能、病理表現,同時又與其他臟腑互相影響的功能活動系統,如與膽相表里,通過經脈與目竅相連等。中醫認為肝主升發,喜調暢順達,惡抑制郁遏,其功能主疏泄,主藏血,主筋,其華在爪,開竅于目。

西醫肝是解剖意義上的器官、重約1.5公斤,有一定再生能力。解剖學中更明確指出肝臟是人體中最大的消化腺和主要的代謝器官,活體呈紅褐色,質軟而脆,成人肝重約1500g左右。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部和腹上部,小部分在左季肋部。 肝可分上、下兩面和前、后兩緣。肝的上面隆起貼于膈。

可見,與西醫相比,中醫的“肝”基本包括了實體肝臟的生理及一系列代謝功能和一部分中樞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血液系統、消化系統等某些功能,所以中醫治肝時要整體考慮,全面照顧。西醫概念中的肝臟雖然是單一的實體器官,但由于它對人體有極為重要的作用,且與其他組織器官也有十分密切的關系,西醫在治療肝病的時候一樣會考慮肝臟功能對周圍相關臟器的影響,如對消化系統、對膽、腎、小腸等臟器的影響等,并不是說西醫就是孤立地只看肝這么一塊。

中醫和西醫是兩套體系。西醫認為,保護肝臟一年四季都要進行,只是由于春天細菌、病毒活躍,為了避免肝臟被感染,從春節開始做好肝臟防疫。

中西醫對對碰

中醫主張在春天里要特別注意養肝,并特別看重情志調理。而西醫則認為養肝沒有季節之分,一年四季都應該進行,西醫強調以不傷肝為原則。

中醫派:春季護肝正當時

春意盎然,萬物復蘇,正如著名醫典《黃帝內經》里所說:“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自然界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陽春三月正是人體調養五臟大好良機,而按照中醫“因時施養”的養生原則,春季補五臟應以養肝為先。中醫認為,四時之中,春屬木。而五臟之中,肝也屬木,因肝喜條達,與木的特性也相類似。肝臟具有調節氣血,幫助脾胃消化食物、吸收營養的功能,以及調暢情志、疏理氣機的作用。所以肝的生理機能比較旺盛的季節是春天。因此,中醫主張在春天里要特別注意養肝,這個季節若不注意護理,肝木的升發、柔和之性受到影響,氣血運行失常,氣機(功能)逆亂,導致肝臟的功能受到影響,進而誘發或加重肝臟病變。

西醫派:護肝四季都進行

中醫和西醫是兩套體系。西醫認為,保護肝臟一年四季都要進行,只是由于春天細菌、病毒活躍,為了避免肝臟被感染,從春節開始做好肝臟防疫。在肝臟疾病里,最常見的是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病毒可以說是人類最殘酷的敵人,它進入我們人體之后,默默潛伏起來,很不容易察覺,可以長達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不動聲色。但等你察覺到癥狀時,已經后悔莫及了,這是因為肝臟是一個非常“低調”的器官,受到損害之后它也不喜歡“聲張”,而是沉默地忍受直到無法控制。肝臟的代償性極強,即使肝炎病毒已侵犯了肝臟的三分之二,人體外表也可以一點癥狀都沒有。因此,不管是什么季節,保護肝臟都很重要,不管是對于健康人群來說,還是已感染乙肝的患者,保護好肝臟都是必修的功課。

中醫派:養肝關鍵在情志

中醫認為“怒則傷肝”、“肝脾郁怒,氣血虧損”。中醫把人的情志活動歸納為喜、怒、憂、思、悲、恐、驚,總稱為“七情”。不要狂喜、盛怒、驟驚、大恐、深思、過悲、憂郁,這樣都會使人生病。《黃帝內經》說:“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也就是說人在暴怒的時候,肝氣就會勃發,氣血就會沖頭腦,輕則眼冒金星、頭昏腦脹,重則胸悶氣短、昏厥死亡。如精神疾病、心血管疾病、腫瘤等,都與人的情志密切相關。精神穩定樂觀,神思就穩定;神思穩定,氣血就平和;氣血平和,就有利于保護臟腑功能;臟腑功能正常,人就遠離疾病。中醫養生歷來強調情志養生法,并列為諸法之首。因為人為“萬物之靈”,具有很強的思維能力,人的情志狀態如何,決定整個機體的平衡和失調。所以,中醫非常強調精神情志狀態對人體健康的影響,認為良好的精神狀態可以增進健康和延年益壽,而不良的精神情志刺激可使人體氣機紊亂,臟腑陰陽氣血失調,導致疾病的發生。

西醫養肝并不是把肝臟包起來不讓病毒來侵犯,這里的養肝至少含有三種意思:即減輕肝臟負擔,增加肝臟營養和改善肝臟供血。

西醫派:養肝以不傷為原則

從西醫的角度出發,養肝的重點即是不傷它,如合理的膳食、勞動強度、(工作和運動鍛煉)平和的情緒。肝就像一個中央銀行,負責管理身體三大貨幣(氣、血、水)流通。情緒、睡眠、飲食甚至藥物等,均會影響肝的疏泄功能。當然,養肝并不是把肝臟包起來不讓病毒來侵犯,這里的養肝至少含有三種意思:即減輕肝臟負擔,增加肝臟營養和改善肝臟供血。此外,護肝相對重要的還有保證良好的情緒和睡眠,如乙肝患者大多敏感憂郁。成人感染乙肝病毒后,只有5%~10%的人會進展為慢性乙肝患者,而絕大多數的人則“不治而愈”。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常呈現性格內向、不穩定、憂郁脆弱、敏感多疑等顯著的心理或氣質特征。體質類型不僅提高了患病的風險,還在某種程度上影響治療的效果。臨床上我們也發現大約七成的肝病病人有抑郁、孤立感、情緒起伏大的情況進而精神出現問題。因為人們對肝病的恐懼,如是否傳染、是否會發展為肝硬化、肝癌,讓肝病病人承受很大的壓力。其實,通過科學的防治,對傳播途徑的控制、疫苗的普及、病人自律,肝病的危害是可以控制的。肝臟是人體的化工廠,藥物在肝里代謝和分解,所以用藥一定要簡潔,我們一般會根據患者的病情進展、經濟情況科學合理地使用,一般2~3種就可以了。

如果肝壞了

肝臟對于我們而言有多重要,作為正常人的你或許感覺不到,如果你肝失去了功能,那將會變成怎樣?

胎兒期:如果你在胎兒時期肝臟失去功能,那么很不幸,你將不會活著出生。因為胎兒體內大部分的血液都是有肝臟制造的,如果沒有肝臟制造的血液,那么無論如何,胎兒都不會活著來到這個世界。

兒童期:如果你在兒童時期肝臟失去功能,那么對不起,請不要隨便玩鬧。因為你不小心劃破了體表或者體內血管破裂,那就永遠也不能愈合了。因為幾乎所有的凝血因子都由肝臟制造,而凝血因子的主要作用就是和血小板一起補塞血管上的漏口,如果肝臟出現了長期重大病變,那么凝血因子持續減少,你就面臨大出血的危險。

青春期:如果你在青春期傷害了肝臟,很抱歉,你可能會面臨如何選擇男女廁所的難題。也許你知道自己的性別,但是你的第二性征會深深的把你出賣。因為肝臟會參與激素的滅活,肝功長期不正常,會讓你的性激素不穩定,如果你是男生,也許雌激素過多會讓你的發育;如果你是女生,那么雄激素過多會讓你長出胡須。

成年期:如果你在成年時傷害了肝臟,那上述的問題你同樣也可能會遇到,當然你的血液并不會因此減少。不要吃油膩的東西,因為肝是脂肪代謝的重要場所,沒有肝臟,任何油膩的東西都是危險的。其次,也不能飲酒,因為肝臟分泌的消化酶是分解酒精的必要東西,沒有這種酶,喝酒就像是在喝毒藥。

肝臟對人體有太多的作用,沒有肝臟,我們將無法生存下去,哪怕是肝臟出了一些小的毛病,對我們來說都是很危險的。所以,為了我們能健康的生活下去,請做到以下幾點:

調適情志

很多女性逢萬物之春,卻莫名出現情緒不好,不易開心,常愛流淚,眼睛脹痛,指甲無光等現象,這是肝功能失調在作祟。春季養肝要減少與他人不愉快的紛爭,盡量避免七情過于激動而影響情緒。培養自己的情志,修身養性很關鍵,修身即提高品德修養;養性,就是要學會調節自我情感,控制自我情緒。如淡泊以明志;減少欲念,知足常樂;讀書,畫畫,練書法,提高文化;種花,聽曲,玩樂器,陶冶情操;游山玩水,快樂如神仙。

調節飲食

春季滋補以清平為主,適當多吃些溫補陽氣的食物,少酸增甘,忌吃油膩、生冷、黏硬食物,以免傷及肝脾。注意攝取足夠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從而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增強抗病能力。

A、胡蘿卜豬肝粥:胡蘿卜100克,豬肝100克,粳米200克。有補益肝腎、養血明目的作用,用于肝腎不足所致的視物昏花、兩目干澀、夜盲癥等。

B、生地豬肝羹:生地20克,豬肝100克。加入蔥、姜、醋、鹽調味,煮40分鐘,吃肉也喝湯。可滋陰補血、養肝明目,用于肝血不足所致的面色萎黃、兩目干澀、視物模糊、肢體麻木等。

C、枸杞甲魚羹:枸杞子50克,甲魚500克。加蔥、姜、鹽、醋調味煮40~60分鐘。可補益肝腎、滋陰強壯,用于軀體虛弱、肝腎不足所致的體弱無力、陰虛盜汗、視物不清者。

運動鍛煉

春季是吐故納新,采納自然陽氣養肝的好時機,而適當運動則是最好的方法之一。肝主筋,堅持鍛煉能舒筋活絡,有益肝臟。可根據自身體質狀況,選擇適宜的運動方式,如散步、慢跑、做體操、打太極拳、舞劍、打球、郊游和爬山等。

良好睡眠

保證充足的睡眠和提高睡眠質量很關鍵,切記臥室內空氣要保持新鮮,不在臥室擺放不利于睡眠和夜間耗氧量大的花草,溫度、濕度適宜,床鋪、被褥干凈舒適,這些都有利于獲得優質的睡眠。青少年和中年人每天需保證8小時的睡眠,60歲以上老年人應在7小時左右,80歲以上的老年人則要睡8~9小時,體弱多病者可適當增加睡眠時間。

四體通泰宜滅火

咽干咽痛、口腔潰瘍、皮膚干燥、瘙癢……“上火”的你,是否正在因自己在這樣一個萬物復蘇、欣欣向榮的早春三月,身體出現的種種不適感到迷惑不解?其實,秋季有秋燥,春季也同樣會出現春燥的現象。中醫認為,春季人體陽氣生發,肝氣較旺,再加上從立春開始,人體肝、胃、肺等內臟器官中積蓄的內熱,開始慢慢從身體散發出來,因此稍不注意,就會因干燥多風、水分缺失而出現春燥的情況。徹底撲滅從內而外這把“燥火”的方法有很多,其中食療、SPA就是很好的方法。

內調 食療幫忙

鹵水三珍拼

食材:雞腿菇,蘑菇,杏鮑菇,秘制豆干。

作法:用秘制鹵水將食材鹵制后,拼盤淋汁即可。

點評:栩栩如生的蝴蝶造型讓人明白,不是只有葷食才能做出漂亮的鹵水拼盤,品味素食,

同樣也是美的享受。

蘑菇

蘑菇微寒,性涼,味甘,入肝、胃經。作為一款藥食同源的食物,它在素食中來說不僅是味道鮮美的代表,而且所含維生素眾多,其中的維生素B2含量,更是治療口角發炎的最佳武器。

御膳山藥泥

食材:山藥,番茄。

作法:1、山藥打成泥后,上鍋蒸1小時;

2、番茄擺盤并淋汁。

點評:這是一道讓人身未動,心已遠的菜品。雪白的山藥覆蓋上一層淺淺的紅色湯汁,陽春白雪亦不過如此。

番茄

番茄味甘、酸,性涼,微寒,俗稱西紅柿。目前已被科學家證明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營養成分,如豐富的維生素C和A以及葉酸、鉀等主要的營養元素。尤其是對具有便秘這類難言之隱的人群而言,其所含的果酸及纖維素,有助消化、潤腸通便作用,可防治便秘。

御素雜糧燴

食材:素雪愉丸,雜菌,胡蘿卜,玉米。

作法:將以上食材放入水中煮熟后,加入素食高湯即可。

點評:胡蘿卜與玉米本就是許多人家中熬湯時不可或缺的食材之一,這道大眾化的菜品,希望你吃出的,同樣是家的味道。

胡蘿卜

胡蘿卜味甘、辛,性溫,想要在春季讓肌膚水嫩光滑,它可是不可多得的食物。胡蘿卜所富含的β胡蘿卜素,可以在小腸內轉化成充足的維生素A,能對皮膚的表皮層起到保護作用,使人的皮膚柔潤、光澤、有彈性,因此也被譽為“美容維生素”。

水果養顏盅

食材:西瓜、梨、銀耳

作法:水果去皮,同銀耳一同熬成濃稠狀即可。

點評:清新的食材配上透亮的色澤,讓這道稍顯小資的水果盅,想不成為美女們的最愛,都變成了一件難事兒。

梨味甘、微酸,性寒,含有蛋白質,脂肪,糖,粗纖維,鈣、磷、鐵等礦物質,以及多種維生素。如遇上咽痛發干的情況,梨可達到清熱去火、生津潤燥的作用。作為“百果之宗”,因其鮮嫩、酸甜適口,所以又有“天然礦泉水”之稱。

外養 SPA解決

植物香薰療法用于皮膚美容已經有四、五千年的歷史。自然界中各種植物的根、莖、葉、花或種子,都或含有獨特的優質有效成分。經過不同的物理萃取方法,可以將這些有效成分提煉出來,也就是我們說的100%純粹的植物香薰精油。植物香薰軟膜療程正是利用純粹的香薰精油成份,來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調節細胞活力,使身心內外均達到和諧狀態,同時還可以加上專業的按摩手法,保護并改善我們的干燥肌膚,黃琴琴老師說道。

精華選擇

不同的植物精華,可針對不同皮膚的需要

干性皮膚:蘆薈 + 錦葵;成熟皮膚:人參 + 尤加利樹;疲倦皮膚:墨西哥皮膚樹 + 綠茶;油性皮膚:樟木+檸檬;敏感皮膚:香橙花 + 七葉樹。

療程重現

前奏

關鍵詞:放松按摩

首先背部和頭部舒壓。放松頭、面、頸的經絡及肌肉,利于皮膚舒緩、吸收;使身心處于極度平靜狀態。按摩能幫助皮膚吸收養分,能促進血液循環,血液可將氧分帶至細胞,使細胞成長,并且將廢物及二氧化碳帶出體外、平復疲憊容顏功效。

核心

關鍵詞:方式選擇

方式一、法式點穴。取5種香薰油中適合自己皮膚的其中一款,沿面部經絡走向進行點穴,每條經絡3遍,舒緩面部肌肉。精油護膚,具有肌膚深層治療功效,采用純法式的手法,給皮膚的肌肉做紋理的修復及提升,喚醒沉睡的肌膚。

方式二、頭部開穴。點按神庭、上星、囟會、前頂、百會等穴位,刺激頭部循環,提升供血供氧,使皮膚光亮。

方式三、淋巴排毒。雙手掌在鎖骨橫位放平,一手退一手進推滑至左邊腋下,交替推抹數秒雙手重疊提拉數秒,甩手,重復三遍。促進身體新陳代謝,排除毒素,修復皮膚敏感、暗啞、色素等問題。

收尾

關鍵詞:營養吸收

待身體處于放松狀態,身體各個穴位已打通,便可以進行最后一步,涂抹香薰精油面膜,取2ml適合皮膚的香薰精華素+香薰軟膜調制成面膜,深層補充皮膚所需水分及營養,使皮膚達到最佳狀態。

健康鏈接

健康護膚從“0”護理開始

黃老師說道,所謂“0”護理,即指洗臉。當然,膚質不同,護膚要點也不同。

中性皮膚

洗臉重點:

使用適合中性皮膚的潔面品,千萬不要用干毛巾對皮膚進行揉搓,以免讓皮膚失去水分。

油性皮膚

洗臉要點:

不要用熱水,而用溫水洗臉,以免刺激毛孔讓油脂分泌更旺盛,輕柔洗臉,以免洗去皮脂,造成分泌更多的油脂,洗面奶的次數不用太頻繁,但應定期去角質及深層清潔,并用控油比有些清爽的水狀乳液進行補水。

干性皮膚

洗臉要點:

干性皮膚非常脆弱,一定不要用粗糙的毛巾進行清潔,要選用絹質粉撲來進行; 選擇潔面用品時一定要慎重,要用無刺激、含VC、VA多的植物系列;潔面后1~3分鐘要用補水效果好的化妝水進行保濕。

混合皮膚

洗臉要點:

干燥部位輕輕按摩,并用棉片擦凈; 油性部位用皂性潔面品清潔; 潔面后在兩頰部位用保濕乳液,同時切記用紙巾擦去油性部位多余的乳液。

敏感性皮膚

洗臉要點:

采用PH值為5.5敏感肌膚潔面乳,會讓皮膚光潔; 洗臉時不可太用勁擦拭,應用手輕輕拂面; 建議用含蘆薈的保濕潔面品,以便及時補水;洗完臉后,用毛巾輕輕擦拭,并涂上保濕乳液。

篇5

體育衛生知識能幫助和指導人們科學地、合理地進行體育鍛煉,是高職院校學生確立健康體育的前提。筆者通過對高職院校學生體育衛生知識的調查,研究人體與體育鍛煉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其作用規律,以及體育鍛煉過程中影響人體健康的各種外界環境因素,根據研究結果制定并實施在體育鍛煉過程中所必須遵循的各項體育衛生要求和措施。筆者從2006年10月至11月期間在天津市五所高職院校(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天津市青年職業學院、天津市交通職業學院、天津商業大學寶德學院、天津體育學院運動與文化學院)以165名學生為研究對象,對大學二、三年級,身體狀況良好,能夠參加體育鍛煉的在校學生為選擇標準,其中男生80名,女生85名;年齡18-20歲,平均年齡:18.67歲;平均身高:男178cm,女163cm;平均體重:男71.2kg,女53.21kg。研究方法采用問卷、訪問調查,獲取選題有關信息資料,制定統一的問卷表,問卷內容包括:在運動中你是否重視營養衛生與個體衛生;在參加體育活動時你是否會產生畏懼心理;在運動中你是否會受到環境衛生和運動建筑衛生的影響;當受到影響時你是否會采取相應的措施來避免;女生在經期是否上體育課等,進行分散調研,按統一要求認真填寫,調查表采用現場發放、現場回收的發式,發放問卷調查表165份,收回有效問卷165份,回收率100%。通過統計分析本選題所涉及的問題,提出解決的方案以供參考。

一、營養衛生與個體衛生對體育運動的影響

通過筆者的問卷調查顯示,在體育運動中注重營養衛生與個體衛生的高職院校學生有16人,占9.7%,有一方面了解但不重視的高職院校學生有119人,占72.1人%,不明白為何要在運動中注重營養調配及個人衛生的有30人,占18.2%。據此表明,高職院校學生在營養衛生與個體衛生上能普遍掌握,并能夠較好的在體育運動中得以應用,這說明體育衛生已經逐步進入高職院校學生的衛生意識中。但是在實踐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如運動前吃東西,運動后無節制飲水,運動時穿襯衣、便服、高跟鞋,晚上睡覺前鍛煉身體等。

(一)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每天按時起床、學習、工作、膳食、體育活動、休息和睡眠,合理制定體育活動的時間,服裝的要求及營養素的補充,并認識不良嗜好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二)運動后的飲食

根據調查,高職院校學生在體育運動時,很少注重運動前的飲食,一般只在運動后補充一些營養,來恢復體能,而這是不夠的,要滿足運動所需要的能量,就要把運動前后的飲食合理的搭配起來。運動前最好1到2小時之間吃些高纖餅干,或者優酪乳、葡萄干,或是新鮮的水果來補充運動中的能量。運動后大約一小時再吃東西,此時機體比較容易接受各式飲料或是流質的食物,可以補充水分,若是在運動后兩小時還沒吃正餐的話,可以吃固體狀的食物補充糖類和蛋白質。例如3個水果(蘋果、橘子等等),2個水果加一杯牛奶,500ml純果汁,2片面包加少許果醬和一杯牛奶等等。一般情況下,人體血液的酸堿度是平衡的,而以略微偏于堿性為好。在緊張的體力勞動和劇烈的體育鍛煉之后,體內的糖、脂肪、蛋白質會大量分解而產生較多的酸,使人感到腰腿或全身肌肉酸痛,并且使人感到疲勞倦怠。對于高職院校學生來說,首先要了解自己一天攝入的熱量和食物中是否含有足夠的各種營養素。因為熱量攝入過量或不足會使體重增加或減少,營養素的缺乏將影響運動能力和運動健身的效果。食物中產生熱量的物質有三種,即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是人體運動時的最佳能源,但是人體的碳水化合物的儲存是有限的,在有養的情況下,人體會燃燒脂肪來提供能量。所以運動生理學專家主張,在從事中等強度的有養運動時,一般是消耗體內過多的脂肪。蛋白質一般不用來供能,它主要是用以運動后肌肉的修復和增長。合理營養為高職院校學生提供燃料和代謝所需的營養素,健康的飲食和運動幫助高職院校學生產生良好的自我感覺,學習有激情,工作有動力,防止一切慢性疾病的發生。所以健康來自于良好的營養加有規律運動的生活方式。

(三)體育鍛煉與飲水

水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人體的三分之一是水,它在人體中發揮組成細胞、排泄廢物、保護組織、傳輸營養物質及氣體、維持血液的容積和調節體溫等六大功能。對一個運動的人體來說,水就更重要了,因為運動人體的水代謝要遠遠高于不運動的人。一般人一天大約出0.5升汗,但是跑步一小時的出汗量就是此量的2-3倍;踢一場90分鐘的足球的出汗量可以是這個量的4-10倍。對于運動的人體來說,水的六大功能中的體溫調節和物質運輸這兩項功能就顯得更為重要。人體在肌肉收縮時,肌肉內的能源物質,糖、脂肪和蛋白質燃燒時所提供的是化學能,肌肉要將這些化學能轉化成機械能,這個轉化的效率只有25%。這就是說75%的能量變成了熱能積蓄在體內,使體溫升高。肌肉中的熱能由血液帶到體表,再通過汗液蒸發的方式將熱散發掉。所以運動中出汗是體溫調空的重要方式之一,水是這一過程的關鍵物質。因此,在運動時補水是很重要的。如果運動前沒有充分地飲水(科學上稱之為2“水合”),就會造成脫水,而脫水對人體的危害是很大的。運動后避免喝有咖啡因的飲料、汽水和茶,因為咖啡因也有利尿的作用,會令體內水分補充不足。雖然汽水也可以提供水分和糖類,但不適合運動后飲用。所以運動離不開水,過多或過少的飲水對身體是不宜的,只有合理的飲水,才能促進新陳代謝,才能達到強身鍵體的目的。

二、心理衛生與運動衛生在體育運動中的作用

心理衛生與運動衛生狀況統計顯示,高職院校學生在面對體育活動時產生畏懼感心理的有33人,占20%,在運動中具有衛生意識及自我調控能力的有69人,占41.8%,在體育活動中造成運動損傷的有30人,占18.2%,能合理的安排鍛煉時間的有66人,占40%,結果表明,高職院校學生在心理衛生與運動衛生方面比例失調,具體表現為運動中不與同學正常合作,做動作時畏畏縮縮,瞻前顧后;做準備活動和整理活動時不認真,甚至不做;沒有根據自己個人情況制定合理的鍛煉時間和頻率。有關報道認為,體育活動能協調人際關系,調節人的一些不健康情緒和心理,使人心情舒暢,精神愉快,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狀態,了解體育鍛煉應遵循人體生理變化的規律和運動中身體機能的變化情況,及運動前后應注意的問題,防止運動損傷。

(一)心理衛生與運動衛生對體育活動的影響

在體育運動中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健康的心態和積極向上的運動目標,而這是作為當代高職院校學生所必須具備的。只有在體育鍛煉中磨練自己的身心,才能最大程度的得到發展,因此,經常參加體育活動,能鍛煉和發展高職院校學生的公共意識、競爭能力和意志品質。運動衛生,要根據情況制定合理的運動內容和鍛煉時間與頻率,這樣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運動損傷。#p#分頁標題#e#

(二)心理衛生能促進高職院校學生的身心健康

體育運動能促進身心發展,使身體正常、健康地成長,為心理健康發展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通過體育運動,加強高職院校學生心理衛生意識,有助于培養學生勇敢頑強,吃苦耐勞,堅持不懈,克服困難的思想作風;有助于培養團結友愛,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有助于培養機制靈活,沉著果斷,謙虛謹慎的意志品質。通過這些培養來完善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作風,提高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三)合理的安排運動量

調查顯示,41.8%的高職院校學生在體育運動中能夠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量,避免了一些超負荷現象的發生。而在體育鍛煉中合理的安排運動量是必須要掌握的,因為合理的運動量才能達到健身的目的,所以高職院校學生在運動時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個體差異選擇適合的運動量和運動強度。運動中安排的運動量過大,就會超過人體的生理負荷極限,不僅不能健身,反而有損健康;運動量過小,就達不到提高內臟功能的目的。因此,只有依據自己的體質狀況進行適量的運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運動時間上也應該有規律,如果沒有規律就會擾亂生物鐘,使內分泌與生活節奏不協調,從而影響健身效果。

三、環境衛生與運動建筑衛生對體育運動的影響

調查統計顯示,高職院校學生在運動中受環境衛生與運動建筑衛生影響的有50人,占30.4%,受到一點兒影響的有92人,占55.7%,無影響的有23人,占13.9%。但是受重視程度卻很低,在體育運動中覺得環境衛生和運動建筑衛生很重要并采取相應措施來避免的只有7人,占4.2%,比較重視的有70人,占42.4%,不重視的有80人,占52.3%。例如在房間里鍛煉時不注意通風;在光線很差的情況下打球:不注意空氣情況,在濃霧彌漫的天氣進行晨練;鍛煉時不注意地面的軟硬程度及氣候的冷暖和干濕情況。由此看來,應該加強高職院校學生在環境衛生和運動建筑衛生上的重視度,避免他們在不適當的環境和對運動有影響的建筑中進行體育鍛煉,培養他們體育鍛煉的衛生意識。當高職院校學生進行體育運動時,由于運動項目的不同,個體生存的環境和建筑設備的衛生要求也各有不同,應該注意環境和建筑設備對健康的影響和綠化與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及傳染病的預防,使個體運動能選擇符合衛生條件的體育場館設施。據調查,大多數高職院校學生都有在早晨進行晨練的習慣,以為早晨大氣中的塵埃經過一夜的自然沉降,就會變得清新無塵了,他們普遍認為早晨是鍛煉身體的最佳時間。其實并非這樣,早晨并不是鍛煉的最好時機。據科學測定,傍晚7時至早晨7時這段時間,由于大氣的對流很弱,所以地面附近塵氣的污染程度最為嚴重。早晨,尤其是在冬天冷高壓的影響下,在盆地或山谷地區,往往都有氣溫逆增現象,即上層氣溫高,地表氣溫低。因此,大氣上下對流活動減緩,工廠和家庭爐灶等排出的化學性大氣污染不能向大氣上層擴散,于是淤積和停留在接近地表層,這是所謂人們的呼吸帶。于是,這時在戶外鍛煉正好受害,活動量越大,其受害程度越嚴重。其次,清晨剛從休息狀態轉入運動時,由于身體的關節、肌肉等從放松急速轉入緊張,一時難以適應,心血管系統的負擔也急劇增加,對健康不利。所以,一天較適宜的鍛煉時間,最好在上午10時至下午6時之間,地點最好選擇通風好,有樹木草坪的地方。只有選擇最佳的時間和地點進行體育鍛煉,才能達到最佳的健身效果。

四、女生體育衛生在體育運動中的情況

調查統計顯示,經期選擇休息、部分上課、正常上課的分別為23.5%、60%、16.5%,休息的主要原因是運動項目的內容不當或身體不適,經常休息課目的選擇為大強度的體育運動。據此表明,女生經期上課主要依據課目內容和身體狀況做出選擇,反映出高職院校學生具有一定的運動衛生和保健意識。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在經期不能選擇適宜自己的運動項目和運動量;經期不注重個人衛生;經期上課對月經功能的影響主要表現為經期持續時間延長,經血量增多和不適應加重。根據女性的解剖生理特點,引導和啟發他們參加體育鍛煉的自覺性和積極性,通過體育鍛煉提高健康水平。女學生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不僅可以促進身體的生長發育,增進健康,提高身體各器官系統的功能水平,使之能更好地勝任學習任務,也可以使身體各部分的肌肉得到均勻的發展。身體健康、月經正常的女生經期不要完全停止體育鍛煉,應進行一些適當的鍛煉活動,這對于促進體內新陳代謝,改善盆腔血液循環、減輕經期盆腔充血、減輕小腹下墜及腹痛等不良感覺是有益的,而且經期往往情緒容易激動煩躁,適當參加一些體育活動,能使人情緒愉快,起到調節情緒的作用。

篇6

一、機關干部群體的身體健康指標較低

健康對于個人來說是學習、工作和勞動的必備條件,對家族則是維護家庭幸福、和睦的重要基礎,對于社會又是促進社會進步和社會發展的基本保證。機關干部的健康狀況更是影響到政府機構的工作效率。但各種調查表明,作為機關干部這樣一個特殊群體的健康狀況不容樂觀,許多人的身體處于典型的亞健康狀態。

據無錫市一次國民體質調查發現,無錫市機關干部30-34歲和35-39歲這兩個年齡段體重增加十分明顯,而且35-39歲年齡段脂肪占體重的百分比增加幅度明顯高于其他年齡段;肺活量在40-49歲這個年齡段的下降幅度最大;45歲以后手握力下降較為明顯;柔韌素質在30歲以后出現下降趨勢;平衡能力隨年齡增長逐步下降,在50歲以后下降較為明顯;血管功能在30-40歲這個年齡段表現為最低。而在體檢中發現,以往一些多在中老年身上才會出現的疾病,現在在機關的中青年干部身上已不少見,隨著年齡呈年輕化趨勢,膽囊疾病和血脂異常發生率逐年增加,“三高”疾病亦呈年輕化趨勢,值得引起重視。

而在湖南一項以省直屬機關工作人員為研究對象的調查中也發現,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疾病分別居于慢性病的前三位。據進一步調查發現,機關工作人員普遍存在著工作過于緊張、工作壓力大、擔負責任大、人際關系緊張、經濟利益上的困擾、自我苛求等現象,嚴重影響著機關工作人員的身心健康。

在遼寧省委機關干部體質狀況的專項調查中,我們發現20-24歲的年輕男子心血管機能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機關干部參與體育健身活動的現狀

調查發現,機關工作人員對體育鍛煉的功能與作用具有較高的認知程度,如湖南省機關干部對“全民健身是關系中華民族素質的大事”、“參加體育鍛煉能增強體質,提高健康水平”持認同態度者分別占93.5%和92.4%,比例較高。

遼寧省委機關干部每周參加一次以上體育鍛煉的占受試者的60.1%,而其中有意識地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占受試者的46.1%;每周沒有參加一次以上體育鍛煉的人數占受試者的39.9%;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高于未參加體育鍛煉人數的20.2%。調查也顯示了遼寧省委干部身體健康狀況與其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和具有較強的體育意識成正比。

在義烏市機關干部體育鍛煉行為的頻率調查中發現,不同性別、年齡的機關干部之間在體育鍛煉方面存在極大差異。從年齡角度分析機關干部參加體育活動的頻度,發現20-29歲年齡段的機關干部所占比例較大,30歲以上50歲以下2個年齡段的機關干部所占的比例都比較小,而且比例很相近,而50歲以上的機關干部所占的比例明顯升高。以上這一結果與許多群眾體育研究者提出的我國城鎮居民的體育參與程度是“兩頭熱,中間冷”的觀念相對應。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年輕的機關干部大多家庭負擔較輕,沒有小孩拖累,時間充足,家庭人均收入相對較高,所以無論從經濟上還是從時間上都能保證正常的鍛煉;50歲以上特別是將近60歲的人員,身體狀況隨年齡的增長每況愈下,因此求得身體健康的愿望越來越強烈,只要條件許可,鍛煉的要求無論從主觀還是客觀上都變得越來越迫切;中年人因為內有家庭重擔,外有工作重任,上有雙親需要照顧,下有孩子需要撫養,自然用于鍛煉的時間所剩無幾。

調查發現,無錫市公務員比較喜歡體育活動,愿意參加機關組織的體育比賽,但長期堅持鍛煉的、有良好體育習慣的人數少,每周參加體育活動的人數比例僅為38%,大多數人沒有參加鍛煉,在參加體育鍛煉的人中,每次鍛煉的時間15-30分鐘的人數比為72%,這是不甚科學的方式。

在體育鍛煉的項目上,遼寧省委機關干部主要集中于長走、游泳、跑步和球類等安全性系數較高的項目。這些項目不受場地的限制,可隨意變換環境,控制活動量,是最好的鍛煉心血管系統的有氧運動項目。義烏機關干部“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要形式”調查結果顯示,63.7%的機關干部以業余時間自發參加體育鍛煉為主,以業余時間組織和工作時間組織為輔,且以個人活動、與家人一起活動、與朋友、同事一起活動為參加體育活動的主要形式。湖南省機關工作人員參與健身活動所選擇的項目排在前3位的是散步、乒乓球和跑步。

三、影響機關干部參與體育健身的主要因素

通過對一些調查結果的分析,發現影響機關干部參加體育鍛煉原因如下:主觀原因主要是人的惰性和缺乏興趣;客觀原因主要是缺少時間,工作、家庭負擔重和缺少場地。由此可見,雖然機關干部的知識層次較高,許多人也認識到體育鍛煉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但要付諸體育鍛煉的行動,卻會因為各種原因而不了了之。

湖南省機關工作人員的健康狀況與健身行為的調查結果表明,機關工作人員雖然對健身的認知程度較高且較全面,但在健身行為上卻明顯滯后,不能與之相適應。工作忙、無場地、沒有鍛煉時間是客觀原因,而缺乏參與的主動性、不能合理安排和利用時間則是主要原因。調查還表明,機關干部維護自身健康的方式更多的是注意自己的飲食和營養、保證充足的睡眠和有規律的生活,而不是參與體育活動來增進與維護健康。

影響機關干部參與體育健身的主要因素很多,但筆者認為,自覺投入體育健身,增強體質提高生命質量的自主意識不強,終身體育觀念尚未確立是影響機關干部參與體育健身的最大障礙。因此,加強機關干部對體育鍛煉意義的深層次認識,培養并形成體育鍛煉的習慣是保證機關干部體育鍛煉不中斷的必由之路。

四、機關干部體育健身的基本原則及項目選擇

(一)體育健身的基本原則

體育健身是萬能又價廉的“運動處方”,科學家的研究證明,體育健身不僅能增強心肺、胃腸及神經系統的功能,改善新陳代謝和營養狀況,提高造血機能和抗病能力,還能防止消化不良、肥胖病、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等“現代都市病”的發生。生命在于運動,運動要講究科學性,按照健身的規律,遵循一定的原則,選擇有效的鍛煉內容和適當的方法,從而達到健身的目的,獲得最佳效果。體育健身應遵循以下幾個基本原則:自覺性原則、整體全面性原則、經常性原則、漸進性原則、適應性原則、針對性原則、選擇性原則、擇其所用原則。總之,體育健身項目應使全身各部位都得到運動,運動強度、運動量不宜過大,動作則應簡單易學;根據個人生理特點、健康狀況、生活水平、興趣愛好不同,健身項目的選擇要因人而異,因時、因地制宜,把體育健身貫穿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體育健身想達到的效果是身心愉悅,盡量避免選擇帶有競賽性、突擊性的體育項目,以免增加鍛煉者的精神心理負擔;體育健身貴在行之有效、持之以恒,但也不能過于疲勞。

(二)體育健身項目的選擇

針對當前機關干部健康狀態和體育健身的現狀,我們應大力倡導科學健身,大力宣傳科學健身的知識、方法和手段;采取有效措施,引導機關工作人員積極參加體育活動;舉辦各種單位組織的不同年齡層次的體育健身比賽與活動,改善現有健身環境和條件,豐富體育健身活動的內容,切實有效地提高機關工作人員的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

根據機關干部的特征,應用人體從事體育鍛煉的基本生理、心理原理等,對機關干部適宜體育活動的建議如下:

由于機關干部的工作特點,在5天的工作日當中,白天的時間很難保證,加之上班以坐著工作為主,每周體育鍛煉的次數在工作日期間,以每天或隔天利用早晨或晚上的時間進行低強度的運動練習為主,工作較寬松的單位可在上班時間抽出時間從事低強度的運動練習;雙休日可進行一次中等強度或稍高強度的運動練習。這樣,能保證每周鍛煉身體的次數不少于3天。每次體育鍛煉持續時間、運動練習的時間以美國運動醫學學會推薦的時間,即每次運動練習的時間在30-60分鐘較為合適。對于利用早晨、晚上和工作期間鍛煉的可采用時間累加的方法,即保證每天或隔天堅持有目的的運動練習30分鐘以上。

機關干部參與體育健身可采用的形式,小球類項目(羽毛球、乒乓球、網球)為首選,其次分別是慢跑、游泳、保齡球和臺球,太極拳和武術、大球類(籃球、排球、足球)、健美操、家用健身器材等等。對于中老年機關干部而言,慢速度長跑、跳交誼舞、打太極拳是幾種積極的休息和愉悅的鍛煉方式,堅持游泳則是預防和治療各種疾病,提高身體抵抗力的最簡單有效的項目。

自然環境的體育健身運動比較符合人們浪漫、自由的天性,如跳繩、踢毽子、日光浴、空氣浴、登山、遠足、垂釣、旅游等等,這些項目基本都是在戶外活動,親近自然、陶冶情操,對機關工作人員而言,都是很好地鍛煉身體的內容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