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能力研究現狀范文
時間:2024-02-23 17:52:0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盈利能力研究現狀,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盈利能力理論及其應用分析
一、盈利能力的內涵。盈利能力是指企業在一定時期內利用各種經濟資源賺取利潤的能力,它既能反映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的銷售水平、現金獲取水平、降低成本水平,又能反映企業資產的營運效益、獲得報酬控制風險的水平以及未來的增長潛能。對上市公司而言,利益相關者關注股東報酬的高低、債權人債務的安全程度、經營業績及公司的健康發展,這包括現實的盈利能力和潛在的盈利能力。因此,本文調整了以下因素:證券買賣等非正常項目、已經或將要停止的營業項目、重大事故或法律更改等特別項目、會計準則和財務制度變更帶來的累計影響等。
二、盈利能力影響因素分析。為了準確合理地分析公司的經營效益和盈利狀況,需要了解決定盈利水平的各種因素。由于上市公司的特殊性,影響其盈利能力的因素較為復雜,大致可分為非財務因素和財務因素兩種。
首先,非財務因素包括外部因素與內部因素兩個方面。外部因素主要是指全球經濟形勢、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宏觀經濟發展水平、行業或產業發展的情況、產品所處的市場環境等。雖然外部環境變化萬千,但是內部條件的改善可以更好的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充分利用外部環境,優化企業內部因素,化劣勢為優勢,增強自身活力,擴大市場占有率,這些都能夠有效地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其次,財務因素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生產經營盈利能力。生產經營盈利能力是指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實現一定的營業收入或消耗一定的資金而取得的利潤額,它反映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賺取利潤的能力,是企業最基本的盈利能力,同時也是其他盈利能力的基礎;二是資產盈利能力。它是從投入產出的角度來分析,公司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必須具有一定的資產,資產的各種形態應有合理的配置,并要有效運用;三是所有者投資盈利能力。所有者投資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投資報酬,公司投資報酬的高低直接影響到現有投資者是否繼續投資,以及潛在的投資者是否追加投資。企業存在的一個重要使命就是為股東創造財富,由此出發,所有者投資盈利能力是評價企業盈利能力的核心要素。
海南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框架構建
一、研究對象選取。由于ST類上市公司經營凈利潤為負,且風險溢價較大,盈利能力穩定性很弱,因此剔除ST類上市公司。以2010年審計財務報告的非ST類A股海南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共包括17家上市公司,涵蓋農業、制造業、交通運輸業及房地產與建筑業等多個行業,這些公司都是各個行業發展中突出的代表性公司,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海南整體微觀經濟體的盈利能力與企業活力,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和借鑒意義。
二、指標體系構建原則。在研究海南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過程中,勢必要涉及對評價體系的研究。構建評價指標體系時需要系統地綜合現有國內外的研究成果,充分考慮如何體現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內涵,力求使指標體系兼顧科學性、全面性、目的性和可操作性。
一是科學性。企業盈利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應該準確地反映企業盈利能力的實際情況,以便于企業通過與競爭對手的比較,發掘企業的贏利潛力;二是全面性。影響企業盈利能力的因素較多,因此需要一系列相互依存的指標,來從各個不同角度對企業的經營活動進行剖析,從而全面準確地反映盈利能力的狀況;三是目的性。企業盈利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目的是衡量企業盈利能力的狀況,發現影響企業盈利能力的原因,指出改善企業盈利能力的手段和方法,最終有利于增強企業的盈利能力;四是可操作性。在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內涵的前提下,指標體系的設計,盡量與現有的會計統計制度相銜接,同時做到指標含義明確,具有一定的現實統計基礎。
三、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為了綜合全面地評估海南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本文在指標體系的構建中借鑒平衡記分卡方法,采用加權平均的綜合分析方法來構建海南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評估體系,主要考慮生產經營盈利能力、資產盈利能力與所有者投資盈利能力幾個方面。
首先,生產經營的盈利是反映企業盈利能力的主要指標,是企業獲利能力的基礎,主要包括營業利潤率,主營業務利潤率等指標;其次,資產盈利能力能夠放映企業整體資產的運營效率及盈利基礎,主要包括總資產收益率,成本費用利潤率等指標;最后,所有者投資盈利是核心,是權益投資者最關心的指標,也是財務盈利能力分析的基礎,其核心指標是凈資產收益率。
海南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統計分析與建議
一、海南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統計結果與分析。根據上文對樣本的選取和盈利能力評價指標的構建,主要從生產經營盈利能力、資產盈利能力與所有者投資盈利能力三個方面予以評估,其具體統計結果如下表:
從以上統計數據可知,2010年17家樣本上市公司中,海南航空、海南椰島、海南瑞澤等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表現最強。農業板塊、醫藥板塊的整體盈利能力較好,而計算機服務行業、交通運輸業等行業的盈利能力不甚理想。由此,上市公司盈利狀況的行業分布也揭示出未來海南產業發展的主要方向及上市資源配置的重點。總體看來,2010年海南上市公司盈利能力顯著提升,上市公司質量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一是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整體偏低,成本費用控制能力較弱。2010年海南上市公司簡均的凈資產收益率約為12.26%,低于A股上市公司總體盈利水平。另外,大部分公司盡管銷售毛利率較高,但最終的凈利率與凈利潤卻不甚理想,這反映出上市公司成本費用控制需要改善的問題。二是盈利能力波動性較大,可持續性較弱。由于主營業務發展方向不明確,核心競爭力薄弱等原因,上市公司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能力不足,因而造成盈利能力的連續性較差。
二、改善海南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對策建議。針對以上分析的海南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存在的問題,本文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
首先,突出公司主營業務,強化投資管理。主營業務獲利能力是公司盈利能力的基礎指標,也是公司長期穩定盈利的根基所在。海南上市公司具有主營業務不明確,資產重組頻繁等特征,由此造成公司核心競爭能力不足,特色優勢領域不能有效發揮等一系列問題。因此,在做精做專主營業務的同時,強化投入資本管理,防止過度分散化投資是提升海南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關鍵之一。
其次,優化組織結構,強化公司成本費用控制水平。成本費用控制能力較弱是造成海南上市公司凈資產收益率不足的一個重要原因。為此,提升主營業務收入,做大做強主營業務是一個方法;另一個方法是優化組織結構,減少期間費用支出,提高公司的成本費用利潤率,減少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耗費,提高資產的利用效率,進而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
篇2
關鍵詞: 非英語專業 跨文化能力 大學英語教學
一、引言
“‘跨文化交際’的英語名稱是‘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語者與非本族語者之間的交際,也指任何語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異的人們之間的交際”。跨文化交際能力(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是指“具備一種與某一環境中的個體為了實現其性格、目標及期望所應具備的同樣的獨特活動方式的能力,一種可以達到人的基本要求、滿足其性格、實現其目標及期望的相對的能力”,也是指“在進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際中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質”。
我國多數的跨文化交際研究者通常會使用“跨文化交際能力(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而不是使用“跨文化能力(inter-cultural competence)”這個概念。2006年5月24日,在上海大學舉行的由上海大學和英國薩利大學(University of Surrey)聯合舉辦的“2006年跨文化交際國際學術研討會”上,上海大學外國語學院莊恩平教授指出,跨文化交際能力和跨文化能力是同一個概念,二者是可以互用的。
二、文獻綜述
(一)國外跨文化研究概況
跨文化交際的現象在遠古時代就已經出現了,但是直到20世紀中期,跨文化交際才被確立為一個單獨的學科。1959年,美國文化人類學家愛德華·霍爾(Edward Twitchell Hall Jr.)發表了他的著作《無聲的語言》(The Silent Language)。這本書的出版標志著“跨文化交際”在學術領域正式問世。
從上個世紀60年代起,在美國的一些大學里開始開設跨文化交際學這門課程。60年代中期,在匹茲堡大學的一批學者組織了研討會,形成了一個研究中心。在這一時期,眾多的專家學者開始將文化與交際聯系起來進行研究。
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跨文化交際研究的范圍更加的廣泛,內容越來越豐富。以Gudykunst及Ting-Toomey為首的一批跨文化研究學者開始進行跨文化交際理論的發展研究,這一時期的跨文化交際研究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即多以傳播學為基礎,與相關學科理論相結合,輔以經驗基礎,通過觀察和調查進行。
(二)國內跨文化研究概況
上個世紀80年代,跨文化交際學從國外引入,我國學術界一般認為許國璋于1980年在《現代外語》第4期上發表的題為Cultural-loaded Words and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一文標志著跨文化交際學在中國的誕生。
1996年至1999年是我國跨文化交際學的提升和拓展階段。這一時期,中國的國際化進程加快,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都融入全球化的浪潮。中國的跨文化交際學更多地與世界接軌,學術交流活動增加,相關著作的譯介進一步加強,比如1999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了莫滕森(S. Mortenson)著,關世杰等譯的《跨文化傳播學:東方的視角》等。
2000年至今為我國跨文化交際學發展的和深化階段。2001年中國成功入世,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相關學術研究的發展,國內掀起了跨文化交際學研究的一次,大批的跨文化交際研究論文噴涌而出,在中國學術期刊網上搜索以“跨文化交際研究”為關鍵詞的學術論文,從1989年至2013年,約有7015篇論文,如2011年戴曉東發表在《學術研究》的《跨文化交際理論從歐洲中心到多中心演進探析》等。
三、數據結果分析
筆者以所在的南京郵電大學為例,選取非英語專業2013級B23和B30兩個班級的學生為研究對象,對非英語專業大學一年級學生的跨文化能力現狀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問卷包括背景問卷、跨文化交際能力測試及文化知識測試。背景問卷設計調查對象的基本個人信息,包括性別、專業、生源地、家庭背景,還有大學生接觸外國文化的方式頻率分布。跨文化交際能力測試總共30題,可以分為五個緯度:跨文化交際知識、跨文化交際態度、文化交際意識、跨文化交際技能和文化差異。
問卷設計采用萊克特等級計分法,使用SPSS 16.0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加減標準差(±s)表示,兩組差異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差異比較采用方差分析,P
調查問卷實際發放76份,全部當場完成并回收,有效問卷70份。研究對象的基本構成情況如下(表1)所示。
表1 研究對象基本構成情況表
(一)大學生跨文化能力測試問卷的信度分析
信度是用于檢測問卷題目內部一致性的指標,用克朗巴赫系數(Cronbach’s Alpha)表示,大于0.60為最低標準,大于0.70為良好,大于0.80為較好,大于9.0為最好。
筆者將有效回收的問卷數據(N=70)用SPSS 16.0統計軟件包對整體樣本進行數據處理,用驗證性分析檢驗大學生跨文化能力測試問卷測試量表的內部一致性。
從表2可以看出,大學生跨文化能力測試問卷的信度系數為0.790,提示該部分的信度較好,可以用于實際調查研究。
表2 大學生跨文化能力測試問卷信度分析
(二)大學生接觸外國文化方式、跨文化交際能力和知識水平的描述性分析
用描述統計方法分析數據得到的結果如表3顯示:此表詳細描述了70名受調查學生在大學生接觸外國文化方式、跨文化交際能力、知識水平方面的得分情況,從中可以看出,受調查學生在大學生接觸外國文化方式頻率分布得分較低,僅為2.63;在跨文化能力方面的得分超過3.0,為3.41;在跨文化知識水平上的得分最高,達4.36。
這說明本校多數非英語專業一年級學生平時很少接觸外國文化,或者說只是以其中一兩個方式接觸外國文化。而在跨文化交際能力和跨文化知識水平測試中,則取得較好的成績,這表明本校非英語專業一年級學生具備一定的跨文化能力基礎,已經掌握一部分跨文化知識。在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五個緯度中,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單項平均值最高,達到4.03,說明大部分學生已經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其次是跨文化交際態度和文化差異這兩個緯度,單項平均值分別達到3.97和3.92,可見多數學生已經對這兩方面有了充分的認識。其中,單項平均值最低的是跨文化交際知識,只有2.27,遠遠低于其他各項,說明很多學生在這方面比較欠缺,對英語國家的宗教、交際禮儀、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等知識不夠了解。
表3 大學生接觸外國文化方式、跨文化交際能力、知識水平的描述性分析
(三)不同性別、生源地、家庭背景的學生在接觸外國文化方式頻率分布上分值大于3分的題目
表4 不同性別學生在接觸外國文化方式頻率分布測試中分值大于3分的題目
表5 不同生源地學生在接觸外國文化方式頻率分布測試中分值大于3分的題目
表6 父親不同職業學生在接觸外國文化方式頻率分布測試中分值大于3分的題目
表7 母親不同職業學生在接觸外國文化方式頻率分布測試中分值大于3分的題目
從以上表4至表7可以看出,不管是什么性別、生源地、家庭背景的學生,在接觸外國文化方式頻率分布測試中,無論是總分值還是單項分值大于3的始終是Q1.8(我經常聽英文歌曲)和Q1.7(我經常觀看英文電影電視劇)。
四、研究結論及建議
(一)研究結論
基于以上的數據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結論:(1)本校非英語專業大學一年級學生擁有一定的跨文化能力,但是還需要進一步學習和提高。(2)大學生接觸外國文化方式主要集中在聽英文歌和看英文電影,還需要拓展其他方式加強對外國文化的了解,從而推進跨文化交際。
(二)對策與建議
根據研究,筆者認為要提高非英語專業大學一年級學生的跨文化能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
課堂教學應該是大學英語教學中最常用的途徑,也是進行文化教學,提高學生跨文化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徑。通常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從詞匯、閱讀、聽說及寫作這幾方面的教學導入文化因素,進而提高學生的跨文化能力。以詞匯教學為例,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解釋詞義之外,還應該將詞匯所蘊含的文化意義介紹給學生。例如,在英文中有這樣的詞匯“dog-like devotion”(像狗一樣忠實),“a lucky dog”(走運的人)等。在講解這樣的詞匯時,除了解釋詞義,還應該讓學生了解到,在英美文化中,狗是人類可愛的寵物,也是忠實的朋友。這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狗的意義不一樣,中文中關于狗的詞匯則多是貶義的,例如“狗腿子”、“狗仗人勢”等。
2.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教學。
第二課堂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受大學英語內容多、課時少的課程特征限制,課堂教學對文化教學和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高所發揮的作用是有限的,而比起課堂教學,第二課堂的形式可以更加靈活,內容也可以更加豐富。
發展第二課堂教學,首先要盡量讓學生多接觸和感受目的語文化。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閱讀有關英美文化的書籍,觀看英美國家的電視劇和電影,收聽英文歌曲和英文新聞,搜索和了解有關英美文化的網絡資源。其次,“教師還可以有計劃地組織有關外國文化知識的各種活動”,如舉辦介紹英美文化知識的專題講座,組織學生對英美文化與中國文化中某些文化差異的不同理解進行辯論等。最后,應該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尋找與目的語人士的接觸機會,利用各種與英語本族語人的接觸進行跨文化交際活動,如在亞運會、奧運會期間可以加入志愿者,與目的語人士交談、游玩或者充當翻譯等。
3.開設英美文化選修課。
除了加強課堂教學和開展第二課堂教學之外,開設英美文化選修課也是幫助學生了解目的語文化知識,進而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有效方式。通過開設文化選修課,教師可以有充分的時間詳細地給學生講解各類“與語用有關的文化和非語言交際文化內容”,如體態語、社交禮儀、生活風俗等多方面的知識內容。這類知識的補充和學習,能夠完善學生對目的語文化的理解和感悟,有效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五、本研究的不足之處
首先,跨文化交際研究通常包括目的語文化和母語文化兩方面的研究,由于本研究面對的是非英語專業大學一年級學生,還處于基礎教育階段,因而本研究中主要研究了跨文化交際中目的語文化,這可能會影響到跨文化交際研究的科學性。其次,由于精力有限,研究樣本只涉及兩個班的學生,樣本量偏少,在研究過程中容易帶來誤差。最后,因研究時間限制和個人能力有限,筆者對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研究比較淺顯,尚有許多深層次的東西有待挖掘。
以上研究的不足,筆者將在今后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相關研究中加以改善,希望在研究實踐中不斷提高個人的研究能力和水平。
參考文獻:
[1]愛德華·霍爾.(1995).無聲的語言[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2]顧寶珠,張恒,馬輝.大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J].承德石油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3).
[3]馬亞靜.文化沖突帶來的思考——以跨文化交際能力為案例分析視角[J].文學界,2011(8):236.
篇3
關鍵詞:高中生;英語口語;現狀;對策
一、高中生英語口語能力現狀
隨著廣東高考的改革,高考對學生英語口語的要求提高了。根據《2011年廣東英語高考大綱說明》要求,從2011年起,說的能力直接體現在高考考試內容中,聽說部分占總分(150)的10%,即15分。這一改革體現了英語新課改的要求:高中畢業時學生能在交流中使用恰當的語調、語氣和節奏表達個人的意圖和情感,能在日常交流中有效地使用語言進行表達。
目前高中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還很低,與新課改的要求還相差一段距離。有些學生能寫完整通順的句子,表達效果也不錯,但在口語表達方面,他們說不出一些完整、地道的句子來;語音、語調隨心所欲,說話不連貫, 更有些學生甚至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更不用說進行正確、流利的口語交談了。這種“無話可說”“有話不會說”的現象,即平時人們說的“啞巴”英語,仍然普遍存在。這種現狀達不到英語教學的要求,也適應不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二、提高高中生英語口語能力的策略
1.強調“聽”“說”在英語教學中的首要地位
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其本質是交際。我們不僅要教給學生語法知識,更要教會學生如何使用語言。語言的第一性是口語,“聽說領先,讀寫跟上”是英語教學的重要原則,讓每個學生開口說英語是英語教學的首要任務。“聽”是學習英語的起步,“聽”是“說”的前提,是獲取語言知識與信息的重要手段,是語言輸出和完成的必備條件。沒有“聽”就無從模仿,即沒有正確的輸入便沒有正確的輸出。因此,只有聽清、聽懂才能說話。我們在教學中提出:在聽聽、說說中模仿英語,在講講、演演中運用英語,在讀讀、寫寫中掌握英語。
(1)五分鐘的自由交談。即是相當于人們在進行體育運動前的熱身運動(warming-up)。可采用如下方式:以教師為主的會話(conversation);師生之間或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dialogue)以及學生的獨白(monologue),如duty report或講故事等。
(2)教學中精心設計聽力練習,訓練學生的聽、說能力。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采用多種貼近語言實際應用的方式,將聽力理解和口語結合起來,與書面表達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真實的語境對話中體會。聽、說的結合給學生實際運用英語創設了機會,既能提高聽的能力,又訓練了口頭表達能力。
(3)創設情境,讓學生在真實、具體的情境下進行口語操練。例如,教“Module 1 Unit 4 Earthquakes ”進行口語訓練時,本人先在互聯網上找到與地震相關的視頻片段,然后讓學生根據給出的情境進行口語訓練。在真實的情境下訓練口語,學生覺得“有話可說”“有情可抒”。這增強了學生想說的欲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效果很好。
(4)在熟悉課文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表演,鼓勵學生在新的情境中運用所學的知識,達到自然交際的目的。在教學中,本人常常要求學生在熟悉課文的前提下復述課文。以“Module 3 Unit 3 The Million Pound Bank-Note ”為例,在學生熟悉內容后,本人要求學生分角色表演。我的做法是:全班分成15組,每4個人一組,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先給十分鐘作準備,然后讓幾組學生到講臺上表演。學生通過角色表演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掌握了所學知識,收到很好的效果。
2.消除學生“說”的障礙
(1)消除心理障礙是前提。心理學研究發現:進入高中后學生的自我中心感加強,他們一直覺得自己是別人注意的中心,這就使他們產生了一種“經常受到他人監視”的感覺,從而不大愿意“拋頭露面”。他們在英語學習中則表現為寧愿多讀多寫,也不愿意積極主動地參加口語訓練。所以,教師一叫他們表演對話,他們便低頭不語,課堂一片寂靜。因此,在對學生統一思想、提出要求的前提下,我發揮班干部和平時課堂教學中培養的英語學習骨干的作用,讓他們分別擔任小組長,帶動大家參與口語活動。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口語訓練的積極性,課外口語訓練我采取多種多樣的組織形式。在統一目標的前提下,學生可以按照興趣和愛好自由組合,同時我還注意性格內向和性格外向及不同英語水平學生之間的搭配。
(2)排除語言障礙是關鍵。學生由于缺乏對所學語言國家的習俗和文化差異的了解,其口語表達往往不得體。中國人與朋友見面會問“吃飯了嗎?”如果用母語思維就會在英語交際中說成“Have you eaten?”;與朋友道別時,經常說“走好,慢走”之類的客套語,如果把它說成“Go slowly”或“Walk slowly”,以英語為母語的人聽了會很詫異的。運用這種方式與人交際會導致交際出現障礙,甚至失敗。在英語口語教學中應讓學生聽地道的英語,培養他們克服母語干擾,直接用英語表達的良好習慣,同時,教師還要滲透有關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使學生學會得體地交際,從而減少因交際不得體而導致的尷尬。
3.轉變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傳統的教學法是采用分段的教學方式,以講為主,偏重單項語言知識的講授和語法分析,忽視聽說和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這對提高學生對語言學習的興趣和培養學生的英語實踐能力是十分不利的。采取“交際法教學模式”能克服傳統翻譯法出現的弊端。
“交際法教學模式”比傳統的“翻譯法教學模式”對培養中學生的口頭能力更有效。交際法的教學目的是通過語言來學習交際,獲得交際能力。學生可以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進行有效的、得體的操練。交際法使學生處于積極主動地地位,由“配角”變為“主角”。活動的主角是學生,如果我們把課堂分為三個階段:接收信息操作運用,這也像演員一樣:熟悉腳本操練演出。活動的組織形式可分為:全班、小組、對子。接收信息是在全班進行,這是全班活動;操練一般是在小組、對子里進行,主要是為了口語操練,使操練接近真實,同時也為了提高參與率,增強相互交流的意識。這樣,問題在小組、對子中解決了,優勢在全班顯露,張弛結合,創造和諧的交際氣氛,使學生各顯其能,保證全班學生進入角色。
三、結論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提高中學生口語能力,亦非一日之功。正如英國語言專家帕默所說,學習過程是一個孵化的階段,從雞蛋孵出小雞,蛋殼里面經歷著一個過程,從外部是看不出來的。同樣,英語也不是一說一練就能脫口而出的,它需要有足夠的語法、詞匯和文化背景作基礎。因此,我們針對高中生口語滯后的現象,要強調“聽”“說”在英語教學中的首要地位,要消除學生的心理、語言障礙,要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這是提高高中生英語口語能力的有力保證。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鄭靜君.新課程下高中英語口語教學探索[J].中小學英語與教學研究,2008(8).
篇4
關鍵詞: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英語寫作;思辨能力;調查研究
一、引言
思辨能力或稱評判性思辨能力(critical thinking skills),是運用恰當的評價標準,進行有意R的思考,最終做出有理據的判斷的能力(Paul & Elder,2006:20)。思辨能力的培養是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目標。
近年來,國內英語專業學生的思辨能力成為外語界關注的一個焦點。黃源深教授的文章“思辨缺席”(黃源深,1998)引起了英語教育界人士的共鳴,也引發了對英語專業學生思辨能力的研究和培養方法的探索。例如,文秋芳教授等人開展的“我國外語類大學生思維能力現狀研究”(文秋芳等,2009)、“我國外語類大學生思辨能力客觀性量具構建的先導研究” (文秋芳等,2010)等。思辨能力是英語專業學生需要培養的能力,對非英語專業的學生同樣重要。思辨能力是當代大學生應該培養并具備的能力,如哈佛大學在其使命書中明確提出鼓勵學生“樂于發現與思辨”。我國《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的長遠發展要“著力提高學生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營造獨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創新的良好環境”。由此可見,培養大學生的思辨能力是每個高校教育者的責任和義務。
目前國內對非英語專業學生思辨能力的研究起步較晚,但思辨能力的培養研究已經得到越來越多國內學者的認同和倡導,如李莉文的《英語寫作中的讀者意識與思辨能力培養》(李莉文,2011)、殷曉芳的《文本思辨創新式閱讀教學模式研究》等。寫作是一種認知和思維的構建過程,從判斷寫作主題、生成思想、組織思想到修改都伴隨著分析、推理、評價、解釋、說明等思辨能力的使用(韓少杰、易炎,2009)。因此,寫作是直接有效的評價學生思辨能力的方法。本文對吉林大學珠海學院2015級的工商管理系及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參加商務英語拓展班的187名同學開展寫作思辨能力現狀的調查,目的是明晰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英語寫作思辨能力的現狀,以期找到相應的提升思辨能力的教學方法和策略。
二、調查研究設計
1. 研究問題
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寫作思辨能力水平如何?文科和理科學生在英語寫作思辨能力上有無顯著區別?思辨能力和寫作質量是否是成正比的關系?
2. 研究工具
Robert H. Ennis 和Marguerite Finken(2015)提出了伊利諾伊州批判性思維短文測評標準,包括中心論點、論證證據、邏輯推理和組織結構等四個方面。陳則航等人在2016年提出了英語寫作中思辨能力表征框架,涵蓋分析、推理、論述、評價和監控五個認知能力以及清晰性、相關性、邏輯性、深刻性和公正性五個標準。綜合上述研究,筆者提出了組織分析能力、邏輯推理能力、論述論證能力及綜合評價能力四個分析英語寫作思辨能力的維度(如表1所示)。
評分維度每項能力5分為滿分,1分為最低分,總分最高分為20分。
3. 研究對象和文本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吉林大學珠海學院2015級的工商管理系及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參加商務英語拓展班的187名學生,其中文科工商管理系學生92名,理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學生95名。作文的題目是隨機選取的大學英語六級模擬題“The Impact of the Mobile Phone o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要求學生在30分鐘內完成字數不少于150個詞的寫作任務。教師沒有給出任何提綱或提示以確保學生自由發揮。學生提交的有效文本為176份,其中工商管理系87份,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89份,隨機各選出30份作為研究文本。
三、調查研究結果
1. 數據統計
本次研究對隨機選出的60份文本做出定性和定量兩方面研究。首先,請五位英語任課教師根據寫作綜合評判標準對60份寫作文本給出評分,滿分為20分;其次,根據英語寫作思辨能力的維度評分標準對60份文本評分,滿分20分;最后,采用SPSS17.0中文版統計分析軟件對數據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學生寫作成績和思辨能力評分統計結果分別如表2、表3所示。
2.結果分析
根據表2、表3所示,學生的寫作成績和思辨能力的平均分都偏中下,且標準差都不高,表明大部分學生的寫作和思辨能力的分數在平均分左右,但思辨能力的平均分數稍低于寫作平均分。通過調查,非英語專業大學生的英語寫作思辨能力不容樂觀。
研究結果顯示,文科專業學生在寫作成績和思辨能力的平均分均略高于理科專業的學生,但是在邏輯推理能力上,理科學生的平均分要高一些,說明理科學生在邏輯分析推理的思辨能力方面好于文科專業的學生。 但總體來看,理科學生和文科學生的英語寫作思辨能力平均分上沒有顯著的差別。
通過對文本的逐一對比發現學生的思辨能力分數越高,寫作分數相應也越高,思辨能力和寫作分數成正比。寫作是一種思辨活動,只有思辨能力提高了,才能寫出高質量的作文,而寫作反過來能促進思辨習慣的養成和思考的深入。
四、結論
本文通過英語寫作對非英語專業大學生的思辨能力進行了調查研究,研究的結果表明目前學生的思辨能力不盡如人意。大部分學生不能運用英語對給出的問題進行合理的分析、推理、論證和評價,以至于寫出的作文結構松散,邏輯不嚴,質量不高。但由于本研究樣本有限,研究的對象與范圍有很大的局限,所以研究的結果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思辨缺席”不只是外語專業學生面臨的問題,而是存在于當代大學生中普遍的現象。寫作是一種有效的思辨能力訓練方法(Quitadamo&Kurtz,2007),教師要充分認識思辨能力與語言能力的密切關系,在英語寫作教學活動中注意思辨能力的訓練,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
參考文獻:
[1]Paul,R& Elder,L. Critical Thinking: Learn the Tools the Best Thinkers Use[M]. New Jersey: Pearson Prentice Hall,2006.
篇5
關鍵詞:護理人員;核心能力
臨床護士核心能力是指護理教育應著重培養的,是個人職業及專業能力結構中最重要的能力,是護士從事臨床工作必須具備的綜合能力,是核心競爭力[1],它不僅影響著護理質量,更關聯著醫療安全。重視和發展護士核心能力將會優化護理人員結構,增強護理人員的社會適應能力和競爭力以及自我成就感,從而有利于促進護理人員的個人發展,促進護理事業的進步和發展[2]。通過對我院臨床注冊護士核心能力的現狀調查研究,結合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總結,為提高護理人員個人能力和專業能力提供依據,從而提升臨床護理管理和護士核心能力,把好臨床護理工作質量關,增加護理安全感。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調查采取方便取樣的方法選取我院245名臨床護士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通過執業注冊臨床護士;②在臨床從事護理工作至少1年;③知情并同意參與本研究。
1.2方法 標準采用問卷調查法。問卷由2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調查對象的一般資料,主要包括年齡、護齡、婚姻狀況、科室、學歷、編制、技術職稱、常上班次。第二部分為劉明[3]等研制的注冊護士核心能力量表,包括7個維度58個條目,以Likert 5級計分法(0=完全沒有能力,4=很有能力)計量,評分越高能力越強。該量表中文版經檢驗其總體Cronbach’sα系數為0.89,7個維度Cronbach’sα系數為0.79~0.86。調查表由課題小組成員發放,使用統一指導語,共發放問卷250份,回收有效問卷245份,有效回收率98%。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軟件錄入數據,進行統計描述、方差分析、多元線性回歸分析,P
2 結果
2.1調查對象的一般資料調查對象共245名臨床護士,科室:內科68名,外科90名,婦產科15名,兒科6名,其它66名。學歷:中專145名,大專及以上100名。職稱:護士111名,護師82名,主管護師及以上52名。工作年限:1~5年122名,6~10年47名,11~15年18名,,16~20年28名,20年以上30名。聘用制177名,正式編制68名。
2.2護理核心能力評分情況 本院護士核心能力總體均分為(2.26±0.94)分,各維度中評分由高到低依次為法律/倫理實踐(2.38±0.67)分,臨床護理(2.33±0.71)分,人際關系(2.28±0.69)分,專業發展(2.23±0.62)分,教育/咨詢(2.22±0.74)分,領導能力(2.20±0.65)分,評判性思維能力/科研(2.14±0.70)分(見表1)。
2.3影響本院護士核心能力總評分的單因素分析見表2。
2.4影響本院臨床護士核心能力的多因素分析以科室、年齡、護齡、婚姻、學歷、職稱、編制、班次為自變量,護士核心能力總體評分為應變量,進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僅年齡進入回歸方程(見表3)。
3 討論
3.1我院護士核心能力調查現狀分析本次研究根據劉明等研制的注冊護士核心能力量表對我院245名護士核心能力進行調查,內容包括:倫理與法律實踐、臨床護理、人際關系和評判性思維科研、專業發展、領導、教育與咨詢7個方面,結果顯示:護士核心能力總均分(2.26±0.94)分,說明:我院被調查的臨床護士的核心能力處于中等水平,未達到優秀水平,護士的培訓工作需進一步加強。從調查的7個方面能力分析中發現,法律/倫理實踐和臨床護理兩個維度的得分最高,評判性思維科研得分最低。評判性思維科研意識淡薄將是制約護理事業發展的重要因素。隨著護理事業的不斷發展,護士承擔著不同角色的任務,但是最主要的專業角色是臨床護理,這就是護士核心能力最主要的指標。調查證明,對護士培訓時需注意以下3點:①進行分層次培訓;②重視臨床能力的培養;③重點培養知識能力型的護理人才。另外,患者法律意識的不斷增強,這就要求護理人員在工作中要嚴格規范自己的言行,除了正確執行各種職責外,還要學會自我保護,從而使法律、倫理和臨床護理得分更高。另一方面,由于護士科研意識缺乏,科研設計能力不足,知識能量儲備不足,同時由于護理工作繁重、單調,護理人力資源缺乏,超負荷的工作使護士沒有時間和精力開展臨床科研工作,這些因素都限制了護士的科研能力[4]。護理科研不但要求護士的工作能力要強、護士的綜合素質要高,護士的邏輯性要嚴謹,這樣才能使臨床護理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使護理學事業得到進一步發展。評判性思維是護士能快速、敏捷地發現問題,做到及時、有效地解決問題。因此,護理管理者在進行分層次培訓時應根據不同護士的評判性思維特點采取不同的針對性措施,提出不同的新要求,從而提高整體護士的評判性思維能力。此項調查分析表明,護理管理者應有重點地培養護士的評判性思維和科研能力,這也是護理事業發展所必須具備的條件。
3.2護士核心能力的影響因素分析
3.2.1在對本院護士核心能力評分的單因素影響分析中可以發現:年齡、婚姻、護齡、學歷、編制和技術職稱均對護士的核心能力評分存在影響,但護齡、學歷、編制各組之間對專業發展維度的比較沒有統計學意義。分析其原因:①不同護齡、不同學歷、不同編制的護理人員從事相同的臨床護理工作;②不同護齡、不同學歷、不同編制的護理人員未進行分層次排班;③不同護齡、不同學歷、不同編制的護理人員未按職級崗位管理。我國的專科護士培訓工作起步較遲,目前不能滿足臨床需要。調查結果提示:護理管理者需要根據不同層級護士對個人發展的職業規劃以及具備的核心能力,采取分層級、分條目、按能力逐級培訓體系,使護士的自主性增強,全面提高護士的綜合素質,能更好地促進護士的職業發展,從而提高護理質量,促進護理事業的發展。
3.2.2在對本院護士核心能力評分的多因素影響分析中可以發現:年齡是影響護士核心能力的最重要因素。不同年資護士具備的核心能力7個維度間都存在顯著性差異,年齡越大,護士的核心能力評分越高,護士核心能力越強,這與護理人員的學歷及職稱是構成其素質的主要因素有關[5]。影響低年資護士核心能力的原因:低年資護士所學的基礎理論和臨床應用之間還不能有機地聯系;正處于理論知識和臨床能力結合的磨合期[6]。目前,我院臨床護理任務重,低年資護士較多,每天疲于完成護理的各項任務,對人際溝通、教育、管理、科研等方面關注較少,更不具備核心能力。陽愛華等[7]構建手術室新畢業護士核心能力系統性三階段培養模式;梁麗霞等[8]按照職級管理,對年資5年以內的低年資助產士制定“3+2”核心能力培養方案,以上措施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低年資護士核心能力。低年資護士核心能力的獲得需要一段時間的臨床磨礪,是一個從量變達到質變的積累的過程,是需要采用完善的、合理的、科學的一個培訓模式。調查分析顯示:護理管理者要高度重視對低年資護士核心能力方面的鍛煉和培養,更要加強對低年資護理人員的關注,使核心能力在低年資護理人員的個人職業和專業能力中起到重要作用,從而使護理團隊的整體護理質量得到更好保障。
參考文獻:
[1]樊落,席淑華.護士核心能力的內涵及特征界定[J].護理雜志,2010,27(10A):1550-1551,1569.
[2]閆瑞芹,沈寧.護士核心能力的研究與發展現狀[J].護理研究,2004,18(2):201-203
[3]劉明,殷磊,馬敏燕.注冊護士核心能力測評量表結構效度驗證性因子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08,
3(43):204-206.
[4]楊紅葉,那文艷,王志英,等.影響臨床護理科研的因素分析與對策[J].護士進修雜志,2007,22(7):599-600.
[5]王英人,黃振英,姚鳳娥.我院對護士醫院感染知識培訓的方法與收效[J].中華護理雜志,2000,35(8):383-385
[6]張利巖,高歌,王穎,等.現代護理管理中如何提高人員素質與更新管理理念[J].護士進修雜志,2005,20(5):407-409.
篇6
開題報告
1.畢業論文題目背景、研究意義及國內外相關研究情況
(1)研究背景
八十年代以利潤和產值為主要的盈利分析,評價分析的方法比較簡單單一,考慮的因素較少;九十年代以后綜合性的盈利能力評價體系開始應用,它對復雜的市場分析更加客觀和真實。伴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完善,特別是股份制企業的建立,越來越多的公司需要良好的盈利能力來吸引股東投資,很多公司每年都會進行盈利能力的分析。隨著世界經濟的全球化,企業間面對的競爭不僅來自國內,而且國外的企業的產品也進入到中國國內,因此企業要想生存壯大,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保證企業能夠盈利,持續為企業的發展提供發展的動力。盈利能力,是企業各個層面都十分重視的一個問題。對公司盈利能力進行分析,實際上就是對公司的營業利潤率、成本費用利潤率、資本收益率等各項指標進行分析,企業的盈利能力的強弱是通過企業利潤率來體現的。不管對經營者還是投資者來講,進行盈利能力分析,能夠及時發現管理經營和投資環節中出現的問題,并及時改進對策,促進利潤率的提高,從而獲得高額利潤。不管是企業的債權人還是股東,進行盈利能力分析,能夠防止投資失敗的出現,從而實現投資資本的回收及增值。因此,對盈利能力進行分析是對企業進行客觀評價的一個重要指標。
通過對企業盈利能力的分析,幫助企業對財務數據上的企業收入和利潤分析,量化企業短期內的盈利能力的高低,并且通過發展趨勢,重點關注企業長期的盈利質量,對企業盈利能力的穩定性、成長性以及持續性進行重點描述,從而得出企業在長期的盈利能力的情況,對企業以及社會的穩定產生了絕大的幫助。另一方面,
盈利能力是企業外部和內部利益關注的方面,通過對其的分析對公司的保證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研究本選題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首先,本文首先對我國格力電器的盈利能力進行整體分析,得出了格力電器的發展現狀、發展趨勢、盈利現狀以及可能的影響因素。并且根據這些信息發現格力電器經營中的問題,進而制定出更可行的格力電器運營政策。可以為其他企業盈利能力管理提供參考與借鑒。
(2)研究意義
通過對企業盈利能力的分析,幫助企業對財務數據上的企業收入和利潤分析,量化企業短期內的盈利能力的高低,并且通過發展趨勢,重點關注企業長期的盈利質量,對企業盈利能力的穩定性、成長性以及持續性進行重點描述,從而得出企業在長期的盈利能力的情況,對企業以及社會的穩定產生了絕大的幫助。另一方面,盈利能力是企業外部和內部利益關注的方面,通過對其的分析對公司的保證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研究本選題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首先,本文首先對我國格力電器的盈利能力進行整體分析,得出了格力電器的發展現狀、發展趨勢、盈利現狀以及可能的影響因素。并且根據這些信息發現格力電器經營中的問題,進而制定出更可行的格力電器運營政策。可以為其他企業盈利能力管理提供參考與借鑒。
(3)國內外相關研究情況
盈利能力問題是一個企業管理重要核心之一。這一問題在西方國家較早受到各方面的高度關注。國外學者對于盈利能力基于不同的角度和立場對盈利能力進行了研究。
K.
Krausa(2017)在《跨國公司財務控制系統一實證調查》中出現了評價企業經營狀況的指標,即投資報酬率。他通過分析美國30多家跨國大型公司的業績狀況,總結出了企業績效分析中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投資報酬率[1]。
Jun
Ye(2017)提出了企業可持續增長的觀點,即給可持續增長率下的定義為“公司銷售在不耗盡財務資源情況下能夠增長的最大比率”,該觀點的出發點是基于財務管理的角度[2]。
相對于西方國家,我國不少學者在吸收和學習國外盈利能力理論成果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的現狀,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孫語諾(2018)提出了“超額利潤增長率”績效評價體系。該體系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市場實力、內部經營管理機制、創新與發展能力進行評價[3]。每一個評價內容由若干個指標構成。這些指標最終反映的經營成果體現在“超額利潤增長率”上。
李明明(2018)選出4個影響企業盈利能力的指標:銷售凈利率、銷售毛利率、資產凈利率和凈資產收益率,利用主成分法對其進行綜合得分評價[4]。
王海林(2018)中提出:將企業周期與盈利能力結合起來,以中小企業(奇瑞)、房地產行業、資產重組作為研究對象,選取與研究對象盈利能力及生命周期判斷有關的不同指標,建立模型并進行實證分析[5]。通過財務、非財務指標最終能夠判斷企業處于哪個階段——萌芽期、發展期、成熟期、老化期。
俞旭芬(2018)從電力上市公司的市場背景和盈利現狀出發,依據盈利能力分析基礎理論,設計了一套適合電力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分析指標體系,包括利潤水平、現金流量和成長性三方面[6]。
王玉倫(2018)認為,“在企業的財務評價體系中,盈利能力是核心。盈利分析是衡量企業是否具有活力和發展前途的重要內容[7]。”由此可見,盈利能力分析在企業財務分析體系中具有關鍵重要的地位。
易文學(2018)認為盈利能力分析主要目的有三:從企業的角度看,經理人員可以利用盈利能力的相關指標衡量企業的經營業績并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從債權人的角度看,投資者可以通過盈利能力分析判斷企業償債能力的強弱;從股東的角度看,股息與企業的盈利能力密切相關,盈利能力提升使股東們獲得更多的資本回報[8]。
李慧玲(2018)闡述企業盈利能力的重要性:“不論是所有者、債權人,還是企業的經營者,都非常重視和關心企業的盈利能力,因為利潤是所有者取得投資收益,債權人收取本息的資金來源,是經營管理者經營管理業績的集中體現,也是職工集體福利設施不斷完善的重要來源[9]。
蘇欣(2018)運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回歸分析相結合的方法研究發現公司的盈利能力與其資產負債率和短期負債率均表現出極顯著的負相關關系[10]。
田宇(2018)采用凈利潤與主營業務收入的比值為公司業績的指標進行實證檢驗,發現企業盈利能力越強,負債水平越高,但其與行業并無明顯的關系
[11]。
以上國內外學者對盈利能力的研究,有助于我們了解國內中小型公司的財務狀況,通過分析盈利能力的形成原因,從而制定有利于改善這一現象的制度,有利于公司對盈利能力這一環節的科學管理,從而持續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實際經營利潤,以此來穩定甚至擴大公司自身的市場份額。
2.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和擬采用的研究方案、研究方法或措施、步驟及進度安排
(1)研究的主要內容
本文以杜邦分析體系理論和盈利能力理論為指導,本文的研究思路,首先對盈利能力相關概念進行界定,在研究國內外文獻的基礎上,深入分析格力電器盈利能力管理現狀及問題,進而對格力電器盈利能力存在問題的原因進行深入剖析,最后提出改善格力電器盈利能力管理的主要對策。
(2)擬采用的研究方案、研究方法或措施、步驟
文獻資料法:查閱的文獻資料,收集有關資料格力電器盈利能力的現狀。
分析法:對收集的資料進行整合分析格力電器盈利能力存在的問題。
總結歸納法:根據論文的整體資料,提出格力電器盈利能力存在問題對應的對策。
(3)進度安排
2018年11月25日前:師生見面、確定論文選題;
2018年11月26日—2018年12月05日:下達畢業論文任務書;
2018年12月06日—2018年12月25日:文獻資料查閱,提交開題報告;
2018年12月26日—2019年03月31日:畢業論文初稿撰寫,畢業論文中期檢查;
2019年04月01日—2016年09月10日:畢業論文修改、定稿;
2019年05月11日—2016年09月01日:畢業論文重復率檢測,畢業生答辯資格審核;
20196年06月04日:畢業論文答辯;
2019年06月05日—2016年06月10日:成績評定及優秀論文評選,根據答辯意見修改畢業論文,形成終稿,完善相關資料、存檔。
3.本課題的重點、難點,預期成果和成果形式
課題的重點:
1.基于杜邦分析體系的盈利能力的相關理論基礎;
2.格力電器盈利能力的現狀;
3.格力電器盈利能力中存在的問題;
4.完善格力電器盈利能力對策建議。
研究難點:對格力電器的數據收集和分析以及完善格力電器盈利能力對策建議
預期成果和成果形式:形成“杜邦分析體系下的盈利能力分析-以格力電器為例”的論文。
4.指導教師意見(對課題的深度、廣度及工作量的意見)
指導教師:
年
月
日
5.所在院(系部)審查意見
院(系部)主管領導:
年
篇7
關鍵詞:歐債危機;江西省;上市公司;經營現狀;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F830.91;F832.59
一、引言
自2009年希臘債務危機始,接踵而至的愛爾蘭、葡萄牙、西班牙(2010)債務危機,以及意大利債務危機(2011),“歐豬五國”(即葡萄牙、意大利、愛爾蘭、希臘、西班牙)的債務危機終于引發了一場全球性的經濟危機,導致投資恐慌、消費者信心不足、股市低迷、國際市場需求萎靡、金融市場動蕩、匯率劇烈波動等等。歐債危機不僅僅是歐洲的債務危機,而且是一場全世界范圍的債務危機。任何一個國家,包括美國和中國,都不能置身事外,都深受影響,江西省上市公司自然也不例外。歐債危機對中國的影響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出口需求驟降。歐洲是中國的第一大出口市場,歐債危機的爆發直接影響中國產品的出口,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1)歐元貶值導致中國出口產品的競爭力下降,中國出口產品的相對價格上升,從而消費者需求減少;(2)歐洲為了降低赤字緊縮財政,直接減少了對中國出口產品的購買;(3)歐債危機的爆發引發了歐盟的貿易保護主義,限制其他國家的產品進口(包括中國),也間接推動了其他國家對中國對外貿易的圍堵,進一步降低了中國的出口需求。
二是輸入性通貨膨脹與人民幣升值。一方面,歐債危機的爆發以及歐洲市場寬松的貨幣政策強化了國際市場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導致大量的熱錢流入中國,加劇通貨膨脹。為了降低通貨膨脹,我國不得不緊縮貨幣政策,提高利率,但這樣一來國內的資金成本大幅提升,企業面臨較大的資金壓力;另一方面,通貨膨脹又進一步推動勞動力、原材料等投入性要素成本上升,進一步推升企業的生產成本,壓低企業的利潤增長空間。
三是投資的示范效應與從眾效應。歐債危機導致全球消費者信心不足,對經濟前景的預期普遍下降,股市普遍低迷,企業市值大幅縮水,融資壓力越來越大。企業為了生產經營需要,不斷擴大債務規模,導致企業資產負債比上升,償債壓力增大,進一步加劇了國內企業的經營風險,引發消費者的擔心。如處理不當,很容易形成一種惡性循環,不利于今后的發展。
隨著歐債危機的愈演愈烈、國際市場需求的不斷萎縮,國內外的企業都面臨著一場空前的嚴峻考驗。尤其是中國內地的上市公司,不僅要面臨來自國外的壓力,還要面臨人民幣升值,出口需求不斷減小,原材料、勞動力成本不斷攀升,以及資金借貸成本不斷增加的壓力。在這樣一個外憂內困的背景下,江西省上市公司的經營現狀如何,應該如何應對這場危機?本文就此問題展開討論。本文重點考察歐債危機背景下江西省上市公司的經營發展現狀,就凈利潤、凈利潤增長率、凈利潤現金含量、凈資產收益率、資產負債比等方面綜合比較分析其增長能力、收益質量、現金流動性、盈利能力和償債壓力,并提出相應對策,以資借鑒。
這里“江西省內注冊的上市公司”主要是指在滬深A股上市交易的江西省內注冊的上市公司,涵蓋主板市場和創業板塊,總共包括31家上市公司(截至2011年11月16日),其中:
深證A股上市公司共13家,即華意壓縮(000404)、江鈴汽車(000550)、仁和藥業(000650)、江西水泥(000789)、天音控股(000829)、贛能股份(000899)、誠志股份 (000990)、黑貓股份(002068)、正邦科技(002157)、江特電機(002176)、章源鎢業(002378)、贛鋒鋰業(002460)、恒大高新(002591)。
上證A股上市公司共16家,即中江地產(600053)、鳳凰光學(600071)、*ST昌九(600228)、贛粵高速(600269)、洪都航空(600316)、江西銅業(600362)、聯創光電(600363)、中航電子(600372)、中文傳媒(600373)、安源股份(600397)、洪城水業(600461)、方大特鋼(600507)、江西長運(600561)、泰豪科技(600590)、江中藥業(600750)、新鋼股份(600782)。
創業板上市公司共2家,即三川股份(300066)、華伍股份(300095)。
二、公司盈利與增長能力分析
本文將從公司凈利潤、凈利潤增長率、凈利潤現金含量、凈資產收益率、資產負債比等幾個角度,對比分析江西省31家上市公司的增長能力、收益質量、現金流動性和盈利能力。其中,凈利潤是指在利潤總額中按規定繳納了所得稅后公司的利潤留成,一般也稱為稅后利潤或凈收入。凈利潤增長率的高或低表明公司增長能力強或弱,以及前景的好或差。凈利潤現金含量是指生產經營中產生的現金凈流量與凈利潤的比值,其高或低表明公司收益質量的好或差,以及現金流動性的強或弱;凈資產收益率又稱股東權益收益率,是凈利潤與平均股東權益的百分比,是公司稅后利潤除以凈資產得到的百分比率,該指標反映股東權益的收益水平,用以衡量公司運用自有資本的效率。其高或低表明公司盈利能力強或弱;資產負債比率指一定時期內企業流動負債和長期負債與企業總資產的比率,用以反映企業總資產中借債籌資的比重,衡量企業負債水平的高低情況。其高或低表明公司負債多或少,償債壓力大或小。如表1、表2所示:
其中,華意壓縮(000404)的凈資產收益率略低于所在行業平均值,資產負債比率高于行業平均值,表明華意壓縮公司目前的盈利能力較差,償債壓力較高;根據表1的數據,其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1918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凈利潤為-2137萬元,凈利潤增長率-45.62%,為負增長,大大低于行業平均值60.75%,表明華意壓縮增長能力較差。因此,盡管收益質量還行,但整體而言,華意壓縮仍然形勢不太樂觀。
江鈴汽車(000550)的凈資產收益率是同行業的3倍,而資產負債比率只有同行業的一半,表明公司目前的盈利能力非常強,并且償債壓力較小。根據表1的數據,公司2011年前3季度銷售整車14.9萬輛,實現凈利潤14.80億元,同比略有增加,每股收益1.71元,受部分產品價額調整及原材料成本上漲,江鈴汽車2011年第3季度毛利率為24.8%,同比下降約0.7個百分點。但整體而言,凈利潤增長率達到1.82%,高于行業平均值-11.03%,表明其增長能力、收益質量和現金流動性都非常高,因此,江鈴汽車2011年前3季度的整體經濟狀況非常好。
仁和藥業(000650)凈資產收益率是同行業平均值的2倍,而資產負債率略高于行業平均值,為33.58%,這一指標低于60%,應該說不算高,表明仁和藥業的盈利能力非常強,償債壓力也不大。再者,根據表1的數據,其增長能力、收益質量以及現金流動性都相對較高,公司的經營發展非常不錯。
江西水泥(000789)凈資產收益率是同行業的7倍多,這主要是因為其前3季度扭虧為盈,以及獲得前期投資收益和出售股權的緣故。其資產負債比略高于行業平均值,償債壓力不算大;公司2011年前3季度扭虧為盈,凈利潤4.19億元,凈利潤增長率高達2531.46%,主要是因為水泥市場需求增長,公司產品量價齊升;此外,公司還收到對南方水泥有限公司的投資收益和出售江西閃亮制藥有限公司25%的股權價款。江西水泥的經營發展較好。
天音控股(000829)的凈資產收益高于行業平均值,資產負債比低于行業平均值,表明其盈利能力相對較強,償債壓力相對較低,而根據表1的數據,其盈利能力、收益質量和現金流動性都相對較差。由于批發零售行業的特殊性,其資產負債比一般比較高,天音控股的資產負債比過低,盡管其償債壓力比較小,但批發零售行業中資金運作的杠桿效應并沒有發揮出來,因此,其經營發展狀況整體而言并不樂觀。
贛能股份(000899)的凈利潤為負,公司2011年前3季度虧損1.7億元,其凈資產收益率和資產負債比,其凈資產收益率和資產負債比現狀只能說進一步驗證了其經營發展形勢異常嚴峻的處境。
盡管誠志股份(000990)2011年前3季度的增長能力、收益質量和現金流動性較高,但就其凈資產收益率和資產負債比而言,與同行業其他公司相比,盈利能力相對還是較低、償債壓力較大,形勢仍然不容樂觀。
盡管黑貓股份(002068)的資產負債比高于行業平均值,但68.99%應該說還在合理范圍以內,其凈資產收益率是行業平均值的近2倍,盈利能力非常強。結合表1的數據,黑貓股份的經營發展狀況與同行業相比,應該說是非常不錯的。
正邦科技(002157)的凈資產收益率是行業平均值的2倍左右,盈利能力非常強,而資產負債比略高于行業平均值,償債壓力不大。結合表1的數據,表明正邦科技的經營發展狀況還是非常不錯的。
江特電機(002176)凈資產收益率4.78%低于行業平均值6.26%,資產負債比低于行業平均值,表明公司的盈利能力與同行業其他公司相比較差,但償債壓力較小。其凈利潤增長率非常高(101.13%),是行業平均值2.75%的30多倍,但其凈利潤現金含量-211.7%,卻遠低于行業平均值33.38%,收益質量和現金流動性遠低于行業水平,考慮到其現金流動性較差,形勢還是不太樂觀,應注意資產管理和風險管理。
章源鎢業(002378)的凈資產收益率高于行業平均值,資產負債比低于行業平均值。各項指標都不錯,綜合而言,公司2011年前3季度的經營狀況非常不錯。
贛鋒鋰業(002460),其凈資產收益率5.87%高于行業平均水平4.77%,盈利能力相對較強,資產負債比也低于行業平均水平,償債壓力較小,綜合其增長能力、收益質量和現金流動性考慮,公司發展還算是穩中有升。
恒大高新(002591)的現金流動性較差還可以從其資產負債比中反映出來,盡管其遠低于行業平均值,償債壓力較小,但另一方面,資金的杠桿效應也沒有發揮出來,表明公司在資本運作方面效率不高,更有可能是資金成本增加所導致。盡管存在這樣一些制約,公司2011年前3季度的盈利能力還是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其經營發展狀況在同行業中還是不錯的。
三川股份(300066)的凈資產收益率高于行業平均值,表明公司的盈利能力相對較強。資產負債比遠低于行業平均水平,償債壓力很小,但資產負債比過低同時也表明資金的杠桿效應較低。這有可能是因為資金成本上升,也有可能是公司面臨信貸約束。這一點從公司的凈利潤增長率為負也可以間接反映出來。這表明公司的經營發展遇到阻礙,形勢也不太樂觀。
華伍股份(300095)資產負債比低于行業平均水平,盡管償債壓力小,但資本運作效率比較低。其凈資產收益率只有行業平均值的1/3,考慮到其增長能力和現金流動性,至少從賬面數據來看,其經濟發展狀況不太理想。
中江地產(600053)凈資產收益率不到行業平均值的一半,而資產負債比卻高于行業平均值,表明公司2011年前3季度的盈利能力非常低,并且面臨較大的償債壓力。綜合而言,其經營狀況也不太樂觀。
鳳凰光學(600071)是中國光學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在照相機和光學元件領域占據著國內同行業首位。由于受勞動力成本上升、光學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的影響,行業的增長能力和收益質量都大幅下降。盡管行業形勢不太樂觀,但相對而言,鳳凰光學的盈利能力仍然較強,償債壓力較小。
*ST昌九(600228,昌九生化)出現連續的經營虧損,盈利能力較小,償債壓力較大,公司經營風險較大。
贛粵高速(600269)公司2011年前3季度凈利潤9.07億元,凈資產收益率高于行業平均值,盈利能力較強,資產負債比也在合理范圍之內,且其現金流動性較高,因此,整體而言,還是取得了不錯的業績。
與行業內其他公司相比,洪都航空(600316)2011年前3季度的盈利能力太差。
江西銅業(600362),由于2011年上半年礦產銅、黃金白銀以及硫酸硫精礦等產品價格大幅上漲,帶動江西銅業業績上漲,凈利潤高達54億元,增長率為60.84%。其凈資產收益率是行業平均值的近3倍,表明公司2011年前3季度的盈利能力非常強,資產負債比在合理范圍之內,且償債壓力比較小。綜合而言,其經營發展狀況目前為止非常不錯。
聯創光電(600363)是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國家“863計劃”成果產業化基地,國家“銦鎵氮LED外延片、芯片產業化”示范工程企業,南昌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產業化基地核心企業。公司2011年前3季度的凈利潤增長率和現金含量都遠高于行業平均值。凈資產收益率和資產負債表都表明其前3季度的經營具有較強的盈利能力和較低的償債壓力。公司經營發展穩定,狀況不錯。
中航電子(600372)的凈資產收益率是行業平均值的2倍多,盈利能力較強,資產負債比也在合理范圍之內,償債壓力較小,與洪都航空相比,中航電子2011年前3季度的業績顯然是非常不錯的。
中文傳媒(600373)凈資產收益率也是行業平均值的2倍多,盈利能力強,償債壓力也不大,盡管其增長能力欠佳,但就文化產業而言,其經營狀況也是不錯的。
安源股份(600397)上半年成功完成轉型,凈資產收益率5.75%,應該說盈利能力還不錯,資產負債比也在合理范圍之內。煤炭價格逐漸走高,安源股份煤種優質,相信公司未來盈利能力應該還會有所增強。
洪城水業(600461)凈資產收益率低于行業平均值,資產負債比高于行業平均值,相對行業內其他公司而言,盈利能力欠佳,償債壓力較大。盡管其經營發展比較穩定,但形勢也不太樂觀。
方大特鋼(600507)各項指標在行業內排名都比較靠前,公司2011年上半年實現凈利潤4.52億元,凈利潤增長率高達154.97%,這主要得益于螺紋鋼、彈簧扁鋼銷售景氣,再加上公司投資鐵礦業務收益。凈利潤增長率排名第1,凈資產收益率排名第4,是行業平均值的近3倍,盈利能力強,償債壓力也不算大,表明公司2011年前3季度經營發展狀況很好。
江西長運(600561)凈資產收益率略高于行業平均值,盈利能力相對較強,資產負債比相對較高,償債壓力相對較大,綜合而言,江西長運的經營發展比較穩定。
無論是凈資產收益率,還是資產負債比,還是其他的財務指標,都表明泰豪科技(600590)2011年前3季度的經營發展狀況比較糟糕。
江中藥業(600750)公司2011年前3季度合計營業收入15.43億元,同比下降2.0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1.367億元,同比下降25.45%。凈資產收益率低于行業平均值,盈利能力相對較弱,這可能是受銷售收入下降因素影響,這說明公司2011年前3季度經營發展狀況相對于行業內其他企業而言不是很好。
由于鐵礦石等主要原材料價格上漲,整個鋼鐵行業凈利潤同比下降40.78%,而新鋼股份(600782)能夠保持2.46%的增長,實屬不易。公司凈資產收益率高于行業平均值,盈利能力相對較強,資產負債表低于行業平均值,償債壓力也相對較小。各項指標表明,盡管鋼鐵行業2011年前3季度業績出現整體下滑,但與同行業其他公司相比,新鋼股份經營發展還是相當不錯的。
三、結論與對策
根據前文的分析,可以簡單概括一下2011年前3季度江西省注冊上市公司的經營發展概況。其中,業績相對較好的公司主要有18家:江鈴汽車(000550)、仁和藥業(000650)、江西水泥(000789)、黑貓股份(002068)、正邦科技(002157)、章源鎢業(002378)、贛鋒鋰業(002460)、恒大高新(002591)、鳳凰光學(600071)、贛粵高速(600269)、江西銅業(600362)、聯創光電(600363)、中航電子(600372)、中文傳媒(600373)、安源股份(600397)、方大特鋼(600507)、江西長運(600561)、新鋼股份(600782)。
業績相對較差的是13家:華意壓縮(000404)、天音控股(000829)、贛能股份(000899)、誠志股份(000990)、江特電機(002176)、中江地產(600053)、*ST昌九(600228)、洪都航空(600316)、洪城水業(600461)、泰豪科技(600590)、江中藥業(600750)、三川股份(300066)、華伍股份(300095)。
平均而言,31家上市公司2011年前3季度實現凈利潤3.49億元,凈利潤增長率73.71%,遠高于行業總平均值13.87%;凈利潤現金含量-576.48%,低于行業總平均值-292.24%;凈資產收益率-0.526%,遠低于行業總平均值4.59%;資產負債比48.76%,低于行業總平均值74.7%。這表明江西省上市公司在各所在行業中,2011年前3季度業績相對而言,增長能力較強,但收益質量較差,現金流動性低;盈利能力較差,但償債壓力較小,穩中有進。
總體而言,江西省31家上市公司在過去近一年的經營發展過程中,都或多或少、直接或間接地受到歐債危機的影響:有些是受外貿出口減少影響,有些是受國內需求下降影響,有些是受勞動力成本推升影響,有些是受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有些是受通貨成本影響,有些則是受多種因素綜合影響,導致公司業績下滑。但是,也有一些上市公司業績表現不錯,經受住了歐債危機的影響,取得了不錯的進步和發展。因此,盡管到目前為止,歐債危機仍然是陰霾密布、迷霧重重,只要各個公司能合理、適時調整公司生產、經營、銷售策略,強化企業產品創新,政府能夠給予適當的引導和幫助,暢通融資渠道,將危機轉化為機遇,也未可知。
針對江西省上市公司的經營發展現狀,本文提出三個對策建議:
一是突出重點、強化優勢。重點扶持和發展江西省支柱產業,如汽車航空及精密制造產業、特色冶金及金屬制品產業、電子信息和現代家電產業、中成藥和生物醫藥產業、食品工業、精細化工及新型建材產業。集中資源、重點發展,不斷強化江西省的優勢資源,提升江西省企業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的競爭力。
二是提升質量、擴大內需。這里質量包括兩個方面:服務質量與產品質量。由于受到通貨膨脹和人民幣升值的雙重壓力,未來企業通過價格優勢推廣產品的空間會越來越少,為此,必須加快提升江西省企業的產品和服務質量,提升品牌質量,擴大市場需求。另一方面,在我國貨幣政策緊縮的情況下,江西省應實施適度寬松的財政政策,加快基礎設施投資與醫療、住房保障建設,以促進投資,擴大內需。盡力幫助一些存在融資困難、投入成本上升的創新型企業獲得貸款。
三是引進人才、鼓勵創新。加大人才引進力度,改善優秀人才待遇,實施人才強省戰略。鼓勵企業創新,提升技術,不斷提高生產效率,以抵消勞動力、原材料、資金成本上升所帶來的負面效應。鼓勵企業兼并重組,淘汰落后產能,加大企業整合力度,提高江西省企業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的競爭力。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選取的這幾個指標,只能窺探公司經營發展全貌之一二,難免以偏概全,各公司的經營發展狀況還依賴于多種因素,具體應視各公司所掌握的人才、資本、政治、經濟、社會等資源而定。此外,本文的分析也僅限于2011年前3季度的經營業績,并不能完全代表公司未來發展的一個趨勢。本文從增長能力、現金流動性、盈利能力、償債壓力等幾個方面,對歐債危機背景下江西省上市公司的經營發展現狀做一個綜合比較分析,并提出一些應對策略,旨在可以提供一些參考。
參考文獻:
[1] 周立.自由現金流量的成本及其驗證[J]. 中國軟科學,2002,(8).
[2]胡關金.中國證券業及上市公司對GDP 貢獻的實證研究[J]. 財貿經濟,2003,(3).
[3]肖作平.上市公司資本結構與公司績效互動關系實證研究[J].管理科學, 2005,(3).
[4]呂長江,金超,陳英. 財務杠桿對公司成長性影響的實證研究[J]. 財經問題研究,2006,(2).
[5]李延喜,巴雪冰,薛光. 企業成長性綜合評價方法的實證研究[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3).
[6]李雄治, 許衛華.基于改進BP神經網絡的企業盈利能力測評模型及應用[J] . 工業技術經濟,2006,(6).
[7]郭麗虹,金德環. 企業投資與企業的流動性――基于中國制造業的面板數據分析[J]. 財經研究,2007,3(33).
[8]唐雪松,周曉蘇,馬如靜. 上市公司過度投資行為及其制約機制的實證研究[J].會計研究,2007,(7).
[9]曹燕.中國家電制造業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研究――來自2009 年年報數據[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1,(4).
[10]王蕾.經濟放緩與歐債危機疊加金融市場劫后小步反彈――5月國際金融市場走勢分析[J].國際金融,2011,(6).
篇8
關鍵詞:村鎮銀行;農村金融;盈利分析
中圖分類號:F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4-0-01
截至2012年末,我國共開業村鎮銀行800家,中西部地區機構占比61.2%。資產總額為4343億元,貸款余額為2330億元,其中農戶和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合計占84%[1]。然而在村鎮銀行迅速發展的同時,其盈利能力卻呈現兩極分化和地域分化的趨勢,從總體看真正實現穩定盈利的還是小部分,大部分仍然在盈虧平衡波動,同時在數量占比較大的中西部欠發達地區村鎮銀行總體盈利能力較弱,實現穩定盈利的村鎮銀行主要集中于東部地區[2]。當前欠發達地區村鎮銀行的盈利能力亟待提升。
一、經濟欠發達地區村鎮銀行的總體盈利能力分析
村鎮銀行是經營貨幣信用的金融機構,其盈利性是在安全性與流動性基礎上的最終要求,同時盈利能力的大小也最終決定了自身的發展。因此對村鎮銀行總體盈利的衡量評價可以客觀反映其發展的現狀與不足。
當前銀行業普遍采用的盈利能力指標主要有資產收益率,凈利差率,存貸比,不良貸款率,撥備覆蓋率,非利息收入占比等。
(一)與銀行同業平均的比較。我國銀行業的主導是大型股份制商業銀行,與之比較,作為一級法人機構的村鎮銀行規模小、網點少、業務單一。在各項評價指標中,村鎮銀行與行業平均值差距較大。這主要由于村鎮銀行正處于擴張期,同時經營成本初期投入高,短期資產回報受到影響。以江西為例,2012年,我國銀行業平均資產收益率為1%,而在江西轄內村鎮銀行的資產收益率僅為0.5%-0.7%,同時行業平均凈利差率為2.6%,而江西轄內村鎮銀行凈利差率為2.2%。由于規模效益難以體現等原因,在凈資產收益率、非利息收入占比等核心指標上中西部村鎮銀行均低于行業平均值。但是處在信用體系不完善的欠發達地區村鎮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卻遠低于行業平均值。
(二)與同地區其他農村金融機構的比較。村鎮銀行在同地區的競爭對象主要是農信社和郵儲行。由于市場后入和公眾認知不足與政策扶持力度小,村鎮銀行發展受到限制,吸收居民存款緩慢、依賴資本投入,5%的營業稅率高于農信社的3%,結算渠道與涉農貼息未得到政策支持等,因此村鎮銀行的成本費用等支出性指標要比同地區農村金融機構高,但是村鎮銀行作為一級法人機構較其他銀行分支機構表現出來充分的靈活性卻要大的多,創新中小微及農村金融服務模式,形成了小微金融戰略的有效延伸,擴大了其在縣域、村鎮的市場份額。
(三)當前盈利能力存在問題分析及對策。
1.外部環境和政策制約嚴重。中西部村鎮銀行大多處于發展中的縣鄉,金融需求與經濟發展不匹配,盈利空間狹窄。村鎮銀行吸儲較慢信貸結構單一,同時信用體系不完善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其盈利能力的提升,對村鎮銀行的幫扶政策還停留在宏觀層面并未具體落實,削弱了村鎮銀行競爭力。
國家應放寬對村鎮銀行發起人結構及股本的限制,鼓勵多種資本參與[3],活躍農村金融,強化村鎮銀行與地方政府聯系,加大扶持力度,盡快落實補貼支農業務政策,提高村鎮銀行競爭優勢。
2.內部治理和風險控制亟待加強。當前,村鎮銀行發展緩慢的重要原因是村鎮銀行資本單薄,公眾對其內部治理和風險控制信心不足,尤其在中西部地區,農民對銀行資金的安全性要求更高。村鎮銀行內部治理沒有統一的制度要求,同時人員專業素質參差不齊,對信貸風險控制不足。
金融監管機構應該制定統一的村鎮銀行內部治理控制要求,同時加強監管,建立市場推出與風險保障體系,村鎮銀行自身應該健全內部控制體系與信息披露制度,強化崗位監督與員工職業素養要求。
二、經濟欠發達地區村鎮銀行的盈利模式分析
當前村鎮銀行的業務范圍包括吸收公眾存款,發放貸款,辦理國內結算,辦理票據承兌與貼現,從事同業拆借、銀行卡業務,收付款項及保險業務和銀監會批準的其他業務。
(一)當前盈利模式分析。當前村鎮銀行由于所處環境與自身條件限制,其主要收入來源于凈利息收入,業務模式主要是零售銀行業務為主,其中零售銀行業務當中涉農存貸款占到62.5%。而在東部地區的村鎮銀行以及中西部地區發展較為成功的村鎮銀行中,其盈利模式中批發銀行業務、私人銀行業務、中間業務、混業經營業務呈現多元化趨勢,中西部的489家村鎮銀行中的90%主要以零售業務為主,而在東部的311家村鎮銀行中這一比例不到50%。同時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村鎮銀行非利息收入占比較低導致盈利穩定性較差,業績波動大。
同時村鎮銀行在區域金融的競爭中不能有效聯合資本,導致在競爭中處于弱勢地位,過于重視資本的逐利性,盲目追求擴張,盈利模式的一味求大而沒有保障其合理性與流動性。
(二)當前存在問題分析及對策。
1.業務結構單一化制約著村鎮銀行在中西部地區的獲利能力提升,直接影響其抗風險能力與資產收益。在當前中國城鎮化進程加快的背景下,尤其是村鎮銀行所處的縣級城市金融需求日益增大,村鎮銀行卻不能因需定求,導致發展陷入困境。
村鎮銀行應平衡業務結構,合理配置資本,將業務面向區域金融的需求,面向中西部縣域的城鎮化進程與農村醫療和養老保險,同時挖掘涉農潛在業務,優化業務流程,開發適應三農發展的金融產品,保障盈利模式質和量同步提升。
2.盈利模式僵化,缺乏核心競爭力,當前村鎮銀行存款主要由資本投入組成,加之公眾了解不夠,吸收居民和企業存款滯后,導致流動性下降,資產管理水平下降,同時面對區域內同業競爭缺乏有效應對,不能擴大盈利空間。
村鎮銀行應積極與區域內國有資產、大型企業合作,互相注資參股,形成有效的核心競爭力,同時與地方政府協作[4],提高公眾認可度,創新信貸方式,推廣有地方特色的中小微企業金融與農村金融服務,創新盈利模式。
參考文獻:
[1]中國銀行業監督委員會.中國銀行業監督委員會2012年報,2012.
[2]趙冬青,王樹賢.我國村鎮銀行發展現狀的實證研究[J].農村經濟,2010.
篇9
以國際標準評價中國公司,一直是《新財富》在排名中堅持的原則。此次“上市公司治理指數”排名中,研究團隊通過將中國上市公司當前的治理結構與國際標準之間的相符程度進行比較,并尋找其中的差距,力圖倡導一種國際化的治理理念,幫助中國上市公司實現股東價值最大化。
由于世界上并不存在惟一完美的公司治理模式,大部分針對公司治理和公司業績的實證研究往往偏重于某一方面,比如董事會特征、股東行為、對外部董事的補償、反收購條款、投資者保護等等,近年針對新興市場公司的治理研究則都有局限性,或者研究的是單個小國樣本,或者是跨國樣本但僅包括每個國家的大公司,本次“《新財富》2005年度上市公司治理指數”研究,結合國際標準與中國特色,綜合了上市公司董事會結構、高管層激勵、所有權情況、財務透明度、公司控制權市場、法制基礎、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產品市場競爭程度等8個公司治理因素,并構建了合理的模型進行計算,對中國上市公司的治理情況進行了完整的橫截面剖析。
需要指出的是,該模型采用主元素分析法,著重突出了管理層與股東利益一致、限制控股股東“隧道效應”等方面的特征值。治理指數排名較高的公司只是意味著在減少“成本”、防止侵害上市公司權益等方面具備了更好的條件,并不意味這些公司的決策必然有利于所有不同類別的股東價值最大化,尤其是不一定有利于保護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
公司管理的現代契約理論認為,不同的公司治理結構會導致不同的資本結構和投融資行為。將這次公司治理指數與“《新財富》2005上市公司成長性”的數據進行對比研究,我們獲得了許多令人耳目一新的結論。當然,有關公司治理指標與公司實際業績關聯性問題,至今仍是公司管理研究爭論的話題,我們僅就兩項排名的結果進行實證討論。
目前經營業績與公司治理弱相關
對比公司治理和成長性兩大排名的結果,我們發現,治理結構只在一定的范圍內與經營業績體現出相關性。整體上看,中國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與治理間的相關性不顯著,治理結構對公司經營業績的改善未能起到應有的作用。
成長性排名高于治理指數排名的689家公司中,有611家實際控制人為國有,占88.68%,兩項排名位次差異最大的公司,絕大部分屬于石化、鋼鐵、能源行業的大型公司;而成長性排名低于治理指數排名的514家公司(另有1家位次相等)中,只有269家為國企,僅占52.33%,且以中小型企業為主,行業較分散。這也說明,目前成長性高的公司治理水平偏低,非國有企業雖然治理結構較好,但盈利能力不強、成長性不高。
行業數據也支持這一結論。按照證監會標準分類的13個一級行業中,由于金融業未進入《新財富》“成長性100強”評比,我們對比12個行業的情況發現,公司治理與行業盈利能力、行業成長性呈顯著性負相關,也就是說,盈利能力越強的行業,治理指數越低。由此也可以推斷,治理對行業盈利能力的影響很小(表1)。
13個行業中,金融業的治理指數最高,G值為0.488,信息技術業次之二G值為0.251,采掘業的治理指數最低,G值為-0.922。總體來看,新興行業的治理指標要強于傳統行業,產品市場競爭激烈的行業治理指標好于壟斷行業。從制造業二級行業看,依然存這一規律:金屬非金屬、石油化學塑膠塑料等制造業傳統行業治理指數較低,而醫藥生物、電子等制造業新興行業治理指數較高(表2,木材家具行業樣本數過少,代表性不強)。
對于公司治理指標與經營業績的背離,我們也必須看到,“標準普爾公司治理評分”等系統都從宏觀層面上強調外部環境對一個公司的治理質量的影響,只有建立在法律、監管、信息和市場環境有效的基礎上,好的公司治理結構才能真正有效地促進和保護股東及利益相關者的利益。
中小板企業治理結構與成長性俱佳
在治理指數排名中,名次居前的大多為2003、2004年上市的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大規模的公司(以銷售收入衡量)卻很少具備良好的治理結構。以具有可比性的1204家上市公司為樣本,并以2004年的銷售收入代表公司規模,則公司治理水平與公司規模較顯著呈負相關(圖1),相關系數為-0.2091(取銷售收入的自然對數計算)。
截至2004年12月31日上市的38家中小板企業,則大多在兩項排名中名列前茅(表3)。38家中小板企業的治理排名中值為第41名,成長性排名中值為第183名,表現出了遠超上市公司整體的治理水平和成長性。38家企業的基本成長率中值為9%,治理指數中值為1.99,均遠高于排名公司整體中值的4%和-0.15。
從財務指標分析,1204家公司的經常性總資產回報率(ROA)中值為4.92%,而中小板企業高達10.i58%,說明其盈利能力遠強于上市公司整體水平。1204家公司的有息負債率(D/E)為54.11%,股利支付率(b)為12.18%,而中小板企業分別為18.67%和24.09%,這一方面說明中小板企業償債能力強、財務風險低,另一方面也顯示,中小板企業尚未充分利用財務杠桿,仍有提升價值空間。不過,根據中小板企業治理水平較高、很少因成本而產生“投資不足”的情況推斷,這些企業未來可能缺乏足夠的成長機會。
從市場表現考察,1204家公司的市凈率中值為1.4,38家中小板企業達2.01,高出42.83%,說明市場愿意為中小板企業支付比上市公司整體更高的溢價。
盈利能力強的公司投資不足,盈利能力弱的公司過度融資
《新財富》的上市公司成長性排名中,基本成長率(g)的高低主要取決于經常性總資產回報率(ROA)、有息負債率(D/E)、股利支付率(b)三項指標。我們通過評選“成長性100強”所倡導的理念是:取得了超過社會平均回報率的公司,管理層應該盡量利用財務杠桿,通過增加債務融資、減少股息發放為股東實現價值最大化;低于社會平均回報率的公司,管理層應該盡量派息,降低負債水平。經過對這一排名5年的研究,我們發現,最終的成長性g值與ROA和D/E的相關性極強,相關系數分別為0.46和―0.61,而b值的影響不是很大,相關系數僅為0.09。
但需要說明的是,如果按照ROA將上市公司分成兩類,則ROA高的公司(ROA>5.36%)成長性g值與D/E呈正相關(相關系數為O.1282),其D/E中值較低(39.87%),ROA與D/E呈較顯著負相關(相關系數為―0.3157);而ROA低的公司成長性g值與D/E顯著負相關(相關系數為―0.6398),其D/E中值較高(66.77%),ROA與D/E呈較顯著負相關(相關系數為―0.2032)。
由于ROA反映的是公司的盈利性,上述現象其實顯示出了上市公司整體資本結構的不合理:盈利能力強的公司總體負債水平偏低,而且盈利能力越強的公司財務杠桿水平越低,存在投資不足的現象;盈利能力弱、成長機會少的公司負債水平較高,存在較嚴重的過度融資現象。
我們還注意到,無論ROA高還是ROA低的公司,ROA與D/E都呈負相關。這一點可以用企業融資偏好理論解釋:盈利能力強的公司可以通過留存利潤解決再投入資金向題,負債壓力較小,對上市公司來說,由于證監會對再融資設立了凈資產收益率不低于6%的要求,ROA高的公司更容易通過股權融資;另一方面,ROA低的公司普遍資金不足,而盈利能力越低的公司越依賴外源融資。
盈利能力強,治理好的公司成長預期不高,
治理對業績影響有限
管理學的理論認為,治理好的公司成本低,企業管理層在進行投融資決策時會從服從股東利益,在預期有成長機會時會充分利用財務杠桿獲取利潤。另一方面,由于財務杠桿與風險度正相關,治理較差的公司管理層從自身利益出發,為了防止企業陷入財務危機而危及自身的職位安全,不傾向于債務融資,因此,有成長機會而治理差的公司會存在“投資不足”的情況。
那么,在我們的上市公司中,既有較強盈利能力又有良好治理結構的公司是否就會更多地使用財務杠桿呢?我們的統計結果并不支持這一假定。
從1204家公司的整體情況看,治理指標G與ROA正相關(相關系數o,2),但與D/E基本不相關(相關系數為0.02)。也就是說,整體上,治理好的公司盈利能力較強,但并不一定更多地使用財務杠桿。
為便于分析,我們將全部公司劃分成四類進行考察:
第一類是盈利能力強且治理好的公司。我們選取ROA>5.36%且屬于“治理指數100強”(G>I.14)的公司,共有63家,其治理指數G與ROA正相關(相關系數0.3268);但與D/E負相關(相關系數―0.3647),而且D/E的中值儀為37,93%(高于盈利能力強而治理低的公司D/E中值,但遠低于全部1204家公司的D/E中值54.11%)。由此可以判斷,盈利能力較強的公司一般治理結構較好,這些公司比盈利能力強而治理指標低的公司有更強的債務融資傾向,但財務杠桿的使用仍然不足。
對這種現象的另一合理推斷是,雖然此類公司目前盈利能力較強,但未來的成長機會不佳,邊際投資回報率較低,因此公司管理層仍傾向于保持較低的財務杠桿水平。此外,研究理論也認為投資會加大企業風險,資本結構最優點與企業風險水平相關,因此,此類公司保持較低負債水平也可能與行業競爭強、投資風險高有關。
具體來看,此類公司以近兩年上市的中小板企業居多,在屬于“治理指數100強”且ROA>5.36%的63家公司中,有34家是2003年以后上市的,雖然它們的治理指標較高,但D/E并未隨著治理指標的提高而提高(D/E與G值的相關系數為―o.2925),而且負債率更低(D/E中值僅為30.59%),說明新上市企業雖然治理結構較好,但很可能因為資金充裕而并沒有更強的融資需求。而且D/E與ROA的相關系數為-0.5569,顯著負相關,說明ROA仍是影響D/E的主要因素,而且盈利能力越強的公司融資需求越低,也說明近兩年新上市的企業未來并不一定有更好的成長機會。
第二類是盈利能力強但治理排名低的公司,具體來看,以國有控股的大型企業為主。我們選取ROA>5,36%但治理指標較低(G
第三類是盈利能力弱但治理好的公司。此類公司以重組類或民營企業為主,規模較小,經營業績雖不出色,但很少有陷入嚴重經營困難者。在ROAi.14)的37家公司中,G值同樣與D/E負相關(相關系數―0.15),但這些公司負債水平相當高,D/E達66.24%,說明整體而言此類公司仍然存在大的成長機會,或者公司管理層愿意為改變經營現狀承受更高的風險,但治理好的公司使用財務杠桿時更為謹慎。G與ROA基本不相關(相關系數為0.05),但ROA與D/E正相關(相關系數0.22),說明這類公司中盈利能力相對較好、接近社會平均收益水平的公司如“萬家樂A”、“康達爾A”等,更愿意通過財務杠桿提升業績,但盈利能力較差的公司如“精倫電子”、“上風高科”等,難以通過增加投資改變業績水平,因此不愿承擔更大債務。
第四類是37家盈利能力弱而且治理排名低的公司,即ROA>5.36%、治理指數G
盈利能力強,治理好的公司分紅較少,市場溢價較高
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治理好的公司,市凈率更高,表明市場愿意為治理好的公司支付更高的溢價。這與麥肯錫對新興市場投資者的調查結果一致。該項調查顯示,80%的投資者愿意為治理好的公司支付溢價。由此可見,改善治理結構本身就可以提升上市公司的股東價值。
市凈率反映市場對公司的估值,也反映市場對公司成長前景的看法。本次排名公司的市凈率中值為1.43,
按照上述四類分組統計,第一類公司的市凈率為1.73,第二類為1.42,第三類為1.45,第四類為1.30,再次驗證市場對盈利能力強、治理好的公司愿意支付較高的溢價,并有較高的未來成長預期。但是如前所述,盈利能力強、治理好的公司管理層可能由于并不預期企業未來有較大的成長機會,因此資本結構比較保守,傾向于保持較低的負債率。
市場對負債水平的評價也是備受爭議的話題。整體看,市凈率與D/E存在負相關關系(相關系數―o,11),說明市場整體上對于D/E高的公司以負面評價。但是,根據前述分析,由于各公司盈利能力、治理水平和成長前景不同,市場對其負債水平的評價也會有很大區別。
雖然在整體上,治理G值與企業分紅派息率b基本不相關(―0.05),基本成長率也與b相關性較弱(0.09),但是分類統計顯示,第一類公司的b中值為0.19,第二類公司的b中值為0.22,說明盈利能力強且治理好的公司傾向于留存利潤,這與它們比第二類公司有更高的負債水平相符:而第二類公司過高的派現率不能排除大股東借派現實施財富轉移,損害其他類別股東和公司長期利益的行為。
Healy and Palepu等人以美國上市公司為樣本的研究也發現,雖然大多數情況下派發現金股利的市場反應是正向的,然而,一些公司如高成長性公司派現也可能導致股價下跌,因為此舉會對公司的成長潛力產生消極影響。Fama andFrench研究1926-2000年美國上市公司的數據發現,1980年以后越來越少公司分配現金股利,原因在于絕大多數高成長公司并不支付現金股利。剔除高成長公司,則有超過50%的上市公司支付現金股利。
從第三類公司b中值為0、第四類公司為0.04則可以明顯看出,相對公司治理而言,盈利能力對分紅政策的影響更大。
篇10
【關鍵詞】盈利能力;財務指標;同行分析
一、山東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簡介
山東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于1952年建廠,1993年由國有企業改制為股份制企業。1996年成為上市公司,同年7月29日“東阿阿膠”A股股票在深交所掛牌上市,是國內最大的阿膠及系列產品生產企業。東阿阿膠在國內十大補血品牌中“第一提及率、最常服用率、嘗試率、品牌忠誠度”等7項指標高居榜首。
二、山東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分析是企業財務分析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評價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的重要依據。其主要財務比率:資產報酬率,凈資產收益率,營業利潤率,每股股利等。山東東阿阿膠2010-2012年資產總額依次為3,597,719,335.38;4,226,349,
298.00;5,325,655,926.77。所有者權益依次為2,817,373,
983.32;3,475,105,654.60;4,311,205,751.03。凈利潤依次為
594,119,072.24;870,259,970.02;1,053,561,679.14。營業利潤依次為696,968,380.73;1,030,535,026.23;1,233,027,894.59。營業收入依次為2,463,784,268.88;2,758,848,253.77;3,056,
074,263.94。凈利潤依次為594,119,072.24;870,259,970.02;
1,053,561,679.14。
(一)總資產收益率分析
總資產報酬率是以總資產作為投資基數計算的投資報酬率,以此可以判斷企業獲取報酬能力的高低。總資產報酬率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公司的競爭實力和發展能力。東阿阿膠2010年至2012年的總資產報酬率依次為16.51,20.59,19.78。而同時期同行業中,湯臣倍健的總資產報酬率分別為5.65,10.50,
9.17;海王生物依次為0.4,0.9,0.6。
圖1 總資產報酬率
根據圖分析,企業的資產報酬率近3年來呈現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表明企業的資產利用前期良好后期出現一些問題。結合企業的發展可得出企業近年來改變了戰略路線,積極擴大市場,提高銷售量,這表現在資產報酬率上則是遞減的情況,這說明企業的盈利能力水平不是很穩健。對比同行業進行橫向比較可以看出,東阿阿膠收益率處于行業的最高水平。但通過分析不難發現,由于受市場經濟不景氣的影響,物價上漲,使得居民對保健品需求的減少。面對這種狀況,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應該采取措施積極應對。
(二)凈資產收益率分析
凈資產收益率(股東權益報酬率)是一定時期公司的凈利潤與股東權益的比率,突出地反映了投資與報酬的關系。該指標充分體現了投資人投入企業的自由資本獲取利潤的能力,是評價企業資本經營效率的核心指標。東阿阿膠2010-2012年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20.09,25.04,24.44;同行業湯臣倍健分別為5.23,9.73,9.17;海王生物為6.84,7.22,7.05。
圖2 凈資產收益率
由以上圖可知,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近3年呈現出上升的趨勢,通過比較分析發現,公司的盈利能力呈上升趨勢。此時,公司應堅持既有的經營方針,加強企業的競爭力提高企業資產的利用效率。同時進行同行業比較分析,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近三年的凈資產收益率較穩定,且處于行業較高水平,但在2012年出現了下降的趨勢。同時,受行業整體現狀的影響,整個保健品行業的凈資產收益率都出現了下降趨勢,此時應該積極增加銷售收入,節約成本費用,提高利潤水平。
(三)營業利潤率分析
營業利潤率表示企業的營業利潤占銷售凈收入的百分比。該指標用來衡量企業營業收入的獲利能力。經查資料獲悉,東阿阿膠2010~2012年三年的營業利潤率依次為28.29,37.35,
40.34;湯臣倍健依次為31.05,33.04,31.10;海王生物分別為
1.38,2.09,2.53。由以上數據知,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的營業利潤率近3年以來一直呈現出上升的趨勢,表明企業經營能力明顯增強,營業利潤的呈逐年上升趨勢,有利于提高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和長遠發展。
(四)每股收益分析
每股利潤,也稱每股收益,是公司普通股每股所獲得的凈利潤,它是股份公司稅后利潤分析的一個重要指標。它是測定股票投資價值的重要指標之一,也是分析每股價值的一個基礎性指標。東阿阿膠2010-2012年每股收益依次為0.89,1.31,
1.59;同行業縱向比較中,湯臣倍健三年的每股收益依次是
0.56,0.85,1.28;海王生物依次為0.07,0.08,0.09。
由以上數據分析可知,公司的每股收益逐年升高,是由凈利潤的增長引起的。說明企業的經營效益近三年良好,有利于公司的長遠發展。
三、結論和建議
以上通過對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的各個財務指標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結論:公司的盈利能力在近3年基本處于上升趨勢。在盈利能力方面,公司應該擴大產銷量,努力提高公司的營業收入。同時公司應制定適合自身的發展模式,公司管理者應加強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使企業的資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創造出最大的價值,保持公司的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力。進一步分析我們可以推出,公司的發展現狀比同行業有優勢,但隨著同行業競爭的加劇,企業必須加強管理,著眼于企業未來的發展,管理層要在充分認清企業內部各種影響因素和外部市場環境下,積極改革,運用多種手段努力提高企業的經營業績,改善管理模式,提高資本利用率,增強企業的盈利能力,根據市場需求不斷開發新產品,拓寬市場,提高市場占有率。
企業盈利能力是評價企業經營業債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指標,也是投資者對其是否具有投資價值的重要參考。本文通過對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的3年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作了詳實的分析,找出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在經營中存在的問題,并相應地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議。
參 考 文 獻
[1]荊新.王化成.劉俊彥,財務管理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93~94
[2]葉智勇.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J].財政監督.2008:47~48
[3]李萍,肖惠民.企業盈利能力評價指標的改進與完善[J].華南金融研究.2003,(5):51~52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盈利能力研究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