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文化底蘊范文

時間:2024-03-08 18:01:4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古老的文化底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針對性地選擇欣賞內容

改革開放后,中華傳統文化受到外來文化的嚴重沖擊,對中學生影響最深的莫過于港臺的“洋涇浜”式的語言。每次聽到學生那隨心所欲組合而成的半土半洋的語言,我總是擔心:會不會在不久的將來,所有的中國人都會這樣“哇噻,耶,好好漂亮呦”地說話。古老的中華民族遺傳下來的語言豐富多彩,瑰麗無比,我們何必放著馥郁的茗茶不飲,非要拼命地搶奪可口可樂呢?

更重要的是,語言和思想、情感是同時發生的,它不僅僅是載體,實質上它就是意識、思維心靈、人格的組成部分。很難相信,每天高唱著“抱一抱那個抱一抱,抱著那個妹妹上花轎”的年輕人能有崇高的品質、純潔的心靈和健康的人格。這樣的人談何素質?如果一代代延續下去,后果是不堪設想的。

為了讓學生能夠掌握純粹的民族語言,增加文化積淀,教師必須精心挑選一些音像作品和閱讀作品供學生欣賞。例如,反映早戀現象和子女教育問題的電視散文《多夢時節》《慮》等,反映清代歷史的電視劇《雍正王朝》(第八集片段),反映淳樸、清新的大自然風光的電視散文《江山如畫》,還有《熒屏詩壇》等。伴隨著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學生對自然、對社會、對人生有了新的認識。我相信,以高雅、純粹的民族文化抵抗低俗、變異的文化,長此以往,中學生的素質必將有一個質的飛躍。

二、優化欣賞環境

欣賞是一種感覺與理解、感情與認識相統一的精神活動,是一個復雜的心理過程,其效果一定會受到情感、欲望等心理因素的影響。所以,要上好欣賞課,就必須創設一種輕松、自由、活潑的心理環境,使學生產生觀賞的沖動和欲罷不能的訴說欲望,從而有所感悟、有所發現、有所啟迪,這就達到了欣賞的目的。

三、課堂提問與創設文學情境巧妙結合

欣賞是語文學習的最高境界,在教師后面亦步亦趨慣了的學生一時間恐怕還無法理解“欣賞”為何物,怎樣欣賞,這就需要教師因勢利導,通過提問同化師生的思路??墒?,如果提問缺乏文學色彩,失去濃厚的文化底蘊,無異于將出色的作品處以凌遲,老師教得沒勁,學生聽得沒趣。為了使學生能自由地徜徉在文化境界中,教師應適時地創設文學情境。課堂提問與情境的創設相結合的方式,往往能使學生置身于一種高妙的境界中,品味語言文字,打開思維之門,張開想象的翅膀,產生豁然開朗的頓悟。

四、注重課本知識的延伸和遷移

不可否認,在升學考試指揮棒強有力地指揮下,無論哪種類型的教學,都要圍繞應試這一核心。如果欣賞課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成績,那么其命運也就岌岌可危了。所以,上欣賞課不能不考慮課本知識的延伸和遷移。如講詩詞,離不開意境,那我們可調動視覺、聽覺等一切有利手段,引領學生在欣賞過程中,摸索詩詞欣賞的一般規律;講作文,離不開真情實感,那教師就要以熒屏為媒介,讓學生廣泛接觸社會與自然。只要學生在欣賞中切實感受到了美,欣賞課的生命就會像春江之水,奔流不息。

篇2

在廣州黃埔區穗東街廟頭社區,有一座古老的廟宇,叫做南海神廟,是南海絲綢之路最早的出發地。它占地3萬平方米,創建于公元594年,在我國古代四大海神廟中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至今,這個已有1400多年歷史的南海神廟依然保存完好,無聲地見證著廣州昔日的繁榮和今天的強盛。從南海神廟出發的大船,曾把中國的絲綢、茶葉、瓷器等優質商品運送出去。1987年在廣東陽江發現的“南海一號”,就是一條南宋期間的沉船,上面載滿瓷器、金銀銅鐵器8萬多件,而這艘載重近800噸的大船,不過萬千出海的商船中的一條。

腳踏翻卷的海浪,一代又一代廣東人也走向亞洲、歐洲、美洲,足跡遍布全世界。如今,世界各地到處活躍著粵商的身影、飄蕩著粵菜的芳香,激越的醒獅表演也倍受歡迎,成為中華文化的代表性標志。長久以來,承載著商業意識、海洋意識、充滿著開拓精神和進取精神的嶺南文化在博大的中華文化中獨樹一幟、獨具魅力。正是這種開放、包容的文化底蘊,激勵著廣東及珠三角地區得風氣之先、領發展之先,不斷創造奇跡。

亞運會的成功舉辦,讓亞洲乃至世界全面領略了嶺南文化的獨特韻味,也進一步提升了廣州的知名度、美譽度、影響力和輻射力。挾改革開放30年的巨大成果,廣州,這個古老而又年輕的城市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和信心出發,駛向更燦爛的明天。

篇3

《美術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是美術課程中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借助焦溪古鎮特有的人文風貌和藝術文化資源,讓學生接觸最貼近生活的事物就是激發他們情感的最佳方法,是引導他們進入美術藝術殿堂的最佳捷徑。

焦溪古鎮于常州市東北部,與江陰相鄰,東倚鶴山,北枕舜過山,南望芳茂山,有舜河依山流過,是歷代長江航運的重要商鎮,是各地經濟文化交流的會聚點,幾度繁榮鼎盛,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和大量的反映藝術文化的文物遺產。那些古老而美麗的傳說、雅致的書畫藝術品、精致細巧的花卉盆景、美麗的山林果園風光、歷經百年滄桑卻依然巍巍矗立的古橋、見證幾代人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樂的老街民居,如今完全可以融入美術課堂,以它豐厚的文化底蘊為學生講述焦溪古鎮曾經的輝煌,讓后人在它神圣而古老的藝術殿堂中得以升華、精進。因此,結合學生生活環境就地取材,合理開發和利用焦溪古鎮美術文化資源充實農村美術課程,拓展農村美術教學資源,提高農村學生審美情趣和藝術素質修養,使得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地方民間文化得以傳承就顯得非常必要和順理成章。

自2008年起,我們就開始了對學校所在的焦溪古鎮區域內的現存的傳統藝術文化資源展開了調查、分析和研究。我們通過學生提供的本鎮的文化遺產的相關信息,帶領學生實地考察,上網查詢相關的信息,到相關文化部門查詢資料,發動其他老師一起參與等方式,收集、選擇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材料,并對其進行了分析,編寫教案。

1.古鎮書畫藝術

焦溪是一個具有七百余年歷史的文明古鎮,文化底蘊深厚,書畫藝術繁榮。鎮上的奚德椿、劉懿德兩位老先生都是江蘇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書法法作品遍布常州地區。奚德椿善行草書法,一手小楷更是精妙絕倫,令人嘆為觀止,在全國書法大賽中屢屢獲獎。劉懿德先生是常州書法名家錢振的弟子,精通魏碑書法,融各家之長而自成書風。陸建華先生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作品曾獲全國第八屆書法展提名獎。梁孟佳先生為江蘇省美協會員,擅長國畫,花鳥、山水、人物皆擅,彩墨葡萄尤其逼真,最受群眾喜愛。鎮上常州市級以上美術家協會會員更是人才輩出。

2.古鎮的老建筑

焦溪古鎮歷經七百多年,如今的古鎮仍然保留著很多明清古建筑。古鎮依山傍水,店鋪多半沿龍溪河而筑,麻條石鋪成的石板街道,延綿通街,編織成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水鄉美景;至今鎮上有古樸典雅,風格各異,保存完好的名人故居十多處。其中奚日宗的“進士廳”規模最大。鎮中的龍溪河上自東至西有4座建于明末清初的古橋:三元橋,咸安橋,中市橋,青龍橋。均以金山條石建成,石拱、石礅、石階、石欄、石獅構思獨特,均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這些明清時期的建筑雖然有一定程度上的缺損,但仍較好地保留歷史原貌。這些建筑呈典型江南風格,部分構件在圖案復雜,并不多見,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遺產。

3.古鎮的林果文化、山水風景

焦溪鎮是遠近聞名的林果之鄉,盛產蜜梨和葡萄。暖暖春日,潔白的梨花在枝頭綻放,一望無際的鎮內萬畝梨園仿佛成了花的海洋。盛開的梨花,似雪潔白,晶瑩可愛,微風吹過,淡淡清香,漫步于梨花樹下,使人飄飄若仙。古鎮每年農歷二月初八舉辦的梨花節,更是吸引了眾多來自四方的游客到這里踏青、賞花、拍照留念、吟詩作畫。焦溪境內多山,南有芳茂山,秦望山,北有舜山,綿延數十里。境內有舜廟、舜井、舜田、朱元璋老師焦丙草堂等遺址,寬闊的舜河兩岸景色秀美,直通長江。傳說中,人文始祖舜帝曾到過這里;春秋時,常州的人文始祖吳季札曾躬耕于此;唐代詩人劉長卿在這里留下過“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的著名詩句,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文資源。

4.古鎮的花卉盆景藝術

焦溪古鎮是典型的江南小鎮,種植花卉盆景蔚然成風。漫步古鎮石板路,不經意往宅院里看看,說不定里面就是一個小小的江南園林,名種奇花異草競相爭艷,美不勝收。鎮上每年舉辦的花卉盆景展覽,更是名花薈萃,精彩紛呈,令人賞心悅目。一盆盆絢麗的鮮花,傾注著作者獨特的匠心構思和對美的詮釋。盆景與繪畫無論在立意構思還是在布局造型上,都是十分相近或互相滲透的。繪畫講究“章法”,盆景講究“布景”。繪畫講究“氣韻生動”、“形神兼備”,盆景要求勢態自然,景意并存。繪畫講究“咫尺千里”,盆景突出“小中見大”。繪畫講究點、線、面的組合,盆景注重枝、葉、根的處理。

盆景也是美學、文學綜合體?;ɑ芘杈?,既可作為寫生的實體,又可讓學生在欣賞過程中領會構圖和布局的特點,是學生進行美術學習的好素材。

5.古鎮美麗的傳說

“金車銀軸”、“金毛獅子銀駱駝”、“張邋遢移塔”這些古老而美麗的傳說凝聚著勤勞質樸的人民的智慧、情感與對生活的希望,是反映焦溪古鎮文化的一個側面。了解古老的傳說,可以讓學生從傳說中感受自己先輩們的生活與情感,更好地理解古鎮的文化與藝術,從中尋找到創作的靈感。

研究的結果與分析:

(1)古鎮特色資源的開發是現有新教材的有力補充。

(2)古鎮特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帶來了美術學習的轉變。

(3)古鎮特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保護和傳承了地方傳統藝術文化。

地方傳統藝術文化的日益流失是我們不可忽視的現實,也是我們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F代各類信息帶給學生無窮新奇和誘惑,讓學生無視于這些凝聚幾代人藝術結晶的傳統資源。開發和利用古鎮的特色資源是為了更好地延續這些藝術文化的精髓。因此,美術老師很有必要讓學生接觸這些身邊的藝術資源,讓他們能正確地理解和欣賞這些凝聚了幾代人對生活的感悟的藝術,并能結合現代的審美標準和設計理念,在傳統藝術美的基礎上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進行藝術創新。

參考文獻:

[1]李永永.承傳與發展――談民間美術文化課程資源開發的途徑及意義.中國美術教育,2005,(6).

篇4

關鍵詞:民間美術;現代藝術;融合

中國民間美術是中國藝術寶庫中的瑰寶,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華歷史的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民間美術仍然保持著人類最初,最基礎的形態,蘊含著中華民族古老的創造和審美。在這個像無數機器一樣高速運轉的時代里,在人們面對著鋼筋混凝土和合成物而感到疲憊時,人們的內心深處又開始最古老而又陌生的傳統民間美術產生了極大的向往。中國民間美術體現了更為人性化的情感,表現了更為本質的自然,它對現代的設計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也與現代設計漸漸地融合了。

一、民間美術的特征

民間美術是由勞動人民所創造,是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產生的,比如,門神使人們為了保佑居所安全所繪制的,許多精美的器物是為了滿足人們日常的盛物的需要,所以其具有的特點是古樸和實用。中華民族地大物博,民間美術也因為地域的不同而存在著明顯的差異,這也形成了中國民間美術豐富繁多的特點。而且,中國民間美術是一個五彩而無法想象的藝術的世界,傳達出了普通人民對待自己日常生活的隨性和熱愛。中國民間美術的表現具有寓意性,如“魚”同“余”,人們把魚兒的形象常賦予“年年有余”的吉祥之意。又如“五福捧壽”中的蝙蝠,“富貴平安”中的牡丹等等。而且民間的藝術作品常常使用夸張的造型,以線代面,表現方法言簡意賅。其展現出的繽紛的世界,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底蘊的表現,起顏色和造型的獨具特色都被人們進行了象征性的描述,也給與了現代設計師們以極大的啟發。

二、民間美術與現代設計的融合的體現

中國民間美術作為傳統的文化,其中所具有的的傳統的理念和創造方式,被設計師們所取其精華運用到設計的作品中,其影響和融合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造型表現手法一脈相承。

中國民間美術的造型往往是簡潔而生動的,雖然筆墨不多,但是所要表達的意境卻也全都在其中了。比如饕餮紋,祥云紋。民間美術中的造型豐富多樣,因為其已經深深地植根于古老的文化積淀中,后來也出現了注重裝飾紋樣的表現手法?,F代的藝術設計師也會學習傳統的手法,化繁為簡,用抽象的圖形來表現具體的事物,用符號和變形來表現事物的神韻。

在現代的標志設計中,就要求設計師運用最簡單的圖案來表現企業或者機構豐富的含義。因為標志在現實生活中的呈現方式較為特殊,有時會以較大的幅面呈現,有時又會出現在名片、宣傳頁等較小的幅面上,所以要簡潔明了。這就考驗了設計師的化繁為簡的能力了,這樣一來,簡單的圖形和圖案就會被運用了。這就與民間美術中所追求造型的簡潔生動的表現手法不謀而合。

2.追求質樸純真。

不言而喻,中國民間美術所表現出來的是充分貼近生活的特點,雖然是豐富多彩,但是也是能準確的表現當地的淳樸的地域風情。不同的自然環境和不同的文化積淀等各種不同的因素構成了具有自己獨特色彩的豐富多樣的,但又充滿著質樸純真的個性風采。在現代生活中,有著越來越多的新材料和新技術在不斷地涌現出來,但是人們卻越來越向往著回歸自然,設計師們也會利用一些原始的方法和材料進行創作。比如,現代的家具,更多的人更傾向于實木材質的,天然材料的衣物、裝飾,越來越被人們所接受。

就拿包裝設計來說吧,出現了“自然為本”的原生態包裝設計,這種包裝忠實于傳統自然材料的特點,麻布、樹葉、竹子等材料開始被應用,反映自然材料的真實性,由表及里散發著對大自然的熱愛。與此同時,人們也越來越重視了自身賴以生存的環境,崇尚“自然、原始、健康”的理念,這就使原生態包裝應運而生。這種包裝能夠將文化、生態、環境進行有機的結合,充分將自然價值回歸到現在的設計中。

3.創造思維來源于民間藝術。

民間美術崇拜自然和符號,就打我國民間的吉祥圖案和符號來說,它們利用象征等方式表示人民向往美好生活、趨吉避兇的觀念,吉祥圖案傳達內容和構成這些內容意象來源于生活,更多的取自自然,如鹿、桃子,仙鶴、靈芝等等。

這種采用符號的創造思維影響著我國現代平面設計的繼承運用、開拓創造以及中國現代平面設計的實用設計體系。很多平面設計采用符號化的表現形式,使設計更具有社會化,更容易被人們所接受,而且還使得設計產品更具有文化內涵。

中國民間美術具有濃厚的文化底蘊和審美格調,現代的設計作品更是巧妙的學習民間美術,所以才有更多將民族性和時代性相結合的優秀的設計產品涌現出來。但是民間美術與現代設計在相融合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只是簡單地照抄照搬,缺乏靈活性和創造性;只借助于死板的理論知識,缺乏實地考察和實踐等等。中國民間美術與現代設計的關系應該是互相依存、互相連接、互相轉化的關系。

參考文獻:

[1]楊學芹,民間美術概論[M].中國人民美術出版社,1990

[2]廖軍,視覺藝術思維[M].中國紡織出版社,2000

篇5

民族傳統文化就像是養料一樣,滋潤著、充實著廣告設計,而設計師們則在文化這片土地上汲取營養,吸收知識,發揮出更大的才能,從而更好地服務于商品。好的設計,好的創意,也就更容易拉近設計師與顧客的距離。掌握民族的特性,從文化入手,用文化來滋養,使設計作品擁有更為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而廣告設計中體現文化的,往往都會滲透一個“意”字,而2008年的申奧標志則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設計師似乎用的是一種寫意的手法,將中國結與運動員這兩個因素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不僅僅體現了中國文化中國特有的審美韻味,也包含了奧運會這一現代化的元素。

平面廣告設計和民族傳統文化的關系

1平面廣告設計中的圖像對民族文化的借用

在影像時代中,平面廣告設計將視覺、聽覺等所有感官調動在一起,更好地傳達了震懾力,更有沖擊性。而設計中占大部分的則是畫面,它能夠用它獨特的特性來抓住廣告受眾的注意力,并且能夠迅速地將商品的信息傳遞出去。在平面廣告設計中,圖像是最基本的傳遞信息的工具,它是一種感情與外界溝通的方式,通過點、線、面以及色彩等形成的某種形象來誘惑廣告受眾,從而完成交流。設計師則要努力地將圖像盡量趨于視覺化,讓人們有感觸地去理解,如果做不到的話,那就失去了溝通的意義,設計也就失去了意義。現在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多元化的文化資源,信息似乎信手拈來,但平面廣告設計仍然無法擺脫與文化的聯系,民族文化在設計中的運用是無處不在的,不管你的創作風格是什么,你在構思的時候是不能擺脫文化對你的影響的,在構思的時候,運用鮮明的、具有代表性的圖像來反應文化的內容,可以進一步地豐富廣告所要表達的意思。

2民族傳統文化對平面廣告受眾說服

在平面廣告設計領域,東西方文化在互相滲透著,各種新思潮不斷涌入,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我們的思維模式和價值觀,但即使在新思潮的沖擊下,我們依然沒有丟棄傳統文化,五千年的文明依然在影響著我們。因此,蘊涵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因素的平面廣告設計似乎能夠更好地抓住廣告受眾的目光,也能更好地符合他們的文化口味以及風俗習慣。也就是說,廣告的說服力、影響力與魅力的體現完全是靠民族文化體現。因此,如何認識民族文化藝術與現代平面廣告設計的關系,使其在平面廣告設計中的應用更為廣泛和深入,將是我們的廣告設計師們今后不懈的追求。一則平面廣告能夠生存的源泉就在于它是否能夠打動甚至是蠱惑人心。而要打動廣告受眾的關鍵則是能夠喚起他們對某種價值觀念的認同。在這里,就必須使平面廣告作品在構思的時候能擁有某種打動人心的文化底蘊,能夠觸動消費者內心的某根琴弦,讓他們有共鳴之處。通過一系列的行為來表達商品的內涵,用視覺來吸引消費者的目光,從而達到廣告的最終目的——購買。成功的平面廣告作品之所以能夠成功,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能夠很好地處理民族文化在平面廣告中的地位,用富有文藝的氣息把文化的精髓凝練出來。以民族文化為基礎,能夠有效地減少平面廣告設計中的商業氣息,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它的品味,增強了表現力與張力。

篇6

關鍵詞:工藝美術;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創新

工藝美術是因人們的實際生活要求而產生的,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我國的工藝美術歷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傳承價值,在國際上也久負盛名。我國擁有眾多的工藝美術種類,它的產生多與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密切相關,也因歷史時期、地域影響、經濟文化技術水平和民族民風而表現出不同的風格特征。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工藝美術已不局限于傳統的手工藝和家庭作坊,而是與機器工業,甚至與大工業相結合,把實用品藝術化或藝術品實用化。隨著人們對工藝美術的高度重視,這些傳統的手工藝得到了政府大力的扶持。但由于傳統手工藝歷經數百年滄桑,許多歷史上形成的因素也制約了工藝美術的發展。將工藝美術的發展與現代文化的發展理念和推進思路相結合,從新的角度提升工藝美術的發展水平,尋求新的歷史時期的傳承與創新,具有十分重要和深遠的意義。

一、工藝美術的發展簡要

工藝美術的歷史起源于人類開始制造工具的時代,它主要是因人們的實際生活要求而產生,因此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工藝美術大多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與人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密切相關,也因時代、地域、技術和文化及民族等諸多因素而產生迥異的風格特征。根據史料記載,遠在冰河時期,人們就學會了用符號來進行裝飾,同時也發展了各種加工技巧,包括石質的、骨質的、象牙的、泥土的圓雕、浮雕以及這些材料上各種各樣的刻畫符號等。此外,從出土的石器時代的文物看,原始人所使用的工具上也常有各種符號和物形,并以此為裝飾,加工很是精美,成為最初的工藝美術品的雛形。正是由于古人對于這種形式美感的追求,以及在此基礎上累積起來的各種工藝技巧,才使得某些藝術或是造型成為可能,也正因此工藝美術經歷了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也是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疊加、發展、創新,才逐漸形成今天的工藝美術的態勢。

二、工藝美術的發展制約與優勢

目前,大多數工藝美術品過于陳舊,缺乏鮮明的時代特征,是制約工藝美術發展的最主要因素。很多工藝美術品由于仍然采用手工作坊和家庭經營的模式,使得其形態特征還停留在最初的審美尺度上,沒有及時的更新,不能很好的適應新時代的市場需求,因此也就是老樣子、老傳統、老技術,缺乏時代特色和新藝術風格,不具有時代感,很難被現代消費者所喜歡所接受,從而喪失了一大部分市場和消費群體,因而也羈絆了其向前發展的腳步,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固守陳規、不思進取、失去市場、被時代淘汰,這就是市場經濟所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它在迫使你改變、必須改變,在工藝美術技藝的承襲中,也要與時俱進,充分考慮時代特征,并進行相應的變革和創新,這樣才能與市場接軌,真正達到產銷合理的良性循環。工藝美術的厚重歷史傳承和文化底蘊是其最鮮明的優勢。工藝美術一般都是經過百年歷史的沉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較大的社會價值及影響力,作為一個傳承歷史的載體,具有其顯著的歷史特征和烙印,其后深藏的故事和品牌價值使得很多的工藝美術成為非遺產物,其獨有的唯一性和不可復制性都是其他產業所不能企及的。因此,在市場經濟中,必須嚴把特色,不斷嘗試和挖掘自身內在的文化內涵和現代文化的相互交融,以及不斷發展新的技藝、新的風格和新的時代特征,注重市場需求和品牌建設,增強創新意識,提升品牌價值,融入時代特色,發揚傳統核心影響力,取得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文化效益多豐收。

三、工藝美術的傳承與創新

工藝美術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經歷百年的洗禮,使得工藝美術更是品類繁多、技藝多樣,但在傳承上大都秉承了家族式的承襲關系,這樣雖然保留了技藝的獨傳性,但是同時也顯露出了這種經營管理模式的局限性和制約性,對于工藝美術本身的發展和創新來說是極為不利的。要從根本上解決這種問題,就要改變這種固有的經營理念和模式,依托政府的扶持,增強自身的適應性并加快創新的步伐,打破原有的局限模式,多學習合理有效的管理秩序和模式,豐富業內的傳統技藝,在保留自身風格特色的同時,融入時代特征,具有鮮明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特性。就目前的市場現狀來看,工藝美術并沒有真正實現其自身的歷史價值和傳承厚度。在被各色信息充斥的時代,更新換代是一件極其普通的事情,要想長遠立足,首先定位自己,也就是說要了解自己的特色,明白自己的優勢,在市場中尋求共性發展和特性傳承,對于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要快速跟進,從中挖掘出適合自身生存發展的立足點,適時轉型以適應千變萬化的需求,在特色傳承中真正做到獨立性、創新性和不可替代性,以謀求更高的社會認知和品牌價值,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空間和社會文化效應。就目前我國工藝美術發展而言,要立足于創新發展模式和積極探索差異化的發展路徑,在新舊相互融合的發展態勢下,傳承是為了更好的創新,而創新才是工藝美術賴以長遠發展的有效途徑,在一定意義上,這直接關系到工藝美術的存亡。工藝美術一般都有古老而悠久的歷史,都是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出現、發展、傳承、創新,也正是因為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生生不息的傳承精神,才使得我們今天還能夠有幸看到這些古老而厚重的工藝,還能夠有幸參與這種帶有生命意義的文化傳承,還能夠有幸為這些傳統工藝的發展注入新鮮的血液,在這個快節奏的生活中深入體味古人的審美情趣、文化內涵和歷史韻味。近幾年,在政府的大力扶持和關心下,工藝美術得到了大眾的高度關注,同時也開展了一些深入的研究工作和相關課題,為工藝美術的傳承搭建了平臺,也為工藝美術的創新提供了新的舞臺。工藝美術在今天的發展,融合了時代特征、鮮明的歷史特殊性和迥異的風格,并與之進行有機對接,積極探索具有實踐意義和社會價值的創新之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工藝美術應該積極借鑒相關創意產業發展的經驗,促進工藝美術發展觀念的轉變,例如可以通過打造具有精神文化內涵的工藝美術博物館來相應提高工藝美術的附加值,這不但是讓大眾直接了解工藝美術的途徑,增強工藝美術的社會認知度,同時也為工藝美術保留了珍貴的歷史資料,相應地建立健全工藝美術的保護體系,重視文化遺產和技藝保護的概念,為工藝美術長足發展提供強力保障,也為工藝美術的傳承與創新開辟一番新天地;工藝美術雖然具有很強的歷史感,但其價值并沒有很好的體現,這與其原有資源的約束性有關,應認真分析社會市場的需求,大膽切入高端市場,優化品牌價值,強化文化優勢,積極開發新的產品和經營模式,提升社會地位和認知度;在新的歷史發展時期,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市場經濟為導向,依托政府扶持,結合自身特色,積極探索新媒體等時尚元素對提升工藝美術經營理念、改進運作方式等方面的影響,挖掘、闡釋工藝美術的歷史印象和文化內涵,逐步提升工藝美術的市場經濟價值和社會文化價值,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經濟全球化的概念為工藝美術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打開了一扇門,秉承歷史的開拓精神,將工藝美術的發展與世界接軌,擴大多元化融合,轉變經營理念,實現特色突出,多元化輔助的經營模式,也可積極打造網絡平臺和電子商務等多媒體媒介,對工藝美術進行有效開發和利用,也為工藝美術發展創新提供有效的戰略空間。

四、工藝美術創新發展的社會效應及價值

工藝美術歷史悠久,是古老的文化分布在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的各個行業及文化藝術領域,是百年的傳承,有著深層次的精神內涵和歷史文化底蘊,發展工藝美術不僅具有歷史意義,同時也是市場需求和傳統文化的延伸。在各具特色的工藝美術品中,能夠很好的突出強調優勢資源,新老融合、傳統與創新、文化與科技的深度交融,是具有時代特征和獨特韻味的傳統文化的發展之路。在工藝美術的創新中,具備革新意識、敢于想象,勇于與時代接軌,不斷完善自身傳統的思維模式和落后的觀念,打造深層次文化發展下的新工藝美術,不斷散發自己古老而又具有時代性、創新性的獨特藝術魅力,突出最原始的審美精神和最古老的歷史韻味,其價值是深遠的,其社會效應是長效的,其發展是具有延展性的,也為工藝美術的未來再創一個歷史巔峰。

參考文獻

[1]田自秉.中國工藝美術史[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

[2]張玉花,王樹良.外國工藝美術史[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5.

[3]林樂成.正在改變的傳統—當代工藝美術作品展[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2.

[4]柳宗悅.工藝之道[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篇7

1.泰國,清邁(Chiang Mai, Thailand)

提起泰國的經濟發展和現代科技,不得不提首都曼谷,而談到旅游,卻要首選北部地區的城市。清邁的好多酒店都為旅客提供實惠的套餐,是一個旅游物超所值的地方。在清邁,游客可以嘗試跳越懸崖、玩太空球、免費騎大象等有趣的活動,還可以到女子監獄體驗舒服的按摩,是與戀人度過黃金時光的好去處。

2.菲律賓,薄荷島(Bohol, Philippines)

薄荷島是菲律賓7000多個島嶼中最美的一個,島上民風淳樸、消費低廉,堪稱度假天堂,是旅游目的地的不二之選。此外,薄荷島風景優美,有廣闊的紅木森林和奇特的巧克力山等著名旅游景點。走過一座搖晃的竹橋,可到達眼鏡猴保護區,這里有世界最小的迷你眼鏡猴。當然,還有一定不能錯過的當地特色美食。

3. 印度尼西亞 巴厘島(Bali: Indonesia)

巴厘島因其如畫的風景、純樸的民風而成為世界級的旅游度假區,去過巴厘島以后,其他所有的景點都將黯然失色。巴厘島鱗次櫛比的廟宇建筑、郁郁蔥蔥的熱帶雨林和美麗的沙灘享譽世界,是著名的旅游島。此外,歷史悠久的廟宇、雄偉的清真寺、令人嘆為觀止的海岸線風光以及古老的寶塔營造出一種懷舊的氛圍,一邊漫步其中,一邊品嘗著當地特色美食,將會是一種獨特的體驗。

4.馬來西亞,檳城(Penang, Malaysia)

馬來西亞可能不是旅游熱門景點,但八月份的檳城絕對值得一去。以多樣化的人口構成和壯觀的建筑為特色的檳城,也被稱為美食天堂。除了嘗遍各種美食,參觀南洋華人首富張弼士的展覽館也是不錯的選擇,而且價格實惠,僅需4美元(約合人民幣26.5元)。游客可以跟隨導游走遍城市景點;也可以登上云霧繚繞的檳榔山一覽秀美的自然風光,或者參觀極樂寺,體驗懷舊的感覺;還可以感受1美元(約合人民幣6.6元)品嘗美味甜點的體驗。

篇8

關鍵詞:原始美;圖騰觀念;傳承保護

淮陽泥泥狗為河南淮陽古老的造型藝術,別稱泥狗子,為著名的泥玩具,有著濃郁的歷史文化底蘊,被稱作民俗藝術的“活化石”。河南淮陽舊時稱為陳州,在淮陽太吳陵埋葬有伏羲的頭骨,這里是伏羲、女媧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每逢二月二至三月三,廣大民眾就會云集太吳陵,舉行盛大的廟會來祭祀伏羲、女媧,為家人祈福。

一、泥泥狗體現古樸的原始美

泥泥狗的造型大多昂首挺胸的姿態,氣勢非凡,在動物的頭部凝結了工藝師豐富的藝術表現力,泥泥狗的重心位于整個造型的前半部,而軀干的后半部分經常會被簡單淡化,前腿長,后腿短,泥泥狗藝術取材于傳統的神話故事,追求抽象和混沌感,不求形似,表現出程式化的藝術風格。

淮陽泥泥狗的造型古樸粗獷,奇異怪誕。作為民間藝術形式的泥泥狗色彩濃艷,不僅講究強烈的色彩對比,而且還追求畫面的和諧統一,色彩效果除了受視覺的審美規律外,還受傳統民俗觀念、文化觀念的影響。先在泥泥狗全身涂黑色,然后在黑色底紋上面再做彩繪,最終色彩濃艷強烈,鮮艷明快,有著極大的象征意義。當地百姓把這些泥塑看作守護太吳陵的“神狗”。如今在淮陽縣城東北的十幾個村莊,還有大量民間藝人在進行這種泥塑的創作。

淮陽泥泥狗的制作工藝大致分為挖泥、打泥、捏制、著色、繪制等過程。泥土材料選用當地的膠泥,藝人們在地面下挖五六尺深,就能得到黃膠泥,細膩而有粘性;先把泥挖出來之后,再將和好的泥放在石板上用木棒進行捶打,為的是趕出泥中的氣泡,讓泥容易成型,更加細膩均勻;接下來就是塑造形象,先揪出一個個團泥,分別搓成原始坯子,在這些原始坯子的基礎上再進行具體捏制;接下來就是繪制各種圖案了,繪制工具用一只削尖的高粱秸稈,把泥泥狗全身染上黑色作底,晾干后用廣告色點畫各種圖案。為了使泥泥狗色彩光亮鮮艷,對比強烈,藝人們在繪制泥泥狗之后再刷上清漆,使之光亮。

二、原始圖騰觀念的真實再現

泥泥狗表面圖案象征著原始生殖崇拜,傳遞著古老的原始圖騰之美。圖騰崇拜是在自然宗教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民俗信仰,圖騰在民族中處于至高無上、不可侵犯、不可輕視的神圣地位,崇拜是求吉,禁忌是避兇?;搓柲嗄喙返哪嗨芏紱]有經過燒制,藝人們認為原汁原味才能體現原始古拙與神秘精神,燒了就無法體現民俗藝術的原汁原味,這是為了紀念的歷史傳說女媧造人。

泥塑藝術自古與民俗活動緊密相連。祭芒神是中國傳統的歲時習俗之一。所謂芒神即春神,這一天的主要活動就是要用彩鞭鞭打“春?!保源藖硐笳鞔焊拈_始?;搓柲嗄喙房煞譃橥尥揞^、大花貨、小中板、小泥鱉等類型,它包括猴頭燕、四不像、人面猴、九頭鳥、獨角獸、多角獸和麒麟送子等,在泥泥狗造型中,有較多的猴的題材,有貓拉猴、人面猴、子母猴、草帽猴、握蹄猴和騎馬猴等,這些泥塑造型皆具有濃厚的文化內涵。

貓拉猴是貓與猴的合體,貓做行走狀,背上坐著猴,具有深刻的民俗象征意義。據說在遠古時代,貓與猴都在山上居住,貓比較喜歡背著聰明的猴出外,于是后世便產生了這種造型。另一種說法是貓與猴的合體寓意伏羲與女媧結合,象征著繁衍后代。

人面猴高12-15厘米,嘴部突出,兩個圓圈畫在黑色的底紋之上,猴的頭頂做桃形裝飾。人面猴泥泥狗藝術是最為傳統種類,表情莊重肅穆,胸前有豎向紅線紋樣,周圍弧線圍繞黃、白、綠色彩,其間用白色圓點進行點綴,外形類似于女性生殖器官,據考證,這是古老生殖崇拜觀念的呈現。

子母猴象征著子孫繁衍興盛。造型為一老猴懷抱一個幼猴,老猴背馱一個幼猴,有的則馱多個幼猴。草帽猴造型比較抽象,古樸厚重,上面畫有人面形圖案,猴子頭頂圓形草帽,這個造型寓意伏羲女媧是兄妹結合繁衍后代,因為這種關系,故此用草帽遮面蓋羞。

握蹄猴古拙而可愛。為猴子吃東西造型姿態,騎馬猴為一個猴騎在馬背上的造型。寓意馬上封侯的吉祥含義。四不像造型從傳說中姜子牙坐騎得到啟示,造型為驢身、馬嘴、牛角、羊腿。龜的形象也經常出現在泥泥狗作品中,傳說這是對伏羲白龜池白龜作的紀念,伏羲從白龜背上的紋樣取得靈感,從而畫出八卦圖用來治理天下。

由此可見,泥泥狗不僅僅是一種泥塑造型藝術,而且是古老原始圖騰觀念的再現,它是當今社會對原始圖騰的延續與拓展,有著濃厚的歷史文化意蘊。

三、淮陽泥泥狗藝術的傳承與保護

文化的本土化、多元化離不開民族文化、民間文化、民間藝術的支持,況且只要有民眾存在就有民眾的自我創造,因而對民族文化、民族藝術的繼承顯得尤為重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泥泥狗的傳承和發展著實令人擔憂。近年來,國家提高了對民間藝術的傳承與保護,并且啟動了民間文化遺產的搶救工程,這些為泥泥狗的傳承發展帶來了契機。在物質文化極具發達、商品經濟日益橫行的今天,保護與傳承這一傳統民俗藝術變得異常重要。

1.豐富民俗活動。每年盛大的廟會給泥泥狗的傳承保護帶來了契機,民俗信仰與民俗活動是泥泥狗存在并延續的母體,泥泥狗本身就產自太吳陵廟會中,這正是淮陽泥泥狗這一民俗藝術傳承發展的根本緣由,我們堅信:只要民俗不變,作為民間藝術的泥泥狗藝術也就不會改變。

2.著力塑造品牌。泥泥狗存在著一個較大的產業空間,具有一定的經濟效應,但是,僅僅靠在廟會上的宣傳是遠遠不夠的,只有確立了民間藝術商品品牌,加強市場宣傳,才能擴大銷售的渠道。另外,產品創新是應對當今市場變化的主要手段,只有這樣,才能讓泥泥狗這一古老藝術走向現代化和國際化。

3.加強對傳承人的保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首先要加強傳承人的保護,從事泥泥狗創作的民間藝人很多,應該構建民間藝人檔案,并建立民間藝術專用基金,主要解決藝人困難,定期或不定期舉辦民間藝術展覽,加強國內外影響。泥泥狗的傳承重點在人,我們只有保護好藝人,才能保護好瀕危的民間藝術。

四、讓民間藝術走進學校課堂

包豪斯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需要聘請一些精通工藝的師傅擔任技術導師,注重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泥泥狗的傳承方式大多是口傳心授,世代相傳,它不具備學院的教育背景,對學生進行民間藝術教育,既能夠承繼我國傳統民間藝術,而且能夠推動我國藝術人才的全面發展,同時也將使泥泥狗這一古老藝術煥發活力,延續傳承。

篇9

【關鍵詞】刺繡工藝;現代設計;傳承;發展

中圖分類號:TS941.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500(2014)01-0011-01

中國傳統服飾刺繡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底蘊,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具有獨特的研究價值。服飾產品將來的發展趨勢依然是傳統元素與現代工藝相結合,傳統刺繡紋樣與現代服飾造型發展趨勢相結合。中國元素與西方設計相結合的誕生,促使服裝行業日益繁榮,同時也促使傳統刺繡進一步更新、完善、以滿足人類得以服裝穿著、服裝文化、服裝藝術多層次的需求。

一、刺繡的簡介

刺繡,又稱絲繡,是中國眾多優秀的民族傳統手工藝之一。在綢緞、棉布和現代化纖維織物等材料上,用各種材質的彩色線,憑借一根針的運動,構成各種各樣優美圖案或文字的工藝。其在中國工藝美術史上的地位舉足輕重。根據《尚書》記載,章服制度早在四千年前就已規定“衣畫而裳繡”;另外在《詩經》中也有"素衣朱繡"的描寫。宋代推崇刺繡服飾的風氣,在民間已經廣泛流行,這也促進了中國刺繡工藝的蓬勃發展。中國是世界文明的最古老的發祥地之一,地域廣闊,歷史悠久,不同的朝代擁有各自不同的文化特征,不同的民族都有著各自不同的地域特點、文化和信仰。我國傳統文化藝術和工藝在世界上的地位是舉足輕重的。

二、刺繡與服裝的歷史淵源

傳統刺繡作為我國優秀的民間工藝,伴隨著時代的發展其工藝日漸完善,并在現代服飾里應用廣泛。在沒有服裝的時期,人們利用紋身修飾自己的身體,用來像別人表明自己的身份,人們身上的紋身在各種各樣的社會活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直到服裝的慢慢出現,紋身才開始逐漸變少,雖然服裝可以御寒保暖,遮羞避丑,但同時也遮蓋了原本身體上美麗的花紋,因此本來直接在人體上刻畫的花紋圖案,就利用先進的刺繡工藝而表現在了服裝之上。

最早在服飾中運用的刺繡,僅僅是人們對圖騰的崇拜,直到南北朝時期佛教出現,直接為宗教所服務變成了刺繡的功能,因此南北朝時期的刺繡圖案以主要是以佛像為主。在農業發展起來之后,栩栩如生的花鳥魚蟲圖案成為了刺繡的主題。不同的民族文化對刺繡的影響也各有不同,技法也變化多端,如此便形成了東方風格刺繡服飾最初的樣式。在古代,刺繡品中紋樣的象征意義是非凡的。從古代帝王服飾的“十二章”象征的天命神授到普通百姓服飾上的吉祥圖案,都是如此。無論從大量史書的記載中研究,還是在現存的大量作品中探索,都無不被手工藝者的精湛的技藝所折服,其對于當代服裝設計的影響無與倫比。

三、刺繡在服飾中的裝飾特征應用

1.刺繡在傳統服飾中的應用

中國傳統服飾的特點就是為了追求一種裝飾美而充分調動藝術造型手段,因此,有吉祥寓意的圖案被廣泛用于服飾中。不管是精細雅潔的蘇繡、栩栩如生的湘繡、細膩柔美的蜀繡、雍容華貴的粵繡、質樸鮮艷的少數民族刺繡,都是“圖必有意,意必吉祥”。

刺繡發展最強勁的動力就是對于服裝的裝飾作用。刺繡對于服裝的裝飾貫穿古今,傳統刺繡服飾經過歷史漫長的演化,漸漸的形成了許多裝飾部位。如團花、馬面、官服上的補子等。傳統的圖案與紋樣精神從民間藝人的刺繡工藝中反映出來。種類繁多的吉祥圖案都采用了象征的方法,將祈福納樣、避邪驅惡的觀點,利用不同的工藝手法化作具體的圖形。例如陜西鳳翔的傳統民間刺繡,主要為節日和婚禮裝飾品,如春節、端午節等都有專門的講究。端午節外婆給外孫送“五毒裹肚”、“五毒涼鞋”等;小孩的手脘上要扎五花繩,胸前要帶香包,以辟邪健身。孩子過滿月或者周歲時,外婆要送虎頭帽子、胖娃娃、項圈、布藝老虎、花衣袖筒、老虎枕頭、獅子枕頭、麒麟枕頭、虎頭和豬頭鞋等,以示吉祥并求保佑。

2.刺繡在現代服裝中的應用

在當代服飾和服裝設計中,設計師利用他們獨特的創造性思維和想像力將傳統的民族刺繡工藝完美的運用到了服裝上,將傳統工藝與現代工藝天衣無縫的結合在了一起,賦予了服裝款式全新的時尚魅力,詮釋了東方獨有的韻味,使服裝在擁有實用性時,也擁有極高的審美性。

隨著時尚的需求越來越廣,現代服飾刺繡圖案的題材更加豐富,在傳統意義的吉祥圖案上又添加了現代人喜愛的時尚元素,例如寫實的花卉、抽象圖案、卡通人物形象等。

近幾年,刺繡在國際時裝舞臺上的魅力盡顯,各種利用東方圖案和吉祥圖案為題材,不講究對稱的花卉圖案,以及各類繡花女裝和突出另類的男式繡花鞋等,都是中國刺繡在國外服飾運用上的重大突破。不僅在國際,在我國本土品牌服飾中也更多地運用有傳統刺繡紋樣。在2012年,NE?TIGER推出了 “錦繡國色華夏禮服”系列。運用“云錦”作為材料,運用“五色”做為國色,運用“四大名繡”作為工藝手法,運用中國古老的刺繡工藝手法,利用巧妙的工藝將四大名繡融為一體,這種將傳統工藝與現代工藝、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的融合運用,使得現代服飾更加具有自己獨特的魅力和風格。

時代在飛速的發展,人們的審美觀念也日新月異,人們對服裝的新需求和新欲望必然會增加。在新的審美標準下,人們對刺繡服裝的偏愛也由單純的欣賞刺繡工藝到刺繡與款式的完美結合。所以不僅要有完美的刺繡圖案還要通過對服裝結構的解構、面料的設計、圖案的結構設計使服裝滿足當代人審美需要。

四、結束語

中國傳統刺繡藝術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獨具魅力的一種藝術,是各民族人民在生活中運用勤勞和智慧創造出來的異常珍貴的文化產物,在中國工藝美術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刺繡在服裝的裝飾領域能夠長久地占據至關重要的地位,不僅需要它有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更至關重要的是它需要有著自己獨具一格的工藝特點靚麗的色彩和反映人類多姿多彩文化生活的各種圖案,且需要結合現代服飾的設計和工藝特征,塑造出了更具有生命力的形象,用來顯示各個時期的文化風貌與藝術成就。

參考文獻:

[1]陳禮玲.刺繡在服裝中的運用[J].考試周刊.2007,(21):129-130.

篇10

關鍵詞:中國傳統文化;美術元素;現代藝術

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其傳統文化元素更是種類繁多、內容豐富,傳統美術元素則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鮮明的印跡,雖然幾經結構重組,樣式萬變無窮,但是無不與生活有關、無不與智慧相連。從新石器時代的彩陶到商周時期的青銅器紋路,再到戰國時期的輕巧器皿,都在圖形、文字及造型等方面體現著中國傳統美術元素的魅力。隨著時間的推移,歷史的變遷,這些方面成為中國傳統美術元素的主要載體,凝聚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智慧和希望,傳承著神州大地的藝術精神。再看如今的現代設計藝術,都或多或少的繼承了中國傳統美術元素的恢弘與精巧、簡約與精致、粗放與娟秀,隨著西方美術元素對中國現代設計藝術的滲透,我國的現代藝術作品與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也都富有現代氣息與西方濃郁的文化涵養。因此,現代設計藝術,不是一味的對中國傳統美術元素的繼承,也不是只顧西方美術元素的模仿,而是時代特色下,設計師的創新與綜合,是東方文化與西方魅力在設計藝術中的交融。為了便于分析應用,中國傳統美術元素可以通俗的分為三大部分,即傳統美術圖形、美術字書法、傳統美術造型文化?,F代設計藝術對中國傳統美術元素的應用具體分析如下:

一、掌握傳統美術圖形在現代藝術設計中的提煉與衍生

美術圖形在傳統藝術中是一種重要的造型要素和風格樣式,是傳統美術元素的風格外化表現。在現代設計藝術中,將傳統美術元素融合與應用并非簡單的復古,而是需要用現代設計藝術的構圖理念對傳統美術圖形進行多種方式的設計重組,這樣才能在提煉傳統美術圖形的同時,將時代特色融入其中,體現出創新風范與歷史底蘊。在生活中和影視作品中能夠看到許多富有傳統美術圖形元素的作品,如備受業內人士稱贊的鳳凰衛視臺標。這就是從傳統美術圖形元素“鳳凰”圖形中獲取的靈感,雖然僅僅是一個電視臺的臺標,但是確實一個媒體管理理念的體現,一鳳一凰振翅高飛,鏗鏘和鳴,企業形象與管理者的理念得到充分表達。不僅能夠體現傳統文化的特點,還能夠能夠充分地體現出設計理念的核心個性。

但是,隨著現代設計藝術作品當中出現越來越多的中國傳統美術圖形元素與現代設計理念相結合的現象,再加上目前中小企業對企業形象設計的重視,出現了較多的“畸形設計”這些設計作品當中一眼能夠看出哪些是傳統美術圖形元素,哪些是富有現代氣息的藝術元素,但是卻是眾多設計元素的堆砌,沒有抓住這些圖形的文化靈魂,使作品失去了最關鍵的部分。

二、思考美術字書法藝術在現代藝術設計中的合理運用

美術字書法是以漢字為基礎的特定藝術形式,在創作過程中不僅具有書法特色,還要具有美術特色。甲骨文、篆、隸、楷等各種書法藝術在表現形式上不但講究字體的造型變化,而且非常重視文字的組合和虛、實、輕、重等整體構成關系,使傳統美術藝術更加富有表現張力。

因此,在現代設計藝術中,傳統美術字書法也被廣泛運用,甚至將其書寫時的書法要求運用到西方字母的寫作當中,使藝術作品上的文字成了文化底蘊的鮮明符號。2008年北京奧運會會徽當中的“京”字就是中國傳統美術字書法的經典應用。會徽以古老的印信代表華夏古國向世界的莊嚴承諾:世界給我以信任,我給世界以輝煌!同時,將古都北京的青春氣息與深厚的文化底蘊相結合,向世人展示了對現代文明和各地文化的包容,歡迎世界各族人民的到來。正是因為印信“京”字采用了眾多古老的書法元素與美術字創造手法,才能夠將想表達的寓意準確的在這個簡單的圖案當中表現出來。由此可見,對于傳統美術字書法的應用不僅僅是追求圖案美觀,更是對設計靈魂的追尋。

其實美術字書法在現代設計藝術中并不少見,尤其是在產品包裝或者建筑物上。但是,隨著速餐文化的到來,傳統美術字書法被書法設計者演繹成了另外的表現方式,比如現在流行的娃娃體等字體,雖然看起來輕松活潑,但是卻沒有失去了最基本的書法要素。這些娃娃體的字體在兒童用品上廣泛使用,雖然更加符合兒童可愛活潑的性格,但是卻沒有考慮到產品使用對兒童成長及價值觀的影響,更談不上對于傳統美術元素的尊重與繼承。所以說,現代設計藝術在進行美術字書法設計時,不能一味追求經濟利益和流行時尚,更應該注重與傳統美術元素相結合。

三、把握傳統美術造型在現代藝術設計中的意蘊體現

中國傳統的美術造型在中國是一種吉祥文化的象征,比如剪紙文化中的喜字、中國結造型,還有奧運火炬上的祥云造型以及我們所熟悉的春節時“招財進寶”的造型、“百歲鎖”的造型等。這些造型有的發源自遠古,但是卻流傳至今,是我國各民族人民不同思想文化的有機聯系體,也是能夠在現代設計藝術中引起人們的強烈共鳴。尤其是當世博會上中國館的造型呈現在人們眼前時,更是將現代建筑與傳統造型相結合,成為許多中國人心中的完美藝術作品。

但是,并非所有的建筑造型以及服裝、甚至書籍封面造型都要與傳統美術造型相關聯,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住傳統美術造型所蘊含的特殊寓意。只有這樣,才能將傳統造型運用的恰到好處。

最后,值得強調的是,現代設計藝術對中國傳統美術元素的運用不可能全部都是對單一元素的擴展,可能在一件作品中能夠實現多種元素綜合運用,因此,需要設計師在準確把握設計理念的基礎上,靈活的將傳統美術元素融合到一起,這樣才是對傳統文化價值的回歸,而不是傳統元素的堆砌。

參考文獻:

[1]侯明勇,黃芬.中國傳統元素在現代藝術設計中的創新初探[J].藝術評論,2010(10).

[2]賈樂賓,宋玉鳳.中國傳統元素在現代設計中的繼承與延伸[J].科技信息,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