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好心情壞范文

時間:2023-03-21 04:26:3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情好心情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適度的負性情緒,有時候對人是有利的。適度的壓力可以轉變為動力,面對失落和挫折可以加深人們對人生的體會和感悟,使人心態變得平和寬容。負性情緒,是人類對環境的一種正常的心理反應。有點負性情緒不見得是壞事,也許它正在提醒你,你應該對自己的行為、心態甚至人生觀做一些調適和改變,你需要給自己一點時間休息和放松。

如果負性情緒長期存在,不能及時地渲泄和處理,則會使人失眠、焦慮、心力交瘁、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工作學習效率低下,乃至悲觀消沉、精神抑郁,還可能給身體和心理帶來較大傷害,這時候,你需要合理地、適當地去宣泄。

負性情緒宣泄的最根本的方式,就是調整人生的階段性目標,或者總的人生目標,調整人生觀、價值觀、愛情觀,改變生活方式和工作環境,改變自己的人生態度等,這是從認知水平上掐斷產生負性情緒的源頭,是宣泄負性情緒的最根本的方法。

當然,負性情緒還有很多行之有效的宣泄方式,經常使用一些既不傷害別人,也不損害自己,以及發泄有度的方法,能使負性情緒得到及時的緩解,不至于日積月累,憋悶成疾。下面介紹一些常用的宣泄方法。

①充足的有規律的睡眠,可以使人精神飽滿,容光煥發,從而產生自信。當工作緊張、壓力大而效率又低的時候,別著急,放下一切,先好好地睡一覺。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②更換新服飾和發型,甚至改變形象,以新的姿態出現。這對于女性來說更加行之有效,自我的愉悅和適度的自我欣賞可以使人產生更多的自信。

③回憶美好事物,回憶成功時刻,這樣就比較容易找尋自我價值和自我優勢。人不要被負面的思維蒙蔽住雙眼,不要沉迷在“一切都是灰色的、糟糕的”情緒中。回憶美好和成功,有利于人們在情緒低落時找到自己積極的一面。念一念“失敗是成功之母”之類的名言激勵自己。

④使用語言暗示法。語言暗示對人的心理和行為有奇妙的作用,當人被不良情緒所壓抑的時候,可通過語言的暗示作用,來調節和放松心理上的緊張狀態。對自己說 “不要急,安下心來就會好”,以此來鼓勵自己。

①讀小說,看幽默故事,觀賞愉快搞笑的故事片或連續劇,欣賞音樂或放聲高歌。音樂療法主要是通過聽不同的樂曲把人們從不同的負性情緒中解脫出來。除了聽以外,唱也能起到同樣的作用。尤其放聲歌唱,是排除緊張和消除激動情緒的有效手段。歌的旋律,詞的激勵,唱歌時有節律的呼吸與運動,都可以把人從不良情緒中引出來。

②運動,旅游和散步。人在盛怒時,可以干些體力活,也可以到操場上跑幾圈,把因為盛怒積聚的能量釋放出來。當累得滿頭大汗、氣喘吁吁時,即會感到筋疲力盡,這時不愉快的心情也會基于平靜,產生的怒氣也會消失大半。

③保持一些愛好,在心情不愉快時,做一些自己最喜歡做的事。比如喜歡茶的喝茶,喜歡花的賞花等。當人的心情不好,產生不良情緒體驗時,內心都十分激動、煩躁和坐立不安,此時,可默默地侍花弄草,觀賞鳥語魚游,或揮毫書畫,高聲朗讀,這些看似與排除不良情緒無關的行為,恰恰是一種以靜制動的獨特的宣泄方式,它是以清靜雅致的態度平息心頭怒氣,從而排除沉重的心理壓抑。

④離開不愉快的環境,去享受大自然的風光。當受到不良情緒影響時,可以到風景秀麗的公園、綠樹成蔭的大道上散散心,大自然的美景、綠色的世界、蓬勃的生機都能曠達胸懷,歡娛身心,忘卻煩惱,消除精神上的緊張和壓抑之感。有條件的話還可以外出旅游,離開令人不快的環境。

①傾訴和交流,讓知心的朋友知道你的心事,為你分擔。當產生不良情緒時,朋友們聚一聚,一壺清茶,一杯咖啡,一番心事傾述,不良情緒頓然煙消云散。“快樂有人分享,是更大的快樂;痛苦有人分擔,可以減輕痛苦”。

②哭泣流淚,不把痛苦憋在心里。哭是釋放不良情緒的最好方法,是心理保健的有效措施。人在情感激動時流出的淚會產生高濃度的蛋白質,它可以減輕乃至消除人的壓抑情緒。哭可以解除情緒的緊張和悲憤、內心的抑郁與煩惱,還可以促進生理上的新陳代謝。美國生物學博士費雷認為,人在痛苦時不哭是有害人體健康的。人在流淚時可以把體內因發怒而產生的化學物質排出體外,在緩解憂愁和悲傷的同時達到心情開朗和身體健康的目的。

③文字宣泄,寫日記,記錄心情隨筆及心中感慨雜談,把自己心中的負性情緒轉移到文字上,既安全又有益。

①好好吃一頓,好好穿一回,好好玩一把,給自己好好買一件小禮物。

②讓別人為你美容,享受一下周身按摩,享受一回讓人服務的感覺。

篇2

【關鍵詞】幼兒;家庭教育;芻議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都是在家庭教育基礎上進行的。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的成功與否必然成為孩子能否健康成長的關鍵所在。因此,家庭教育在把好第一關,打好教育基礎上起到了關鍵的作用。我們必須十分重視家庭教育,并施以正確的家教方法,才能保證孩子的健康成長,直至成才。

一、樹立正確的觀念,教孩子學會做人

(1)教育孩子學會做人,是家庭教育首要的、根本的任務,也是貫徹素質教育思想和要求的核心問題。教育孩子做人,就是要十分重視孩子思想品德的教育。作為家長不能重智育輕德育,因為比知識重要的是能力,比能力重要的是做人。家庭教育重在教育孩子學會做人,學會與人溝通,學會與人合作,學會與人分享。

中國有句古話:十歲的神童,十五歲的才子,二十歲的凡夫,二十五歲的俗物。揭示的正是這個道理。今天和古代不同的是,今天社會職業分工與合作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任何一個人離開別人的理解、合作與支持,肯定一事無成。所以,我們一定要把教子觀念徹底改變過來。

(2)以人品教育為首。教育猶如海上行船,必須按正確的航線行駛,否則,船越大越有觸礁沉沒的危險。人的品質,決定了人的發展方向,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務就是培養孩子成為一個真正的人。孩子有沒出息,問題大都出在家庭教育上。孩子長大后出問題,常常是父母種下的根源。孩子的成功與否,與父母對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否正確息息相關。我們教孩子教的是人品和道德,是否把孩子的人品和道德教育好,是孩子一輩子成功與否的關鍵。只要他是被尊重的人物,他的一輩子就會活的特別順利。

人才分為兩種:一種是有才華,沒有道德基礎,這種人很危險,容易出問題;一種是既有道德心又有才能,這種人是很完美的,每個家長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這樣的人。

然而我們現在的教育體制,基本上是讓家長引著孩子往第二個方向走:有沒有道德不重要,把孩子培養成有才華的人才是最重要的。但實際上等到真正進入社會后,有才華沒道德的人一定會出問題。

所以對于我們家長來說,要做的第一步就是一定要把孩子先培養成一個有道德底線的人,然后再來培養孩子的能力。你的孩子小時候成績再差都沒事,但是你的孩子小時候就出現人品問題就很嚴重了。

(3)不要怕孩子吃苦,要讓孩子學會吃苦,甚至有意給孩子設置吃苦的環境,有意識的磨練孩子,使他成為能吃苦、有韌性的人。

二、搞好心情教育,讓孩子具有好心情

作為家長,我們必須練就一個本領,在任何情況下,既能督促孩子進步,又能保持孩子的自尊不受傷害。你要保證孩子得第一名高興,得最后一名也高興,讓孩子覺得活在世界上很美好,培養孩子對于生命的熱愛,讓孩子時常具有好心情,是家長最重要的任務之一。要知道心情如同吹來的風,虛無飄渺,卻無處不在地存在著,無時無刻不影響著孩子的一切,心情的顏色會影響世界的顏色。

生活中的人在本質上并沒有什么區別,不同的只是他們的心境。一個成功者,并不是他們在人生道路上是多么的一帆風順,也不是他們的能力有多么的超群,只是因為這種人善于控制自己的心情.能在狂風暴雨中看到美麗的彩虹,甚至能在一敗涂地中看到美好的將來,并時刻保持一種良好的心理狀態,不為暫時的失敗而沮喪。相反一個失敗者,也并不是真的像他們所說的那樣缺少機會,原因常常是這種人不會控制自己的心情,任自己的情緒由著面前所發生的事情隨意放縱,把許多稍縱即逝的機會給自白浪費了。為此,在很大的程度上我們可以這樣認為:心情好,則事成;心情壞,則事敗。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這樣一種情況,在一個班里,有的孩子永遠是第一名或者第二名,他智商確實高,或確實是自覺努力,不讓家長操心。而我們的孩子不管怎么努力都在中間,甚至后面。在這樣的情況下,家長們應該怎么辦?批評、責備、急燥等都無濟于事,反而會對孩子造成傷害。需知,孩子是有區別的,但是只要你的孩子沒到水平,只要孩子能正常的走進教室上課,就能夠做出重要的大事來。中國企業家協會有會員一千多個,北大清華復旦畢業的還不到二十個,剩下的是普通高校畢業的,甚至還有的是農民、工人、大專生、中專生等等,但他們都成為了成功的企業家。所以教育只能決定人生的一部分,不能決定一切。

可見,對家長來講,重要的是目標適度,引領孩子養成自力更生、助人為樂的習慣;學會調節與發泄壞情緒,遇事多往好的方面去想。

三、抓好勵志教育,鼓勵孩子成長

美國有一位著名的物理學家,上初中剛開始學物理的時候,他的物理成績很差,只考了8分。物理老師找他談話,讓他好好學物理。學生說我不喜歡就是學不好,老師特別聰明,他告訴這個學生,別的同學都是60分及格,你只要考到9分就算及格。學生一想我隨便劃個勾就能及格,很容易,于是就答應了,結果下次考試考了28分。雖然28分,老師還是沒有理由在全班面前表揚他,因為還是不及格的分數。這個老師很聰明,她讓全班同學把上次的考試成績和這次的成績做一個減法,上次考了90,這次還是90,一減就是0,上次95,這次93,一減就是-2,這樣減到最后,就一個同學剩下了20分,就是這個同學。老師把所有同學的分數寫在黑板上,問了個問題:“上次考試到這次考試哪個同學進步最大?”全班同學異口同聲說某某,這是一個鐵的事實,因為只有他一個人進步了20分。這種鼓勵方式不但沒有侮辱色彩,而且有很大激勵色彩。這個學生一下就興奮起來,他想無論我考到48、68、88都是全班進步最大的,我有無數的空間。老師做了件聰明的事情,孩子就覺得有廣闊進步的空間,從此這個孩子就喜歡上了物理,并最終成為了全世界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

假如你的孩子是全班最后一名,你怎么對待你的孩子呢?大部分家長的反應都是打一頓或者罵一頓。孩子明明知道自己錯了,但是沒有辦法,他就考了0分你怎么辦呢?你還不斷的傷害他,到最后他可能就不學了。建議家長要站在長遠的角度上去想一想,第一名和最后一名到底有多少差距。

家長一定要學會怎么鼓勵孩子。這次孩子考倒數第一,下次你要會鼓勵他考倒數第二,這次他考20分,下次你要會鼓勵他考30分。千萬不要說你的孩子,這次考了60分,你告訴他下次不考90分就別進家門。你這么說,有的孩子當然會拼命學,但有的孩子拼了命也到不了90分,那他怎么辦呢?難道真的不讓他進家門么?你肯定讓他進家門,你讓他進家門就意味著你說話不算數,孩子以后就知道了,我爸爸媽媽是說話不算數的,那我以后就無所謂了。

四、用心做好三件事

1.培養良好的親子關系

好的關系勝過許多教育。父母什么時候與孩子關系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時候與孩子關系不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敗。而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其關鍵在于“定位”:

(1)成為孩子的朋友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問題,便迫不及待地當起了“法官”,這是很危險的。孩子的內心世界豐富多彩,父母要積極地影響與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內心世界便無從談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訣是呵護其自尊,維護其權利,成為其信賴和尊敬的朋友。

(2)等待孩子的成長。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的藝術。“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們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會沒事,若總去撓,卻要很長時間才能好。原因就是人體有一定的自我治愈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會好,施加外力只會適得其反。

教育也是這個道理。停下來,等一等,給孩子傾訴的機會,和孩子有效地溝通,不用教育就能解決問題。

2.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再也沒有什么比習慣養成更重要了。父母如果不注重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無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來。

(1)一切從習慣培養開始,養成教育是管一輩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維習慣,德育是細小的行為習慣,素質教育更加體現在人的細小的行為上。大量事實證明,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從習慣培養開始。

(2)習慣養成絕非一日之功。習慣是個大問題,是大智慧。良好習慣的養成絕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則是:低起點,嚴要求,小步子,快節奏,多活動,求變化,快反饋,勤矯正。習慣養成關鍵在頭三天,決定在一個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權利,讓孩子在習慣養成中發揮主人作用。

3.引導孩子學會學習

吸引孩子熱愛學習、引導孩子學會學習是父母的一項重要職責,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

(1)孩子厭學是有原因的,父母若采取放任不管,任其瀟灑;亂管瞎管,種瓜得豆;嘮叨數落,肆意打罵;代替包辦……如此種種不明智的做法,只會使孩子越來越不愛學習。孩子不愛學習只是表面現象,背后一定有原因:是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沒有找到孩子最擅長的方面?是沒有科學用腦?是父母阻礙了孩子的“玩中學”的天性?是孩子沒有意識到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情……找到背后的原因,才可能幫助孩子走出厭學的陰影。

(2)孩子的求知欲和學習潛能是可以激發的。孩子缺乏求知欲,通常不是父母的影響或者嚴格要求不夠,而是阻塞了孩子的興趣。興趣(好奇心)、夢想、成就感、質疑、感恩、發奮、發憤等都是疏通和啟發孩子求知欲的通道。而對于孩子來說,所謂競爭優勢就是潛能得到有效的開發而已。心情、開竅、暗示、遐想、砥礪、計劃是激發孩子學習潛能的六大原則。潛能開發雖沒有絕對的“時間表”,但也有步驟,比如建立目標、控制情緒、磨礪意志、專注于一點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3)孩子考第一是有方法的“愛學”是“會學”的前提,而“會學”是“愛學”的保證,“會學”才能“學好”。孩子要想考第一,必須要掌握一些具有決定性作用的好方法,如:按計劃完成、認真寫字、慢慢看課本、整理錯題、隨手筆記、無私幫助同學、高效率考試、自由自在地作文等。

現在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步入了一個新的誤區,即盲信盲從甚至癡迷于所謂成功教子的家教經驗,但這些經驗聽著容易,做起來難。因為它們沒有“可遷移性”,如果只是一味的克隆、模仿,不但不能落實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反而容易“邯鄲學步”,適得其反。要知道,最有用的真東西是需要靜下心來思考、提煉的。教育孩子并沒有父母想象的那樣復雜,抓好了親子關系、習慣培養、學習這三件大事,父母成為杰出的父母,孩子成為杰出的孩子,就都不是遙遠的夢幻了。

參考文獻:

[1]王飛,邱羽 著.《學習快車》.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2]王泉根 主編.《怎樣學習最有效》.商務印書館

[3]甘海燕 主編.《美國優秀孩子家長的教育秘訣》

[4]柳海民,于偉.《現代教育原理》.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