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星辰范文

時間:2023-04-10 09:30:1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日月星辰,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星星點點:①形容多而分散。②形容少許或細碎。

2、海底撈月:到水中去撈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只能白費力氣。

3、二分明月:古人認為天下明月共三分,揚州獨占二分。原用于形容揚州繁華昌盛的景象。今用以比喻當地的月色格外明朗。

4、星霜屢移:星霜:星辰運轉,一年循環一次,每年秋季降霜,因此以星霜指代年歲。表示歲月更換。

5、星行電征:像流星閃電。比喻行動非常迅速。

6、花前月下:本指游樂休息的環境。后多指談情說愛的處所。

7、月落星沉:月亮落山,星光暗淡了。指天將亮時。

8、眾星捧月:許多星星襯托著月亮。比喻眾人擁護著一個他們所尊敬愛戴的人。

9、旭日東升:早上太陽從東方升起。形容朝氣蓬勃的氣象。

10、福星高照:形容人很幸運,有福氣。

11、花好月圓:花兒正盛開,月亮正圓滿。比喻美好圓滿。多用于祝賀人新婚。

12、荒時暴月:荒:五谷不收;暴:兇。指荒年或青黃不接的時候。

13、皓月千里:范圍極為廣闊的千山萬水都處于皎潔的月光照射之下。形容月光皎潔,天氣暗和。

14、星星落落:形容少而分散。

15、烘云托月:烘:渲染;托:襯托。原指一種畫月亮的傳統手法。后比喻從側面渲染以顯示或突出主體。

16、吉星高照:舊時相信星學的人認為,人的命運與星的位置及運行有關,吉星高照時,但一切隨心、順利。

17、壺中日月:舊指道家悠閑清靜的無為生活。

18、星流霆擊:謂如流星閃電。形容迅猛異常。

19、花容月貌:如花似月的容貌。形容女子美貌。

20、明月清風:只與清風、明月為伴。比喻不隨便結交朋友。也比喻清閑無事。

21、繁星滿天:亮晶晶的就像天上眾多的星星。比喻才能出從的人很多。

22、炳如日星:光明如同日月星辰。

23、星落云散:像星星墜落,云彩散開。形容七零八落的樣子。

24、星飛云散:比喻事物四處分散或四散消失。

篇2

2、理想如星辰——我們永不能觸到,但我們可像航海者一樣,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

3、一到夜里,又高又藍的天空稀疏地綴著寶石一樣的星辰,天邊時時扯著鬼睞眼似的火閃,空氣里彌漫著泥土,霧露和稻子的清新氣息。

4、問世間,情為何物?憶往昔,織女牛郎。觀銀河,煙波浩渺。搭鵲橋,咫尺天涯。攬九天,日月星辰。寄此情,地久天長。浪漫七夕,愿有情人終成眷屬!愛你!

篇3

所謂順資本者,簡單理解就是聽從資本號令的跟隨者,如果資本沒有跟隨者,就僅僅能稱之為:窮得只剩下的“錢”。既然資本必須有“跟隨者”,就說明資本生來就是要“合作”的。那么所謂逆資本者,就是壓根兒就沒想到“合作”的對抗者。不合作的“資本”,不能有效地產生增值,表現為短期利益。有這樣一句話:資本生來就是追求利潤的,是血淋淋的。于是有大批的中國人只追求所謂的資本利潤,而不顧他人血淋淋,還能頭頭是道地為中飽私囊講出理由:資本是自私的。

美國人為了研究孔子,站在了2500年前以孔子當時的立場和心態來研究孔子,寫就了《孔子》一書而暢銷全球。西方人與東方人區別的不止膚色和語言,更重要的區別是思想。對于資本的一些說法,我們同樣有必要站在“資本”本來的立場上研究資本的根本。

所謂的資本,一方面是說資源。單說資源就大得不得了,天、地、人都是資源,《中庸》中就一個“誠”字講到:這天,起初只有一點點光明,及其無窮,日月星辰才能掛在天上,萬事萬物才能被光明覆蓋著。這地,起初只有一小撮土那么多,及其廣厚,才能負載著華山不嫌重、收容著江河湖海而不致泄漏,萬事萬物才能被他承載著。這山,起初只有拳頭那么大一小塊石頭,及其廣大,草木在這里生長,禽獸在這里居住,寶藏在這里儲藏。這水,起初只有一小勺那么多,及其不測,才有魚蝦龜鱉在這里游動,財貨才從這里增殖出來。

孔子及其弟子洋洋灑灑地說了一大堆,我卻沒見到一分“錢”,但是已經應有盡有了。所有的資本擁有者的價值觀,不都是“為了全人類的不斷解放,而不懈地斗爭”的嗎。那么,要想應有盡有,就必須得資本之道而多助,順資本之道而昌。所謂資本之道,就是孔子所說的,最初的那么一丁點兒的資源,放在那里不能變、不能少,不變則誠,有了這起碼的一點兒“誠”,資源才可能聚集起來,順資本者才能多起來。

資本的另外一方面說的是資源之間的關系。如果最初的一絲絲光明被私心熄滅了,就喪失了最起碼的誠意,將永不見天日,無以致日月星辰,更不要說普天下、覆萬物。如果最初的一小撮土,被私利吹散了,將永不能腳踏實地,無以致肩負華山不重、胸懷江河湖海而不泄漏,更不要說承載萬事萬物了。最初的一小塊石頭破碎了,哪里還有草木禽獸生息之所,最初的一勺水干涸了,哪里還有魚蝦龜鱉游動,依我看,只能是一群牛鬼蛇神!

剛有一絲光亮就熄滅,才有一撮土就飛散,就是“不誠無物”,就是一無所有,就是喪失了起碼的一點兒“誠”,就將成為失資本之道而無助者,逆資本之道而亡者。覆蓋天下、承載萬物,都說的是資源之間的關系,這種關系是資本的一部分。想得到這種關系,就必須先保持自己不變,有點起碼的資本之道,等著順資本者的不斷加入,才有及其無窮、及其廣厚、及其廣大、及其不測的境界,資源、關系才因此多起來,順資本者才能聯合起來。所以有“至誠無息”之說。

資本還有一方面說的是知識。指的是,一切有利于提高資源聚集、關系建立熟練度的那些東西。有人總是將最初的一點光明給自己,以為能燦爛永恒;總是把最初的一撮土放在腳下,以為能扎根永生;總是納最初的一小塊石頭入私囊,以為發現了無窮的寶藏;總是以最初的一勺水潤己口舌,以為還存下無盡的魚蝦龜鱉。自以為駕馭資本很熟練,卻不知早已喪失了資本之道,無緣日月星辰、山川大海、寶藏財貨。

其實,熟練本身未必有所動作,不動本身就是高度熟練。這不動正是資本之道“誠”之本意。動則不誠,不誠則息,此失資本最初的熟練之道,無法感召日月星辰之聚集,無緣載華山容河海之關系,以至前途無“亮”。日月星辰順資本之道覓其所依、山川河海順資本之道尋其所托,此為順得道之資本而昌得熟練,背無道之資本昌得更加熟練。

至誠是永遠不能停息的,不停息就會持久,持久就表現于外,表現于外就會悠遠長久,悠遠長久就廣博深厚,廣博深厚就高大光明。廣博深厚所以能承載萬事萬物,高大光明所以能覆蓋萬事萬物,悠遠長久所以能成就萬事萬物。至誠的廣博深厚可以與地相配,高大光明可以與天相配,悠遠長久可以永世長存。達到這種境界,不必表現就能明顯,無所動作就可以自然變化,無所作為就可以自然成功。資本之道,可以用一個“誠”字概括。因為誠本身就專一不二,所以能快速地聚集資源,熟練地建立無窮的關系。資本正道,就在于廣博、深厚、高大、光明、悠遠、長久。

篇4

1、你所愛的人就像天上星星一樣,遙遠不可觸碰。

2、“星辰”是一個漢語字詞,一詞多義,其可作為宇宙中星星的總稱,亦用在詩詞文學中指代歲月、輝煌的燈光。在道教語,用“星辰”一詞指代頭發。語出《書·堯典》:“歷象日月星辰。”

(來源:文章屋網 )

篇5

一、積累與運用

1.按拼音寫漢字

rǔ?zhī

wǎn?jiù

dàng?dí

chén

āi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gài

guàn?gài

chūn?cǎo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讀一讀,選出括號里正確的詞語。

①一些生活在水里的動物,用貝殼________(保衛

愛護

保護)自己的身體。

②(保衛

愛護

保護)________公物是一個人的美德。

③邊防戰士時時刻刻在________(保衛

愛護

保護)著自己的祖國。

3.改錯別字交外打獵________

同半________

大燕嗚叫________

悲殘________

4.照樣子,寫詞語。

①例:黑沉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肉例:越下越大:越________越________、越________越________、越________越________

5.寫出下列句子中下劃線詞的反義詞。

(1)風猛烈地搖撼著路旁的梧桐樹。________

(2)老麻雀絕望地尖叫著。________

(3)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沒有危險的樹枝上,一種強大的力量使它飛了下來。________

6.選詞填空

當然 果然 居然 忽然

①西瓜花沒授粉,________結不了瓜。

②沒想到小高大老遠帶回來的________是一箱昆蟲。

③經過人工傳粉,小瓜________結了不少。

④早晨,我________發現穿玻璃上停著一只蝴蝶。

7.好朋友手拉手。

①夾絲網防盜玻璃________ ??A.消除噪音

②夾絲玻璃________???????????B.阻擋強光

③變色玻璃________????????????C.自動窗簾

④吃音玻璃________????????????D.自動報警

⑤吸熱玻璃________????????????E.藕斷絲連

8.照樣子,寫句子。

例:他在田邊轉來轉去。他在田邊焦急地轉來轉去。

(1)狼鉆進了羊圈。

狼________鉆進了羊圈。

(2)我畫看到的楊桃。

我________畫看到的楊桃。

(3)小馬來到了小河邊。________

9.比較下面每組句子,選擇意思相同的句子。(

A.?①進入住宅,輕松悅耳的樂曲會立即播放。②進入住宅,會立即播放輕松悅耳的樂曲。???????????B.?①要想進入住宅必須要輸入密碼。②只要輸入密碼就能進入住宅。

10.句子大觀園。

(1)紀昌成了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縮句)

(2)站在山頭遠遠看去,村邊那條清亮的小河在靜靜地流淌。(改為比喻句)

(3)西門豹說:“把新娘領來讓我看看?!保ǜ臑檗D述句)

(4)那些官紳們都提心吊膽

,

大氣不敢出。(用下劃線詞語寫句子)

(5)你已經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你的眼力還不夠。用恰當的關聯詞語合并為一句)

二、閱讀理解

11.閱讀理解。

共工怒觸不周山

昔者

,

共工與顓頊(xū)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

,

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

共工原來是一個駕波馭浪、爭強好勝的水神。他挑戰權威,天不怕地不怕,要與黃帝之孫顓頊爭奪帝位。爭戰中,怒氣沖天的共工一頭撞向不周山,結果,撐著天宇的巨柱被撞折,兜著大地的網繩被撞斷。天空向西北傾斜,日月星辰一下也向西北移了位;東南大地塌陷,水土向那里流灌成了海洋。

(1)解釋文中下劃線的詞。

昔者:________

爭:________

觸:________

折:________

(2)“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的意思是:________。

(3)找出文中體現共工性格的句子。

(4)這篇神話故事解釋了什么現象?

12.課外閱讀。

字字皆辛苦

唐朝的李紳,自幼喪父,家境貧困。母親為了把他教育成人,就親自教他讀書作文。李紳天資聰明,又十分好學,因此,15歲的時候就能寫出挺不錯的詩來。

為了讀書,李紳寄居在一個環境幽靜的寺廟里,李紳常常獨自坐在廟前的石階上,面對滿山的蒼松翠竹誦讀古詩,或者用樹枝作筆,在地上練習寫詩,寫了改,改了寫。后來,因為他在佛經沒有字的紙頁上寫詩,被和尚趕出了廟門。李紳離開了寺廟,無處可歸,過著漂泊流浪的生活。他風餐露宿,有時在山下的竹林里露宿,有時在湖邊的漁船上過夜。低矮的土地廟,露天的破牛棚,都曾經當過他的住所。盡管生活十分艱苦,但他從來也沒有停止過讀詩和寫詩。

李紳的寫作態度很認真。他每寫完一首詩,都要十幾遍,甚至幾十遍誦讀、修改,直到滿意為止。其中《憫農》詩就是經過這樣的千錘百煉才寫成的。李紳從小和勞動人民生活在一起,親眼看到農民冒著酷暑,頂著烈日鋤草,很辛苦,于是他決心寫一首詩,來表達對農民的同情。他苦苦思索了三四天,經過十幾次修改,才寫成了《憫農》詩。他寫《憫農》詩時,正值酷暑盛夏,天氣悶熱,蚊蠅叮人。人們都搖扇乘涼,惟有李紳坐在蒸籠似的小屋里埋頭寫作。他臉上、身上滿是汗水,衣襯全濕透了,兩只細瘦的胳膊被蚊子叮了一個又一個疙瘩。然而,他把這一切全置之度外。想啊,改啊,改啊,想啊,《憫農》詩終于寫成了。其中一首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1)這首詩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很快就流傳開了。人們在贊美這首詩的同時,對李紳刻苦認真的寫作態度更是贊嘆不已,說他寫的詩“字字皆辛苦”。為了讀書,李紳先是寄居在

,

后來他漂泊流浪,

、

、

都當過他的住所,從中可以看出李紳

。(

A.?寺廟里;竹林、漁船、土地廟、破牛棚;生活十分艱苦

B.?寺廟里;竹林、漁船、土地廟、破茅房;生活十分艱苦

C.?寺廟里;竹林、漁船、土地廟、破牛棚;生活勉強維持

(2)李紳寫《憫農》詩是因為

。他寫《憫農》是為了

,

從中可以看出李紳

。(

A.?他親眼看見農民一年四季辛苦勞作;表達對農民的同情;看不起農民。

B.?他親眼看見農民冒著酷暑、頂著烈日鋤草,很辛苦;表達對農民的關心;不想與農民有一樣的處境。

C.?他親眼看見農民冒著酷暑、頂著烈日鋤草,很辛苦;表達對農民的同情;十分熱愛、同情勞動人民。

(3)“他每寫完一首詩,都要十幾遍,甚至幾十遍誦讀、修改,直到滿意為止?!边@句話表現出李紳(

A.?擁有很多的空閑時間。??????????????B.?寫作態度很認真。??????????????C.?寫詩的能力還不是很好。

(4)選擇意思相同的成語。

A.短小精悍

B.風餐露宿

C.贊嘆不已

D.置之度外

E.千錘百煉

①風里吃飯,露天睡覺。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艱苦。________

②比喻經受多次的艱苦斗爭的鍛煉、考驗。也指寫作的反復琢磨。________

③不在自己考慮的范圍之內。指不放在心上,不去管它。________

④形容文章、講話簡短有力。________

⑤稱贊不止。________

三、寫作

13.同學們,打開記憶的閘門,讓往事一件一件地在頭腦中回放,在回味中搜索六年的小學生活中自己最難忘的是什么,再把這些美好的回憶寫下來,寫一寫自己難忘的小學生活吧!

參考答案

一、積累與運用

1.乳汁;挽救;蕩滌;塵埃;氣概;灌溉;春草

2.

保護;愛護;保衛

3.交——郊;半——伴;燕——雁;殘——慘

4.

綠油油;白花花;紅艷艷;走;快;來;好;跳;高

5.

(1)柔和(2)期望(3)安全、弱小

6.當然;居然;果然;忽然

7.D;E;C;A;B

8.

(1)從一個大窟窿里

(2)認認真真地

(3)馱著小麥的小馬來到了一條很寬的小河邊。

9.

A

10.

(1)紀昌成了能手。

(2)站在山頭遠遠看去,村邊那條清亮的小河像一條銀色的帶子,在靜靜地流淌。

(3)西門豹說,把新娘領來讓他看看。

(4)略。

(5)雖然你已經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但你的眼力還不夠。

二、閱讀理解

11.

(1)從前;爭奪;碰、撞;折斷

(2)天向西北方向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移動了;大地的東南角塌陷了,所以江河積水泥沙都朝東南角流去了。

(3)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

(4)這篇神話故事解釋了日月星辰移動和江河向東南流的自然現象。

12.

(1)A(2)C(3)B(4)B;E;D;A;C

篇6

關鍵詞: 象; 意; 觀物取象; 得意忘象

言意之辨”是其在《周易略例》的語境中提出的, 乃是王弼治《易》思想體系中的范疇。后世對于王弼易學素有“掃象闡理”之說, 也就是說王弼對于易理, 不是通過易象, 而是繞開易象, 直接闡明易理。相對于漢代“象數”易學而言, 王弼被認為是始創“義理”易學之人。所以要梳理王弼的“象”、“意”關系, 還需要回到《周易》的體系中來考察。

眾所周知, 王弼之前的《周易》是不同于現行本《周易》的, 將《易傳》附入《周易》古經, 使《易》之經、傳合為一書, 蓋始于王弼, 這便是今天我們所見到的樣子,《彖傳》、《象傳》分別附于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之下, 后再附《系辭上下》、《說卦》、《序卦》等。關于《周易》古經的形成, 由于歷時久遠, 已無法作確切的考證。最早的研究《周易》的著作, 目前我們能看到的文獻就是《易傳》了, 今天我們就只能根據《易傳》的一些說法, 參考《周易》古經的卦爻象和卦爻辭, 對《周易》古經的成書年代, 卦爻象以及卦爻辭之間的關系作一種合理的猜測。班固在《漢書·藝文志》中針對《周易》經、傳的創作, 說:宓戲氏仰觀象于天, 附觀法于地, 觀鳥獸之文, 與地之宜, 近取諸身, 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 以通神明之德, 以類萬物之情。至于殷周之際,紂在上位, 逆天暴物。文王以諸侯順命而行道, 天人之占可得而效。于是重《易》六爻, 作上下篇??鬃訛橹跺琛?、《象》、《系辭》、《文言》、《序卦》之屬十篇, 故曰:“易道深矣, 人更三世, 世歷三古”。

這便是所謂的伏羲畫八卦, 文王演為六十四卦,而孔子作《易傳》的說法。所謂“三圣”、“三古”, 顏師古注曰:“伏羲為上古, 文王為中古, 孔子為下古”。聯系《系辭下》的說法:“《易》之興也, 其于中古乎”。顯然,對于《周易》的成書,《易傳》和班固的看法是不同的。目前學術界也一致認為《周易》古經的成書當在商末周初??磥怼断缔o》的說法是比較可信的, 而且《系辭下》中還有一處言及此事:“《易》之興也, 其當殷之末世, 周之盛德邪”。

盡管對于《周易》成書年代的說法班固和《系辭》作者有不同的看法, 但是對于《周易》“觀象設卦”的創作方法來說, 兩者是一致的。從上面的引文可以看出,班固是完全贊同《易傳》的說法的?!吨芤住饭沤浳谋?, 分為兩個體系, 即“象”的體系和“辭”的體系?!跋蟆钡捏w系主要為, 八卦和六十四卦之卦象;“辭”的體系主要為, 六十四卦之卦辭和三百八十四爻之爻辭。就“象”和“辭”的產生,《易傳》說法很明確。《系辭下》說:“古者包曦氏之王天下也, 仰則觀象于天, 俯則觀法于地, 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 近取諸身, 遠取諸物, 于是始作八卦, 以通神明之德, 以類萬物之情”,“《易》者, 象也, 象也者, 像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動者也”。可見, 八卦、六十四卦乃是“圣人”仰觀俯察, 遠取近取的結果, 是對天地日月星辰和萬事萬物的模擬。所以《系辭上》說:“圣人有以見天下之賾, 而擬諸其形容, 象其物宜, 是故謂之象”; 還說:“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 變通莫大乎四時, 縣象莫大乎日月??探賾索隱, 鉤深至遠, 以定天下之吉兇”。由此,《易》之象完全是對天地日月星辰以及萬事萬物的描繪和模擬, 天地日月星辰以及萬事萬物的生化流變在《周易》文本中就轉換成了卦爻象的變化, 而卦爻象的變化也就暗示著天地日月星辰以及世間人事的流動“言意之辨”及其美學意義廖宇摘要:“言意之辨”是關于魏晉玄學的一個主要議題。本文著重以象為中心, 在易學發展的體系內來談言、象、意三者之間的關系, 并進而試論其對中國藝術創作和藝術品鑒的意義。關鍵詞: 象; 意; 觀物取象; 得意忘象中圖分類號: B2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0186( 2007) 08- 0048- 03作者簡介: 廖宇( 1984- ) , 女, 四川大英人, 四川大學哲學系, 碩士生( 四川成都610064) 。重慶社會科學Chongqing Social Sciences2007 年第8 期( 總第153 期) No.8,2007( Serial No.153)48與變遷。方其如此,《易》才能“與天地準, 故能彌綸天地之道”( 《系辭上》) , 才能“范圍天地之化而不過, 曲成萬物而不遺”( 《系辭上》) , 才能“彰往而察來, 而微顯闡幽, 開而當名, 辨物正言”( 《系辭下》) 。《系辭上》還說:“《易》有四象, 所以告也”。顯然,“圣人”取象不是為了好玩, 而是在于有所告。告什么呢? 自然是天地日月星辰以及世間人事的生化變遷之道, 即“易道”。我們可以設想, 遠古時代只靠八卦、六十四卦卦形、卦象來認識萬事萬物的生化變遷, 來占斷吉兇, 其不穩定性是很明顯的。而且前代“圣人( 巫師) ”所積累下來的經驗也很難積累下來。故而隨著文字的發明, 才在《易》象之后附易之卦爻辭, 這就是“圣人設卦觀象, 系辭焉而明吉兇”( 《系辭上》) 。有了這卦象和卦爻辭的結合, 才是我們今天所能看到的“極天下之賾者存乎卦, 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 化而裁之存乎變, 推而行之存乎通,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系辭上》) 的《周易》古經文本。至此,《易》之“象”、“辭”( 言)兩個要素才算確定起來, 并共同指向《易》所反映的天地日月星辰以及萬事萬物生化流變之道———“易道”( 意) 。

由是,《易》之言、象、意之間的關系也就清晰明確了起來。此三者之間的關系,《系辭上》曰:子曰:“書不盡言, 言不盡意”。然則圣人之易其不可見乎? 子曰:“圣人立象以盡意, 設卦以盡情偽, 系辭焉以盡其言”。這里,《系辭》的作者借孔子之口表達了語言的局限性?!皶槐M言, 言不盡意”, 用現在的話來說, 任何對“意”的語言描述, 都不能具足“意”所涵蓋的豐富意蘊, 都只能是對“意”的無限規定性的切取, 都是一偏。打個比方,“意”好比是一個圓, 語言的描述只能是對圓作或大或小的扇形切取, 不能涵蓋整個圓。這“意”因不能依靠語言來很好地表達, 同時“圣人”所體之“意”又不能不表達出來, 并以此教化世人, 就只有從超越語言的層面來考慮。于是乎,“圣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 描述性的語言不能盡意, 那么就立象來盡意, 象從何來? 從圣人的仰觀俯察, 近取遠取而來, 故能“盡意”,“盡情偽”。如果把“意”作為一個大圓的話, 這里的象就是一個小圓, 唯其如此, 方能盡意。因為這一確立起來的“象”能“與天地準??能彌綸天地之道”, 能“范圍天地之化而不過, 曲成萬物而不遺”, 能“彰往而察來??微顯闡幽, 開而當名, 辨物正言??其稱名也小, 其取類也大。其旨遠, 其辭文, 其言曲而中, 其事肆而隱”。換句話說, 這里的“象”, 那是“意”的收攏, 凝聚,“象”中具足“意”之全體, 至微而具全體。所以, 從對“意”的表達層面來說,“言”低于“象”一個層級, 正是因為言的局限性不能很好的表達“意”, 圣人才立象以彰顯“意”。

降乎漢代, 易學進入繁復的“象數”解《易》階段,即所謂的漢易“象數”之學。漢人解《易》從卦爻象出發, 有“承”、“乘”、“比”、“應”之說。據黃宗羲《易學象數論》, 漢人解《易》還有“爻位之象”、“反對之象”、“方位之象”、“互體之象”等, 同時還有所謂的“卦變”說,“爻辰”說,“升降”說, 以及納甲, 世應, 飛伏等等, 不一而足, 同漢代經學一樣, 進入了極其繁瑣支離的局面:“一經說至百萬余言, 大師眾至千余人”( 《漢書·儒林列傳》)“因陋就寡, 分文析字, 煩言碎辭, 學者罷老不能究其一藝。信口說而背傳記, 是末師而非往古, 至于國家將有大事, 若立辟雍、封禪、巡狩之儀, 則幽冥而莫知其原。”( 《漢書·楚元王傳》) 。

二正是在這樣的局面下, 才有王弼一掃繁瑣的經學模式解《易》。他在《周易略例·明象》中批評漢人解《易》說:是故觸類可為其象, 合義可為其征。義茍在健, 何必馬乎? 類茍在順, 何必牛乎? 爻茍合順, 何必坤乃為牛? 義茍在健, 何必乾乃為馬? 而或者定馬于乾, 案文責卦, 有馬無乾, 則謂說滋漫, 難可紀矣?;ンw不足, 遂及卦變, 變又不足, 推致五行。一失其原, 巧愈彌甚??v復或值, 而義無所取, 蓋存象忘意之由也。

王弼的這段話, 是針對漢儒那種經學式的“象數”解《易》方式而言的。前文已言到, 圣人立象系辭其目的乃在于見“意”, 而王弼所批評的就是那些“定馬于乾, 案文責卦, 有馬無乾”的解《易》者, 這種解《易》方式有“象”而無“意”, 以致于“互體不足, 遂及卦變, 變又不足, 推致五行”, 這樣解《易》縱使偶爾有符合之處(“縱復或值”) , 于“意”亦無裨益(“義無所取”) 。出現這樣解《易》, 失《易》真旨的原因何在呢? 在王弼看來即“蓋存象忘意之由也”。

正是因此, 王弼引《莊子》關于筌蹄的論說來糾偏漢人解《易》泥象忘意的弊病。他在《明象》篇中說:夫象者, 出意者也; 言者, 明象者也。盡意莫若象, 盡象莫若言。言生于象, 故可尋言以觀象; 象生于意, 故可尋象以觀意。意以象盡, 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 得象而忘言; 象者所以存意, 得意而忘象。猶蹄者所以在兔, 得兔而忘蹄; 筌者所以在魚, 得魚而忘筌也。然則, 言者, 象之蹄也; 象者,意之筌也。是故, 存言者, 非得象者也; 存象者, 非得意者也。象生于意而存象焉, 則所存者乃非其象也; 言生于象而存言焉, 則所存者乃非其言也。然則, 忘象者, 乃得意者也; 忘言者, 乃得象者也。得意在忘象, 得象在忘言。故立象以盡意, 而象可忘也; 重畫以盡情, 而畫可忘也。 這里, 王弼的思維路子明顯是沿著《易傳》的路子在走的,“夫象者, 出意者也; 言者, 明象者也。盡意莫若象, 盡象莫若言。言生于象, 故可尋言以觀象; 象生于意, 故可尋象以觀意。意以象盡, 象以言著”。可以說這正是《易傳》“圣人立象以盡意, 設卦以盡情偽, 系辭焉以盡其言”的不同表述方式而已。不過王弼在這里針對漢人拘泥于“象”的情況, 特別申言在尋求“意”的過程中要不執著拘泥于象。須知道,“象”是對天地日月星辰和萬事萬物的模擬, 取類?!跋蟆比∠裼谀澄?,乃是取其物之“意”, 非只是該物也,“象”與物不具有那種僵硬的一一對應性, 即“故觸類可為其象, 合義可為其征。義茍在健, 何必馬乎? 類茍在順, 何必牛乎? 爻茍合順, 何必坤乃為牛? 義茍在健, 何必乾乃為馬? ”所以王弼說要忘象以尋意, 即是指不能拘于所取類之某個具體之物象而得的卦爻象, 乃是直趨卦爻象所想要反映的那個“意”。執著拘泥于“象”者, 明顯就是沒有體悟到“象”所反映的那個“意”者, 因為象具有個體性, 有限性, 而“意”是全體, 是無限, 故而要得“意”就必須超越有限的“象”。即“忘象者, 乃得意者也; 忘言者, 乃得象者也。得意在忘象, 得象在忘言”。

既然在王弼看來, 漢人所執之“象”乃是拘于一事一物之象, 要尋得宇宙真意, 這樣的“象”必須忘, 必須超越。王弼認為, 世間事物時時都是出于變動不居的, 而漢人拘泥于象數, 不著意于世間事物的變遷,妄執象數, 以“爻位之象”、“互體之象”等的變化取代了對事事物物的真實變化的關注。進而納天干地支以作五行生克制化的推算, 以斷吉兇。漢人這種脫離真實的世間人遷的泥象必為王弼所反對。于是乎針對漢人日繁的象數之變, 王弼說:“巧歷不能定其算數, 圣明不能為之典要, 法制所不能齊, 度量所不能均也”( 《明爻通變》) 。所以在王弼看來, 如果不關注于事物的真實變化之理, 再精密繁多的象數推算也是不能窮事物的真理的,“為之乎豈在夫大哉”!( 《明爻通變》)“ 是故, 用無常道, 事無軌度, 動靜屈伸, 唯變所適”( 《明卦適變通爻》) 。于此, 我們可下這樣一個結論, 在言意關系問題上, 王弼所批判的乃是漢儒那種拘于事物之象和卦爻象的僵硬之象, 即那種“有馬無乾”之象。堅持的同樣是《易傳》那種能反映宇宙真理的“象”, 即能“與天地準??能彌綸天地之道”, 能“范圍天地之化而不過, 曲成萬物而不遺”,能“彰往而察來, 微顯闡幽”之象, 那種至微而全體具足之象。

三承上所述, 王弼在言意關系的問題上基本是繼承《易傳》思想的。王弼所忘之象乃是漢人的“象”, 不是《易傳》的“象”。蓋不過所處之時代不同, 其所偏重之處不同罷了。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大抵乃是《周易》所奠定的“取象”的思維方式, 此“取象”的思想方式大不同于所謂的“形象思維”。簡言之,“形象思維”不過是于人觀察物事時所得的虛假之幻象, 這種虛象不過是關于此事物表面形狀的照相而已; 而“取象”的思想方式, 乃是“度物象而取其真”, 乃是得一關于物事的“真象”, 這種“真象”乃是事物之所以為事物者。故自《易傳》說圣人“觀物取象”至王弼“得意忘象”都是這種“取象”思維方式在起作用?!叭∠蟆彼季S首先是“觀物取象”, 這種“觀物取象”不是照相, 復制, 其關鍵點在于要“度物象而取其真”。其次, 人再觀象得意, 此時之觀象不可執著于已得之象, 若以委屈事物之真情而附于所觀之象, 乃是漢人路數, 不可取焉。象乃物象之真的出場, 人只能在此象的指引之下, 進而體會事事物物不斷生化流變的宇宙生意, 方為正途。我以為, 這種“取象”———“觀象”的思維路數, 正是中國藝術的主要思維方式, 下面從兩個方面試言之。

其一, 從藝術創作方面來看, 中國的藝術其實都是在造象, 藝術家學習“圣人”仰觀俯察的“觀物取象”方式, 于手指、筆端造象。蔡邕說:“為書之體, 須入其形。若坐若行, 若飛若動, 若來若往, 若臥若起, 若愁若喜, 若蟲食木葉, 若利劍長戈, 若強弓硬矢, 若水火, 若云霧, 若日月, 縱橫有可象者, 方得謂之書矣”[4] (P134)。不僅中國書畫如此, 中國的詩歌更是如此, 中國詩歌所展現的都是一幅幅具體靈動的畫面, 如王維的“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 蓮動下漁舟”, 如此之境, 動靜結合, 清晰靈動。而且中國的詩歌理論也不象西方那樣作邏輯性的理論闡述, 而是“以詩說詩”的闡述形式。如司徒空《二十四詩品》中論“清奇”一則說:“娟娟群松, 下有漪流, 晴雪滿汀, 隔溪漁舟。可人如玉, 步屧尋幽, 載行載止, 空碧悠悠。神出古異, 淡不可收, 如月之曙, 如氣之秋。”論“沖淡”一則說:“素以處默, 妙機其微, 飲之太和, 獨鶴與飛”等等。

但是中國藝術的這種“造象”并不是復制, 而是在造象中彰顯彪明物象之真意, 通過對藝術形象的創造, 來反映藝術家對宇宙生化流變的獨特理解和體悟。對此李陽冰有清楚的表達:“緬象圣達立卦造書之意, 乃復仰觀俯察六和之際焉: 于天地山川, 得方圓流峙之形; 于日月星辰, 得經緯昭回之度; 于云霞草木,得霏布滋蔓之容; 于衣冠文物, 得揖讓周旋之體; 于須眉口鼻, 得喜怒慘舒之分; 于蟲魚禽獸, 得屈伸飛動之理; 于骨角齒牙, 得擺拉咀嚼之勢。隨手萬變, 任心所成, 可謂通三才之品匯, 備萬物之情狀者矣”[4] (P268)。藝術之所以成為藝術,在于其能“通三才之品匯, 備萬物之情狀”。曹植說:“故夫畫?? 上形太極混元之前, 卻列將來未萌之事?!盵4] (P138)王維也指出畫乃是“以一管之筆, 擬太虛之體”, 并進而慨言“嗚呼! 豈獨運諸指掌, 亦以神明降之, 此畫之情也”[4] (P179)。可見, 中國藝術首先是取象, 即觀物象而后取其真象, 然觀此物象并非復制物象, 勿寧說是通過物象之形容而會道, 觀道。

其二, 從藝術品鑒方面看, 中國藝術既然是一種造象藝術, 那么在藝術欣賞、藝術品鑒方面自然也就是如何觀此藝術形象的問題了。前文已言, 藝術創作先是觀物象而取其真象, 并進而具象化為藝術形象。而藝術品鑒、藝術欣賞在中國最核心的命題就是“澄懷味象”, 藝術創作是造象, 藝術欣賞是味象。要之, 中國藝術蓋是以象為核心的藝術?!俺螒盐断蟆闭Z出六朝畫家宗炳的《畫山水序》, 味,是味“象”, 而不是味“形”。此“象”有二義, 一是所欣賞之藝術形象, 比如說具體的畫、雕塑或者園林建筑以及自然山水等等; 一是透過藝術形象, 而體悟到的宇宙真象。由于藝術創作( 造象) 時就不只是對物形之復制, 故藝術欣賞( 味象) 也不能停留在具體藝術作品的外在形式姿容上, 而是通過對藝術形象的品味, 而體會、領悟宇宙之大道真象。宋人沈括有言:“書畫之妙, 當以神會, 難可以形器求也。世之觀畫者, 多能指摘其間形象、位置、彩色、瑕疵而以, 至于奧理冥造者, 罕見其人?!盵5] (P26)這里沈括正批判了那種在藝術欣賞時只停留于具體藝術形象而不能進一步領悟藝術形象所反映的深刻意蘊的淺薄欣賞者。蘇軾也說:“觀士人畫如閱天下馬, 取其意氣所到。乃若畫工, 往往只取鞭策皮毛, 槽櫪芻秣, 無一點俊發, 看數尺許便倦”[5] (P37)即使再逼真的照片, 人在欣賞時也不能激起長久的審美感受, 藝術作品的可貴乃在于能夠使欣賞者感悟宇宙生化流變之真意, 認識事物的某些本質規律。

參考文獻

[ 1] 樓宇烈. 王弼集校釋[M] . 北京: 中華書局, 1980.

[ 2] 班固. 漢書[M] . 北京: 中華書局, 1999.

[ 3] 黃壽祺, 張善文. 周易譯注[M] .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

篇7

沒有綠葉的伴襯

仍持紅艷的濃妝

浸身于雪沙之中

浸染雪澤的圣潔

透視雪晶的絲脈

韻濕詼諧的甘滴

盛開在密境蔓坡

獨享奔放的美妙

眉宇間灑滿美意

/

數日月星辰激昂

望山海湖泊斷想

觀北風云起肅靜

睹雁蕩南去落寞

領游人俠客獨嬌

蕩浪頭于俏枝頭

篇8

如清泉丁冬,

令人心醉;

或鏗鏘有力,

如千軍萬馬,

令人振奮;

或平和明朗,

如春天的暖陽,

令人愜意... ...

光陰似箭,

日月如梭,

一生就如過眼云煙。

可有些人卻把這生命之歌,

譜寫得如日月星辰,

向人們傳遞著光和熱;

如春風雨露,

滋潤著人們的心田。

他們用行動來體現生命的偉大,

以忠誠來詮釋生命的意義,

用深情來抒發生命的美好。

生命如歌,

這一曲曲優美之歌,

篇9

“小胖,每天讀一本書不太現實,要在作業完成以后擠出一個小時甚至兩個小時時間,你還是調整成每周讀完一本書吧,要細細地讀,不要只求速度。”

小靜老師特意走到小胖面前,諄諄教導。

“哈哈哈!”鬧鬧、小軍和謝義豪爆發出一陣狂笑。

“怎么啦?”小o老師摸不著頭腦,小胖有點羞愧地看著腳上的鞋子。

“小靜老師,你別信他!他上周還說如果不每天打一小時的乒乓球,他就不是人。”謝義豪笑得頭都抬不起來,“轉眼就變了。”

“再上周,他發誓每天要背30個英語單詞!變得好快?!毙≤姽室忭樦∨值哪抗馊タ此男?,“你的鞋帶散了嗎?”

小胖氣得轉身就走。

“哎哎,別這樣別這樣,我們沒有惡意啊!”鬧鬧畢竟和小胖最熟,趕緊拉住他。

“你還說過要每天跑步一小時!你做到了嗎?”小胖滿臉通紅地叫道。

“別生氣了,我還說過要做100道數學題,可也沒能堅持?!敝x義豪也趕緊來安慰他。

小靜老師明白了,“這些當然都是不容易做到的。鬧鬧,你們說說,這些年,真正不變來變去、堅持下來的事,有什么?”

鬧鬧扳著指頭想了半天,有點慚愧地說:“積累漢字,我每周甚至每天都做了。其他都沒有堅持?!?/p>

謝義豪想出來的是:“彈鋼琴、跑步,天天不變。其他沒有。”

小軍想來想去,憋出一句:“我和小胖斗嘴,不放棄,不變心,天天堅持。”

小胖認真地說:“對于美食的收集,我做到了持之以恒?!?/p>

“很好?。 毙§o老師一拍手。

“你們看看,鬧鬧的堅持,造就了他現在在全校不可動搖的漢字小霸王地位;謝義豪的堅持,造就了他文娛體育遙遙領先的地位,還有潛在的學霸實力;小胖的堅持,造就了他現在的美食品位,和以后成為大廚的可能性。小軍,其實你堅持了做科學實驗,只是自己沒怎么注意,這可是以后成為科學家的堅實基礎!”

“噢!耶!”小胖叫起來。

“嗯,就是說,只要能對一件事持之以恒,不變來變去,都會很了不起!”謝義豪說。

“太好了!我對實驗的愛永遠不變!只是得不到爸爸媽媽支持?!毙≤娕d奮地說。

鬧鬧飛快地找出了“變”字的起源:

,金文=(,“佟保誓言相愛)+(攴,打擊、破壞),表示背信毀約。造字本義:違背誓言,中斷戀情。

“其實我們剛開始對一樣東西感興趣時,都是狂熱地愛著它,像小胖剛才一樣發誓要愛下去的,可是,很快就破壞了誓言,中斷了這份熱情?!濒[鬧深有感觸地說,“我對鋼琴就是這樣,沒有能像謝義豪那樣堅持?!?/p>

“是啊,我讀書也是不能系統讀下去,老是貪看好玩的,對枯燥的部分跳過去,破壞了約定,就變了?!敝x義豪說。

“要說這些年真正不變的,竟然只有一件事,真是難以相信。”小軍感嘆。

小胖則把“恒”字找出來了,“我來看看持之以恒要怎么樣!”

甲骨文=(二,代表天地兩極)+(夕,即“月”,借代天體星辰),表示天地宇宙、日月星辰,千古如斯,永續恒久。當的“永恒”本義消失后,金文加“心”另造“恒”代替,表示心志的永久穩定。造字本義:心志如日月一般永久不變。

“哇,像日月星辰那樣不變,太難了吧?”小軍說。

“每天都堅持,大人也做不到吧?比如說,想要每天鍛煉,可晚上12點才回家,不就做不成了嗎?”鬧鬧分析著。

“我剛看了可可這本書?!毙§o老師找出一本《為愛朗讀》,“書中這對父女說要每天朗讀堅持1000天,他們最后堅持了3000天。回家再晚也讀,或者帶到旅游的地方讀,就是這么簡單。也就是這么難?!?/p>

篇10

你為我做過多少頓飯。

但我知道,

每一頓飯,

都有愛的味道。

我不知道,

你洗過多少件衣服,

但我知道,

每一次都是愛的付出。

我不知道,

你批評過我多少次,

但我知道,

每一次都是愛的話語。

日月星辰,

風云霎變,

花開花謝,

潮起潮落,

朝霞去了,

晚霞來臨。

你的頭發,

已經斑白;

你的前額,

皺紋斑斑。

每一絲白發,皺紋,

為我而生。

巍峨的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