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哲理范文

時間:2023-04-11 05:18:1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自然哲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自然哲理

篇1

《白輪船》的創作背景及生態文學特點

一、創作背景

20世紀六七十年代,自然與人的關系日趨緊張,這使世界文壇越來越多的作家焦慮不安。他們在文學作品中不同程度地思考這一關系到人類生死存亡的全球性問題――自然與人的相互關系。前蘇聯著名作家艾特瑪托夫就是這一時期的杰出代表。

艾特瑪托夫于1970年創作了中篇小說《白輪船》,這是一部在人與大自然主題中充分滲透道德哲學內涵的作品。該小說自然情節的描述并不復雜,但在描述人與大自然的關系方面卻讓倫理道德思想得以深刻的體現,被認為是作家的巔峰之作。這是一個凄慘的故事。小說的主人公是個被遺棄在外公家的七歲孤兒,沒有名字。孩子喜歡到山頂上眺望碧藍的伊塞克湖,尋找一艘游弋在湖面上的白輪船。他聽說爸爸是水手,于是他渴望變成一條魚游到湖水里,上船撲向爸爸的懷抱。外祖父給他講長角鹿媽媽的故事,那是個動人的傳說:長角鹿拯救過吉爾吉斯人的祖先,但后來鹿媽媽的后代遭了殃,成群的鹿被殺害了。從此,這個地方再沒人看見過鹿。小男孩牢牢記住了這個故事。有一次小男孩突然看見了兩頭小鹿和一頭白色母鹿,他好像在夢中,一口氣跑回家,告訴了外公。可是,第二天,正當小男孩昏睡時,一聲槍響把他驚醒,他看見大人們忙里忙外,孩子在棚子里看見獸皮和鮮血,再看墻根下帶角的鹿頭,他渾身冰涼、毛骨悚然。他聽見可怕的笑聲,覺得有人拿斧子對準他的眼睛,他驚恐地拼命躲閃。誰也沒注意,孩子搖搖擺擺走到河邊,跨進水里,去尋找他夢中的長角鹿媽媽和白輪船去了。小說的結尾是悲劇性的,但是它以強大的藝術感染力激起人們維護真理、保護自然的良知。

二、生態文學的特點

生態文學是當代文學與生態思潮的有機結合的產物,是對生態危機的綜合回應。它把關懷人類賴以生存的大自然作為自己的光榮使命,是20世紀世界文壇上一個嶄新的文學現象。它以人與自然為主題,以關注人類生存環境為起點,從道德與精神方面探索了人與大自然關系的新內涵,來喚起人們珍惜我們的家園――地球。

艾特瑪托夫是一個具有強烈責任心和使命感的生態文學專家。當人類生存遇到困境和大自然遇到生態危機時,他哲理性地思考了人與大自然的關系。艾特瑪托夫在1985年2月17日第七期的《莫斯科新聞報》答記者問中曾說過:“四十年來,生活有了質的變化,也提供了新的發展條件。于是,有些人便自我陶醉,喪失了記憶,開始追求物質享受,而不追求精神享受。但是,一個人在精神上的自我感覺才是使他配得上活在地球上的重要因素之一。為了心安理得地拼命追求升官發財,一味偽善,首先要使自己不能稱之為人,就像我這部小說中的一個反面人物那樣。眼前的利益不應奪去我們的記憶。因為記憶是我們鐵面無私的良心。而良心是絕對不允許一個人背叛他精神上的最高理想的。”作家認為,人與大自然應當具有相同的權利和地位,人們應該拋棄人類沙文主義、人類中心主義的觀念,與大自然平等、和平相處,建立一個健康、和諧的人類社會,這正是當代社會人們面臨的重大的歷史使命。只有這樣,人類才能得以生存。艾特瑪托夫從哲理的高度思考了人與大自然的內涵及關系。這是他對人類中心主義思維模式的挑戰,使人們的自然生態意識能夠覺醒,表現出一種超前的生態觀。艾特瑪托夫通過《白輪船》這部小說,反映了20世紀以來人與人、人與大自然和人與自我的緊張關系,同時向人類敲響了警鐘,即人類不僅應該對自己負責,還應對地球負責,同時還得對子孫后代負責,否則隨著對大自然的破壞,人類必將毀滅自身。

艾特瑪托夫對人與自然關系的哲理性思考

艾特瑪托夫說過:“我越來越相信,小說的哲理性比重應盡可能增加,如果哲理性的比重小,而以主題的迫切性取勝,那么時過境遷,這樣的作品就會失去意義。”不難看出,作家非常注重哲理探索,經過長期探索得知:人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微乎其微,如滄海一粟,自然先于人類而存在,所以說,人是大自然的產物,附屬于自然。人類不是大自然的主宰,是自然之子,應和同是自然之子的一切動植物平等相處。

艾特瑪托夫非常熱愛大自然, 深刻關注人和自然的關系, 并對此進行了深刻的哲理思考,他說:“熱愛大自然和必須保護大自然的題材對我們來說非常親切。” 事實確實如此,人與大自然的關系已經非常緊張。人類為了自身的利益,為了生存,開始對大自然進行瘋狂掠奪,包括污染環境、無序地殘殺稀有動物、亂砍濫伐,所有這些行為使生態平衡受到嚴重破壞。于是,越來越多的學者、專家意識到這一問題的嚴峻。艾特瑪托夫就是其中一位具有代表性的作家。 他在《白輪船》中涉及了這一主題,抒發了自己的見解,從人是大自然之子和大自然是衡量人類道德的標準兩個層面論述了人與自然關系的哲理性。

一、人是大自然之子

“無論是在人那里還是在動物那里,人類生活從肉體方面來說人(和動物一樣)靠無機界生活” ,“我們連同我們自己的頭腦、血和肉都是屬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作者得出結論,人是自然界的產物,是自然界的有機組成部分。人類與大自然的關系是共生、共贏和共榮的關系,而不是征服、改造和索取之間的關系。人類與大自然的關系既然是伙伴關系、朋友關系,那么就要求人類在處理與大自然關系的問題上,必須尊重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克服急功近利和目光短淺的思想,樹立人與大自然和諧并進的科學發展觀。艾特瑪托夫向來反對“萬物之靈”的人類以“征服者”與“統治者”的態度對待大自然,反對征服和占有自然的一切行為,認為人與自然的關系是平等而和諧的關系,人應把森林當做“綠色的朋友”, 把動物視為“人類的小兄弟”,這才算得上是 “自然之子”。

在小說《白輪船》中,當孩子驚喜地發現了三頭梅花鹿的時候,鹿也同時發現了孩子,但它卻卻并沒有害怕,“這頭長角鹿媽媽細心而安詳地朝孩子望著,好像在回憶:它在哪見過這個大腦袋、大耳朵的孩子的……小鹿肥敦敦的,又結實又招人喜歡。它忽然又拋開柳條兒,活躍地跳了起來,拿肩膀去蹭母鹿,圍著母鹿轉了一會兒,開始撒嬌了,拿它那還沒長角的頭使勁地擦鹿媽媽的兩側。長角鹿媽媽靜靜地望著孩子。”

艾特瑪托夫在《白輪船》中為我們描繪出一幅自然生態美景,即人類與動植物、人類與整個大自然和諧友好地共處著。這正是作家殫精竭慮的東西,也是他內心世界的流露。而我們大多數人卻始終把自己與大自然的關系認為是主仆關系,始終沒有超出這個想法。認為人類是大自然的主人,就是把人類自己同自然界分割開,獨立于自然界之外,以統治者自居,卻忘記了自然界是人類的母親,人類是自然界的嬰兒;認為人類是大自然的仆人,就是人類在自然界面前一無是處,面對自然侵害時逆來順受,這也是不合常規的。從世界文明史來看,這些思想已經遠遠不能適應新時展的需要。我們必須超越這個層面,從思維上進行理性的探討。要做到人與大自然的和諧,就必須拋棄舊觀念,注入時展的新內容。如何才能做到這一切呢? 人類歷史告訴我們:我們與大自然的關系既不是“自然界是主人、我們是仆人”的關系,更不是“我們是主人、自然界是仆人”的關系,而是人類是自然之子。所以我們應該放下主人的傲態,放下仆人的卑態,平等地與大自然進行對話,理性地與大自然握手,與大自然共謀發展,共同進步。只有這樣,人類生存的自然界才會越來越美好,人類的生活前途才會越來越光明。

二、大自然是衡量人類道德的標準

人類應該尊重自然規律的客觀性、順應自然。因為自然界的運行有其自身的規律性,不受人為因素的影響,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依據其自身的規律發展。人類由于違反自然規律、不尊重自然而頻頻招致大自然的報復。當前人類的居住環境日趨惡劣,都是因為人類違反大自然的規律造成的。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能使人的心靈得到平衡,并能使人的精神得到凈化;而掠奪大自然、殘殺萬物生靈、毀壞大自然的過程,就是人類破壞平衡的過程,也是人性道德墮落、變異的過程。在這些過程中,殘忍、貪婪、自私、冷酷、功利主義就會得到惡性膨脹,就會導致人的本質的蛻變和精神的墮落。艾特瑪托夫把人對大自然的態度同人道主義、人性聯系在一起,把人類是否尊重大自然當做是衡量一個人道德善惡與否的標準,并把不同的人們之間因為不同的觀念而引發的沖突歸納到善惡沖突的范圍。

《白輪船》中描寫了善和惡兩類人。莫蒙爺爺和孩子是善良人的代表,他們不僅對人友善, 對自然也是和善的。莫蒙爺爺是護林所唯一一個盡心盡力看管森林的人,他說:“看管森林的人,就是不讓樹林受到任何損失。”他相信長角鹿媽媽的傳說,把白色長角鹿媽媽看成是吉爾吉斯民族唯一的恩人和母親,對她敬若神靈。《白輪船》中的小男孩也熱愛大自然,在林中雖沒有小伙伴兒與他玩,但是他并不孤獨,因為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是他的朋友,吉爾吉斯古老的長角鹿母的傳說滋潤著他的心靈。莫蒙和小男孩兒都是與自然親和為善的代表,是千百年來熠熠生輝的人類最寶貴的精神文明,正因這一點,人類才優越于其他物種,人類的未來才有希望。

在小說《白輪船》中,護林所的領導奧羅茲庫爾謀取私利,偷伐森林。當樹林中突然跑出三頭美麗的梅花鹿時,善惡兩類人的態度完全相反。莫蒙爺爺和小孩盡力想為長角鹿媽媽的后代營造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而護林所領導奧羅茲庫爾等人只看到鮮嫩的鹿肉和碩大的鹿角。鹿的出現,瞬間將兩類人分為善惡兩類。艾特瑪托夫把對待大自然中動物和植物的不同方式和不同態度,作為判斷人類善與惡的標準。艾特瑪托夫的作品向我們傳達這樣一個信息,每種動物的悲慘遭遇最后都以人的悲劇為結局。《白輪船》中三頭梅花鹿的死讓莫蒙爺爺非常痛苦;而純潔天真的孩子,無法接受這一殘酷的事實,于是搖搖晃晃地走到了河邊,直接跳進了水里。 就連殘酷屠殺梅花鹿的奧羅茲庫爾,最終也沒有落下好下場。他的這種行為遠不止他一人所為,他只是作家塑造的“惡”的形象代表。他所做的一切既是對始祖、對自然的背叛和對傳統道德的否定,又是“對神話傳說的輕蔑,也是對千百年傳統精神財富的棄絕”。

人與自然和諧的最高境界及意義

艾特瑪托夫對悲劇產生的社會根源作了更深刻的揭示,從人是自然之子和大自然是衡量人類道德的標準兩個層面論述了人與自然關系的哲學意義。同時,作者也提出人與自然和諧的最高境界及意義。《白輪船》提到科克泰的貪婪、奧羅茲庫爾的虛榮與傲慢。他還強調:“貪財、權欲和虛榮心使人苦不堪言,這是大眾意識的三根支柱,無論什么時候它們都支持著毫不動搖的庸人世界。大大小小的罪惡都藏匿于這個世界里。”有一個問題始終困擾著他:“人世間善與惡,都存在于人類社會的一些最平淡無奇的事物中”,但是,“為什么總是惡戰勝善呢?”這才是艾特瑪托夫思考的主要內容。它總是體現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中,體現在人對待自然的不同態度的善與惡的沖突、對抗中,總是把人的善惡與保護大自然聯系起來。因此維護人與大自然的統一和諧,保護大自然,就是保護人間的真善美!艾特瑪托夫認為,要想根除破壞大自然、虐殺生靈、掠奪自然資源的惡行,就必須樹立人們心中的善意,只有善意根深蒂固,并在實踐中得到運用,大自然才會得到保護,人類才不會面臨道德淪喪所帶來的威脅。否則,人類將“由于自己的暴虐而毀掉這暴虐的世界”。

參考文獻:

[1]韓捷進.艾特瑪托夫[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30.

[2]胡志文.生態文學――比較文學研究的新土地[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2004,(01):99.

[3]石南征.白輪船?前言[A].艾特瑪托夫著.立岡譯.白輪船[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

篇2

小雨在信上所說的“最黑暗的一段時光”就是指小雨剛剛轉入我班的那段時間。

“我們班小雨和XX談戀愛。”開學不久就有“內線”來報。

“你們班小雨和XX在班里勾肩搭背,你不在班里臊臊以后怎么辦。”代課教師也這樣說。

臊臊能解決問題嗎?我在心里問自己。我決定還是找家長和原班主任了解了解情況再說。

經了解,小雨父親因工致殘,母親外出打工很少回家,小雨在外“瘋”的歷史已經很長了,她經常和一些不三不四的青年外出喝酒,有一次還與幾位男女青年包了一間房子整整玩了一夜,一次不是有人驚動,小雨就和一青年在河邊發生了關系。

這樣的一個問題女臊臊能行嗎?我知道心病還要心藥治,我在尋找教育的機會。

這一天,小雨感冒發燒,看來很重,我領她到校醫室看病,墊付了醫藥費,還親自倒水讓她把藥吃下,看得出,她的眼里噙滿了淚水。學生都上課了,我留下來看護小雨。我知道,這是一個絕好的教育機會,于是,我刻意買了兩只蘋果,一只是成熟的蘋果,一只是青蘋果。

“小雨,吃蘋果吧!感冒吃蘋果會好些。”她順從地接了,但只撿了那只成熟的蘋果吃了。“為什么只吃了一個?”我故意問她。“那只是青蘋果,苦澀不好吃。”她指著剩下那只說。“是啊!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當我們去做時機未成熟的事時也往往會有青蘋果的味道。”我像是不經意地說了一句,但我捕捉到了她的反應,可以看出,她已經感覺到我將要說什么,所以深深地埋下了頭。

“小雨,愛情生活一直是人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一部厚厚的文學史,有相當多的篇章都與愛情生活有關。《詩三百》開篇第一首,‘關關睢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講的就是愛情。漢代有個女子,她想談戀愛,她是怎樣說的呢?‘上邪,我欲與君相識,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古人如此,何況二十一世紀的我們,你與XX的事我是知道的,我不認為這是一件丑事,那里面至少有你純真的感情。但我們現在正是讀書的時候,這樣會害了自己的。春天只能做春天的事,春天是生長的季節,應該努力吸取雨露、陽光、養分、努力生長,到秋天的時候,收獲的果實才會甜蜜。倘若現在就開始采摘,你只能品嘗苦澀!你說對嗎?”

“老師,您說的我懂,有時候我也恨自己……”已經浸在淚水中的小雨將自己的情感世界全端了出來,我驚奇的發現,真正的小雨是一個多么渴望愛而又在愛的路上扭曲的女孩。原來,自從小雨的父親殘疾后,本來就自卑的他就再也不愿多說一句話了,有時候他連多看一眼小雨都不愿意;媽媽呢?柔弱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荷就再也扛不動母愛了,常年關愛不了幾次小雨,剛剛步入少年的小雨多么渴望能像同齡人一樣享受到一份屬于自己的親情,但她明白,這一切將不復再現。因此,她對親情的渴望轉移了,逐漸地喜歡和一些不三不四的青年在一起“瘋”。

我知道,她的種種舉動只是渴望得到一種幸福,一種依托,是一種封閉自己后必然滋長出渴望愛和認可的幻想。

“老師,每當看到別人鄙夷的目光,我都覺得無地自容,每當看到父母因我而失望的眼神,我的心都在顫動,但我已無法從這種情感的漩渦中走了出來,你說怎么辦?”

“小雨,很高興看到你是一個懂事的孩子,很高興你明白事理,但你要走出這段感情陰影,能夠幫助你的只有你自己,老師只能送給你蕭伯納說過的一句話:‘愛情不是慈善事業,不能隨便施舍。’和一個故事:有一對同胞兄弟,一位考入了清華大學,而一位則成為窮困潦倒的小偷,有一天,一位記者去采訪他倆,記者先找到那位清華大學生,問他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他答道:‘在我很小的時候,爸爸體弱多病,收入極少,媽媽又患精神病,沒有人管我,我只有去努力。’此后,記者又設法找到那位小偷,問他為何落到這種地步,他答道:‘在我很小的時候,爸爸體弱多病,收入極少,媽媽又患精神病,沒有人管我,我只好去偷。’”在我離開時,我對她說:“這幾天你生病,不能上課,老師有一本《簡愛》,借給你讀讀,或許,對你有一定幫助。”

篇3

關鍵詞:綜合管理;干預;艾滋病

艾滋病(AIDS) 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HIV) 侵犯人體免疫系統后,造成免疫系統功能進行性下降,導致各種機會性感染和腫瘤發生的綜合征。主要通過:血液傳播、性接觸傳播、母嬰傳播。目前國內尚無有效的疫苗,也無治愈的方法[1]。由于艾滋病的病情復雜,病程較長,而PLWHA到醫院診治的時間只是一個短暫的時期,他們大部分時間需要自我護理和家人照顧與護理,因此加強對PLWHA的管理,為PLWHA及其家屬提供多方面的艾滋病相關知識是非常重要的。

1資料與方法

對河池市2011~2013年新報告的PLWHA和既往報告仍存活的PLWHA及其家屬進行綜合管理及隨訪干預,每年隨訪干預2~4次。并將每次隨訪干預的內容和項目錄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的艾滋病個案隨訪表。

1.1心理干預 盡管國家對艾滋病的防治高度重視,對公眾全面實施防治艾滋病的宣傳教育,公眾防治艾滋病知識知曉率已有所提高,但由于歷史原因,人們對艾滋病的恐懼、誤解、偏見、排斥,甚至、羞辱、歧視等依然存在,加之AIDS的致死性后果,給PLWHA造成嚴重的心理負擔。對前途失去信心,對生活喪失希望,有的甚至產生絕望心理,選擇自殺[2]。因此采取心里干預使患者重構思維,充分認識到他們的問題是有辦法解決的,幫助患者或感染者重新拾起生活的希望,度過生理和心理的危機期,為下一步采取的疾病控制措施打下堅實的基礎。

1.2做好醫學觀察及治療指導,加強傳染源的隨訪管理 根據感染者和患者健康狀況及CD4檢測情況,指導其進行HAART治療,定期到指定機構進行免費CD4或病毒載量檢測;加強配偶/告知及檢測,積極接受當地醫療衛生機構的隨訪管理[3]。

1.3做好患者的轉介工作 根據不同人群需要提供當地美沙酮門診、針具交換點、結核病防治機構、規范化性病門診、抗病毒治療點和母嬰阻斷機構的聯系地址和聯系方式等。以便相關人員接受美沙酮治療和清潔針具交換、性病和結核病的規范治療、艾滋病抗病毒治療和母嬰阻斷治療,有效預防艾滋病經血液、、母嬰傳播。

1.4感染者/患者的關懷救助 PLWHA按屬地管理制度,對貧困者免費提供抗病毒藥品及適當減免機會性感染診療費,抗病毒治療及相關診療費納入醫保和新農合,貧困患者及家庭給予必要的生活救助[4],為PLWHA提供有力的醫療和生活保障。

1.5感染者/患者權利與義務的告知 對確診的PLWHA如實告知其應享有的權利和應當履行的義務,讓PLWHA懂得國家和地方艾滋病防治、關懷救助政策。自覺履行義務,加強家庭和社會責任感,減少艾滋病二代傳播。

1.6家庭護理宣教 ①節制性生活,正確使用安全套。被診斷為PLWHA無論有無癥狀在進行時都應堅持每次全程使用安全套, 包括雙方都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時, 以防其他致病菌交叉感染。②直接參與護理艾滋病患者的人應注意保持自己手部及皮膚的完整性。需接觸患者的體液、血液或其他潛在的污染物時應戴手套, 操作完畢應用肥皂和水洗手。③防止血液的污染。生活中發現皮膚、粘膜損傷時要妥善包扎、處理,不要讓血液(包括經血)污染物品。④家中馬桶、浴缸和地板的表面應定期清潔或消毒。正確處理被污染物體的表面,一般可用8.4消毒液進行消毒。被血液或其他體液污染的物品應扔進防滲漏的容器中, 如有蓋子的垃圾箱或塑料袋,用 1∶10 的漂白劑溶液消毒后再洗滌,被污染垃圾可以焚燒、深埋[5]。

2結果

將2011~2013年新報告的PLWHA和既往報告仍存活的PLWHA的綜合護理干預項目從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導出相關信息后用SPSS17.0軟件對部分數據進行整理和分析,結果發現:2011年、2012年、2013年全市PLWHA配偶/固定性伴HIV檢測率大幅度提高, CD4檢測率逐年上升,符合抗病毒治療并在本地治療的比例有所提高,患者依從性高,失訪率下降,艾滋病病死率下降,新發現感染數逐年減少,見表1~表3。

3討論

通過2011~2013年干預相關指標、艾滋病病死率、艾滋病新發現感染數等數據分析采取綜合干預措施效果顯著。

3.1 2010年6月起我市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要求,全面實施防治艾滋病攻堅工程,廣泛宣傳艾滋病的危害、艾滋病的防治方法和關懷救助政策等,實行全民防治艾滋病。把PLWHA的各項管理指標列入全市防治艾滋病責任目標考核范疇,量化工作指標,明確和培訓告知隨訪責任人,整合資源,強化信息的分析和利用,加強對各縣(市、區)級的動態技術指導和督導,提高縣級對鄉鎮/社區的督導和技術支持能力,為開展PLWHA有效管理和干預工作提供重要保障[6]。

3.2 2013年7月1起根據廣西防治艾滋病條例把全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療及相關診療費納入醫保和新農合,并給貧困患者及家庭給予必要的生活救助;全市大部分縣(市、區)積極開設艾滋病抗病毒治療點,為PLWHA提供方便就醫環境。

3.3 加強對PLWHA及家屬綜合管理及干預,強調家屬參與和監督,提高患者依從性,積極配合治療和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也不同程度地管控了傳染源。

參考文獻:

[1]楊學進,嚴莉.AIDS心理和行為干預的循證醫學證據[J].中國艾滋病性病,2008,4,14(2),192-194.

[2]廣西壯族自治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綜合辦公室.廣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發現告知隨訪工作技術規范[R].桂疾控〔2011〕210號,2011,6,24.

[3]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防治艾滋病攻堅工程實施方案[R].桂政發〔2010〕14號2010,6,1.

[4]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廣西防治愛滋病條例[S].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廳,2013,7,1.

篇4

上午第一節數學課后,孩子們的心早已經飛出了教室,他們好像一個個天使迫不及待沖出教室,從走廊上探出小腦袋,雪花落在孩子們頭上,孩子們喊著、笑著,不時用小手接住那晶瑩的雪花:“呵呵,雪花好漂亮啊!”耳邊傳來一個小女孩甜美的聲音。一個小男生大聲喊道:“雪花下大些吧,我們就可以玩打雪仗啰!”我捧著書從走廊走過,不時有孩子和我撞個滿懷。有的孩子一邊抖空竹,一邊觀賞雪景,只見空竹左右騰挪,上下翻飛,不經意間孩子們的空竹會突然“吻”上我的臉頰,狹小的走廊上孩子們玩得很盡興。

第二節課是我的語文課,此時雪花下得更大了,那些白色的小精靈飄飄悠悠地飛舞著,忽左忽右,忽高忽低,忽遠忽近,忽疾忽緩,像是在跳優美的華爾茲一般。漸漸地,雨點也變成了雪花,彌漫了整個天地,洋洋灑灑地飄落。晶瑩剔透的雪花如尋夢的蝴蝶,撲閃著翅膀漫天飛舞。眼前這座飄雪的學校,變得圣潔而又充滿喜悅。雖然上課的鈴聲已響,可是,我看孩子們的心還被雪花牽引著,心想:“二年級的孩子剛剛學過《云房子》,這篇課文里有許多的比喻句,何不和孩子們來個關于雪花的說話訓練?”我笑著說:“孩子們,咱們比賽說一說雪花的樣子好嗎?”小朋友們異口同聲地說:“好!”有幾個小家伙本來眼睛直鉤鉤地盯著窗外的雪花,那么出神,但是聽我這么一說也來精神了。

“雪花好像什么?”我樂呵呵地說。

“雪花好像白色的蝴蝶!”一個小女生說。

班上的男生也毫不示弱,有個男生急忙站起來大聲說:“雪花像棉花糖!”

“嘻嘻,像棉花糖,那一定很好吃吧?”調皮鬼小杰嘻嘻笑著說,還伸出舌頭做出饞嘴樣。

“雪花好像蒲公英!”一個女生說。

“雪花像天上掉下來的星星。”

“雪花像“海綿寶寶”滿天飛。”

“雪花像跳動的音符。”

孩子們的答案五花八門,有小朋友說雪花像一小片一小片的羽毛,有的小朋友說雪花像漫天飛舞的柳絮。甚至有學生說雪花好像白糖。小男生小飛站起來眨巴著小眼說:“我剛才發現雪花落到地上就化了。落在小朋友頭發上一開始是白色的,后來就融化不見了。”我微笑著說:“你真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小飛聽了我的夸獎甜蜜地笑了。窗外雪花飛舞,教室內孩子們的思維卻是異常活躍。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對低年級寫話的要求是:“對寫話有興趣,留心周圍的事物,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如果老師能抓住生活中的契機,在不知不覺中訓練孩子們的說話想象能力,這對于孩子們語言發展將有多大的益處啊!

篇5

2、地形:地勢相對平坦,有一定坡度,適合排水。

3、土壤:附近多火山活動,火山灰營養豐富,適合作物生長。

4、水源:河流較多,灌溉方便。

5、交通:多海灣,有利大宗貨物出口。

篇6

    據孫先生介紹,此案立案后的一年多時間里,由被告醫院和原告申請,法院共組織了醫療事故鑒定、血液原樣鑒定和供血者本人血液鑒定,到昨天三項鑒定都出了結果。由被告醫院申請的醫療事故鑒定,結論為此案不構成醫療事故,血液原樣鑒定沒有問題,昨天法院宣布的由原告要求進行的供血者本人血液鑒定結果,HIV也呈陰性。孫先生說,按照目前的鑒定結果,醫院的醫療器具和給孩子輸的血小板是沒問題的,但是孩子的病又是怎么得的呢?我們夫婦都已經被證實沒有艾滋病,母嬰傳染因素被排除,小建只有7歲也不吸毒,吸毒與性感染途徑也被排除。2002年8月,孩子在被告醫院做腭裂修復手術使用血制品前,曾做過HIV檢驗,當時的結果是陰性。孩子此后再沒有使用過血制品,那么這病到底是從哪兒傳上的呢?

    昨天,孫先生還對血液鑒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說,法院昨天只告訴我們血液鑒定的結果是陰性。其他被鑒定人是不是固定獻血者,鑒定血樣是不是采自原獻血者,鑒定機構采用什么試劑進行的檢驗等等相關情況,我們一概不知。這樣的鑒定結論能否就可以證明小建不是在被告醫院輸血時感染的艾滋病呢?孫先生說,他起訴的目的既是為了自己的孩子,也是為了公眾的安全,因為不搞清小建的病源,就很有可能還會出現小建的悲劇。

    鏈接:

篇7

[關鍵詞]投資者行為;理性預期;金融危機;傳染

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再次引起了人們對金融危機成因和傳染途徑的關注。本次金融危機的特點在于全球投資者恐慌心理下的金融資產拋售導致了危機的跨國傳染。正因為如此,本文對危機傳染理論中基于投資者行為的危機傳染理論模型進行系統評述,并對其發展進行展望,以期對本次金融危機跨國傳染的研究有所裨益。

一、基于投資者行為的危機傳染理論發展的理論和現實背景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在金融危機理論的發展過程中,學術界對金融危機的傳染原因和途徑已經開始探討。按照Dornbusch,Park and Claessens(2000)的觀點,金融危機的傳染可以劃分為“基于宏觀經濟基本面關聯的危機傳染”和“基于投資者行為的危機傳染”兩種不同的途徑。[1](177-197)前者是指一國發生的

危機惡化了另一國的宏觀經濟基礎,從而導致了他國危機的發生。其傳染渠道主要有貿易關聯、競爭性貶值和金融關聯等。而后者則包含了所有無法以宏觀經濟和金融變量解釋的危機傳染,其核心是經濟中的多重均衡以及投資者基于理性預期的資產組合調整的自實現過程。

(一)早期金融危機傳染理論的主要觀點

在金融危機傳染理論的初期研究中,學術界更多地關注了基于宏觀經濟基本面關聯的傳染途徑的研究,提出了基于貿易關聯、競爭性貶值、金融關聯和共同的政策沖擊等渠道在內的危機傳染途徑。

貿易關聯的傳染途徑認為,一國金融危機導致的貨幣貶值有可能惡化與其存在雙邊或多邊貿易關系國家的貿易條件,導致其出口下降。當投資者預期到這一影響時,會抽走對貿易關聯國的投資,或對該國的貨幣進行投機性攻擊,從而導致貿易關聯國危機的發生。競爭性貶值傳染途徑強調的是一國的貨幣貶值有可能降低與其有貿易關聯的其他國家的競爭力,從而給這些國家的貨幣帶來貶值的壓力,特別是采用固定匯率制的國家。在一國發生危機后,如果投資者預期到其他國家將會采取競爭性的貨幣貶值策略,則會出售他們持有的這些國家的資產,收回貸款并拒絕短期貸款的展期,從而導致這些國家資產價格波動和資本外流。金融關聯渠道強調了金融中介全球范圍的資金借貸活動對危機傳染的影響。共同的政策沖擊渠道理論認為,主要工業化國家經濟政策的調整和商品價格的變化等全球性原因,有可能導致新興市場經濟的貨幣危機或資本的流進流出。

(二)早期危機傳染理論面臨的挑戰

基于宏觀經濟基本面關聯的危機傳染理論從不同的角度對20世紀90年生的歐洲貨幣危機、墨西哥金融危機和泰國貨幣危機在同一地區或宏觀經濟基本面相似國家間的危機傳染給予了較好地解釋,但對于危機在宏觀經濟基本面聯系薄弱的國家間傳染的解釋卻顯得無能為力。如亞洲金融危機向俄羅斯和拉美等國,以及俄羅斯債務危機向美國和拉美等國的傳染。同時,隨著金融自由化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國際金融市場上短期資本流動以及投資者資產組合調整對各國金融資產價格的影響日益明顯。在此背景下,經濟學家意識到,如果在現有的危機傳染理論中不考慮資本市場投資者行為對資產價格的影響,則現有的理論可能無法解釋新的金融危機傳染的原因和途徑。基于上述危機傳染理論面臨的挑戰,許多學者就一國危機對投資者預期和資產組合調整的影響因素和途徑進行了研究,進而形成了基于投資者行為的危機傳染理論。

二、基于投資者行為的金融危機傳染途徑及其代表性模型

盡管基于投資者行為的危機傳染理論強調了金融危機沖擊對投資者心理預期和資產調整行為的影響。但不同學者對危機沖擊影響投資者預期和投資行為變化的途徑以及投資者資產組合調整的過程卻存在著不同的觀點,并由此形成了不同的危機傳染途徑和渠道理論。

(一)信息約束下的投資者羊群效應

該理論認為,在金融市場存在不完全信息或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基于理性預期的不同信息擁有者在金融市場遭遇不利沖擊時,有可能同時朝著同一方向調整其持有的各類資產組合,導致資本市場上投資者的羊群效應行為,并在不同市場間產生溢出效應,從而造成危機的傳染。

Calvo and Mendoza(2000)在假定投資者面臨不完全信息和賣空約束的情況下,構建一個投資者全球資產組合分散投資的均值方差模型,分析了證券市場全球化中投資者搜集和處理信息成本的變化對危機傳染的影響。[2](79-113)在他們的模型中,代表性投資者在進行資產組合選擇時,必須權衡收集國別信息的成本和收益,而這種收集信息的成本又與投資者資產分散的國家數量(即證券市場國際化的程度)有關。在多重均衡中,當市場上出現有利于某一組合的消息時,所有投資者都會選擇相同的資產組合調整行為,從而產生羊群效應。投資者的資產在不同市場間分散的程度越高,多重均衡中投資者羊群效應的范圍也越大,因此,證券市場的國際化會導致投資者的羊群效應,從而加劇危機的傳染。

Kodres and Pritsker(2002)在一個有關資產定價的多資產理性預期模型中分析了投資者跨市場套期保值的資產組合調整對金融危機傳染的影響。[3](769-800)認為當金融市場參與者遭受來自于某一國的風險沖擊時,投資者在其他國家市場調整其資產組合對宏觀風險暴露的行為將使危機傳染到國外。這種危機傳染的程度與一國資產價值受共同的宏觀經濟因素影響的程度和信息不對稱的程度正相關。

Yuan(2005)通過構建一個理性預期均衡模型,分析了信息不對稱和借貸約束對危機形成和傳染的影響。[4](378-411)在Yuan(2005)的模型中,知情投資者在交易之前能夠獲得資產收益的相關信息,不知情投資者根據知情投資者顯示的信號來推測資產的價格并采取相應的投資策略。部分知情投資者受借貸約束的制約,而且,該借貸約束是資產價格的函數,資產價格越低,知情投資者利用外部融資投資風險資產所受的約束就越嚴重。在此假定下,如果來自基本面的某一負面沖擊使得資產價格下降,則知情投資者就會受到借貸約束,他們對風險資產的需求也就不是有效信息。其結果是,隨著資產價格的下降,資產價格中噪聲的成分越多,價格作為信息的有效性就越低,不知情投資者也就更難區分知情投資者的資產出售究竟是出于流動性需要的出售還是基于信息的出售,也就不愿購買任何來自于知情投資者出售的資產。當不知情投資者從下降的資產價格中推測知情投資者信息的難度越來越大時,他們就會追隨知情投資者,選擇出售資產,從而加劇資產價格的下跌,并產生彎折的風險資產需求。而這種彎折的風險資產需求又會產生反饋效應,導致資產價格的進一步下降,進而緊縮知情交易者的借貸約束,如此反復,最終導致資產價格的急劇下跌。

(二)財富效應傳染途徑

財富效應理論關注的是金融市場上資產價格變化對不同風險偏好投資者財富水平的影響,以及由此導致的投資者資產組合的變化。該理論認為,在投資者持有多種資產組合時,某一資產價格的下降會給投資者帶來收入和替代兩種效應。在通常情況下,替代效應會大于收入效應,此時,投資者會增加資產的持有并為市場提供更多的流動性,但在極端情況下,也有可能出現收入效應大于替代效應,此時,投資者會通過變現的方式減少其風險資產頭寸,導致市場流動性降低和價格的不穩定。

Xiong(2001)在一個連續時間均衡模型中分析了短期套利交易者的交易策略對資產價格波動和市場流動性的影響。[5](247-292)模型假定金融市場上存在三種不同類型的交易者。即噪聲交易者、長期交易者和趨同交易者(convergence trader)(短期交易者)。噪聲交易者在市場上采取均值反轉(mean-reversion)的隨機交易策略,并由此產生市場供給的沖擊;趨同交易者根據噪聲交易者均值反轉策略提供的機會在市場上套利;長期交易者采取的是長期價值投資策略,他們是市場風險資產的主要需求者。在假定趨同交易者完全理性和完全競爭、對數效用函數的情況下,模型分析的結果表明,市場基本面沖擊將給趨同交易者帶來損失,這種財富效應將使趨同交易者在市場上放大這種沖擊。

在Xiong(2001)的基礎上,Kyle and Xiong(2001)通過構建一個兩種風險資產、三類不同交易者的連續時間模型,分析了趨同交易者的財富效應的溢出效應。[6](1401-1440)與Xiong (2001)不同的是,Kyle and Xiong(2001)的模型中有兩個風險資產。這為他們分析趨同交易者的財富效應對危機在兩個資產價格間的傳染提供了可能。與Xiong (2001)的結論相同,他們認為,當來自于噪聲交易者的噪聲交易沖擊對趨同交易者的財富影響中財富效應大于替代效應時,趨同交易者就會減持風險資產,加劇資產價格之間波動的關聯性,并導致市場流動性短缺。而這種情況的發生往往就是危機傳染之時。

(三)資產組合分散下的自實現(Self-fulfilling)危機傳染

在第二代金融危機的“自實現”理論模型的基礎上,Goldstein and Pauzner(2004)通過構建一個相同投資者在經濟基本面完全獨立的兩個國家進行分散化投資的模型,分析了投資組合分散下的自實現危機傳染的形成機制。[7](151-183)在他們的模型中,投資者持有基本面相互獨立的兩個國家的資產,投資者可以選擇將資產持有到期或以固定的收益支付提前贖回。若持有到期,其收益是投資國宏觀經濟基本面和投資者數量的增函數。在這種情況下,金融危機是否發生將取決于投資者對其他投資者行為的推測。

Goldstein and Pauzner(2004)假定投資者并不擁有國家2基本面狀況的共同知識,但在國家2基本面經濟狀況實現后能夠獲得有關國家2基本面的噪聲信號,因為每個投資者對國家2的信息有各自的來源和理解,而國家2的信息也是國家1的基本面和投資者行動結果的反應函數,因此投資者對國家2的信念及行動是國家2的基本面和國家1的結果的函數。模型結果顯示,國家1的結果決定了一個閾值,當國家2的基本面狀況低于這個閾值時,投資者才會選擇提前撤出投資。更為重要的是,當國家1出現投資者提前撤資時,會使得在國家2的這一閾值上升,從而使危機傳染的可能性增加。

(四)注意力配置(attention allocation)效應

在經典經濟學模型中,假設經濟主體的認知是瞬時和無代價完成的,然而處理信息和做出決策都需要足夠時間,所以個體必需在不同的信息間進行取舍,有些信息會被重點關注,而另一些則不能被注意到(理性不注意),這樣就形成了有限注意力配置的問題。Mondria(2006)通過構建一個包含兩個獨立的風險資產和多個理性不注意的人模型,分析了投資者信息處理能力約束對資產價格的影響,提出了金融危機傳染的投資者注意力配置傳染途徑。[8][9]

在Mondria(2006)的模型中,用兩個基本面相互獨立的國家或地區的股價指數來代表兩種獨立的風險資產,每個投資者都通過收集兩個市場上的信息來盡可能地減少自身投資組合的不確定性,但他們都受到了信息處理能力的約束,所以,他們必須在兩個資產間配置其有限的注意力。在這個過程中,投資者先根據自身的信息處理能力形成個人信號,在對注意力進行配置之后,通過貝葉斯更新后的個人信號和價格信息來形成關于資產收益的后期信念,并重新選擇最優的資產組合。當發生金融危機的地區吸引了更多的注意時,由于此消彼長的緣故,后期信念中關于其它地區市場的部分就變得模糊,不確定性增加,這會降低投資者的風險容忍度,促使他們清算持有的所有風險資產頭寸,從而減少市場流動性,增加價格波動,使危機傳染到其它市場上。因此,當一國或地區發生金融危機時,關于此危機的報道和傳聞會急劇增加,這類信息很容易吸引投資者的注意力,于是投資者會對自己有限的注意力進行重新分配,更多地關注發生危機的金融市場,從而導致世界其他市場股票價格的內生性波動和下降。

三、結論與展望

基于投資者行為的危機傳染理論從信息約束下的羊群效應、財富效應、資產分散下的投資者自我實現和有限注意力配置等方面對金融危機的傳染原因和途徑進行了研究,對20世紀90年代后期發生的亞洲金融危機和俄羅斯債務危機的傳染給予了一定程度的合理解釋,豐富和發展了現有的危機傳導機制理論。

但是,基于投資者行為的危機傳染理論尚處于發展之中,面對21世紀以來全球金融危機傳染的復雜性,該理論仍有許多問題需要從理論和實證兩個方面加以拓展。首先,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全球金融監管中信息披露機制的加強,各國投資者之間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對稱的程度已大為減弱,在此背景下,基于信息約束的理性投資者的羊群效應行為在危機傳染中是否仍發揮著作用,顯然值得探討;其次,從本次全球金融危機來看,危機前高度復雜的衍生金融產品交易和投資者的過度風險追求、危機后投資者的過度恐慌是導致本次危機形成和傳染的原因之一,如何在現有的危機傳染理論中加入這些因素,使其能夠對本次危機的快速跨國傳染給予合理地解釋,也是該理論面臨的挑戰之一;最后,由于該理論涉及投資者預期和信心問題,現有理論主要是建立在數理模型的刻畫和數據模擬分析的基礎之上,如何構建合理的實證研究方法和選擇恰當的投資者預期和信心的變量來對現有理論進行實證檢驗也是該理論面臨的挑戰之一。

主要參考文獻:

[1]Dornbusch, R., Y. C. Park and S. Claessens, 2000, Contagion: Understanding How It Spreads[M], World Bank Research Observe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vol. 15(2), August.

[2]Calvo, G., and E. Mendoza, 2000, Rational Contagion and the Globalization of Securities Market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51.

[3]Kodres, L. E., and M. Pritsker, 2002, A Rational Expectations Model of Financial Contagion[J], Journal of Finance 57.

[4]Yuan, Kathy, 2005, Asymmetric Price Movements and Borrowing Constraints: a Rational Expectations Equilibrium Model of Crisis, Contagion, and Confusion[J], Journal of Finance 60.

[5]Xiong, W., 2001, Convergence Trading with Wealth Effects: an Amplification Mechanism in Financial Markets[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62.

[6]Kyle, A. S., and W. Xiong, 2001, Contagion as a Wealth Effect[J], Journal of Finance 56.

[7]Goldstein, I. and A Pauzner, 2004, Contagion of Self-fulfilling Financial Crises due to Diversification of Investment[J], Journal of Finance Theory 119.

[8]Mondria, J., 2006a, Financial Contagion and Attention Allocation, Working Paper, Princeton University.

[9]Mondria, J. 2006b, Empirical Evidence of Financial Contagion through Attention Real-location, Working Paper, University of Toronto.

Investor Behavior-based Contagion of Financial Crisis: A Literature Review

Pan Min1 Guo Xia2

篇8

【關鍵詞】 艾滋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心理健康;生活質量;綜合干預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2.183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HIV)自被發現以來, 一直作為一種傳染病進行防治, 由此帶來對其心理健康、生活質量的影響近年才逐漸引起關注[1]。有關研究顯示:HIV/AIDS常見焦慮抑郁、緊張恐懼、麻木、報復等不良情緒, 成為影響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 既往有關研究多集中于HIV/AIDS本人研究, 缺少與家屬、正常社會群體的比較研究, 有關的綜合干預前后縱向比較研究更為少見, 因此作者進行了此次研究, 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研究對象來自2007年4月~2008年6月河南某縣3個艾滋病防治重點村中經專業部門按照法定程序確診的HIV/AIDS, 共117例(研究組), 其中男62例, 女55例;年齡15~60歲, 平均年齡(42.5±5.5)歲;2例為喪偶, 115例為已婚;文化程度:小學21例, 初中96例。感染途徑:3例為輸血, 104例為有償獻血, 10例為性接觸。治療情況:接受抗病毒治療37例, 未接受抗病毒治療80例。同時調查與其關系密切的家屬120例(家屬組)及與其人口統計學資料相匹配的150例同村村民(村民組), 所有調查者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并配合研究。三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綜合干預措施 依靠駐村工作隊對所有研究對象進行如下干預:①健康教育:入村逐戶逐人進行心理狀況及生活質量調查評估, 針對所發現問題采取集體座談、個別指導、發放艾滋病基礎知識宣傳單、在村廣播進行有關講座等形式, 針對艾滋病科普知識進行宣傳和普及, 引起村民對HIV/AIDS的重視, 同時也引導他們正確看待疾病。②心理干預:鼓勵患者通過傾訴痛苦等方式積極排解不良情緒, 同時與患者溝通, 讓患者明確社會及家屬對其重視與關心, 努力改善患者自卑心理, 樹立面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讓患者明白自身的積極努力可以換來周圍人的理解和關心, 或者幫助和尊重, 進而促進患者自立, 不因疾病而與家人、鄉親疏遠, 積極幫助家里做家務, 建立融洽家庭關系, 患者也可以因此獲得成就感, 體驗自己的價值, 使其認識到自已是一個有價值的人, 激發正能量, 保持樂觀心態。③改善就醫環境:采取多種措施對村衛生室的道路、房屋、藥柜、電路等硬件設施進行整修, 同時對村衛生室人員進行業務技術培訓, 包括無菌技術操作規范、抗病毒治療規范、心理危機干預常用技術等。④社會支持:切實解決患者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困難, 如對居住條件差的, 積極協調資金進行修繕, 對于有意創業投身養殖、種植項目的患者, 給予一定資金支持, 尤其是可以吸納艾滋病患者就業的項目。對于子女學業困難的, 盡量幫其獲得國家政策支持, 并額外予以一定幫扶。在重要節日(如春節、中秋節)和關鍵季節(如麥收、秋收)住戶進行慰問, 給予心理支持, 詢問生產生活情況, 幫其進行收種。⑤定期慰問:不定期召開座談會, 請他們中的致富能手和入黨積極分子言傳身教, 幫助HIV/AIDS樹立自尊、自立、自愛信念, 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現實, 主動配合醫生進行治療。⑥采取多種措施改善、消除周圍人對HIV/AIDS的偏見、歧視和恐懼, 改善HIV/AIDS與周圍人的關系, 減輕、直至消除HIV/AIDS的孤獨感。比如針對患者最親近的人進行交談, 尤其是患者配偶, 讓HIV/AIDS明確社會支持對患者疾病治療的重要性, 同時多組織戶外電影等活動拉近HIV/AIDS的距離, 讓患者融入周圍人的生活, 獲得精神動力和支持。

1. 3 觀察指標 采用自制一般情況問卷(內容包括:性別、年齡、婚姻、文化程度、病程、感染途徑、抗病毒治療、經濟狀況等)調查一般情況;以SCL-90評定心理健康狀況, 該量表共有90個項目, 每個項目采取5級評分制, 統計總分及因子分(包括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9個因子), 分數越高代表癥狀越嚴重, 干預前后各評定一次。以WHO QOL-BREF評價生存質量, 共包括分4個維度24個方面共29個問題, 根據研究對象回答給分, 原始分轉換為百分制得分, 評分越高生活質量越高, 分別于干預前和干預后各評定一次, 進行組間比較和干預前后比較。

1. 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干預前SCL-90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敏感、抑郁、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因子評分研究組較高, 后依次為家屬組、村民組, 村民組恐怖因子高于家屬組, 經干預后三組評分均顯著降低, 與干預前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艾滋病作為一種嚴重的傳染性疾病, 目前尚無有效治療方法, 其死亡率較高, 嚴重影響HIV/AIDS的身心健康。有關研究發現其中85.1%的患者存在乏力癥狀, 75.6%存在疼痛問題, 70%~80%患者同時存在易怒、緊張、敏感、沮喪、睡眠障礙等問題, 不良情緒發生率甚至比癌癥患者還要高[2]。國內調查研究結果也表明, HIV/AIDS中35.2%有抑郁癥狀, 15.2%存在自殺傾向[3], 使之不僅成為一個公共衛生問題, 也日益成為影響穩定和諧的社會性問題。現進行的抗病毒治療可有效延緩HIV/AIDS的生存時間, 有望成為可處理的慢性感染疾病[3]。但在對患者進行軀體治療時候, 對患者及其家屬的心理健康及生活質量關注較少, 或者雖發現這一問題, 卻未進行有效干預。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前三組人群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均較差, SCL-90評分由高至低依次為研究組、家屬組、村民組, 而WHO QOL-100評分由低至高依次為研究組、家屬組、村民組, 研究組心理健康狀況和生活質量最差, 此與既往研究結果類似[4]。研究還發現村民組恐怖因子最高, 家屬組稍次。

本研究重點觀察了綜合干預后對三組人群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影響, 結果發現與干預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 HIV/AIDS心理健康狀況和生活質量明顯較差, 持續的綜合干預措施可顯著改善HIV/AIDS心理健康狀況和生活質量, 應繼續堅持并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燕, 繩宇. 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生活質量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現狀.中華護理雜志, 2008, 43(1):69-71.

[2] 沈必成, 朱強, 李燕瓊, 等.楚雄市艾滋病高危女性人群綜合干預效果調查分析.重慶醫學, 2010, 39(19):2640-2642.

[3] 李慧民, 崔冠宇, 栗鑫, 等.艾滋病醫護人員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現代預防醫學, 2009, 36(18):3490-3491, 3494.

[4] 金岳龍, 陳燕, 王金權, 等. HIV/AIDS患者抑郁焦慮情緒及生活質量干預前后效果評價.中華疾病控制雜志, 2012, 16(4): 304-306.

篇9

自然筆記征集活動方案

 

一、組織機構

指導單位: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司

主辦單位: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

              中國兒童中心

              深圳市華基金生態環保基金會

二、活動時間

2021年4月至2021年8月

三、 參與對象

本次活動面向各級生態環保、教育部門及校外機構,

鼓勵各地中小學生、相關領域教育活動專家及指導教師參與。

四、活動內容

本次活動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主題,鼓勵青少年兒童走進自然、熱愛自然、向自然學習,以手寫、手繪的形式,記錄在自然中觀察到的物、事、人及從大自然中受到的啟迪與感悟。

1. 活動落地。各有關單位結合本次活動主題,完成活動

方案策劃并啟動青少年自然筆記征集活動(如省級、市級、區級或由多個部門聯合組織開展等)。

2. 活動推進與開展。鼓勵各有關單位利用重大環境紀念

日,通過進校園活動、自然筆記公益宣講、展覽展示等方式,發動學校、社區、青少年兒童廣泛參與自然筆記創作,形成引導青少年兒童關注生態環境、參與生態文明建設和培養青少年兒童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道德素養的社會氛圍。

3. 作品推薦與報送。由各活動組織單位向主辦單位推薦

優秀自然筆記作品,每個活動推薦作品不超過20幅。作品應符合活動主題,且具有代表性。

4. 活動宣傳與總結。主辦單位將以組織展覽展示、制作

作品集等方式,對入選作品予以宣傳,并頒發優秀作品、優秀組織單位證書。

五、 具體要求

1. 作品要求

(1)作品須為本人原創,素材真實科學,能體現作者

認真觀察過大自然并有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在此基礎上兼顧圖畫及文字記錄的準確性、設計合理美觀。主體文字注重個人體驗和真情實感的記錄表達,避免不切實際的藝術發揮。

    (2)所提交單幅作品應為不小于5M的JPG文件,清晰度不小于300dpi,文件名應為作者名稱及作品名稱。

2. 報送要求

(1)本次征集活動不面向個人,作品應由各活動組織

單位統一提交,推薦作品不超過20幅。由多個單位聯合組織開展的活動,應在共同商定后指定一家單位負責作品報送,提交作品數量不超過20幅。

(2)推薦單位登陸生態環境教育信息服務平臺(naturesch.cn/),根據網站提示進入活動入口,并按網頁提示要求填寫相關信息并上傳作品。本次活動作品報送途徑為網站提交,不接受電子郵件等其他形式的作品報送。

(3)作品提交截止日期為2021年8月30日。

六、 其他事項

主辦單位有權在有關媒體、網站、宣傳品中使用所有推薦作品。主辦單位對本活動享有最終解釋權。

 

 

 

 

 

 

 

 

 

 

 

 

“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2021年全國青少年

自然筆記征集活動推薦信息表

省份

 

推薦單位名稱

 

聯合推薦單位名稱(如有)

 

活動舉辦時間 

 

收集作品總數

 

推薦作品數量

 

活動簡介(必填)

如是否有組織開展活動的通知、發文,是否組織開展過自然筆記講座等宣講活動,是否有專家團隊指導等。可提供相關照片1-3張、相關微信宣傳截圖、報道鏈接等。

推薦單位信息(必填)

 

聯系人:

聯系電話:

電子郵箱:

地址:

推薦作品信息

作品名稱

 

作品來源

(活動名稱)

作者姓名及年齡

 

推薦理由(必填)

(150字以內)

篇10

一、研究區域狀況

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海南省東北部,離海口市區30公里,是以保護紅樹林濕地為主的北熱帶邊緣河口港灣和海洋灘涂生態系統及越冬鳥類棲息的重要自然保護區。1980年1月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建立海南東寨港自然保護區,1986年經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國建立的第一個紅樹林濕地自然保護區,為我國首批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的7個濕地保護區之一。2006年被國家林業局評為示范保護區。保護區總面積3337.6hm(公頃),其中紅樹林面積1578hm(公頃),灘涂面積1759.6hm(公頃)。保護區內分布有紅樹林植物19科35種,棲息的鳥類有204種,記錄的魚類有119種,大型底棲動物115種,是我國紅樹林自然保護區中紅樹林資源最多,樹種最豐富的自然保護區。

紅樹林――根的迷宮,防浪護堤的銅墻鐵壁,天然的污水凈化廠,海洋生物的伊甸園。紅樹林是熱帶、亞熱帶海灣、河口泥灘上特有的常綠灌木和小喬木群落;它生長于陸地與海洋交界帶的灘涂淺灘,是陸地向海洋過渡的特殊生態系;有著發達的且具有呼吸根或支柱根根系,能在海水中生長。盤根錯節的發達根系能有效地滯留陸地來沙,減少近岸海域的含沙量;茂密高大的枝體宛如一道道綠色長城,有效抵御風浪襲擊,也為海洋動物提供良好的生長發育環境。同時,擁有豐富的鳥類食物資源,是候鳥的越冬場和遷徙中轉站,更是各種海鳥的覓食棲息,生產繁殖的場所,在工業、藥用等方面也有著很高的經濟價值。

二、研究方法

預先選取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周邊生態文明村,以隨機的方法向游客\景區工作人員及保護區周邊村民發放調查問卷,對于不能獨立完成問卷的居民進行問卷的講解和記錄,協助其完成。共發放問卷180份,有效問卷為155份,有效率為86%。調查問卷共涉及被調查游客的個人基本特征、紅樹林知識普及程度、紅樹林景區經營管理、紅樹林發展前景四個方面。在調查訪問結束后,對數據進行相關的統計處理。

三、研究結果

(一)被調查者的個人基本特征

本次被調查對象為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游客、工作人員及周邊村落居民,被調查內容包括了年齡、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職業。

依據調查可知:①年齡結構上,以19~45歲的中青年為主,共占被調查者人數近80%,由此可看出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游玩的游客以19~45歲的中青年為主要人群;②文化程度上,被訪者主要是大專/本科文化程度,其次是中專/高中;③在職業分布上,教師和學生群體占據了近一半的比重,由此可見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的游客以一日游游客為主。

(二)紅樹林知識普及程度

依據調查可知:①在對于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了解程度的問卷調查數據分析中,有79%的人表示了解,21%的人不了解。說明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絕大多數游客對紅樹林的相關知識具有一定的了解,這和游客的職業及文化程度密不可分。②對于當前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瀕危物種的存活率,有56%的人表示了解,44%的人不了解。③對于紅樹林的價值認知調查中,67%人知道紅樹林可以防風固沙、調節氣候的生態功能,66%人知道其藥用價值和旅游觀光價值,62%人知道紅樹林對于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價值。在這一系列的調查統計數據中可以看出,絕大多數游客對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著最基礎的了解,且主要針對紅樹林的樹木價值等本身問題。④在對于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污染程度的問卷調查數據分析中,絕大多數人認為污水和垃圾排放是紅樹林的主要污染,其次是亂砍濫伐、圍海養殖與蛀蟲的入侵。⑤在對于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的宣傳活動的問題中, 51%人表示曾接觸過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宣傳活動。⑥對于政府是否舉行過有關于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宣傳教育活動,只有30%的人表示了解,表明政府對于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活動宣傳力度不夠。⑦在受調查的參加保護東寨港紅樹林的公益活動中只有38%的表示偶爾參加。表明,保護東寨港紅樹林的公益活動舉辦效果一般,參與度不高。

(三)紅樹林的經營管理

依據調查發現: ①對于目前東寨港紅樹林水質量的問卷調查數據顯示,68%的受調查者感覺基本滿意,32%表示不滿意。

②受調查者中對東寨港紅樹林設立景區并收費表示贊成的有84%的人,說明大多數人理解并支持自然保護區通過收取門票的方式來彌補保護區系列費用的開支。③對東寨港紅樹林應該采取保護措施中,32%覺得應該由當地人民與環保部門共同監護;25%認為由景區人員自覺負責倡導與監護;20%認為游客自覺維護;23%認為應該專門設立部門共同監護,可以看出東寨港紅樹林存在污染基本是眾所周知的事情。④在對東寨港紅樹林哪些管理方面比較薄弱方面,大多數被調查者認為景區的員工管理和服務管理方面比較薄弱,其次是基礎設施與政策法規,可見東寨港紅樹林的員工管理與服務管理有待加強。⑤在東寨港紅樹林其他方面,絕大多數人認為對于東寨港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網站的維護與更新的管理不夠,并認為應該加強對東寨港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網站的維護與更新。同時也應加大力度通過雜志報刊與組織公益活動的方式進行宣傳。

四、結語

1.通過對旅游地的了解程度調查,被調查者中多為19-45歲年齡層,且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群,其中學生占有一定比例,高達40%,根據這一結果說明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存在著大量的潛在消費者,提高景區知名度,加大力度宣傳勢在必行,同時游客對旅游地了解程度影響著游客對旅游目的地的選擇,說明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仍要加大力度宣傳。

2.被訪者大多對紅樹林的價值有一定的了解,并且了解紅樹林存在一定的污染。管理部門應當加強治理開展相應措施防止污染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