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的英文范文
時間:2023-03-26 20:28:5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大量的英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單詞記憶;方法;積極性
作為一名從事英語教學的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學生不愿意記單詞的現象,筆者也曾與多名學生探討過這個問題,究其原因,學生認為記憶單詞太難,太枯燥,死記硬背之后很容易遺忘,長此以往,導致學生產生厭學情緒,進而放棄英語學習。詞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語言的三大要素之一,只有掌握大量的詞匯,才有學好英語的可能性,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就是這個道理,因而掌握一定的詞匯量對于英語的學習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如何幫助學生輕松掌握一定的詞匯量呢?本人根據教學經驗談以下幾點粗淺的看法和建議。
一、學生必須在初學英語時打下堅實的基礎,培養學習英語的興趣。
語言的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一個積累的過程,而且語言的學習從年齡段來看,年齡越小學習效果越好,我們現在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現在好多家長從小就讓孩子接觸和學習英語,通過請家教或者報輔導班等形式學習,而且現在小學也開設了英語課程,但是為什么到了初中之后好多學生英語成績明顯下降,而且有的學生英語成績還很差呢?而且對英語產生強烈的厭學情緒呢?究其原因,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記憶大量的英文單詞,每天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去死記硬背這些單詞,加上老師和家長的督促,進而產生對英語學習的厭學情緒,甚至放棄英語學習。筆者曾經所帶的大專班學生中做過一個簡單的調查,調查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態度,令筆者吃驚的是有48%的學生不喜歡學習英語。究其原因,正是記憶單詞太難。因而如何幫助學生攻克詞匯關是擺在我們英語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難題。我在少數民族地區從事英語教學,教的學生雖然已經是高中畢業,但是好多學生都來自農牧區,英語基礎很差,我在教學過程中,重新讓他們學習國際音標,這樣學生很快能夠讀出很多不認識的生詞,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因而說我們教學應該重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幫助學生記憶單詞
光有學習興趣還不夠,如何讓學生保持這樣的興趣,還要在教學過程中采取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記憶單詞。我們經常采用的單詞教學法有:利用實物教學法、舉例法、利用情景介紹新單詞的讀音和語義等,真可謂教無定法,這里我想就我本人多年來的教學經驗談談自己在教學新單詞時的幾點教學法。
1.使用字母、字母組合的讀音規則,學習掌握詞匯的拼寫形式。單詞的讀音和拼寫形式是詞存在的獨特形式,因而區別于其他詞匯。在生詞的教學過程中,筆者采用的是按照5個元音字母的開音節和閉音節的發音規律將單詞分類,如:元音字母a在開音節單詞時發字母本身音/ei/ game name plate late gate take date came等,而在閉音節是發/ae/map bag fat dad happy amath cat apple等。學生們把類似這類的單詞的音和形聯系在一起,通過反復形同可能對應的音和形統一結合,反復練習在大腦中建立起一類又一類的詞的音、形的模式,從而能準確地讀出并牢記這些詞匯。
2.連詞成句法。假如我們只單獨的去死記硬背生詞,不僅很難記住,而且也很容易忘記。就好比我們第一次見過某個人,印象不是很深刻,假如我們下次再遇見這個人會覺得眼熟,但是很難一下子想起來,但是如果能想起來在什么地方見過,那么很快就能想起這個人,通過這種聯系我們就可以達到結合點。我們對單詞的學習同樣可以采用這種方法,把一個個單獨的單詞組詞成句子,例如: book-abook-a Physics book-a geography book-an English book- I have a geography book. 通過這種方法,讓學生養成一種習慣,把詞匯放在句子里記憶,這樣不僅印象深刻,而且會越記越多,學生更愛記憶,越覺得容易,無形中就擴大了詞匯量。
3.通過英語詞匯和漢語的比較,使學生掌握其共同之處和區別。我們的學生在初學學英語時,幾乎總是不自覺的進行英語和漢語的對比,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英語教師進行合理引導。引導學生正確使用英語詞匯的用法和習慣。盡管英語和漢語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語言,詞義不能等同,然而學生經常把漢語字詞與相應的英語單詞機械的加以使用,但老師只要正確利用部分英語陳述句的句型結構和漢語句子結構基本相同的特點引導學生學習,也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大量的單詞和句型。例如:I miss you.I see a man.I can speak Chinese.等等,這種結構的句子還有很多,但是必須讓學生們明白不是所有的句子都是如此就可以達到目的例如;看書英文是read a book而不能說watch a book,看電視watch TV而不能說see TV等,上面的問題也是我們在教學工作中發現學生們經常出現的錯誤。因而,在上課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比較英漢詞義的區別,讓學生們能正確理解單詞的本身含義,盡快擺脫母語對學習英語帶來的干擾。
4.結合記憶法。將比較生疏,不常用的單詞放入一定的語言環境——句子中,結合句意來記憶單詞。遇到此單詞時,若詞義忘記,則可通過回憶所在句子的意思來記憶單詞。例如:slope n. ①傾斜;坡度;斜度 There is always a certain slope in a ship's deck. 船的甲板總有幾分傾斜。②斜面;斜坡 We climbed the steep slope of the hill.我們爬了那座陡峭的傾坡。vi.傾斜。The railroad slopes up slightsly at this point.鐵路在此處有輕微的傾斜。 critical adj. ①批評(性)的,吹毛求疵的 I don't like people who are too critical about everything.我不喜歡對每件事都太吹毛疵的人。 ②緊要的,關鍵的;危急的 His condition is reported as being very critical.據報告他的情況非常危急。通過此法來掌握詞匯,既有助于記住單詞本身的拼寫、拼讀,又可同時熟悉詞的詞義、詞性、用法和 搭配,比孤立地背記單詞效果要好。
篇2
如何輕松打造漂亮的英文簡歷
知名國際企業錄用人才的程序嚴格,大多數人都是以一份中英文簡歷開始塑造他在公司的形象。而對于大型跨國企業,英文簡歷(resume)的制作尤為重要,它可能決定求職者能否進入面試,能否有真正展露自己才華的機會。不了解有關的常識和程式,不花費相當的心思來展示,單憑純正嫻熟的英文功底,不容易獲得單位的青睞。在一大堆錯誤百出、英文表達能力低劣或平庸,毫無針對性和創造性的簡歷中,你的那份若能讓人眼睛一亮,成功的機會必將大大增加。
權重表balance sheet
選取適當的工作后,必須看清招聘廣告上所列出的每項要求,再將自己的學歷、能力與興趣逐一與之比較,作一張權重表(balance sheet)。
例如,一則關于銷售管理培訓生(marketing management trainee)的職位要求(job requirement)是這樣寫的:
We are looking for a competent person to fill the captioned position:
University graduate majors in Marketing Management.Prepared to develop career in the commercial field
-outgoing personality
-Able to communicate with different levels
-Good knowledge in PC operations
-Proficiency in written and spoken English/Mandarin
則應相應地考慮自己的條件(qualification)的選擇和表述,例如可以與上述各項對應寫:
-University graduate with major in Marketing
-Having actively participated in Business club’s activities and learned accounting and management
-Good in communication with people and like a lot of out door activities know how to tackle with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
-Skillful in operating Words Excel Lotus1-2-3焑tc
-Fluent in English and studied advanced level of Mandarin
這個方法的好處是可讓你清楚了解該職位是否適合自己,而且,明白了各項要求后,就可依據每一點在履歷表上重點提出自己在該方面的強項。突出賣點,將之放在最吸引別人的地方,使招聘者一眼明了,有利于表現自己。
經驗陳述personal statement
工作經驗是一份簡歷中令招聘者相當感興趣的內容,善加措詞是不可忽視的要務。
篇3
【關鍵詞】變壓器;絕緣;油務工作;介損處理
0.引言
充油式電力變壓器主要采用油一紙組合絕緣結構,作為絕緣、散熱和熄弧介質的絕緣油,其品質的優劣直接關系到變壓器的安全可靠運行和使用壽命,現場油務工作是大型電力變壓器現場安裝和檢修作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當前一些進口或合資的大容量電力變壓器是按30年免維護要求設計制造的,其絕緣的處理要求是極其苛刻的,對安裝或檢修現場油務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場油務工作的范疇包括油的監督、油的凈化和油的再生三個方面,本文就大型電力變壓器現場油務工作的一些技術性認識問題進行了比較深入的分析和探討,供同行參考。
1.合理安排油中溶解氣體分析(DGA)試驗
根據油中乙炔氣體產生的機理(在熱和電故障情況下變壓器油分解產生乙炔),基于絕緣油在正常狀態下不可能有任何乙炔氣體產生的共識。絕緣油含有乙炔即使是痕量亦應引起高度重視,尤其是超出注意值范圍。油中存在乙炔氣體說明至少絕緣油中已發生過放電或過熱現象。但是油中含有乙炔氣體,并不能代表變壓器本體中肯定已發生過熱或放電故障。為防止誤判斷,新裝變壓器應對出廠試驗前后DGA試驗報告、現場油務處理、交接試驗等各個環節,檢修變壓器則應對停運前最近DGA分析報告、修前試驗前后DGA試驗報告、現場油務工作、預防性試驗等各個環節,結合電氣試驗、油質檢測分析以及設備運行、安裝(檢修)、試驗等情況進行綜合分析,避免DGA診斷結果造成誤解,甚至可能造成因查找故障原因帶來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浪費。 變壓器停運檢修前應取油樣做DGA試驗,作為檢修前后的對比基準,若發現油中存在乙炔氣體,在檢修階段應用高真空濾油機將油中存在的乙炔氣體處理干凈。
雖然乙炔氣體含量的檢測由于取樣、脫氣等方法的改進,其檢測精度已達到0.1X10-6μL/L-1以下。但某些情況下絕緣油分解產生的乙炔氣體同變壓器由于過熱和放電故障產生的乙炔氣體在技術上無法分離,在數值上也沒有區分界限,為防止誤判斷,只能結合電氣試驗、油質檢測分析,從變壓器出廠試驗前(停運檢修前)開始到變壓器投運前后的各個環節進行綜合分析,以變壓器出廠試驗前的DGA原始數值為起始基準值進行”跟蹤”,觀察油中乙炔含量的發展趨勢,對檢測到的乙炔氣體含量值作出準確的判斷,制定出適當的處理方法,避免診斷結果造成不必要的誤解和浪費。
2.真空注油、熱油循環及靜置工藝的重要性
真空注油的目的在于通過對變壓器抽真空、徹底排出油箱內部的空氣和器身絕緣表面的水氣,然后在真空狀態下注入變壓器油。真空注油后通過熱油循環達到對器身絕緣進一步驅潮的目的,熱油循環是大型變壓器徹底清除絕緣材料淺層水分的最后環節。為破壞油一紙中水分的暫時平衡,促進器身絕緣中的水分向油中遷移,在不致使絕緣油劣化和絕緣材料老化的前提下,應盡可能提高熱油循環的油溫,濾油機加熱器溫控器可設置在70-75°C,但不得超過80°C。同時考慮到油的流動可加速平衡,為促使油在箱體內部流動,油流進出口應對角布置;強迫循環冷卻變壓器在熱油循環干燥過程中應定期啟動潛油泵。另外濾油機進口應接于位于變壓器油箱最底點處閥門,以便通過熱油循環過濾出油箱底部沉積的油泥、游離水和雜質。
注油后的變壓器,靜置足夠時間(220kV變壓器48h以上,500kV 72h以上)后方能進行相關電氣試驗,這是因為絕緣材料的浸透程度與絕緣材料的厚度、絕緣油的溫度、浸油的時間有關。如30mm、200mm x200mmm,中心孔Ψ10的層壓紙板,20°C常溫浸油需80多個小時浸透,90°C時需16小時浸透,而浸透程度越好,放電的可能性越小,因此一定要有足夠的靜置時間。同時靜置過程中應定期通過放氣塞將油箱內部的殘余氣體排凈。
3.重視油中金屬含量的檢測
由于變壓器為金屬與絕緣材料的組合體,油中難免或多或少含某些金屬元素,銅、鐵等溶融狀態的金屬含量不僅會使變壓器絕緣下降,還會對變壓器油的氧化起到催化作用,導致油發生酸性氧化和析出油泥,酸性氧化物會腐蝕金屬,促使油中金屬含量增多,加速油的氧化、導致其介損增已成為變壓器故障預防、分析及診斷和提高運行可靠性的首要工具,《電力設備預防性試驗規程》(L/T596-1996)將其列為32項電力變壓器試驗項目的首項,但是油中金屬含量尤其銅、鐵含量尚未引起變壓器專業工作人員的足夠的重視,國標或行業標準也沒有就變壓器油中金屬含量作出相關規定。油中金屬含量已可采用電感禍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法進行檢測,建議將油中金屬含量列人交接試驗項目中,雖然目前對油中金屬含量作出一限定標準值還有困難,但這些數據和變化趨勢無疑對設備故障分析診斷可以提供重要參考,同時亦可為以后行業制定變壓器油中金屬含量限值積累數據和經驗。
4濾油機配里在線監測裝里
現場變壓器油處理后、為了檢測處理后的絕緣油是否符合標準要求,要經過試驗油樣送至油樣檢測部門和油樣進行化驗,若油樣檢測結果不合格需重新進行凈化處理,處理結束靜置后再次取樣送檢,直至合格,這種狀況不僅浪費人力、物力和財力而且效率很低,嚴重影響整個安裝或檢修作業的進度。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建議在真空濾油機上配置在線油中含水/氣量檢測儀,使現場油務工作人員能及時掌握處理中絕緣油的含水、氣量這兩項關鍵油質指標,化被動為主動,一方面可避免將處理末達標的變壓器油取樣送出檢測,另一方面又可避免實際已達標的變壓器在盲目不斷凈化過程中導致油質老化。目前已有可配置在真空濾油機上隨機測量絕緣油含水量和含氣量的裝置,如MICAFIL公司VZ-210型油中氣體含量在線連續監測裝置可直接安裝在真空濾油機上,可在線隨時測量油中含水量和含氣量,施工現場油務人員可隨時動態掌握正在處理的絕緣油狀況,十分便捷。
5.小結
綜上所述大容量電力變壓器油務處理并不是整個變壓器安裝或檢修工作過程單一孤立的一項作業,要求我們從變壓器整個壽命周期的全過程來管理現場油務工作,要求油務工作人員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和現場經驗,不應只停留在機械地執行相關行業規程上,而應熟悉領會相關行業標準的精髓,并能結合實際以科學的方法進行絕緣油的監督、凈化和再生,把全過程油務管理工作作為整個變壓器絕緣監督管理的一條主線,進一步提高油務工作管理的水平。
【參考文獻】
[1]鄔家義.高介質損耗絕緣油及其凈化處理.變壓器[J].1992,29(11):30~32.
篇4
摘 要:本論文對《樂游大河南》英譯文本中采用的修辭偏離操作進行定量統計,分析添加、抑減、替換、換位四種操作手段的使用是否順應目標語讀者的文化規約,以期為旅游文本的英譯提出建議。
關鍵詞:順應;定量;修辭偏離操作
1.研究背景
旅游文本是吸引游客的宣傳手段,同時也承擔著傳播本土文化的使命。而如何順應外國游客的語言和文化規約,提高旅游譯本的可接受性,是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樂游大河南》是全面介紹河南各旅游景點的著作,本文從語用學和修辭學的角度對其進行分析,針對主要問題提出建議。
2.研究方法
書中介紹了河南省內19個主要城市,226個旅游景點。本文抽選6篇代表性文章進行量化統計:黃河、嵩山、云臺山、白馬寺、大相國寺、少林寺。
3.定量分析
本文主要統計修辭偏離操作的四種手段的使用次數,分析其運用是否順應了外國游客心理。量化統計結果如下圖表所示:
圖表說明,6篇景區的英譯中換位和替換操作的運用好于添加和抑減操作的使用。
3.1添加
添加操作屬于實體量的偏離,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1)通過添加提高句子的完整性。譯文恰添加代詞it,its,you等詞補充了句子的完整性。
(2)增添文化詞的內涵意義。中國朝代更迭,但外國游客不熟悉中國王侯將相和朝代年份,應通過添加介紹性信息或標注具體年代以幫助其理解。但譯文在此方面欠缺,如對劉邦、項羽、武帝等歷史人物,秦漢唐明清等朝代沒有添加補充性信息。
3.2抑減
抑減指減去多余信息,避免重復或冗余的信息。對抑減操作的使用情況如下:
(1)譯文中對大量冗余信息恰當的采用了抑減操作,如將“浮天閣、極目閣、開襟亭、暢懷亭、依山亭、牡丹亭、等亭臺樓閣”譯為“many temples and pavilions…”中國亭臺樓閣多被賦予高雅唯美的名字,但若翻譯為英文,外國讀者可能會不知所云,故省去不譯,句子數量減少但不影響讀者理解。
(2)抑減不等于隨意刪減,信息承載量大的內容不能采用抑減操作,但譯文中存在著隨意刪減。如“岳山寺是俯瞰黃河的最佳處”一句交代了觀景的位置,但譯文中將其刪去未譯。
(3)由于中英文語言形式和文化背景的差異,漢語中豐富的詩詞典故很難翻譯成英文,對待此類情況,可采取回避不譯的策略。但譯本中未刪減詩詞典故,如將的“峰回鐵馬響云間,一柱高標絕陟攀,舍利光含秋色里,嶺欲壓嵩岳”翻譯為“The wind blows the horse -bells to resound.The pillar is too sleep and tall to mount.Buddhas holy light shines in autumn.So lofty as to overwhelm the Song Mountains.”此翻譯雖傳達了詩的大意,卻丟失了詩的意境美,且所含旅游信息量甚少,應省去不譯。
3.3換位
換位,是位置或順序關系的變換。由于中英文句法結構的差異,翻譯時應采用換位操作,以符合外國游客的語言使用習慣。漢語多后重心,由事實到結論,而英語多前重心,判斷和結論在前,事實或描寫在后。如“雄渾壯美的大河風光,源遠流長的文化景觀,以及地上‘懸河’的起點、黃土高原的終點等一系列獨特的地理特征……”譯文調整為“a series of distinctive geographic landscapes such as views of river,cultural landscape,the starting point of ‘ Suspending River’ on the land,the end of Loess Plateau…”中文用“一系列獨特的地理特征”將所有景點進行歸納,英文則要把“a series of distinctive geographic landscapes such as…”放在句首才符合英語語言習慣。
3.4替換
替換操作在譯文中體現為利用代詞或不定代詞替換前指,以避免重復。中文習慣重復,而英文忌諱重復。如“經過近20年的建設,景區現有面積17平方公里”翻譯為“Through about 20 years’ construction,presently it covers 17 square kilometers.”譯文將上文提到過的“景區”用代詞it替換,避免了重復。
4.啟示
通過定量分析可知,英譯文本在單詞和句子層面,通過添加代詞保持句子完整性,通過抑減減少冗余信息,通過換位迎合英文語言習慣,通過替換避免詞匯重復。但是對中國文化色彩濃厚的歷史人物、朝代未使用添加操作提供補充性信息,對詩詞、典故未使用抑減操作,增添了外國游客的閱讀負擔。可見譯者對漢英語言層面的轉換到位,但對兩種文化的了解和互譯仍有欠缺。旅游譯本的質量不僅體現在語法結構和遣詞造句層面上,更體現在文化層面上,只有順應游客的接受心理,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作者單位:鄭州大學)
注:此成果為鄭州大學研究生院2012-2013年科研項目。
參考文獻
[1] 陳剛,《旅游翻譯與涉外導游》[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社,2004.6.
[2] 從萊庭,徐魯亞,《西方修辭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4] 何自然,冉永平,《新編語用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9.
[5] 李云清,《樂游大河南》[M],長沙:湖南地圖出版社,2002,11.
篇5
關鍵詞:寒地;溫室大棚;油豆角;種植密度;產量
在氣候冷涼的地區,比較適合油豆角等蔬菜的種植,這種蔬菜的肉質比較細軟,是寒地飲食文化的代表。油豆角在東北地區比較常見,而且也是冬季人們主要食用的蔬菜品種,為了提高油豆角的產量,科學家對種植技術進行了研究,分析了種植密度與產品產量的影響。油豆角是東北地區溫室大棚主要種植的蔬菜之一,只有采用最佳的種植密度,才能保證產量的穩定性。本文對油豆角種植密度與產量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分析,通過栽培試驗對農民種植油豆角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與幫助。
1 油豆角的品種與特性
本文對不同品種的油豆角種植技術進行了分析,主要選擇了將軍油豆、哈優3號、紫花油豆、哈菜豆9號以及哈菜豆16號。這些品種的豆角有著不同的生育期以及生長特性,在東北地區溫室大棚中有著較大的種植面積,只有分析出最佳的種植密度,才能保證油豆角的產量,才能保證寒地冬季的糧食產量。下面筆者對這些品種的油豆角特性進行簡單的分析。
1.1 將軍油豆
這種油豆角屬于中早熟品種,在播種后,一般9周左右就可以采收。這種品種的豆角最大的特點是分枝比較多,而且有著較強的生命力,在植株的中部開始結莢,這種豆角呈扁平形狀,一般長20cm左右,寬度在3cm左右,外形比較美觀,而且有著較強的抗病性,也有著較強的適應性,適合在東北等寒地進行種植。將軍油豆的產量為1500kg/667m2。
1.2 哈優3號
哈優3號屬于蔓生品種,生長勢良好,這種品種的油豆角分枝比較少,而且成熟的比較快,一般種植8周左右就可以采收。這種油豆角是在植株基部開始結莢,外形比較美觀,莢長為22cm左右,寬度為3cm,嫩莢為綠色,在莢邊有淡淡的紫色。這種油豆角的口感比較好,不含纖維。這一品種的油豆角抗病性比較強,而且適合存儲于運輸,一般在保護地中也有著大量的種植與生產,生產的產量也比較高,一般1800kg/667m2。
1.3 紫花油豆
這一品種的豆角在黑龍江比較常見,屬于溫室大棚主栽產品。這種油豆角屬于早熟產品,在播種8周左右就可以采收,這一品種分枝比較少,豆莢是在植株中部開始生長的,嫩莢呈綠帶紫暈的顏色,豆角呈扁條形,長16cm左右,寬度為2cm,這話總油豆角的抗逆性比較強,適合存儲以及運輸,可以在露地進行生產,產量為1300kg/667m2。
1.4 哈菜豆9號
這種品種的油豆角屬于早熟產品,在播種后8周左右就可以采收,產品的分枝比較少,生長勢良好,是在植株的基部開始結莢,花為紫色,嫩莢為綠色,豆莢為扁條形,莢呈扁條狀,長度在15cm左右,寬度在3cm左右,外觀商品性強,而且有著較強的抗病性,適合在保護地種植,產量為1500kg/667m2。
1.5 哈菜豆16號
這一品種屬于早熟豆角,在播種8周左右可以采收,分枝比較多,生長勢良好,是在植株的基部結莢發芽的,豆莢的顏色為綠中帶有一些紅色的條紋,豆角為扁條形,長度在18m左右,比較長,寬度為3cm,這種豆角的口感也比較好,主要是因為其不含縫線纖維,這一品種的豆角抗病性強,產量為1700kg/667m2。
2 油豆角種植技術
2.1 種植前的準備
油豆角的根群主要分布在15-40cm土層。栽培上要求養分充足、通氣和透水性好的壤土和沙壤土適宜的土壤pH值為5.5-6.8。建議秋翻秋整地,畝施有機肥5000公斤配合施用氮磷、鉀復合肥50公斤,將肥料撒勻、深翻30cm。起壟栽培距120cm。精選光澤、籽粒飽滿、無病蟲害、無破損、無霉變、符合品種種子特征的種子,種子處理可用少量多菌靈拌種,防止種子帶菌。播種前曬種1-2天以提高發芽率和發芽勢。并用1%福爾馬林浸種20分鐘,再用清水洗;爭防止種子帶菌。營養土的配比。用4份菜園土與4份腐熟的馬糞和2份腐熟的雞糞混合制成,在每100公斤營養土中再摻入2-3公斤過磷酸鈣和0.5-1.0公斤硫酸鉀。土壤酸堿度應以中性或弱酸性為宜。采用營養缽育苗,播后苗床白天溫度控制在20-25℃,夜間15-18℃。若發現幼苗徒長,應降低床溫,并控制澆水。
2.2 種植方法
采用大壟種植,壟寬1.2m,分別進行雙行雙株、雙行單株、單行雙株進行3次隨機重復。小區面積1.2m×6m×8=57.6m2。每667m2用農家肥4000kg復合肥10kg硫酸鉀5kg,起壟后鋪設滴灌覆蓋地膜,大壟雙行雙株每根壟種植雙行,每行種植12穴,每穴雙株,株距0.5rn保苗4224株/667m2大壟單行雙株每根壟種植單行,每行種植16穴,每穴雙株,株距0.35m保苗2992株/667m2。大壟雙行單株每根壟種植雙行,每行種植16穴,每穴單株株距0.35m,保苗2992株/1667m2。可采用育苗和直播方式種值育苗溫室3月初育苗,3月下旬定植。大棚直播4月26日直播種植,5月5日苗出齊,開始間苗。苗長到10-15厘米,蔓長1-2厘米時及時吊繩吊線時將主蔓纏繞在吊線上使莖蔓均勻分布在空間,有利于開花結莢、正常生長發育,否則匍匐在地面上或串架不利于采收而且基部葉和莖容易腐爛致病。植株長到一人高時掐尖。追肥是在開花結英期。一般矮生菜豆追肥1-2次,蔓生菜豆追施2-3次。每次追肥純氮3-5公斤(尿素7-11公斤或硫酸銨14-23公斤),氧化鉀5-7公斤(硫酸鉀10-15公斤),最后一次氮肥的用量減半,鉀肥用量也可減半或不施。定植澆透底水開花前灌一遍水,花期和結莢期“干花濕莢”。畦內不可積水,遇澇要及時排澇。結莢后期,植株進入衰老時期要及時摘除病、老、枯、殘葉片,以改善通風透光條件。6月20日開始采收7月28日采收結束。
3 結束語
通過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五種不同的油豆角需要采用不同的種植方式,而且種植的密度與其產量有著較大的關系。采用雙航單株的栽培方法,將軍油豆、哈菜豆9號以及哈菜豆16號的產量高于試驗其他栽培方法。采用雙航雙株的種植方法,哈優3號以及紫花油豆的產量最好,在種植的過程中,種植密度并不越大越好,種植人員需要根據品種的特性選擇適合的種植密度,只有選擇正確的種植密度,才能提高種植產品的產量。
參考文獻
[1]賀瑞坤,陳朝軍,賀紅早.貴陽二環林帶主要果樹產量和種植密度的相關性研究[J].貴州科學,2007(3).
篇6
一、材料和方法
試驗地點選在育苗中心,試驗選用的大棚為南北走向、鋼架無立柱拱形結構,跨度為12m,南北長54m、高3 1m、肩高1.2m。
黃瓜品種采用密刺類品種,于2月27日播種,紙筒育苗(8cm×8 cm),電熱線提高地溫。在4月10日黃瓜苗為3葉1心至4葉1心期時定植,定植前667 m2施有機肥2000kg、磷酸二銨30kg,在5月9日根瓜采收后追肥,每667 m2施尿素15kg。10~15 d后第2次追肥,每667 m2施尿素15~20kg。
在大棚中部選地勢比較平整、地力均勻、苗情一致的8條壟,每條壟有苗36株。在這8條壟中間的一個東西向橫斷面上等距離選10個點,以每個點為中心,東西向選3株黃瓜植株,以此3株黃瓜苗為中心南北向在所選的8條壟中各選出3株相對應的黃瓜苗,作為1個小區,這樣每個小區有24棵苗,共10個小區,由東向西依次編號為1,2,3……10號小區。在所選的10個點所在的鉛垂線上分別在30 tin、60 cm、90 cm、120 cm、150 cm的高度上懸掛一排溫度計,溫度計距地高度和每層間距離均以溫度計的感溫點為準,測量光照強度也以溫度計所在的位置為準。從5月5日開始測量,每3 d為1次,每次為每天早6:00,中午12:00,晚6:00各測1次。測試內容有所選的橫斷面上各小區各層的溫度和光照強度。到5月30日測試結束,共測4次,在黃瓜采收時要以各小區為單位分別測產。
二、結果與分析
1 溫度和光照分布
(1)溫度分布在測量早期,黃瓜定植25~30 d,植株高30~40cm。在30 cm高度上最低溫度分布為兩側低、中間高,約相差0.8℃左右,并且東側1區又較西側10區低,約低0.2℃左右。原因大致有早期大棚內外溫差大,大棚未開風口,密閉性好,因此輻射傳熱較多,并且東側靠近道路,較空曠,而西側鄰近有大棚,起風障作用,所以西側最低溫度稍高于東側。在30 cm高度上最高溫度在3區,原因3區不在棚邊緣,散熱少,并且也不靠過道。空氣流動性不大,空氣傳熱也少。日均溫度也以3區為最高,1、5區較低。原因是棚邊緣散熱多,5區靠著過道(大棚中間的水道),空氣流動性大,最高溫度較低。
在測量中期(5月15日以后)平均溫度兩側低、中間高,東側高于西側,原因是:外界氣溫升高,輻射傳熱已減弱。最低氣溫東側高于西側,并且1、10區分別高于2、9區,原因是:早6:00測試溫度時,太陽已出來1個多小時了,棚內逐漸升溫,并且外側升溫比里側升溫快。
在測量后期(5月25日以后)日均溫度仍是兩側低中間高。
(2)光照分布早期光照分布是1區最高10區次之,9區最低,總的趨勢是中間高,兩邊低,除1、10區外。1、10區光照比2、9區高許多,約在4~5KLX之間。
中期5月19―21日30 cm高度平均光照由l、2、4、9、3、5、10、7、8、6區依次減少,60 cm層次由1、9、2、3、4、10、5、7、8、6區依次減少,90 cm層次上只測了6個區,其中4區光照最強,以下依次為5、3、8、7、6區。 測量后期(5月25日以后),結果是1、2、3、9、10小區光照較好,4、5、7、8小區光照一般,6區光照最弱。
2 黃瓜產量分布情況
從5月9日開始,隨著根瓜的采收,各小區的產量都有逐漸上升的趨勢,個別小區在5月20日前產量有上、下波動的現象。在5月27、28、30日這幾天的采收中,由于農戶受市場價值規律的影響,采收標準發生改變,致使這幾天的產量不能精確地反映前幾天的溫度,光照分布影響產量變化情況。
從各小區5月9―30日的總產量來看,7小區產量最高,其次為6小區,然后是5、4d,區,而1、2小區產量比9、10小區的產量高點有限。
3 產量與溫度、光照分布的關系
(1)早期產量與溫度、光照關系
可知早期產量與最低溫度有極顯著的相關性,與日均光照有不太顯著的相關性。
(2)中期、后期產量與溫度、光照關系
中期產量與60 cm處的最低溫度和日均溫度均呈極顯著的相關性,而與90 cm處的最低溫度相關性不明顯。
在后期由于綜合因素的影響,產量與單因子的相關性不強,如測相關性必須使用復相關,這項工作留待以后再做。
早期產量與最低溫度和日均光照都有相關的趨勢,最低溫度達到極顯著的水平,而日均光照沒有達到顯著水平,這既可能是在今年的天氣狀況下產量主要受低溫影響較大,而光照影響較小,更可能是由于試驗方法不得當或試驗儀器簡陋、試驗條件差造成的,還可能是產量的形成是受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是復相關,而不是只由一種因素決定的單相關。
三、結論與討論
1 在大棚的橫斷面上,不同部位溫度和光照也不同。一般來講中部溫度高,兩側邊緣部位低。光照分布一般是兩側光照強度高、中部低,上部光照強,下部光照弱。 2 黃瓜早期產量與前期的最低溫度呈極顯著的相關性,而光照分布和產量呈不顯著的相關,所以前期的最低溫度的高低是早期產量高低的一個決定因素,而光照強弱只是輔助因子。在黃瓜采收中期即5月20日一5月25日前后,黃瓜產量與60 cm處最低溫度和日均溫度均呈極顯著的相關,因此在黃瓜早熟栽培中要盡量提高灌層中間的最低溫度,在5月20日左右棚內最低溫度在14℃以下時,大棚四周仍應用草苫子等防寒物,日出后撤除。在中期在提高最低溫度的基礎上,在不發生高溫傷苗的前提下,盡力提高灌層中日均溫度,提高植株的光合能力,以達到增產增收的目的。
篇7
關鍵詞:鋼筋混凝土 預應力 T梁 裂縫預防
中圖分類號:TU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3973(2011)009-018-02
1 工程概況
某大型跨線橋梁,引橋部分為鋼筋混凝土預應力40mT梁。構件立面高、腹板斷面窄且預應力管道布置較為密集。根據施工計劃,T梁預制作業正處于下半年日平均氣溫較高的季節,在客觀上加大了混凝土施工質量保證方面的難度。
2 T梁施工情況
按正常施工計劃,在完成第一片T梁混凝土施工并拆模后,有關質檢人員對構件進行了認真檢查,發現在腹板部位出現多條長短不一(20~300mm)的豎向不規則裂縫,各裂縫相互獨立,而T梁頂板及底部馬蹄形基礎等其它部位均正常。用讀數放大鏡觀測,裂縫寬度均小于0.15mm;用超聲波檢測儀檢測裂縫的深度、走向及貫穿等情況,判定均為非貫穿性表層裂縫。為保證結構質量和安全起見,在原因查明和相應措施落實以前,現場決定暫停其他T梁混凝土施工作業。
3 T梁腹板裂縫原因分析
混凝土構件產生裂縫的原因很多,涉及構造設計、原材料質量、混凝土自身固有特性、施工和使用環境及管理等各個方面,裂縫的產生往往是以上原因的綜合。盡管原因復雜,但只有事先對裂縫可能產生的各種原因進行認真細致的分析,才能有針對性地準備和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使裂縫產生的因素盡可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或減少。設計、施工、業主、監理等單位及相關行業專家,對本工程T梁腹板出現的豎向裂縫現象,進行了認真分析和會診。影響因素及原因概括如下:
(1)溫差及濕度是混凝土施工及養護期要控制的關鍵因素。施工期間晝夜溫差大,缺少環境溫度控制措施;混凝土入模溫度不當;成品養護不及時或措施不到位,可能是產生裂縫的重要原因之一。
(2)混凝土質量因素。原材料質量、混凝土配合比、坍落度等技術指標偏差及混凝土固有的收縮特性都會導致混凝土裂縫的出現。
(3)振搗工藝流程因素。在施工過程中,混凝土振搗時間間隔和有效半徑控制無規律,對鋼筋或預應力管道密集部位振搗不足,漏振或過振,造成結構密實度不夠或均勻性差,也容易使混凝土構件產生裂縫。
(4)地模基礎剛度或側模支撐的堅實及牢固性,也是能否有效控制裂縫產生的關鍵因素之一。
(5)結構設計因素。距梁端2~3m范圍內有較明顯的結構設計變截面;預埋管道布置密集且離混凝土外表面較近;或可能的構造配筋、鋼筋保護層厚度等設計缺陷因素,也會導致裂縫的產生。一般情況下,變截面部位鋼筋的集中度、線型或位置變化都較為明顯,容易應力集中;窄斷面部位預應力管道的定位布置對混凝土施工的操作便利性影響較大,設計及施工工藝要求較高,容易成為結構的薄弱環節。
(6)施工組織管理因素。混凝土供料不及時、混凝土分層施工時間間隔(或同一層混凝土施工速度)及施工順序控制不合理,混凝土施工及早期養護階段有踩踏或碰觸鋼筋模板的現象,結構強度形成前存在不當受力,均會導致不同程度裂縫的產生。不當的張拉、移運及吊裝,超載超期使用,也會有較大影響。
4 T梁腹板裂縫預防措施
針對T梁混凝土構件在施工及養護期間可能導致裂縫產生的原因,項目部采取了相應的預防措施,并明確分工,責任到人。
(1)靈活調整原施工計劃,混凝土施工盡可能避開當天較高氣溫時段,保證混凝土的入模溫度符合要求。同時,安排專人灑水對模板采取降溫措施,減小混凝土與外部環境的溫差。拆模后,及時在構件表面覆蓋麻袋、草袋或相關保濕織物并灑水,有效保濕和控制構件內部與外表溫差,養護時間不少于14天。
(2)對商品混凝土提供商,認真進行質量技術及組織管理交底。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在保證強度、耐久性及其工作性能的同時,選用低水化熱水泥,并盡量降低混凝土用水量和水泥用量,有效降低水化熱,減少混凝土收縮。在混凝土生產期間進行跟蹤監控管理,禁止原材料質量、施工配合比及坍落度等指標不符合設計及相關技術要求的混凝土進場使用。
(3)采取插入式振搗器和附著式振動器相結合的方式,加強設有預應力管道的腹板斷面部位混凝土的振搗。項目部在事前對施工操作人員進行技術交底,要求在施工作業期間嚴格按事先確定的混凝土振搗工藝流程進行作業,避免振搗不足或過振,中途不得隨便換人,嚴格交班制度。
(4)對原預制場瀝青混凝土地面進行整體刨除處理,然后澆筑少配筋混凝土地梁并上鋪薄鋼板,將其作為T梁底模,最大可能地消除原地基剛度對構件制作可能產生的不利影響。同時,增大端部混凝土地梁的寬度和厚度,為T梁張拉提供結構安全保證。側模的支撐和拉筋嚴格按方案布置。
(5)注意加強結構設計變截面及預應力管道等復雜部位的施工,加強構件細部施工放樣,保證鋼筋規格、間距及保護層厚度符合要求。在預埋管道定位固定、鋼筋綁扎和立模時嚴格按設計尺寸執行,對不符合設計尺寸的堅決返工處理。在隱蔽施工過程中,對構造配筋進行重點旁站、檢查。同時,在外層鋼筋與模板內表面之間設置規定保護層厚度的混凝土或專業工藝墊塊,盡可能減小鋼筋保護層厚度的施工偏差。當然,對確認為明顯的設計缺陷,在施工過程中發現時,則必須及時通知設計單位進行完善和調整。
(6)加強施工組織管理,杜絕不規范作業。在混凝土施工過程中,嚴禁非正常停工待料和進行非方案和工藝流程要求作業行為的出現。加強構件在施工及養護期間的質檢工作,在運輸吊裝過程中注意保證支墊位置合理,同時采取防撞措施以避免不當外力給構件造成結構損害。
通過認真細致的工藝流程安排和嚴格的事前技術交底,以及對施工過程中措施落實到位情況的嚴密監控,之后的T梁混凝土腹板表面均未出現明顯的裂縫。有些表面細微裂縫,在養護期內都自行消失。事實證明,通過全方位地采取預控措施,裂縫現象能得到有效控制,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5 T梁腹板裂縫的處理
裂縫是大型鋼筋混凝土構件的質量通病。在修復方案的選擇上,應綜合考慮,以免因前期方案選擇不當,而給結構安全或后期維修處理帶來不利影響。同時,由于構件一般處于溫差大、濕、易腐蝕等不良工作環境下,在材料的選擇上不僅要考慮其粘接強度、抗壓強度,還要考慮其耐久性。本項目T梁腹板裂縫,經設計單位及相關方對觀測結果認真分析確認,定性為無害收縮裂縫,認為一般可不作特殊處理。但考慮后期結構使用環境的復雜性及其它可能存在的不確定因素,最終對所有裂縫進行了區別處理。稍窄的裂縫(
6 結語
為了有效地控制大型混凝土構件裂縫問題的出現,應在結構設計時盡量避免斷面突變帶來應力集中,或采取有效的構造配筋加強措施。在施工準各期間,對可能引起裂縫的因素進行充分估計和分析,并有針對性地編制可靠的綜合預控措施。在施工過程中切實落實裂縫控制預案,抓好預制場地修整、鋼筋綁扎、立模支撐、配合比設計、來料運輸、澆筑振搗、氣候跟蹤、結構養護等各個環節。同時,對已經產生的裂縫,要切實引起重視,認真分析產生的原因,正確判斷其性質,并采取合理措施處理穩妥,確保大型構件在設計壽命周期內的結構使用安全。
參考文獻:
[1]羅福午.建筑結構缺陷事故的分析及防治[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6
篇8
Abstract: The ability of wiring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literature is one of train objectives for students of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English abstract is substantial compon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literature and is also difficult teaching content for related lesson. The paper focuses on discussion about teaching English abstract writing. The properties of English abstract is provided firstly. The common phrases are summarized. And teaching method is presented from three aspects of much reading, practice and collective correcting.
Key words: writing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literature; English abstract;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discussion about teaching
在各類本科生學科競賽、科技創新活動、課程學習以及畢業設計中,科技論文的撰寫是需具備的能力之一,而摘要是科技論文的重要組成。英文摘要寫作能力的訓練是專業英語課程的教學難點之一。閆麗萍等分析了目前電子類專業英文摘要撰寫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將英文摘要寫作訓練貫徹教學過程的培養理念和具體的實施方法[1]。筆者在通信與電子信息科技英語教學以及指導本科生科創大賽、本科生畢業論文過程中發現,學生英文摘要的撰寫能力有待提高,同時也反映出本科生該項訓練的匱乏,需通過大量實踐提升該項能力。
本文首先總結了科技論文英文摘要撰寫的要點,對常用詞匯進行了匯總,然后從三個層面介紹科技論文英文摘要撰寫訓練的教學方法。
1 科技論文英文摘要撰寫的要點
科技論文具有嚴謹性和科學性等特征,與一般的英文寫作存在一定的差別,其英文摘要特點可從以下幾點進行總結:
1) 運用的時態:根據論述的情況不同,可以分別選擇一般現在時或者過去時;
2) 語態:使用主動語態和被動語態可根據摘要特點而定;
3) 人稱:可使用第一人稱或者第三人稱;
4) 摘要中句子較長,結構嚴密緊湊。
在科技論文英文摘要中有些詞語是常用的,現歸納如下,如表1所示[2-3]。
2 科技論文英文摘要的教學方法
針對科技論文英文摘要寫作特點以及學習難點,筆者在教學中采用了多讀、多練、集體糾錯的教學方法:
1)多讀:即以大量閱讀為核心的詞匯與句式積累。學生撰寫科技論文英文摘要中出現的多數問題,其根本原因是此類文獻閱讀少,不熟悉科技論文的寫作方法。特別的,通信和電子信息技術日新月異,每天都出現大量的專業文獻,相關詞匯和專業術語只有經過多次的閱讀才能加深記憶。同樣,科技論文摘要的寫作模式與一般英文作文有區別。因此,要寫好科技論文的英文摘要,首先需要大量閱讀。為給學生提供充分的練習資料,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初步建立了科技論文資料庫,目前科技文獻已有362篇,文獻多源自IEEE、Science Direct、Springer等常用文獻數據庫中的權威學術期刊和會議論文,涉及的主題為近年來熱點領域,包括深度學習、大數據、云計算、無線傳感網絡、神經計算、類腦計算、圖像檢索、視覺場景分析、生物信息處理等。這個文獻庫一方面可以用以訓練學生閱讀的文獻能力,同時,通過大量的閱讀使學生熟悉科技論文摘要的撰寫方法、常用詞匯和句式。今后我們會根據技術發展情況進一步擴展和完善文獻庫的內容,特別的,會增加部分經典電子版教材、專業公司和研究機構的技術報告、英文專利等,以適應課程教學的需求。
2)多練:此處指的是句子寫作訓練。句子是論文摘要的基本組成單元,為能正確撰寫科技論文的摘要,句子的寫作訓練是其必經之路。筆者在每次課中均給出2到3個常用句式,并布置相應練習題考核學生掌握程度。同時,我們初步建立了句子考核題庫,其中包括中譯英140道,英譯中128道。在課程的階段性測試中,我們通過隨機抽取題目的方法,利用句子考核題庫內容對學生進行測試。目前,該題庫內容在不斷更新、補充中。
3)集體糾錯:即針對句子或摘要寫作中出現的錯誤進行集體糾錯。英文摘要寫作中常出現的錯誤包括:主謂語不一致、缺少主語、缺少謂語、時態不一致、語態使用錯誤、從句使用錯誤等[4]。針對這一問題,我們采用的是一起來找茬的方法,即寫作訓練后,進行集體糾錯,促進學生之間互查,同時鼓勵學生針對同樣的題目,給出不同寫法,以此實現摘要句式的豐富性。
以下是教學實踐中,部分練習實例,其中均包括了各類常見語法錯誤:
1)The paper compare the methods with the public data sets to explore which is the best in different situations.
該句的錯誤在于主謂語不一致,主語是單數,謂語應改為compares。
2)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mage processing technology has been enormous developed.
該句的錯誤在于修飾詞enormous使用不當,該詞為形容詞,而此處需要副詞修飾謂語,可改為greatly。
3)Scientists have working on the solution of designing.
該句的錯誤在于謂語使用不當,應改為have been working。
5) This video is mainly introduce a new type of multi-touch technology.
該句中錯誤仍為謂語使用不當,利用了中文習慣直接翻譯,是學生常犯的錯誤之一。應改為This video mainly introduces a new type of multi-touch technology,或者用被動語態:A new type of multi-touch technology is introduced in this video.
5)It changes the way interact with machines and make the application more convenient
該句中有兩處錯誤,第一個是way后面的非謂語,應該為to interact with machines,第二個是and之后的謂語make與主語不一致,應改為makes。
篇9
論文關鍵詞:語言學學術論文,英文摘要,名詞化
摘要是對研究者的學術研究過程及成果的高度概括,能直接反映論文質量高低,影響論文的傳播和影響力。目前,對英文論文摘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如下方面:對英語摘要從學術規范的角度(例如,在時態、語態、句式等方面應該遵循的規范)進行研究;從跨文化的角度進行對比研究中西方學者英文摘要差異,或是研究不同語種英文摘要差異;對某一學術領域論文(如財經類、醫學類等)摘要的結構進行研究。學術論文摘要需要具備特有的客觀、嚴謹、學術的特點,朱永生、董宏樂曾指出,在正式的語體中使用名詞化結構可以增加語篇的理性、技術性和客觀性[1],這無疑與英文摘要的要求不謀而合。因而近年來有學者開始從語法隱喻的角度對論文摘要進行研究,以期更好地為學術論文摘要的寫作和翻譯服務。本文將聚焦于語言學類學術論文英文摘要,試圖為語言學類學術論文英語文摘要寫作教學提供一定的思路。
1 名詞化概念隱喻
語法隱喻理論認為隱喻除詞匯層面外還發生在語法層面,即語言意義未發生變化,只是在隱喻化過程中發生了語法性狀的變化,可分為概念隱喻和人際隱喻兩種形式。韓禮德曾明確指出概念語法隱喻主要表現為名詞化,即本應由動詞和形容詞體現的過程(一致式)和特征由名詞或名詞詞組(隱喻式)來體現[2]。很多學者指出語法層面上的隱喻度越高,語言正式化程度也越高。由此可見,名詞化隱喻式常見于相對正式的書面語中。
摘要是對學術論文主要內容的高度概括,其語言需要符合簡練、客觀、邏輯性強,而名詞化是將復雜的小句成分“濃縮”為名詞或名詞詞組,使得語言結構更加凝練、緊湊。由此可見,名詞化語法隱喻恰恰迎合了英文摘要寫作的要求。聚焦于學術論文摘要中名詞化語法隱喻特征對摘要的英譯與寫作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2 語言學論文摘要中名詞化現象總體情況
有些學者曾從實證的角度對其他類學術論文英文摘要進行分析,研究表明學術論文英文摘要中名詞化現象非常普遍。楊信彰[3]指出,以名詞化為特征的語法隱喻的出現是為了滿足科學方法、科學論證和科學理論的需要。語言學類學術論文摘要同樣存在大量的語法隱喻,陳蘭[4]選取從國內外的核心期刊上隨意挑選了20篇字數上較為接近的語言學論文的英語摘要,發現以英語為母語的語言學論文摘要的名詞化頻率平均值為10.6%,就說明每100個單詞中出現10.6個名詞化結構;而以漢語為母語的語言學論文摘要的名詞化頻率為9.13%,存在一定的差異。此外本文按照“-ion等名詞后綴及其變體的相應名詞進行檢索統計發現中國作者的使用頻率(33.7%)比英語為母語的作者(19%)高得多,可以看出這方面中國學者存在一定的過度使用的問題。以上兩點值得研究者加以重視,小學英語 論文以期在語言類學術論文摘要的書寫中提升名詞化語法隱喻意識,同時盡量糾正不良傾向。
3 名詞化隱喻在語言學論文摘要中的構建功能
名詞化語法隱喻對于語言學類論文摘要的構建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3.1 實現摘要簡潔凝練的文體特征
語言學學術論文摘要力求以最短的篇幅,用最凝練的語言傳遞最豐富的信息量,向其他研究者介紹其研究的背景、內容、方法等。表示過程的“動詞”和“形容詞”(即“一致式“)經過名詞化(即”隱喻式“)后,信息打包重組,在表述相同的內容時,可以有效地提高語篇的信息密度,真正實現了語言學學術論文摘要的簡潔性和概括性。
3.2 實現論文摘要術語化、客觀化的文體特征
術語的大量使用是論文摘要的一個顯著特征,可以增強摘要的科學性和嚴謹性。語言學類學術論文摘要可以通過語法隱喻把信息量繁多的小句凝練為名詞或名詞詞組,從而實現摘要術語化的文體特征。同時,語言學論文的英文摘要應該客觀表述研究內容,盡量避免出現顯示出主觀臆斷色彩的表達方式。在名詞化隱喻式中,名詞化的使用使得動作的參與者信息得以淡化或是隱藏,從實體概念向抽象概念轉換,可以脫離時態和情態的限定。因此,名詞化結構可以避免行文的主觀色彩,增強摘要的客觀性。
3.3 提高摘要語篇的連貫性
系統功能語言學認為句子有主位和述位兩部分構成。主位是話語的出發點,表現已知信息。述位是主位之外的成分,傳遞新信息。如果將前句述位部分隱喻化,作為后句的主位。通過“主位—述位”的承接可以加強語篇的連貫性。
4 本研究教學啟示
理解語言學類學術論文英語摘要的名詞化特征不僅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更重要的意義是可以更好地為學術論文摘要的寫作和翻譯服務。基于以上研究,筆者提出以下可供借鑒的訓練方法:
4.1 “以閱讀帶動寫作”提升學生名詞化語法隱喻意識
首先要培養學術具有名詞化語法隱喻意識,閱讀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在英語專業精讀教材,特別是高級階段的教材中,政論性的問題和演講文體占有很大的比重,在這樣的文體中,語篇中大量的名詞化隱喻是一種典型的“動因的突出”,是作者為順應某種交際目的而使用的一種語言策略。教師可從體裁分析的角度分析大量的典型范文讓學生了解名詞化隱喻與文體正式程度的相關性。
4.2 提供一定量的范例語料加以分析與模仿
教師可從體裁分析的角度分析大量的典型范文讓學生了解語言學類論文摘要的語言特征,教師也可提供國內外不同學術雜志進行英語本族語學者與非本族語學者英文摘要的主要差異。然后學生通過模仿所分析的范文提高英文論文摘要的寫作能力。主要模仿對象為常用名詞化句式,使得學生能夠掌握一些模式化的可供直接借鑒的語料在學術論文摘要翻譯和寫作過程中直接使用。
總之,學術論文英文摘要通過使用名詞或名詞詞組等名詞化隱喻手段,具有高度的濃縮性和概括性。語言學類學術論文摘要語言要求簡潔凝練,具有正式性、客觀性,同時語篇需要具有銜接性和連貫性。研究語言學論文的英文摘要可以幫助我們加深對摘要這一特殊語體的理解,從而撰寫出更具學術性,語言規范、得體的英文摘要。
【參考文獻】
[1]朱永生,董宏樂.科技語篇中的詞匯隱喻、語法隱喻及其互補性[J].山東外語教學,2001(4):5-8.
篇10
關鍵詞:高職 英文錄入 課堂教學
信息化社會,電腦崗位呼喚具有高文字技能的信息化人才。除了部分專業操作軟件的運用,錄入技能在某種程度上也能決定求職者的去留。高職院校不僅要培養學生的知識水平,更要注重學生的技能培養。
一、學生現狀
高職學生在入學之前,多數在中學階段已經學習過基礎的計算機操作。作為英語專業的學生,基本的語言水平也已經具備。但是,學生平時接觸的最多的是中文的錄入活動,習慣的也是各種智能中文輸入法。錄入中文時,可以采用拆分詞根、偏旁、聲母韻母等方法,智能輸入法在某種程度上也可提高效率。另外,部分學生認為自己平時在通訊軟件上聊天時,打字很快,便認為自己的錄入水平已經很高,不再需要進行系統的練習。
但是,筆者通過課前的簡單測試發現事實不容樂觀。測試時,筆者不給出任何要求,只讓學生按照順序在空白WORD文檔錄入26個大寫英文字母,完成后舉手。看似簡單,問題卻不少:第一,極個別的學生不能切換大小寫。第二,少數學生不會啟動WORD文檔。第三,部分學生的坐姿和指法不標準,這也是最普遍的問題。測試結果顯示,只有非常少的學生能在30秒內完成,錄入最慢的學生需要120秒甚至更長。
為什么有些學生在平時使用智能中文輸入法打字時很快,但是進行英文錄入時效果卻不理想呢?除了前文提到的中文輸入以及智能輸入法的輔助作用外,習慣是很重要的原因。因為學生習慣了錄入中文,習慣了自己平時打字的姿勢和指法。另外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學生習慣了在手機上進行錄入活動。
二、課堂教學
通過對這些問題背后的原因進行分析,基本可以確定《英文錄入》的課堂教學思路。該課程的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能熟練掌握英文文章盲打錄入操作技能、為學習和應用專業課程打下良好基礎,提高學生能力與素質,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通過大量的上機操作,讓學生經常參與實踐與探索的過程,促進學生良好錄入習慣及學習方法的掌握,實現盲打。首先,要讓學生意識到英文錄入技能的重要性,端正練習態度。其次,要結合學生和課程本身的特點進行教學設計。
(一)不同于英語語言知識需要教師進行詳細的講解,錄入作為一門技能,需要學生用大量的時間進行自我實踐方可掌握。因此,教學過程中應該以學生實踐為主,教師講解指導為輔。
(二)學生的實踐至少應該包括兩個方面。一、錄入姿勢。要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基本的錄入姿勢。二、錄入指法。指法的掌握是一個復雜長期的過程,可以根據鍵盤的分布特點分割成不同的環節,環環相扣,由簡到難。
(三)學生實踐為主并不是任由學生操作。不可否認,部分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不夠。如果沒有教師的監督,容易忘記課堂的目的從而出現玩游戲、聊天等現象。因此,教師必須發揮自己指導監督的作用,一方面可以督促學生認真進行練習,另一方面可以發現學生在練習中出現的錯誤并及時糾正。同時,錄入技能的培養需要長時間的聯系,課后還要督促學生每天堅持進行練習。
如前所述,部分學生的英文基礎不扎實也會到時錄入效果不理想。這一點就需要教師督促學生在課后及時提高,課堂上再通過上機練習提高錄入錄入水平。
(四)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們可能會感覺打字沒意思,太枯燥,以致45分鐘的課堂利用率不高,課堂效率大打折扣。因此具體在每一節課的實施過程中,可以在上課前10分鐘左右的時間進行簡單測試,主要看學生最近的練習情況及進步情況同時調整練習進度。在學期中,則可以利用教學平臺進行練習成果展示或在班級內進行錄入比賽。讓學生輪流到講臺上進行錄入,通過平臺展示給其他學生。這樣做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別人的錄入水平,也可以以賽促學。
(五)結合學生的實際計算機水平,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可以適當穿插常用計算機操作及軟件使用以及常用快捷鍵的使用等。
三、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