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頌祖國的短詩范文
時間:2023-03-31 11:42: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歌頌祖國的短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艾青詩選讀后感300字一
最近讀了《艾青詩選》,詩歌中蘊含著的深沉而真摯的愛國情懷深深地打動了我。
擅長繪畫的艾青,他的詩歌中體現著“詩中有畫”的特點。比如在《當黎明穿上了白衣》這首詩中,有這樣的詩句“紫藍的林子與林子之間,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綠的草原,綠的草原,草原上流著——新鮮的乳液似的煙啊,當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時候,田野是多么新鮮!”“紫藍的”、“青灰的”、“綠的”構成了一副美麗、色彩鮮艷的圖畫。同時,詩人還注意動靜結合,前幾句是靜的描寫——林子、山坡、草原,而“草原上流著……的煙……”這句是動的描寫,使整個畫面都活了起來。
時光流轉,斯人已逝,詩情永存。我有幸讀到這本《艾青詩選》,重溫慷慨激昂的歷史,體會詩人艾青博大深沉的情懷。這些詩句就像春雨一樣潤澤著我的心靈,使我感觸頗深。
艾青詩選讀后感300字二
艾青是一位偉大的詩人,他的詩被我們這些后輩永遠的歌頌,因為艾青的詩中富有人生的哲理。
《失去的歲月》其中有一句寫的很有道理:“失去的歲月甚至不知道丟失在什么地方——有的零零星星地消失的,有的丟失了十年二十年,有的丟失在喧鬧的城市,有的丟失在遙遠的荒原。”
是啊,過去的歲月都不知道丟失在了哪里,我的時間都丟失在了發愣中,本可以好好的學習,我卻在那里發愣,別人的時間安排很充實,還覺得時間不夠,而我卻在那里浪費時間。
魯迅有一句名言是:浪費時間是在慢性自殺。我卻浪費了多少時間,本來今天的事情可以做,而我要推到明天甚至后天才去做這件事。
艾青詩選讀后感300字三
艾青,浙江金華人,曾在鄉下的保姆家中寄養因此對土地和民眾產生了依戀的感情。他的求學之路比較坎坷因與父親的意愿相違背而被中斷學費。在他早期的作品中大多流露出一種沮喪憤懣的情緒,在他一段習畫的經歷中他所形成的色彩感和立體感的思維方式對他后來的詩歌創作產生了比較大的影響。
這本詩選在內容中介紹并闡述了他們的觀點。他們認為1937---1941年是艾青創作的期,也是他最高藝術成就的集中體現,而早期和后期作品則是鋪墊,過渡和結束。詩選基于客觀評價期作品選用較多,早期和后期更像是扮演著一種陪襯的角色。雖然這種取舍讓本書看起來有點失衡但作者的藝術成就也會更加突出。詩選也著重挑選作者抗戰時期的短詩,短詩的地位在作者的一生當中不容忽視。
在導讀中了解到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末因為各種復雜的原因,艾青的詩歌進入了一個較長的停滯期,沉悶期雖然這期間也創作了不少作品但大多價值不高。進入新時期之后艾青重新復出創作出了很多影響很大的詩篇。而與他期創作的作品相比進入晚年期的這些詩篇感情比較沉郁,內斂,深沉手法更為樸素自然,缺點就是藝術感染力沒有以前那樣強烈了。
艾青詩選讀后感300字四
中學的時候就很喜歡艾青的現代詩,總覺得那些充滿滄桑的文字讓人讀起來熱血沸騰,任時光荏苒,“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這句詩在記憶的隧道里永存。今年暑假,我再一次與艾青同志“見面”,與他的那些飽經歲月的洗禮的文字見面,也再一次見識到他的撕心裂肺地對祖國的熱愛,體會到他的那顆火熱的赤子之心以及對廣大的普通勞動人民的最真切的關心,一次又一次的動容讓我不得不銘記這位現代詩壇的偉人,不得不為這位永恒的詩壇豐碑肅然起敬。
讀著《北方》,仿佛已經置身于蒼茫的北地,厚重黃土地給我帶來的一種濃烈的沉重感,我站在那無垠的荒漠上,望著遠處從塞外吹來的無情的沙漠風肆虐地蹂躪著北方的生命,十月的寒風并不刺骨,卻給人帶來寒徹心扉的冰涼,遠處的村莊,上坡,河岸,頹垣等都在,感嘆著這個時代的悲哀。我看到了,我看到了,北方人民臉上的無奈,那種從心底深處流露出的悲痛和對光明的熱切的渴望。作者的筆尖帶我見到了北方人民的不幸與災難,見到了在敵軍鐵騎的踐踏下奄奄一息的民眾,也讓我看見了他的濃郁的愛國情,盡管這片北地上到處都是抱怨與痛苦,可是這是我們祖先經過五千年的時間的歷練給我們留下的,這片土地上不僅有他們的不屈不撓的精神,而且有他們那無私的博大的愛,“我愛這悲哀的國土,古老的國土啊,這國土
艾青詩選讀后感300字五
《艾青詩選》是艾青的詩歌選集,其中的詩歌是艾青經歷了“五四”運動,才寫出來的。
從詩歌的風格上,可以看出艾青先生在解放前激昂、奔放、進取,反對黑暗歌頌光明;建國后一如既往地歌頌人民、禮贊光明。
在“五四”戰斗之前,艾青寫出來的詩歌一般是描寫太陽、火炬、黎明等有象征性的事物,表現出艾青對舊社會的黑暗與恐怖的病恨以及對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與追求。而在建國后艾青的詩還在歌頌人民的勞動內容更為廣泛,思想更為渾厚,情感更為深沉,手法更為多樣,藝術更為圓熟。
從艾青的愛國心,我想到了那時的中國還涌現出很多的愛國者……
徐悲鴻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從小學畫畫,1919年徐悲鴻到巴黎深造在那時中國落后留學生備受欺凌。后來徐悲鴻憋足了學習的勁兒,勢為祖國爭光。徐悲鴻在1924年畫展引起了轟動,使整個美術界震驚。
篇2
這首由世界語詩人蘇阿芒作詞的歌曲《我愛你,中華》,想必大家一定耳熟能詳了。原詩很特別,作為一首歌頌華夏的詩作,它對祖國的山川美景、風土人情不著一字,卻將異國他鄉的景觀情調娓娓道來。正當人們遐想之際,它卻筆鋒一轉,出其不意地推出了主題,“但是我最愛的只有你,可愛的中華”,以此奇妙地反襯出詩人深摯的愛國之心。
這首歌的曲作者便是敖昌群。
1984年的一天,即將去參加全國電視歌手大獎賽的四川音樂學院歌手范競馬,急匆匆地找到該院的青年作曲家敖昌群。原來,比賽需要演唱一首新創作的歌曲,范競馬正為此事而犯愁。敖昌群答應了范競馬的請求,開始在一摞詞刊中瀏覽起來,尋覓著靈感的火花。突然,一首詩作吸引了他的視線,那是詩人蘇阿芒的《我愛你,中華》。他一下子就被這首構思新穎、詞句凝練、激情澎湃的詩歌所吸引,漸漸地,一句句深情的曲調在敖昌群的心潮中編織成形,沒過幾天,一首大氣回旋的歌曲就創作完成了。
這是一首短小精悍、藝術感染力很強的愛國頌歌。歌詞雖只有八行的小詩,卻有著音樂的韻律和節奏感,主題深刻而鮮明。而作曲家的譜曲可謂與原詩珠聯璧合,他抓住歌詞的特點,以優美和富于色彩的旋律賦予了這首詩以新的血液與生命,無論是結構韻律、曲調節奏還是情感境界,都與原詩渾然一體、相得益彰。如今,這首歌早已紅遍了大江南北,每當聽到這首歌,人們的心頭總會不由自主地產生一種深深的眷戀,而從海外歸國的歌唱家們也喜歡演唱這首歌曲,來表達他們對祖國母親經年不變的忠誠與熱愛。
其實,敖昌群的優秀作品又何止這一首?
身材高大、相貌堂堂的敖昌群,濃眉下一雙銳利而專注的目光炯炯有神。他早年畢業于四川音樂學院作曲系,1993年以訪問學者的身份赴美國密歇根大學音樂學院一年,2002年任四川音樂學院院長,在他任職期間,川音先后培養出了李云迪、寧峰等杰出的青年音樂家。在繁忙的教務工作之余,敖昌群還創作了不少音樂作品,比如管弦樂套曲《康巴音詩》、交響序曲《紀念》、少兒歌曲《媽媽格桑拉》、無伴奏合唱《神奇的瀘沽湖》等。面對公眾的贊譽,他謙虛地表示自己應該只能算是一個業余作曲家,因為他的本職工作是教書,創作全都是利用業余的時間:“教學和行政工作任務太重了,什么時候我能夠一心一意地作曲呢?”現在,敖昌群的這個愿望終于實現了,前幾年,他因年齡原因退居二線,離開了擔任多年的四川音樂學院院長一職,現任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和四川省音樂家協會主席。
縱觀敖昌群的音樂作品,它們無不透露出一種特殊的情結,那就是他與藏、羌等少數民族地區的山水、風情的難解之緣,因為那兒曾是他生活、工作過的地方。敖昌群的作品旋律根植于中華民族豐饒多彩的土壤,在傳統基礎上又根據所寫題材的不同進行大膽的探索與創新,曲調優美,變幻豐富,始終洋溢著濃濃的愛國之情。聽眾們評贊說,初聽敖昌群,能聽出大氣、聽出尊嚴、聽出抱負;復聽敖昌群,能聽出矜持、聽出自省、聽出疾風勁草、聽出大愛無言;再聽敖昌群,能聽出質樸、聽出純粹、聽出天涯共此時、聽出一片丹心照汗青……
管弦樂套曲《康巴音詩》是敖昌群1982年的作品,根據藏族民間音樂素材,運用交響手法創作而成。這部質樸自然、渾然天成的作品,是作曲家青年時期在藏區八年生活的一個藝術寫照。全曲通過幾個富于代表性的畫面,展現了康巴地區藏族人民新的生活與精神面貌:弦樂器和豎琴的撥奏、木管樂器的輕吹,展現出一幅淡雅的畫面,宛如一隊馬幫在幽靜的山間小道上漫步前進;長笛奏出的悠揚舒緩的山歌主題,是趕馬人發自內心的歌聲;夕陽輝映,牛角號聲聲鳴響,馬幫漸漸遠去,歌聲、馬鈴聲也慢慢消失在暮色中……作品既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又有鮮明的個性,在豐富的音樂主題語匯中,于局部采用多調性相結合的方式,把扣人心弦的情感刻畫得細致入微。
管弦樂《大涼山隨想》以四川涼山彝族的少數民族音調為素材,結合運用新的作曲思維創作而成,是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的委約作品,首演于2010年上海國際音樂節。通過對火把節等幾個富于特色的場景的描繪,它形象地勾勒出彝族青年男女在節日里歡樂、振奮的生動畫面:油布傘下彩裙飛舞,對歌場上歌聲飛揚;山野間,火把游曳,篝火閃爍,笑聲、歌聲、鼓點聲交融在一起,展現了彝族人民熱情、豪邁的性格特點。
少兒歌曲《媽媽格桑拉》有著濃郁的藏族生活氣息和童真情愫,和《我愛你,中華》一樣,一問世就不脛而走,深受廣大聽眾的喜愛。敖昌群將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可聽性強的優美旋律結合在一起,既親切質樸,又溫馨感人。這部作品曾榮獲全國首屆少年兒童歌曲卡拉OK電視大賽作品征集評選一等獎,又在1999年榮獲中央電視臺MTV歌曲評獎二等獎,受到高度評價。
交響序曲《紀念》是敖昌群諸多器樂作品中的又一部力作,獲全國第八屆音樂作品(交響音樂)優秀作品獎。它以參觀重慶紅巖紀念館為創作契機,但其內涵表現卻超越了題材本身。樂思延伸到對整個民族解放史的回顧、追念,涵蓋著對人類歷史和現實發展的深廣思考和關切,更有力地張揚了浸含在其中的偉岸人格以及為真理奮斗不息的輝煌獻身精神——這是中華民族給人類最寶貴的精神饋贈。全曲結構嚴謹,戲劇性強烈,跌宕起伏,激情洋溢,感人肺腑,充分表現出作曲家深邃的思想、高超的藝術修養以及匠心獨具的創作才華。
除眾多管弦樂和聲樂作品之外,敖昌群還曾為大量的舞蹈、廣播劇、電影、電視劇、話劇以及大型電視專題片創作音樂,計有六百余部作品,自稱“業余”的敖昌群,可算高產作曲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