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漁場范文
時間:2023-03-29 19:05:1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四大漁場,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紐芬蘭漁場:來自北冰洋沿拉布拉多半島南下的洋流——拉布拉多寒流,在紐芬蘭島東南北緯40°附近與墨西哥灣暖流相匯,造成這一海域經常大霧彌漫及溫水性魚群和冷水性魚群相匯聚,形成世界有名的紐芬蘭漁場。
北海漁場:是由北大西洋暖流與東格陵蘭寒流交匯形成的,冷暖水流在此交匯,魚產豐富,種類繁多,主要產鯡、鯖、鱈等魚。
秘魯漁場:秘魯沿岸有強大的秘魯寒流經過,在常年盛行南風和東南風的吹拂下,發生表層海水偏離海岸、下層冷水上泛的現象。這不僅使水溫顯著下降,同時更重要的是帶上大量的硝酸鹽、磷酸鹽等營養物質;加之沿海多云霧籠罩,日照不強烈,利于沿海的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對于冷水性魚類,特別是鳀魚的繁殖和生長提供了極有利的條件。因而秘魯沿海一帶便成為大漁場,漁區寬約370千米。
篇2
論文摘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發展,大學生就業基本走向市場化。大學生應充分認識市場化下各種因素的影響,轉變就業心態,正確認識市場化、端正就業意識,多樣化就業、就業重心下移,積極謀業、甚至多次就業,努力實現從擇業、就業到創業的轉變
一、大眾化教育下的就業現狀
1973年美國學者馬丁·特羅提出了高等教育大眾化理論,他根據一個國家的高等學校能夠容納適齡人口的比例,把高等教育發展劃為英才教育、大眾化憝育、普及教育三個階段。姑且不論特羅的理論是否真的適合中國教育的發展實際,但我國高等教育迅猛發展已是不爭的事實,大學生就業問題是高校和社會面臨的大問題。
90年代以來,我國的高等教育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1999年,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確定了高等教育大發展的新思路,到2003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達到335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經接近l5%,我國的高等教育逐步邁入了大眾化教育階段。“中國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就業。因為全世界的發達國家加起來所有的就業崗位是4.3億個。中國現在所提供的就業崗位是7.4億個。很快就要達到7.5億個。等于說,中國用7.5億個就業崗位提供的是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的10%都不到。但是,西方發達國家僅用4.3億個崗位就可以擁有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的60%,甚至70%。從這個反差中看出:我國現在要么是充分就業。但是平均從業人員的收入肯定不會太多,而且有可能出現高學歷向下積壓;要么不就業,不就業使收入差距過大。”
我國這幾年教育的大發展,人才的存量資源大大增加,使得大學生人力資源的稀缺程度在下降,產生了崗位和人才學歷的不對等,用人單位呈現出人才“高消費”趨勢。在一定程度上產生了教育大眾化下的人才浪費,從整體上說高校畢業生就業處于“買方市場”。
二、就業市場化的選擇
有的學者提出“教育市場觀”的觀點。認為教育市場觀是調節教育內部分配和教育資源配置的一種有用的觀點,是一種激發教育活動效率的有效思路,它包括教育在市場中、教育成為市場、教育遵循市場規律。
就業是學生從入學到完成學業的學校教育的最后階段。在學生從學校生活進入社會勞動生活,開始個人職業生涯發展和社會化的過程中.無論是用人單位的用人標準還是畢業生的就業標準,亦或是雙向選擇的就業方式.其市場化趨勢愈發明顯。
(一)畢業生就業由政府行為過渡為市場行為
在高等教育大眾化條件下,高校畢業生就業由過去的政府行為過渡為市場行為。市場化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市場的主導作用。收入期望在調節畢業生就業流向、就業觀念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上海大學生發展報告之就業專題調查(2002—2003)》指出,大學生擇業的首要標準是經濟收入。“大學生期望最低月收入平均約3200元。與2000年的調查相比,提高了700元。’’“很多大學生寧愿到收入高但隨時可能下崗的單位(占84.9%)。”西南師范大學團委專門成立了大學生就業問題調研組。調查顯示大學生對經濟收人的期望值依然居高不下,其對收入的要求與社會實際情況相比,期望值偏高,大學生群體對于最低收入的期望差別較大。
二是雙向選擇成為畢業生實現就業最主要的方式。就業市場化即大學畢業生全部進人人才“市場”.企業和大學生的雙向選擇是必經之路。各類人才要適應人才“市場”的需求,要遵循人才“市場”的規律,立足于選擇最能發揮自己的作用、實現自我價值的崗位,要應對市場的變化而擇業,而不要盲目追求高工資、大單位,擁擠在大城市、大企業里。
三是部分高校學生一畢業即待業成為可能。部分同學成為就業大軍的“校漂族”,部分人無業可就,部分人則有業不就。這也是市場調節畢業生就業的重要杠桿。面對市場.畢業生的就業觀念經受嚴峻的考驗。校方也在為就業率的高低而努力,因為這關系到學校的社會效益,關系到學校下一年的生源。這就是市場規則.這就是市場這只無形的手在主導高校畢業生就業.主導高等教育的發展。
四是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直接進人個人創業階段。
(二)就業市場化過程中要注意處理的幾個矛盾
(1)就業市場化與人事制度改革之間的矛盾。現行的人事制度、社會保障制度尚不能與畢業生市場化的擇業機制相協調,畢業生落戶、檔案劃轉等方面還約束著畢業生就業.社會養老金、醫療保險、住房公積金、最低生活保障費等社會保障措施尚不完善.這些都制約了畢業生的流動。
(2)就業市場化與大學專業設置之間的矛盾。當前,大學生進入就業市場,實現了就業市場化,但大學的專業設置、培養模式缺乏前瞻性,沒有與就業市場化實現互動。專業設置上必須適應市場的需要,但是如何適應市場需求還沒有準確把握,盲目設置專業,一擁而上脫離市場的現象十分嚴重。
(3)就業市場化與大學生就業觀念之間的矛盾。面對市場經濟的挑戰,社會、高校及學生在很多方面不能適應就業市場的形勢,主要是就業觀念落后。用人單位、學校、家長和學生缺乏充分的思想準備,仍然存在著“等、靠、要”的思維模式,缺乏就業主動性。
(4)就業市場化與人才信息不暢之間的矛盾。就業市場化需要良好的就業信息流通.但就業市場總體上還存在著信息不暢,供需溝通渠道不暢、社會用人制度相對滯后等諸多問題,帶來的直接后果是“用人單位不知何處覓人才,畢業生不知哪里找工作”。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基本以區域就業為主,還是圍繞著接收大學教育的區域打轉。
三、市場化就業的對策思考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面對就業環境的變化,大學生應充分認識市場化的就業環境中各種就業因素的影響,多次就業,自謀職業,更為重要的是畢業生應轉變就業心態,積極就業、謀業,以我為主,并努力完成從擇業、就業到創業的轉變。
(一)正確認識市場化,增強就業意識是前提
正確認識大學生就業壓力突增的各種因素.而這些因素的解決是我國社會發展長期面臨的大問題。(1)國際就業形勢與中國“人世”的影響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與其他發展中國家一樣。就業形勢依然嚴峻。同時,“人世”對中國的勞動力市場造成短期沖擊。(2)我國就業壓力的影響。首先,經濟發展水平制約著城市勞動力就業:其次。企業下崗人員再就業、機構改革分流人員、農村富余勞動力進城找工作.使得城市的就業問題成為社會焦點,就業形勢日趨嚴峻。(3)高校連續擴招,國內就業結構總體不平衡。一是地域不平衡性。這決定著我國的就業形勢在不同地區的差異性.人才需求也因而顯出一定的地區差異。二是結構性矛盾突出,買方市場形成,長短線的矛盾一時難以根本解決。不同學科、不同專業就業樂觀度差異明顯。
(二)多樣化就業、就業重心下移是方向
教育的“大眾化”使很多學生獲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但從“精英化”教育轉為“大眾化”教育的同時也使“精英化”就業轉為“大眾化”就業。這就需要轉變畢業生的就業觀念,用大眾化的觀念來對待就業。要逐步讓人們認識到接受高等教育只是提高其素質的一種手段而不是必然和所謂的“高尚職業”聯系在一起的。受傳統觀念的影響,畢業生平晾長仍然希望到傳統受尊重的崗位就業,如政府機關、高等院校、事業單位等。而現實的狀況是這些傳統的接收高校畢業生的主要渠道隨著改革的深入其接收能力在不斷減弱;傳統觀念中所謂的“好工作”、“好崗位”越來越少,也正是這樣的觀念使他們白白喪失了許多就業機會。但是。當我們用一種新的視角看待這個社會時就會發現.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和新技術的廣泛采用,以及加入WTO后世界一體化進程的加快,許多新的職業甚至新的行業在不斷涌現出來.為大學畢業生提供了眾多的就業機會甚至創業的可能。
(三)積極謀業、甚至多次就業是選擇
大學生從入學開始就要樹立就業意識。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我國的高等教育長期是一種高度集中的計劃管理模式,從招生到就業,國家“統、包、管”一條龍服務;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大學生就業實行擇優錄用、雙向選擇,因此要認清形勢,樹立“不等”、“不靠”的思想,有意培養自己的就業意識。大學生可以利用假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爭取機會多接觸社會,主動了解我國現行的大學畢業生就業政策、我國大學生就業的發展趨勢和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狀況.增強對社會、市場的適應性。特別是要培養主動推銷自己的意識,“尋找適合自己、最能充分展示自己才華的舞臺”,打破“一次擇業,終生就業”的觀念束縛.增強創業信心與能力。畢業生要進行正確的自我評價,樹立自信心,客觀地認識、評價自我,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主動適應市場的變化及社會的選擇。
(四)從擇業、就業到創業的轉變是趨勢
現在的教育模式將從職業培養人才轉向創業培養人才。傳統的高等教育只強調按照現有的職業崗位需要進行培養,而沒有看到社會發展對職業變化的需要。在未來,創業教育將成為高等教育的主旋律.創業教育的凸現,成為高等教育的新任務。從社會發展的角度看.未來人才就業的主導方式將不再延續傳統的就業模式,即不再是先由社會出現一個職業位置的空缺,然后個體去應聘.而是轉變為人才自己預見到社會發展需求.然后組織成一種適應未來需要的知識模式和能力模式,并由此形成一種新的工作模式,從而創造出一種職業模式來。這種對社會發展的預見能力和自己的知識技能以及高超的組織能力結合在一起的能力就是一種創造能力。未來的高等教育最重要的使命之一就是進行這種創業教育,創業教育也將成為現代大學制度構建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五)培養目標的再確認、反思大學教育是延續
篇3
戲曲語言中打圓場是指戲曲演員為表演劇中地點的轉換,在舞臺上按環行路線繞行。圓場的速度多為由慢到快,因此又稱跑圓場。無論男女,跑圓場的速度分為慢速、中速、快速三種。慢速多用于起步,逐漸加快到中速、快速。男性多用中步,距離約一尺左右女性中步五、六寸、小步三、四寸。圓場行進路線可分直線、橫線、半弧圓、斜線、圓圈、s字形,橫∞字形等幾種。兩個以上演員在場上交叉地跑∞字形圓場,稱為編辮子。
男性圓場,開始時左手端拳,右手單山膀,左丁宇步,目平視。起步時左腳尖微撇,踹腳跟,勾腳面向前邁出,腳跟著地,隨即壓腳掌滿腳著地,同時右腳跟稍踮起,隨之向前邁右步,雙腳的交替逐漸加快前進,跑圓場時,兩腿膝蓋不能僵直,上身不能亂晃。步子要均勻,不可端肩、晃腰、腆腹、撅臀。先慢后快,每步距離約為大半步。
女性跑圓場,開始時左手叉腰,有手單山膀,右踏步,目視左前方。起步時右腳尖微向外撇,勾腳面向前邁出,腳跟先著地,隨即壓腳掌滿腳著地,同時左腳跟踮起,順勢左腳邁步向前跑,姿態同前,且角跑圓場時,腿不能僵直,兩膝蓋內側要貼緊,步于要小、快、均勻,上身穩,不能扣胸、撅臀。
(來源:文章屋網 )
篇4
高校應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重新定位與探索新的人才培養模式,以適應社會需求,提高畢業生在市場中的競爭力為目標,努力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辦出高校各自的特色,提高就業率,使高校成為促進生產力發展的推動器,只有這樣才能適應21世紀新時期的發展需要。那么,高校培養的創新人才就是“具有強烈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具有很好的創新思維和很強的創新能力,從而能作出創造性成果,并有所建樹的人”。創新人才的培養不僅在于教的客體,更在于學的主體;不僅在于課程之內,還在于課程之外;不僅在于校園之內,還在于校園之外;不僅在于教育的某一時段,而在于教育的全過程。創新教育是一項全方位的系統工程,涉及育人環節的方方面面,不能夠僅僅利用課余(課外、雙休日、節假日)在校內或者校外進行教育活動,必須實施課內外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文化素質和科學素養。因此,創新教育不能夠僅僅停留在第二課堂的組織的幾次活動或開展的若干項競賽的活動,而必須建立可持續發展機制,推進創新教育持續、深入地開展下去[2]。
轉變教育觀念,樹立與創新教育相適應的現代教育觀念
1.教育價值觀
教育價值觀是指人們對教育與社會和人的價值關系的認識。現代的、全面的教育價值觀既強調教育的社會價值,也重視教育對個體成長的作用,它要求全面考慮社會發展與人的發展的需要,以促進個體發展為基礎,以社會發展需要為主導,把學生培養成現代社會所需的創造型人才。
2.教育質量觀
教育質量觀是指用什么標準來評價教育的效果和學生的質量。傳統的高校教育模式習慣于以學生考試成績的高低、掌握專業知識的多少與深淺作為評價標準。隨著科技、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學習的能力、創新的能力已成為人才的基本特征和屬性。因此,現代的、全面的教育質量觀強調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和諧統一,要求在教育過程中既重視知識的傳授,又強調能力的培養和素質的養成。
3.教育人才觀
教育人才觀是指對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成為人才的衡量標準的認識。高素質人才既要有高科技知識和能力,又要有高水平的人文修養,還要有個性,有較強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現代教育人才觀既強調綜合素質的養成和提高,更強調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4.教育發展觀
教育發展觀是指人們對教育發展內涵和發展趨勢的認識。傳統的社會發展觀是片面追求物質文明的發展觀。與之相適應,教育發展觀是一種重當前功利、輕長遠效益,重數量、輕質量,重規模效益、輕質量效益的急功近利的發展觀。到知識經濟時代,可持續發展成為社會發展的主流和必然趨勢,與之相對應,教育發展觀應是一種數量增長與質量提高并重,規模、結構、質量、效益協調發展的可持續發展觀。
5.教師觀
教師觀主要指對教師角色、職責等的認識。教師不僅僅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者,更要完成“育人”的天職。因此,教師既要向學生傳授知識,也要教授學生學習、獲取新知識的方法,更要敬業愛崗、為人師表,以自身的良好人格去影響、塑造學生。所以,現代教師觀不再只是把教師視為知識的傳授者,而是把教師視為學生認識世界的引路人、改造世界的榜樣和伙伴。
6.學生觀
學生觀主要指教師認識學生、對待學生的基本態度或觀念。學生不只是被動受教育的客體,而是參與教育過程的主體,是學習活動的主體。作為一個平等的獨立個體,教師應該尊重、信任學生,熱愛、關心學生,肯定、鼓勵學生,努力營造一種民主、融洽、和諧的教育氛圍,提高教育效果。開展創新教育,尤其要突出學生主體理念。知識的學習、能力的培養和素質的養成則更多地依賴于學生的實踐,取決于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在教育實踐中構建學生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自覺性、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推進創新教育,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
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構建一個由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教育教學體系
理論知識是創新的基礎,知識結構是創新思維的硬件系統。學生只有理解和掌握知識,才能運用和創新知識。知識越豐富,知識結構越完善,知識面越寬廣,就越有利于創新。而理論教學是學生獲取系統知識的主要渠道。因此,實施創新教育,必須抓好理論教學這一重要環節,保證和提高理論教學質量,為學生創新提供厚實的知識基礎。首先要深化教學改革,一是拓寬專業,認真制訂專業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二是改革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構建模塊化、柔性化的專業課程體系,使學生可根據各自特點和志向自由選擇,促進個性特長的發展;三是改進課堂教學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充分利用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技術,積極實行對話式、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其次要以終身學習觀和學生主體觀等為指導,要教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新;要探索建立“互助互動”的課堂教學模式,由“教為主導”轉為“學為主動”,從教師的“自我表現”變為學生的“主體參與”,把學生“維持型學習”轉向“創造型學習”。
實踐是培養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因此,要構建創新教育長效機制,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就必須突出實踐教學環節,并貫穿于教育教學過程的始終。在制訂培養計劃時應把實踐教學作為一個基本模塊,細化、分列在每個專業培養計劃的各個環節中。強化實踐教學,一要抓好實驗教學環節,實驗教學是實踐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學生動手能力、實踐能力的初始培訓,而創新能力則正是一般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的發展、升華和綜合體現。二要抓好生產實習和教學計劃內的社會實踐環節,一方面,要做到課堂內外的結合,將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結合起來,增強教學實效;另一方面,要積極創建適應工科學生實踐的實驗教學中心、實習基地及學生創新教育實踐基地,鼓勵學生充當教師的科研助手,鼓勵學生科研立項開展課外科技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不斷地受到啟發、鍛煉,從而激發其創新思維,培養其創新能力。三要大力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接觸社會、了解社會、認識社會,從而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讓學生在實踐中運用、檢驗自己所學知識,從而激發其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并在實踐中不斷地豐富和創新知識;讓學生在實踐中不斷地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其求異、逆向和創新的思維,不斷地將不可能變為可能,促進其創新精神的養成和創新能力的發展。
三、構建新的教師觀,優化教師隊伍
創新教育是大學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需要,它的建構和實施需要創新型教師去完成,如果沒有教師的廣泛參與,沒有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創新性思維、創新性教育教學方法的充分發揮,要想創新教育持久開展下去,培養大批創新人才,只能是一句空話。因此創造性人才的培養,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教師要成為能動口、會動手、能力強、水平高的引路人,這是培養創造性人才的重要保證。現代高等教育要求高校教師的應具備高尚的品行,能為人師表;富有創新精神,不墨守成規;有嚴謹的治學作風和求實的科學態度;了解學科前沿,在研究、開發、設計、制造等方面具有較強的能力;富有奉獻精神、民主作風,熱心培養學生的素質。培養適應知識經濟時代需要的人才,實施高等教育國際化計劃,教師的主導作用是關鍵的。只有形成一支具備國際知識和世界視野,掌握現代教育思想、世界前沿的科學技術理論知識等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才能培養出相應的人才。
筆者在實踐中得到的體會是,要抓好兩支隊伍的建設。第一支隊伍是專業教師隊伍。專業教師不僅是第一課堂教學的主要力量,也是第二課堂創新教育的主導力量,學生課外科技作品課題就主要來源于專業教師提供或從專業教師課題中分解的子課題。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教師的指導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能培養他們各種創造性的非智力因素,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造性的實踐能力。因此,專業教師要具備創新素質,不能僅僅滿足于“傳道、授業、解惑”,而要在創新教育的過程中起到引導和示范作用,以自身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以及創新能力去感染、帶動學生創新能力的形成和發展。
第二支隊伍是學生工作者隊伍。要注重提高學生工作者隊伍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由于學生工作者經常性地、直接地參與組織課外教育活動,他們與學生接觸最多、聯系最緊密,最容易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要幫助他們認識創新的意義,樹立在第二課堂開展創新教育的觀念; 研究創新理論,培養自身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加強學習,掌握創新教育的方法,使他們成為創新型的課外教育專家。
四、構建創新教育評價體系,保證創新教育有效地開展
隨著高等學校創新教育的推進,傳統教學評價體系愈來愈不能適應高校創新教育的需要。主要存在問題有:第一,傳統教學評價是以教為主的評價,評價的主要對象和內容是教師,評價學生也是為評價教師服務的;第二,傳統教學評價是應試教育模式的核心,是終結性、預見性、精確性、一律性評價;第三,傳統教學評價是對課堂教學的分數化評價。針對教學質量評價中存在的問題,構建一套創新教育評價體系,可以很好地支撐和促進了創新教育的有效開展[3]。
以評價為切入點,從實踐出發,構建全面、科學的創新教育評價體系,引導高校探索全新的各具特色的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和人才培養模式,引導考試由目前注重知識的記憶和傳承向注重考察創新素質轉變,引導高校樹立以創新為核心的全面素質質量觀,促進教育教學、教育管理等各個層面與創新人才培養的要求相適應。
創新教育評價要突出“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要充分體現被教育者的主體性地位。創新教育評價以全面提高創新精神為宗旨,促進學生主體性和創新精神的發展,促進學生創新潛能的發掘,促進學生創新素質的提高,促進學生健康個性的形成。創新教育評價的研究與實踐,包括涉及學生創新素質培養的教育環境、教育人員、教育過程、活動及結果等在內的教育理論體系和實踐模式實施價值判斷,并為促進創新教育發展提供信息反饋。創新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創新教育評價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動力源。
創新教育評價指標應包括一級指標創新教育指導思想(創新教育定位、創新教育培養目標、創新教育培養模式)、創新教育課程(包括課堂教學環節創新、實踐教學環節的創新建設、校級創新項目的設計和開展)、創新教育條件(包括創新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創新教育基地與工作室建設、創新教育的經費投入)、創新教育管理(包括教育管理制度創新、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建設、創新教育管理隊伍建設)、創新教育效果(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創新氛圍、創新教育效益、社會聲譽、社會評價)等指標。
總之,實施創新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它涉及教育領域的方方面面,推進創新教育不能操之過急,而應該以一種理智的心態積極探索,不懈努力,只有這樣才有可能使我們的創新教育做得更好。
參考文獻:
[1] 劉玉,張建新.關于高校創新人才培養的幾點認識[J]. 湖南工程學院學報,2003(1).
篇5
日前數學教育“重知識輕文化”的傾向十分明顯。大學數學教育多半以講授數學知識及其應用為主,對于數學在思想、精神及人文方面的一些內容很少涉及。數學教學中存在重結論不重證明、重計算不重推理、重知識不重思想的傾向;而學生為了應付弩試,也常以“類型題”的方式去學習、復習。這些傾向和做法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能力素質的提高。
大學數學教育既是科學素質的教育,同時也是一種文化素質的教育。大學數學課程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傳授數學精神和近、現代數學思想方法,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鍛煉其意志品質,培養他們的數學素養。所謂數學素養,概括地講就是指靈活運用數學的理論和方法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具體地講包括看問題的數學角度、有條理的理性思維、邏輯推理的能力和習慣、合理地量化和簡化的素質。數學素養正是使人終生受益的精華,因此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對教師來講比教會學生做題更重要。
事實上,數學不僅是一種重要的工具或方法,也是一種思維模式,即數學式的理性思維;數學不僅是一門科學,也是一種文化,即數學文化;數學不僅足一些知識,也是一種素質,即數學素養。
在大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挖掘內容中所蘊含的數學思想方法,如何有效地進行數學思想方法教學,如何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以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已成為數學教育工作者普遍關注和潛心探索的一個重要課題。在大學數學教學中貫徹數學思想、精神,提高學生數學素養勢在必行,這是每一個數學教育工作者的莊嚴使命。我們以“培養大學生數學素養”為課題進行了兩年多的探討、實踐、研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也得到了一些經驗。
二、如何培養大學生數學素養
我們始終秉持寓創新性于科學性之中,寓思想性于知識性之中,寓素質教育于數學教學過程之中的基本原則。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努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1 培養數學素養要突出數學學科特,占、
抽象性、精確性及應用的廣泛性是數學的特點,在大學數學教學中要突出這些特點,努力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數學的抽象性比較集中地體現在數學的概念、定理、命題中,正是高度的抽象性幫助我們抓住了事物的共性和本質。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過程就是一個數學抽象的過程,它要求人們善于把問題中的次要因素、次要關系、次要過程拋在一邊,抽出主要因素、主要關系和主要過程,而后化為一個數學問題。這種方法加以拓展,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遇到各種問題和表象時,就能進行有條理的理性思維,從而抓住事物和問題的本質,潛移默化中逐步地形成認識客觀世界的正確方法。
數學的精確性表現為數學定義的準確性、推理和計算的邏輯嚴格性以及數學結論的確定性。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加強精確性訓練,使學生思維嚴密,表述簡潔準確。極限定義的講授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
廣泛的應用性也是數學的特點之一。正像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指出的那樣:“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日用之繁,數學無處不在。”高等數學中涉及應用很廣泛,比如講函數,可以舉工薪階層納稅問題,個人應交稅款與薪金所得之間就是一個分段函數;講導數,可以舉拉船靠岸問題和人在月球上能跳多高等學生感興趣的問題;講概率可以舉抽簽問題和生日問題;還有諸如購物、控制體重、靜脈輸液、抵押貸款、火箭速度等等問題都可以用作實踐性教學的素材。通過應用性內容教學,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而且使學生逐步學會了應用所學的數學知識來解決身邊的問題,潛移默化之中提高了數學素養。
2,培養數學素養要加強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
數學思想是指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反映在人的意識中并經過思維活動而產生的結果。是對數學知識發生過程的提煉、抽象、概括和升華,是對數學規律的理想擬識。是解決數學問題的靈魂。所謂數學方法,就是數學思想的表現形式,是指在數學思想的指導下,為數學活動提供思路和邏輯手段以及具體操作原則的方法,是解決數學問題的根本策略和程序。
在教學中要重視化歸、類比等數學思想的滲透,比如概念的形成過程、結論的推導過程、方法的思考過程、問題的發現過程、思路的探索過程、規律的揭示過程等等,都是蘊藏著向學生滲透數學思想方法、訓練思維的極好素材。
例如在講完不定積分之后可對各種積分方法進行歸納小結,概括指出積分計算的指導思想實際上就是化歸思想,即化未知為已知,使知識向舊知識轉化的思想方法。我們首先要熟記基本積分公式及法則,然后對于一般的、復雜的積分,則可通過恒等變換(三角、代數)、第一換元法、第二換元法、分部積分法以及其它方法(如其它變量替換、待定系數法等)轉化為基本積分進行計算,從而達到化繁為簡、化難為易的目的,而換元法、分部法以及其它各種方法則只是在積分計算中實現轉化的具體手段而已。
再如數的概念的擴充,從自然數擴充到整數、分數、實數、復數等是通過類比思想實現的。通過類比,整數的運算法則逐漸推廣到更大的數域中去了,從而發明和建立起了數學分析和復變函數等各門學科。又如講完數項級數后,可類比得到函數項級數的有關結論;二重積分和三重積分乃至曲線積分、曲面積分的概念和計算都可以用定積分去類比。類比法的應用使學生加深了對前后知識的聯系的理解,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通過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可以深深地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方法的興趣和研究,使學生逐步接觸到數學乃至自然科學的精髓。
3,培養數學素養要注重數學史的教學
數學史是研究數學的歷史。是數學家們克服困難和戰勝危機的記錄,是蘊涵了豐富數學思想的歷史。在授課中適當地貫穿數學史和數學人物的介紹,可以使學生了解數學學科的發展、思想法方法的形成、科學探索的艱辛,這些都有助于學生掌握和理解數學的概念、理論和方法,從而提高數學素養。
例如在高等數學教學中可以介紹無理量的發現過程、微積分和非歐幾何的創立、費馬大定理的證明等經典史料,學生在學習數學史的過程中就能領會其中所蘊涵的深刻的哲理,這不是通過學習通常的教科書中被“包裝”過的定理就能輕而易舉得到的。在授課中適當穿插數學人物的介紹,可以使學生了解數學家的曲折人生和在數學上作出的杰出貢獻。領略大師的精神風采和人格魅力,達到數學素養和人格修養的雙重提高。
在授課中要適當穿插介紹數學與其它學科之間的聯系以開拓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知識面。數學與自然科學、哲學、藝術等其他學科之間存在著廣泛的聯系,甚至是很多學科的基礎和生長點,它對人類文明的發展起著巨大的作用。比如海王星的發現過程就是數學和天文學關系密切一個很好的例證;“阿基里斯追不上烏龜”的著名哲學問題,恰好體現了有限與無限的數學思想:數學與物理學更是密不可分,牛頓、笛卡兒等人既是著名的數學家也是著名的物理學家。
在授課中還要適時介紹數學分支、最新的發展及對人類文明的深刻影響,讓學生體會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和人文價值,培養大學生的科學素養、文化素養和勇于創新的精神。比如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華羅庚教授大力提倡和推廣的優選法、統籌法對實際生產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吳文俊教授創立的數學機械化方法在500米射電望遠鏡的研究和智能計算機的輔助設計等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
篇6
一、合理分配時間
1.2016年全國新課標卷《考試說明》對高考英語各題型題目數、計分和時間安排如下:
筆者建議考生,每部分的答題時間最好不要多于或少于規定時間的5分鐘。如果用時過多,自然就要擠占其他題目的答題時間;如果用時太少,答題勢必過于粗略,難以做到深入理解。
2.提前10分鐘涂完答題卡
涂好答題卡是英語考試時最應該注意的問題。英語考試是所有考試科目中涂卡內容最多的,歷年來考試結束時考生還未涂完卡也是經常出現的現象。一些考生在平時的考試中養成了打鈴之后依然在涂卡的習慣,學校的老師一般不會把他們怎么樣,晚交卷一兩分鐘也沒事,這里包括很多平時成績很好的考生。但是這種情況如果在高考中出現,后果將非常嚴重。
無論如何,考生一定要在考試結束前10分鐘左右涂完自己的答題卡。如果考生平時答題速度很快,所剩時間充裕,可以將所有題目全部答完后再涂卡。涂不完卡的考生多數都是因為臨近考試結束時題目還沒答完,導致思維慌亂,沒有了涂卡意識。因此,答題速度較慢的考生一定要在答完每道大題后及時涂卡,這樣答題才有保證。
3.充分利用答題所剩的時間
筆者建議考生利用答完試卷后剩余的時間檢查沒有把握的試題。考生第一次答題時,對于沒有把握的試題,應該做一個標記(第一卷上是可以寫字的,只是不能帶出考場),這樣檢查時方便尋找。
例如,在剩余時間里考生可以將完形填空題檢查一遍,注意看自己把握不準的題目在文章中是否有提示,在文章的開頭和結尾是否有暗示。對于反復思考也沒有把握的試題要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覺,經驗表明,第一感覺的正確率在80%以上。最后,要檢查一下作文,看是否存在自己能夠挑出的錯誤。考生剛寫完作文時往往看不出錯誤,這是因為考生當時處于一種慣性思維中。
二、如何安排答題順序?
多數考生會按照試卷中題目設置的順序答題,也有一些考生先答短文改錯題和書面表達題,再答其他題型。筆者認為,考生可以結合自己平時的答題習慣決定高考時的答題順序,不要突然改變答題順序。
多數考生答英語試卷時不會有答不完的情況,所以只要考生能在規定時間內順利將試題答完,就不存在先答哪道題、后答哪道題才對的問題。但無論是哪種答題習慣,都不要超出各道題目應用的最多時間。
三、答題時“四不要”
不要在某一道題或者分值較少的題目上花費過多的時間。很多考生在第二卷上花費的時間比較少,有的考生作文沒寫完,有的考生只用不到10分鐘就將作文隨意寫就,這些做法都是有悖做題規律的。
不要受考場內其他人或周圍環境的影響。有的考生答題速度快,有的考生答題速度慢,答題速度慢的考生不要受答題速度快的考生的影響。因為只要能在規定的時間內答完試題,不管速度快慢,答對才是硬道理。
不要因臨近考試結束還有個別題目沒答完而慌亂。只有心平氣和才能保持注意力集中,只有注意力集中效率才最高。
不要因上一道題沒聽清而懊悔不已。聽力考試具有一去不復返性,因為懊悔沒聽清上一道題,會耽誤聽下面的題目,這是惡性循環。況且有時沒聽清的題目,考生通過分析對比也能找出正確答案。
四、丟分題的快速答題技巧
1.英語聽力:考前一個月要熟悉高考聽力的語速
聽力部分在高考英語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一方面,聽力成績占英語總分值的五分之一;另一方面,聽力是開篇之題,如果該題出現失誤,考生的心情會隨之受到影響,做后面的題目時自然會受到連帶影響。同時,隨著近幾年全國卷聽力難度的提升,聽力部分越來越成為考生的障礙,得滿分的考生不多。
在這一個月內,聽力基礎比較差的考生每天應聽聽往年高考的聽力試題,熟悉其語速和短句的朗讀習慣。平時考生盡量多朗讀,讀好了不僅能提高聽力成績,別的題型也可以做得好。
2.改錯題:設計出的錯誤都是有規律的
短文改錯題是一道難度較大的題目,歷屆高考此題得分率非常低,很多考生難以找出十處錯誤,也有些考生不按題目要求答題。如:題目對修改之處要求是“在錯的詞下畫一橫線,并在該詞下面寫出修改后的詞”,有的考生沒有畫橫線,或劃了橫線但在該詞上面書寫答案,這樣都不能得分。因此,考生務必要讀懂題目,按要求答題。
改錯題的出題原則是“一刪、一填、八改”。改錯題中的錯誤是非常有規律的,是命題者有意識地設計出的錯誤,不是考生們平時寫作偶爾犯的錯誤。在讀題的過程中,考生要一個字一個字地讀,如果讀不順,就說明其間有錯誤。動詞經常被設計出錯誤讓考生來找,也有一些“小詞”會被命題者看中,比如冠詞、介詞等。掌握命題者的出題規律,考生最少能得五六分。所以,考生千萬不要輕易放棄改錯題。
篇7
來看一個簡單的句子,“有空來玩。”句中的"玩"決不能生硬地用play來表達,要根據具體情景,按照英語習慣表達法來翻譯,正確表達為:Drop inwhenever you have time.或 Come over whenever you feel like it.而come and play if you have time則顯然是錯誤的。
再來看看一些例子:
漢語
錯誤表達
正確表達
大紅
great red
bright red
搶購
robbing purchase
panic purchasing
藥店
medicine store
drugstore
國際社會
international society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增強經濟
strengthen the economy
boost the economy
眼紅妒忌的
red-eyed
green-eyed
一切向錢看
everything looking
money-worship at money
一貧如洗
as poor as washing
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
笨得像豬
as stupid as a pig
as stupid as a donkey
要避免漢式英語思維下的錯誤搭配,就要求我們根據漢語不同的義項表達成對應的英語;但有時義項相同,不同搭配,也有不同的英語表達,這就更需要我們平時多積累。在這里以“開”字為例,試比較其義項、搭配與正確的英語表達。
義項
搭配
英語表達
開啟
開窗
open the windows
開啟
開幕
raise the curtain
開始
開學
school begins
開始
開飯
serve a meal
開辦
開工廠
set up a factory
開辦
開業
start business
開辦
開茶館
run a teahouse
開辟
開路
make a path
開辟
開礦
exploit a mine
開辟
開荒
reclaim wasteland
操縱
開機器
operate a machine
操縱
開汽車
drive a car
操縱
開飛機
fly an airplane
操縱
開燈
turn on a light
操縱
開電視
turn on TV
舉行
開會
hold a meeting
舉行
開課
give / offer a course
舉行
開庭
open a court session
另外,漢語中有些形容詞,由于修飾的名詞不同,在用英語表達時,也完全不一樣;其反義詞亦然。例如:
濃茶 strong tea
淡茶 weak tea
濃霧 dense fog
薄霧 thin mist
濃湯 thick soup
清湯 clear soup
深水 deep water
淺水 shallow water
深色 dark color
淺色 light color
深刻 profound
淺薄 superficial
大雨 heavy rain
小雨 light rain
大錯serious mistake
小錯slight mistake
大家庭 extended family 小家庭 nuclear family
同一漢字,用英語表達時完全不同,屢見不鮮;反過來,不同漢字,在用英語表達時卻用同一個詞,也非罕見。這里以service為例:
公共事業
public service
定期航班
a regular air service
集裝箱運輸
container service
售后服務
after-sale service
郵政
postal service
電話電報業務
telephone and telegram service
公費醫療
free medical service
外交部門
diplomatic service
去做早禮拜
篇8
【關鍵詞】 思密達 預防甲硝唑胃腸道反應 臨床觀察
甲硝唑是臨床常用的抗菌藥,但無論口服或靜脈給藥,均可引起部分患者發生胃腸道反應,如惡心嘔吐、食欲減退,腹部不適或腹痛等不良反應,且隨著劑量的增加反應越明顯,對此目前尚無有效的預防藥物,因而限制了臨床應用,影響了患者的治療,2008年8月至2010年4月,我們對30例應用甲硝唑治療的患者在靜點前給予口服思密達預防甲硝唑的胃腸道反應,取得明顯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60例應用甲硝唑靜點治療的患者,其中慢性支氣管炎28例、慢性陰塞性肺病并感染12例、盆腔炎16例、肺膿腫4例,男22例、女38例,年齡23—61歲,均無嚴重胃病史。
將入選病例分為兩組,治療組30例,對照組30例,在性別、年齡、病種方面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顯著性,具有可比性,
1.2用藥方法 甲哨唑注射液250ml每日一次靜點,每分鐘30—50滴,實驗組在靜點前半小時給予口服思密達6.0g加溫水空腹時沖服,對照組則不用思密達預防。
1.3療效標準 按患者是否出現惡心嘔吐、納差、腹部不適或腹痛等判定療效。未出現胃腸道反應為顯效;出現輕度惡心、腹部不適、胃納減退為有效,但無嘔吐、腹痛,每天仍能接受治療;出現明顯胃腸道反應為無效。
2、結果
實驗組:顯效25例,有效4例,無效1例;對照組:顯效 16例,有效7例,無效7例。實驗組療效優于對照組(秩和檢驗,u=2.614 P<0.01)。實驗組1例用藥后出現惡心嘔吐,但程度較輕,對照組7例出現明顯胃腸道反應,中斷當次治療,次日再靜點甲哨唑前半小時給予口服思密達,結果顯效2例、有效3例、無效2例。 3、討論
甲硝唑的不良反應:一般為胃腸道反應 ,如食欲減退、惡心、腹瀉等。神經系統不良反應 ,可產生共濟失調、面色蒼白、困倦、頭痛、頭暈、躁動不安、抑郁、興奮、癲驚厥發作及肢端麻木等異常感覺 ,大劑量還可發生背椎周圍神經變性疾病。過敏反應 ,偶可出現蕁麻疹、皮疹、瘙癢等。局部反應 ,包括對尿道和舌唇粘膜刺激 ,亦可能發生排尿困難、尿道灼痛、膀胱炎。二重感染 ,偶有口腔或陰道酵母菌二重感染 。戒酒硫樣反應,如顏面潮紅、心悸、呼吸困難、脈快、惡心、嘔吐、血壓下降、昏睡等。故臨床醫生在使用此類藥物時,尤其是靜脈用藥時,要注意觀察其不良反應,以便及時發現,及時處理。
甲硝唑在臨床應用廣泛,但口服或靜點常可引起部分患者胃腸道反應,影響臨床應用。目前多采用減慢輸液速度,加用維生素B6或胃復安、胃得寧等預防措施均不理想。觀察結果顯示,實驗組胃腸道反應發生率為1例(3.3%)。對照組為7例(23.3%),兩組差別顯著(p<0.05)。本實驗結果表明在靜點甲硝唑前半小時口服思密達預防甲硝唑胃腸道反應效果明顯。
思密達系消化道粘膜保護劑,主要成份是雙八面體蒙脫石散,由于其特殊的層紋狀結構及電荷非均勻分布的特征,使帶負電的粘液糖蛋白與思密達帶正電的部位通過靜電作用相結合,增加粘液凝膠的成絲性,使粘液層的內聚力,粘彈性和存在時間明顯增加。同時,通過對消化道粘膜的局部刺激作用,增加粘液糖蛋白的合成量,使粘液層的厚度明顯增加,從質和量兩個方面達到加強粘液屏障的作用。另外,思密達具有緩沖胃酸、抑制胃蛋白酶、螯合膽鹽、固定幽門螺桿菌的作用,從而防止了多種外源性及內源性攻擊因子對消化道粘膜的侵襲作用。由于思密達獨特的結構特征及藥理作用,減少了甲硝唑對胃腸粘膜的局部刺激,且思密達不進入血液循環系統,無副作用,方法簡便,作為預防甲硝唑胃腸道反應,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 考 文 獻
篇9
娛樂元素、深度挖掘
四川人杰地靈,人才輩出;四川休閑雅致,無拘無束;四川人豪放慷慨,耿直大氣;四川人敢說敢唱,不怕丟臉……總的說來,四川充滿娛樂,娛樂精神深藏于每個四川人的骨子里。縱觀近幾年活躍于電視熒屏上的娛樂節目,不乏出自四川的優秀兒女在節目中擔當主角,然而,真正從四川本土娛樂節目走向全國的歌者、舞者、有才藝者幾乎沒有,更不用說能有一個舞臺給那些有著一腔熱情但又缺乏后天深造的朋友展示的機會。于是,《開心一唱》出現了,他的粉墨登場,實現了四川觀眾想自我展示的愿望,這是四川廣電立足“民情”,制造“民星”的開始。
《開心一唱》節目的成功,并非偶然,是節目組總結娛樂節目精髓融會貫通的結果,也是四川廣電對于本土娛樂的一個深度挖掘成果。
全民娛樂、親民樂民
《開心一唱》從電視中來,到觀眾中去,克服了以往電視娛樂節目的“目中無人”、“自娛自樂”,不顧及觀眾感受和調動觀眾參與的問題,而是對觀眾在電視娛樂節目中的地位有了新的重視,是對觀眾希望參與電視節目愿望的這一“民情”的體現。《開心一唱》作為本土一檔“想唱就唱”的全民娛樂節目之所以在很短時間內如此火爆,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以人為本,走平民大眾路線。“開心一唱,隨便唱”的口號讓普通老百姓登上舞臺,展示自我,以平民化的參與方式展示平民化、生活化的娛樂內容,讓娛樂真正回歸大眾。“平民娛樂”就是不同于大腕明星的一種娛樂創新形式,“隨便唱”是平民娛樂的精神所在。
節目在充分調動觀眾參與積極性上作出巨大努力,其全民參與、親民樂民,不論年齡,不論性別,不管專業與否,都能有平等機會登臺一唱,隨便唱的思路得到廣大觀眾認可。《開心一唱》的節目宗旨就是大家一起樂。上臺的選手盡情演唱博大獎,他們樂;臺下的觀眾湊熱鬧、看新奇,他們樂;電視機前的觀眾評頭論足、躍躍欲試,更樂。這么一個大樂透的節目,怎能不成為茶余飯后的談資,讓人久久不忘懷呢!
本土特質、無可替代
《開心一唱》扎根四川獨特地域土壤,四川的人、四川的話、四川的歌、四川的娛樂精神,不可復制、無可替代。四川人天生富有表現欲望,不怕出丑,不怕失敗。四川人唱歌不乏川音川調,也有習慣性走調,更有自編歌詞自編調,總之離不開搞笑。但是,他們就是敢唱,敢隨便唱,于是,《開心一唱》的舞臺成了他們的天然練歌場、天然練膽場。從活動第一季、第二季的報名參與情況可以看出,有不遠千里來趕場的,有鍥而不舍博出鏡率的,有為了娛樂不惜丟臉的,不管是現場報名還是電話報名,都無法阻礙四川人的參與熱情,更感染了外地朋友也來湊熱鬧。
因為立足本土,所以自然親近。《開心一唱》拉近了參賽者與電視觀眾的距離,拉近了鄰里親戚間的距離,拉近了朋友同事間的距離,這就應了“馬太效應”,節目的影響力在逐漸擴大。
優秀主持、打趣自如
一檔優秀的娛樂節目,主持人至關重要,直接影響到節目的成敗。《開心一唱》啟用四川本土明星主持,叮當、鳳姐、廖健、閔天浩、胖姐(鐘燕萍)、小湯圓、矮冬瓜等,他們既是明星,能夠發揮一定的明星效應,也是大眾,代表最廣大觀眾的心聲。幾位主持人揮灑自如,妙語連珠,時而為選手打氣配音。時而做點惡搞、調侃與洗刷,逗得臺上臺下笑聲一片。例如現場主持閔天浩,當一位選手上臺演唱歌曲“高原紅”時,他用四川話鼓勵選手,“看今天有好紅”,但當選手發揮失常近乎走音跑掉時,他就調侃說,“謝謝!謝謝!今天帶來的是‘低原紅’,歡迎下次再來……”臺下頓時笑聲一片。
為了增強活動評判公平、公正性,《開心一唱》第二季中,節目組還邀請了如李鶴飛等專業評委參與評判,專業的點評給參賽者帶來的是一種認可與提升。
門檻兒低、獎品豐富
只要報名就可參與,沒有選秀節目的淘汰,沒有歌唱比賽的緊張,只要唱30秒就有獎,唱90秒就能抽電動車,唱120秒就有機會試試手氣抽小轎車,《開心一唱》第一季成功吸引了大家登臺獻歌,各式各樣、琳瑯滿目的獎品應該也是動因之一。
節目第一季由新希望乳業贊助播出,其牛奶獎品再實際不過,聽說有大批參賽者都是奔著牛奶去的。于是,節目贊助商也隨著節目的火爆而走紅,這讓贊助商家們也嘗到了甜頭,已經開始對第二季、第三季節目追加贊助。
獎品設置的豐富無疑增強了節目的吸引力,但節目內在的樂趣才是留住觀眾、驅使觀眾參與的本質所在。
走出影棚、走進社區
《開心一唱》一開始以現場活動定位,節目組將龐大的背景、繁多的設備全部搬出影棚,從棚內走向棚外,走進社區、走進商場。色彩絢麗的背景板,知名主持人現場評判,豐富獎品唾手可得。俗話說,現場的才是最真實的,于是大家都按捺不住了,報名、參賽、獲獎,就這樣,《開心一唱》以最快的速度得到市民的認可,口口相傳。
錄制視頻剪輯后每天播出,必定將參賽者及其家人、朋友、同事、鄰居都帶動起來,龐大的收視群體瞬間形成。
現在,《開心一唱》第二季正在電視上熱播,第三季即將浮出水面。據筆者了解,第三季的《開心一唱》將在跨媒介運作上做更多嘗試,將引入網絡新媒體、手機終端等,如采用網絡視頻直播、網絡報名、網絡討論、短信競猜拿獎等,此外,環節設置將更加靈活多樣,獎品也會更加豐富多彩。節目在不斷創新,娛樂互動性在增強,相信節目觀眾會如滾雪球般壯大,成為四川本土一檔最受歡迎的娛樂節目。
《開心一唱》成長歷程
根據四川電視臺二套《開心21》欄目組的策劃思路,《開心一唱》率先以大型現場活動的身份亮相成都萬達廣場,采取現場報名、現場演唱、現場拿獎的方式進行,口號為“開心一唱,大家唱”,以試水四川娛樂市場,為打造本土娛樂強檔節目探路。6月6日、6月7日、6月20日、6月21日,《開心一唱》共在兩個周末舉行了4場活動,現場市民參與踴躍、報名火熱,這是欄目組始料未及的。隨后,錄制視頻被剪輯濃縮,電視播出31期,每晚9點準時出現在SCTV2《開心21》欄目中。據統計,本次活動共吸引超過5000人前來排隊報名,有超過800人登臺唱歌,一展歌喉。參賽者中年齡最大的88歲,最小的5歲,年齡跨度之大令人稱奇。節目從6月15日開播后,電視收視更是取得驕人成績。《開心一唱》播出第一周平均收視率2.18(CSM數據),較播出前2周提升70.12%,在本土份額排名提升至第3位,提升5個位次。節目的成功不僅為本土娛樂節目探索了思路,還為贊助商家提供了優質土壤,更為廣大市民提供了笑料與談資。娛樂精神催生發芽,第二季《開心一唱》迅速登場。
篇10
關鍵詞: 大股東控制;實際控制人;市場化程度;現金持有水平;自由現金流量理論
中圖分類號: F234.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3-7217(2011)06-0076-05
一、引 言
現金作為流動性最強的資產,對于一個公司的經營不可或缺。公司持有現金,一方面有利于把握好的投資機會、避免陷入財務困境,但另一方面也會帶來收益性差、增加成本等弊端,而公司現金持有水平的高低會受哪些因素影響,這一直是學者們關心和試圖解釋的問題。國外學者對于公司現金持有水平影響因素的研究大都集中于資本市場比較發達的國家,這些經濟體的典型特征是產權清晰、監管到位、金融市場發達健全以及有可靠的契約與法律結構保障市場經濟體制運行規范等。而我國企業所處的整個制度環境與國外相比有著很大的差別,金融市場不夠發達,投資者法律保護水平也比較低下,因此將國外經驗研究的結論直接移植到國內缺乏說服力。正如公司的運營離不開外部環境一樣,一個公司內部治理機制的發揮也會受到外部治理環境的影響,在研究公司現金持有水平影響因素時,將兩者的影響結合在一起所做的實證分析,其結果會更加全面、完整,會具有更強的說服力。
影響公司現金持有水平的內部治理因素很多,比如:股權結構、董事會特征以及經營者持股等。我國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大都非常高,相當一部分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超過50%,實現了對公司的絕對控制,且國有控股比較普遍,本文擬從大股東控制這一視角出發,對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實際控制人性質與現金持有水平之間的關系進行檢驗。同時,由于市場化程度在我國不同地區之間差異很大,本文擬從樊綱、王小魯編制的中國各地區市場化進程相對指數出發,將公司內部治理因素與外部治理環境相結合,檢驗大股東控制與現金持有水平兩者之間的關系是否會受外部治理環境的影響。
二、文獻回顧
(一)公司內部治理機制與現金持有水平的研究
公司治理層面的有關現金持有水平的經驗研究都是建立在自由現金流量理論的基礎之上。現代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產生了管理層與股東的利益分化,這種利益分化使得管理者往往持有大量現金并以股東的利益為代價而去追求自己的目標。根據Jenson(1986)的觀點[1],當管理者手中擁有大量可處置的自由現金流時,他們更可能傾向于對凈現值為負的項目進行過度投資,這些行為是以犧牲股東利益為代價或消費更多的額外津貼來增加私人利益的,這種成本被稱為自由現金流量成本。而且,持有更多的現金可以使管理者免受來自外界投資者的約束從而為自身牟利,這種成本被稱為管理者操縱性成本。
現有西方有關的經驗研究,主要圍繞著股權集中度、董事會特征等公司治理變量,形成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研究結論。我國現有的公司現金持有量影響因素的經驗研究,也主要圍繞著股權結構以及終極控制人性質等方面[2-5]。
(二)公司外部治理環境與現金持有水平的研究
自Porta et al(1998)[6]提出不同國家的上市公司所處的治理環境,包括對中小投資者保護的立法以及法律的實施情況,是該國公司財務和公司治理演變的基本要素后,治理環境對現金持有水平的影響,也逐漸成為學者們研究現金持有量影響因素的新視角。西方學者通過跨國別的研究,形成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經驗研究結論。比如:Dittmar et al研究股東保護與企業現金持有量之間的關系,發現股東保護較弱的國家,企業持有的現金量較高[7];Ferreira和Vilela[8]的實證研究結果表明,在對投資者利益保護程度較高的國家中,企業持有較少的現金,即股東權益的法律保護程度與公司現金持有水平負相關,而與此相反,執法質量和債權人的法律保護程度則與公司現金持有量正相關;與上述研究結論相反的是,Harford et al的研究認為在公司治理和股東權利保護較好的情況下,股東力量較強,問題相對較輕,股東會允許經理人持有比較多的現金,現金持有水平會較高[9]。我國學者對于治理環境與現金持有水平之間關系的實證研究數量較少,結果較為統一,均發現了治理環境與公司現金持有量正相關,即治理環境越好,公司持有越多的現金。
三、我國的制度背景分析與研究假設的提出
(一)大股東控制與公司現金持有水平
Myers et al(1998)指出[10],與其他資產相比,流動資產能以更低的成本轉化成大股東或管理者的個人利益。現金作為公司流動性最強的資產,其持有水平問題的研究自然應和問題聯系在一起。傳統公司治理理論問題認為,在所有權高度分散的股權結構下,公司問題的主要矛盾是外部投資者與管理層之間的利益沖突,這被稱為第一類問題。但在股權高度集中的情況下,如果某個股東擁有上市公司足夠多的股份,此大股東就可以通過股東大會決議的形式,合法地將其個人意志上升為公司的意志,從而產生了大股東與中小股東之間的利益沖突,這被稱為第二類問題。在我國的上市公司中,第二類問題相對更加嚴重,大股東侵害中小股東利益的現象非常普遍,由于現金是流動性最強的資產,上市公司擁有現金就為控股大股東與管理層的利益轉移行為提供了機會,現金因此異化為大股東“資源轉移”的對象。當大股東持股比例較高時,其他股東對大股東的約束力就較弱,大股東從而更有能力實現對公司的操縱,實現對中小股東利益的侵害。在這種情況下,大股東往往會使公司持有大量現金,然后伺機而動,通過一定的安排獲得控制權利益。因此,當大股東的持股比例越高時,公司持有的現金也會較多。基于以上分析,提出理論假設1:
H1:在其他影響因素受控制的情況下,公司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較高,則現金持有量較多。
我國上市公司按實際控制人的性質可以分為國有上市公司和非國有上市公司兩大類型。近幾十年來,有大量研究探討國有產權和私有產權之間的效率差異問題,并且研究結論大都認為與私有產權相比,國有產權的潛在劣勢在于其面臨著一系列獨特的問題[11],但是,私有產權可能是在第一類問題的解決中更能發揮作用。也有研究發現在中國的上市公司中,私有產權控股的上市公司的經營績效并不顯著地好于國有產權控股的上市公司,并且將原因歸結為私有產權控股的上市公司中存在著比較嚴重的大股東和中小股東之間的問題[12,13],因此,在解決第二類問題的過程中,與國有產權相比,私有產權未必具有優勢。基于以上分析,提出競爭性理論假設2:
H2a:在其他影響因素受控制的情況下,實際控制人為國有性質的上市公司比實際控制人為非國有性質的上市公司現金持有水平高。
H2b:在其他影響因素受控制的情況下,實際控制人為非國有性質的上市公司比實際控制人為國有性質的上市公司現金持有水平高。
(二)大股東控制、市場化程度與公司現金持有水平
一個公司內部治理因素作用的發揮會受到外部治理環境的影響,好的外部治理環境會減少成本、緩解公司內部治理因素的負面作用,而差的外部治理環境則會增加成本、加劇公司內部治理因素的負面作用。如前所述,第一大股東如果持股比例較高,其他股東對大股東的約束力就較弱,無論從動機方面還是能力方面都會增加大股東侵害中小股東利益的傾向,從而加劇了大股東與中小股東之間的問題,因此,在其他影響因素受控制的情況下,當大股東的持股比例較高時,公司持有的現金也會較多。如果公司所處的地區市場化程度、法制水平較高,那么股東受保護程度會較高,這對解決大股東與中小股東之間的問題、降低成本是有幫助的。相反,如果公司所處的地區市場化程度、法制水平較低,那么股東受保護程度會較低,大股東與中小股東之間的問題會更加嚴重,大股東也更加具有侵害中小股東利益的動機。因此,由于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高低帶來的公司現金持有水平之間的差異,會因處在市場化程度較低的地區變得更加明顯,相反,在市場化程度較高的地區會有所下降。同樣,國有上市公司與非國有上市公司現金持有水平之間差異產生的原因大部分也來自于治理機制和成本上的不同。在治理環境差的地區中,問題的負面作用會更加顯著,而在治理環境好的地區中,問題的負面作用會被削弱。因此,國有上市公司與非國有上市公司現金持有水平之間的差異,也會因處在市場化程度較低的地區,變得更加明顯,相反,在市場化程度較高的地區會有所下降。基于以上分析,提出理論假設3和假設4:
H3: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由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高低產生的公司現金持有水平差異,在市場化程度較低的地區中更為明顯。
H4: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國有上市公司與非國有上市公司現金持有水平之間的差異,在市場化程度較低的地區中更為明顯。
四、樣本、變量與檢驗結果
(一)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
選取2003~2008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作為初選樣本①,并依據以下原則對樣本進行篩選:(1)剔除了金融類上市公司;(2)剔除了ST、PT公司;(3)剔除所需數據缺失的公司。其中上市公司財務及內部治理因素數據來自Wind和CCER數據庫,外部治理環境數據根據樊綱、王小魯和朱恒鵬(2010)編制的各地區市場化進程數據及其子數據構建而成。
(二)模型設計與變量定義
本文借鑒Opler et al(1999)[14],Dittmar et al(2003)[7]的做法構建回歸模型。
檢驗H1的模型(模型1):
LnCash/Na=α0+α1Topratio+α2Size+α3Lev+α4Cflow/Na+α5Nwc/Na+α6Salegrowth+α7Capex/Na+α8Div+YearDummies+IndustryDummies+εi,t
其中:解釋變量為Topratio。檢驗H2的模型2將模型1中的解釋變量Topratio變為Nature,因變量和其余控制變量不變。
檢驗H3的模型(模型3):
LnCash/Na=δ0+δ1Topratio+δ2Indexdummy+δ3Topratio×Indexdummy+δ4Size+δ5Lev+δ6Cflow/Na+δ7Nwc/Na+δ8Salegrowth+δ9Capex/Na+δ10Div+YearDummies+IndustryDummies+εi,t
其中:所關注的解釋變量Topratio×Indexdummy。檢驗H4的模型4將模型3中的變量Topratio變為Nature,Topratio×Indexdummy變為Nature×Indexdummy,其余變量不變。
(三)描述性統計及相關性分析
從描述性統計的結果②看出,除了控制變量Salegrowth標準差較大外,其他變量的標準差正常,因此對于處于0-1%和99%~100%之間的極端值樣本進行了winsorize處理,最終得到觀測值7380個,對于模型中各變量的相關性分析結果表明,大部分變量之間的Pearson相關系數都沒有超過0.5,因此變量之間不會產生嚴重的共線性問題。而解釋變量Topratio與現金持有量LnCash/Na在1%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Nature與現金持有量LnCash/Na正相關,但在10%的水平上不顯著。
(四)回歸檢驗結果與分析
1.大股東控制與公司現金持有量的檢驗。表2中模型1的回歸結果表明,變量Topratio與公司現金持有量在1%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說明當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的持股比例較大時,其他股東對大股東的約束力較弱,大股東通過各種手段以犧牲中小股東利益為代價謀求個人利益的動機也會較大,而公司持有現金可以為控股大股東與管理層的利益轉移行為提供更多的機會,因此,公司的現金持有量較大;相反,當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的持股比例較小時,其他股東對大股東的約束力較強,這時即使大股東具有侵占其他股東利益的動機,但在能力上也是有限的,從而公司的現金持有量較小,研究假設H1得到了支持。模型2的回歸結果表明,變量Nature與公司現金持有量在1%的水平上也是顯著正相關,這意味著實際控制人為國有性質的上市公司的現金持有動機比實際控制人為非國有性質的上市公司強,國有上市公司與非國有上市公司相比具有更為嚴重、更加特殊的問題,從而公司的現金持有量較大,因此競爭性研究假設H2a得到了支持。
2.大股東控制、市場化程度與公司現金持有量的檢驗。為了進一步考察大股東控制與公司現金持有量之間的關系是否會受公司所在地區市場化程度的影響,檢驗研究假設3和假設4,首先在模型3和模型4中引入了市場化指數啞變量來表示市場化程度的高低。當公司所在地區市場化程度的得分在中位數之上,則啞變量取1,認為屬于市場化程度較高的情況,相反取0,認為屬于市場化程度較低的情況。其次,在模型3中引入了交叉項Topratio×Indexdummy,在模型4中引入了交叉項Nature×Indexdummy。模型3的回歸結果表明,交叉項Topratio×Indexdummy的系數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負,這一結果有力地支持了研究假設H3,意味著在其他因素受控制的情況下,由于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大小造成的公司現金持有量的差異會在市場化程度較高的地區有所減少,即治理環境越好,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對于現金持有量的負面影響越低。模型4的回歸結果顯示,交叉項Nature×Indexdummy的系數在5%的水平上也顯著為負,這一結果也有力地支持了研究假設H4,意味著在其他因素受控制的情況下,由于控制人性質不同造成的公司現金持有量的差異也會在市場化程度較高的地區有所減少,即治理環境越好,實際控制人性質對于現金持有量的負面影響也越低。
此外,為了進一步檢驗研究假設H3和假設H4,本研究也進行了分組回歸③。根據各地區的市場化指數得分,將得分低于中位數的地區視為外部治理環境較差的樣本,其他劃入外部治理環境較好的樣本,然后分別對模型1和模型2重新回歸。模型1的回歸結果表明,在低市場化程度即治理環境較差的地區,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與公司現金持有水平之間顯著正相關,而在高市場化程度即治理環境較好的地區,盡管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依然與公司現金持有水平之間正相關,但在10%的水平上并不顯著,這一結果與引入交叉項Topratio×Indexdummy的回歸結果相類似,支持了研究假設H3。模型2的回歸結果表明,盡管在高市場化程度和低市場化程度的地區,實際控制人為國有的公司的現金持有量都顯著高于實際控制人為非國有的公司,但低市場化程度地區變量Nature前的系數較大,這一結果與引入交叉項Nature×Indexdummy的回歸結果相類似,也可以支持假設H4。
(五)穩健性檢驗
為了檢驗結論的可靠性,增強研究結論的可信度,本研究又做了如下穩健性檢驗④:
1.用市場化指數五個方面分指數⑤代替總得分對模型3和模型4重新進行了檢驗,基本結果保持不變。
2.為了檢驗相關結論是否會在國有和非國有上市公司中有所不同,對于模型1和模型3分別進行了分組檢驗,基本結果保持不變。
五、主要研究結論
從大股東控制視角出發,將公司內部治理因素和外部治理環境相結合對公司現金持有量進行研究,主要結論如下:(1)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與公司現金持有量正相關;(2)實際控制人為國有的上市公司的現金持有量比實際控制人為非國有的上市公司的現金持有量高;(3)公司外部治理環境的改善,有助于減輕由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以及實際控制人性質對公司現金持有量造成的負面影響。
注釋:
①樊綱、王小魯和朱恒鵬給出了1997~2007年我國各地區市場化指數,由于不同年份間各個省份的市場化指數得分和排名變化不大,因此2008年各地區的市場化指數得分用2007年的分數代替。
②限于篇幅,描述性統計及相關性分析的結果未列出。
③限于篇幅,分組檢驗的結果未列出。
④限于篇幅,穩健性檢驗的結果未列出。
⑤市場化指數由以下指數組成:(1)政府與市場的關系;(2)非國有經濟的發展;(3)產品市場的發育程度;(4)要素市場的發育程度;(5)市場中介組織的發育和法律制度環境。
參考文獻:
[1]Jenson,Michael. Agency costs of free cash flow,corporate finance and takeovers[J]. American Economics Review,1986,(76):323-329.
[2]楊興全,孫杰.公司治理機制對公司現金持有量的影響[J].商業經濟與管理,2006,(10):75-80.
[3]孫健.終極控制權與超額現金持有[J].經濟與管理研究,2008,(3):72-78.
[4]張健光,張俊瑞.中國上市公司現金持有水平的實證研究[J].財經論叢,2009,(3):74-81.
[5]周銹.企業現金流量管理研究[J].稅務與經濟,2009,(2):62-66.
[6]Porta L R,Lopez D S,Shleifer F A,Vishny R.Law and finance[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8, (106):1133-1155.
[7]Dittmar A,Mahrt-Smith J,Servaes H.International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corporate liquidity[J].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2003,(38):111-133.
[8]Ferreira M,Vilela A.Why do firms hold cash? evidence from EMU countries [J].European Financial Management.2004,(10):295-319.
[9]Harford J,Mansi S A,Maxwell W F.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firm cash holdings in the US [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8,(87):535-555.
[10]Myers,Steward C,Rajan,Raghuram G.The paradox of liquidity [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8 ,(108):733-771.
[11]中山大學管理學院課題組.控股股東性質與公司治理結構安排[J].管理世界,2008,(6):118-125.
[12]徐莉萍,辛宇,陳工孟.控股股東的性質與公司經營績效[J].世界經濟,2006,(10):78-89.
[13]樊綱,王小魯,朱恒鵬.中國市場化指數各地區市場化相對進程2009年報告[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0:259-318.
[14]Opler T,Pinkowitz L,Stulz R,Williamson R.The determinants and implications of cash holding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99,(52):3-46.(責任編輯:漆玲瓊)
Control of Large Shareholder, Marketization and Corporate Cash Holdings
LIU Jing1,2,CHEN Zhibin1
(1.Accounting and Financial School,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China;2.Nanjing Audit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39,China)
Abstract:Using the sample data from all nonfinancial A share listed companies, analysis has been done on the influences on the cash holding from the proportion of the largest shareholder, the nature of actual controller and the marketization degree of the company loc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rtion of the largest shareholder has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with cash holding, and listed companies with a stateowned actual controller hold more cash than those with a privateowned actual controller. Moreover, the improvement of external environment governance could alleviate the negative influence from the two above.
Key words:Control of large shareholder; Actual controller; Marketization; Cash holdings; Free cash flow theory
收稿日期: 2011-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