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行業總結報告范文
時間:2023-03-19 20:14:1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醫藥行業總結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藥學類本科生;學業導師制;構建思路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6)12(a)-0142-05
Thoughts on construction of "academic tutorial system" for pharmaceutical undergraduates based on innovative experi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XIE Xingliang XU Xiaohong ZHANG Zhonglin ZHENG Xianghui SHENG Yanmei
Pharmacy School of Chengdu Medical College, Sichuan Province, Chengdu 6105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n China,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pharmacy graduates have been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occupational area. How to cultivate a number of professionals conforming to industry needs, with 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al ability, and to achie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ersonalized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which the medi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have to fa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new cultivating model of "academic tutorial system" for pharmaceutical undergraduates, which is based on the innovative experiment project of college students,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two goals of professional comprehensive ability promotion and individual training. Furthermore, the thought on how to construct this cultivating mode is explored and thought, and some suggestions and opinion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Innovative experi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Pharmaceutical undergraduates; Academic tutorial system; Thoughts on construction
本科人才培養是大學教育發展的基礎,也是高等教育學界研究關注的重點。大學教育能否培養出一大批具有創新精神的高水平專業人才,是決定著我國各行業產業結構能否成功D型,社會經濟能否持續健康發展以及建設創新型國家發展戰略能否順利實現的關鍵所在。我國大學本科教育在完成前一階段的規模擴增后,已進入了提升教育質量內涵的新階段,這也是我國高等教育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1-2]。如何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尤其是加快完善高校本科生科研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機制,以顯著提高本科人才的培養質量,推進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已成為近年來研討最為集中的課題[3-4],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為切實提高本科人才培養質量,教育部實施了“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5],而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是該工程中“實踐教學與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的重要部分[6],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為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培養提供了平臺和支撐[7]。課題組基于歷年指導藥學類本科大學生創新性實驗的實踐體會[8-11],在分析當前醫藥行業現狀與未來發展趨勢以及創新性實驗計劃實踐與理論研究現狀的基礎上,提出構建以創新性實驗為平臺的藥學類本科生“學業導師制”培養模式,并對該模式的核心思想、學生選拔、團隊組建、培養環節與內容設計等關鍵問題進行了系統探討,以豐富和創新現有藥學類本科人才培養體系,提高藥學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
1 基于大學生創新性實驗的藥學類本科生“學業導師制”的構建背景
1.1 醫藥行業結構調整與產業轉型新形勢下的必然要求
近年來,在國家大力扶持和醫藥產業界的努力下[12-13],我國醫藥行業發展迅猛,藥品研發、生產技術與管理水平均顯著提升,行業監管日益專業化、規范化,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產業轉型升級不斷深化[14-15]。這些新形勢對于醫藥從業人員,尤其是藥學類專業人才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當前,藥學職業領域不僅要求學生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更關注其是否具備良好的科研創新思維、實踐動手能力、團隊協作與組織溝通能力[16-17]。然而,傳統培養模式受培養定位、教學方式、內容及資源等方面限制,在科研創新和實踐動手能力,尤其是個性化培養方面著力較少,難以滿足醫藥行業對藥學類本科人才的新要求,已成為制約我國醫藥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18]。因此,針對這些問題,不斷創新藥學類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已成為醫藥產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新形勢下的必然要求。
1.2 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已成為推動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平臺
自2007年教育部推出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以來,逐漸形成了國家級、省級、校級等多個層次的創新性實驗計劃體系,資助力度和實施范圍越來越大,為廣大本科學生提供了一個發現自我、挖掘自我、提升自我的良好平臺。計劃實施至今,有關實施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實踐與理論研究的各種成果屢見報道[19],相關研究已從最初的具體操作、經驗介紹,逐步深入到探討該類計劃在推動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方面的輻射與平臺作用,甚至將其視作本科教學觀念與模式的一場深刻變革[20],如任良玉等[7]提出通過實施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探索構建基于課題的本科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董健等[21]提出基于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推動建構以學生為主體的科研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方法等教學模式的變革。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倡導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強調培養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提升專業實踐能力,推動建立以實驗課題為核心的研究性學習和個性化培養新模式,頗具示范意義,也為本文提出構建藥學類本科生“學業導師制”培養新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實施平臺。
2 藥學類本科生“學業導師制”培養模式構建的核心思想
藥學類本科生“學業導師制”培養模式的核心思想為針對當前傳統培養模式中普遍存在的創新與專業實踐能力、個性化培養不足的兩大問題,依托現有的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體系,參考研究生的培養思路和模式,并結合藥學類本科生學業的實際情況,緊緊圍繞實驗課題、學生個體兩個關注目標,構建藥學類本科生“學業導師制”培養模式,最終實現以下兩大核心任務。
2.1 顯著提升藥學類本科生以創新與專業實踐能力為核心的綜合能力
該培養模式是以大學生創新性實驗項目為依托,在指導教師的帶I下,進行科研團隊構建、技能培訓與考核、項目選擇與申報、實驗方案設計、項目實施、研討交流、研究報告與論文撰寫、專利申請等各個環節的實踐活動,以充分鍛煉和培養學生的科研創新力,顯著提高其科研素養、實踐動手能力以及創新性解決藥學專業問題的能力,并通過科研團隊各成員一起共同完成項目各環節的工作任務,提高其團隊協作、溝通組織以及項目管理能力。
2.2 引導藥學類本科生實現學業與職業方向的個性化發展
在大學生創新性實驗的實施過程中,不僅圍繞項目課題展開工作,而且需要密切關注團隊中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引導其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和方法,激發其對本專業的學習興趣,鼓勵并幫助其克服解決學習中的困難,并通過創新性實驗實施過程中師生間、團隊成員間的互動交流,引導學生一起認識、發現自己的個性特質,在此基礎上,教師根據醫藥行業現狀與未來發展趨勢,引導其構建適宜其個性特點的學業和職業規劃方案,讓每位學生根據自己個性特征,揚長補短,向著最能發揮自己優勢的學業、職業方向發展,實現藥學類本科人才的個性化培養。
3 構建藥學類本科生“學業導師制”培養模式的關鍵問題
3.1 學生選拔
受創新性實驗項目數量和老師時間精力所限,同時為保障項目的順利實施以及預期培養目標的達成,需要從藥學類本科生中選擇部分學有余力、樂于參與的學生,具體選拔策略如下所述。
3.1.1 選拔時間與對象 每年秋季學期開學后,在從藥學、藥物制劑等藥學類專業大二年級本科生中公開招募。大二年級學生已能較好適應大學生活,對大學學習模式有了較多體會,對藥學專業領域也有初步了解,為開展創新性實驗活動奠定了一定基礎,并且根據創新性實驗和人才培養周期需要,從大二開始實施亦可保證尚有充足時間完成培養過程的各個環節與內容。
3.1.2 選拔過程及考察因素 選拔過程分為交流考察和實驗室考察兩個環節。交流考察主要通過與學生直接交流,初步了解以下幾個方面情況:①參與項目的原因和目的;②學習情況,包括專業學習情況和英語水平;③未來學業和職業規劃,例如是否繼續攻讀碩士學位,個人職業偏向;④對自己個性特點的評價和認識;⑤溝通表達能力。實驗室考察是根據初期交流情況,選擇6~8名學生分配到課題小組,進行為期約1個月的科研實踐體驗(主要為文獻調研、方案設計、項目研討、實驗操作等模塊),深入了解以下幾個方面情況:①做事態度,是否主動積極、認真細致、敢于吃苦;②學習興趣,是否對科研實驗感興趣,樂于思考、勤于動手;③科研潛力,是否具備基本的學習能力、邏輯思考能力和潛心研究精神;④做事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是否能較好完成分配任務,能否與其他成員配合做事;⑤文字表達能力,能否準確、有條理的用文字表達。
3.1.3 選拔數量 通過前期考察和師生雙向選擇,結合課題組導師帶教實踐體會,考慮到導師時間精力、實驗室容納量等方面限制,原則上要求每名導師每年招募不超過5名大二學生,三個年級學生組成的整體學習培養團隊的人數以不超過15名為宜。
3.2 科研學習團隊的組建
藥學類本科生“學業導師制”培養模式的具體實施是依托大學生創新性實驗團隊實現的,整個大團隊是由1名指導老師和大四、大三、大二年級共約15名藥學類本科生組成。為保證每名學生的實踐機會,需要將15名本科生按照創新性實驗項目分為幾個獨立小組,原則上每小組至少應由1名大四學生、1名大三學生及適量大二學生組成,其中大四學生、大三學生是固定成員,大二學生為見習成員,可在各小組流動,其具體人數可根據實驗項目的工作量和實際需求進行靈活、動態調整。
篇2
國內首臺螺旋斷層放療系統投入使用
本刊訊從美國引進的國內首臺螺旋斷層放療系統Hi-ART近日在總醫院腫瘤中心投入使用。該系統的臨床應用標志著世界最先進的腫瘤放療技術正式進入我國,這將有助于縮小我國癌癥治療水平與世界發達國家的差距。
Hi-ART系統是一個將治療計劃,劑量計算,兆伏級CT掃描、定位和螺旋照射治療功能集為一體的調強放療系統。總醫院放射治療科主任馬林介紹說,這一系統的主要優勢在于:從360度聚焦斷層照射腫瘤,靶區適形性佳,劑量分布均勻,使正常組織及器官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護;具有圖像引導功能,每次放療前在治療機上進行CT掃描,確認治療在三維空間上與治療計劃一致后再行放療,從而保證了治療的精確性;可在每次治療后推算出腫瘤接收到的劑量,從而可以及時調整后續的治療劑量,保證治療劑量的準確性。這項技術于2004年底獲得美國FDA批準,2005年正式應用于臨床,目前已在超過20個國家的150多所醫院或腫瘤中心運用。
藥監局:可能致人死亡藥品須1日內召回
本刊訊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近日公布的《藥品召回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要求,對于可能引起使用者嚴重健康損害或者死亡的藥品,藥品生產企業應在1日內實施召回。
征求意見稿還指出,對于可能引起暫時的或者可逆的健康損害的藥品,應在3日內實施召回;對于一般不會引起健康損害,但由于其他原因需要收回的藥品,應在7日內實施召回。
征求意見稿要求,藥品生產企業應當依法處理召回的藥品。藥品包裝標簽說明書內容或者設計印制存在缺陷的,可以在更正后重新上市銷售;根據有關規定應當銷毀的藥品,應當在監督管理部門監督下予以銷毀。
征求意見稿明確,藥品生產企業在召回完成后,應當對召回效果進行評價,并在評價結束后向所在地的省級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提交藥品召回總結報告。省級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在收到總結報告后10日內組織專家委員會對報告進行審查,并對召回效果進行評價。經審查和評價,有證據證明召回不徹底、或者需要采取其他更為有效的措施的,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要求藥品生產企業重新召回或者在更廣范圍內召回。
藥監局:改善“一藥多名”現狀 藥品“十一”換新裝
本刊訊國慶節后,百服嚀、必理通……不再出現在藥品包裝的顯著位置,取而代之的是聽起來有些陌生的乙酰氨基酚。根據國家藥監局去年的《藥品說明書和標簽管理規定》,2007年10月1日起,所有的藥企生產藥品時將必須使用新包裝,商標和商品名不得大于通用名,否則不能上市銷售。
該《管理規定》第二十五條規定,今后藥品新包裝上,通用名稱應當顯著、突出,其字體、字號和顏色必須一致。今后藥品包裝將以通用名為主,這將有利于老百姓辨識藥品成分,避免因商品名不同而導致的重復用藥。
SAP助力鴻翔藥業構建ERP管理新平臺
本刊訊 (記者 段彥杰)云南鴻翔藥業與SAP公司日前正式簽約,成為SAP零售行業解決方案在醫藥連鎖領域的第一個客戶,同時也標志著國內首家實施國外大型套裝ERP系統的藥店連鎖零售企業在信息化道路上里程碑式的邁進。
成立于1981年的鴻翔藥業,系享譽云南醫藥界的大型民營醫藥企業集團,其下屬11家分支機構中的“一心堂醫藥零售連鎖有限公司”是集團的主營業務,2003年5月全面通過國家GSP認證,并一直位居云南地區藥品零售連鎖銷售榜首。目前在云南、廣西、四川、貴州、山西等地已有直營門店600余家,并計劃在今后幾年繼續進行規模化發展擴張。
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如何有效進行企業信息化已成為鴻翔藥業所面臨的突出問題。其管理層認識到ERP系統對公司掌握內部信息、統一管理、公司業務經營判斷和優化起著關鍵性作用,于是毅然決定選用SAP融合了國際大型企業最佳業務實踐經驗的零售業軟件套裝。而作為全球企業管理軟件市場的領導者,SAP一直致力于為各類型企業提供最先進的管理軟件和企業成長需要的優化解決方案,助力企業更好地融入全球價值鏈體系。
鴻翔藥業董事長阮鴻獻表示:“鴻翔藥業此次引入全球領先的SAP-ERP系統不僅表明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決心,而且也意味著中國的零售醫藥行業進入了一個新的篇章。作為一個快速發展型的連鎖企業,信息化建設就是為打造一個百年企業奠定良好的基礎。”
SAP中國區副總裁唐杰先生表示:“SAP十多年的發展,所做的每一個行業都會樹立一個‘燈塔項目’,而鴻翔‘一心堂’是SAP在醫藥連鎖行業的第一個‘燈塔項目’。 SAP不僅僅要幫助鴻翔上線運行,還要幫助鴻翔完善管理平臺,提高管理效率,幫助鴻翔在業務發展上有一個由量到質的變化。”
國際健康醫療網站在京開通
本刊訊由中美醫療機構合作籌辦的非盈利性國際健康醫療網站日前在北京正式開通。專家說,這為中美之間的醫療信息溝通架起了一座全新橋梁。
網站分為公眾和專業人士兩部分,瀏覽方式簡便,公眾既可以直接檢索,也可以根據人體地圖查找相應的信息。網站編輯人員介紹說,網站一經運行就會24小時更新內容并免費開放,目前網站上已經存儲1600篇英文文章及中文版本備覽,這些信息集中在腫瘤及上百種中國普遍病患的診斷和治療方案,以及在中國常見的健康情況。吳階平醫學基金會代表方俊稱,這為中國公眾在面對國際性疾病,特別是國際性公共醫療危機時提供了一個全新的信息傳遞渠道。
上海庫存量不足 暫停試管嬰兒手術預約
本刊訊近日路透社、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等國外媒體紛紛登出了一則消息:因為高品質的捐贈短缺,上海人類庫在2009年以前將不再接受試管嬰兒手術的預約。
據統計,上海大約有10%的育齡夫婦不孕不育,其中30%~50%的病例是男性出了問題。正是這一人群最需要人類庫的幫助。然而上海庫的存量在1.6萬左右,每月僅能提供200份。這似乎也從一個側面顯示出:中國男性的質量在下降。據上海庫估計,2004年上海志愿捐精者的合格率不超過21%;河南人類庫的捐獻合格率也在22%左右。根據國家計生委的研究,從1981年至1996年,我國男性的質量正以每年1%的速度下降,活動率和正常形態比率分別下降了10.4%和8.4%。國家計生委科研所的張樹成表示,環境污染與質量下降密切相關,在人們經常接觸的100種已知的化合物中,有50余種對具有毒性。上海人類庫主任李錚表示,吸煙、飲酒、熬夜、缺少運動、飲食不均衡等不良生活習慣也對質量有相當的“殺傷力”。
不過,質量下降的難題顯然不只困擾中國人,在世界衛生組織2003年召開的“環境對生殖影響的國際研討會”上,科學家們發出警告:人類男性每毫升的密度已經由1950年的1.31億個下降了62%。由此可見,如何保護人類的“種子”已經成了一個全球難題。
醫學動態
2007上海國際運動醫學研討會將于10月召開
本刊訊 由國際運動醫學聯合會、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運動醫學分會、上海體育學院和上海市民體質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上海國際運動醫學研討會將于2007年10月27~28日在上海體育學院召開。本次大會的主題是“運動與健康促進”。 屆時大會將邀請國內外運動醫學領域專家作專題報告,還將面向全國運動醫學、運動人體科學和康復醫學等領域的專家學者征集相關論文,共同參與研討,論文成果經評審后將結集出版。
醫學前沿
英科學家稱:左撇子正逐年增加 由基因遺傳產生
本刊訊據英國《每日郵報》近日報道,英國倫敦大學的科學家克里斯?邁克馬努斯通過分析過去數百年間人們的書寫筆記發現,左撇子比例從1900年的3%上升到今天的近11%。邁克馬努斯的數字符合一些相關研究的結論。此前曾有研究顯示,左撇子的“自然”發生頻率在8%至15%之間,但并未表明左撇子人數在不斷增加。
雖然科學家對左撇子的產生原因至今還缺乏一個圓滿的解釋,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左撇子不屬于“后天技能”。數據顯示,如果一對雙胞胎的父母中有一方是左撇子,他們同為左撇子的幾率是76%。這意味著,左撇子的產生主要源于基因遺傳。一個名為LRRTM1的基因似乎與左撇子現象有關聯。
我國研究證實:五類人最易發生新生兒出生缺陷
本刊訊北京大學生育健康研究所一項研究證實,有5個高危因素可能導致新生兒出生缺陷。這是該所歷時10余年,在全國范圍內對2 000萬名孕期至7歲的兒童進行跟蹤的研究結果。
該研究發現,出生缺陷的發生易集中在5類人:準媽媽年齡在35歲以上者;孕早期受過病毒感染,特別是風疹病毒感染者;孕早期部分微量元素缺乏,特別是碘與葉酸缺乏者;孕早期接觸過X線或苯、鉛、汞等有害物質者;孕早期用藥未經醫生指導者。
該項研究負責人李竹教授建議,有高危因素的準媽媽們應在孕早期接受B超檢查,懷孕14~18周之間的B超檢查可以篩查出大部分心臟畸形、神經管畸形和唇腭裂等。研究表明,如果孕早期口服葉酸,可以有效預防神經管畸形,同時可以避免35%的先天性心臟病和15%的其他畸形。
美國醫生研究稱:地中海式飲食可減緩老年癡呆癥
本刊訊美國的最新醫學研究顯示,高纖維、低脂肪的地中海式飲食習慣將減緩老年癡呆癥的病情惡化,可使癡呆病患的死亡風險減少73%。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療中心的醫生斯卡米斯在最新一期的《神經病學》雜志上說,老年癡呆癥患者在進食的時候越嚴格遵照地中海式飲食,生命就能延長越久。所謂地中海式飲食是指食用大量水果、蔬菜、豆類、谷類和攝入橄欖油之類的非飽和脂肪酸;吃少量的乳類產品、肉類、雞鴨;“適量地”多吃魚類;以及用餐時喝點葡萄酒。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小組過去也曾經發表報告,說明這種飲食習慣能夠減少患上老年癡呆的風險。
美科學家成功在老鼠的體內培育出人類卵巢
篇3
【關鍵詞】十六味接骨散 四肢長管狀骨骨折
Sets a broken bone disperses treats the four limbs long tubular bone fractur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summary
Guo Lihong
【Abstract】Goal: Discusses ten six tastes to set a broken bone disperses is treating the four limbs long tubular bone fracture the curative effect. Method: Random sampling treatment group 201 examples, control group 200 examples. Outside the treatment group bone fracture replacement sets a broken bone disperses externally applies, the control group does not use any medicine. Finally: The treatment group cures 160 examples, the total effectiveness 99%, the control group cures 80 examples, total effectiveness 80%, P
【Keywords】Ten six tastes set a broken bone disperseFour limbs long tubular bone fracture
自1999年4月~2006年6月我院共收治四肢長管狀骨折401例,我院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中醫骨傷科病證診斷療效標準(ZY/T001.9-94四肢長管狀骨骨折),其中201例應用我院研制的接骨散進行治療,取得滿意療效,現總結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401例骨折患者中男303例,女98例,年齡:最小8歲,最大76歲,平均年齡42歲,其中新鮮骨折320例,陳舊骨折81例;閉合骨折398例,開放性骨折3例;手術治療16例,非手術治療385例。
2 診斷依據
根據中醫骨傷病癥療效標準(ZY/T001.9-94)的診斷依據確定診斷。
3 治療方法
隨機抽樣治療組201例,對照組200例。骨折復位后或手術內固定拆除縫線后,皮膚無創口、創面,局部外敷我院研制的接骨散。接骨散由中藥組成,中藥共為細面,用時取適量,以蜂蜜調成糊狀,均勻涂于骨折局部皮膚上,外以棉花繃帶包繞,3~5天換藥一次。治療分兩組,即治療組,對照組,其中治療組201例,對照組200例,治療組骨折復位后均以接骨散外敷,對照組不用任何藥物。
4 療效標準
4.1骨折的臨床愈合標準:①局部無壓痛,無縱軸叩擊痛。②局部無異常活動。④X線照片顯示骨折線模糊,有連續性骨痂通過骨折線。④功能測定在解除外固定情況下,上肢能平舉重量1kg達1分鐘,下肢能連續徒步步行3分鐘,并不少于30步。⑤連續觀察2周骨折處不變形,則觀察的第一天即為臨床愈合日期。
4.2成人常見骨折臨床愈合時間骨折名稱
4.3療效評定:治愈:四肢長管狀骨,平均治療6~8周,骨折達到臨床愈合者。好轉:四肢長管狀骨,平均治療8~10周,骨折達到臨床愈合者。未愈:四肢長管狀骨,平均治療3個月以上,骨折仍未達到臨床愈合者。
5 治療結果
經統計學處理(P<0.01),兩組療效對比具有顯著性差異。治療組顯著優于對照組。
6 討論
6.1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健康狀態下,機體陰陽、氣血處于平衡狀態,正所謂“陰平陽秘”。人體是由臟腑、經絡、皮肉、筋骨、氣血與津液等共同組成的一個整體,人體生命活動主要是臟腑功能的反映,臟腑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是氣血津液。臟腑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通過經絡聯系全身的皮肉筋骨等組織,構成復雜的生命活動,它們之間保持著相對的平衡,相互聯系、互相依存、互相制約,不論在生理活動和病理變化上都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因此傷病的發生和發展與氣血筋骨,臟腑經絡都有著密切的關系。骨折后局部氣血,陰陽平衡遭到破壞,氣滯血瘀,不通則痛,在骨折的愈合過程中,瘀血是主要的矛盾,活血化瘀是首要的治療原則,正所謂“血不和則瘀不能去,瘀不去則骨不能續”。骨折愈合過程就是“瘀去、新生、骨合”的過程。
6.2骨折愈合的形式有兩種:①I期愈合。當骨斷端緊密接觸、血液損害較少、骨質無吸收時,骨折一端的毛細血管及哈佛氏系統直接跨過骨折線進入另一骨折端,新骨沿哈佛氏系統在長軸方向逐漸沉積而進行修復的過程稱為一期愈合。這種I期愈合從X線片上見不到骨痂。采用四環素瑩光法進行實驗觀察可以發現跨越骨折線的新哈佛氏系統約在骨折后六周或更長的時間形成。②II期愈合。凡通過外骨痂的形成以及改建使骨折愈合者稱為骨折的Ⅱ期愈合。皮膚的1期愈合系由疤痕組織來完成。而疤痕組織始終為疤痕組織永遠不會變化,其物理特性遠較皮膚為差。因此,皮膚的Ⅱ期愈合不如I期愈合好。骨組織則不然,II期愈合的外骨痂,終將改建成為真正的骨組織,其理化性質與原有骨組織相同。由于應力可促使骨痂的愈合比I期愈合更為優越。
6.3祖國醫學對骨折的治療,多主張內服,外用中藥。在骨折的三期分治中,各有不同的治則,早期常以活血化瘀為主,中期以接骨續筋為主,后期以補氣益血,強壯筋骨為主。近年來,有人提出以“瘀出骨合論”和“腎實骨合論”的觀點來分析,老年人骨折后應以“腎實骨合論”為主,早期應用補益氣血和補肝腎藥,經研究證明,能提高骨折愈合率。外用藥能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等作用。特效中藥“十六味接骨散”組方,能迅速消除局部的陳舊性瘀血,消除骨折間形成的成纖維組織,增加骨折部位的血流量,重建毛細血管網,活化骨內膜及骨外膜的成骨細胞,使骨細胞再生,重新形成骨痂。患者用藥一至兩個療程,即可見明顯骨痂生長。值得注意的是:新鮮骨折的患者,無論采取何種方法,如果能早日接受“十六味接骨散”骨折專方的治療,骨折可提前愈合,避免骨折遲緩愈合或不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