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的海范文
時間:2023-03-21 06:35:1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煙臺的海,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冬天,深褐色的海面顯得很凝重。來自西伯利亞的寒流經常來勢洶洶的掠過這片海域。小山似的涌浪像千萬頭憤怒的獅子,氣沖沖地從北邊的天際前赴后繼、鍥而不舍地撲向堤岸,濺起數丈高的浪花,發出雷鳴般的轟響,有時竟把岸邊數百斤重的石凳掀到十幾米遠的馬路中央。每到巨浪拍岸的日子,許多煙臺人和外地的游客,紛紛頂著寒風跑到岸邊,觀賞這蔚為壯觀的景象。還有的不顧被浪花打濕衣服,站在岸邊,以那數丈高的浪花作背景拍照留念,形成一道壯麗的風景線。
春天,海水變得綠盈盈的。微波泛起,一道道白色的浪花,從北面遙遠的地平線嬉笑著追逐著奔向岸邊,剛一觸摸到岸邊的礁石、沙灘,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然后又撲了上來,像個頑皮的孩子。春天是播種的季節,大海也不例外。脫去冬裝的漁民們駕船駛過平靜的海面,到養殖區去播下希望的種苗,期待著金色收獲的季節。
夏天,來自南太平洋的風使許多南面臨海的城市感到濕漉漉的,而這股帶著潮氣的風經過膠東半島崇山峻嶺的阻攔、過濾,到達北面臨海的煙臺時,只剩下涼爽和愜意。因此,夏日煙臺的海常常水平如鏡,宛如一個恬靜、溫柔的少女。清晨,太陽像被水沖洗過的紅色氣球,飄飄悠悠地浮出水面,海面上拖著長長的倒影,每一次的海邊日出都使人如癡如醉。傍晚,平靜的海面倒映著萬家燈火,岸邊的石凳上坐滿了游人,他們腳下,是海浪與堤岸的呢喃細語。
篇2
語文素養是綜合素質的體現,由長期積累而成。小學語文重在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習慣,使學生掌握自主探究的方法。教師要整合多種資源,使語文教學呈現開放性、融合性,讓學生在互動交流中提升語文能力。在《煙臺的海》這篇課文中,教師要充分運用教學手段,引導學生體驗煙臺的四季海景,學習文章的敘事結構,感受辭藻之美。
一、美景沉醉,營造氛圍
閱讀唯有沉浸在文本的氛圍中,才能從精神上融入文本世界,達到調動學生情感的目的,使學生與作者的情感交融,為探究文本、剖析作者的情感創造外部環境。教學《煙臺的海》這篇課文時,教師可通過整合教學資源,在課堂上為學生呈現出美輪美奐的景色,便于學生形成感官體驗。
在教學中,多媒體課件是營造課堂氛圍不可或缺的教學手段,其強烈的代入感可快速引導學生融入文本氛圍。多媒體課件的播放可采取圖片切換的方式,但圖片的選擇與制作則需要精心安排。
教師首先要向學生介紹地理位置,由太平洋到東海,再到煙臺的海,逐漸引入煙臺這座城市的自然環境,引導學生觀察海景,使學生從感官上對煙臺的海形成認知。教師通過提問,引導學生逐漸熟悉煙臺的海,并從文中提煉作者的描寫順序,也就是文章的框架。其次在課堂教學中增加背景音樂。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人類不僅僅具有卓越的視覺記憶能力,還具有良好的聽覺記憶能力。教學實踐證明,聲音有助于記憶。在課堂教學中,背景音樂是營造課堂氛圍的重要手段。音樂可模仿海浪的聲音,使學生有如步入海濱之感。教師可先進行心理暗示,隨后讓學生朗誦,加深學生內心的感受。比如在這篇課文中,除海浪聲外,教師還可加入煙臺港口輪船的汽笛聲、起錨聲以及海鷗的叫聲等,渲染海濱的氣氛,使課堂充滿情趣。
二、人海相依,解讀特色
在文本解讀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了解課文大意,剖析作者的寫作意圖,更要引導學生探究文本的寫作特色和深層寓意,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為寫作打下基礎。在課文中,除了了解作者按一年四季的時間順序來描寫煙臺的海景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剖析各段描寫的文學特色,了解作者所表現的人與海相依的深層寓意。
文章第二段至第五段分別描寫了煙臺海景的四季變化,同時描寫了以海為生的煙臺人面對四季變化的不同表現。教師可引導學生在課文中按不同季節分別標出描寫“海”與“人”的句子,通過這些句子列出提綱,以此來分析文章的寫作特色。如春天,大海是活潑的,漁民不違時節,辛勤播種養殖的種子;夏天,大海是寧靜的,游人們享受著夏日涼爽的煙臺和平靜的海景;秋天,是收獲的季節,大海呈現出高遠的景象,漁民們再次忙碌起來,為收獲而捕食;冬季,大海是凝重的,而人們不畏嚴寒,觀賞冬天的獨特海景。
隨后,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課件中的圖片和課文所描寫的海景,談一談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哪個季節的海景,并說出自己的感受。這樣提問可促使學生思考、回憶課文內容,同時迅速組織語言,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作者著墨最多的部分是對冬日海景的描寫,但學生的個人喜好有所不同,答案也不盡相同。教師在總結發言時,要引導學生觀察冬日海景,包括課件中的圖片和文章中的文字描寫,以加深學生的記憶。
三、能力展示,拓展閱讀
學習語文知識最重要的是內化與外顯。內化即對閱讀信息的理解、剖析,使其融入自己的知識結構中。外顯則是對已掌握知識的運用,也就是達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口”的效果。能力訓練與拓展閱讀是知識內化外顯過程中兩項重要的內容。能力訓練從實踐入手,在提升學生閱讀興趣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能力。而拓展閱讀則是對課文閱讀的豐富,也是學生鍛煉自主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徑。
在這篇課文中,為了加深學生對文章詞匯的記憶,以及對寫作方法和修飾方法的體會,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課堂演說活動,以“導游”這一熟悉的生活情境為形式,增加課堂教學情趣。學生在熟悉課文內容、掌握重點詞匯的基礎上,扮演“導游”的角色,結合多媒體課件中的圖片,向扮演游客的同學介紹煙臺海景的四季變化,在不知不覺中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提高了知識的內化與外顯效率。
另外,在寫景課文的解讀中,拓展閱讀可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景物描寫方法。在這篇課文中,教師可篩選一些內容相關或是描寫方法相近的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這樣,學生在課外閱讀中,既可參照課文的解讀方法,又可在解讀中實現描寫方法、修辭方法的對比,提高對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
篇3
今晚我們在這里隆重聚會,是為了將燦爛的鮮花、熱烈的掌聲和誠摯的祝福,送給今天晚上最美的人。誰是今晚最美的人呢?在這個美好的夜晚,我非常的激動,最聲嘶力竭的,也許是我;在這個美好的夜晚,各位來賓也一定非常的激動,最紅頭漲臉的,也許一會就是你!但是,在這個美好的夜晚,最容光煥發、最意氣風發的,必須屬于21世紀真正的時代英雄。現在是北京時間17點17分!掌聲有請今晚千錦園女一號張 !(獻花)
有句老話大家都知道,十年寒窗無人曉,一登龍門天下知。莘莘學子用他們超越常人的努力,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真正的主角,張某某無疑是這個英雄群體里出類拔萃的佼佼者,她用她的智慧加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辛勤的汗水,終于用優異的高考成績向自己的父母做出了一份最完美的匯報,給自己的未來鋪開了一條康莊大道,18歲的小小年紀,已經給自己嶄新的人生鑲上了光彩奪目的金邊!20XX年7月17日,吉林油田高中三年一班畢業生張某某,收到了東北大學金燦燦的錄取通知書。12年的燈下苦讀,12年的拼搏進取,終于換來今天這幸福的時刻!12年是一個什么概念?12等于8+4,那是一場艱苦卓絕的加上翻天覆地的啊!正因為這一切來之不易,我們更應該將發自內心的無比熱烈的掌聲,送給張 !祝賀你,精彩贏得人生中的第一次重大戰役!
張 ,作為你父母的洮南同鄉,我們的身體里,都流淌著洮兒河水的基因,但很明顯,你比我們都干得漂亮,因為你一生下來,就同時還得益于松花江水的滋潤。記住,滔滔的洮兒河和松花江,是你起飛的翅膀,無論你日后飛的多高多遠!茫茫的科爾沁,是你永遠的故鄉,無論你日后多么榮耀輝煌!希望你能繼續保持高昂的斗志,左手發揚洮南人的忠誠和質樸,右手發揚松原人的果敢和創新,在未來的廣闊領域里,展翅翱翔!在你高飛的時候,也要經常低頭看看,在科爾沁草原深處,矗立著你的父親,他就像這片廣袤的草原一樣,給了你深沉的、取之不盡的父愛;你也能看到,在松花江畔,守候著的是你的母親,她就像這條浩瀚的大河一樣,給了你慈祥的、無微不至的母愛。請允許我在這里用一首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更得加上全場好朋友們熱烈的掌聲,請出今晚的男二號、女二號。
(演唱)
謝謝!
篇4
而一位傳奇人物自強不息的精神力量總會為世界帶來具象的回報,以海倫凱勒女士的名字命名的太陽鏡品牌誕生在她的故土,傳承著她的精神,耀然于世。二九年,海倫凱勒太陽鏡品牌成功登陸中國太陽鏡之都――廈門。海倫凱勒太陽鏡為我們帶來的是優雅、健康以及自由精神,還有一縷時間沉淀出的時尚之風。
健康誠可貴
海倫凱勒彩色偏光太陽鏡于2009年成功登陸中國廈門,為中國太陽鏡消費者帶來非一般的健康與舒適的感受。偏光太陽鏡不僅能夠降低日光的光照強度,還能有效清除亮面的反光和來自四面八方的眩光――通過不平的路面或水面等地方時產生的不規則反射光。眩光不僅會刺激人眼,還會影響視覺的清晰度,對駕車一族、戶外運動愛好者來說,甚至會帶來致命的傷害。Helen Keller(海倫凱勒)偏光太陽鏡不僅可以過濾紫外線,降低光線強度,更可以有效消除各種眩光,改善視覺清晰度。而這只是海倫凱勒偏光太陽鏡眾多實用功能中的一小部分,鏡片采用的是TAC防油加硬偏光鏡片,該鏡片目前在當今國際市場上屬于高端產品,同時輔以一流工藝打造而成的鏡框,使佩戴者在享受健康的時候,更能體現時尚風情。
自由價更高
光陰荏苒,當時光的指針指向21世紀的今天,如果你還認為太陽鏡僅僅是用來遮陽的,未免也太“OUT”了吧:約翰?列儂戴著小圓形的太陽鏡為世界和平而歌唱,邁克爾?杰克遜戴著經典蛤蟆鏡為“全球一家”而舞蹈,基努里維斯戴著充滿陽剛之氣的太陽鏡在駭客帝國中拯救了全人類……再沒有任何一種飾品會如此獲得明星的寵愛了,再沒有任何一種飾品會被注入如此多的人文內涵了。
海倫凱勒太陽鏡登陸中國,正是洞察到中國在近三十年的飛速發展歷程中,年輕一代對自由精神的呼喚,對不同文化的兼容并蓄。海倫凱勒太陽鏡帶來的是釋放你心中夢想的自由,彰顯你心中時尚的激情和感恩的那份溫暖。
時尚不可或缺
篇5
關鍵詞:鋼結構;海洋平臺;焊接
中圖分類號: TU391 文獻標識碼: A
1海洋平臺結構大型化趨勢顯著,結構復雜,焊接工作量大,節點焊接本來就很困難,加之應力集中程度高,其結構處于更危險的狀態,且隨著結構大型化,導致構件厚度增加,其破壞的危險性也就愈來愈大,因此在海洋平臺建造及修理時,對結構焊接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下面根據筆者多年海洋平臺結構修理的成功經驗,總結其結構修理時的焊接要求和焊接方法如下,以供同行參考使用。
2 對焊縫金屬和焊接接頭的性能要求
(1)韌性 標準材料韌性的指標主要是夏比V型缺口沖擊韌性值。
(2)硬度 限制熱影響區最高硬度,不僅是為了防止焊接冷裂紋的發生,也是為了防止氫致應力腐蝕開裂。降低焊縫熱影響區硬度的主要措施是選擇較高的焊接熱輸入量,采用回火焊道和選用碳當量較低的材料。是影響焊接接頭疲勞壽命的重要因素。特殊構件的角焊縫對其形狀和缺陷必須修整,并與母材表面光滑過渡。
(3)腐蝕 為了避免焊縫金屬的腐蝕,在焊接材料的選取上,應使焊縫金屬的電極電位正于母材金屬和過熱區。焊后熱處理對減輕腐蝕也有好處,采用碳當量較低的鋼材。
3 海洋平臺結構焊接材料的選擇
根據平臺構件的用鋼等級和平臺設計要求,選用與之相匹配的焊條或焊絲和焊劑。焊后焊縫金屬和焊接接頭的性能與母材的性能基本一樣,能阻止焊縫和熱影響區焊接裂紋的發生和擴展,不致發生脆斷和疲勞。選擇焊接材料,要考慮發生裂紋的可能性,約束度高、應力集中高的部件,選用塑性韌性好的低氫堿性焊條和韌性高的焊絲和堿性焊劑,Z向鋼的焊接選用低氫型和超低氫型焊接材料。焊接材料還要根據平臺構件類別不同,分別選用不同級別的材料。次要構件選用普通結構鋼焊條,如J422、J423等;主要構件選用相應級別的低氫型堿性焊條,如J427、J507等;對于特殊構件,一定要用相應等級的低氫型或超低氫型堿性焊接材料,以防止冷裂紋和提高焊縫金屬和焊接頭的韌性。
4 海洋平臺結構焊接前的準備工作
(1)坡口形式 常用的坡口形式有X型和V型兩種。厚度小于20mm時多采用V型坡口,大于20mm時,多采用X型坡口,但在管直徑較小的情況下,為了便于焊接,雖然板材較厚,也需要選用V型坡口。這樣可避開焊工在管內的焊接操作。
(2)接頭的組對及定位焊 開好坡口后的鋼板經壓頭工序,再經卷制后成為筒體,當接頭部位各尺寸符合對口要求時,就可以進行定位焊(指縱縫)。接頭組對是在滾扳機上進行的,按工藝要求,接頭兩側母材的錯邊量不能超過2mm,如果是雙面焊,對口空隙可控制在0~2mm之間。如果是單面焊,根部間隙應嚴格按照打底焊的工藝要求進行。定位焊縫長度為60~70mm,各焊點(段)之間相距400mm左右,坡口兩端不焊。如果定位焊縫出現裂紋,可以在定位焊前用火焰將定位焊部位加熱到150℃左右再焊接。
(3)焊前預熱 是否需要預熱,要根據工件厚度和環境溫度確定,或根據工藝規程中的規定進行。當環境溫度在零度以上,板厚小于20mm時。一般情況不預熱。如果板材較厚或氣溫較低,焊前應對接頭及兩側預熱150℃ 以上,焊接時保持層間溫度不低于180% ,焊后保溫緩冷。預熱的方法可采用火焰加熱法。
5 常用的焊接方法
鋼結構常用的焊接方法有:埋弧自動焊、手工電弧焊和CO:氣體保護焊。對于要求有單面焊雙面成形的構件有時可以用STT焊打底。具體采用那種焊接方法要根據構件特點而定。
6 施焊工藝
(1)焊接環境和施焊條件 平臺焊接工作在具有防風、防雨雪的遮蔽條件下進行,特別是在露天進行氣體保護焊時。一定要有防風措施。施焊時的環境溫度不得低于經批準的焊接工藝認可試驗所規定的最低溫度,風速一般不得超過5級,相對濕度不得大于90%。遇有下列情形之一時,焊接前應預熱,預熱溫度應與認可的焊接工藝一致:
1)焊接高強度鋼,特別是淬火回火鋼,厚橫截面鋼材或承受高約束的鋼材;
2)高濕度條件下;
3)鋼材的溫度低于0℃。
(2)對接縫和焊接坡口 海上設施結構的對接縫一般應全焊透,對厚度超過6mm的對接全焊透焊縫,為保證全部厚度充分焊透,需將焊件連接邊緣加工成坡口形狀,并采用多層、多道單面或雙面焊。坡口的形式有U型和X型。
(3)多層多道焊 平臺結構焊接,許多構件需采用多層、多道焊。
(4)角焊縫 大厚度板全熔透角焊縫,焊接應力高,應力集中嚴重。為減少應力集中,要求角焊縫表面成為凹面形,并平滑地向母材表面過渡。對特殊構件(關鍵構件)的角焊縫施焊時,焊工應仔細地焊成凹面形,并要求修整加工。
7 導管架管節點圓管和節點相貫線的焊接
節點圓管和相貫線焊縫應分別采用封底焊條、填充焊條和蓋面焊條進行焊接。焊接材料用與母材強度和韌性等級相匹配的低氫型或超低氫型堿性焊條,焊條直徑根據焊件厚度和焊接道數加以選擇,其中蓋面焊宜用小直徑焊條,以改善節點的抗疲勞性能。
8 焊后熱處理
接頭焊完后,如果不立即進行焊后熱處理,可以進行后熱處理,常用的辦法是:用加熱墊等將焊道及兩側加熱到250~350℃,再用保溫帶保溫0.5~1h,然后空氣中冷卻。
焊后熱處理,先將焊道及兩側加熱到310℃左右,然后以每小時100~200℃的升溫速度加熱到590~650℃,保溫1.5h,最后空氣中冷卻。
9 焊接檢驗
應對海上設施結構焊接作業實施全程質量監控,要有專職檢驗人員按照認可的建造檢驗工藝和質量控制工藝對結構焊接質量進行檢驗,嚴格執行三級檢驗制度。即自檢、互檢和專檢,檢驗范圍包括過程檢驗和完工檢驗,待全部合格后報驗船師檢驗和船東認可。
(1)過程檢驗和控制
1)燒低氫焊條時,焊工在領取焊條前一定要帶保溫筒,而且保溫筒在使用時一定要接上電源。任何焊工不得隨意將不是從烘箱中領取的焊條放入保溫筒內,焊工在一天的工作結束后必須及時將保溫筒內剩余的焊條放進烘箱內。
2)每個焊工在施焊前要帶好錘子、鋼絲刷或風鏟等必備工具,而且要檢查電源線的連接是否牢固,檢查施工區域的環境衛生及風力和風向,并采取一定的預防措施,這是保證焊縫質量的前提條件。
3)進行打底焊時,施工人員要非常認真,不能因為反面要氣刨而大意,實際上對于焊縫質量的好壞,打底焊的質量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2)完工檢驗
1)外觀檢驗 焊接完成48小時后,在清除表面焊渣不涂防銹漆的狀態下,外觀經專檢合格后報驗船師和船東檢驗。
2)焊縫無損檢測 無損探傷一般應在焊后48小時進行,當焊件被要求做焊后熱處理時,無損探傷應在熱處理后進行無損檢測的范圍應包括:A對接焊縫;B全焊透的K、T、Y型節點焊縫;C部分焊透的K、T、Y型節點焊縫或填角焊縫。海洋工程鋼結構常用的無損檢測方法有:射線檢測、超聲波檢測和磁粉檢測。
參考文獻
[1]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焊接分會,焊接手冊(第2卷)[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
[2]吳玖,姜世振,韓俊嬡,雙相不銹鋼[M].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1999.
篇6
關鍵詞:風力發電機 風速測量,模糊邏輯,神經控制
Research on The Island wind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To resist typhoon
HAN Xu ZHENG Lei
(Navigation equipment safeguard factory,Zhanjiang 524002,China)
Abstract :Island has wealthy wind resource; wind power generation becomes important way of island power. Typhoon would be fatal enemy of wind generating set. By the estimation of wind speed about island, intelligent control of the wind power generation units would be design. Fuzzy logic control and nerve speed control would be adapted. The ability to resist typhoon was improved. It would gain max power
Key words: wind generating set,Wind speed measurement Fuzzy logic control nerve speed control
我國擁有上千個島嶼,如何有效長久的守護這些島嶼,能源的供應是一個關鍵因素。海島本身具有獨特的自然能源:潮汐能源,太陽能,風能等。目前我國的浙江的大陳島和廣東的南澳島已經實現了500KW大功率的風力發電機組,實現風光電并網發電。但波浪,腐蝕,海流等因素影響風力發電機組的工作壽命,其中影響最大的是超強臺風。
1、臺風的特性
熱帶氣旋是熱帶海洋中的一種急速旋轉的渦旋,當中心風力達到8級以上就形成熱帶風暴,達到10級就形成強熱帶風暴,達到12級以上就是臺風。習慣上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和臺風統稱為臺風,臺風帶來的強降雨,強風和濕度對各種設施造成損壞甚至毀滅性災難;且發生頻率頻繁,在1949-2012的64年里,發生臺風災害的有47年,平均每1.4年就有一次臺風災害。每年的5-11月都有臺風發生,主要集中在7-9月份。風力最大極速能夠達到54.2m/s。設計風機發電機組如何確定風速的波動和極值風速很關鍵。
2、風速的波動和極值風速
風速振動u(t)被定義為瞬時風速U(t)與準穩態平均風速U偏差,用下式的表示;
u(t) =U(t)- U (1)
風速的變化率由偏差■描述:
■ (2)
風速的陣風度由風速的振動密度計算,它定義為:
■ (3)
平均最大突風U取決于平均風速U0根據風速資料的分析及理論研究,得到下式:
■ (4)
G取決于開測量用風速儀及突風時距,它與表面粗糙度z0和高度無關。
■ (5)
上式中,γ是突風比,U(z)為一小時平均風速。對于突風時距為3秒,g=3.7,則
■ (6)
這就是說,突風時距為3秒的突風風速是時距為1小時的平均風速的1.5倍。
在長期的氣象中,極大的風速不是經常出現的,間隔一段時間會出現的。這個間隔期稱為重現期T,重現期在概率上的意義在于體現結構的安全度。
式中■稱為小于U的保證率。如果重現期T=50年,則50年內不出現U的保證率■為■。文獻對高斯曲線,皮爾遜III型曲線和極值分布曲線進行了詳細的分析,認為極值風速的概率分布比較符合極值I型曲線。極值I型分布(Gumbel分布)表示為
■ (8)
其中a 與μ可以由數學期望Ex和標準離差σ求出:■(9)
令■
■ (10)
■ (11)
■ (12)
■ (13)
當x是離散隨機變量時,
■ (14)
為了求得保證率P與保證系數φ之間的關系
■ (15)
因為P=F1(x) 所以將式(13)及(14)代入(15)中得;
下表是浙江沿海部分的測量觀測站的記錄
3、臺風對風力發電機組的破壞
臺風對風力發電機組的破壞是基于臺風對設備結構的靜載荷效應,動載荷動力效應。根據伯努利流動力學原理,風的流動遇到物體受阻時,風速變小,向風面風壓升高。流經結構后背風面產生紊流,使風速局部上升而風壓降低,對向風面和背風面產生吸力。壓力,吸力和牽引力對結構物造成形變,在一定受風面積的影響下,風速越大,設備的靜載荷效應越強。由于地貌變化容易造成湍流,湍流往往伴隨著沿風向和橫風向的運動,沿風向的振動通常不規律的,一旦橫風向的振動發生,特別是柔性的結構及某些斷面形狀下的橫向振動就會越強烈,并接近葉片和塔架的固有頻率造成共振,不斷給設備施加疲勞載荷,使材料由外及內損壞或失效,最后達到或超過葉片和塔架的設計載荷極限,輕則引起部件機械磨損,縮短風力發電機機組的壽命,嚴重的使葉片損壞及塔架傾倒。
具體的影響還包括臺風的攜帶的細小沙礫磨損葉片表面,影響葉片氣動性能,造成噪音降低葉片的整體強度。臺風的暴雨會造成輸電線路的破壞。
2003年的第13號臺風“杜鵑”嚴重影響了我國南部地區風電場的正常工作,25臺風力機中13臺受損不能工作,主要損壞部件是葉片(10臺風力機的葉片有通透性裂紋或被撕裂等),風向儀(6臺被吹毀)尾翼(2臺尾翼被吹掉,2臺尾翼桿被吹斷)偏航系統(3臺受損)。
4、智能控制風力機組設計
基于臺風對風力機組的破壞機理,新型的發電機組必須具備的強度高的葉片,優良的測風儀器,更關鍵的是實現風力機組的智能控制。下圖為風機的智能控制機組模型。
系統采用的是兩個控制環:1,內部勵磁環,低于額定風速時,通過發電機勵磁電流控制電壓和轉矩;2外部風輪環,風速高于最大額定風速時控制最大功率。
模糊邏輯控制的優勢在于無需建立數學模型即可由微處理器執行功能,風力發電機的風速是個不可控制的,而電網電壓,調向誤差,發電機溫度,電網頻率都是可以利用模糊模式進行變量模糊化,通過規則判斷矩陣決定控制策略,通過模糊集合將控制的輸出量非模糊化,在通過反饋信號控制風力電機工作。
轉速控制可用傳統方式來處理, 即將設備的一系列工作點線性化后建立一個傳統控制器。可是對于一個復雜的非線性設備如風力發電機組, 這種處理方法需要通過精確的計算和大量的設計工作。為此, 引入神經轉速控制環設計方法。
對于離散點β [ β=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Cp ( λ, β) 曲線的值是已知的。可是, 在我們的系統中β是連續值, 它可以是0°~20°范圍內任意值。因此問題是產生包含所有β值的可用的Cp ( λ, β) 曲線。圖11-14 中的Cp ( λ, β) 曲線可以用作我們的神經網絡的訓練數據。這個網絡中有二個輸入值λ和β, 一個輸出值Cp 。網絡結構為一個雙層網絡和采用反向傳播的學習算法。設計步驟如下:
1) 先將網絡的輸入值λ和β規格化, 以防止網絡飽和, λn= λ/ 25, βn= β/ 20。
2) Cp保持不變, 因為它已在[ 0, 1] 范圍內。
3) 初始化權重因子w1、 w2和偏離因子b1、b2。
4) 網絡的性能的測量值用協方差來表示:■
式中Ui是數據點i的計算輸出值,Ti是數據點i的目標值。
5) 在70000 次迭代后, 網絡的性能值為0.0851, 假定這個結果是可接受的。
這一神經網絡可以在葉尖速比為[ 0, 20]范圍內, 節距角為[ 0°,20°] 范圍內取任意值,產生一相應的功率系數。圖11-21 顯示了神經網絡生成的Cp ( λ,β) 曲線。其中β在范圍[ 0°, 14°] 中, 變化步長為0.5°。 風輪環控制器的輸入變量有端電壓Udc、負載電流Idc、風輪角速度Wγ 和平均風速變量v。輸出變量為風輪槳葉節距角β。測量風速值是不需要的, 因為它可以用功率和轉速信號來估計。獲取最大功率的算法總結如下:
( 1) 端電壓、負載電流、風速是很容易被采集并提供給控制器的。從端電壓和負載電流, 風輪的功率可以用(Udc,Idc) 估算出, 知道了風速, 就可估算出風能。有了風率和風能就能計算出功率系數Cp值了。
( 2) 由圖11-14 的最佳點(λopt ,Cp max) 繪出的理想曲線不僅是有效的, 而且能被如神經網絡這樣的智能系統所學習。
在測量風速v 和風輪角速度ωr 后通過調整節距角β就可產生理想葉尖速比λopt。這種策略可以根據負載需要提供最大的功率。然而, 在滿負載的情況下輸入能量應該受限制。這是風輪控制環中的另一項任務。我們的目標是控制系統簡單實用, 它能從變化的風能中吸收最大的能量, 同時盡可能減小轉速、功率和機械負載的變化。圖11-22 用于風力特性研究的模擬風速神經網絡結構為一個雙層網絡, 它采用反向傳播學習算法。第一層使用正切S 形函數, 第二層使用對數S 形函數。訓練網絡控制器的步驟與生成的Cp( λ, β) 曲線的方法一樣。在300000 次迭代后, 網絡的性能值達到0.0193。這個網絡在得到風速、風輪轉速( 角頻率) 和功率后, 可以估計出控制器需要的槳葉節距角度。用這一方法, 神經網絡系統被訓練成可以離線學習風力發電機組的反向動態模型, 然后為機組設置控制器。
5、模擬與結果
模擬的風速, 用來研究風力發電機組在風速大范圍變化時的性能。結合第二節中的非線性模型和第三節中模糊邏輯控制器設計, 可以研究采用模糊控制的定槳距風力發電機組和具有神經節距控制的變槳距風力發電機組的動態特性。
顯示了功率系數的變化。在高風速區, Cp 值像所預見的那樣大范圍變化。這段變化表示在高風速時,轉速限制或功率限制可以同時或各自起作用。出于安全考慮, 風力發電機組工作在較低的Cp值的范圍, 這樣避免超出風力發電機組的額定負載。當風速減小時,風力發電機組運行于功率低于額定值并且轉速限制的狀況, 這樣可以實現理想Cp值運行, 如圖中曲線1 所示。在曲線2,盡管已達到其最大值, 但它不是理想值,因為槳葉的節距角被固定在β= 2°。
它可以根據風輪轉速的變化估算出, 風力機的風輪轉速不允許超過80r / min 的上限。當風速超過額定值時, 即圖3 中位于15s 前和30s 后的位置, 風力發電機組以恒功率運行, 這時風輪轉速降低, 風力機可以在低值、低葉尖速比下安全運行。當風速低于額定值, 即運行于圖3 中15s 至30s 之間時,控制器開始跟蹤風速以提供最大值, 此時葉尖速比接近理想值。曲線2 顯示了固定槳角模糊控制下的葉尖速比變化。可以看到, 由于槳葉節距角β被固定在2, 模擬的結果是不能接受的。
在高風速時電功率被保持為一定值, 此時機械功率和轉矩( 未顯示) 變化很大。當風輪加速時, 產生的電功率比機械功率少。功率的差值可解釋為被轉換成了動能。另一方面, 當風輪減速時, 產生的電功率要大于風輪產生的機械功率。功率的差值可解釋為儲存的動能被釋放出來提供給發電機和整流器。
發電機端電壓保持在預定范圍內。兩個圖內的曲線1 都清楚地體現了運用神經網絡節距角控制的方法要優于不考慮節距角β控制的方法。
實驗結果表明: 調節槳葉節距角的多層神經網絡控制器, 達到了在變化的風力中獲取最大的能量并使轉速、功率和機械負載變化最小的控制目標。采用反向傳播學習算法的雙層神經網絡結構并將其訓練成具有對風力的反向動態模型離線學習的能力, 不僅可以運用于控制系統, 還可用于生成節距角全范圍變化時的功率系數CP 曲線。神經網絡系統首次引入這個領域, 體現了很高的性能, 說明了神經網絡—模糊控制方式魯棒性好, 可以應用于實時控制。 實驗結果也證明這種新型的智能控制性風力電機的系統能適應大風天氣,甚至是臺風天氣,給國防事業提供必要的保障。
[參考文獻]
1. 浙江省氣候中心,“浙江省風能資源評價報告”2005年1月 杭州
2. (法) D.勒古里雷斯著 風力機的理論與設計 施鵬飛譯,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85
3. ( 德) J-P. Molly. 風能理論、應用與測試. 張世惠譯.
篇7
一、企業動態能力及構成要素
Selznick率先提出了“獨特能力”的概念,并認為企業能力是一種特殊資源,它能使組織比其他組織做得更好。Teece、Pisano和Shuen認為企業動態能力是指“企業調整、整合和重構企業內外部能力以應付快速變化的環境的才能”。他們認為動態能力是企業能力結構中的最高階能力,能幫助企業快速整合和重構內外部資源,在動蕩的環境中形成新的競爭優勢。事實上,動態能力理論非常強調人的因素,強調人對組織內部的流程的整合和重構。在它看來,企業能力是對企業現有資源和知識的一種制度安排,是一組組織慣例的集合。
從羅珉和劉永俊(2009)對動態能力的研究看,企業動態能力應包括感知能力、整合能力、關系能力和吸收能力。其中,感知能力是指“是企業感覺環境的變化、了解顧客的需要的市場響應能力”,整合能力是指“企業適應高速環境變動下通過各種不同輸入條件以展現個體的適應、個體知識的轉化與重新組合、貢獻出集體的績效與價值的能力”,關系能力是指“廠商為適應高速環境變化下,利用資源機會,以獲取資源、知識與技術來實現廠商目標的一種關系能力”,吸收能力是指企業“對知識的取得、消化、轉型與利用以產生新的知識能力”。
二、動態能力的可轉移性
從動態能力的概念上看,其定義的企業能力有三個非常重要的特征,即不可交易性、可習得性和動態性。不可交易性是指企業能力是企業在內部經過長期積累和培育的一組組織慣例和管理方式,具有某種情境嵌入性,因而難以在市場上交易,也難以簡單復制或移植。可習得性是指企業能力是企業可以經過長期積累、學習和培育不斷更新能力的組合方式和運用方式,企業能力能夠轉移轉化和更新升級。動態性是指企業能力本身能對環境的變化做出動態調整和有效應對。由于動態能力強調其屬于一種才能,而才能是可以學習和遷移的,因此企業能力的三個特征決定了企業動態能力實質上是可以在企業內部轉移的。
三、海外擴張與動態能力轉移
按照國際商務理論,企業在進行海外擴張時不外乎尋找發展機會或規避白熱化的行業競爭。但從企業能力發展的角度看,企業海外擴張的目的就在于企業需要獲取戰略資產(包括專用性資產和互補性資產),增加資源存量(資產結構和難以模仿的程度)和流量(動態能力)。同時,這種擴張過程也伴隨著企業與環境的互動和能力演化、升級。
作為一種才能,企業在海外擴張中不可避免地需要將其在母國培育的企業慣例轉移到東道國,以期用這些組織慣例實現對資源的高效實用。從動態能力的構成要素看,雖然動態能力的各構成要素在后發企業國際化過程中均有涉及,但其頻次和程度略有差異主要表現在下述方面。
(1)整合能力的轉移是經常性的活動。這是因為每一次的并購都會為企業增加不少可利用的資源,而這些資源往往能作為企業的專用性資產和互補性資產。這樣企業就需要對資源、人員進行配置和優化,所以資源整合往往成為企業國際化過程中最常見的企業活動。
(2)吸收能力的轉移是非常有特色的活動。作為戰略資產,被并購的海外業務或企業,一般都具有較好的產品線或創新能力,能為企業知識創造提供寶貴資源和經驗。因此,吸收能力的轉移也是一種常見但極具特色的企業活動。
(3)關系能力和感知能力的轉移往往體現得較為含蓄和間接。這是因為企業在并購企業的過程中一般能獲得被并購企業的銷售渠道和客戶群,因此,企業往往會將其對市場的理解和母國的行事方式一并帶入東道國并努力成為一家本土企業。根據Hofstede等人的研究,國家間文化存在巨大的差異。企業在轉移這兩種能力的時候需要考慮東道國與母國在制度、文化、消費行為等方面的差異。很多企業在國際化進程中往往因對此考慮不充分而受阻。
篇8
【關鍵詞】 核黃素 核黃素強化鹽 谷胱甘肽還原酶活性系數
0 引言
食管癌是我國死亡率比較高的惡性腫瘤之一。年平均死亡率男性為20.35/10萬人口,女性為10.01/10萬人口[1]。我國河南林縣、四川鹽亭縣、河北涉縣等均為食管癌高發區。鹽亭縣食管癌死亡率男女分別為86.87/10萬和70.08/10萬[2]。
維生素類在腫瘤發生和發展中所起的作用是當今腫瘤病因及預防研究的熱點之一。膳食調查發現,食管癌高發區居民普遍存在營養素缺乏狀況,以核黃素較為突出。上述地區居民核黃素攝入水平僅分別為我國膳食營養建議供給量標準的61%、39%和44%[3]。1989年在鹽亭縣林山鄉進行了核黃素強化鹽營養干預的可行性試驗,結果證明強化鹽可以有效地改善核黃素營養狀況[4]。在此基礎上,1991~1996年在鹽亭的六個鄉進行了大規模的核黃素強化鹽干預試驗,探討這種方式對人群核黃素營養狀況的干預效果,為食管癌預防和營養干預提供理論依據。
1 資料和方法
1.1 研究人群
試驗人群:干預組為鹽亭地區的毛公、巨龍和垢溪三個鄉,共計3萬人,從1991~1996年連續服用核黃素強化鹽。對照組為復明、富驛和花林三個鄉,人數也是3萬人,服用普通食鹽。
干預區和對照區的地形、地貌和食管癌發病率基本一致,地理位置相距較遠,參與人員均為農村居民,可以最大限度的減少兩地人員的流動,提高試驗的準確性。
1.2 核黃素強化鹽的加工,保存和穩定性檢測方法
研究組和對照組食用的食鹽都由四川峨嵋山鹽化工業集團公司生產,核黃素由天津河北制藥廠提供。核黃素添加量為100~150mg/kg[5](此標準現已成為國家規定標準)。
當地居民習慣使用帶蓋的陶瓷罐保存鹽,基本上做到避光和密閉,可以有效地減少核黃素的損失。
1.3 監測方法
1991~1995年對照組和試驗組連續5年整群抽樣采集血樣,共計1 199人份。
取空腹靜脈血5ml,放入含有抗凝劑乙二胺四乙酸二鉀的帶蓋塑料試管中,立即輕輕翻轉8次,冷藏運送到鹽亭腫瘤所試驗室。立即離心分離血漿和紅血球,取0.5ml紅細胞,轉移至加有0.5ml蒸餾水的凍存管,制成紅細胞溶血液,-80℃冰箱保存。運回我所后測定谷胱甘肽還原酶活性系數。
參照Sauberlich的方法[6]測定谷胱甘肽還原酶活性系數(EGRAC),評價人體中核黃素營養狀況,評價標準:≥1.4為缺乏,1.20~1.40為不足,≤1.20為正常[7]。
使用SPSS統計學軟件,獨立樣本t檢驗計算結果。
1.4 組織方法
在鹽亭縣政府和衛生局領導下,召開動員大會并開展健康教育,宣傳核黃素強化鹽的益處。為了保證試驗的準確性,干預區居民發放購鹽證,全部供應核黃素強化鹽,無普通鹽的銷售。無購鹽證的居民無法購買核黃素強化鹽。村衛生所的醫生負責定期檢查核黃素強化鹽的服用情況,報告不良反應等,保證了干預試驗的順利進行。
2 結果
2.1 使用熒光分光光度計監測強化鹽中核黃素的含量及穩定性 常溫下核黃素強化鹽性能穩定,第6、12和13個月的保存率分別為98.5%、96.3%和95.8%[4]。其次,在研究過程中,鹽亭腫瘤所對鹽廠運來的核黃素強化鹽一共進行了7次抽檢,見表1。抽樣結果顯示,食鹽中核黃素含量基本達到要求,個別偏低。
表1 核黃素強化鹽核黃素含量抽查(略)
2.2 監測人群 年齡從16~88歲,平均38.75歲。試驗組男199人,平均年齡41.23歲(16~78),女225人,平均40.33歲(17~88);對照組男384人,平均年齡37.6歲(16~66),女391人,平均37.68歲(16~75)。
2.3 谷胱甘肽還原酶活性系數測定結果 (4人未測EGRAC,實際測定1 195人份)。1991年EGRAC作為本底指標,平均為1.40,達到正常范圍的人數比例為25.3%;1992~1995年,試驗組和對照組比較,試驗組EGRAC年平均數均達到正常范圍,正常人數比例分別為83.7%、66.4%、91.3%和76.6%;而對照組年平均數均未達到正常范圍,正常人數比例分別僅為31.1%、8.9%、43.8%和51.5%;試驗組和對照組每年差異均具有顯著意義,P值全部小于0.01。試驗組1992~1995年EGRAC總平均值為1.09,對照組為1.32,兩者間差異具有顯著性(P<0.01),見表2。
表2 試驗組和對照組EGRAC比較(略)
2.4 分別統計試驗組和對照組內每年男性和女性EGRAC水平,除1995年對照組外(男∶女, P=0.028),其他各組差異均不顯著,見表3。
表3 試驗組和對照組性別分布及EGRAC平均水平(略)
2.5 將試驗組和對照組按照年齡分為≤35、35~50和≥50歲3個年齡組,對試驗組和對照組內分別進行EGRAC水平分析比較,3個年齡組之間差異均不顯著,見表4。
表4 試驗組和對照組年齡分布及EGRAC平均水平(略)
注:本表不包括1991年核黃素水平
3 討論
大量的流行病學和動物試驗資料表明,人類30%~60%的腫瘤發生與營養因素密切相關。 核黃素的一個重要功能是保護上皮的完整。研究證明食管癌的發病與核黃素缺乏有關[8]。在動物試驗中,核黃素缺乏可以導致小鼠食管和胃黏膜上皮組織萎縮、過度角化和過度增生,這些病理變化被認為與食管癌的發生有一定關系。甲基芐基亞硝胺誘發核黃素缺乏的大鼠食管癌作用比正常對照組增加了將近一倍,證實了核黃素缺乏對大鼠食管癌的促進作用[8]。近年來研究發現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與很多腫瘤關系密切,其濃度與腫瘤危險性呈正相關[9]。研究發現人體內核黃素水平低下時Hcy水平顯著升高[10]。
河南林縣是食管癌高發區之一,居民同樣存在著核黃素缺乏的狀況。林培中等[11]在林縣進行的營養干預試驗結果證明,核黃素對食管癌具有預防和阻斷作用,并且隨著時間的延長呈現上升趨勢。此結果提示在人群防治腫瘤的過程中,需要長時間連續的補充核黃素,時間越長核黃素的作用就越明顯。
轉貼于
流行病學研究發現食管癌高發區四川鹽亭地區的居民核黃素缺乏比較突出。鄭素芳等[12]通過膳食調查,血、尿分析發現鹽亭居民核黃素營養不足和缺乏較嚴重。其他食管癌高發區也有相似的結果[1315]。說明核黃素缺乏是食管癌高發區居民共同的特征。因此,改善當地的人群膳食核黃素營養狀況,將有益于降低人群的患癌風險。1989年在鹽亭進行了核黃素強化鹽改善人群核黃素狀況試點試驗[4],結果說明核黃素強化鹽可以有效地改善當地居民的核黃素水平。
在鹽亭地區對照組1991~1995年的血樣檢測EGRAC的結果說明了當地的核黃素營養狀況。5年的平均值均未達到標準。在這5年中,以1993年最差,合格率只有8.9%,最好的是1995年,達到51.5%。這可能和不同季節生活習慣有關。性別和年齡對當地居民的核黃素營養狀況影響不大。1991年和1995年都是11月份采血,季節相同,但是1995年明顯好于1991年,統計學有顯著差異(P<0.01)。這個結果可以說明當地的生活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試驗組的結果顯示,在服用核黃素強化鹽后,核黃素水平顯著提高,每年分別和對照組比較,差異非常顯著。從提高的程度可以看出,1992~1994年提高了50%,95年只有25%。這個現象可以推斷出,核黃素營養水平越差,補充核黃素的效果就越好。進一步驗證了核黃素強化鹽可以顯著提高人體內的核黃素營養水平。
5年的核黃素強化鹽干預試驗研究發現,核黃素可促進癌前病變逆轉為正常細胞;阻斷癌前病變向癌癥發展及正常細胞向癌前病變發展。這與林培中等的試驗結果一致[11]。EGRAC評價核黃素水平的方法是國內外公認的方法,一直沿用至今,能保證試驗結果的可靠性和靈敏性。
強化鹽的監測結果證明了核黃素鹽的性能比較穩定,含量符合標準。當地政府和衛生部門大力支持我們的研究工作,通過動員和嚴密地組織工作,使受試對象明白了使用強化鹽的益處,能按照要求使用強化鹽,保證了強化鹽的順利使用。
在經濟不發達的農村地區,居民的膳食主要以糧食和蔬菜為主,肉蛋類消耗較少。而糧食和蔬菜中的核黃素含量普遍偏低,這也是食管癌高發區和其他農村地區核黃素營養水平普遍低于正常的主要原因。在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不能有效改善膳食結構的情況下,通過核黃素強化鹽補充核黃素的方法是切實可行且經濟有效。所以要大力提倡這種方法,為改善食管癌高發區和農村核黃素營養水平開辟了一條補充核黃素的新路。 【參考文獻】
[1] 李連弟,魯鳳珠,張思維,等.中國惡性腫瘤死亡率20年變化趨勢和近期預測分析[J].中華腫瘤雜志,1997,19(1):39.
[2] 袁萍,楊春霞,顧元凱,等.鹽亭縣食管癌死亡率28年變化趨勢分析[J].預防醫學情報雜志,2000,16(1):13.
[3] 鄭素芳.膳食、營養與食管癌[A].中國癌癥研究進展[M].第1版.云南:云南科技出版社,1994.6974.
[4] 鄭素芳,陶德明,宋林華,等.核黃素強化鹽改善食管癌高發區人群核黃素營養狀況的可行性試驗[A].中國癌癥研究進展[M].第1版.云南:云南科技出版社,1994.181184.
[5] 陳仁惇.現代臨床營養學[M].第1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6. 9597.
[6] Sauberlich HE,Judd JH,Jun, et al.Application of the erythrocyte glutathione reductase assay in evaluating riboflavin nutritional status in high school student population amer[J].J Clin Nutr, 1972,25(8):756762.
[7] Sauberlich HE,Dowdy RP,Skala JH. Laboratory tests for the assessment of nutritional status[J].CRC Crit Rev Clin Lat Sci: 1973, 4(3):215340.
[8] 鄭素芳.核黃素與癌[J].中國腫瘤,1994,3(6):1113.
[9] Wu LL,Wu JT.Hyperhomocysteinemia is a risk factor for cancer and a new potential tumor marker[J].Clin Chim Acta,2002,322(12):2128.
[10]Moat SJ,AshfieldWatt PA,Powers HJ,et al.Effect of riboflavin on the homocysteine-lowering effect of folate in relation to the MTHFR (C677T) genotype[J].Clin Chem,2003,49(2):295302.
[11]丁鎮偉,高峰,林培中,等.食管癌前病變阻斷性治療的遠期效果[J].中華腫瘤雜志,1999,21(4):275277.
[12]鄭素芳,李輝,宋林華,等.食管癌高發地區鹽亭營養狀況初步調查[J].中華腫瘤雜志, 1985,7(增刊):5859.
[13]鄭素芳,秦秋生,李全林,等.河南林縣社員尿核黃素的排出量[J].中華預防醫學雜志,1981,15(5):300.
[14]鄭素芳,劉新伏,李輝,等.食管癌高發區河南林縣人群維生素的營養狀況[J].中華腫瘤雜志,1985,7(增刊):4953,62.
篇9
關鍵詞:NAVDAT海岸電臺 OFDM 軟件調制解調
1.NAVDAT的提出
隨著GMDSS現代化復審的不斷深入,作為GMDSS中主要承擔安全信息播發系統的NAVTEX,由于數據傳輸速率低、功能單一等缺點,制約了其在新環境下的應用。2012年ITU了工作在500 KHz 頻帶的中頻海上移動服務數字廣播系統 NAVDAT,播發由岸到船的與海上安全相關信息的技術建議書。
2.NAVDAT 技術特性
NAVDAT是一種新型的岸基海上數字廣播系統,它采用最新數字傳輸技術,在500kHz上播發海上安全信息和其他服務信息。NAVDAT通過播發消息、文本、文件或圖像,實現海圖改正信息等航行相關安全信息的快速推送,并實現與船舶信息系統的無縫連接。NAVDAT系統通過聯網播發,還可實現A2海區的覆蓋。因此,NAVDAT可增強海事信息業務能力,是GMDSS現代化和e航海中的關鍵系統。
NAV DAT采用了一種類似于NAVTEX的時隙分配方式,便于IMO以相同的方式進行協調。其也可以以單頻網絡的方式工作。
無論采用何種播發方式,NAVDAT都會提供廣播、選擇性播發、特定播發等三種不同的播發模式。此外,NAVDAT 還提供對于任意種類的岸到船信息的加密廣播服務。
由于NAVDAT采用了數字編解碼技術,使得在10KHz帶寬的頻道上,數據傳輸速率高達15-25kb/s,是NAVTEX系統的300倍。正是NAVDAT高速的數據傳輸能力,使得它擴大了安全信息的播發范圍,能夠播發諸如海圖,氣象云圖,數據等等。NAVDAT能夠以友好的交互方式在接收端顯示,并能夠將信息整合至導航設備(ECDIS、INS)。
3.NAVDAT系統分析3.1試驗必要性
NAVTEX系統作為一個上世紀七十年代設計的系統,存在播發速率低、播發及時性差、不能滿足播發各類MSI數據的要求、不能滿足播發海事新業務數據的要求、不能播發多媒體信息、無法與船舶信息系統和設備無縫連接,需要人工操作等問題。
以廣州海岸電臺為例,廣州海岸電臺“全球海上遇險和安全系統”建設工程實施已近20年,現有NBDP/FEC廣播已很少船舶收聽,NAVTEX廣播又存在以上諸多缺陷,已無法滿足現代數字通信技術和船舶上用戶需求,亟需通過技術更新提高海上通信服務能力。NAVDAT在中頻500KHz有著良好的傳輸能力,可達250-300 nm,能有效覆蓋珠三角及粵東粵西沿海重要水域,同時滿足現代數字通信技術要求。利用廣州海岸電臺現有播發能力,僅需要對信號的調制解調過程加以干預,就能進行NAVDAT的試播發。3.2NAVDAT系統架構
NAVDAT系統主要由信息及管理系統SIM(System of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岸臺網絡、岸臺發射機、傳輸通道、船臺接收五部分構成。
下圖為NAVDAT的詳細的系統架構圖1。
在SIM模塊中,岸臺在收到各個數據源(氣象局,海洋局,VTS,RCC等)信息后,通過文件復用器進行數據處理,主要是優先級和時間有效性的設置,對于需要加密服務的消息的加密,消息向岸基網絡的傳輸等。文件復用管理和岸基發射管理主要通過特定的人機交互接口完成。
岸臺網絡可以是高速連接、低速的數據連接或者文件共享系統。
在岸基發射系統中,控制器主要用于檢查發射前頻帶是否空閑,通過同步時鐘同步岸臺信號,控制發射參數、時間和發射計劃,排版消息文件(分割成包)。
作為整個系統中重點的調制解調技術,調制器主要有3種輸入信息流:調制信息流(MIS)、發射信息流(TIS)、數據流。MIS主要用來提供頻譜占有信息以及發射信息流和數據流的調制模式(4、16或者64 QAM)。為了在接收端有良好的解調,MIS流通常也在4-QAM子載體上編碼。TIS主要是接收端的信息,比如數據流的錯誤編碼(由于中頻波白天主要通過地波傳輸,晚上通過地波+電波的方式傳播,這個值會不同),發射機ID,時間和日期等。TIS流可以在4或者16-QAM上編碼。數據流主要包括需要傳輸的消息文件。
在船端接收系統中,接收天線可以是磁場天線或者電場天線。射頻前端包括射頻濾波、射頻放大和基帶輸出,對于射頻前端,高敏感性和高動態范圍是必須的。接收系統中的解調模塊對基帶OFDM信號進行解調,重構包含發射信息文件的數據流。它提供時間/頻率同步,信道判斷,自動調制恢復,糾錯等功能。文件解復用器接收來自控制器的文件,審核消息文件是否正確,如有需要解密消息文件,使消息文件對終端應用可用,刪除過期文件等。消息文件應存儲在船臺服務器中,并通過特定人機交互接口和其他終端應用交互。
在OFDM生成階段可以采用硬件設備,也可以采用軟件無線電方式,在服務器或者發射器前端實現報文的調制。同樣在接收機端,也可以通過軟件解調接收信號。這里介紹軟件調制解調的過程,如下圖2所示。
用軟件方式實現消息、報文、圖以及岸臺發射機信息等數據的OFDM信號調制,可以通過以下3個步驟:
1)將待發射數據編碼轉換為二進制碼元,再對比特流進行16-QAM映射;
2)之后根據得到的幅度、相位值生成150路子載波。為保證OFDM信號的正交性,相鄰子載波頻率偏移41.66Hz,然后生成OFDM波形;
3)進行保護間隔、峰均比抑制等保護處理后保存為WAV文件。
在接收端還原具體信息,有以下2個步驟:
①接收WAV音頻文件,根據OFDM導頻信號鎖定OFDM音頻信號;根據OFDM解調原理,將音頻波形解調為二進制碼元;
②對二進制碼元進行轉換,根據固定子載波中的信息生成報文、圖文件、調制信息以及臺站發射機標識信息等。
4.試驗目標
NAVDAT系統是GMDSS現代化和e航海中的關鍵系統,NAVDAT系統是海事信息播發上的一次數字化革命,將增強海事信息服務能力。GMDSS現代化尚處于論證和設計階段,我國海岸電臺應抓住這一機會,加快技術研究和系統研制,并盡快進行實驗和測試驗證,形成符合國際標準框架的NAVDAT信息播發和接收的國內技術標準,增強我國在GMDSS現代化中的地位,亦符合我國海洋強國戰略目標的要求。
5.總結
本文對NAVDAT的應用技術進行了分析和建議,對海岸電臺進行GMDSS現代化改造建設提供些許的參考。
參考文獻:
[1]ITU.ITU-R M.2010 Characteristics of a digital system,named Navigational Data for broadcasting maritime safety and security related information from shore-to-ship in the 500 KHz band[S]. Geneva:Electronic Publication,2012: 2-8.
篇10
【關鍵詞】阿爾茨海默病;基因多態性;研究;最新進展
【中圖分類號】R749.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3-0115-01
AD又稱老年癡呆,是發生于老年期和老年前期,以進行性認知功能障礙和行為損害為特征的中樞神經系統變性疾病。AD可分為家族性AD和散發性AD,其發病機制是研究熱點。然而,令人痛心的是,自1993年闡釋了與遲發型老年癡呆有關的APOE之后,雖有上千種關于AD發病機制的基因位點被報道,但都未被廣泛接受[1]。這些基因中頗受關注的有:
1.BACE1基因
1999 年,Vassar等用基因工程方法鑒定影響Aβ產量的基因時,首次發現了BACE 1(betasite APP cleaving enzyme)。其基因定位于11q 23.3上,是一個與AD不相鄰的基因座。研究顯示,BACE1在所有組織中均有表達,但在腦神經元中表達量最高。BACE1定位于胞內分隔室,它在胞內的過分表達增加了β-分泌酶的酶切產物-他們以β-分泌酶酶切位點的產物形式存在。BACE1的純化產物在體外能正確地將APP底物裂解,顯示出β-分泌酶的特異性。BACE1在胞內的反義核酸又能有效地抑制β-分泌酶的酶切水平。
2.微管相關蛋白tau的基因
tau蛋白是神經元內原纖維糾纏的主要成分,其tau基因位于17q21.1上。tau蛋白過度磷酸化造成了神經元內原纖維的糾纏。中樞退變性疾病:額顳癡呆,被認為是tau基因的第十外顯子突變所致。額顳癡呆與AD有相似的病理改變,但卻無淀粉樣蛋白、老年斑,只存在tau蛋白的沉積。目前已證實tau多態性與AD有關。
3.雌激素受體基因
雌激素受體基因是另外一個備受關注的基因。因為有這樣的事實:進行雌激素替代療法的女性患AD的幾率會降低[3]。雌激素可能是通過降低氧化應激,增加腦部血流量,增加葡萄糖轉運而減少AD的發生。現已發現:雌激素受體α基因第一內含子的兩個限制性長度多態性位點PvuII 和XbaI 與AD相關[4]。
4.最新全基因組相關研究顯示:編碼血清凝集素(CLU),編碼補體受體-1(CR1)和網格蛋白裝配蛋白(PICALM)在AD發病機制中凸顯出其重要性[2]。Minerva M. Carrasquillo,PhD等在其《CLU,CRI與PICALM的復制與AD關系》研究中指出:CLU,CRI與PICALM是遲發型老年癡呆危險因素的最新證據[5]。
CLU基因被認為是AD發病機制的一個基因位點。血清凝集素也被稱作載脂蛋白-J,被認為與AD的病理生理有關。血清凝集素在AD患者尸檢的大腦前額葉、海馬及腦脊液中被發現。AD患者病程越長,其含量越多。血清凝集素被報道與腦萎縮密切相關[6]。
在腦內,補體系統激活后形成MAC,MAC具有明顯的神經毒性,可直接溶解神經元。經典補體途徑可能在AD患者腦組織神經元的凋亡中起重要作用。補體C1q是補體經典途徑活化的起始物,通過與A?多價結合,參與老年斑的成核過程。相反,補體C3具有神經保護作用。Rogers等[7]發現C3b有助于血清中A?的清除,這一過程主要與血清中的紅細胞C1R有關。
據報道,位于PICALM 5’端的 rs3851179基因能夠降低遲發型老年癡呆的發生率[8]。PICALM位于11q14.2上,編碼涉及胞吞作用的652種蛋白質。而胞吞作用是蛋白質、脂類、 生長因子及神經遞質在細胞內移行中的作用重大[9]。PICALM對于神經遞質在突出前膜的釋放不可或缺,而突出前膜神經遞質的釋放對于記憶形成和神經元的功能極為重要。并且,PICALM在β-淀粉體腦內清除中起重要作用[10]。
展望
目前,AD是最富挑戰性的疾病之一,被認為是迫在眉睫的公共衛生危機。AD仍有許多未解之謎,從基因角度探究此病的本質仍有重要價值。相信隨著相關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一定會對AD的發病機制有更深入的認識, 從而為臨床提供更為有效的治療手段。
參考文獻:
[1、2] John Hardy, PhD, Julie Williams, PhD Identification of Alzheimer Risk Factors through Whole-Genome Analysis: ARCH NEUROL / VOL 67 (NO. 6), JUNE 2010: 663-664.
[3] Bertram L, McQueen MB, Mullin K, etal. Systematic meta-analysis of Alzheimer Disease genetic association studies: the AlzGene database[J]. Nat Genet, 2007,39(1): 17-23.
[4] Sherwin, BB.E. Strogen and cognitive function women [J]. Endro Rev, 2003,24(2):133-151.
[5] Minerva M. Carrasquillo, PhD; Olivia Belbin, PhD; Talisha A. Hunter; Li Ma; Gina D. Replication of CLU, CR1, and PICAM Associations with Alzheimer Disease: Arch Neurol. 2010;67(8):961-964.
[6] ElisabethM.C.Schrijvers,MD. Plasma Clusterin and the Risk of Alzheimer Disease [J].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April 6 2011-vol305.No.13;1322-1326.
[7] RogersJ.Li R. Mastroeni D. ct al, Peripheral clearence of amyloid beta peptide by complement C3-dependent adherence to crythrocytes [J]. Neurobiol aging. 2006, 27(12): 1733-1739.
[8] Seshadri S, Fitzpatrick AL, Ikram MA, DeStefano AL,Gudnason V, Boada M, Bis JC, Smith AV. Genome-wide analysis of genetic loci associated with Alzheimer Disease. JAMA 303, 1832-1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