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十二章高中范文

時間:2023-04-12 13:07:2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論語十二章高中,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論語十二章高中

篇1

關鍵詞:語文教學;弘揚;傳統文化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4-0076-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4.047

民族復興和中國夢的實現必須立足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指出:“中華文明綿延數千年,有其獨特的價值體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情感、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趣味。”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弘揚傳統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提高自身文化素養,虔誠地做傳統文化的傳遞者

俗話說:“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得先有一桶水。”姑且不論一桶水夠與不夠,但這桶水必須蘊含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博覽群書,有豐富的文化底蘊。“腹有詩書氣自華”,語文教師要注重對傳統文化的吸收,做學生的示范者。

一方面對于教材中經典文章一定做到熟讀成誦。既然要求學生能夠背誦,教師必須給學生做良好的示范。《孟子》《出師表》《滿井游記》等這些經典著作,我都能夠在課堂上給學生示范背誦。自己開好頭,學生沒有不向老師學習的。另一方面,必須有足夠的教材以外的傳統文化知識,讓學生對教師能夠“仰視”,從內心對老師充滿無限的敬意。這樣一來,教師不僅僅做一桶水了,而是一眼源源不斷的活水。

在學習《論語十二章》時,針對學生誦讀不熟、得過且過的現象,我給學生熟練地示范背誦,學生給我鼓掌;當學生都能背誦時,我把一本《論語》遞給學生,當堂背誦《論語?學而第一》和《論語?為政第二》,又一次贏得熱烈的掌聲,學生眼中全是深深的敬意和羨慕。乘此良機,我教育學生做一個知識淵博的人,引導學生課外誦讀《論語》。當學生在誦讀《論語》時,我又提前開始準備《孟子》《禮記》等著作了。

有時候,教師不妨“賣弄”一下學問,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成果。

二、提升課堂教育藝術,讓傳統文化煥發新機

一些學生看到“之乎者也”就會頭腦發暈。其實,這就需要我們與時俱進地提升教育藝術,讓傳統文化煥發生機和活力。

(一)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改變被動接受的地位,鼓勵學生當老師

在學習《鄒忌諷齊王納諫》《曹劌論戰》《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著作時,學生把文章改編為課本劇進行演出,獲得成功。在進行古詩詞積累時,學生策劃“中國古詩詞”大賽,每一首詩詞竟然還能講一個動人的故事,儼然一期綜藝節目,學生忙得不亦樂乎!在學習《三峽》《岳陽樓記》《醉翁亭記》等含有名勝篇目時,學生能夠自己制作課件,當起了小導游,給大家介紹歷史名勝。

(二)現代文閱讀中滲透傳統文化

有的教師涇渭分明,把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學割裂開來,我認為不太恰當。恰當地在現代文教學中運用傳統文化會收到意外效果。在學習法國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說《最后一課》時,我問:“小佛朗士對自己以前沒認真學習感動萬分懊悔。如果他來到中國,你會怎么教育他呢?”同學們感到很新奇,熱烈討論。有人說:“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有人說:“朝起早,夜眠差,老易至,惜此時。”有同學說:“老師,我們送他一本《弟子規》吧!學了《弟子規》,就會做好人,不會犯錯了。”水到渠成的傳統文化教育自然讓學生有所領悟。

(三)以傳統文化來拓展語文學習知識量

語文是一個綜合性學科。傳統文化可以幫助我們開展大語文教學,開闊學生眼界。學習《曹劌論戰》時,我把作者簡介、《左傳》常識、戰爭背景、作戰模式、戰爭影響以及文學特色等進行綜合介紹,讓學生感悟“歷史與文學”的魅力,從而愛上古典文學。

三、讓傳統文化走進生活,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正如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可以給人治病一樣,優秀傳統文化也可以給人治“心”。“心”正人自直。讓學生走正路,不走或少走彎路,這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在生活細節中注重傳統文化教育。有一次上課時遇到兩位同學打架。勸開學生問清是非后,我思考怎么教育。看到一位學生手上有抓痕,我靈機一動,讓所有學生結合《弟子規》《孝經》來討論一下動手打架的危害。有的說:“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有的說:“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聽到這些,動手的兩個學生低下了頭。這樣,我把語文課就改為了德育課。

傳統節日的機會不容忽視。比如春節前,學生自帶筆墨紙張,進行一次書法和對聯展示;端午節讓學生介紹節日來歷,誦讀屈原詩文;中秋節,讓學生收集有關月亮的古詩文,開展賞月品詩詞實踐課……這樣把訓練學生的創新能力、拓展思維自然地融入到生活中,激發學生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并獲得美的享受。

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1988年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共同宣言》指出:“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來,必須回首250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如今,孔子學院在國外的大量建立,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正以新的姿態走向世界。因此,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傳統文化,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參考文獻:

[1] 趙洪恩,李寶席.中國傳統文化通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 王蒙.學好中國語文是弘揚中華文化的前提[J] . 中學語文教學, 200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