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的資料范文

時間:2023-03-18 05:04:4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化石的資料,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化石的資料

篇1

表離別的紅花:

古時候,生活在江南水鄉的人們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不是車馬,而是船只。每當有人要遠走他鄉,親朋好友們就會聚集在碼頭送行。從初夏時節開始,在碼頭周圍的河岸上,人們會發現一種野花,它們寬大的綠色葉片,配著紅色的穗狀花,這些野花成片出現在水邊,就像火一般熱烈,為送別的人們渲染著離愁別緒。

這種以“紅配綠”的方式出現的野花,就是蓼花,植物學家稱它為紅蓼、葒草,而民間則喜歡把它叫做狗尾巴紅、狗尾巴花。

篇2

【關鍵詞】 化療;護士;防護

作者單位:443000湖北省宜昌市第二人民醫院腫瘤醫院放化療一科

腫瘤化療已成為一個理論體系完整,對某些腫瘤有突出療效的分支學科?;熕幬锱R床應用廣泛,對控制腫瘤生長、延長腫瘤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質量至關重要。但由于化療藥物在殺傷癌細胞的同時,對人體增殖旺盛的正常組織細胞也有損傷,所以特別是放化療科的護士,工作中經常與化療藥物接觸,化療藥物在使用過程易對護士產生職業性損傷,如毒性、致畸性、致突變性和致癌性。因此,護士在腫瘤化療中對于正確掌握化療藥物給藥途徑、在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加強安全防護,在極易受到化學物污染的工作環境中采取有效的防護手段,是非常必要的。

1 接觸后的不良反應

1.1 急性反應 經常接觸化療藥及用藥患者排泄物的醫務人員,如不加防護很易通過皮膚黏膜吸入造成局部刺激。藥物所致皮膚黏膜反應可分為三類:①局部腐蝕,形成水泡和潰瘍;②局部皮膚刺激癥狀;③局部黏膜刺激癥狀或對破損皮膚刺激癥狀。

1.2 遠期結果 致突變、致癌和致畸。

2 防護措施

2.1 設立化療配藥操作室 化療藥物對醫護人員的健康危害主要是近距離接觸。抗腫瘤藥物配制過程中可出現肉眼看不見的逸出,形成含有毒性微粒的氣霧,通過皮膚或呼吸道進入人體[2,3]。據報道,護士職業接觸腫瘤藥物可導致WBC、PLT下降,月經紊亂,脫發等毒性反應[4]。因此,護理人員應引起高度重視,工作過程中應遵循兩個原則:一是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接觸,防止藥物由任何途徑進入人體。二是盡量減少化療藥物污染環境。設置配制化療藥物的專用房間,在專用層流柜內完成藥物準備。 不具備專門配藥設備的醫院 ,要選擇偏僻獨立的配藥地點,人員流動量少,并安置通風裝置,監測空氣微粒數目,固定加藥臺面,配備一次性口罩、帽子、防護衣褲、聚氯乙烯手套、化療巾,專用污物筒及一次性袋子、防護眼鏡。這樣化療用藥對護理人員的危害可減少到最低。

2.2 規范化療藥物的操作規程

①配藥時,工作臺面鋪可吸收性塑料墊,應注意盡量勿使藥液濺出,氣霧逸出。藥液不慎濺入眼內或皮膚上,及時用生理鹽水沖洗,地面或桌面有灑出的藥液,需及時吸附沖洗掉[1];②鋸安瓿后,墊無菌紗布打開安瓿。對粉劑性藥物,在注入溶解劑時,要防止由于瓶內壓力增高使針栓脫出造成藥物污染,因此,加藥針頭應粗些,盡量把空氣排在安瓿內;③加藥完畢立即脫去手套,切勿戴手套觸摸其他物品,再用流動水徹底沖凈雙手;④備藥后使用一切污染專用袋中集中放置,封閉處理;⑤用三氯有毒液反復擦拭加藥臺面、地面。

2.3 加強化療后醫療垃圾的安全處理

2.3.1 高溫焚化 由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轉運,并高溫焚燒處置細胞毒性廢物。所有細胞毒性廢物完全降解要求達到1200℃高溫,降溫焚化可能導致危險的細胞毒性蒸氣被釋放到空氣中。

2.3.2 化學降解 此方法可將細胞毒性化合物轉化為非毒性化合物,適用于清理藥品殘余物,清潔被污染的便盆、溢出物、防護服。

3 討論

3.1 加強管理 醫院管理層必須重視護士的職業安全,嚴格執行衛生工作制度,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認真落實各項防護措施;對經常接觸化療藥物的醫務人員建立健康檔案,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并注意保護孕婦和哺乳期的護士,暫時調離崗位,避免直接接觸化療藥物。

3.2 完善化療防護設備 醫院應從護士職業危害及凈化環境角度出發,有條件的醫院要實施化療藥物集中配置,無條件的醫院可應用簡易層流柜進行化療藥物配置,若兩者均無配備的醫院,配藥室和走廊應安裝抽排風扇設備,保證空氣的流通,以降低化療藥物配置過程中對護士的損傷和環境的污染。同時應備齊必須的防護用品,如乳膠手套、防護眼鏡、圍裙、長袖防護衣等。

3.3 重視培訓及規范操作行為 在接觸化療藥物的過程中,必要的防護措施是非常重要的,而接觸者具備必要的相關知識是采取正確防護措施的前提。尤其對年資較低的護士,培訓尤為重要,目前臨床護士趨向年輕化,而工齡2~5 年護士的化療防護落實率最低。

重視對新護士和低年資護士的培訓和管理,對新護士應進行化療職業防護和操作規程的崗前培訓,使她們一開始就重視職業防護,嚴格遵守操作規范。對執行化療的護士應定期進行化療專業培訓,以化療的基礎知識、化療的副作用及預防處理、化療潛在的職業危害和防護措施、化療操作規程等為培訓內容。

3.4 加強護理人員的防護意識 化療防護意識的強弱直接影響防護措施的落實。醫院要重視對護士進行自我防護教育,使在化療工作中自覺遵循化療防護原則,即盡量減少抗腫瘤藥物對環境的污染以及對醫務人員的損害。

4 小結

4.1 抗腫瘤藥物在操作過程中可以在空氣中播散,經皮膚、黏膜、呼吸道吸收入人體并產生一定影響,如致淋巴細胞染色體突變,姊妹染色體交換頻率增大,DNA斷裂增多。

4.2 專業人員在接觸化療藥物過程中具有潛在危害性。根據其毒性反應具有劑量依賴性特點,雖然在日常配制藥液或給藥時沾染的劑量很小,但是由于頻繁接觸會因其蓄積作用而產生毒性反應,如造血系統、消化道上皮細胞等組織器官不同程度的損傷,常表現為白細胞、血小板減少、口腔潰瘍、脫發等,同時還會產生遠期毒性反應如致癌,致畸、致突變等。

總之 化療對醫務人員的身體危害已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在實際工作中,應把化療中的安全防護放到重要位置,提高自我防護能力,規范操作程序,加強衛生監督和生物監測,降低職業性危險性。同時護理人員的化療防護也需要職能部門的重視,醫療衛生單位的配合。完善化療防護設施,保證防護措施落實,從預防入手,注意安全防護。建立完善的化療用藥防護衛生管理制度。

參 考 文 獻

[1] 白繼榮.護理學基礎.科學出版社,1999,99-104.

[2] 林菊英,金喬.中華護理全書.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1101-1106.

篇3

【關鍵詞】旅游資料;日語翻譯;跨文化視角

0 引言

近年來,中國旅游業快速發展,與中國一衣帶水的日本是主要的客源國之一,但是,在眾多的對外旅游資料翻譯的研究中,對于中譯日的研究就目前而言明顯偏少,特別是中日文化差異下的旅游日語資料翻譯的研究。本文將以此為研究方向,分析旅游日語資料翻譯的發展現狀,探究中日文化差異下翻譯中出現的問題,進一步根據此差異提出旅游日語資料翻譯發展的建議,為中日旅游業的更進一步發展提供參考。

1 旅游日語資料翻譯的發展F狀

盡管中日兩國比鄰,自古以來有過頻繁的交流,中國文化對日本文化有過重要的影響,但是,文化差異仍然是存在的。近幾年來,我國翻譯界已經有不少的學者專家針對旅游資料中日語翻譯的問題進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其中大部分的研究方向或著重于語法角度下旅游日語翻譯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或結合具體旅游實際例子,對景點中的翻譯錯誤進行探討和分析,對于由于中日文化差異所產生的旅游日語資料翻譯問題的研究仍是比較少的。

2 中日文化差異的表現及其影響

2.1 語言表達方式的差異

2.1.1 敬語表達

這里的敬語表達要區別于漢語的敬語表達,漢語中的敬語表達是指尊敬語;日語中的敬語可分為尊敬語、自謙語、鄭重語以及美化語等。旅游日語翻譯中的敬語表達主要體現在導游與日本游客的交際中,例如,稱謂語中「お客の皆、お客さん、お客。敬語是使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更加柔和的劑。如果能在接待游客的過程中適當的,正確的使用日語敬語表達,會讓日本游客體會到足夠友好的態度和敬意。

2.1.2 漢語詞匯的表達

漢語與日語中有不少同形的漢語詞,由于日本漢字經中國傳入后已經經歷了很長的歷史過程,日本根據國情對漢字進行了改革和創新,其意義已經或多或少發生了變化。例如:

曲藝:流行于群眾中的,富有地方色彩的各種演唱藝術。

例:相聲屬于曲藝的一種。

譯:漫才は大\的演蕓の一つである。(這里的“曲藝”日譯為「演蕓。)

2.2 思維及行為方式差異

2.2.1 審美視角的不同

兩個不同的民族,在文化精神的制約和限制下,往往會體現出不同的審美意趣。旅游景點常有文人騷客的詩詞歌賦,傳達了歷史文化內涵和藝術美感,但是,如果在不同的審美視角下,一味的追求文本的漢日翻譯,即使翻譯的十分正確,也不能準確的表達出旅游景點所蘊含的歷史、藝術信息,只會讓游客感到枯燥無味。例如,“月”在唐詩中常用來表示對故鄉、親人的思戀,中國人喜歡圓滿的,皎潔的月亮。但是,古代的日本有在九月十三夜賞月的習俗,對殘缺的、朦朧的月亮情有獨鐘。

2.2.2 生活習慣的不同

不同的地理、社會環境產生不同的價值觀體系來決定行為的方向和方法,由此產生了不同的生活習慣。傳統的中國價值觀是“有朋至遠方來,不亦說乎。”而日本式的人際關系是保持距離。在旅游日語翻譯中草率的翻譯,往往會鬧出笑話。例如,在導游和日本游客初次見面時,采用關系十分友好時才能使用的表達,實際是想要表達對游客的友好,卻不知道這樣做日本人可能不會領情,甚至會覺得導游冒犯了他,十分的不禮貌。

2.3 民俗風情的差異

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不同的風俗習慣,更別說是中國與日本之間了。例如,在中國,烏鴉是不吉祥的動物,即使聽到它的叫聲十分的討厭,但是在日本不僅不討厭烏鴉,甚至還有點喜歡。又例如,在中國用“落湯雞”來比喻落水或是渾身濕透的人。但是在日本卻用「ぬれネズミ表達,把動物由雞換成了老鼠。

3 跨文化視角下的翻譯策略與方法

要做到旅游日語資料的正確翻譯,不僅在要求字詞、語法翻譯的正確,其中的文化差異也是必須考慮的,針對這一點,提出以下觀點:

3.1 尊重文化差異

每一個民族,每一個文化形態,都是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不斷地改進中沉淀下來的,有其特有的色彩和意義。正是因為如此,進行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才顯得有價值。要尊重雙方的文化差異,采用合理的、正確的翻譯,做到既能準確的傳達文化信息,又能讓日本游客樂意接受。

3.2 采取目的語中的正確表達

旅游日語資料的受眾是的日本游客,使用正確的日語表達是必不可少的。在上述分析中日文化差異中提到敬語表達,適當的使用能夠提高服務質量,但是日語敬語的使用相當復雜,這就不得不要求譯者具備一定的語言概念、文化背景知識。例如,日本人在公共場合中常用「~てください來代替「~なさい,因為「~なさい在日語中一般是上級對下級、長輩對晚輩使用的、含有命令語氣的敬語表達。在日本日常生活中不經常被使用,更不用說在旅游服務行業里了。

另外,旅游公示語,日常習用語等若有相應的日語表達可以參照,可以直接借用日語中的表達,這樣會讓翻譯更為貼切,也更為日本游客所理解。如“禁止入內”可譯為「立入禁止,“禁止拍照”可譯為「撮影禁止。又如上文提到的“落湯雞”譯為「ぬれネズミ,類似的還有“姜還是老的辣”可譯為「wの功(甲)より年の功等。

3.3 文化層面信息的準確表達

旅游資料最主要宣傳的是中國旅游景點及其所蘊含的文化。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其文化承載量之大,需要正確的翻譯、準確的傳達,才能真正的實現文化傳播的意義。面對在中國被熟知,但對日本人來說卻不太了解的歷史文化、名人地名等,可以通過增加翻譯,增加解釋等來進行翻譯。比如:

「解放後の上海、特にデルタ_k區政策のo^(同地區の有利な條件を利用して、上海をoの^とし、江K、浙江をI翼とし、揚子江流域の奧地のk展を促Mする)槁預嘶づいて……在中國由于傳統文化的影響,人們喜歡用一些吉祥的動物來表達,如“龍、鳳”等,雖然日本文化里也有著用動物來表達的相同情況,但由于文化的差異,所采用的動物也是不同的。這里的“龍頭”對日本人來說可能不太能夠理解,所以采用了對其進行解釋的方法,這樣不僅讓日本游客更容易接受、理解,更重要的是準確的傳達了所要傳達的中國文化了。

4 結語

本文在分析中日語言表達方式、思維及行為方式、民俗風情等文化差異中,認為在對旅游資料的日譯中,不能不考慮文化差異,應當尊重中日兩國的文化差異,使用日語正確的表達,盡量做到讓游客讀懂;再者,旅游資料是傳播文化,吸引游客的重要工具,在翻譯過程中可通過增加翻譯和解釋等來做到文化信息的準確傳達。以此來完善旅游資料的翻譯,提高服務質量,從而吸引更多的外國游客,促進我國旅游業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蘇琦.漢日翻譯教程[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10).

篇4

2.“時間有兩種”哪兩種?“與你在一起的時間和與你分開的時間”

3.“鐵棒和木棒打你頭哪個最疼?”當然是頭最疼啊“不,是我的心最疼”

4.“每次過安檢,我總是過不去”“他們說我心里裝著一個你”

5.你知道嗎?你最近一直怪怪的怪好看的

6.“我的胸口感覺好悶啊”怎么回事?生病了嗎?“不是,因為你卡在我的心口上”

7.我上輩子可能是碳酸飲料不然怎么會 一見到你就開心的冒泡

8.我要陪你走很多的長街小巷,我要和你走過很多的春夏秋冬,我要帶你輾轉卻不流離,我要給你熱烈而又安穩。

9.“吼,天氣怎么那么熱啦”因為我愛你的熱情從來不會減少呀

10.這是西瓜,那是哈密瓜,而你是我的小傻瓜。

11.我站在那里,看著你對我笑,忽然覺得人生百年,不過如此;滄海桑田,寥寥之間。

12.好想你,想的我今天換了三條小內內。

13.“你媽媽是不是姓方啊”“不是啊 我媽姓…”“可是你媽媽要是不姓方 你為什么長得那么正呢”

14.“你可以笑一個嗎?”“為什么啊?”“因為我的咖啡忘加糖了?!?/p>

15.“想和你約架”約架?“對,從床頭到床尾的那種”

16.“你知道鉆木取什么嗎?”火啊“不,娶你”

17.喜歡你是什么感覺呢?大抵是乍見心歡,小別思念,久處仍怦然。

18.“你知道世界上最溫暖的三個字嗎?”哪三個?“是從你口中說出的我愛你”

篇5

國際上許多學者對薩滿習俗的考察和研究,一般歸于對“薩滿教”(Shamanism)的研究,中國學術界通常也使用“薩滿教”一詞,但誰都知道,薩滿在中國北方諸民族中的傳承由來已久,它從形成的時候起就是一種原始的民間崇拜和信仰的產物,其傳承和傳播完全處于一種自發的狀態之中,屬于信仰文化或巫術文化的范疇。直到今天,“薩滿”絕非一種現代意義上的“宗教”,它的傳承和傳播方式,仍然是一種巫術行為,也可以稱之為薩滿巫術。這樣看來,薩滿信仰屬于中國巫文化系統,或者說它是中國巫文化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

中國的巫文化是一個歷史悠久,內容十分龐雜的系統,根據歷史文獻記載和現代的民俗傳承,如果將中國的巫文化作學術上的分類,筆者認為它包括了兩個有機的組成部分:即中國北方諸民族傳承的薩滿文化和中國南(蟹)方諸民族中傳承的儺文化(即面具文化)。這也是近幾年來中國民俗學對中國巫文化的宏觀關照和學術研究的新的走向。過去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薩滿文化的研究一直是熱門,考察所得資料異常豐富。最近幾年,儺文化的考察和研究后來居上,造成一種十分熱烈的空氣。薩滿文化與儺文化的相互關照,一定會使中國巫文化的研究出現嶄新局面。

巫文化,在民俗學研究中往往將其歸入原始信仰,有時也稱為“民俗宗教”[2],在這種情況下,“宗教”一詞使用了廣義的概念。長期以來,“宗教”一詞在民俗學研究中經常給研究者造成困惑,以致使我們很難描述某些民俗事象。為了區別于“現代宗教”,學者們于是提出了“民俗宗教”的概念,也是完全適用的?!懊袼鬃诮獭睂⑽孜幕渲?,為敘述和研究帶來方便。中國文化發展的歷史告訴我們,巫文化曾是中國文化的源頭,中國古老的科學和文化發展均與巫文化有關,如文字、天文、醫療、數學、文學、音樂、舞蹈、繪畫、歷史學的產生、發展,都和巫術活動有關,甚至連知識分子階層都是由巫發展而來??梢娢孜幕鳛楦鞣N文化的母體,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嚴格說來,巫文化是一種民間傳承,它在原始社會尚未出現階級分化時,尤其如此。在那時由巫文化所構成的精神世界,正是原始民的宇宙觀。當社會出現階級分化,特別是國家形成之后,巫文化的傳播情景則完全不同。這時,巫文化除在民間繼續傳承外,其中許多成分被統治階級吸收,并將其系統化,儀禮化,用來為鞏固其統治地位服務。作為中國巫文化組成部分的儺文化和薩滿文化,都沒有逃脫這種命運。本文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探討清代宮廷的薩滿祭祀。并在此基礎上將民間薩滿信仰和宮廷薩滿典禮作些比較。

清代宮廷的薩滿祭祀是民俗宗教——薩滿信仰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為歷來的薩滿文化研究所忽視了的問題?,F在將他提上研究日程,是因為清代文獻史料中,如《八旗通志》、《大清通典》、《大清會典》(雍正、嘉慶時代)、《禮部則例》、《大清會典事例》、《紐祜祿氏滿洲祭天、祭神典禮》、《國朝宮史》等,詳細記載了清代宮廷薩滿祭祀的典章制度。曼殊、震鈞的《天咫偶聞》、昭梿的《嘯亭雜錄》、吳振城的《養吉齋叢錄》、姚元之的《竹葉亭雜錄》、麟慶的《鴻雪因緣圖記》等著作中也涉及到清代宮廷、王室有關薩滿祭祀的實錄。特別是清代乾隆12年(1747年)奉旨編纂的《欽定滿洲祭神祭天典禮》,為我們研究滿族薩滿習俗和清代宮廷薩滿儀典,提供了翔實可靠的資料。

薩滿及其信仰,本是中國北方阿爾泰語系諸民族普遍傳承的一種習俗,流傳地區十分廣闊。居住在中國東北地區白山黑水和大小興安嶺一帶的滿族、達斡爾族、赫哲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錫伯族及部分入旗的漢族(漢軍旗人)中,直到今天,仍有薩滿習俗流傳。中國東北地區的薩滿信仰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一個獨特的文化圈,也是薩滿文化傳承最穩固的地區。這種傳承無論從內容到形式,都帶有森林、狩獵和漁獵色彩,可稱為森林薩滿文化圈。華北蒙古族地區,是中國薩滿傳承的又一個文化圈,這一文化圈帶有濃郁的草原游牧特色,可稱為草原薩滿文化圈。蒙古族薩滿,傳承十分古老,但變異也較大。在元代(1279-1368)隨著藏傳佛教(喇嘛教)在蒙古地區的傳播和逐漸占據統治地位,一部分薩滿信仰融入喇嘛教,一部分漸次消失,人為的因素曾一度割斷了蒙古族薩滿信仰的傳承。蒙古族在信奉喇嘛教之前,薩滿信仰在部落上層和民眾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當時一些大薩滿(巫師)都被收羅在蒙古宮廷中,他們守護偶像,并諳星術,預言日月之蝕,擇定吉日兇日,人們有事必去咨詢?!胺矊m廷所用之物,以及貢品,必經此輩以火凈之,此輩得留取若干。兒童之誕生,則召其至,以卜命運。有病者亦延其至而求助于其咒術。托其欲構諂某人,只須言某人之疾,蓋因某人厭禳所致。人有咨詢者,此輩則狂舞其鼓而召魂魔,已而昏迷,偽作神語以答之?!盵3]當時,薩滿幾乎主宰部落或國家大事。據《多桑蒙古史》載:“塔塔爾諸游牧部落既平,鐵木真應有適合其新勢權之尊號。1206年春,遂集諸部長開大會于斡難河流附近之地,建九旅白旄纛。珊蠻或卜者闊闊出者,常代神發言,素為蒙古人所信奉,茲莊然告鐵木真曰:‘具有古兒汗和大汗尊號之數主既已敗亡,不宜采用此有污跡之同一尊號。今奉天命,命其為成吉思汗或強者之汗?!T部長群贊其議,乃上鐵木真尊號成吉思汗。時年44歲?!盵4]此類記載,在蒙古族古代文獻中經常見到。有元一代,在蒙古族上層社會,喇嘛與薩滿之間的斗爭從未間斷過,特別是對薩滿供奉的偶像“翁袞”,歷加取締。元代滅亡之后,蒙古民族退居漠北,喇嘛教信仰日漸深入民間,薩滿更處于不利地位。1640年制定的《蒙古衛拉特法典》,其中明文規定取締翁袞。對邀請男女薩滿來家者,給予不等馬匹的處罰。對請來男女妖術師耍魔術者的乘馬和妖術師的馬,歸告發者所有,知而不報者受罰,甚至使高貴者受到詛咒,也要罰馬五匹等等[5]。這些條律,對薩滿信仰是很大的打擊。但盡管如此,在廣袤的蒙古草原,薩滿信仰并未絕跡,甚至在近代,科爾沁草原仍流行薩滿信仰[6]。

中國薩滿傳承的第三個文化圈,是新疆各民族地區。那里的維吾爾族、塔塔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在信奉伊斯蘭教以前,都曾信奉過薩滿。其中尤以哈薩克族最為突出。這可能是由于哈薩克民族一直過著游牧生活,氏族和部落組織,對大自然的依賴對部落英雄祖先的崇拜,為薩滿傳承提供了條件。所以直至今天,哈薩克民族民間信仰中還留有許多薩滿文化的痕跡。在哈薩克族的神話《迦薩甘創(蟹)世》[7]中,詳述了對天、地等自然神的信仰。筆者1986年到新疆喀什地區,這里是維吾爾聚居地。在喀什近郊的阿爾斯蘭汗墓地,有成百上千座墳墓,均按伊斯蘭葬式安葬死者,但在阿爾斯蘭汗墓旁的樹枝上,掛滿了紅、黃、藍、自各色布條。黃昏時遇到一位維吾爾族老年婦女在樹下點燃燈燭,并作祈禱,詢問得知,家人有了疾病,祈禱驅邪,這也許是古老薩滿習俗的表現。新疆錫伯族薩滿信仰屬于東北文化圈。

話題回到滿族的薩滿信仰上來。滿族的薩滿信仰習俗起源很早。“薩滿”一詞即來源于滿——通古斯語族諸民族。十二世紀中葉,南宋學者徐夢莘在其所著《三朝北盟會編》中說:“珊蠻(即薩滿)者,女真語巫嫗也,以其變通如神,粘罕以下皆莫能及。”[8],這是有關薩滿的最早文獻記載。女真系滿族祖先,源于唐代黑水靺鞨,五代(907—960)始稱女真。1115年建立金政權,與南宋并立。十六世紀末至十七世紀初,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用“八旗制度”統一女真各部,形成后來的滿族。滿族文化,在其活躍于白山黑水之間時,主要是薩滿文化。它繼承了靺鞨、女真以來的傳統,帶有濃郁的森林和農牧特色。自然崇拜、圖騰崇拜和祖先崇拜融為一體。在滿族的薩滿世界中,天體和大地崇拜,始終占據著重要地位,這也是信奉薩滿的阿爾泰語系各民族的共同特色。天神是至高無上的神,滿族神話中說,天有17層,地有9層,人住地上國,神住天上國,魔鬼住地下國,統管天、地、人間的是至高無上的天神阿布凱恩都里[9]。這反映了薩滿世界的宇宙觀念是垂直的。滿族祭天時,必須設置神桿,這一神桿是聯系天上與人間的通道。天神通過神桿到達天界或下到人間。這種宇宙觀顯然產生于森林民族。錫伯族的登刀梯(天梯)也是這樣的含義。這是森林帶給所住民族的自然觀念。人們有什么祈禱之事,必通過大樹(神樹)或神桿告知天神,這種習俗一直在滿族中保存。由天神觀念引伸出的對日月星辰、風雨雷電的崇拜,山神、林神、巖神、火的崇拜,使薩滿世界的自然崇拜樸朔迷離,神秘莫測。滿族的圖騰崇拜,也古老的圖騰崇拜發展到后期的產物,比之鄂倫春、鄂溫克、赫哲和達斡爾族要遜色很多。如上民族在其歷史發展過程中,始終沒有脫離森林狩獵生活,所以民間信仰中對動物的崇拜十分虔城。如對熊的崇拜,從圖騰學上來考察,都是十分標準的。滿族則不然,它從女真時代開始,就與漢族交往甚密,天神信仰在很大程度上與漢族的“天命觀”交織在一起。有人認為滿族的圖騰是烏(蟹)鴉和犬,這是不正確的。滿族中盛傳他們的始祖布庫哩雍順為天女佛庫倫吞神鵲所銜朱果而生,故人們均以鵲為神,從不加害。滿族不殺狗,不食狗肉,不使用狗皮。滿族民間傳說中的《天鵝仙女》[10]、《索倫桿子和影壁的來歷》[11]以及“義犬救主”(努爾哈赤)一類的故事,涉及到神鵲和狗,因其與努爾哈赤的圣跡有關,鵲與犬只是象征物,而并非圖騰。滿族除了對天神表示極度的崇敬外,祖先神在薩滿祭祀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薩滿主要是天神和祖先神的代言人。從這種意義上講,薩滿信仰是凝聚氏族和部落力量的紐帶。滿族薩滿是多神信仰,這和阿爾泰語系其他民族的薩滿信仰是共同的,許多學者的論文中都曾論及。

清代立國之后,對原屬于滿族民間信仰的薩滿文化,并未隨之拋棄。相反作為凝聚滿民族心理的一種手段,加以尊重和傳承。早在創基盛京(今沈陽)的時代,便傳習古老習俗,恭建“堂子”祭天,又在寢宮正殿,恭建神位,祖佛(釋迦牟尼)、菩薩(觀世音)和神(薩滿諸神)等。嗣后,雖建立壇、廟,分神、天、佛及神,而舊俗未改,與祭祀之禮并行。至清代定鼎中原,遷都北京,祭祀仍循昔日之制,而且滿族各姓,也都以祭祀為至重,大內及王貝勒貝子公等,于堂子內向南祭祀,其余均于各家院內,向南以祭?!坝钟薪⑸駰U以祭者,此皆祭天也。”[12]也就是說,滿族在入主中原以后,并未放棄薩滿祭祀的古俗。上至宮廷,王公大臣,下至普通滿族,都尊守舊俗,祭天和祭神。但中原地區的文化環境必竟不同于白山黑水之間,漢族文化必然要影響滿族文化。實際上這種影響早就開始了,特別是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已浸入薩滿祭祀之中。漢語代替滿語,漢文代替滿文,使清代最高統治者對滿族文化的漸次消失與變異產生憂慮。特別是在歷史上對滿民族產生過凝聚力的薩滿文化,如不加以保護和利用,民族意識也會漸漸消失。這就是滿族在入主中原的初期,王室中存在的一種顧慮。所以乾隆十二年(1747年)農歷丁卯年七月丁酉“上諭”管理內務府事的和碩親王允祿等大臣,總辦、承修、監造、監繪、謄錄《滿州祭神祭天典禮》,使滿族民間的薩滿信仰,系統化和典禮化,在清宮儀禮中加以永久保存。這在中國歷代王朝中是絕無僅有的舉動。關于編篡《滿洲祭神祭天典禮》的原由和具體要求,在乾(蟹)隆(蟹)皇(蟹)帝給內閣的《上諭》中講得十分清楚。

上 諭

我滿洲,稟性篤敬,立念肫誠,恭祀天、佛與神,厥禮均重,惟姓氏各殊,禮皆隨俗。凡祭神、祭天,背燈諸祭,雖微有不同,而大端不甚相遠。若我愛新覺羅姓之祭神,則自大內以至王公之家,皆以祝詞為重,但昔時司祝(薩滿——引者)之人,但生于本處,幼習國語(滿語——引者),凡祭神、祭天、背燈、獻神,行祭、求福,及以面豬,祭天去祟,祭田苗種、祭馬神,無不斟酌事體,偏為吉祥之語,以禱祝之。厥后,司祝者,國語俱由學而能,互相授受,于贊祝之原字、原音,斯至淆舛,不惟大內分出之王等,累世相傳,家各異詞,即大內之祭神、祭天諸祭,贊祝之語,亦有與原字、原韻不相吻合者。若不及今改正,垂之于書,恐日文訛漏滋甚。爰命王大臣等,敬謹詳考,分別編纂,并繪祭器形式,陸續呈覽,朕親加詳覆酌定,凡祝詞內字韻不符者,或詢之故老,或訪之士人,朕復加改正。至若器用內楠木等項,原無國語者,不得不以漢語讀念,今悉取其意,譯為國語,共纂成六卷。庶滿洲享祀遺風,永遠遵行不墜。而朕尊崇祀典之意,亦因之克展矣。書既告竣,名之曰《滿洲祭神祭天典禮》,所有承辦王大臣官員等職名,亦著敘入,欽此[13]。

乾隆《上諭》言明,滿族諸般祭祀“皆以祝詞為重”,他所最擔心的也是主持祭祀典禮的薩滿,由于所習滿族語言的變化,使祝詞原字、原因漸致淆舛,且恐日久訛漏越甚。所以命令專人稽考舊章,正異同并譯成漢文。這從承擔翻譯事務的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阿桂《揍折》和附于《滿洲祭神祭天典禮》第四卷末尾的《跋語》中可看出來。

根據乾隆《欽定滿洲祭神祭天典禮》所載,清代宮廷的薩滿祭祀包含的內容十分豐富。它將滿族民間薩滿祭祀的主體部分,通過典禮形式固定下來,對參與祭祀的人員、方式、地點、供物、器用等都作了明確規定,下面分別加以敘述。

1、清代宮廷薩滿祭祀中的神祗

清代宮廷的薩滿祭祀分常祭、月祭、報祭立桿大祭數種,每種祭祀的神祗有時相同,有時則不同。如:

朝祭神。釋迦牟尼,觀世音菩薩、關圣帝君。姚元之《竹葉亭雜錄》云:“太祖在關外時,請神于明,明與以土地神、識者知明為自獻土地之兆,故神職雖卑,受而祀之。再請,又與以觀音伏魔畫像,伏魔呵護我朝,靈異極多?!庇纱丝芍層材?、觀音、關圣帝君是明代由漢族地區傳入的。

夕祭神。夕祭諸神主要是民族神,如:阿琿年錫、安前阿雅喇、穆哩穆哩哈、納丹岱揮、納爾琿軒初、恩都哩僧固、拜滿章京、納丹威瑚哩、恩都蒙鄂樂、喀屯諾顏等。其中“唯納丹岱輝為七星之神,喀屯諾顏為蒙古神,以先世有德而祀,其余則均無可考”[14]。

祈福神。滿語稱佛立佛多,鄂漠錫瑪瑪,以柳樹枝為嬰兒求福也如此。

馬神。為皇帝所乘御馬,為馬群致祭于堂子,求牧群繁殖。

田苗神。滿語稱尚錫神。

八纛。又稱八旗大纛,出師批告及凱旋,告祭于堂子。

天神。是薩滿祭祀中至高無尚之神,以神桿代替。

2、清代宮廷祭神、祭天場所

清代宮廷涉及國家大典的有祭天、地、太廟、社稷等。這有專門的場所,如天壇、地壇、太廟、社稷壇等。此外,涉及民族大典的祭祀場所在坤寧宮和堂子。

坤寧宮在故宮內庭的最后邊,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清順治十二年(1655年)重建,改為祭神場所。每天的朝祭、夕祭、月祭、報祭、大祭,均在坤寧宮舉行。吳振棫《養吉齋從錄》載:“坤寧宮廣九楹,每歲正月、十月、祀神于此。賜王公大臣吃肉,至朝祭夕祭,則每日皆然。宮內西大炕供朝祭神位,此炕供夕祭神位”[15]。

堂子是清代專門建立的祭天或出師告祗、祭馬神、田苗神的地方?!洞笄鍟涫吕ぬ米右幹啤份d:“順治元年,建堂子于長安左門外,玉河橋東。祭神殿五間,南向;上覆黃琉璃瓦,前為拜天圓殿,八面欞扉,北向;東南上殿三間,南向。內垣一重,門三間,西向。門外西南,祭神房三間,北向。門西直北,為街門三,閑以朱柵。外垣一重,乾隆三年準奏,增設堂子祭神殿。黃紗燈四座,圓殿黃紗燈四座,大門紅燈四座,甬道紅燈二十八座。昭梿《嘯亭雜錄》載:“國家起自遼沈,有設竿祭天之禮,又總祀社稷諸神祗于靜空,名曰:‘堂子’……既定鼎中原,建堂子于長安左門外,建祭神殿于正中,既匯祀諸神祗者,南向前為拜天圓殿,殿南正中第一重為設大內致祭立桿石座次。”吳振棫《養吉齋從錄》也說:“順治元年,建堂子于長安左門外,玉河橋東。元旦必先致祭于此,其祭為國朝循用舊制,歷代祀典所無。又康熙年間,定祭堂子,漢官不隨往,故漢官無知者。詢之滿洲官,亦不能言其詳,惟會典諸書所載。……祭神殿南向,拜天圓殿北向,上神殿南向,上神殿即尚錫神亭?!碧米咏ㄖ蒲笠姟疤米訄D”。

3、清代宮廷祭神祭天時間

清代宮廷薩滿祭祀既承襲民間傳統,循用舊制,又根據需要對祭祀時間加以相對的固定,一般分常祭、月祭、報祭、大祭幾種,還有些祭祀時間不固定,臨時變通。

元旦?;实塾H詣堂子圓殿行拜天禮。明末皇太極崇德元年規定:“每年元旦,躬率親王以下,副都統以上,外藩來朝王等,詣堂子上香。行三跪九拜禮。”[16]之后,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均規定元旦祭天,儀禮更加完備,堂子祀典,載入內務府會典。

常祭。指朝祭和夕祭。每天早晚由司祝主持祭祀。地點在坤寧宮。朝祭以寅時,夕祭以申時。

月祭。正月初二,其余各月在初一日。崇德元年規定,親王以下,貝子以上,每府委官一人,前期齋戒,是日詣堂子供獻,皇帝不親往。月祭翌(蟹)日,即每月初二日于坤寧宮舉行祭天禮。

報祭。每歲春秋二季立桿大祭前期二日,于坤寧宮舉行。

大祭。又稱立桿大祭。時間在每年季春、季秋月朔日,或二、四、八、十月朔日,或上旬諏吉,在堂子祭天神。

四月八日,又稱浴佛日,奉神于堂子,大內及各旗佐領,軍民人等,不祈禱、不祭神、禁屠宰、不理刑名。

此外,春夏秋冬四季舉行獻神祭,春秋二季舉行馬神祭,共祭兩天,正日為御馬祭,次日為御馬場牧群繁息祭。祈福祭祭佛立佛多,鄂漠錫瑪瑪,時間在朝夕,與朝祭、夕祭同?;实塾H征或派大將出征,告祭堂子,時間并不固定。

4、清代宮廷祭祀中的神職人員。

清代宮廷祭祀主要由司祝薩滿擔任,而且主要用女薩滿,保留了滿族古老的習俗。據《滿洲祭神家天典祀·匯記滿洲祭祀故事》載,滿洲各姓祭神,或用女薩滿,也有用男薩滿的。自大內以下,閑散宗室覺羅,以至伊爾根覺羅,錫林覺羅姓之滿族人,俱用女薩滿主持祭祀。清初,內廷主位及王等福晉,皆有為薩滿者。今大內祭祀,仍選擇覺羅大臣官員之命婦為薩滿,以承祭祀。至于居住在宮內的皇子,居住在紫禁城里的皇子,或已分府之皇子,也都要選擇女薩滿主持祭祀。其中,宮內皇子,在坤寧宮祭神,用覺羅薩滿。紫禁城皇子,則于上三旗包衣,佐領管領下之覺羅或異姓大臣官員,閑散滿族人等妻室內選擇薩滿,主持祭祀。分府皇子及王貝勒貝子公等,俱于各該屬旗包衣、住領管領下之覺羅,或異姓大臣官員,閑散滿族人等妻室內選擇薩滿,主持祭祀。如屬下并無承擔薩滿的人,也可從管轄內的滿族婦女中選擇。自公侯伯大臣官員以下,以致閑散滿洲用女薩滿祭祀者,俱從本族內選擇。如實在不能選出,也可不用薩滿,只仿照薩滿祭神之例,由本家家長叩頭以祭。

清代對于家神員役也有一定規定,所有這些員役,都是薩滿的助手。順治元年規定,坤寧官家神殿設司俎官五人,司俎執事十八人,宰牲十人,掌籍三人,服役二十人,贊祀女官長(即薩滿)二人,贊祀女官(均于上三旗覺羅命婦內選?。┦?,司香婦長六人,司香婦二十四人,掌爨婦長三人,掌爨婦十六人,碓房婦長六人,碓房婦三十一人,首領太監三人,內正八品二人,未八流(今改正八品)一人,太監二十六人??滴醵辏?681年)規定贊祀女官增加至十二人。另外,堂子員役,主要是守護,由禮部選補。從這些員役配備中,可知清代宮廷的祭神、祭天活動,主要由婦女擔任,沿習了女真以來的古俗,女薩滿的地位遠高手男薩滿。

薩滿的主要職責是主持祭儀并誦禱神詞。薩滿神詞在祭祀中又是最重要的。乾隆降旨編篡《滿洲祭神祭天典禮》的目的也在于保存贊祝之詞,怕其失傳和淆舛。經過整理、翻譯的薩滿詞同作為《祝詞篇》保存下來,其中包括了:一、堂子亭式殿祭祀祝詞(正月初一日,每月初三日,大祭、浴佛、為所乘馬祭祀時用)。

二、尚錫神享管領祝詞(每月初一日,大祭、浴佛時用)

三、坤寧宮祭祀祝詞(月祭、常祭、報祭、大祭、祈福祭、為所乘馬祭,為牧群繁息祭用)。其中包括:

朝祭誦神歌禱詞

朝祭灌酒于豬耳禱詞

朝祭供肉禱詞

夕祭坐于杌上誦神歌祈請詞

初次誦神歌禱詞

二次誦神歌禱詞

末次誦神歌禱詞

誦神歌禱祝后跪祝詞

夕祭灌酒于豬耳禱詞

夕祭供肉祝詞

背燈祭初次向神鈴誦神歌祈請詞

二次搖神鈴誦神歌祭詞

二次向腰鈴誦神歌祈請詞

四次搖腰鈴誦神歌詩詞

四、月祭及大祭翌(蟹)日祭天贊詞

五、每歲春夏秋冬獻神祝詞

其中包括:

朝祭神前禱詞

夕祭神前禱詞

六、獻鮮背燈祭祈祝詞

七、樹楊柳枝求福祝詞,為嬰兒求福祝詞,

戶外對柳枝舉揚神箭誦神歌禱詞

八、堂子立桿大祭禱詞

堂子饗殿內祝詞

堂子亭式殿內祝詞

九、四月初八浴佛祝詞

堂子饗殿內祝詞

堂子亭式殿內祝詞

十、祭馬神室內祭祀祝詞

以上薩滿神詞包括了祝詞、贊詞、詩詞,用于不同的神祗、場合和目的。以往熟練和有經驗的薩滿,都能根據祭神、祭天等的需要,即興編著詩詞和祝贊詞,但因原來的薩滿神詞系口耳相傳,難免產生誤傳和變異,“字音漸消,轉異其本”[17]的現象經常發生。甚至連那些所供奉的神祗也只知其音,不知其為何神。

5、清代宮廷的薩滿祭祀典禮

清代宮廷薩滿祭祀作為典禮儀式,嚴格限制在宮廷、堂子和宗室各姓家中,漢族官員和一般百姓并不參加,這種封閉的祭祀儀禮,當然很少為人所知。具體儀禮也只是憑借典籍和宮中行事保存下來。從這些典籍和宮中行事中可知,清代官延的薩滿祭祀保持了滿族民間古俗并與皇權結合起來,變得十分神圣。其中以祭天典禮最為隆重,其次,夕祭、背燈祭、獻鮮背燈祭、樹柳樹枝求福祭、馬神祭等,不僅保持薩滿祭祀古俗,而且一一程式化,薩滿在整個祭祀中的作用顯得十分突出,試舉幾例來說明。

夕祭神儀

清代宮廷的夕祭在坤寧宮進行,祭以申時。所祭神祗全是薩滿信仰中的神靈,即滿族神。

舉行夕祭時預先要將鑲片金青緞神幔系于黑漆架上,用黃色皮條,穿大小鈴七枚,系于樺木桿稍,懸于架梁之西,恭請穆哩罕神,自西按序安奉架上,畫像神安放于神幔正中。設蒙古神座于左,皆于北炕南向,炕上設紅漆大低桌二,桌上供香碟五個,醴酒五盞(月祭用醴酒,大祭用清酒,均宮中自釀。常祭與報祭用凈水),時果九碟,灑糕十盤,九盤供桌上,一盤供桌下西邊??谎叵鹿肪埔焕枴?/p>

屆時進豬(按滿族習俗,敬神所用之豬,必須純黑,無一雜毛)置于常放之處。司香點香,司香婦人以司祝祝禱時所坐黑漆凳置神位前。司祝系閃緞裙束腰鈴、執手鼓,先向神位,坐于凳上,擊手鼓,誦請神歌祈禱。然后拱立,初次向后,盤旋蹡踏步祈禱,復盤蹡踏步,前進祈禱;三次祈禱、誦神歌畢,解下腰鈴。整個過程由司俎太監二人擊鼓、鳴拍板,以和手鼓。然后以酒或凈水灌豬耳,省之(避宰割),取血,解牲熟之,司祝獻肉,致祝于神,撤香碟內火并燈,掩灶內之火,展背燈青幕,關上門,司祝執神鈴,振搖鼓,誦神歌以禱。擊鼓,拍板和之,凡四次。然后卷青幕,開門,點燈撤肉,將神像收藏起來。如遇皇帝、皇后親詣行禮,司祝先跪,并誦祝詞。

堂子立桿大祭神儀

堂子立桿大祭,是清代宮廷祭天大典,儀禮十分隆重。立桿大祭之松木神桿,要提前一個月,派副管領一員,帶催領三人,披甲二十人,前往直隸延慶州(今北京延慶縣),會同地方官,于潔凈之山內,砍取松樹一枝,長二丈,圍徑五寸,樹稍留枝葉九節,余俱削去,制為神桿,用黃布包裹,運回堂子,置于近南墻所設紅漆木架中間,斜依安置,大祭前一日,立桿子亭式殿中間石上。

其次,是堂子饗殿內的布置。要掛神幔,供打糕、搓條餑餑、清酒等。坤寧宮則于大祭前40日,在宮內西炕神位前置缸一口,以盛清酒。司香等用槐子煎水,染白凈高麗布,裁為敬神布條。用黃綠色棉線擰成敬神索繩,以各色綢條夾于其內,又用染色紙接成錢文,司俎婦做搓條餑餑,并將一應供物,按規定擺設好。這些活動,均由司祝薩滿參加祝禱。春秋立桿大祭前一二日,先于坤寧宮舉行報祭,然后祭神于堂子饗殿。

大祭之日,先在亭式殿祭祀,有兩名司機薩滿參加,一在亭式殿,一在饗殿。在饗殿內,司香舉授神刀,司祝授受神刀前進,司俎官贊鳴拍板,奏三弦、琵琶,司祝叩頭,司俎官贊歌“鄂啰啰”(有音無意),侍衛等唱“卾啰啰”。司祝擎神刀,禱祝三次,誦神歌一次。如是誦歌三次,禱祝九次畢,然后進亭式殿,叩頭,誦神歌,禱祝三次,合掌致敬。而亭式設內之司祝亦跪祝。如遇皇帝親諧堂子祭天,則按宮廷儀禮,出儀仗,致饗殿和亭式殿拜家。

樹柳樹枝求福儀禮

求福儀禮可以在朝祭或夕祭時進行,也可單獨進行。祭祀前數日,司用官、司俎、司香等到九家滿族中進取棉線并片,敬捻繩索兩條,夾以小方戒綢各三片,釀禮酒。前一天,司俎官二員帶司俎二人,司俎滿洲二人,前往灜合,會同奉辰院官員,監看,欲取高九尺,田徑三寸的完整柳枝一株,用黃布包裹,運回坤寧宮,屆時安設樹柳枝石于坤寧宮戶外廊下正中。樹柳枝于石,柳枝上懸掛鏤錢凈紙條一張,三色戒綢三片。

神位的安置和朝祭、夕祭相同,西炕供佛、菩薩、關圣帝君,此炕供薩滴諸神。懸掛神幔,擺設各類供品,比較有特色的是求福神箭,箭上系練麻和從九家滿族中攢取棉線捻就的棉索一條,另一條棉索上系各色綢片,一頭系西山墻上,一頭穿出戶外,系于柳枝上。遇有皇帝、皇后親諸行禮,入坤寧宮,立于南首,司祝擎神刀,待視三次,每次禱祝,太監等歌“鄂啰啰”。禱畢,司祝左手擎神刀,右手持神箭走出戶外,對柳枝舉揚神箭,以練麻拂拭柳枝,誦神歌。舉神箭,將練麻獻給皇帝,皇帝三捋而懷之。太監鳴拍板,歌“鄂啰啰”,如此儀式進行三次,同時向皇帝、皇后獻棉索。皇帝、皇后叩頭,坐于西炕,舉酒灑于柳枝,并以桌上所供之糕夾于柳枝所有枝叉,最后享受福胙,禮畢還宮。所余福胙均不令出戶,分給司俎及宮中太監等,不可剩余。魚之鱗骨由司俎官持出,投潔凈河內,柳枝上所夾之糕,亦令眾人食之,不能剩余。

如上所舉夕祭、立桿大祭,樹柳枝求福祭等,是滿族薩滿祭祀中最有特色和最重要的,基本上保留了滿族薩滿祭祀的古俗。清代宮廷的薩滿祭祀,傳統來自民間,后尊照皇帝的諭旨,加以系統整理,將民間松散的祭祀儀式系統化,典禮化,并作為民族祭祀儀式,一直保留到清代末年,歷時近300年。研究薩滿信仰,不可不注意這一文化現象。傅佳在《記清宮的慶典、祭祀和敬神》一文中講:“我在內宮伴讀期間,曾叫太監領我去坤寧宮看了兩次跳神。到了坤寧宮,先看到殿外東南角立著一根楠木神桿,上面有一個盌形的東西,內置五谷雜糧,說是專供‘神鳥’吃的。在坤寧宮的西暖閣里據說供著薩滿神……正殿當中放著兩張長桌,上置銅鈴鐺、琵琶、三弦、大鼓、搖鼓、檀板、神刀、神箭等物。不一會,進來兩個‘薩滿太太’(薩港教的巫祝),身穿繡花長袍,頭戴鈿子,足登繡花厚底鞋,一個彈起三弦,另一個腰間系上成串的銅鈴鐺,一手拿著搖鼓,另一只手拿著椅板,就跳了起來。她先在中央跳,后又向四方跳,口中不斷地用滿文喃喃歌唱。太監們告訴我,她唱的無非是向天(蟹)地神祗和四海神靈求福求祿,驅魔祛病的意思。”又說,“我在宮內,每天都會見到有人趕著兩口豬進蒼震門,據說這是祭薩滿神用的?!盵18]從這段文字可知,清代宮廷的薩滿祭祀一直延續到清末,從未間斷。

6、清代宮廷的薩滿禁忌

清代的薩滿祭祀不僅僅限于宮廷,按《滿洲祭神祭天典禮》的規定,宮內居住的皇子,紫禁城內后住的皇子,王貝勒貝子公等,公侯伯大臣官員及閑散滿洲軍,除宮內居住皇子奉旨在坤寧宮祭神外,其余都在本家內設祭。麟慶在其所著《鴻雪因緣圖記》“五福神祭”中記載了道光十五年(1835)家中舉行薩滿祭祀的情況,其儀禮完全按《滿洲祭神祭天典禮》的規定進行。

伴隨薩滿祭祀的還有一系列的禁忌習俗。歸納起來有如下數種。

1、自大內以下、閑散宗室覺羅以至伊爾根覺羅、錫林覺羅姓之滿人祭祀,均用豬。大內每日朝、夕祭各用豬兩頭。祭天用豬一頭。春秋大祭,馬神祭用豬一頭。求福用鯉魚兩條。小孩出痘疹,避用豬、糕祭天。去祟時用小豬祭天。

2、凡滿族人等,祭祀所用之酒與糕,皆自釀造和制作,并不沽之于市。是以大內特設神櫥,制作各種祭品。

3、凡神位必供于正室。背燈祭祀之肉,例不出門,其朝祭之肉,除皮骨外,一概不準出戶。凡食祭肉,雖奴仆經家長使役,也不得一邊吃肉一邊出門,必下咽方準出祭室。

4、凡祭祀用豬之滿族人家,如遇墓祭,喪祭,皆不用豬,包括皇帝的陵寢祭也如此。

5、祭神所用之豬,必須純黑色,不許有雜毛。

6、凡滿族豢養牲畜之家,不許豬進入祭室院內[19],倘有走入者,必省(避殺字)而祭之。與之相關的語言禁忌如:豬死曰“氣息”,背燈祭之豬曰“犧牲”,焚所掛紙線曰“化之燒燎”,豬之頭、蹄削去其毛則不曰“刮之”,而曰“燖之”。

7、已整理好祭品和釀酒的人家,不去喪家。倘遇不得己之事,必須往者,必等新更月建后,或更衣沐浴。過三日后方可入祭室。若本家有喪事,必請出神位,暫時安放于潔凈之室。若族中孝服,則在大門外脫去孝服,始可入院內。如無另室之家,則凈面洗目,焚草越火而過之始入。

8、祭祀之室及院內,不許持鞭人進入。祭室內不許哭泣、責處人,不語傷心事,不言忌諱惡語,要擇嘉祥吉慶之事言之。

以上忌諱之事,康熙皇帝屢降旨于故老,所謂忌諱之事,訓切,成為家訓的重要內容。

滿族是一個篤信薩滿的民族,薩滿文化在其政治和社會生活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當滿族以其強大的軍事力量入主中原之后,建立了統一王朝,并大量吸收和學習漢族文化。但作為清代的最高統治者,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并未忘記發跡于白山黑水的歷史,更沒有忘記曾起過民族凝聚力的薩滿文化。特別是乾隆一代,將滿族的薩滿信仰用宮廷典禮的形式固定下來,并作為圣訓代代相沿,這在中國歷朝歷代是絕無僅有的。清代宮廷的薩滿祭祀集民間薩滿信仰之大成,變為宮廷儀禮,這為我們研究薩滿信仰提供了另一領域的信息。從這種意義上講,清宮薩滿祭祀具有著獨特的文化史價值。

--------------------------------------------------------------------------------

[1] 1692年(清康熙三十一年),俄國莫斯科大公的使節艾維爾特·伊斯蘭布特·伊代斯和他的同伴亞當·布蘭特一起訪問中國,在他們撰寫和發表的游行記中,第一次把“薩滿”習俗介紹到西方世界,而且“薩滿”一詞成了后來國際通用的學術名詞。參閱烏丙安《神秘的薩滿世界》第2-3頁。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上海分店出版,1989年。

[2] 民俗宗教,是一個新創(蟹)造的學術名詞,用來區別于人為宗教,如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道教等。人為宗教本為宗教學研究的范圍,與民俗學無關。但人為宗教一旦轉化為普通民眾的信仰,就與生活結下不解之緣,變為民眾信仰的一部分,特別是全民信仰某一宗教的民族更是這樣。如藏族信仰大乘佛教,傣族信仰小乘佛教,許多民族信仰伊斯蘭教,信教已成為民俗,民俗宗教包括了巫術、信仰、禁忌以及人為宗教在民間的傳承部分。

[3] 《多桑蒙古史》上冊,第265頁,中(蟹)華書局,1962年。

[4] 《多桑蒙古史》上冊,第59頁,中(蟹)華書局,1962年。

[5] 參閱秋浦主編《薩滿教研究》第112-113頁,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6] 參閱白翠英、邢源、福寶琳、王笑:《科爾沁博藝術初探》,內蒙古哲理木盟文化處編?。▋炔抠Y料)1986年4月。

[7] 哈薩克族神話《迦薩某創業》、《神與靈魂》保留了濃厚的薩滿信仰成分,充滿了對天體、自然和畜牧神的崇拜。尼哈邁德·蒙加尼搜集,《新疆民族文學》1982年第2期。

[8] 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卷三。此書對宋金交涉、金人風習制度多有記載,然僅有抄本流傳。

[9] 滿族神話《天神創業》,傅英仁講述,流傳于黑龍江省寧安縣,見《滿族民間故事選》上海文藝出版社,1983年版。

[10] 陶陽、鐘秀編《中國神話》第261頁,上海文藝出版社,1990年版。

[11] 烏丙安等《滿族民間故事選》第130頁,上海文藝出版社,1983年版。

[12] 《重定滿洲祭神祭天典禮》《文獻篇》,姜園精舍刊行。

[13] 上諭,同上書。

[14] 《跋語》,同上書。

[15] 吳振棫《養吉齋從錄》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16] 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刊殿版本《大清會典事例》。

[17] 紀昀等總篡《四庫全書》《滿洲祭神天典禮》原本書前提要。

篇6

但是,征管資料的管理中存在著標準不統一、內容不齊全、查閱不方便、保管條件差等問題,制約了稅收管理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影響稅收事業的健康發展,對此,今年以來,沈陽市地稅局把實現稅收征管資料的檔案化管理作為稅收規范化管理的重要工作,全市上下齊心協力,統一行動,經過半年時間的努力,市局和14個縣(市、分)局以及141個基層稅務所(征收科、分局)全部建成省三級以上檔案室,實現了“滿堂紅”,為全市征管資料的檔案化管理和稅收征管的規范化管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一、征管資料檔案化管理的主要作法

(一) 制訂標準,統一執行

多年來,我市對征管資料的管理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各基層單位各行其是,很不規范,影響了征管資料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和作用的發揮。

今年,我們首先根據《征管法》、《檔案法》和《全國稅務機關檔案管理辦法》的要求,結合稅收征管工作的實際,在廣泛征求各方意見的基礎上,三易其稿,制定了《沈陽市地稅系統稅收征管檔案管理辦法》,對征管資料檔案的范圍、分類、收集、立卷、歸檔、使用、管理作了詳細的規定,從而使全市的征管資料檔案化管理有章可循,科學規范。

(二)廣泛動員、統一認識。對征管資料實行檔案化管理

既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又要投入財力,面對著繁重的稅收任務,各局的認識并不一致,市局主要領導在稅收工作會上就征管資料檔案化管理的目的和重要意義進行了反復強調,主管領導與有關職能科室多次深入到縣區局,進行思想動員,同時將該項工作作為全市稅收征管工作的重點,納入年終的目標責任考核之中,保證了全市的征管資料檔案化管理工作順利開展。

(三)制訂規劃,明確目標

我市141個基層稅務所,對1994年成立至今近8年的征管資料進行整理建檔,其工作量是可想而知的,特別是個別基層單位平時不注意征管資料的收集整理,資料不健全,甚至有遺失的現象,從而增加了該項工作的難度,針對基礎弱,發展不平衡的實際情況,我們提出了分兩個階段,用一年時間實現全市的征管資料檔案化管理的目標。

2002年5月—2002年10月為第一階段,40%的稅務所檔案達到省三級以上檔案室標準;2002年11月—2003年5月,剩余的稅務所達到省三級以上檔案室標準。同時要求各局要根據市局的總體安排,結合自己實際,制訂規劃,提出切實可行的目標措施,以保證目標任務的如期完成。

(四)典型引路,以點帶面

為了發揮典型的示范帶動作用,增加感性認識,增強搞好征管資料檔案化管理的信心,我們分別于4月份和6月份在永壽局和渭城分局召開了現場會,在全市樹立了永壽局,三原局西陽所,渭城分局底張所、新興所,秦都分局西蘭所等不同類型的征管資料檔案化管理的先進典型,讓參加會議的各縣(市)局主管領導現場參觀,會后,各縣(市)局紛紛組織基層所所長,檔案管理員取經學習,有力地推動了該項工作的向前發展。

(五)強化培訓,加強協作

近年來,我市各級雖然逐步建立起了兼職檔案員隊伍,但是普遍存在檔案知識缺乏,整檔能力差的問題,為此,我們首先強化了對稅務人員的檔案知識培訓,邀請市、縣檔案局人員講課和現場指導。

其次積極與市檔案局聯系,聯合下發了《關于在全市地稅系統開展征管檔案達標升級工作的通知》,并明確了各自的工作職責;在工作過程中,市地稅局、市檔案局兩局領導及主管科長多次深入實際,解決存在的問題,指導幫助,檢查驗收,評定等級。各級稅務和檔案部門的密切配合和協作,使征管檔案化管理工作進展迅速,提前半年完成了目標任務。

二、征管資料檔案化管理取得的成效

目前,全市已全部實現了稅收征管資料的檔案化管理,這項工作的圓滿完成,為全市的稅收工作帶來了明顯的變化。

一是全面提升了稅務機關的內部管理水平。

在這次征管資料的檔案化管理中,各局都乘勢而上,對建局至今文書檔案、會計檔案等其它檔案進行了整理歸卷,全市141個基層稅務所(稽查局、征收科)實行了檔案化管理,共組卷3萬余卷。

目前,各級檔案室檔案擺放整齊,組卷科學,分類合理,檢索快捷,查閱方便,徹底改變了以前一些單位檔案資料“拿出來一攤子,翻起來一片子,查起來沒法子”,使全市的基礎管理水平得到了較大的提高。

二是廣大稅干受到了一次規范執法的再教育。

征管資料是稅務人員稅收執法過程的原始記錄,在資料的整理過程中,廣大稅干認真查找以前在執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不足,逐一梳理,進行整改。

針對普遍存在的程序不到位,文書使用不規范,告知事項不全等主要問題,進行面對面的講解,同時制訂出臺了簡明執法流程,建立完善了有關制度,規范執法工作,使廣大稅干規范執法的意識得到了提高

三是為征管信息化建設輔平了道路。

目前,全市的信息化建設已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城區內的廣域網已基本建成,下一步將逐步建立覆蓋全市所有縣區的廣域網。檔案 作為征管信息第一手資料,是信息建設化的基礎。征管檔案的建立健全,管理工作的逐步升級,將形成全面、完整、準確的信息庫,并逐步與稅收征管的應用軟件兼容,達到協調統一,促進征管工作更加高效、快捷。

四是為稅務機關內部進行工作考評提供了重要依據。

上級機關和領導考評下級機關和工作人員執行政策的情況,工作能力和水平,政績等,都以稅收征管檔案和其它記錄材料為主要依據。稅務登記和納稅人認定準確與否,適用的稅種、稅目、稅率有無錯誤,稅額計算精確度如何,選案和稅務檢查是不是認真,違章處理是否合理合法,稅款的減、免、退有無違反政策現象等,通過查閱稅收征管檔案就可以了解清楚,并且,稅收征管檔案管理水平本身就能反映這個單位的工作狀況和管理水平。

三、在征管資料的檔案化管理中要注意的幾個關系

一是內容與形式的關系。對征管資料實行檔案化管理,不僅

僅是按檔案管理的要求進行組卷裝訂,達到形式美觀,更重要的是要把征管資料進行分類、歸并,使其在內容上有完整性、統一性,能夠準確反映征收管理的全過程,有利用價值。因此在征管資料的檔案化建設中要注意防止重形式,輕內容的錯誤傾向。

二是集中與分散的關系。集中管理是檔案工作的基本原則,實行集中管理是稅收征管檔案工作的基本要求,它可以防止檔案丟失,保證材料齊全。各基層征管單位都應建立檔案室,由檔案專門人員管理稅收征管檔案。各科室及有關人員應當定期將本單位和個人手中的稅收征管檔案按規定整理移交檔案室,集中統一管理。但為了節約人力、財力,在城區也可以由幾個稅務所或在局機關建立綜合檔案室,統一管理各單位的稅收征管檔案。

篇7

一、資料長編及其作用

資料長編是把征集、搜集來的原始資料經過歸類、篩選、考證核實后,按史書綱目的要求,以時間順序進行編排的一種資料形式。它應該是一種系統、全面、原始、準確的資料,具有原始性、真實性、條理性、完整性等特點。編寫資料長編是一項從資料收集到編寫史書的承前啟后的工作。按照現有的分法,資料長編可分為匯輯型、纂輯型和撰述型。

匯輯型,就是把原始資料(全文或摘錄)有序聯綴。一般不加聯綴語,資料注出處,明顯有誤的應注明考證結果。這種類型多適用于歷史跨度不長,工作較為單一,原始資料不多的情況。

纂輯型,就是把原始資料加以整理、篩選、取舍、歸并組合,進行系統處理,使之成為完整、系統、準確、可靠的資料。因為它適用于時間跨度大,工作繁雜,資料多的情況,所以要較多地加編者語來進行聯綴,資料要注出處。

撰述型,就是在把握豐富資料的基礎上,經過綜合、消化、加工,采取撰述的方法編寫,文后仍注資料出處。這種長編要求編者有較強的概括能力,精通并熟知本行業情況。

編寫資料長編作為編史修志基礎工作中的重要一環,對編寫史書及保證史書質量具有重要作用。它既是史書編寫的基礎、考證的依據,又是比史書更全面、更具原始性和資料性的一部完整的資料匯輯。具體地說,資料長編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一是有利于優化黨史編研的資源結構。時代的發展,賦予了黨史編研工作更多的內容和更艱巨的任務,從事黨史研究,不再是一個人或者是黨史研究部門的事情,需要全社會有志之士的積極參與。其中就需要以編寫資料長編為媒體,實現撰寫史書和資料收集的有機結合,共同來完成這項系統工程。

二是有利于熟悉、檢查和考證資料。首先,通過將所有搜集到的資料歸類、分檔、排比、取舍、消化,使其系統化,對其產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不僅可以讓編研人員熟悉資料,還可以更全面、更深層次地了解和掌握資料。其次,有利于對所搜集的各類資料作一次全面的查漏補缺。通過整理,可以發現按史書的綱目要求是否缺項、斷線;可以發現反映事物本質的深層資料是否齊全;可以發現是否有本地特色的資料,資料是否完備。第三是有利于對資料作進一步考證。整理資料長編,在消化、排比、印證資料時,就容易發現問題,進而對有疑問的資料進行考證、核實,以保證資料的質量。

三是有利于修訂史書的綱目。資料長編是修訂和完善綱目的參照坐標。它可以為修訂史書綱目直接提供參照,通過對照可以看出哪些內容可以記,哪些內容不能記,哪些資料翔實,哪些資料單薄,不能支持相應的記述單元,以此來修訂和完善史書綱目。此時修訂出來的綱目,應該說是比較合理、比較實際和比較科學的。

四是有利于史稿的編研。一方面通過整理資料長編,可使編者進一步清晰所記事物和事件的發展脈絡,在作者的大腦中作進一步的加工,從感性認識逐步上升到理『生認識,提高史書評論的準確性。同時通過對所有搜集到的原始資料經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整理,可擠出大量水分,篩選出大量有價值的及能反映事物本質的深層資料。另一方面,在編研史書的過程中,會經常出現人員變動,頻繁的人員變動會直接影響編修的進度和質量。有了資料長編,如發生人員變動,新接手者就不必再從搜集、整理資料等最原始工作開始,而是直接熟悉資料長編就可以了。

五是為審改書稿提供依據。史書稿是需要經過反復修改才能最后完成的。這些修改,有的是文體文風上的,而更多的則是對記述史實的核對和校正。如在由長編向初稿的過渡中,難免人為的出現一些筆誤及資料刪削造成斷章取義,這些都不同程度地扭曲了事物發展的原有軌跡。初稿完成后,主編或審稿人員一旦發現這些問題就必然要重新去查閱資料進行核對。如果資料長編也不完整,沒關系,因為它標明了資料出處,可以再去查,這樣既準確又快捷。

六是具有較高的存史價值。資料長編是為編纂史書服務的。那么志書完成后,資料長編是不是就沒有用了呢?一般來說,史書的規模、容量畢竟是有限的,而長編容量可以比史書多出幾倍甚至幾十倍,許多史書未能錄入的資料,長編都可以錄入。讀者在翻閱長編時可看到比史書更多的資料。再者,史書是經過作者精心加工后的“產品”,已經失掉了史料的原汁原味,要想“另有所用”,必須查看原始史料,這就一定要看資料長編。所以編寫長編有利于存史,有利于為以后的研究者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創造條件、打下基礎。

二、實現以編寫資料長編為媒體的可能性

黨史的“存史、資政、育人”作用,以黨史編研為基礎工程。要充分發揮“存史、資政、育人”作用,黨史部門必須加強黨史編研工作,而黨史部門面對工作任務和工作力量的不對稱,創新工作機制成為他們工作的一個突破口。如何實現黨史工作的突破,從事黨史工作的同志都在努力探索。這就使優化黨史編研的資源配置成為可能。

史書的撰寫和資料收集一般由同一個人來完成,這是黨史的常規做法。這種做法的有利方面是避免了資料收集和撰寫史書之間的不協調,可以減少史料信息的損失,不足方面是撰寫史書的專家的精力會被大量的史料收集所占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史書的編修工作的開展。撰寫史書需要具有很高的理論素養和實踐經驗的“專家”,才能勝任,而收集資料和編寫資料長編工作則完全可以由要求相對較低的其他人員來完成。把以往是一個人進行的查閱資料和撰寫初稿的工作,分成兩個人或者是更多的人來完成,實現資料收集和史書撰寫的有機結合,這就是筆者所認為的黨史編研部門內部的一次分工。

如何實現這種分工,使其更好地發揮作用,就必須依賴于編寫資料長編作為媒體才能完成。工作中,我們分成三個步驟來完成:第一步,資料收集者根據撰寫者擬訂的提綱完成史料收集;第二步,按照編寫資料長編的要求編纂好資料長編;第三步交撰寫者提煉、寫作。只要措施得當,工作開展應該不會太難。這樣做的好處是實現了黨史編研資源的優化配置,使從事史書撰寫的專家從繁雜的史料收集中解脫出來,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論研究和探討,不斷深化黨史編研,提高史書編研的水平;減少了黨史專家這種人力資源的浪費,從而為黨史編研工作的順利開展尋找到了一個新的突破口;放低了進入黨史編研的門檻,讓更多的人能進入黨史編研隊伍;形成了黨史編研的團隊,使黨史編研進入團隊分工合作,實現了資源的優化配置。

三、實現史料收集和史書撰寫的有機結合

在史書的編寫過程中,如何實現史料收集和史書撰寫的有機結合,可以有重點地抓好以下三項工作:

1 組建團隊,合理分工。一是有針對性地把史書的編寫分成史料收集、編寫資料長編、史書撰寫三個環節;二是根據三個環節各自不同的工作特點,尋找適合不同特點的人員;三是由適合不同工作特點的人員分別承擔不同環節的工作任務。

2 建立機制,互通有無。在工作中,讓三個環節的人員結合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三個環節的人員除各自對自己的工作負責外,對下一環節的人員負責,即史料收集人員對編寫資料長編人員負責、編寫資料長編人員對史書撰寫人員負責。同時,史書撰寫人員要加強與編寫資料長編、史料收集人員的聯系和指導,互通有無,減少遺漏。

篇8

關鍵詞:圖書 信息化 管理 形勢 淺談

中圖分類號:C93文獻標識碼: A

圖書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是一種特定的不斷發展的知識傳播工具。這種工具用于表達思想、積累經驗、保存知識和創造先進文化。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圖書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特別是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問世和廣泛運用,使圖書信息發生了質的飛躍,使圖書大量產生并變信息資源的理想成為現實。面對圖書的信息化,圖書館如何做好配套管理,更好的發揮圖書這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每個圖書管理人員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一、圖書信息化是圖書發展的必然趨勢

(一)圖書信息有利于充分發揮其整體資源的作用。

紙質圖書通常是擺放在圖書館的書架上,但有些或因出書年代久遠,或因書架容量限制而被忽視,它們的價值被埋沒,成了一堆可有可無的死書。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運用電腦網絡等載體和手段,把館內多年匯集起來的各種各樣的圖書變為信息資料上傳電腦,把零碎的圖書信息變成系統的現代信息,并通過電腦網絡建立暢通的信息傳輸通道,把這些經過整理的圖書信息非常流暢地輸送給讀者。如此,一些曾經的所謂的“無用”的圖書資源一切就重新發揮了作用,成為圖書資源共享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料,從而可以使整體資源充分發揮作用,實現其最大的社會價值。

(二)圖書信息化可以為讀者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務。

圖書館匯聚了各種各樣的圖書資源,但由于紙質的圖書資料不能滿足進入現代化階段的的急切需求,再加上它分類有可能不科學等原因,常常使需要查閱資料的讀者無法找到急需的資料,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影響科研的發展。圖書信息化之后,按專業對圖書資料進行分類,加強信息服務鮮明的專業特色,便于讀者準確快速的查找資料。

二、圖書信息化管理的優勢

(一)借閱服務的快捷性。

計算機的普及,互聯網的建立,特別是信息技術引入圖書館領域之后,圖書信息化成了當下的發展趨勢,大大的方便了讀者。讀者只要具備幾個基本條件就可以快速、高效的瀏覽圖書。圖書信息化所帶來的效果,不僅減輕了圖書管理工作者的勞動強度,也極大地提高了圖書館的服務效率。

(二)容量增容的無限性。

現代的科技手段為圖書信息化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為圖書館圖書增容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一個有條件、信息化程度高的圖書館可以存儲巨大的圖書目錄、圖文和電子圖書,使圖書館真正成為人類文化知識的寶庫。

(三)網絡服務的便捷性。

圖書館管理網絡化的實現,使圖書服務突破圍墻的限制。人們通過網絡,不管身在何處,都可以查閱到圖書資料的信息,從而實現圖書資源的共享和利用,這對推動人類社會科技文化的交流與文明的進步具有極為深遠的意義。

三、圖書信息化管理的主要途徑

(一)圖書信息資源建設。圖書館作為國家信息咨詢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利用掌握的豐富資源和先進的技術理論,進行有效開發利用圖書信息資源的研究和實踐,努力為讀者提供專業化的內容服務。信息資源建設應遵循以下原則:一是系統性原則。在圖書信息資源建設時,要特別注意圖書館資源體系中各要素的聯系,注意圖書館與外界環境之間的聯系。二是實用性原則。不同類型的圖書館其服務任務是不一樣的,各類型圖書館有自己特定的讀者對象,各類讀者的需求也是不一樣的,圖書館可根據自己的自身特點及服務對象的需求著重發展某一方面的數字化館藏。三是協調合作原則。在網絡環境下,每個圖書館只是網絡整體的一部分或一個節點。各圖書館可以聯合議價、 聯合采購,同時,要注意協調與共享,避免信息資源的重復建設。

(二)建立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

圖書信息化管理需要專門的技術管理人才。他們既要有文化修養,又要有較強的專業基礎知識;既要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和一定的心理素質,又要具備現代科學管理能力;既要有較高的外語水平,又要有嫻熟的計算機和網絡操作技能;既要有一定的人際關系協調和公關能力,又要有較強的獨立處理信息的本領。因此要著重培養提高現有管理人員的信息能力,要積極創造機會讓他們參加各類培訓學習,補充專業或管理知識,熟練掌握圖書管理工作,尤其要專門組織圖書管理人員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和信息化管理技術等方面的培訓與考核,促使圖書管理逐步由經驗管理型向科學管理型轉變,由事務型向更高層次的信息處理型轉變。

(三)拓展籌資渠道,加大投資力度。

拓展籌資渠道,加大投入是圖書館生存和發展的一個十分現實而重要的問題。圖書館事業是一項非贏利性質的服務,發達國家圖書信息化進程較快,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投入多,要加速圖書信息化進程,必須在經費上加大投入。對圖書信息化管理的資金的投入主要用于硬件方面的投入,如網絡建設,設備購置等。此外,軟件開發與引進也是一項重要的投入。因此,各級主管領導部門了解發展圖書館事業的重要性及當前圖書館面臨資金緊缺的問題,提高對圖書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認識,在經費上向圖書館傾斜。同時應多方籌措各類社會資金,積極推進圖書信息化進程。

從圖書館的角度來看,圖書信息化建設既是目標又是手段,既是圖書館適應信息時代提升自身管理水平的要求,又是知識經濟和創新性國家建設對其服務對象素質的要求。因此,圖書信息化建設應當以圖書館自動化為基礎,以數字圖書館建設為發展方向,結合圖書館自身實際,進行全面調研、論證,確定發展目標,制定長期發展規劃和近期實施方案,進而實現圖書信息化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潘潔圖書信息化管理探討[J]中國商界(上半月)2010年

[2]胡芳信息化提升圖書管理現代化[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0年

[3]馬述平圖書資料信息化:提高院系圖書資料使用價值的關鍵[J]湖南行政學院學報2009年

篇9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于數字化的圖書資源需求越來越多,圖書館對于圖書進行了數字化的處理,但是在進行數字化圖書資源管理的時候,不可避免的會出現資料數據受損現象。計算機技術的出現,有效地改善了這一問題,可以利用其局部二值化技術對于圖書資料進行還原,很好地達到了圖書修復的目的。

【關鍵詞】圖書館 計算機模式 識別技術

計算機模式識別技術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就已經出現,并且模式識別在很多領域中的應用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人工智能的發展。對于圖像資料進行處理,是計算機模式識別技術的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在圖書館中應用計算機模式識別技術,可以有效地修復圖書館藏資料,對于圖書資源管理維護具有重要意義。

1 圖書館圖書資料數字化現狀分析

1.1 圖書館圖書資料數字化發展

二十一世紀,電子產品迅速發展,帶動了經濟的進步,也促使了各種電子產品的出現,生活中人們開始習慣數字化的生活方式,對于紙質書籍的需求越來越少,圖書館為了順應時展,逐漸將書籍進行電子化的收錄,滿足了人們足不出戶進行書籍查閱的需求,并且提高了圖書資源的利用率。

1.2 圖書館數字化圖書資料修復需求

隨著圖書館的數字化發展,在數字化電子書籍的管理過程中,由于計算機數據傳輸和存儲的特殊性,很可能在傳輸中出現失真問題,所以如果想要保證人們的數字化圖書閱讀體驗,就要更好的確保數字化圖書的質量。但是由于數字化圖書資料很容易在存儲以及傳輸中出現模糊現象,所以為了減少這種現象對于人們閱讀以及圖書館造成影響,對于圖書館數字化圖書資料進行修復也就成為了圖書館發展的主要需求。

1.3 圖書館數字化圖書資料修復存在的問題

由于傳統二值化修復方法對于圖書資料的圖像提取并不準確,很可能在提取中造成圖像的二次p失。并且在傳統二值化修復方式進行數字化圖書資料的采集時,很多采集的圖像在計算機中是以灰度圖像進行現實的,嚴重影響了計算機對于資料的識別效果。這些現象的存在都會導致識別的圖像出現模糊現象,最后就造成了對于信息進行提取的難度。

2 計算機傳統二值化修復模式

2.1 圖像二值化

圖像二值化的方式是數字化圖書資料的修復處理中,傳統的修復方式,這種方式主要是應用二十四位的灰度圖像,通過對于圖書資料設定灰度值來實現對于圖書資料的識別和還原。在實際的應用中,主要是對于圖書資料進行數值的設定,亮度大的點以0進行表示,較暗的點則用1表示,這樣就可以將圖像轉變為只有黑白兩種顏色的二值化圖像,從而將圖書缺失的字符尋找出來。

2.2 圖像亮度值的計算

在數字化的圖書資料中,一般是應用淺顏色作為背景,以深顏色作為字體的主要顏色,大多數的文字是以黑色進行設定,背景則多為白色。所以在進行二值化的操作的時候,可以選擇圖書資料的亮度來進行灰度等級的設定。從而實現對于亮度值的計算。

2.3 圖像二值化存在的問題

傳統的二值化修復模式,在應用的過程中,如果有圖像資料的局部區域顏色較淡,就會造成二值化識別的失誤,也就會造成修復資料的過程中出現資料的缺失,并不能很好地實現對于圖書資料的修復工作。

3 模式識別局部二值化應用原理

3.1 模式識別概述

模式識別是對于事物表面進行數字識別、邏輯運算、數據處理的過程,在這個環節中,可以更好的對于事物進行分辯和判定,從而完成數據提取或者是分類的工作。模式識別是依賴計算機技術存在的,其對于數據的處理能力更強,并且此技術可以很好地實現對于數字、圖像、字符以及線條的識別。其在圖書館的數字化數字資料修復上,也展現出了極大的優勢,可以為圖書館的圖像資料維持穩定整體性,提供很好地技術支持。

3.2 局部二值化原理

局部二值化就是講一個大的圖像分割為一個個的小模塊,從而進行分區域二值化處理的識別方式,并且將每個區域識別出的信息再按照模塊結構進行重組,以完成對于數字資料的識別和修復過程。這種方式有效地改善了二值化存在的問題,可以更好的實現信息的識別效果。及時需要修復的圖像局部區域顏色不一致,也不會出現識別失誤的問題。

3.3 分割原則

在進行局部二值化操作的時候,最主要的一種工作就是對于圖像資料進行分割,合理的進行分割,可以更好的區分出圖書資料的明暗度,并且可以很好地實現二值化數據處理的效果。在進行分割的時候,不是越小越好,太小的模塊會造成噪音太多,影響處理效果。

4 圖書館中計算機模式識別技術的應用

4.1 圖像資料預處理

在進行圖書資料的修復的時候,要首先對于圖像資料進行預處理操作。在進行處理的時候,要對于圖書資料進行不同方向,不同區域的掃描,以減少光照以及其他因素對于圖像識別的干擾。現階段進行圖像資料預處理的過程總,主要應用灰度變換或者是平滑濾波兩種方式??梢宰屘幚磉^的圖像畫面更加均勻。

4.2 提取數字資料字符數據

在進行數字圖像資料字符處理的時候,主要是對于圖像進行轉換,以形成黑白的二值圖像。通過對于圖像的黑白處理,就可以將圖像中的信息顯示出來。從而進行圖像信息的識別,還原圖像資料的數據。

4.3 圖像資料二值化二次處理

對于圖像資料進行二值化二次處理,主要是為了避免小部分的顏色不均影響整體圖像資料的識別效果,但是在進行處理的過程中也會產生一些噪音,所以有必要在進行圖像資料充足之前對于噪音進行去除工作。以保證圖像資料的修復效果。

5 結論

社會的進步帶動了經濟的發展,也提高了人們對于生活的需求。隨著計算機的出現,人們對于電子化的產品越來越熱衷,在圖書的選擇上,紙質的書籍逐漸走出了人們視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習慣電子版的書籍閱讀模式。數字化圖書的時代,對于計算機模式識別技術的發展及其有利,其圖像資料識別技術在數字化圖書中的應用前景廣闊,有效地確保了圖書館資料的完整性,為圖書館穩定發展奠定了穩固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數字圖書館內容管理開源軟件應用與評價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2.

[2]陸穎雋.虛擬現實技術在數字圖書館的應用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2013.

作者簡介

趙登攀(1975-),男,陜西省渭南市人。大學本科學歷?,F為陜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工程師。研究方向為計算機技術。

作者單位

篇10

紫杉醇是抗微血管藥物, 具有廣泛的抗腫瘤活性作用, 順鉑抗瘤譜較廣, 是治療多種實體瘤的一線用藥。紫杉醇聯合鉑類藥物可以抑制細胞有絲分裂, 誘使腫瘤細胞死亡。主要毒性反應為變態反應和白細胞、中性粒細胞減少等不良反應。輝縣市人民醫院從2010年9月~2013年9月應用紫杉醇聯合化療治療腫瘤患者116例, 使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院應用紫杉醇聯合順鉑治療惡性腫瘤患者116例, 年齡在35~75歲, 其中胃癌30例、食道癌28例、乳腺癌26例、肺癌25例、卵巢癌7例。

1. 2 治療方法 紫杉醇單次劑量為210~270 mg, 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500 ml中靜脈滴注, 滴注時注意流速, 開始要慢, 15滴/min, 觀察20 min無過敏反應后速度適當放快, 3 h內滴完, 后給予順鉑劑量為80~100 mg, 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250 ml中靜脈滴注, 每個療程第1天用藥后給予抑酸、營養、水化治療, 3周重復一個療程。

2 護理

2. 1 心理護理 患者往往對治療有害怕、焦慮心理。在給患者使用化療藥物前耐心地給患者及家屬講解紫杉醇及順鉑的藥物作用、輸注過程的注意事項及不良反應和有效的預防措施, 介紹同種患者現身說法, 增強患者化療的決心, 讓患者消除恐懼心理, 堅定戰勝病痛的決心, 使患者在最佳狀態下接受治療, 順利度過化療。

2. 2 常規護理 ①做血尿便常規及肝腎功能、心電圖檢查, 結果正常才可化療。②按醫囑給藥:用紫杉醇前30 min肌內注射苯海拉明針40 mg, 地塞米松針10 mg靜脈注射并給予西咪替丁300 mg、格拉司瓊3 mg靜脈輸注, 以防止發生嚴重的過敏反應及胃腸道反應。③輸液時選擇粗直彈性好的血管盡可能地采用靜脈留置針, 減少和杜絕藥物外滲導致皮膚損傷, 給患者帶來不必要的痛苦, 輸注紫杉醇時用超低密度聚氯乙烯輸液器, 然后換用避光輸液器輸注順鉑, 對腫瘤的殺傷作用較大[1]。④過敏及心血管毒性反應, 表現為支氣管痙攣性呼吸困難、蕁麻疹、煩躁不安、低血壓、四肢肌肉關節疼痛等, 幾乎所有的反應發生在用藥后最初的10 min。化療時給予心電監護, 嚴密監測生命體征的變化, 采取預防措施, 備好搶救用品。本組116例經預防用藥后, 出現1例過敏反應, 經搶救恢復正常。⑤不良反應, 主要表現為白細胞減少, 通常停藥后能逐步恢復。本組11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每天1或2次紫外線消毒, 每周至少2次監測血常規, 指導患者預防感染, 限制陪護人員探視, 外出時戴口罩, 注意觀察體溫變化。多吃高熱量、高蛋白、易消化食品, 合理清淡飲食。⑥胃腸道反應, 本組患者輸注后有110例次出現惡心、嘔吐、腹瀉, 給患者帶來巨大痛苦。應用鎮吐劑減輕化療不良反應, 營養藥物補充能量。⑦關節肌肉疼痛, 化療后2~3 d出現疼痛, 雙下肢微重, 告知患者停藥后疼痛緩解, 指導患者采取局部按摩及熱敷, 必要時給予氯諾昔康針及甲鈷安等營養神經及止痛藥物治療。⑧脫發, 主要是細胞毒性抗癌藥物損傷毛囊細胞所致, 大多數患者在用藥后15 d左右開始脫發。在化療前告訴患者會引起暫時性脫發, 停止后, 頭發會恢復生長, 指導患者準備好帽子、假發以渡過脫發期。⑨鼓勵患者多飲水, 加速體內毒性產物的排出。

3 體會

紫杉醇的不良反應與其他藥物不同, 化療前護士必須給患者耐心的解釋, 做好心理護理, 詳細說明藥物的作用和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 用藥期間, 護士應做到勤巡視、勤觀察, 認真聽取患者的主訴、給予心電監護, 密切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 遵醫囑給予地塞米松、苯海拉明和H2受體拮抗劑應用, 116例患者有1例出現過敏反應, 停藥后經治療恢復正常, 其余均順利完成化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