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敘事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6 07:01:4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文學敘事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論文關鍵詞:《孔乙己》,言簡義豐
孔乙己》從發表日到今天,快一個世紀了,她仍然沒有被我國的讀者所遺忘,一次次地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這足以說明她獨特的藝術魅力。小說僅僅通過魯鎮咸亨酒店的日常場景的一角,就展現了孔乙己悲慘一生和人世間的世態炎涼。筆者認為《孔乙己》之所以博得魯迅本人和后來讀者的熱愛,很大程度是因為它的一個敘事藝術特點——言簡義豐。僅僅用不到三千字的篇幅,高度濃縮的簡潔語言就包容了如此豐富的藝術含量。
一、“畫眼睛”法刻畫人物形象
他說:“要極省儉的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是畫他的眼睛。”【1】這里所說的“畫眼睛”就是要傳神,以形傳神達到形神兼備。“傳神的寫意畫,并不細畫須眉,并不寫上名字,不過寥寥幾筆,而神情畢肖”【2】。魯迅筆下的許多經典人物就是通過這種“畫眼睛的方法”完成的?!犊滓壹骸饭适碌恼归_是以“我”小伙計的視角完成的,對文中出現的人物語言、情態描摹的極其簡練,但其背后蘊含的意義卻是十分的深刻和豐富。文中對孔乙己的直接描寫有:“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他對人說話文學藝術論文,總是滿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3】“身材很高大”說明孔乙己是一個有勞動能力的人,“青白臉色”說明他沒有經歷過艱辛的風吹日曬的勞動。“將兩個指頭的長指甲敲著柜臺”的長指甲又一次說明他沒有干比較粗笨的體力活。“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一方面說明孔乙己沒有參加直接的體力勞動,另一方面也說明孔乙己為了表現自己與短衣幫不同的讀書人身份,自詡為穿長衫的讀書人,這可以看出孔乙己迂腐的性格特點。作者緊緊抓住孔乙己身上最明顯的身份特征和真實心理意圖來表現出一個不從事粗活的讀書人孔乙己的形象:迂腐、好要面子。“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與后文出現的“孔乙己沒有法,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竊的事”相對應,前面的事例在暗示著他后者的行為,這個細節的相互對比表現含蓄,但蘊含著作者謹慎的寫作態度,他們都是在指向孔乙己僅在最窮困潦倒的時候才放下自己清高的讀書人身份去偷竊的。這就更加揭示出沒有進學的讀書人孔乙己的落魄,自認為讀書人身份的清高的心理滿足和實際的邊緣尷尬地位的反差,本質上反映了封建科舉制度對孔乙己的人害和摧殘有多么的巨大。
但身心備受摧殘的孔乙己并沒有變的人性冷漠,相反在自己落魄、失意的時候仍然是慈祥的,當孩子們趕熱鬧圍住孔乙己時“孔乙己著了慌,伸開五指將碟子罩住,彎腰下去說道說道,“不多了,我已經不多了。”【4】彎腰下去一個簡單的彎腰動作蘊含了孔乙己作為長者面對小孩的憐愛和慈祥。雖然孔乙己自詡高人一等的讀書人,但面對天真的小孩子并沒有蠻恨的態度而以親切、慈愛的老人面目出現,這就看出孔乙己不完全是一個迂腐、清高的讀書人,他不是一個冷漠的人,他也有人性溫情的一面,他同樣也渴望與人平等、友善的交流。當孔乙己考“我”茴香豆的“茴”字的寫法時,孔乙己說道“不能寫罷,我教給你,記著!這些字應該記著。將來做掌柜的時候,寫賬要用。”,這里的孔乙己分明就是一個體貼、愛護晚輩的慈祥老人形象,他也并非單純地賣弄自己的學問,他也同時善良地想到“我”光明的未來,教給對“我”以后有幫助的一點點知識。他并沒有看輕一個社會地位低下的酒店伙計。單單從這幾句異常簡潔的話中就可以窺見最簡單的人物性格和情態??梢娍滓壹罕拘允巧屏嫉?,他是一個有著豐富人性的人物,我們從表現中看到幾千年的封建科舉制度侵害了多少像孔乙己這樣本性善良的人,當只有很少一小部分的幸運兒體會著金榜題名的揚眉吐氣和喜悅時,喜悅的背后卻有著更多像孔乙己這樣潦倒、破落失意者??滓壹旱拿\可悲、可嘆!
文中出現的短衣幫是一個獨特的群體,孔乙己和短衣幫一樣是站著喝酒的人,唯一的區別是孔乙己穿著長衫??滓壹菏?ldquo;半個秀才也沒有撈到的讀書人”文學藝術論文,本質上也是沒有任何優越地位的人。短衣幫是做工的人,處于社會的最底層,和孔乙己是平等的,都是底層人物。但在小說中,高明的作者正是通過短衣幫與孔乙己的對話和較量烘托出雙方的性格特征和內涵。短衣幫是以取笑孔乙己為樂的,有的叫道, “孔乙己,你臉上又添上新傷疤了!”他們又故意的高聲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東西了!”旁人便又問道,“孔乙己,你當真認識字么?”他們便接著說道,“你怎的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呢?”【5】其中“有的叫道”一般平等的人們在談話時心平氣和的,不會用“叫”這個有某種特殊意義的詞,其一是蘊含著眾人故意讓別人聽到的意思,其二這個詞表明叫的人是和孔乙己不是統一戰線的人。“故意的高聲嚷道”“故意”二字表明了眾人的別有用心,“高聲嚷道”潛藏著眾人有意調侃孔乙己,以此引來笑料。從幾個簡短卻處處有意為難孔乙己的問話中,短衣幫們是把孔乙己排除在他們社會階層之外的,他們是沒有因為孔乙己未進學而窮困潦倒而同情他,反而用看似平和實則惡毒的話嘲諷他,他們?鑰滓壹菏搶淠的,僅僅把它當做酒后休息的談資和α隙已,沒有一個人能真正同情和理解他,沒有一個人能用勸說的溫暖來安慰孔乙己迂腐卻脆弱、敏感的心靈。這固然和孔乙己本身好喝懶做,偶爾的偷竊不良行為有關系,但文中的所有人對孔乙己都是嘲諷的,這里突出的表現了孔乙己所κ貝的底層民眾對孔乙己這樣的人是冷漠的,雖然作者的筆調始終是緩慢而平和的,沒有激烈的爭吵,辱罵,但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Γ從日常最平常的說話中窺伺人與人之間的真實關系。作者僅僅ü幾個對話場景,在如此簡練的語言中,就蘊含了如此豐厚的認識價值和感情,這是相當高超的敘事藝術?
文中的掌柜是精明的商人,作者對他的著墨并不多。“在這些時候,我可以附和著笑,掌柜是決不責備的。而且掌柜見了孔乙己,也每每這樣問他,引人發笑”【6】掌柜和短衣幫的嘲笑是不一樣的,他是為了引人發笑文學藝術論文,為了調節自己酒店的活潑熱鬧氣氛而故意調侃孔乙己,這就讓人更感人情冷漠和陰毒。掌柜對孔乙己的念念不忘也僅僅是“十九個錢”。當孔乙己用“手”走到酒店時,掌柜一見面,沒有對孔乙己慘狀發出任何同情注意,而是急著追回那“十九個錢”,或者說掌柜即使看到了也是視而不見的,因為他們早知道孔乙己是被打斷腿了的。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樣,笑著對他說,“孔乙己,你又偷了東西了!”仍然同平常一樣,掌柜急著要自己應該得的欠款,還有合理的地方,但面對只能用手走著來酒店的弱小者孔乙己,掌柜沒有一絲的同情和不忍,仍然有意揭發孔乙己的身體和心靈的創傷,愉悅自己和麻木的眾人,這就是掌柜對孔乙己的極度冷漠。這么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了掌柜的精神世界:冷漠、勢利,精明。這也是構成孔乙己所處時代的世態炎涼的一部分。
作者能用如此簡練語言勾勒出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風貌,是因為抓住了人物最典型的特征,用最能突出人物精神且符合人物邏輯的語言來表現他們。
二、以笑寫悲的氛圍渲染
小說篇幅短小,不足三千字,“笑”字出現了12次。笑字是一個表情動詞,形容人內心愉悅,但因為人類有其復雜的社會性,這個簡單的表情動詞并非只具有她本來的含義,如小說中出現的“哄笑”“取笑”,眾人以揭穿孔乙己的傷疤而故意侮辱,取笑他,從而獲得一種自我,這是極其不道德和殘忍的行為,但作者正是通過“笑”,通過眾人笑孔乙己的畫面揭發孔乙己的迂腐和眾人對孔乙己的冷漠,從笑中總結孔乙己悲慘的一生,從笑中闡發眾人對弱者的冷漠和麻木,從笑中窺視中國舊時代社會的世情和人情的冷漠。“笑”是小說的整體氣氛,我們讀者也會被文章一開始的快活氣氛所感染,“我”一個百無聊賴的酒店小伙計,就因為“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幾聲,所以至今還記得”?!?】 就因為眾人故意揭孔乙己的缺點、傷疤而引起孔乙己緊張焦慮、可笑無力的辯駁而引人發笑的場面,孔乙己在咸亨酒店是孤立無援的文學藝術論文,可憐的窘迫和眾人的哄笑、欺凌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里。
文中出現兩次“店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這些做工的短衣幫在辛苦的體力勞動后,在熱熱地喝了酒休息中,需要一個供人玩笑的東西,來慰藉疲憊的精神,通過欺凌比自己更弱小的人來獲得自我滿足感和。在看似快活、輕松、愉快的空氣中,孔乙己沒有笑,“孔乙己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他緊張著,爭辯著,“立刻顯出頹唐不安模樣,臉上籠上了一層灰色”他凄慘著??滓壹涸诳旎畹目諝庵惺墙箲]的,不安的。作者就通過孔乙己的幾個面部表情的變化就揭示了孔乙己可憐的處境和眾人不顧孔乙己感受肆意凌辱他的殘忍和冷漠。“孔乙己是這樣的使人快活,可是沒有他,別人也便這么過”這是一句敘事發展中承上啟下的話,飽含作者濃濃的同情,一句話揭穿了孔乙己對于眾人的作用,僅僅是眾人調笑的精神工具而已。這句話相當的簡潔,但背后蘊含的意義相當的豐富,用文章下來的故事發展來證明著這個真實的存在。即使面對折了腿的孔乙己用手走到酒店的慘狀,所有人向往常一樣沒有一點惻隱之心,最后孔乙己“便又在旁人的說笑聲中,坐著用這手慢慢走去了”眾人一直鑒賞著孔乙己的悲慘和弱小,不管孔乙己處境多么艱難,眾人對他是從始至終的麻木和冷漠。孔乙己從“笑”中出場,也從“笑”中離開。作者就是通過“笑”來反襯孔乙己的悲,這樣更加強烈地揭發了小說的悲劇主題,通過十二個“笑”簡潔地勾勒了孔乙己的“慘”和眾人的“快活”,從笑和慘的巨大反差中烘托作品的悲痛、沉郁的滄桑感。“《孔乙己》作者的主要用意是在描寫一般社會對于苦人的薄涼”【8】正是此小說的主題,這深深地觸動了讀者內心最柔軟的地方,主題的闡發也正是通過作者異常豐富的言簡義豐的敘事藝術完成的。
三、四個畫面鏈接的敘事結構
《孔乙己》有13個自然段,文章的敘事結構異常簡短,分別選取了孔乙己被嘲笑,孔乙己教伙計“茴”字,孔乙己給孩子散吃茴香豆,孔乙己折退后來酒店喝酒四個畫面,作者就是通過這四個輕描淡寫的畫面,卻刻畫了有鮮明特征而真實的人物,也表達著深刻的社會意義?以最少的事例刻畫了孔乙己讀書未中舉的悲慘一生和可悲可嘆的悲劇性格?
文中前三個自然段敘述了咸亨酒店的經營情況和“我”的經歷文學藝術論文,為敘述孔乙己做好了背景鋪墊。接下來敘述了孔乙己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一面,孔乙己一道酒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著他笑,孔乙己在這個世界里是被排擠的,沒有真正溶入短衣幫的世界。短衣幫們故意戲謔著他的傷疤和痛苦。我們都知道文中的“我”小伙計是小說的敘述者作者正是通過“我”的敘述來完成故事的展開,但“我”是一個學識不高,地位低下的人,他的敘述卻有條有理,有著強烈地讀者意識,這個小說中的人物有著很強的作者意識的,雖然本質上所有的小說的人物都是作家的一手創造。“我”選取的事例無疑是最能表現孔乙己性格和命運的。不但如此,甚至“我”的敘述順序安排也異常的精巧,有著明顯的精心安排痕跡。在孔乙己被嘲笑的畫面中,前部分(第四段)寫眾人嘲笑孔乙己的偷竊行為,在眾人嘲笑孔乙己的后半部分中是眾人質疑孔乙己的讀書能力,中間卻插入一段孔乙己的背景描述,這是作者根據讀者的閱讀心理而設置的,一般讀者在讀到孔乙己被嘲笑的場面時,會產生好奇心理,這個孔乙己為什么要偷書而不承認偷,被眾人群起而攻之,所以作者就在這個大的場景中插入這一段,正好滿足了讀者的閱讀心理需求,而且這樣安排也不會有突兀的不適感覺。不僅如此,也為讀者能容易理解下文中眾人嘲笑孔乙己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原因。
參考文獻:
【1】魯迅雜文精編,《南腔北調集.我怎么做起小說來》張秀楓選編,—北京: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05.5,第182頁
【2】《且介亭雜文二集》中五論文人相輕—明術,魯迅雜文全集,魯迅著--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6第173頁
【3】【4】【5】【6】【7】魯迅小說全編,張秀楓選編,—北京: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05.5,第13頁,第14頁,第15頁
【8】《魯迅先生二三事·孔乙己》,孫伏園著—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7
篇2
論文關鍵詞:《孔乙己》,言簡義豐
孔乙己》從發表日到今天,快一個世紀了,她仍然沒有被我國的讀者所遺忘,一次次地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這足以說明她獨特的藝術魅力。小說僅僅通過魯鎮咸亨酒店的日常場景的一角,就展現了孔乙己悲慘一生和人世間的世態炎涼。筆者認為《孔乙己》之所以博得魯迅本人和后來讀者的熱愛,很大程度是因為它的一個敘事藝術特點——言簡義豐。僅僅用不到三千字的篇幅,高度濃縮的簡潔語言就包容了如此豐富的藝術含量。
一、“畫眼睛”法刻畫人物形象
他說:“要極省儉的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是畫他的眼睛。”【1】這里所說的“畫眼睛”就是要傳神,以形傳神達到形神兼備。“傳神的寫意畫,并不細畫須眉,并不寫上名字,不過寥寥幾筆,而神情畢肖”【2】。魯迅筆下的許多經典人物就是通過這種“畫眼睛的方法”完成的?!犊滓壹骸饭适碌恼归_是以“我”小伙計的視角完成的,對文中出現的人物語言、情態描摹的極其簡練,但其背后蘊含的意義卻是十分的深刻和豐富。文中對孔乙己的直接描寫有:“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他對人說話文學藝術論文,總是滿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3】“身材很高大”說明孔乙己是一個有勞動能力的人,“青白臉色”說明他沒有經歷過艱辛的風吹日曬的勞動。“將兩個指頭的長指甲敲著柜臺”的長指甲又一次說明他沒有干比較粗笨的體力活。“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一方面說明孔乙己沒有參加直接的體力勞動,另一方面也說明孔乙己為了表現自己與短衣幫不同的讀書人身份,自詡為穿長衫的讀書人,這可以看出孔乙己迂腐的性格特點。作者緊緊抓住孔乙己身上最明顯的身份特征和真實心理意圖來表現出一個不從事粗活的讀書人孔乙己的形象:迂腐、好要面子。“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與后文出現的“孔乙己沒有法,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竊的事”相對應,前面的事例在暗示著他后者的行為,這個細節的相互對比表現含蓄,但蘊含著作者謹慎的寫作態度,他們都是在指向孔乙己僅在最窮困潦倒的時候才放下自己清高的讀書人身份去偷竊的。這就更加揭示出沒有進學的讀書人孔乙己的落魄,自認為讀書人身份的清高的心理滿足和實際的邊緣尷尬地位的反差,本質上反映了封建科舉制度對孔乙己的人害和摧殘有多么的巨大。
但身心備受摧殘的孔乙己并沒有變的人性冷漠,相反在自己落魄、失意的時候仍然是慈祥的,當孩子們趕熱鬧圍住孔乙己時“孔乙己著了慌,伸開五指將碟子罩住,彎腰下去說道說道,“不多了,我已經不多了。”【4】彎腰下去一個簡單的彎腰動作蘊含了孔乙己作為長者面對小孩的憐愛和慈祥。雖然孔乙己自詡高人一等的讀書人,但面對天真的小孩子并沒有蠻恨的態度而以親切、慈愛的老人面目出現,這就看出孔乙己不完全是一個迂腐、清高的讀書人,他不是一個冷漠的人,他也有人性溫情的一面,他同樣也渴望與人平等、友善的交流。當孔乙己考“我”茴香豆的“茴”字的寫法時,孔乙己說道“不能寫罷,我教給你,記著!這些字應該記著。將來做掌柜的時候,寫賬要用。”,這里的孔乙己分明就是一個體貼、愛護晚輩的慈祥老人形象,他也并非單純地賣弄自己的學問,他也同時善良地想到“我”光明的未來,教給對“我”以后有幫助的一點點知識。他并沒有看輕一個社會地位低下的酒店伙計。單單從這幾句異常簡潔的話中就可以窺見最簡單的人物性格和情態??梢娍滓壹罕拘允巧屏嫉?,他是一個有著豐富人性的人物,我們從表現中看到幾千年的封建科舉制度侵害了多少像孔乙己這樣本性善良的人,當只有很少一小部分的幸運兒體會著金榜題名的揚眉吐氣和喜悅時,喜悅的背后卻有著更多像孔乙己這樣潦倒、破落失意者??滓壹旱拿\可悲、可嘆!
文中出現的短衣幫是一個獨特的群體,孔乙己和短衣幫一樣是站著喝酒的人,唯一的區別是孔乙己穿著長衫??滓壹菏?ldquo;半個秀才也沒有撈到的讀書人”文學藝術論文,本質上也是沒有任何優越地位的人。短衣幫是做工的人,處于社會的最底層,和孔乙己是平等的,都是底層人物。但在小說中,高明的作者正是通過短衣幫與孔乙己的對話和較量烘托出雙方的性格特征和內涵。短衣幫是以取笑孔乙己為樂的,有的叫道, “孔乙己,你臉上又添上新傷疤了!”他們又故意的高聲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東西了!”旁人便又問道,“孔乙己,你當真認識字么?”他們便接著說道,“你怎的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呢?”【5】其中“有的叫道”一般平等的人們在談話時心平氣和的,不會用“叫”這個有某種特殊意義的詞,其一是蘊含著眾人故意讓別人聽到的意思,其二這個詞表明叫的人是和孔乙己不是統一戰線的人。“故意的高聲嚷道”“故意”二字表明了眾人的別有用心,“高聲嚷道”潛藏著眾人有意調侃孔乙己,以此引來笑料。從幾個簡短卻處處有意為難孔乙己的問話中,短衣幫們是把孔乙己排除在他們社會階層之外的,他們是沒有因為孔乙己未進學而窮困潦倒而同情他,反而用看似平和實則惡毒的話嘲諷他,他們?鑰滓壹菏搶淠模黿靄閹弊鼉坪笮菹⒌奶缸屎托α隙眩揮幸桓鋈四苷嬲楹屠斫饉揮幸桓鋈四苡萌八檔奈屢窗參靠滓壹河馗創噯?、敏感的心翙錟夤倘緩涂滓壹罕舊硨煤壤磷觶級耐登圓渙夾形泄叵擔鬧械乃腥碩鑰滓壹憾際淺胺淼模飫锿懷齙謀硐至絲滓壹核κ貝牡撞忝裰詼鑰滓壹赫庋娜聳搶淠模淙蛔髡叩謀實魘賈帳腔郝膠偷?,脫]屑ち業惱?,辱骂,但这正视H髡叩母咼髦Γ尤粘W釔匠5乃禱爸鋅湃擻肴酥淶惱媸倒叵怠W髡囈黿鐾ü父齠曰俺【?,灾R绱思蛄返撓镅災?,抉W毯巳绱朔岷竦娜鮮都壑島透星?,震}竅嗟備叱男鶚亂帳酢?
文中的掌柜是精明的商人,作者對他的著墨并不多。“在這些時候,我可以附和著笑,掌柜是決不責備的。而且掌柜見了孔乙己,也每每這樣問他,引人發笑”【6】掌柜和短衣幫的嘲笑是不一樣的,他是為了引人發笑文學藝術論文,為了調節自己酒店的活潑熱鬧氣氛而故意調侃孔乙己,這就讓人更感人情冷漠和陰毒。掌柜對孔乙己的念念不忘也僅僅是“十九個錢”。當孔乙己用“手”走到酒店時,掌柜一見面,沒有對孔乙己慘狀發出任何同情注意,而是急著追回那“十九個錢”,或者說掌柜即使看到了也是視而不見的,因為他們早知道孔乙己是被打斷腿了的。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樣,笑著對他說,“孔乙己,你又偷了東西了!”仍然同平常一樣,掌柜急著要自己應該得的欠款,還有合理的地方,但面對只能用手走著來酒店的弱小者孔乙己,掌柜沒有一絲的同情和不忍,仍然有意揭發孔乙己的身體和心靈的創傷,愉悅自己和麻木的眾人,這就是掌柜對孔乙己的極度冷漠。這么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了掌柜的精神世界:冷漠、勢利,精明。這也是構成孔乙己所處時代的世態炎涼的一部分。
作者能用如此簡練語言勾勒出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風貌,是因為抓住了人物最典型的特征,用最能突出人物精神且符合人物邏輯的語言來表現他們。
二、以笑寫悲的氛圍渲染
小說篇幅短小,不足三千字,“笑”字出現了12次。笑字是一個表情動詞,形容人內心愉悅,但因為人類有其復雜的社會性,這個簡單的表情動詞并非只具有她本來的含義,如小說中出現的“哄笑”“取笑”,眾人以揭穿孔乙己的傷疤而故意侮辱,取笑他,從而獲得一種自我,這是極其不道德和殘忍的行為,但作者正是通過“笑”,通過眾人笑孔乙己的畫面揭發孔乙己的迂腐和眾人對孔乙己的冷漠,從笑中總結孔乙己悲慘的一生,從笑中闡發眾人對弱者的冷漠和麻木,從笑中窺視中國舊時代社會的世情和人情的冷漠。“笑”是小說的整體氣氛,我們讀者也會被文章一開始的快活氣氛所感染,“我”一個百無聊賴的酒店小伙計,就因為“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幾聲,所以至今還記得”?!?】 就因為眾人故意揭孔乙己的缺點、傷疤而引起孔乙己緊張焦慮、可笑無力的辯駁而引人發笑的場面,孔乙己在咸亨酒店是孤立無援的文學藝術論文,可憐的窘迫和眾人的哄笑、欺凌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里。
文中出現兩次“店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這些做工的短衣幫在辛苦的體力勞動后,在熱熱地喝了酒休息中,需要一個供人玩笑的東西,來慰藉疲憊的精神,通過欺凌比自己更弱小的人來獲得自我滿足感和。在看似快活、輕松、愉快的空氣中,孔乙己沒有笑,“孔乙己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他緊張著,爭辯著,“立刻顯出頹唐不安模樣,臉上籠上了一層灰色”他凄慘著??滓壹涸诳旎畹目諝庵惺墙箲]的,不安的。作者就通過孔乙己的幾個面部表情的變化就揭示了孔乙己可憐的處境和眾人不顧孔乙己感受肆意凌辱他的殘忍和冷漠。“孔乙己是這樣的使人快活,可是沒有他,別人也便這么過”這是一句敘事發展中承上啟下的話,飽含作者濃濃的同情,一句話揭穿了孔乙己對于眾人的作用,僅僅是眾人調笑的精神工具而已。這句話相當的簡潔,但背后蘊含的意義相當的豐富,用文章下來的故事發展來證明著這個真實的存在。即使面對折了腿的孔乙己用手走到酒店的慘狀,所有人向往常一樣沒有一點惻隱之心,最后孔乙己“便又在旁人的說笑聲中,坐著用這手慢慢走去了”眾人一直鑒賞著孔乙己的悲慘和弱小,不管孔乙己處境多么艱難,眾人對他是從始至終的麻木和冷漠。孔乙己從“笑”中出場,也從“笑”中離開。作者就是通過“笑”來反襯孔乙己的悲,這樣更加強烈地揭發了小說的悲劇主題,通過十二個“笑”簡潔地勾勒了孔乙己的“慘”和眾人的“快活”,從笑和慘的巨大反差中烘托作品的悲痛、沉郁的滄桑感。“《孔乙己》作者的主要用意是在描寫一般社會對于苦人的薄涼”【8】正是此小說的主題,這深深地觸動了讀者內心最柔軟的地方,主題的闡發也正是通過作者異常豐富的言簡義豐的敘事藝術完成的。
三、四個畫面鏈接的敘事結構
《孔乙己》有13個自然段,文章的敘事結構異常簡短,分別選取了孔乙己被嘲笑,孔乙己教伙計“茴”字,孔乙己給孩子散吃茴香豆,孔乙己折退后來酒店喝酒四個畫面,作者就是通過這四個輕描淡寫的畫面,卻刻畫了有鮮明特征而真實的人物,也表達著深刻的社會意義?宰釕俚氖呂袒絲滓壹憾潦槲粗芯俚謀乙簧涂殺商鏡謀縲愿瘛?
文中前三個自然段敘述了咸亨酒店的經營情況和“我”的經歷文學藝術論文,為敘述孔乙己做好了背景鋪墊。接下來敘述了孔乙己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一面,孔乙己一道酒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著他笑,孔乙己在這個世界里是被排擠的,沒有真正溶入短衣幫的世界。短衣幫們故意戲謔著他的傷疤和痛苦。我們都知道文中的“我”小伙計是小說的敘述者作者正是通過“我”的敘述來完成故事的展開,但“我”是一個學識不高,地位低下的人,他的敘述卻有條有理,有著強烈地讀者意識,這個小說中的人物有著很強的作者意識的,雖然本質上所有的小說的人物都是作家的一手創造。“我”選取的事例無疑是最能表現孔乙己性格和命運的。不但如此,甚至“我”的敘述順序安排也異常的精巧,有著明顯的精心安排痕跡。在孔乙己被嘲笑的畫面中,前部分(第四段)寫眾人嘲笑孔乙己的偷竊行為,在眾人嘲笑孔乙己的后半部分中是眾人質疑孔乙己的讀書能力,中間卻插入一段孔乙己的背景描述,這是作者根據讀者的閱讀心理而設置的,一般讀者在讀到孔乙己被嘲笑的場面時,會產生好奇心理,這個孔乙己為什么要偷書而不承認偷,被眾人群起而攻之,所以作者就在這個大的場景中插入這一段,正好滿足了讀者的閱讀心理需求,而且這樣安排也不會有突兀的不適感覺。不僅如此,也為讀者能容易理解下文中眾人嘲笑孔乙己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原因。
參考文獻:
【1】魯迅雜文精編,《南腔北調集.我怎么做起小說來》張秀楓選編,—北京: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05.5,第182頁
【2】《且介亭雜文二集》中五論文人相輕—明術,魯迅雜文全集,魯迅著--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6第173頁
【3】【4】【5】【6】【7】魯迅小說全編,張秀楓選編,—北京: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05.5,第13頁,第14頁,第15頁
篇3
文學是一種靈魂的敘事,但在論到“靈魂”之前,似乎有必要先辨析“身體”一詞。作為一個哲學命題,靈魂和身體的二元對立在相當長的時間里統治著人們的思想。但隨著現代哲學的發展,這樣的對立已被更復雜的思想分析所代替。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到,在靈魂和身體之間,除了簡單的對立,似乎還存在著一個廣闊的彼此糾結、互相轉化的未明區域。靈魂和身體并不是分割的,身體也不是靈魂天生的敵人,相反,身體作為一個倫理命題,日益引起思想界、文學界的重視。尤其是在前些年喧囂一時的“身體寫作”中,“身體”因為有效地反抗了一種玄學化、知識化和靈魂虛化的陳舊寫作,進而成了這一階段文學革命的主角。詩歌界出現“下半身寫作”,“身體”作為“肉體烏托邦”的代名詞,更是被推到了寫作的極致——關于身體在文學寫作中的諸多爭論,都源于這種極致寫作對現存文學秩序的“冒犯”。
然而,并不能因為“身體”一詞在寫作界被賦予了極端色彩,就可忽視它的革命價值。“身體”一詞,近年有被妖魔化的趨向,好像一講到身體,指的就是性,就是欲望,就是個人的宣泄。其實沒有這么簡單。身體和肉體是不同的。肉體主要指的是身體的生理性的一面,也是最低的、最基礎的一面;除了生理性的一面,身體還有倫理、靈魂、精神和創造性的一面。身體的倫理性和身體的生理性應該是辨證的關系,只有這二者的統一才稱上是完整的身體,否則它就僅僅是個肉體——而肉體不能構成寫作的基礎。
身體的倫理性(或者說身體性的靈魂)是真確存在的,我甚至認為,身體是靈魂的物質化,而靈魂需要被身體實現出來;沒有身體這個通道,靈魂就是抽象的,就成了虛無縹緲的東西。只講靈魂不講身體的思想一旦支配了一個人的寫作,這種寫作就很容易走向玄學——玄學寫作看起來高深莫測,其實里面空無一物。靈魂不該是抽象的,因為即便是最抽象的哲學和神學,也大都不否認身體存在的重要性。比如《約翰福音》一章第一節說,“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這話很多人都熟悉,可一章十四節很多人就不一定注意了,這節說,“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有人查過原文,發現“真理”和“實際”是同一個詞。很多人讀到“太初有道”,以為是神話,可沒讀到 “道成了肉身”,
“道”被實現了,“道”成了實際,成了可以在肉身里面實現的一種事物,它不再是那個抽象的“道”了。圣經如果只講那個抽象的“道”,那個在天空中運行和人沒有關系的“道”,那我們不讀也罷,但它還講了“道成肉身”的故事,這就在神性和人性之間建立起了一個通道,把神圣的“道”和人在地上的生活結合起來了,最抽象的和最具體的融合在了一起。寫作難道不也是一種“道成肉身”的過程?不過它的“道”只是作家個人的思想,而圣經的“道”是神的“道”而已?!暗馈辈煌康亩际且谌馍砝飳崿F,要獲得一個身體的現場。
現在很多人一講到精神、靈魂、理想,以為就要反對身體,從而把身體和靈魂對立起來。其實,最有力量的靈魂、最有價值的精神都是從身體里生長出來的。在這一點上,連耶穌都不例外。圣經說,耶穌是神的兒子,但他并非一直生活在天上,而是來到地上做拿撒勒人,在地上生活了三十三年半,“道”在他身上被彰顯于日常生活中,“道”有他的身體作載體,才能被人認識。他既是在傳道,也是在活道,在他那里,道和生活是聯系在一起的。他說的道一點也不抽象,因為他的道從來沒有離開他的生活現場。他說人要愛父母,要愛人如己,不能恨人,不能殺人,等等,這些道,都以他自身的生活經驗為基礎,如果沒有這些經驗,耶穌的靈魂就會缺乏說服力。連耶穌尚且需要在地上生活三十三年半,一般的作家怎能越過身體直接飛翔?其實,不僅圣經注重“道”和肉身的關系,中國思想家在講“道”之時,也同樣注重“道”在日常生活中的實現和彰顯。朱熹在 《集注》里說,“道者,日用事物當行之理,皆性之德而具于心,無物不有,無時不然,所以不可須臾離也。若其可離,則為外物而非道矣。”——“道”固然有超越“日用事物”的時候,但“道”也遍存于“日用事物”之中,正如王陽明的詩句所言:“不離日用常行內,直造先天未畫前?!保ā秳e諸生》)正因為強調思想、靈魂不能完全脫離日常,《老子》四章才有“和其光,同其塵”一說,《莊子?天下篇》才說莊子“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假如連道家哲學都對世間、日常不離不棄,文學又怎能離開身體、現世而寫人記事?
就像日常生活里面也有尊嚴一樣,身體里面也有精神。這是常識。許多時候,我們將寫日常生活的文學作品當成庸常而沒有尊嚴的代名詞,這是誤讀。如果尊嚴不能在日常生活里面建立起來,那么,這種尊嚴就不是真正的尊嚴,真正的尊嚴應該體現在生活的每一個細節里面。同樣,精神如果無法通過日常生活、通過身體傳達出來,這種精神的真實性就很可疑。因此,我反對用一種貌似高尚的精神來貶斥身體、踐踏身體、把身體驅逐到一個黑暗的境地。真正的身體寫作,就是要把身體從黑暗的地方解救出來,讓身體與精神具有同樣的出場機會。
要反對身體,從而把身體和靈魂對立起來。其實,最有力量的靈魂、最有價值的精神都是從身體里生長出來的。在這一點上,連耶穌都不例外。圣經說,耶穌是神的兒子,但他并非一直生活在天上,而是來到地上做拿撒勒人,在地上生活了三十三年半,“道”在他身上被彰顯于日常生活中,“道”有他的身體作載體,才能被人認識。他既是在傳道,也是在活道,在他那里,道和生活是聯系在一起的。他說的道一點也不抽象,因為他的道從來沒有離開他的生活現場。他說人要愛父母,要愛人如己,不能恨人,不能殺人,等等,這些道,都以他自身的生活經驗為基礎,如果沒有這些經驗,耶穌的靈魂就會缺乏說服力。連耶穌尚且需要在地上生活三十三年半,一般的作家怎能越過身體直接飛翔?其實,不僅圣經注重“道”和肉身的關系,中國思想家在講“道”之時,也同樣注重“道”在日常生活中的實現和彰顯。朱熹在 《集注》里說,“道者,日用事物當行之理,皆性之德而具于心,無物不有,無時不然,所以不可須臾離也。若其可離,則為外物而非道矣。”——“道”固然有超越“日用事物”的時候,但“道”也遍存于“日用事物”之中,正如王陽明的詩句所言:“不離日用常行內,直造先天未畫前。”(《別諸生》)正因為強調思想、靈魂不能完全脫離日常,《老子》四章才有“和其光,同其塵”一說,《莊子?天下篇》才說莊子“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假如連道家哲學都對世間、日常不離不棄,文學又怎能離開身體、現世而寫人記事?
就像日常生活里面也有尊嚴一樣,身體里面也有精神。這是常識。許多時候,我們將寫日常生活的文學作品當成庸常而沒有尊嚴的代名詞,這是誤讀。如果尊嚴不能在日常生活里面建立起來,那么,這種尊嚴就不是真正的尊嚴,真正的尊嚴應該體現在生活的每一個細節里面。同樣,精神如果無法通過日常生活、通過身體傳達出來,這種精神的真實性就很可疑。因此,我反對用一種貌似高尚的精神來貶斥身體、踐踏身體、把身體驅逐到一個黑暗的境地。真正的身體寫作,就是要把身體從黑暗的地方解救出來,讓身體與精神具有同樣的出場機會。
二
身體作為一個哲學概念,當然有物質性(生理性)的一面,但物質很可能是我們了解精神的必由通道。文學雖為精神事務,但并不等于說文學由此就可脫離身體這一物質外殼而獨自存在——任何的精神、靈魂和思想,都必須有一個物質的外殼來展現它,沒有這個通道,寫作就會演變成為一種不著邊際的幻想,或者變成語言的修辭術。強調身體在寫作中的意義,其實是強調作家寫作時個人的在場。“身體”是個人在場的標志之一。一個人的寫作,如果沒有對存在、對他所體驗的生活的身體性參與,他的寫作很可能是凌空蹈虛的,這和意識形態管制下的假大空寫作并無不同。
從文學史的角度說,真正偉大的寫作都是身體寫作,都是寫作者的身體在場的寫作。身體是不可復制的,而文化具有某種公共性。為文化而寫作的作家,常常顯得個性模糊;而面對自己的身體,忠誠于自己的身體感覺,并對身體經驗進行創造性的語言處理的作家,反而有可能成為好作家,因為他們有能力將身體語言化,使語言具有他身體的形狀。比如,讀李白的詩,可以感覺到李白這個人是豪放的、飄逸的,有一種神采飛揚的身體印象;讀杜甫的詩,你會覺得這個人比較沉著、憂傷,身體前進的步伐感覺是緩慢的,這些都是他們的語言留給讀者的印象,它是另一種真實。偉大的文學總能讓人通過它的語言,看到作者的身體——讀這樣的作品,你會覺得是在和一個具體的人對話,而不是在和一種空泛的思想打交道。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閱讀感受,當你喜歡讀一個作家的文字,時間久了,你還會喜歡上這個人,你會去尋找這個人的照片,去讀他的傳記,了解他身體活動的歷史,渴望知道他的愛情故事,甚至會想去他的故居看一看。會有這種愿望,就因為他的作品把他的身體帶到了你的面前,你渴望了解這個人更多的方面,才會萌生看他的故居和遺物的想法?,F在很多作家在寫作上的失敗,就在于他們不承認寫作是有身體性的,或者,他們意識到了這種身體性,但沒有面對自己身體的勇氣,沒有把身體在語言中實現出來的能力,比如,一些明明是脆弱、無能的人,卻經常在作品里把自己扮演成一個偉大、剛強、充滿力量的人(相反,卡夫卡就真實地面對了自己的脆弱和無能,他承認,“我是完全無用的,然而這改變不了”),這種虛假性就會構成對寫作的致命傷害。
寫作的虛假性,許多時候正是源于寫作者對身體的遮蔽。身體從一方面說,是個人的身體——物質性的身體;從另一方面說,許多的人也構成了社會的身體,社會的肉身,“我們的身體就是社會的肉身”!——這種肉身狀態,正是寫作需要用力的地方。今天,很多人的寫作之所以顯得蒼白無力,就在于他的寫作幾乎不跟這個社會的肉身狀態發生關系,他的寫作,總是在社會意識形態或某個超驗的思想結論里進行,凌空高蹈,停留于純粹的幻想,看不到任何來自身體的消息。真正的寫作必須面對身體,面對存在的每一個細節,面對這個社會的肉身狀態,留下個人活動的痕跡,這是寫作的基礎性部分;如果在寫作中看不到這一面,就會落入單一的大而空的務虛之中,像過去那種政治抒情詩一樣。
其實,不僅寫作事關身體,一切的社會事務都和身體有關,連政治也不例外——沒有身體的政治,肯定是不會尊重人性、尊重生命的。沒有身體的政治向往的是遠方,為了遠方的某個超驗的理想,它可以不惜犧牲許多現實中的生命;強調政治的身體性,就是要避免政治只在空中飛翔,而無視千萬哀痛的靈魂在大地上游蕩。只有從身體出發的政治,才有可能是人性的政治。歷史已經一再告訴我們,什么時候政治開始限制身體的自由,什么時候就會現思想專制和生命迫害,因為政治要飛向那個虛無的遠方,它是決不允許身體束縛它的。身體是當下的朋友,遠方的敵人。忽視當下性、只顧遠方的政治和寫作,對人類是一種災難;人連藏身之處都沒有了,還談什么幸福和理想?死魂靈的寫作就是一直在空中飛翔,永遠落不到大地上,不能魂歸“我”這個身體,最多只是現有文化和思想的轉述,這種寫作顯然是被別的思想作用了,接受的也是別的思想命令,哪怕這種思想很高尚,符合人類最偉大的理想,于寫作者的身體而言,也是死的,虛假的。一些作家在政治運動期間寫了不少“假大空”的作品,為何現在不愿再談及?因為事過境遷,他發現那些東西不能代表真實的 “我了——由此可見,當時那個真實的“我”是被有意遮蔽起來的。包括詩歌界一度極為推崇的海子,他在長詩和詩學隨筆中,經常使用希臘哲學和希伯萊神學的一些思想詞匯,可他并未在自己的身體中找到和這些神學思想相契合的點。在 “王在深秋”、“我的人民坐在水邊”這些空泛的詩句中,你看不到海子那個柔弱的、多愁善感的身體,你感覺不到他的身體是如何存在于“王在深秋”這樣的詩句里的。我不否認海子是有才華的,但他的寫作沒有足夠尊重自己的身體,反而用一種高蹈的方式蔑視了身體的存在,并親手結束了自己的身體——從他慘烈的自殺悲劇中,你可看出他是多么厭惡自己的身體,多么想脫離身體的束縛而獨自在空中飛翔。他的詩歌,很少有身體的在場感很少有那些和個人的身體密切相連的細節,看不到多少現世經驗,你只能看到他張狂的靈魂在希臘上空、在神學殿堂里漫無邊際地飛翔,這種靈魂最終因為失去了它最主要的基礎——身體——而顯得過于空洞。
在當下的文學寫作中,除了海子這種觀念寫作之外,還存在著一種虛假的身體寫作———它使用的是公共的身體,這看起來是在書寫身體,其實這樣的身體已經沒有多少個人的色彩,只不過是在轉述一些身體的公論而已。比如,小說寫作中的那些私生活,有多少不是照著現有的消費口味所設計?詩歌寫作中的個人經驗,又有多少出自詩人自身的深切體驗?現在市場上有那么多似是而非的“個人寫作”,就是因為這些“個人寫作”都有著鮮明的公共價值的烙印。真正的“個人”其實一直處于隱匿之中,很多的“個人”只是經驗、表象的不同,支配這些“個人”的依然是某種思想的總體性,并無多少精神的個性可言。它的直接后果是縮減了文學的精神空間,也使寫作變得日益表淺化。
要反抗這樣一種公共寫作,沒有身體的揭竿而起是無法成功的。但是,身體在今天的寫作中被簡化、被過度使用后,也面臨著再度被公共化的危險。如果說,上次的公共化是專斷的思想,那么,這次的公共化則是性和欲望。它們的思維方式是一樣的。不能說,一個人大量寫到了性和欲望的場景,這個人就是在進行身體寫作;身體一旦被公共化,即便作家寫了再多身體性的細節,它也不再是身體寫作,因為這樣的寫作用的不再是個人的身體,而是公共身體,它在骨子里其實還是觀念寫作,因為在他筆下的性和欲望,只是一種社會公論,一種與自己的個人經驗無關的類型化表達。很多人甚至看到書寫性和欲望的作品好賣,便按照這個社會的總體要求來設計自己的寫作,這是寫作的復制,已經和那個真實的身體無關。
三
錢穆曾經指出,晚清的衰落,就在于文化成了紙上的文化。照此說法,現在的寫作困境,也在于寫作成了紙上的寫作——最有活力、最有個性的部分被遮蔽了,千人一面。千人一面的寫作肯定是觀念寫作,而不會是身體寫作。這樣的觀念寫作,就是為了某個意識形態的總體要求,或者為了一種所謂的抽象精神,大家都朝著這個方向寫,集體戴上文化面具(如羅蘭?巴特所說,現在的寫作都戴上了文化的面具)——這面具要遮蔽的首先就是自己的身體、自己的心跳。這種文化面具既可能來自意識形態,也可能來自書面的閱讀經驗;閱讀中的文化面具,與意識形態的文化面具是一個意思。反抗這種寫作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回到身體,回到有體溫的寫作現場。
為此,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發生文學的語言革命之后,到二十世紀末,身體會成為另一次文學革命的主角。語言和身體,前者指向的是“怎么寫”,后面指向的是“寫什么”——比如 “下半身寫作”,不就是一次“寫什么”的革命么?好像“怎么寫”的可能性已經窮盡了,再次的革命,只能訴諸身體,造道德的反。從這個意義上說,“下半身”的出現并不像一些人想象的那么簡單,它作為一種詩歌的行為藝術,把詩歌從“怎么寫”再次轉回到“寫什么”,這里面其實蘊含著新一作者很深的文學焦慮和精神焦慮。
但我也注意到了,當身體寫作成為一種時髦,當肉體烏托邦被一度神圣化,“身體”很快就在當代文學中泛濫成災。真正的身體遭遇到了被簡化、被踐踏的命運。簡化的意思就是把身體等同于肉體、欲望和性,結果就把身體寫作偷偷地轉換成了肉體寫作。這種對身體的迷信很容易走向肉體烏托邦。尤其是一些年輕的寫作者,普遍以為肉體就是一切,以為肉體可以決斷一切,把身體的生理性強調到了一個極端的地步?!懊镆暽眢w固然是對身體的遺忘,但把身體簡化成肉體,同樣是對身體的踐踏。當性和欲望在身體的名義下泛濫,一種我稱之為身體暴力的寫作美學悄悄地在新一下建立了起來,它說出的其實是寫作者在想象力上的貧乏——他牢牢地被身體中的欲望細節所控制,最終把廣闊的文學身體學縮減成了文學欲望學和肉體烏托邦。肉體烏托邦實際上就是新一輪的身體專制——如同政治和革命是一種權力,能夠閹割和取消身體,肉體中的性和欲望也同樣可能是一種權力,能夠扭曲和簡化身體。”!雖說“肉體中存在反抗權力的事物”",但是,一旦肉體本身也成了一種權力時,它同樣可怕。因此,我更愿意用一個新的說法來代替“身體寫作”這一稱謂——“寫作是身體的語言史”。說“寫作是身體的語言史”,強調的是兩個要素,一個是身體,一個是語言?!吧眢w”說的是作家使其煥發出新的光輝——遺憾的是,這樣的創造性寫作,在當代是越來越少了。
篇4
虛擬實踐教學是傳統實踐教學的領域拓展。盡管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實施多年,但是,對何謂實踐教學的認知依然見仁見智。黃蓉生等人將其歸納為五種主要看法,在此基礎上提出自己的內涵界定: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教學環節,是由課堂實踐教學和社會實踐教學組成的、以實踐為中介、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建設和社會實踐教學環節的內容與形式有機結合的、以研究性學習為橋梁、把大學生的動腦思考與動手實踐相互聯接的以知識和方法為紐帶的教學過程的總和。具體的實踐方法包括“社會調查”“觀察體驗”“宣傳教育”“榜樣示范”“親自體驗”“比較分析”“思想轉化”等。很顯然,這個界定把實踐教學看作一個涵蓋課堂實踐教學與課外實踐教學的教學過程,突出了實踐環節動腦與動手結合、進行研究性學習的特點,強調了課程建設與實踐環節的有機結合,很好地概括和揭示了實踐教學的構成與特點。應該肯定,這是一個合理性、適用性都很高的看法,對于本課題組界定虛擬實踐教學的內涵具有極大啟發和借鑒意義。不過,其不足之處也是明顯的。第一,過于寬泛,不夠嚴格。在我們看來,作為“第二課堂”的社會實踐是大學生以社會為師、向社會學習的過程,其操作流程和實施原則不同于和課堂教學連接緊密的實踐教學。所以,不宜并入實踐教學環節。同時,這種看法將“宣傳教育”“思想轉化”也看成實踐教學的實施方法,明顯超出了自己的界定,模糊了實踐教學與理論宣傳的界限。第二,對網絡環境下的虛擬實踐采取了視而不見的態度。在我們看來,應當從嚴格意義上,即與理論教學直接聯通的意義上界定實踐教學。概括地講,所謂思政課實踐教學,就是學生在預定目標牽引下,運用世界觀、方法論,獨立分析和解決社會現實問題、理論焦點問題的一種研究性學習活動。第一,它是思政課整體教學過程的有機組成部分。思政課的傳統形象是清一色“滿堂灌”、教師單一主體的理論講解,當下思政課教學的基本樣式則是“課堂教學+實踐教學”。第二,它與課堂教學是一種“分工協作”關系。課堂教學偏重于知識習得,實踐教學強調知識運用,共同服務于塑造大學生科學世界觀、方法論的根本目的。第三,它更加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性。課堂教學的主角是教師,實踐教學的主角則是學生。當然,實踐教學也需要教師的設計和引導,但是,教師只是導演,實踐教學的效果與成敗關鍵在于學生積極性的發揮。思政課虛擬實踐教學,是傳統實踐教學的拓展和深化,它開辟了新的空間、拓展了新的形式,將實踐教學引入了一個網上實踐與網下實踐、現實實踐與虛擬實踐交互影響、良性互動的新境界。其活動展開的空間是網絡世界、虛擬空間;其活動的展開和完成需要實踐主體具備一定的電腦操作技術和能力;其成果的呈現不再是傳統的紙質形式,而是寓時效性、思想性和藝術性于一體的多媒體作品。思政課虛擬實踐教學區別于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一種新的發展形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一般是指網絡環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具體說,它是“在了解計算機網絡和多媒體知識,掌握現代傳播技術基礎上,通過制作、傳播和控制網絡信息,引導網民(或受眾)在全面客觀地接觸信息的基礎上,選擇吸收正確的信息,從而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主渠道教育之外的另一種教育形式,它通過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網絡社區、師生網絡互動、易班(E-Class)、網絡化的日常管理和交流互動等形式,達到潛移默化的教育目的。它主要由學校的特定職能部門(宣傳部、團委、學生會等部門)和特定人員(主要是輔導員)來組織實施和完成。與之不同,作為思政課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虛擬實踐教學是由思政課的任課教師基于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基本規律,制定詳細的實踐教學計劃和流程,通過激發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能動性,依托網絡平成擬定的虛擬實踐教學任務。任課教師基于學生提交實踐成果的形式(主要有電子書、網站、網頁、視頻、電子報等形式)和質量給予合理的評價,并最終納入整個課程的總成績。信息化時代的來臨,網絡伸展到社會生活的每個角落。網絡參與人以年輕人居多,在大學生中尤為盛行,是吸引大學生的文化、生活陣地。美國著名未來學家阿爾溫•托夫勒指出:“電腦網絡的建立與普及即將徹底改變人類生存及生活模式,而控制與掌握網絡的人就是人類未來命運的主宰,誰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網絡,誰將擁有整個世界?!币虼耍髮W生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們不僅要意識到網絡巨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而且要主動進入網絡,了解網絡的特性,由一個游弋于網絡外的關注者迅速變成網絡運用操作的使用者。因此,高校的思政課教學必須滲透到網絡空間中,充分利用網絡空間陣地,建立思政課的教學網站,著力創建大學生思政課校園網絡實踐教學平臺。虛擬實踐教學就是這一探索的初步結晶。通過這一形式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理論的能動性和創造性。能動性是人區別于動物的本質特征之一,反映和標志著實踐活動的“屬人性”特點。人正是通過實踐證明著自己是“能動的自然存在物”?!皠游飪H僅利用外部,單純地以自己的存在來使自然界改變;而人則通過他所作出的改變來使自然界為自己的目的服務,來支配自然界?!碧摂M實踐比現實中實踐具有更大的能動性。由于網絡空間是人的創造物,是全然的人工自然,人對其擺脫了天然自然的不可預測的客觀必然性的制約,因此相比較而言,人在其中比在純客觀的物理的自然中擁有了更大的能動性,而且其電子的瞬時的反饋性和動態性又使這種能動性如虎添翼。此外超文本的流動性使人的思維處于激活狀態,也為主體的能動性奠定了基礎。在虛擬實踐中,大學生主體可以突破現實社會中的性別、身份、地位等的限制,因而可感到前所未有的自由,這也是其能動性的表現。而且由于主體的匿名性和實踐范圍的全球性,很難有某個外在的力量來支配主體的實踐,也難使主體成為受外界力量任意擺布而無力掌管自己命運的木偶或奴仆,主體有了更大的自主性,可以支配自己的實踐,因而更利于能動性的發揮。在思政課中實施虛擬實踐教學,正是充分利用了大學生的這種虛擬主體身份,也正是通過這一嶄新的實踐平臺,大學生學習思政課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
二、虛擬實踐教學的支持系統
根據我們的研究,虛擬實踐教學的支持系統至少應當包括以下三個方面。首先,教學管理規范。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作為探索性改革舉措,虛擬實踐教學能否取得實效,關鍵在于教學管理是否規范、合理。為避免流于形式,應當從事前、事中、事后三方面訂制規范,加強對教師和學生的管理。我們主要從以下方面著手:一是課前制定并動態完善教學計劃。將“分析社會問題和網絡現象、培養提升學生辯證思維能力”作為教學目的,明確實踐類型和具體形式的內涵與要求,同時為學生推薦參考選題、學習網站。該計劃在開課第一周即公告全體學生。二是制定以過程考核為主的教學文件,包括“基本原理概論實踐作業要求和評分標準”“基本原理概論虛擬實踐教學手冊”“基本原理概論期末免考細則(修訂版)”“上海政法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虛擬實踐作品比賽評分標準”等。貫穿其中的基本理念是“過程管理”“過程考核”,突出之點就是將實踐教學的成績作為重要指標納入課程總成績,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三是做好教學總結和檔案整理。通過舉辦大賽和實行期末免考,讓優秀學生脫穎而出;對于實踐作業、實踐手冊和獲獎作品,及時進行分類整理,遴選部分作品刻錄光盤,作為資料長久保存。同時,進行教學總結和研究,不斷探索實踐教學規律,為下一輪教學提供支撐。其次,虛擬實踐教學考評體系。考評應當做到兩個結合:過程與結果結合、思想性與技術性結合,二者缺一不可。具體包括:一是分類考評。校外、課外的“虛擬實踐教學”具有分散性特點,應以結果考評為主,輔之以過程管理。校內、課內“虛擬實踐教學”具有一定可控性,尤其是課內“虛擬實踐教學”集中性則更高,應當堅持過程考評為主,輔之以結果考評。二是考評指標要體現思想性與技術性相結合原則。學生提交的“虛擬實踐教學”作業,擺在第一位的是思想性,包括內容的科學性、學術性、創新性,同時還要考核其技術含量,如技術難易程度、操作的便利性等,當然還有信息量大小、資源類型的豐富性等因素。三是考評主體應當是學生互評和教師考評二者結合。由于學生是“虛擬實踐教學”活動主體,讓那些選取同一類型虛擬實踐的同學之間互相評價,既可以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又便于互相促進,在一定意義上,可視為考評環節的實踐教學。又次,建設虛擬實踐教學資源庫。該資源庫不同于思政教育與研究專業網站,也不同于思政課網上課程中心,而是直接服務于課內、校內管理可控式“虛擬實踐教學”需要的一種新型資源庫。建設時應堅持以下原則:一是使用的便利性,既可以供課堂教學師生共用,也可供學生在校內任何一個網絡接口連接使用,同時也可以在不同模塊之間切換。二是共建共享性。本資源庫由師生共同開發,共同使用;共建的過程也是實踐教學的一種形式。三是實踐性,即便于師生、尤其是學生開展網絡調研型、問題研究型虛擬實踐活動(另外兩種不適宜在校內或課內完成),而不是簡單地瀏覽信息。在內容構成上,資源庫應當包括兩個層次:一是集成單元庫,包括微教學單元、網絡經典案例庫、經典問題庫等等。本庫的功能是為師生選定虛擬實踐教學的具體問題提供幫助。在設計上,宜采用模塊化集成的方式排列,即以課程內容的若干微教學單元為軸心和統領,配置相應的案例庫和問題庫,并適時更新、補充。二是基礎素材庫,包括文本庫、圖形圖像庫、動畫庫、音頻庫、視頻庫、參考資料庫、相關網址等。本庫的作用是提供開展虛擬實踐教學所需資料、完成實踐作品必備的素材,在資料的搜集與更新上,動態對應于集成單元庫的需要。
三、虛擬實踐教學的育人功能
篇5
關鍵詞: 網絡文學 穿越小說 敘事模式
“穿越小說”是“穿越時空小說”的簡稱,作家出版社總編室主任劉方對此解釋為:“穿越小說的稱謂不是類別劃分,而是按內容定義。其情節通常是描述一個當代青年遭逢變故,機緣巧合下,進入古代,以在場的方式參與見證了種種眾所周知又知之不詳的歷史事件。”[1]
穿越小說作為網絡文學中最熱門的一種類型,在網絡文學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僅以晉江原創網為例,在晉江文學城以“穿越時空”為標簽的作品,完結的作品已有2450多頁,并且每頁作品數量達到50多部,足見穿越小說數量之多。諸多網絡穿越小說作為實體書出版之后,也受到讀者們熱烈的追捧,一年之內有超過200多部穿越小說出版成書,甚至很多還被翻拍為影視劇。但是與小說盛行的火熱程度相反,目前學術界對于網絡穿越小說的研究卻不豐富。因此,本文重點從敘事模式角度分析穿越小說的基本特點。
一
穿越小說按穿越者的身份可以粗略分為兩類:男主穿越小說與女主穿越小說。男主穿越小說,顧名思義,即穿越的主體是男性。相比以女性為主體的穿越小說,男主穿越小說在數量上要少很多,且情節類似,模式單一。小說通常都描寫現代社會中普通的甚至是不得志的男性青年,穿越時空回到古代后,利用現代人的智慧及現代文明大展拳腳,幾乎無所不能,最終建功立業,順便再收獲幾個絕色美女,諸如《尋秦記》中的男主角項少龍等。男主的自信和現代智慧所支撐的獨特魅力,使其在古代受到無比歡迎,得到古代女性的歡迎。但這與女性心中對專一愛情的期待明顯沖突,男主穿越小說并不受廣大女性歡迎。網絡文學的主體讀者正是女性,所以男主類穿越小說沒有成為穿越小說中的主體類型。
穿越小說的主體是女主穿越小說,它們數量龐大,讀者眾多。早期的小說穿越女主角大多是絕色美女,或為王公貴族,或為大家小姐,或為商賈名流之女,甚至穿越為青樓女子。但是無論女主角穿越到哪里,身邊一定圍繞著俊美的男主和癡情的男配,為她鞍前馬后效勞,女主更是在古代混得風生水起,無所不能。這種女主萬能模式多了之后,讀者就會產生審美疲勞,又產生種田模式和宮斗模式。無論哪種模式,女主穿越小說的特點便是著力描寫愛情,女主一心追求忠貞的愛情,最終都能找到一個甘心為她拋棄三妻四妾的男人共度一生。
二
顯然,穿越小說的作者群和讀者群中都以女性為主,女主穿越小說的情節通常有著固定的套路,筆者將之分為兩類:主角萬能模式與非主角萬能模式。
在主角萬能模式中,首先,穿越小說中的主角外貌必是無可挑剔的。女主不是絕色佳人就是氣質飄逸,男主不是英俊帥氣至少也是五官端正。這點從很多穿越小說的命名就可以看出,不是“傾世”就是“絕色”,體現出現代社會對美的追求,無論男女,都想讓自己的形象變“美”。穿越小說中經常帥哥美女云集,而男女主角更是帥男美女中的佼佼者。
在女主穿越小說中,穿越的女主總是詩詞歌賦、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這些接受了現代文明教育的女主們,雖然不會女紅,繡不來花,但是唐詩宋詞卻信手拈來。尤其當她們穿越到架空的朝代時,唐詩宋詞便成為其宣傳自己、增強魅力的工具?,F代社會娛樂產業的高度發達也給女主角們提供了幫助,她們可以利用現代流行歌曲和現代歌舞在古代大出風頭,引得無數文人才子競折腰。
雖然女主穿越小說中愛情是主線,但是作者往往還會加入對女主角們在古代開拓事業過程的描寫,而不僅僅圍繞愛情展開情節,這和現代女性大多參與工作的原因息息相關?,F代職業女性,讓她們整天待在院子里,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是難以做到的。在古代,現代女性可以利用穿越這個巨大優勢,順利地闖出一番事業。但是身在古代,女子出門拋頭露面總是不方便,因此女主們大都采取女扮男裝的辦法,或找一個人代替自己出面打理事業,本人則退居幕后。她們的事業往往是由男人在保駕護航,在遇到官府、地痞滋事的時候,往往是由男主或者男配幫忙解決,維護她的事業。這雖然體現了男權社會下女性的悲哀,但也表達了女性自身對于獲得事業發展的訴求與期待。
可是,“當網絡類型小說新穎的幻想方式流于爛俗,這幻想方式便是源動力潰敗的最大因素”[2],穿越小說同樣如此。隨著穿越小說固定不變的主角萬能模式的泛濫,讀者們開始對這種情節套路感到厭煩。于是,非主角萬能模式出現了。在早期的“種田文”中,穿越女們已不再萬能,相反,卻對陌生的時代充滿了警惕和未知的恐懼,她們小心翼翼地掩藏自己的穿越身份。與之前穿越回古代呼風喚雨的穿越女們不同,種田文的穿越女們只求在鄉間種田,老實本分地嫁人生子,過柴米油鹽的古代生活。隨著種田文的大規模跟風出現,讀者對這種平淡瑣碎的種田文漸漸失去興趣,于是“宮斗文”誕生了。此時愛情已經不再是穿越文的主線,在后宮中生存,主角與其他女性爭寵奪權互相陷害成了這類小說的主要情節。宮斗文中那些后宮爭寵互斗的情節側面反映了現代職場中人與人之間互相斗爭的緊張關系。但宮斗文復雜的人物關系和歷史背景對作者的寫作功力有較高的要求,要求相對較低的“宅斗文”便出現了?!罢肺摹?,顧名思義即女主人公生活在大戶人家里,每日要處理婆媳、妯娌、姑嫂和妻妾之間等家庭矛盾。此類小說既結合了宮斗文中人與人互相斗爭的一面,又有種田文中古代人家生活畫卷的味道,在回避了宮斗文對寫作功力較高要求的同時,還避免了種田文般流水賬似的敘述方式。
隨著穿越小說的這幾類故事不斷被跟風模仿,最終形成了穿越小說幾大固定套路,被后期許多專為搞笑的穿越小說作為調笑的橋段使用。過去各類穿越小說中的女主們紛紛作為反面形象出現,在這種對俗套模式的反復調侃中,“反穿越小說”初見雛形。
以晉江文學城熱門穿越小說我想吃肉的《非主流清穿》為例,小說講的是女主穿越成清代康熙年間伯爵石文炳的嫡女,成為清朝太子妃,改變廢太子胤的命運,在康熙駕崩之后成為皇后的故事。女主一反過去的清穿女主的固定套路,她小心翼翼地學習古代的各種禮節知識,表達了對于面對皇權的恐懼和未知命運的擔憂。女主多次提及,親身穿越到清代后發現很多清穿小說的常識都被顛覆了。例如在康熙年間,無論男女小時候均是金錢鼠尾的發型,這一點無論是清宮戲還是清穿小說,基本都沒有提及,而這本小說的作者卻細心地將這個細節寫入文中。除了這些細節的常識問題外,還有人物設定的變化。在過去的清穿小說中,對康熙諸皇子的描述已經形成固定的模式,如“冰山四爺”、“癡情八爺”等。這部小說一改過去清穿小說的設定,描寫八爺其實是有很多小妾的,四爺其實是話嘮,太子其實是聰明睿智的,諸位皇子的外貌也并不都是俊朗瀟灑的,相反不少皇子長得并不怎樣,就連康熙也是一臉麻子。文中也有涉及典型的“穿越女”試圖和四爺來一段驚天動地的愛情,結果卻被視作異端的情節。這些都體現了作者對過去主角萬能模式的異議與嘲諷。
隨著穿越小說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反穿越小說”開始出現。所謂的“反穿越小說”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針對穿越泛濫的現象,穿越小說的主角一般隸屬于“時空管理局”之類的機構,其任務就是來監督這個已經被穿越女穿越得千瘡百孔的時代的穿越女們,不讓她們干涉時代的發展,甚至擁有特殊的武器能夠將這些穿越女送回其本身所在的時代;另一種多是古代的重生女主與穿越女主對抗,或是在一邊看著想要興風作浪的穿越女自取滅亡,或是用自己重生的優勢壓制穿越女,最終穿越女輸給本土重生女。歷史不受穿越女的干擾,回歸正常。
三
穿越小說作為網絡文學中最熱門的一種題材,經由網絡這個自由開放的平臺迅速發展。由于男女審美的不同,產生了男主穿越小說和女主穿越小說兩大類型,但是男主穿越小說和女主穿越小說相比,受眾要少很多,女主穿越小說在穿越小說乃至網絡文學中都占據了主置。穿越小說在發展中產生了固定的模式和套路,早期的穿越小說,主角都是萬能的;隨著穿越小說的發展,也產生了非主角萬能模式的小說,由此衍生出了種田文、宮斗文和宅斗文等形式。
穿越小說興起以后得到了廣大讀者的認可和贊譽,穿越題材是網絡文學中全新的題材,它給了廣大作者和讀者廣袤的想象空間,給網絡小說的創作增強了幻想性和娛樂性。但是穿越小說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如一些作者喜歡跟風隨大流,作品帶有強烈的趨利性,且缺乏文學性,情節俗套,模式固定,有很多不合邏輯之處。同時,由于網絡的自由性,小說作者的素質參差不齊,其作品質量自然也良莠不齊,這些都是我們應該注意加以克服和改善的。
就穿越小說的發展前景而言,目前它們發展態勢良好,基本進入平穩期。讀者對于穿越小說熱情不減,高質量的穿越小說層出不窮。因此,短時間內,穿越小說并不會被打入冷宮,穿越題材將是長期熱門話題。
參考文獻:
篇6
敘事教學法是關于語言教學的一種思想和方法。它的主要思想是將敘事化手段運用到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是教學的某一環節也可以是教材中課文的某一段落、某個語言點。運用敘事的方式設計教學并呈現在課堂上,為學生營造一個真實的交際環境。在相對真實的交際環境中學習語言有利于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在英語課堂上運用敘事教學法不僅能使學生學習活動生活化和藝術化并且能夠培養學生的語言、情感、想象、創造等心智能力。敘事教學法也是一種方法,這種方法不是一個籠統的概念還包括教學的具體方法、過程和技巧。綜上所述,敘事教學法是思想、方法和技巧的有機統一體。
二、敘事教學法的理論
基礎敘事教學法是根據認知語言學的研究成果,以敘事理論為基礎的一種教學方法。敘事教學法的理論基礎有以下五個方面:一是人類思維理論。人類學家布魯納把人類思維分為范式思維(即科學思維)和敘事思維。人類自古以來就習慣通過敘述故事的方式來表達對世界的看法,總結生產生活經驗。在敘事教學過程中,學生處于教學的主體地位,學生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將學習內容重新編碼內化為自己容易理解并方便記憶的知識,這符合學生的慣用思維。二是認知心理學理論。認為人類生活是一個故事化的過程,人類習慣通過故事表達思維,只有通過故事的形式才能真實又生活化地傳遞人類文明。
三、敘事教學法在英語課堂上的應用
順應了學生的思維習慣,有利于學生提高掌握單詞的效率。三是認知語言學理論。認為在習得語言的過程中,學習者首先要掌握敘述的方法。在交流過程中人們更傾向于注意敘述性話語,所以掌握敘事方法更容易在交流中習得語言。四是敘事理論。認為講故事是人們與生俱來的能力,敘述是人類認知和表達世界的基本方式。五是外語教學理論。認為培養學生靈活使用語言是語言教學的價值,敘事教學法是可以用于任何階段和程度的語言教學中并具有趣味性的教學方法,有利于學生積極主動地運用英語表達思想。由此可見,敘事教學法從人類的思維、心理、語言等多角度出發,建立在嚴密的理論基礎上。敘事教學法在初中英語課堂上的應用在詞匯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某一課的若干個單詞組成故事,也可以利用一個敘述故事講述某一個單詞。這個過程不用貫穿教學過程的始終,可以有針對性地用于詞匯教學的某個環節。使用詞匯教學法進行英語教學主要有以下三種方式:
1復述復述有兩種形式
一種是簡單復述,另一種是相對復雜的復述。簡單復述是學生將所學的新課文中的某一段用自己的話再敘述一遍。相對復雜的復述是學生將整篇課文用自己的話進行敘述。相對復雜的復述所敘述的故事更復雜,這要求學生思維要更加嚴密。在傳統的英語教學中,部分教師也會運用復述的方式進行教學,但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是教師沒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使用新學的詞匯進行復述,學生反復使用自己已經十分熟悉的詞語進行復述,這種復述活動不能使學生反復操練所學新詞,教學效果自然也就不明顯了。所以教師安排復述活動時一定要要求并引導學生使用新詞匯。教師既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安排復述活動也可以通過布置家庭作業的形式安排復述活動。目前為止,我國仍然使用班級授課制,班額較大。教師在課堂進行復述活動不能涵蓋全部學生,只有部分學生能得到鍛煉。敘事教學法提倡在課外寫作活動中引導學生使用復述,利用布置作業的方式彌補課堂鍛煉的不足,使每個學生都能利用復述的方式認知、掌握所學新詞匯。熊沐清教授提出觀點:使用敘述方法可以有效地記憶知識。敘述是將我們所要記憶的內容進行認知加工,使這些知識在自己的頭腦中重組轉化為熟悉的知識,從而方便記憶。在初中英語詞匯課堂上,通過參與復述活動,學生所獲得的不僅僅是學習詞匯的意義和用法,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學習詞匯的方法,更加鍛煉了學生的敘事思維。
2創建或改編故事復述要求
學生根據所學內容,將已學內容加工改造變成自己的知識。在復述過程中由于已經有一定的模板,這限制了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從這個角度來說存在一定的弊端。為了更加完善敘事教學法,激發學生想象力和創造思維,敘事教學法進一步提出了創建或改編故事的方法。這個方法的內涵是在詞匯教學過程中,教師布置任務,讓學生根據所學單詞自由地創建故事。在這個過程中,通過發散思維和自由想象,學生將所學單詞運用到故事中創造自己喜歡的故事。學生自由選擇故事的題材和體裁。宗旨是通過創建故事的方式,讓學生理解并靈活運用新單詞。與此同時,鍛煉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促進學生認知成長。
3創設情境,角色參與
我們知道單詞通過反復使用最容易被記憶。敘事教學法倡導教師在課堂詞匯教學中為學生創設一個真實的交際環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靈活運用所學單詞。這樣不僅達到了記憶的目的,更使學生知道單詞如何使用。這種交際情境可以設置學生喜愛的形式,例如話劇、采訪或小品等形式。沒有參與角色扮演的同學要對表演者進行點評。教師在設計角色扮演活動中要注意情景的真實性和趣味性,不要流于形式。結語敘事教學法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通過復述、創建或改編故事和角色扮演等方式,為學生創建了真實的語言環境,有利于學生學習和記憶詞匯。敘事教學法促進初中生習得詞匯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這樣的敘事活動中,學生根據新學的單詞創造或改編故事,將單詞內化,這不僅有利于學生記憶單詞,更有利于靈活運用單詞。
(2)敘事教學活動豐富多彩,將本來枯燥單調的詞匯學習變得生動活潑。在這種愉悅的氛圍中,學生學習更有積極性,學習效率更高。
篇7
企業對大學生就業能力的現實需求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綜合素質。綜合素質包括責任意識、團隊協作意識、人際交往能力和工作執行能力。綜合素質的嚴重匱乏是當下制約企業及大學生發展的重要因素。二是專業能力。專業能力是大學生服務企業和正常工作的基本保證,也是企業謀求發展進步的核心助推力。沒有過硬的專業技能,大學生就業就是空談,企業的運營管理也就失去了人員保障。三是實踐能力。實踐能力強是工作經驗豐富和適應性好的表現,企業通常都更加歡迎上手快、培養成本低、善于解決工作問題的員工。以往的高等教育重理論、輕實踐,實踐常常是大學生的薄弱環節。四是心理承受能力。企業在運營過程中常常面臨激烈的行業競爭,員工的整體心理素質對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所有企業都迫切需要吃苦耐勞、競爭意識強、抗打擊能力突出,遇到問題敢于直接面對、迎難而上的員工。
二、企業需求視角下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的途徑
(一)強化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國內大多數高校采用的是寬松式教學,大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生活有著較為自由的選擇空間。在這樣的背景下,很多大學生一心發展專業技能,而對自身的綜合素質關注較少。但現實情況是,綜合素質已經成為企業評價人才的重要標準,因為它能夠反映一個人的職業操作、協作能力和培養潛質,而員工的這些品質無疑會深刻地影響企業的發展前景。所以,大學生必須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品行,平衡自己在各方面能力培養中的精力投入,盡量做到全面發展。調查顯示,大學生綜合能力的缺乏源自對綜合能力培養的輕視,而這種輕視又源自他們對就業能力內涵的誤解以及對事業成功的錯誤認識。所以,通過思想政治教育糾正大學生的錯誤認識是發展其就業能力的第一步。同時,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中的重要性還體現在,如果沒有思想政治教育參與,大學生很難自發地意識到企業需求和就業能力對其未來職業生涯和現實生活的影響。
(二)優化課程設置,增強大學生的專業技能傳統的高等教育以培養研究型人才為重點,因此,注重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灌輸。但隨著教育向就業市場方向轉變,各高校必須做出相應的調整,以市場需求,特別是以企業的需求為導向進行人才培養。這種調整的一個重要特征就表現在課程設置上,必須適應科技的發展和市場的變化,及時與社會需求接軌。所以,高校的課程設置應當以各專業的最新動態為指向,以引導學生了解前沿科技及其未來趨勢為重要目標,并結合這一目標綜合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具體而言,高校首先要創新教育理念,以教學質量為標準,以就業為依據,將科學的就業觀滲透到日常教學中去。其次,必須敢于正視以往教學模式的不足。一要主動挖掘學生的才華與潛能,在提升專業課質量的同時,結合大學生的興趣愛好、職業需求來充實選修課體系;二要結合企業現實需要,通過制訂教學計劃、完善知識結構、構建課程體系等方式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始終將幫助學生順利就業視為大學生課程設置的重要導向。
(三)加強對外聯系,提高大學生的實踐能力高校必須重視實踐教學,大力發展第二課堂,幫助學生增強動手能力。首先,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離不開高質量的實踐平臺,因此,高校要主動與企業等用人單位建立合作關系,為大學生創造更多的實踐機會和更多樣的實踐環境。其次,要同等重視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將社會實踐、實習實訓和理論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促使大學生向市場型、應用型人才轉變。再次,要重視發展“產學合作”教育。一是要轉變相關制度,邀請企業參與學生理論及實踐課程的規劃;二是要加強互動,多組織學生與用人單位負責人直接交流,幫助學生獲得更多來自企業的職業規劃指導意見。最后,要在大學生群體中倡導創業思想。可以通過創業講座、創業比賽等方式吸引學生了解創業知識,學習創業技能,體驗創業流程,以創業的方式將就業的壓力分流。
篇8
關鍵詞:體育教師;繼續教育;策略
一、小學體育教師繼續教育的必要性
(一)教師的綜合素質不高?,F階段雖然很多體育教師的專業技能很好,他們的動作很標準、體育能力也很強,但是他們的其他能力(例如組織能力、管理能力、表達能力)卻很弱。很多體育類專業畢業的學生在學習期間一般只注重身體素質的練習,其他方面的能力培養卻遭到忽視。雖然教師自身的體育素質非常好,但是卻不懂得如何吸引學生興趣,如何管理學生,導致教學效率非常低,從這一方面來講,有必要對教師進行繼續教育。(二)教學改革之后,需要對體育教師進行繼續教育。新課程標準實施以來,不僅僅是體育,各學科的教學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當前很多體育教師并沒有接受過新課程理念的培訓,他們的一些思想、觀念依舊停留在填鴨式教學的階段,面臨這種情況,迫切需要對體育教師進行繼續教育。(三)對體育教師進行繼續教育是提升整體師資水平的需要。近幾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在教學中也越來越要求教師具備更高的水平和能力,而當前小學體育教師隊伍中有的教師文化水平、教學能力都相對較低,甚至有的學校音體美這三科是一個教師來教學的,教學的質量很差,從這個方面來講,我們一定要加強對體育教師的繼續教育,提升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
二、如何對體育教師進行繼續教育
(一)學校定期開展培訓,對體育教師進行繼續教育。當前小學體育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理解得并不深刻,針對這個情況,學校可以定期組織“體育教師繼續教育”主題類型的會議,對體育教師進行培訓,及時傳授一些新課程的理念。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倡導學生對體育知識進行自主探究,而現階段很多體育教師依舊采取的是“填鴨式”教學方式,因此學??梢越洺i_展一些專題講座來對體育教師進行再教育,對他們滲透最新的教學理念,讓他們學習并按照標準來開展教學,這對于體育教師提升自身教學水平有著重要的幫助作用。(二)豐富繼續教育的形式。對體育教師的繼續教育一定要采取豐富的形式,對于學生而言,如果不能吸引學生的興趣,教學效率肯定會很低,對教師的繼續教育也是如此,如果只是對教師進行一些理論知識灌輸的話,那么他們接受起來肯定也會有難度。因此對教師進行繼續教育的形式一定要豐富,首先可以帶領他們去一些體育教學比較先進的學校去參觀,感受那些教師的教學方式是怎樣的,讓他們通過親身實踐的形式來完善自身;其次,可以采取多媒體播放的形式來對教師進行繼續教育,借助多媒體播放一些最新的教育理念以及一些體育教師先進的教學方式,這種形式不需要任何成本就可以對教師進行培訓;再次,有條件的學校也可以選取一部分教師并為他們報名繼續教育的課程,從而提升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三)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滲透繼續教育。要想真正意義上提升小學體育教學的質量,首先就要關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因此可以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加強繼續教育。舉例而言:培訓相關人員跟隨教師的課堂教學,找出教師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例如,以自我為中心,不顧及學生的感受、不注重吸引學生的興趣、課堂氛圍比較沉悶、教師對學生說話比較粗魯等等),針對教師的這些問題進行針對性教育,讓教師切實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從而不斷完善自身并提升教學的質量。
三、為什么要關注體育教師的繼續教育
很多教育工作者認為體育教師純粹就是教學生進行體育鍛煉,只要把一些運動的要領告知學生并讓學生身體得到鍛煉就可以了,沒有必要去投入人力、財力來對體育教師進行繼續教育。其實不然,體育也是小學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它的有效開展也需要學生的配合,需要教師具備很高的素質,然而當前許多體育教師的文化素養、道德素養、創新精神都沒有達標,如果不能及時對體育工作者進行繼續教育的話,那么教學的效率就很難提升,學生的身體鍛煉也不一定是在自愿的情況下開展的,教學的效果也會不盡如人意。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無論是在教學形式還是教學理念上都發生了很大變化,體育作為小學的重要教學內容之一,它承擔著鍛煉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要責任,體育教師素質的提升也顯得尤其重要,今天我們就對體育教師進行繼續教育的原因以及教育的措施做了一下探討,希望能夠對各位教師有所幫助。
作者:王辰 單位:鞍山市高新區實驗學校
參考文獻:
篇9
馬克思以其極其敏銳而深刻的哲學判斷力,從認識論悖論入手指出了這種“客體世界觀”的根本缺陷?!皬那暗囊磺形ㄎ镏髁x(包括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點是:對對象、現實、感性,只是從客體的或者直觀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們當作感性的人的活動,當做實踐去理解,不是從主體方面去理解?!弊鳛槿祟惔嬖诜绞降膶嵺`,是人類直接生存于其中的客觀物質活動。人類只能通過實踐活動中確證世界的存在。由此發展出完全不同于“唯客體”的形而上學的“辯證唯物主義”。人以生產勞動的方式存在,人類的實踐活動是人與自然之間的互動過程。因此,物質生產勞動成為人與自然界的內在聯系過程。而生產勞動需要人的實踐活動作用于客體之上,人與客體都不是獨立存在的,人需要依據自身的生命需求用一種特殊的實踐方式即生產勞動創造出勞動產品,而這些勞動產品是自然與人相互聯系的紐帶,是事物客體在人生命中的體現,表現為人維持生命的物質與意識的反映。因此,人以實踐的方式與客觀事物并存,也因為實踐與客觀事物相互滲透,并通過對方來表現自身的存在方式,形成了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馬克思得出結論:事物是普遍、內在聯系的,客體就是凝固了的內在聯系的過程,事物的本源是過程,主客體聯系的過程,也就是矛盾的過程。一切矛盾就是過去一切聯系結果與現在一切聯系結果斗爭的過程。辯證唯物主義為虛擬經濟的存在和發展提供了積極的理論支持:
1、全球經濟處于普遍聯系中,中國經濟只有在不斷的和世界經濟緊密融合的過程中,才能不斷催生新的經濟能量,經濟才能充滿活力。而真正能與世界經濟緊密融合的便是虛擬經濟。換言之,虛擬經濟是中國真正融入世界經濟的鑰匙,是中國不斷獲得經濟發展動能的重要動力源之一。凱恩斯對新古典經濟學最大的超越在于看到了“流量”的重要性,雖然凱恩斯未能解釋貨幣———資本的本質是一種社會關系———社會權力,但畢竟已經認識到流動性在經濟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只有“存量”沒有“流量”的經濟是一潭死水,虛擬經濟在促進流動性方面則有著巨大的優勢。當然,虛擬經濟的發展會帶來負面影響,甚至相當強烈。一方面,虛擬經濟的膨脹會增加實體經濟運行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易創造出雙重價格體系;另一方面,可能對資源配置產生誤導,影響國家經濟安全。但不能因為懼怕虛擬經濟帶來的風險性和負能量就割裂了中國資本市場與世界資本市場的聯系,割裂了聯系就等于割裂了中國經濟發展發動機上的紐帶。能量有正負之分,世界性的金融危機在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高度融合后必然波及到中國,這是無法回避的現實,只能在實踐中勇敢的面對并加以解決。世界本身就是一個二律背反,害怕和回避矛盾的后果是陷入更大的矛盾。觀察經濟社會發展要從人類歷史發展的角度進行審視,經濟發展就是在正負能量不斷對沖的矛盾中螺旋式的前進,每次大的波動后正能量都會逐漸占據主導地位,帶動世界經濟螺旋式的發展。從這個角度說,虛擬經濟本身也是一個二律背反,矛盾是動力的源泉。
2、虛擬經濟非常靈活,把全社會的資金都吸納進來,事實上,當今社會每個人都被編織到金融網絡中,即使沒有投資股票證券,也難以逃脫,如社保金、醫保金等,都與虛擬經濟有聯系。虛擬資本是系統性權力,彌漫于整個社會,形成支配全社會的金融權力,既不定型又彌漫在每個人身上。
3、應正確看待經濟穩定性。經濟的穩定性一直是各國關注的焦點,通常根據一些經濟指標來衡量,例如通貨膨脹率,存貸款利率差、實際匯率波動指標、政府財政赤字等等。另外,人們的心理預期也是衡量經濟穩定性的重要指標之一。辯證法認為,事物的穩定是相對的,事物的穩定性恰恰建立在不確定的基礎上,穩定有一個范圍,在這個范圍內對事物的穩定無影響,不確定的范圍確定確定性,這是辯證法認識對深層世界的認識,與舊唯物主義追求絕對的精確性相對立。把辯證法用于經濟發展中我們就能認識到,這種不確定性即風險性,應當允許并重視經濟發展中的正常波動,波動帶來了風險性,但波動正是穩定的載體,波動代表機體內部新生力量的動力在突破舊勢力的桎梏,是矛盾運動的表現。辯證法認為,每個層次要引起下個層次的變化,能量是不同的,所以每個層次的變化只能引起一個層次的變化,對其他層次無影響,各層次是相互絕緣的。08年金融危機引發全球經濟海嘯,其破壞范圍廣,穿透力強讓人們難以預料,關于金融危機為何破壞力如此巨大,下文將做專門闡述,總而言之,是由于沒能正確對待虛擬經濟造成的。
4、經濟發展是個綜合性過程,是在物質化社會系統整體性推進發展中同時發展的。無論是研究實體經濟還虛擬經濟,都不能只從經濟學科角度去觀察,應用政治學、經濟學、哲學三種學科綜合思索。當今中國,政治哲學強調人民性的重要性,經濟發展的最終受益者是不是人民,是判斷某個經濟政策的重要評判標準。所以,在制定某項經濟政策時,首先應把人民的利益考慮進去,還要綜合考慮社會、文化、國際環境等諸多因素,中國資本市場發育的20多年,雖然問題和矛盾頻現,但總體上國家和廣大人民通過資本市場獲得了巨大財富,國家資本不斷增值,這是符合辯證法事物發展規律的。
5、提倡發展虛擬經濟并不是忽略和否認實體經濟的重要性,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石,物質生產和交換永遠具有不可替代的現實意義,堅實的物質生產基礎是虛擬經濟得以持續發展的保證。
二、辯證的看待兩個問題
關于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的關系、虛擬經濟的經濟安全性和風險性等問題,需要借助辯證唯物主義原則進行解析。
(一)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關系
08年的世界金融危機,是西方國家在經歷了長時間資本市場泡沫積聚后的一次負能量的猛烈釋放,是在虛擬經濟畸形發展,攫取大量虛幻財富在西方人心里生成的“幻象”破滅后的集中爆發。把虛擬經濟看成虛幻經濟,游戲經濟,完全脫離其現實存在的根基,任意創設虛擬的金融衍生產品,其本質已經完全脫離了唯物主義所堅持的世界觀,當時的華爾街金融體系推崇‘游戲經濟’,金融衍生品成為鍛煉人的意志與想象力的工具。從馬克思唯物主義本體論上理解,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關系不能理解為一種“直觀對象”的存在關系,而是一種感性互動的存在方式,是在社會經濟系統中彼此獨立而又統一的子系統。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之間應該存在一種張力,這種張力就是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互動的過程,虛擬經濟需要實體經濟作為基礎,實體經濟也需要虛擬經濟加以激活,正常情況下,張力內的經濟的波動可以在一個可控的范圍內。與此相對立的“原像—鏡像”關系實際上割裂了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聯系,導致虛擬經濟從應該堅持事物發展規律引向唯心主義的危險行為,當張力被強行拉伸,虛擬經濟本身的風險性就會因為過度的投機行為加深,不確定性變得難以被認識,這勢必產生極其慘烈的后果,“作為財富的社會形式的信用,排擠貨幣,并篡奪它的位置。正是由于對生產社會性質的信任,才使得產品的貨幣形式表現為某種轉瞬即逝的觀念的東西,表現為單純想象的東西。但是,一當信用發生動搖———而這個階段總是必然地在現代產業周期中出現,———一切現實的財富就都會要求現實的、突然地轉化為貨幣,轉化為金和銀?!睂嶓w經濟以實物或服務的流動作為其運行的形式,而這些形式都是以資金作為出發點和歸宿,在虛擬經濟中,資金是以膨脹的信用化形態出現的,如果資金的信用化膨脹進入到實體經濟中的生產循環,則就形成了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之間的緊密互動。由于這種虛擬的信用資金弱化了實體經濟所需要資金的作用,因此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之間的互動增加了實體經濟運行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虛擬經濟的膨脹及波動促成了金融泡沫的生產,最終導致金融危機,甚至經濟危機。因此,發展虛擬經濟,并不是否認實體經濟的重要性,不是忽略社會因素任意虛設,更不能完全脫離實體經濟跨越發展。事物是普遍聯系的,虛擬經濟就其本質而言有它存在的物質基礎,“周圍的感性世界決不是某種開天辟地以來就直接存在的、始終如一的東西,而是工業和社會狀況的產物,是歷史的產物,是世世代代活動的結果?!薄叭藗儚膸浊昵爸钡浇裉靻问菫榱司S持生活就必須每日每時從事的歷史活動,是一切歷史的基本條件。”既然把虛擬經濟放在唯物主義視野中考察,就應承認它與實體經濟的聯系,承認其的現實基礎,完全脫離現實基礎的“虛擬經濟”就其本身而言不是虛擬經濟,是游戲經濟和虛幻經濟。虛擬經濟是對現實基礎的抽象和放大,且放大的比例應該在一定限度之內。承認虛擬經濟的現實基礎是實體經濟,也就承認了虛擬經濟其自身的價值和意義。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都是社會經濟領域內的問題,二者之間聯系密切,既具有矛盾的普遍性又有矛盾的特殊性,在對待二者關系上,尤其應注意研究特殊性,特殊性是事物的本質,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特殊原因,是事物之間區別彼此的根據。既不能用發展實體經濟的經驗發展虛擬經濟、評判虛擬經濟,也不能因為虛擬經濟的特長就否認實體經濟的存在意義,忽視其存在的基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本身就是一種嶄新的制度,是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新事物,在中國,無論虛擬經濟還是實體經濟,都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發展的,在發展中必然碰到許多問題,對于這些帶有特殊性的問題,不能簡單地用國外的或過去的經驗去套,唯物史觀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把所有問題都放在我們所處時代的社會歷史條件中全面把握,中國社會是一個有機體,所有問題都應該在這個有機體中通過實踐加以分析解決?;蛟S,哲學的“貧困”在于它無法為所有學科提供該學科本身解決問題的方法,但哲學的魅力正在于它可以對所有學科進行批判和衡量,提供解決問題的正確思維和道路。
(二)虛擬經濟的經濟安全性和風險性
烏爾里希•貝克曾說過:“風險和不確定性是一種經濟行為的‘準自然的’組成要素?!币虼耍摂M經濟也具有高風險性,這是由其自身的特點所決定的。虛擬經濟并不包括物質生產活動,因此其本身并不能創造財富,但卻可以對實體經濟創造出的財富進行再分配,這也是其虛擬性的表現之一。隨著虛擬經濟的規模不斷地擴大,勢必會增加整個市場經濟體系的風險。我國現在的市場經濟中的也面臨著微觀性、不確定性與盲目性等消極因素。“作為虛擬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金融資產,包括期貨、期權、掉期等衍生工具的價值,具有規避風險和發現價格的功能”,因此虛擬經濟對經濟系統中出現的不確定性與風險性能夠有效地予以克服或減少,并由此為實體經濟的健康發展提供了切實保障,對于現代化風險投資和規模經濟具有重要的意義。虛擬經濟的健康發展成為經濟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有三點原因:
1、隨著經濟虛擬化程度的加深,實體經濟對虛擬經濟的影響越來越弱,虛擬經濟的價值系統逐漸取得相對獨立,不再依附于實體經濟,但是虛擬經濟的價值系統由于對整個市場經濟體系產生影響,從而對實體經濟的價值系統的影響卻越來越強。
2、實體經濟的價格主要受自然資源的制約,呈現出穩定的態勢。但是,虛擬經濟交易的載體是虛擬資本,而虛擬資本以資本化定價為基礎,其價格主要受到人為心理因素的影響。因此,虛擬經濟極容易產生頻率較高的波動性。3、虛擬經濟的重要功能體現在資本證券化和金融衍生工具提供的風險定價和交易機制,并提供了一個降低了交易費用的穩定環境,從而使得經濟得以穩定增長。虛擬經濟既增加了實體經濟運行的風險性,又促進了實體經濟的發展,并對現代經濟增長起到了相當大的貢獻,這實際上加強了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異化”?;谝陨显?,現代經濟的危機發生主要并首先來自于虛擬經濟領域,虛擬經濟導致虛擬資本的過度膨脹,從而增加了實體經濟運行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因此經濟系統的穩定運行以及國家經濟安全的核心是虛擬經濟的安全。虛擬經濟的安全運行能有效地抵御來自內部及外部的系統風險,確保國家的經濟和國民財產的持續穩定的增長。當我們還在慶幸08年金融危機沒有大規模波及中國的同時,一些經濟學者把這些慶幸歸功于中國尚未融入國際資本市場,人民幣自由兌換沒有打開等因素,但這種慶幸不能成為束縛虛擬經濟發展的理由。虛擬經濟本身就是二律背反,有其自身無法克服的消極因素,當前很多經濟學者熱衷于從如何消除這些消極因素進行研究,這在哲學上是否犯了蒲魯東式的錯誤?“任何經濟范疇都有好壞兩個方面……好的方面和壞的方面,益處和害處加起來就構成每個經濟范疇所固有的矛盾。應當解決的問題是:保存好的方面,消除壞的方面。”馬克思對這種觀點進行了尖銳的批判:“兩個相互矛盾方面的共存、斗爭以及融合成一個新范疇,就是辯證運動,誰要給自己提出消除壞的方面的問題,就是立即切斷了辯證運動?!庇纱丝梢姡_認識虛擬經濟的消極因素及其可能帶來的對市場經濟體系的風險,建立起虛擬經濟的風險預警系統對于問題的處理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如何在日后避免金融危機對國家經濟的影響,從哲學角度考慮,那就是在中國社會歷史發展背景下如何引導、轉化、控制這些消極因素所帶來的負能量,把它的破壞力控制在一定范圍內,使負能量帶來的沖擊做到最小化,從而降低風險,這是解決問題的根本出路,不要企圖消除它,消除了消極因素,就消除了虛擬經濟本身。
三、基于歷史哲學維度的審視
篇10
一、背景介紹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自2013年與美國蒙哥馬利奧本大學開展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環境科學專業,核心專業課程采用“三分之一”機制,即三分之一課程全中文授課,三分之一雙語授課,三分之一外教全英文授課,具體課程的授課教師由雙方學??己藥熧Y力量共同確定。2015年度擬定5門課程采用雙語授課,由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選派教師授課,這5門課程是“環境工程學”、“環境監測”、“環境毒理學”、“環境氣象學”、和“環境規劃與管理”。
二、基于學生需求的雙語教學模式設計
1.學生需求模塊。模塊的設計從教學開始前就將學生納入教學的設計中,極大刺激學生對未來課程的學習投入度,設計上著重2項內容的執行,一是召開專業課程說明會,二是進行《課程學習期望》調查,從而獲得學生對課程教學的期望與想法。具體為:在課程教學開始前召開專業課程說明會,詳細向學生介紹課程教學的基本內容、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外文教材及配套中文教材情況,同時發放期望調查表。調查表內容涉及:學生自評英語熟練程度、已掌握的專業基礎知識簡述、期望學習到的專業內容、期望的教學方法、期望的考核方式5大主要內容,涉及課程開設前、課程進行中、課程結束后對課程教學的相關期望。授課教師將調查表回收后進行整理,從而為教師執行模塊的設計提供基礎
2.教師執行模塊。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生學習效果,是本模塊設計的主要原則,模塊設計兼顧課程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的實施,并滿足學生的學習期望。教學各相關環節設計上教師須掌控以下主要內容。
(1)雙語教學類型。學生通過1年的學習后,全部取得大學英語四級合格成績,達到雙語課程學習必須具備的英語水平,但采用何種雙語教學類型則必須結合課程語言特點,即明確課程語言是內容強制詞匯居多,還是內容兼容詞匯居多。內容強制詞匯是密切反映學科知識的語言和詞匯,是學習相應學科知識必須具備的,學生不掌握這些語言就無法學習相應的學科知識,而內容兼容詞匯是指學生可通過一定學科知識的學習而習得的語言和詞匯,但并不是掌握相應的學科知識所必需的。本研究將5門雙語課程詞匯按課程分別建立語料庫,并使用WordsmithTools4軟件,統計每門課程內容兼容詞匯和內容強制詞匯覆蓋率。
5門課程以“環境規劃與管理”內容兼容詞匯覆蓋率15.17%最高,以“環境毒理學”內容強制詞匯覆蓋率12.27%最高。參照程昕對雙語教學類型的劃分,這5門課程可采用3種類型的雙語教學模式,即對內容兼容詞匯較多的課程宜采用強化型雙語教學模式(授課語言90%為英文),內容強性詞匯較多的課程采用過渡型雙語教學模式(授課語言90%為中文),內容兼容詞匯和內容強制性詞匯相對居中的課程適合采用保持型雙語教學模式(授課語言中英文不分主次,交替使用)。因此,“環境規劃與管理”采用強化型雙語教學模式,“環境毒理學”和“環境氣象學”采用過渡型雙語教學模式,而“環境工程學”和“環境監測”則采用保持型雙語教學模式。
(2)教學方法。鑒于雙語教學所用教材均為優秀的英文原版教材,一般是專業領域內的資深學者所著,圖示、案例、習題設計較好,在教學方法上可結合教材內容以及當前環境科學領域熱點問題,在傳統講授法基礎上,穿插使用討論法、任務驅動法、直觀演示法和現場教學的教學方法。例如,“環境規劃與管理”的原版教材每章都是通過案例將規劃中遵循的原理進行闡述,并附有完整的案例資料。在雙語教學中,教師可組織學生討論案例,通過英語分析與討論,吸引學生主動去思考問題,并突破原有知識的范圍,從中學會綜合分析運用知識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在各教學方法的使用中,還需靈活采用多樣的教學方式,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輔助教學,通過聲音、視頻、圖片等提高學生對內容強制詞匯的理解速度。
3.考核方式。高校普遍采用的課程考核方式是考試和考查,且通常在課程教學結束后進行。這一考核方式有著較多的優點,但隨著高校鼓勵多樣化的考核方式,它也逐漸被新的方式替代,例如,有條件的開卷考試、團隊作業、階段性多次數考核、模擬表演等等。這些考核方式也可應用到雙語課程的考核中,突破“一張試卷一間教室”的約束,使得考核變得有趣。這些考核方式的考核語言一般選擇是英語,因為考核突破有限時間有限輔助工具的限制,學生可以廣泛查閱資料、用充足的時間準備考核所需資料,減輕了學生對即時語言短缺的問題,更有利于評判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應用。
3.支撐模塊。
(1)專家團隊支撐。專家團隊的主要任務是結合中外雙方學校優勢,確定雙語課程設置體系、教學目標、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審核任課教師擬定的教學計劃、教材、課堂雙語教學類型、考核方法等,輔助任課教師將學生提出的各項教學期望,有效的融入教與學的過程中,達到有效教學與滿意教學的效果。同時,專家團隊在教學執行過程中采用隨堂聽課、課后交流等形式與學生互動,與教師交流,對教學過程相關環節進行必要的校正。
2.網絡平臺支撐。課堂教學的時間有限,學生必須在課后花較多的時間鞏固課堂內容,同時還需留出足夠的時間預習新內容。雙語課程的教材是英文原版教材,有大量的生詞和專業詞匯,學生還需查閱字典,才能正確理解教材內容,這無疑又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因此加強課后的輔導就勢在必行。利用當前流行的QQ\微信\微博網絡平臺,教師可在課后與學生互動,輔導答疑,建立相應的討論組、微信群、微博號等,將已完成的授課內容實時更新與學生交流共享,同時,學生可以將自己學習過程中的疑惑在討論組中與教師溝通,將自己的課程作業等發送給教師批改等等。學校構建Blackboard網絡平臺則更好,集成多媒體與現代信息技術,為教學內容展示、作業、測評、輔導答疑等多個教學環節提供支持,且有學術誠信保障系統,是雙語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
三、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