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標翻譯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10 18:04:1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商標翻譯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商標翻譯論文

篇1

2.1.音譯

商標翻譯過程中,音譯是一種不可忽視的手段,具有極強的普遍性。音譯是指在不背離“漢語語言規范和不引起錯誤聯想或誤解的條件下,按照原商標名稱的發音,找到與之語音相近的漢語字詞進行翻譯。其優點是簡單易行,譯文有異國情調,可使產品具有一定吸引力。音譯又分為:純音譯﹑諧音譯和省音譯。

2.1.1.純音譯

純音譯即根據英文的讀音逐字地用相近發音的漢字進行匹配的翻譯。主要適用于專有名詞,如:人名商標和地名商標。這種翻譯法是商標在譯為中文時,因無法找到相應的漢語表達而不得不采用的翻譯方法。

2.1.1.1人名商標

有些商標是姓氏構成的,如:Hoover(胡佛)真空吸塵器,是源于生產商WilliamHenryHoover的姓氏;Rael-Brook(雷爾-布魯克)男裝,是源于公司創始人H.Rael-Brook的姓氏。有些商標是人的全名,如:WaltDisney(沃爾特·迪斯尼)制片公司,是根據公司創始人WaltDisney的姓名而定;PierreCardin(皮爾·卡丹)時裝,是根據該時裝的制造者PierreCardin的姓名而定;“benz”品牌最早含義是卡爾本茨的姓,根據譯音,在中國翻譯成“奔馳”。

2.1.1.2地名商標

Santana(桑塔納)轎車,SanTana原是美國加利福尼亞洲一座山谷的名稱;Nokia(諾基亞)手機是根據芬蘭北部一座名為Nokia的小鎮命名的。

2.1.2諧音譯

這種譯法是以音為引子,經常是在純音譯的基礎上改動個別字眼,這些字眼與原商標讀音諧音,改動后的音譯商標又結合產品特征。例如:為紀念航空公司創始人WillianEdwardBoeing人們以其姓氏確定的商標Boeing,譯作“博音”,但作為商標,譯者改用諧音“波音”,這就可以使人們對這類超音速飛機產生無盡的遐想。

2.1.3省音譯

省音譯是根據中國人的審美習慣,雙音節和三音節的商標更能令人過目不忘,有些英文商標單詞較長音節較多,如果逐字翻譯,讀起來拗口且不便記憶,可采用省音譯來簡化。

2.2意譯

意譯是根據原商標的意思,翻譯為意義相同或相近的漢語。意譯能較好地體現原商標確立者的初衷和希冀,對一些形象鮮明,寓意優雅,詞語華麗的商標可采用意譯。意譯可分為純意譯、擇意譯和增減意譯。

2.2.1純意譯

某些商品的商標本身具有鮮明的意思,并且在中西方文化中都具有優雅美好的含義,這時可以用純意譯。例如:Bluebird(藍鳥)汽車,就是取自比利時作家MauriceMaterlinek于1911年所獲諾貝爾文學獎的童話劇《Bluebird》劇中“Bluebird”,象征“未來幸福”,而漢譯為“藍鳥”,因為“藍”意為“青”,“藍鳥”即“青鳥”。唐朝李商隱有句詩云:“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青鳥乃蓬萊仙境的使者,將中西方文化轉換,可見譯者用心良苦。

2.2.2擇意譯

有些商標如果按照其字面含義進行直譯的話,可能無法將商標的內涵完全表達出來,或者有些商標字面含義有好幾層,無法用簡練的文字把這幾層意思都完整地用漢語語言表達出來。這時就必須對商標的意義進行選擇,選取其中最佳的,最具代表性的一個意義。例如:GoodCompany(良友)香煙,GoodCompany可譯為“好朋友”、“好伙伴”、“良友”、“好公司”等,從這些翻譯中選擇最佳的——“良友”作此商標。

2.2.3增減意譯

是根據原商標的意思適當增加或減少其原商標所包含的意思,使翻譯后的商標更適合消費。例如:Transfer,原語商標意思是“變形”,“變換”,但譯者根據中國潛在消費者的心理巧妙添加了“金剛”二字。“金剛”為漢民族文化所特有的,是佛的侍衛的名字。因其手拿金剛杵(一種印度兵器)而得名,在中國人心目中,“金剛”力大無比,武藝超群,勇斗妖魔,百戰百勝,是無堅不摧的勇士的化身。“金剛”成了孩子們心中的偶像,也成了家長們教育孩子勇敢堅強的教具之一。因此以“變形金剛”為商標名的玩具深受中國兒童喜愛。

2.3音義結合

有些商標是由臆造詞組成的,文化內涵成分大,就需要用音義結合的翻譯方法。音義結合即將“音譯”和“意譯”結合起來進行翻譯。也就是說,將英文商標中一部分或全部靈活選取“音譯”或“意譯”的適宜方法,并加以結合使之成為適宜的商標。這是較為復雜的翻譯方法,除了臆造詞外,也適合于某些專有和普通名詞。

2.3.1引經據典法

有些商標多為專有名詞或臆造的詞語符號,根據原商標的語音,將中華民族的五千年的積淀溶于翻譯中而創造出來的新的商標,這種商標既意義深刻又有中國特色。例如:BMW(寶馬)汽車,商標BMW是源于德文BayerisheMotorenWerke德國巴伐利亞汽車公司的三個首字母縮略而成的。譯者根據辛棄疾之“寶馬雕車香滿路”(青玉案·元夕)將其譯為“寶馬”使中國消費者聯想到日行千里的寶馬,將汽車性能與寶馬的特性聯系在一起。

2.3.2近音聯想法

近音聯想法要求商標譯名與原商標發音相近,也可與其部分讀音相似,聯想某些美好的中文意思并將產品的特點結合進去。例如:成立于1887年的美國Johnson&Johnson公司是經營醫療衛生保健品和護理產品,她是RobertWoodJohnson,JamesWoodJohnson和EdwardMeadJohnson三兄弟創辦的。如果直譯則為“約翰遜”無任何特別之處,但如果用近音聯想法就譯為“強生”——聯想為強壯生命力,和該公司的衛生保健和健康護理產品相聯系。

2.3.3近音轉義法

這種譯法兼顧語音和語義,一般原商標都是有意義的單詞或詞組,但為了符合漢語的文化習慣,將其轉義,而語義又非原文的詞義,需加創造,但又不能脫離一定的范疇。例如:Sprite飲料,這個單詞在英文中為“精靈”,“妖精”之意。在莎翁的一些戲劇中,“精靈”是十分可愛的。西方國家過萬圣節,萬圣節前夜,孩子們就化裝成各種“精靈”、“妖精”,挨家挨戶“乞討”糖果,但在中國人心中卻是邪惡的。若直譯必然不妥,所以轉義為“雪碧”。“雪”清新涼爽,“碧”玲瓏剔透,該譯名給人玉潔冰清的感受。

2.3.4近音寓意法

近音寓意法是指譯語與原商標發音相同或相近并攜帶原商標的含義,這種翻譯重在“寓意”,而“音”只是在原商標與譯語之間起到橋梁的作用。近音寓意又可分為:近音近義和半音半義。

2.3.4.1近音近義

近音近義要求譯語與原商標發音相近,意思相通。如:Pampers美國寶潔公司(P&G)的尿布品牌,原商標意思是“嬌養”,即對寶寶無微不至的關愛,而漢譯的“幫寶適”表達了“對寶寶更好,使寶寶更舒適”,這就是原商標意思的體現。Polaroid相機的商標,原商標意思是“即拍即有的照相機”,漢譯為“拍立得”即拍好立刻就能得到,不僅音相似,意思也與原商標不謀而合。還有美國運動系列商品Nike音標為[''''naiki:],本意是希臘神話中勝利女神的芳名,但若按音譯為“奈姬”或是“娜基”之類,很多中國的消費者便會十分費解,不知其意。譯者在翻譯時模仿其音節,并考慮到運動服裝應該具有經久耐磨損的特點,將它譯成了“耐克”,既有堅固耐穿的含義,又包含了克敵必阻的意思,這樣與原意勝利女神也不謀而合。

2.3.4.2半音半義

半音半義要求商標譯名部分音譯,部分意譯,分為前音后義,前義后音兩種形式。前者如:玩具MickeyMouse,“Mickey”音譯“米奇”取“米”,“Mouse”意譯“老鼠”即米老鼠;娛樂場所Disneyland,“Disney”音譯“迪斯尼”,“land”意譯“樂園”即迪斯尼樂園;Accord譯成“雅確”,是一種手表的商標,前一字取音,后一字取意;油漆NipponPaint,“Nippon”音譯“立邦”,“Paint”意譯“漆”即立邦漆;以及Fiyta譯作是“飛亞達”也是音意結合的典范。后者如:Truly,前一字取意,后一字取音,譯為“信利”;日用品Unilevel,“Uni”意譯“聯合”,“level”音譯“利華”即聯合利華;服飾Nescafe,“Nes”意譯“雀巢”“cafe”音譯“咖啡”即雀巢咖啡;服飾EuroModa,“Euro”意譯“歐洲”取“歐”,“Moda”音譯“夢達”即歐夢達。

3.商標翻譯的注意事項

3.1簡潔明了

針對音譯商標,只有做到簡潔明了,通俗易懂,上口易記才能引起消費者的共鳴,才能給消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音譯后的中文商標一般最多不超過四個字。若原外文商標超過四個音節,其中一些弱音應省去。英語中還有一些用輔音連綴的單詞,其音節也許不多,用原有語言發音也很簡單順口,但把每個發音都譯出,而且用漢語念出來則會顯得冗長,生硬,因而應酌情刪減。如:美國啤酒Budweiser譯為“百德威斯”,顯然沒有“百威”來得簡潔、醒目,而且“百威”讓人覺得喝了此酒,會精神百倍,威力無窮”。眼鏡品牌Bausch&Lomb原譯為:“鮑希·龍布”,并無不妥,但是現在的“博士倫”就兼顧音和意,仿佛帶上眼鏡就能象博士一樣知識淵博,使產品更具賣點。

3.2用詞恰當

針對意譯商標,要求用詞恰當。因為意譯的商標一般是有意義的單詞或詞組,且本身包含著商家對產品寄予的希望,有的就能突出產品的作用或特點,但中文要完完全全地表達其意思,又要顧及到中西方文化差異,翻譯起來有一定難度,所以經常要深度加工,推敲用詞以避免不必要的文化沖突。如:OPIUM香水,該商標發明者圣羅蘭1977年曾來過中國,他從中國鼻煙壺的造型啟動靈感,創造了“OPIUM”牌香水,商標意思是“鴉片”,譯為鴉片自然會讓中國人想起屈辱的,強烈的民族自尊心使得該香水一在中國上市就受到消費者的猛烈抨擊,并最終因違反中國的商標法而被禁止銷售。試想如果譯者翻譯時多推敲用詞可能就不會讓該商品失去這么大的市場。

3.3體現產品特色

商標的作用就是讓消費者能一目了然商品的種類及特色,商標本身就是一則最為簡潔有力的廣告。音義結合的商標要比音譯和意譯的商標給消費者的感性認識更為直接,更容易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針對音義結合策略,就要做到譯文能較好地體現產品的特色。如:牙膏品牌Colgate,商標名為其創始人的名字,看不出產品的特點,而音義結合的譯名“高露潔”,一個“潔”字則不僅表明商品類別,更突出了產品特點。再如寶潔公司的去屑洗發水Head&Shoulders,商標意思是“頭發與肩膀”想要表達用了這款洗發水,頭發潔凈,頭屑就不會在肩膀上出現。而譯名“海飛絲”則突出了洗后沒有頭屑,頭發絲絲分明,將產品的特點發揮的淋漓盡致。再比如兩個純粹音譯的例子,Sportsman自行車和Unlsports運動鞋,市場上的譯名前者為“斯波茲曼”,后者為“紐倫斯堡”,若不是對品牌的熟悉,有誰會把這兩個名稱與它們所代表的產品聯系在一起呢?

3.4具有相關性

其他翻譯策略大多不拘于傳統的翻譯套路,大膽創新。這種翻譯策略雖無規律可循,但翻譯始終與產品相關,在產品的各個方面中定能找到與譯名相關的部分。如:Craven香煙,原商標意思是“膽小鬼”,中文譯名為“黑貓”就是根據其商標圖案(圖案為貓)而起的。類似的還有美國的一種食品“Quaker”,原意為“抖動”,譯者根據其包裝上的基督教貴格派長老的頭像,取名為“老人”。所以商標再離奇古怪,都始終不能離開本商品,要不然商標翻譯就沒有意義了。

3.5注意文化差異

產品的商標在互譯時,也要兼顧別國消費者的文化習慣和審美心理,不能簡單地音譯或是意譯了事。前些年我國譯者在譯出口產品商標時,對于這一點考慮得并不多,于是才出現了把“白象”電池譯為WhiteElephant,結果在美國市場上無人間津。原來在英語中awhiteelephant是“無用而累贅的東西”。再如“帆船”地毯,也是傳統出口產品,譯成Junk,遭到同樣的命運,后改譯為Junco才幸免于難,原因是Junk除了帆船之意外,還有垃圾、破爛的意思。再如舉世聞名的男子服飾商標Goldlion,意譯本是“金獅”,但它聽起來容易使人誤解為“金失”,顯然商品不會有好的銷售。所以為使商品更添富麗堂皇的氣派,并滿足人們渴望吉利、追求豪華的心理,將gold一同保留意義,而lion一詞來取音譯手法,兩者結合在一起便有了馳名全中國的“金利來”商標。不但氣派恢宏,而且含義大吉大利。盡管和原意不盡相同,但其宗旨、作用、效果是一致的。這都可以看出文化習俗,價值觀念和象征意義等都存在差異并且反映在翻譯和其他跨文化交際中,這就要求翻譯要以譯語文化為基礎。

4.總結

好的商標翻譯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它內涵豐富,并能夠體現產品的特色;它易記、易讀、易懂,并且形象生動;它是商品的賣點,并能夠激起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同時它也具有豐富的理論意義,即能夠拓寬語言學研究空間,豐富語言學的內涵,也能夠促進語言理論研究與實際應用的有機結合。只有善于揣摩消費者的消費心理,尊重民族習慣,恰到好處地運用商標翻譯的各種方法和技巧,才會使譯標在商戰中獨領,引導消費、促進消費。鑒于此,希望本文所探討的關于商標翻譯的諸多策略及注意問題能給初學者些許啟發。

參考文獻:

[1]靳梅琳.社會語言學與英語學習.南開大學出版社.2005,2:91.

[2]余富林等.商務英語翻譯.中國商務出版社,2003,(12):91.

[3]白光.品牌創意的故事.中國經濟出版社,2005,8.

[4]孫健.海爾的營銷策略.企業管理出版社,2001,12.

[5]朱亞軍.商標名的翻譯原則與策略.外語研究,2003,(6).

[6]史玉娟.從文化差異看商標翻譯的方法及原則.沈陽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2).

篇2

關鍵詞: 商務英語 文本類型 翻譯標準 翻譯策略

商務英語是以國際商務活動為語言背景的應用性語言,作為經濟交往和商務往來的有效工具,其對商務活動的順利進行起著重要作用。由于國際商務涉及諸多不同的行業和領域,商務英語涵蓋了多個領域的專業英語,這就決定了商務英語的翻譯具有復雜性、特殊性和多樣性,因此傳統的統一翻譯標準很難適用于所有商務英語文體的翻譯。本文從文本類型的角度探討商務英語的翻譯,對不同的文本類型進行研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實行多元化標準,尋求個性翻譯準則,用以指導商務英語翻譯實踐。

一、商務英語文體特征簡述

由于使用的場合、目的、習慣、風格不同,商務英語中不同領域的英語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文體特征和文本特點。根據這些特征和特點,一些學者對商務英語文本進行了類型劃分,其中被廣泛接受的是翁鳳翔等學者所作的根據文體特征和用途將商務文體分為七種:廣告文體、契約文體、信函文體、教范文體、商務公文文體、商務學術文體和營銷文體[1]。廣告文體語言勸說功能明顯,語言富于審美,目的是誘導讀者,推銷產品或推出服務。契約文體指商務法律文本、合同、信用證等具有法律、規章意義的文本,語言準確嚴謹、條理清楚、規范通順。商務公文文體指商務公司、企業等商務機構所使用的有關管理、交流、業務上的文本,語言正式、客觀,包括商務報告、備忘錄、公告等。信函文體主要指為國際商務活動而進行交流的商務函電,語言準確規范、禮貌得體。教范文體主要包括各種產品簡介、說明書、操作指南等,語言具有描述性、精練、簡單易懂。商務學術文體指有關國際商務的有學術價值的論文、著作、學術報告等,語言正式,有學術著作特征。營銷文體指公司宣傳資料、產品介紹、促銷宣傳稿等,這類文本語言清晰易懂,具有較強的勸說性及感染性。

商務英語文體的多樣性和復雜性,決定了商務英語翻譯標準的多樣性,即很難用一個統一的翻譯標準和方法對其進行有效翻譯,只能根據不同文本的功能特征和文體特征,采取不同的翻譯策略和方法。下面,筆者將根據文本類型理論,對商務英語從文本功能的角度進行分類,探討個性化的翻譯標準和方法,更好地實現譯文的功能特征,達到不同語篇的特殊目的。

二、文本類型理論

最早提出文本類型問題的是德國功能翻譯理論學者卡塔琳娜?萊思(Katharina Reiss)。她早在1971年就在《翻譯批評的可能性與局限性》一書中提出了功能類別問題[2]。后來,她在1984年與漢斯?弗米爾(Hans J.Vermeer)的合著《普通翻譯理論基礎》中,把文本類型問題和翻譯策略聯系起來形成了一種具體的理論,即文本類型理論(Text typology)。萊思根據卡爾?布勒(Karl Bühler)的語言功能論,把文本類型分為三種:信息型、表情型、操作型,并把文本功能作為評價譯文的一個標準,認為譯者應優先考慮的是譯文的功能特征,而非形式上的對等原則;能否達到語篇的特殊目的是衡量譯文成功的標準[3]。后來,她的學生克里斯汀?諾德(Christiane Nord)在吸收布勒的研究模式作為范例的基礎上,將文本按其功能分為四種類型:信息(指稱)功能、表情功能、感染(訴求)功能和寒暄功能,并主張譯者將原文功能與即將根據要求產生的目的文本的預定文化功能進行比較,從而在翻譯過程中識別出現的問題并采取適當的策略進行處理[4]。

另一位在文本類型理論的研究中具有很大影響的是英國翻譯理論家彼得?紐馬克(Peter Newmark)。他在《翻譯教程》[5]中,基于布勒和雅可布遜(R.Sakobson)關于語言功能的論述,將文本的功能分為六種:信息功能、表情功能、呼語功能、寒暄功能、美學功能和元語言功能。由于寒暄功能、元語言功能通常只可見于文本的一部分,因此,紐馬克認為,表情、信息、呼語這三大功能是語言使用的目的所在,而后三者是次要功能[6]。之后,他將譯文分為忠于作者,充分表達原文作者語義內容的“語義翻譯”和忠于讀者,重視讀者的理解和反應,便于讀者接受的“交際翻譯”,并提出根據文本不同的功能采用相應的翻譯方法。

上述三種文本分類理論雖然在某些方面存在差異,但仍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三者都把語言功能理論與翻譯策略和翻譯方法聯系起來,其理論在本質上是一致的、是同源的、同理的。

三、文本類型理論在商務英語翻譯中的應用

(一)信息型文本

信息型文本的主要功能是對現實世界中事件或事物的寫實性描述,所陳述事實包括信息、知識、觀點、理論等。它的語言特點是文字簡樸、邏輯性強,其內容是交際的焦點。商務英語中的商務公文文本、商務學術文本、信函文本、教范類文本都屬于信息型文本,包括商務信函、商務報告、說明書、備忘錄等。在翻譯這類文本時,譯者應以傳遞信息為主,準確、完整地再現原文的內容;在文體方面,則應以譯文語言文化的主導規范為指導,從而符合譯文讀者習慣。例如:

Dear Sirs,

Referring to your letter dated Nov.29 in which you inquired for the best-selling goods in overseas market,we have pleasure in cabling you an offer as follows:

No. Items FOB Qingdao

AP-95-02Canned Apple US$13.50 per doz.

Packing:By standard export cases of 10 dozen,each.

Payment:By confirmed irrevocable L/C payable by a draft at sight.

Delivering:Two months after receipt of L/C.

We trust you will find our quotation satisfactory and look forward to receiving your order soon.

Faithfully yours

(signature)

敬啟者:

關于貴方11月29日對我方國外市場暢銷的罐頭食品詢價函,現電報報價如下:

商品編號 品名 青島離岸價格

AP-95-02罐頭蘋果 每打13.50 美元

……

包裝:標準出口箱,每箱10打。

付款方式:憑保兌的、不可撤銷的、即期匯票款得的信用證。

交貨日期:收到信用證后兩個月。

相信貴方會滿意我們的報價,盼盡早收到貴方訂單。

您忠實的

(簽名)

從語言和文本功能看,這封商務信函的主要功能是傳遞商品名稱、價格、付款方式、交貨日期等信息,因此,在翻譯過程中,譯者應把原文的信息準確完整地傳達給讀者。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應遵循讀者語言文化的主導規范,以簡潔通順又符合讀者閱讀習慣的語言進行翻譯。譯文準確清晰地傳達了原文信息,并且按照譯文讀者的語言習慣進行了處理,傳達了原文正式、禮貌的語氣。如:譯文并沒有將原文中的“Dear Sirs”翻譯成“親愛的先生”,而是按照漢語書信的語言習慣翻譯為“敬啟者”,原文中的“we have pleasure in cabling you an offer as follows”也被譯者簡潔地翻譯為“現電報報價如下”;原文中的“you”和“your”沒有直譯為“你們”、“你們的”,而是按照漢語商務信函的表達禮貌的習慣套語翻譯為“貴方”。這樣,譯文既做到了準確傳達原文信息又符合讀者的用語習慣,充分實現了文本的預定功能。

(二)表情型文本

表情型文本包括文學作品、權威性言論、官方文告、私人信件、自傳等。表達功能的核心是信息發送者的思想和意愿,作者或信息發送者的地位顯著,往往運用有特殊語言風格和特點的詞語及句型。在商務英語中,很少有文本是純粹表情型文本,相對來說,契約文本在兼具信息功能的同時,更偏重于表情功能,具有權威性的言論,語言具有確鑿性和風格的獨特性,包括商務法律文本、合同、協議書、技術保證書、信用證等。這類文本具有法律意義,所承載的信息就是語言文字的表面傳達的信息,不存在任何深層語義結構。在翻譯這類的文本時,譯者應充分尊重原文作者的權威性,在目的語語言結構和語義許可的范圍內,忠實于原文的字面意思,不作任何引申,同時要保證譯文和原文語言風格的一致性。例如:

Should such negotiations fail,such dispute may be referred to the People’s Court with jurisdiction on such dispute for settlement in the absence of any arbitration clause in the disputed contract or in default of agreement reached after such dispute occurs.

如果協商未果,合同中又無仲裁條款約定或爭議發生后未就仲裁達成協議的,可將爭議提交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解決[7]。

在翻譯上例這一典型的法律文本時,譯者應充分尊重原文的權威性,在將原文的意思準確嚴密地再現的同時,還應該使譯文繼續保持和原文一致的法律文本所特有的語言特點和行文風格。如:為了避免譯文與原文語言風格相悖而過于口語化,譯者沒有將“Should such negotiations fail”和“in default of agreement reached”分別翻譯成“如果這些談判沒有結果”和“沒有一致同意”,而是采用了符合原文法律文本語言使用特點的翻譯方式,處理為“如果協商未果”和“未就仲裁達成協議”。

另外,在翻譯表情型商務文本時,譯者還應用詞準確、嚴密、規范,避免歧義、含糊,對于原文中出現的一些文體特有的固定格式、套語或術語,譯者應該嚴格按照其使用慣例進行規范化翻譯。如:“投資保護協定”應為“agreement on protection of investment”,而非“agreement of investment protection”;“轉讓技術”應為“technology transfer”,而非“assignment technology”等。

(三)感染型/呼語型文本

感染型/呼語型文本的主要功能是感染讀者或接受者,讓其按照原作者的意圖感知或采取某種行動,語言通常采取對話式的,焦點是呼語或感染。商務文本中的廣告文本和營銷文本都屬于感染型文本的范疇,如商業廣告、公司宣傳資料、產品介紹、促銷宣傳稿等。這種商務文本的目的是通過文本增強公眾對公司、產品或服務的認知和理解,繼而把這種說服力轉化為實際的購買或消費行為。“感染型文本從內容和形式都從屬于文本所要達到的言外效果。如果譯文仍需為感染性,譯者應以讀者的同等反應這一總體目標為指導原則”[8]。因此,在翻譯這類文本時,譯者應根據譯文預期要達到的感染目的或功能,從譯文讀者的角度出發,尊重譯文讀者的需求,使用符合目的語的語言、文化和語用方式來傳遞信息,使譯文與原文有大致相同的宣傳效果和移情感召力。由于譯文讀者和原文讀者的語言與文化背景存在差異,如果翻譯要實現功能相似,譯者就需要發揮主觀能動性,運用靈活的翻譯手段,達到良好的感染功能。下文是iPad Mini平板電腦英文廣告文案大陸、香港、臺灣三個翻譯版本的節選:

There’s less of it,but no less to it.

大陸版翻譯:減小,卻不減少。

香港版翻譯:小了,但沒少了。

臺灣版翻譯:簡,而未減。

這三種不同的翻譯版本,對比之下,臺灣的翻譯版本更加符合漢語閱讀者的語言和文化審美習慣,語言簡潔文雅,譯文的感染功能實現得更加有效。大陸版的“減小,卻不減少”和香港版的“小了,但沒少了”,雖然把原文的意思完整清晰地傳達出來,用詞上也注意了押韻手法的運用,但不夠簡練,又缺少韻味,給讀者一種平淡無奇的感覺。對比之下,臺灣版“簡,而未減”的翻譯方式,采用簡雅的語言,將原文精簡為僅剩四字,巧妙運用漢語中的同音異形字,使譯文頗具古韻之風,對提升讀者對產品品質的認可度起到了促進作用,使譯文達到了很好的感染效果。

翻譯感染型文本時,為實現“讀者的同等反應”這一總體目標,使譯文與原文有大致相同的宣傳和移情感召力,譯者有時甚至需要改變原作的內容,以彌補原、譯文讀者之間語言和文化的差異。例如:在翻譯中國名酒商標“杜康”時,將其創譯為希臘酒神的名字“Bacchus”作為英語商標,這種通過靈活翻譯方式得到的譯文,會使譯文讀者產生更多有關的文化聯想,更容易引起他們的認可和共鳴。

四、結語

商務英語是一個總括而復雜的概念,呈現范圍廣、文體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的特點,這就決定了我們在討論商務英語翻譯時,必須采用多元化的標準,指導翻譯實踐。文本類型理論為商務英語文本的翻譯提供了理論上的指導和新的翻譯視點,譯者通過先確定原文的功能類別,將文本分為信息型、表情型和感染型,充分認識不同類型商務文本的特性,再根據每種文本的功能類型、文體特征和語言風格等因素,確定不同的翻譯原則和翻譯策略,采取合適有效的翻譯方法,更好地實現譯文的預期功能。該理論簡單易行,操作性強,因而能夠很好地指導商務英語翻譯,有效地促進國際商務活動和貿易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翁鳳翔.當代國際商務英語翻譯[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86.

[2]Reiss,K.Translation Criticism.The Potentials and Limitations:Categories and Criteria for 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Translated by Errol,F.R.)[M].Manchester:St Jerome Publishing,1971/2000.

[3]Nord,C.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4]Nord,C.Text Analysis in Translation:Theory,Methodology,and Didactic Application of a Model for Translation-Oriented Text Analysis[M].Amsterdam-Atlanta:Rodopi,1988/1991:14.

[5]Newmark,P.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London:Prentice Hall,1988.

[6]嚴明.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理論與實踐[M].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9:57.

[7]車麗娟,賈秀海.商務英語翻譯教程[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7:165.

[8]張美芳.翻譯研究的功能途徑[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75,169.

篇3

    畢業論文指導

    Contents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畢業論文概述 畢業論文的選題 開題報告 畢業論文的格式 畢業論文的寫作規范 畢業論文的評審

    一、畢業論文概述

    綜合運用所掌握的專業基礎理論、 綜合運用所掌握的專業基礎理論、基本 知識和基本技能, 知識和基本技能,就本專業中的某一對 象、現象或問題進行獨立科學研究后而 撰寫出來的具有一定理論價值和時間運 用價值的文章 文體: 文體: 議論文中的學術論文 字數: 字數:3000以上 以上

    二、畢業論文的選題

    含義: 含義: 1、選擇的課題,即研究的目標和范圍 、 2、論文作者所選定的論題,即論文所要 、 寫的具體問題, 寫的具體問題,是論文的具體寫作內容 ,從選擇課題到選擇論題是確定論文具 體寫作內容的過程,也是明確“ 體寫作內容的過程,也是明確“寫什么 的過程。 ”的過程。

    商務英語專業畢業論文參考題 目

    一、 商務英語類 1.淺談國際貿易中商務英語的談判素質 淺談國際貿易中商務英語的談判素質 2.淺談中美商人商務英語談判的風格差 淺談中美商人商務英語談判的風格差 異 3.淺析禮貌原則與商務英語信函 淺析禮貌原則與商務英語信函 4.淺析商務英語信函寫作的格式特點 淺析商務英語信函寫作的格式特點 5.淺談商務英語信函寫作的基本原則及 淺談商務英語信函寫作的基本原則及 技巧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商務合同及信函中常見誤譯解析 商務英語函電的文體特征 企業對外商務英語函電的寫作探討 商務英語函電中的語用原則及其運用 淺談商務英語寫作時避免修飾語錯位 的方法 商務英語閱讀技巧初探 國際商務交往中的跨文化意識的培養 淺析商務合同英語的文體特征 淺談商務英語和普通英語的比較特色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淺談廣告英語的語言特點 淺談商務英語的文體風格 簡論商務英語email的寫作 簡論商務英語 的寫作 淺談涉外合同英語特色 淺談國際商務英語在交流中的特點 淺析廣告語篇的人際意義 現代商場中的商務英語特點分析 商務英語語篇特點分析與運用 淺談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商務英語 淺談經濟貿易活動中漢語與商務英語的契合 淺論商務英語的文體風格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Business Negotiation On Linguistic Features of Advertising English Influence of Cultural factor on Business correspondences Features of Business English⒈ Fax ⒉letter ⒈ Personification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s English in Business Etiquette Analysis on the Risk Protection of L/c Export Credit Operation Language Art on Business Negotiation Cultural Barriers in Business Negotiation Vocabulary Skills of Business English Correspondence Cross-culture in Business Negotiation Role of English in International Trade Etiquette in Business Communication Skills in International Trade

    二、 語言類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淺談交際英語委婉語言現象 淺論英語諺語的文化內涵及其應用 淺說英美英語詞匯差異及其應用 淺談英漢典故的比較與文化淵源 淺析英語筆譯與口譯的異同 淺談英譯漢時漢語成語的使用 淺談委婉語的文化內涵和翻譯 淺談習語的文化內涵和翻譯 淺談英漢翻譯中的“ 淺談英漢翻譯中的“信”的原則 淺析英語翻譯中的中英文語序區別

    51. 52. 53. 54. 55. 56. 57.

    淺談擴大詞匯量和提高英語閱讀能力 的關系 英漢習語互譯技巧初探 試析漢語語言結構與英語語言結構的 差異 試論英漢思維區別對寫作的影響 英漢“主動式”表達“被動意義” 英漢“主動式”表達“被動意義”對 比研究 淺談英語習語中的文化因素 小議影響英語口語能力的因素

    三、 文化類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淺談中西文化差異與交際障礙 淺談不同文化中的非言語行為 淺談中英文習語文化差異和翻譯方法 中英文在生活習語中的差異 中英文化的背景差異 文化與外語學習 中西方文化比較 網絡時代如何學好英語 肢體語言在日常交流中的作用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淺談文化因素在英語學習中的地位和作用 淺談英語學習和跨文化交際 簡析中國商業文化及其語言特點 淺談中外商業文化之比較 淺談中西文化差異與交際障礙 淺談在英語課堂中引入文化背景知識的重要性 淺談中西方禮貌異同及其根源 淺談從跨文化視角看翻譯與文化差異的關系 淺談商務交往中的中美文化差異 小議中西方肢體語言的差異 淺談中西文化差異與交際障礙 淺談英語學習中的文化障礙及其對策 淺談不同文化中的非言語行為 淺談中英文習語文化差異和翻譯方法

    四、 翻譯類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對外貿易單證英語的特點及翻譯 商標名稱的翻譯和策略 商務函電翻譯的用詞技巧 淺議商務英語翻譯中的跨文化因素 商務英語的詞匯特征及其翻譯 涉外企業跨文化商務英語翻譯探索 影響長句翻譯的因素 翻譯中的對等問題 翻譯中的銜接與連貫 翻譯中的文化信息傳遞 語篇體裁與翻譯策略

    92. 翻譯中的語序轉換 93. 談英語被動句的翻譯 94. 英漢句法對比和翻譯 95. 談合同(或其他各種類型文本)的翻譯 談合同(或其他各種類型文本) 96. 英語否定句的翻譯 97. 廣告英語及其翻譯 98. 中國特色詞匯及其英譯 99. 英語長句的理解與翻譯 100. 商號、商標、公司名稱等的翻譯 商號、商標、 101. 英漢翻譯中的外來詞譯法 102. 分析英語翻譯中的中英文語序區別 103. 淺談菜單翻譯

    小議翻譯中的詞性轉化 105. 中式菜單的翻譯 106. 外來詞語翻譯的語用原則 107. 商標翻譯與文化的傳達 108. 數字翻譯中的“信”與“不信” 數字翻譯中的“ 不信” 109. 英語廣告文體翻譯的語言特征 110. 修辭在廣告翻譯中的運用 111. 色彩詞匯的翻譯及其聯想意義 112. 套譯法在商務信函翻譯中的運用 113. 委婉語在報刊英語中的應用 114. 漢語四字詞語的翻譯 115. 翻譯中的語義對等和文化對等 116. 語篇翻譯策略初探 117. Stylistic Features and Translation skill of Business letter 118. Numbers Translation in Trademark 119. On the Translation of Abbreviations in Business English 120.淺談商務英語的翻譯技巧 淺談商務英語的翻譯技巧

    104.

    三、開題報告

    一、開題報告的概念和意義 作者將自己已經初步選定的題目之內容、 作者將自己已經初步選定的題目之內容、 思路等, 思路等,以書面的形式向論文指導老師 作書面匯報和簡要說明 目的: 目的: 1、為撰寫論文作準備(內容框架、研究 、為撰寫論文作準備(內容框架、 現狀、選題意義、重難點、 現狀、選題意義、重難點、材料及參考 書目等) 書目等) 2、聽取他人意見,理順思路 、聽取他人意見,

    二、開題報告的構成與撰寫

    1、論文題目,即論題 、論文題目, 注意兩點: 注意兩點: 1)準確、規范,準確的把研究的對象和 )準確、規范, 問題概括出來 2)力求簡潔,引人注目。一般不超過20 )力求簡潔,引人注目。一般不超過 個字, 個字,必要時可使用副標題

    2、選題的研究目的、意義 、選題的研究目的、

    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的價值。 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的價值。 1)一般可以從現實需要方面去論述,指 )一般可以從現實需要方面去論述, 出現實當中存在這個問題, 出現實當中存在這個問題,需要研究解 決 2)論文的理論和學術價值,要具體,有 )論文的理論和學術價值,要具體, 針對性,兩方面內容: 針對性,兩方面內容:第一是研究的相 關背景(課題的提出),即根據什么, ),即根據什么 關背景(課題的提出),即根據什么, 受什么啟發而進行這項研究。 受什么啟發而進行這項研究。第二通過 分析本地實際, 分析本地實際,指出為什么要研究該課 題,研究的價值以及要解決的問題

    3、本選題在國內外研究的歷史和 、 現狀(文獻綜述) 現狀(文獻綜述)

    掌握本選題研究的廣度、 掌握本選題研究的廣度、深度和已取得 的成果。 的成果。包括國內外學者對本選題曾經 做過哪些方面的研究, 做過哪些方面的研究,本課題在國內外 研究中處于何等地位, 研究中處于何等地位,它屬于未開拓的 領域, 領域,還是在前人已研究過的基礎上進 行深層次的研究, 行深層次的研究,國內外有哪些論文論 著涉及本選題的內容等, 著涉及本選題的內容等,尋找有待進一 步研究的問題, 步研究的問題,從而確定本課題研究的 平臺(起點)、研究的特色和突破點。 )、研究的特色和突破點 平臺(起點)、研究的特色和突破點。

    4、本選題研究的主要觀點、重點 、本選題研究的主要觀點、 和難點

    本選題研究有哪幾個重要的觀點, 本選題研究有哪幾個重要的觀點,其特 點是什么?重點是什么? 點是什么?重點是什么?研究難點在何 怎樣從理論和實際出發, 處?如:怎樣從理論和實際出發,對英 語教學進行更深入的理論探討? 語教學進行更深入的理論探討?如何結 合英語教學實際對改進英語教學作對策 思考?本選題有哪幾個新觀點? 思考?本選題有哪幾個新觀點?等

    5、本選題的撰寫框架(基本內容) 、本選題的撰寫框架(基本內容)

    一般以提綱方式表述, 一般以提綱方式表述,包括以下幾方面 1)引言:提出問題,擺明觀點 )引言:提出問題, 2)論點:分析問題和闡明自己的觀點大 )論點: 致包括:問題的原因及危害性; 致包括:問題的原因及危害性;解決問 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從理論上論證問 題的解決方法, 題的解決方法,并聯系實際來闡述解決 問題的策略和方法。另外, 問題的策略和方法。另外,利用實際數 據作為論據,證明方法的有效性。 據作為論據,證明方法的有效性。

    3)結論:通過對問題的分析論證,其結果 )結論:通過對問題的分析論證, 如何?有什么指導意義? 如何?有什么指導意義?有哪些方面需要 我們繼續研究?它還有什么不足之處? 我們繼續研究?它還有什么不足之處? 4)參考書目:一般英文參考書目在前,中 )參考書目:一般英文參考書目在前, 文參考書目在后,并以拼音順序排列。 文參考書目在后,并以拼音順序排列。

    6、研究方法 、

    包括: 包括: 實驗 調查 文獻分析等 調查就是通過調查表、詢問、 調查就是通過調查表、詢問、問答等形 式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7、論文寫作的步驟 、

    就是論文寫作在時間和順序上的安排 一般從基礎問題開始,分階段進行, 一般從基礎問題開始,分階段進行,每 個階段從什么時間開始, 個階段從什么時間開始,至什么時間結 束都要有規定。 束都要有規定。論文進行的主要步驟和 時間安排包括: 時間安排包括:整個論文寫作過程擬分 為哪幾個階段; 為哪幾個階段;各階段要完成哪些任務 資料搜集整理階段,初稿完成, 。如:資料搜集整理階段,初稿完成, 修改,終稿結束等。 修改,終稿結束等。

    畢業論文的格式

    一、標題 20字左右, 字左右, 字左右 論… 試論 淺析 淺議 ……初探 ……初探 ……之我見 ……之我見 ……思考 體會、 思考、 ……思考、體會、方略

    二、署名 摘要Abstract 三、摘要 論文完稿后提取,短小精悍, 論文完稿后提取,短小精悍,200-300字 字 左右,反映論文的要點,簡潔、明確, 左右,反映論文的要點,簡潔、明確, 能獨立成文 英文翻譯,不超過250實詞,用現在時, 實詞, 英文翻譯,不超過 實詞 用現在時, 常用被動 關鍵詞Key Words 四、關鍵詞 3-5個 個 中英文

    五、引言 又稱為前言、緒論、導言或序言, 又稱為前言、緒論、導言或序言,交代課題的 由來、 由來、意義及其結論 1、引言的內容 、 1)課題研究的目的、范圍及其他人在相關領 )課題研究的目的、 域的研究概況 2)課題的研究過程、 2)課題的研究過程、方法及其理論與實驗依 據 3)研究結果及其意義 ) 2、注意事項 、 1)開門見山,簡明扼要,200-300字 開門見山, 開門見山 簡明扼要, 字 2)順序井然、條理清楚 )順序井然、 3)介紹文獻時,要用自己的語言 )介紹文獻時,

    6、正文 、 1、論點表述要準確、簡潔 、論點表述要準確、 2、論據要典型、準確 、論據要典型、 3、論證可分為直接論證和間接論證 、 論證要根據具體的論點、 論證要根據具體的論點、依據靈活地使 用論證方法,進行綜合分析, 用論證方法,進行綜合分析,才能達到 論點論據的高度統一

    7、結論 、 結束語。強調或提示本論的重點, 結束語。強調或提示本論的重點,對全 文概括、總結、 文概括、總結、強調和提高的作用 8、致謝 、 參與指導的人員 采用圖文和數據的提供者 提供經費和物資支持的單位等

    9、注釋與參考文獻 、 作用: 作用: 1)便于作者校對論文內容 ) 2)便于讀者查閱相關觀點資料 ) 3)便于論文答辯小組了解論文作者 ) 閱讀資料的深廣程度 作者、書名或篇名、出版者、 作者、書名或篇名、出版者、出版年 份

    參考文獻具體格式

篇4

>> 從奈達“功能對等”理論來看汽車品牌的翻譯 從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看香水品牌的翻譯 從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淺析商業廣告的翻譯策略 從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看英漢習語翻譯 從文化交流的角度看奈達功能對等理論的局限性 奈達功能對等論的翻譯研究 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在經貿英語翻譯中的應用 淺析尤金.奈達的功能對等翻譯理論 淺議尤金·奈達功能對等理論在翻譯中的應用 奈達功能對等理論下的兒童文學翻譯 淺論尤金·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 奈達功能對等理論在中國的接受 從功能對等理論角度分析翻譯對等 從奈達功能對等理論淺析中英電影片名翻譯 奈達“功能對等”和嚴復“信、達、雅”理論視閾下的中西翻譯原則對比研究 尤金奈達功能對等翻譯理論對我國唐代詩歌翻譯的影響 從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看國際商務英語翻譯中的文化信息等值問題 從功能對等理論角度淺析旅游推介中的英漢翻譯 從功能對等理論角度淺析WTO法律文本的翻譯 奈達功能對等理論芻議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6]Edwin Gentzler.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 [M].Clevedon,England;Buffalo,N.Y. :Multilingual Matters Ltd., 2001.1.

[7]李爽.汽車品牌名稱英漢翻譯策略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2006.

篇5

關鍵詞:中英商標詞 文化 基本方法 功能對等

1. 引言

中國于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這加快了中國與國際經濟的接軌,推動了中國經濟全球化的進程,更多的中國商品進入國際市場,參與國際競爭;同樣,國外品牌也進入中國與本土商品競爭來爭奪市場。面對這個巨大挑戰,中國企業應該加強品牌戰略,加快品牌建設。商標無疑起著重要作用。要把一個商標從一種語言轉換到另一種語言,還要保留其本身的含義韻味和風格,絕非易事。譯者不可能一一實現語言的對等,對于某些譯文,只能實現功能對等,因此這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這就要求譯者在準確地理解的基礎上,兼顧審美心理,文化差異,大膽創新,以此吸引顧客眼球,刺激消費欲望。本文對翻譯實例進行分析,探究商標翻譯的原則和方法。

2.商標翻譯的方法

一個好的商標首先應該是簡潔、清楚并且容易記憶,瑯瑯上口;其次還應該反映商品特點和消費者心理,最后要有正面的象征性意義給消費者好的聯想意義。基于上述要求,在翻譯的過程中,可采用音譯法,意譯法,音譯結合法。

2.1音譯法

指按照原語商標的發音,找到與其發音相近的譯名,主要適用于人名、地名等專有名詞命名的商標,因為這些詞在譯語中無法找到對等詞。有的時候這種方法也是拼音法,這樣能使產品本身帶有異國韻味。如,芬蘭北部有一個叫NOKIA的小鎮,他以生產的同名手機而世界聞名。這樣不僅實現了意義完全傳達,又提升了這個地方的知名度。SHANGRILA飯店也以地名作為商標。LINING運動服飾以李寧的人名作為商標,青島啤酒就直接譯為QINGDAO BEER。當然,音譯也并非是聲音的相同,也還要有一定的含義在其中。比如,WILLIAM EDWARD BOEING, 波音公司的創使人,根據姓氏翻譯,應該譯為博音,但卻翻譯成了波音,使人對超音速飛機產生無限遐想。當然有些音不能采用此方法,比如芳芳牌產品,如果直接譯成Fangfang, 那就大事不好,因為在英文中它是蛇的毒牙,有面目猙獰的含義。這樣在對方的國家是不可接受的。

2.2意譯法

對一些形象鮮明,寓意優雅的商標可以采用此方法。這樣可以增強人們記憶,樹立良好品牌形象。如,飛鴿自行車,翻譯成Flying Pigeon。鴿子是和平的象征,再加上飛這個詞,可以增加人們對這個自行車產生美好聯想。但有人指出無需加flying這個英文單詞,顯得多此一舉。皇朝葡萄酒譯為Dynasty, 給人高雅華貴的感覺,由此顧客會想到此酒是陳年好酒。蜂花牌洗發水譯為Bee & Flower,使人想到使用產品之后所留下的芬芳的香味。Ivory是保潔公司推出一款香皂,象牙牌香皂,人們會想到香皂的光潔如玉,使用起來的光滑的手感,使人們聯想到自己的皮膚也會像象牙香皂般的光潔。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這個商標在譯語當中一定是能產生積極、美好、優雅聯想的詞匯,不會引起文化沖突,這樣才符合對方國家的大眾審美,才易于讓消費者接受。比如,白象,金龍,孔雀,都不可以直譯。像在西方的國家里,是笨重無用累贅的象征;而龍被認為是惡魔與災難的化身,孔雀是禍之鳥。像這樣在譯入語中有不好意義的詞應該避免。

2.3音意合譯法

此種翻譯非常容易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并了解設計者意圖。例如,Pentium III,人們把它稱做奔三,是奔騰三代的簡稱。Pente在拉丁語里是五的意思,習慣上人們又把它叫做586。奔騰的翻譯又有了原來的音,又兼顧到了它的意思,它給人一種飄逸快速的聯想,顧客會認為它的運行速度正如名字一樣。大家都非常熟悉有個洗衣粉的牌子叫奧妙,英文標識是OMO,有人認為這個英文非常像人的臉,O像人的眼睛,M像人的鼻子,這樣設計就是吸引人的眼球,引起顧客的關注。在翻譯成中文的時候,既有了這個單詞的音,又有了它的意思,即妙,這是人們用過此產品后的一種夸贊。有種香皂叫做Safeguard, 被譯成了舒膚佳而沒有翻譯成衛士之類的詞,很顯然這樣迎合了消費者的心理,讓人覺得此產品會讓人用得舒心安全。作者也注意到,以前傾向于音譯的牌子后來都改成了此種翻譯方法。比如,幾年前有個自行車叫Sportsman,最初是音譯過來的,叫斯波茲曼,后來采納了音意法。這說明這個商標如果音譯的話,會讓人不知道這是什么東西,即名字和產品中間沒有任何聯想意義。這就非常不可取。還有種餅干叫做Cracker,它被翻譯成了克力架,其實它本身的意義是任何松脆的東西發出的聲音,可這樣翻譯和餅干的特性毫無任何聯想,使顧客不知這是什么產品,后來很少看到此種翻譯,就直接譯成了……脆餅干。這樣非常生動形象,符合消費者心理。

3.商標翻譯的原則

前面也提到,要想使一個商標標新立異,使人印象深刻,引起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欲,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考慮:

3.1貼近商品本質,凸顯其特征

商標是商品的一部分,在商品的銷售方面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商標如果能夠凸顯商品本身的某種特點,會給消費者帶來一種心理暗示。比如,Bens車是以Kard Bens的名字命名的,先后有人譯成朋馳,本茨,但都沒有體現出車的性能,意義不大。最后譯為奔馳,既和原來的發音相似,又有很好的聯想意義。Goodyear是一種輪胎的商標,是以其發明人Charels Goodyear來命名的。它被譯成了固特異,說明它的結實耐用。

3.2通俗易懂,容易記憶,瑯瑯上口

一個商標只有被人經常想起并說出才能在消費者中產生效應,提高它的知名度。所以應該避免使用生僻的,拗口的,過長的名詞做商標。比如McDonald不能直接按照發音音譯,這樣對中國消費者來說非常難記也不易說出,應譯為麥當勞。Christian Dior也應直接譯為C.D。寶潔公司的名字是以兩個創始人的名字的一半來命名的,Proctor & Gamble, 這樣也同樣的不好記憶,就譯成了P&G. 還有一個例子是它生產的女性衛生用品Whisper, 它的漢語意思是悄悄話,給消費者傳達的一種信息是,我的感受只會告訴你,也只有你知道,你是我最親密的朋友。但是考慮到中國的欣賞水平,改成了容易記憶的名字:“護舒寶”。

3.3 在原文上大膽創新,使翻譯更加生動有趣

翻譯的過程是一種再創作的過程,商標翻譯有它的特殊性,所以一定的變異是允許的,這樣才能傳達積極的意義,打開產品銷路。比如,寶潔公司旗下的洗發水Head & Shoulder ,其意思非常明白,頭和肩膀。但還有另外一個意思是出眾,發音和它本身的意思結合起來,就成了“海飛絲”,突出了青絲飛揚的美感。有種汽水叫“七喜”,英文是seven-up。它的譯文保留了“7”這個數字而舍去了UP這個詞的意思,用一個“喜”字代替原文的向上的意思,沒有拘泥于原文的單詞意思。

3.4 迎合大眾審美心理兼顧文化差異

審美是文化的綜合產物,是一種文化意識,涉及到生活的各個方面,比如歷史、政治、宗教、社會傳統和習俗等方面。如果不了解一個國家的文化和大眾審美心理,那翻譯就會出現大問題,造成無法估計的后果。比如帆船地毯是我國傳統的出口產品,它的英文翻譯是Junk,結果在國外市場受到冷落,究其原因,原來這個英文單詞除了帆船的意思之外,還有垃圾破爛的意思。上海有個著名的自行車品牌叫做鳳凰,曾經譯成了Phoenix,這個詞在西方人的眼中是再生的意思,容易讓人聯想到死亡,因此有人是不敢買這個牌子的。然而聯想公司是一個積極的值得人們借鑒的好例子,聯想電腦的英文由Legend改成了Lenovo, 其實第一個翻譯已經很好了,因為它凸顯了企業文化,有聯想才能有傳奇,之所以做了改動,是因為第二個翻譯是兩個詞的結合,即legend和innovation,意思是既有傳奇又有創新,使得企業文化表達得更加完整。

4.結束語

總之,商標的翻譯不是純粹的忠實原文,而要注重功能對等,既要考慮到原義,又要大膽創新。這就要求譯者既有良好的專業基礎,還要在文化背景和風俗習慣上有一定的造詣。品牌的漢英翻譯是中國品牌走向國際化的重要手段和方式,遵循一定的翻譯原則,翻譯技巧與方法,了解營銷策略、顧客心理、英文品牌構成方式,對商標翻譯非常重要,這樣才會給廠家帶來極大的利益,在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

參考文獻:

[1]高月麗.商標革命中的修辭藝術.人文雜志,1998年第5期.

[2]顧參林.英語中的 trade names.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1995 年第2期.

[3]康微.論品牌個性的塑造.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1997年第2 期.

[4]李淑琴.英語商標詞的選擇及意義.南京理工大學學報, 2000年第2期.

[5]林雪林,黃玉璽.漫談中英文商標詞的構成.全國優秀英語學術論文集.

[6]潘紅.商標翻譯要求神似. 福建大學學報,1996年第4期.

[7]唐德根.文化差異在品牌翻譯中的作用.全國優秀英語學術論文集.

[8]童顏.國際名牌大觀.四川大學出版社,1998年.

[9]王瓊瓊.商標及廣告主題句的翻譯.外語園地,2000年第6期.

[10]肖輝,陶玉康.等效原則視角下的商標翻譯和文化聯想.外語與外語教學,2000年第11期.

[11]張兵.商品品牌的翻譯原則和方法.新疆師范大學學報,1995年第4期.

[12]章禮霞.從廣告語的角度看中西方文化的差異與交融. 外語與外語教學,2000年第11期.

[13]黃瑞紅.商標翻譯的方法及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江南大學學報,2003年第6期

篇6

關鍵詞:商標翻譯影響因素翻譯方法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品牌已經成為國與國之間進行競爭的最主要手段。商標是合法注冊的品牌,它是由文字、圖形、符號或其組合所構成,用以區別不同生產者或經營者的產品或勞務的標記。商標翻譯對于商品在本土以外的銷售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正如美國學者艾·里斯所言:“一個譯名的好壞,在銷售業績上有千百萬美元的差異”。如何進行翻譯,才能使商品的商標在商品營銷宣傳活動中樹立良好的商品形象,既尊重目的語民族的文化“又不失原語商標文化”,從而最終達到超值的營銷效果呢?本文從商標翻譯應該考慮的因素著手,對商標翻譯的主要方法進行分析和探討,從而引導消費、促進消費。

影響商標翻譯的主要因素

(一)基本因素—商標的本質特征

語言符號的功能有五種類型(G·Leech,1974),即信息功能、表達功能、引導功能和社交功能,商標名稱同樣具有并執行這五種功能,盡管在實際運作中只是其中一、兩種功能起主導作用。商標名稱是凝聚命名者旨趣的廣告語,其根本目的在于:誘人注意、引起興趣、刺激欲望、令人行動。具體說:首先,成功的商標應符合商品本身的性質。如Reebok的運動鞋譯名為“銳步”,比原譯“雷寶”更能體現鞋的特征。其次,成功的商標還應講究好意頭,富有象征意義,使人產生聯想。Nike牌運動鞋,譯成“耐克”,不僅體現產品經久耐磨的優點,而且也包含克敵必勝,穿上耐克鞋,便可馬到成功的寓意在其中。最后,用語應簡潔、明了、形象,朗朗上口,便于記憶。如Coca-cola的譯名“可口可樂”,不僅利用漢語中“雙聲”特色,將前兩個音譯成“可口”,又用疊音,將后兩個音譯成“可樂”,不僅節奏明快,有樂感,聽起來也會有一種品味飲料的快樂感覺,通過翻譯進入另一種文化的譯文商標就應該具備這些特點。

(二)語言因素—英漢商標詞的差異

英漢商標詞都具有簡短、易讀、易記,以及引起消費者興趣和好感的共性。然而,由于英漢兩種語言和文化的不同,英漢商標詞也表現出諸多差異。具體表現為:英語商標詞傾向于使用人名,如:Ford(汽車)來自于公司創始人HenryFord之名;而漢語商標詞多選用動植物名稱或地名,如:“鳳凰”自行車、“青島”啤酒等。英語商標詞常使用杜撰的詞匯,注意語音的表現。著名商標詞Kodak,K看上去有力而充滿活力,Kodak就是這種考慮的結果。漢語商標詞卻總是充分利用現有詞匯,并注重語義的表達。如“健力寶”(飲料)蘊涵健康、有活力之義。英語商標詞在組成音節上沒有任何約束和規定,少則1至2個音節,多則5個或5個以上音節,表現出較大的任意性,如:Kent(香煙),Nike(運動鞋);漢語商標詞大多數由兩個音節組成,如:“永久”、“海爾”、“立白”等。一般而言,商標詞與商品屬性之間表現為三種關系:零關系、直接關系和間接關系。英語商標詞與商品屬性的關系基本上為以上三種關系,但以零關系居多,如Rejoice是美國洗滌品的名稱,意為“高興”,漢語商標詞與商品屬性之間多為間接關系,如“立白”(洗滌品)使人聯想到“立即變得白白凈凈”之義,從而激發人們的購買欲望。盡管英漢商標詞的種種差異使得英漢商標詞的翻譯不易,但只要我們在進行兩者之間的互譯時,認識到兩者之間的語言和文化差異,靈活處理,就可以使商標譯名與原商標詞發揮同等的效力。

(三)文化因素—英漢風俗文化差異

社會學家認為,商標是文化的一種表達形式和傳播工具,商標翻譯是把原語(SourceLanguage)商標轉換成目的語(TargetLanguage)商標。這種翻譯是在兩個不同文化背景的群體之間的信息傳播與交流活動。反映到商標詞上就是一個商標詞在不同文化環境中包含的文化內涵也是不一樣的。所以在進行英漢商標互譯時,應充分認識和了解中國與各個英語國家消費者對顏色、數字、動物、花卉、圖案等方面的喜好和禁忌。使商標的翻譯能與目的語所在國家的風俗文化相適應。只有這樣所翻譯的商標才會受到目的語所在國家的歡迎。如英譯漢中做的比較成功的商標有:Unilevel,聯合利華,既討了國人的歡心,因為其寓意為“中外合作,有利于中華”,又有利于產品進入中國市場。“7-up,七喜”,既迎合了中國消費者圖吉利的心理,又符合英語中的聯想“upsanddowns”(習語)中“up”為好運的意思。在這一方面,漢譯英商標翻譯中較為成功的例子有:“海信,Hisense”源自Highsense,意思是“高度靈敏”;“力波(啤酒),REEB—BEER”利用英文回文修辭手法,對仗工整,音義俱佳;“南京臣功制藥,Cuccess”來自success一詞,第一個字母為C,Cu來自于cure,具有“創詞”的特點,意為:成功治療。與“臣功”諧音,既具有創新之意,保留了視聽效果,又具有聯想意義;“新飛,Frestech”,是英文“Freshtechnology”(保鮮技術)的含義,利用的是英文中的創詞修辭法。由于沒有注意到英漢之間的風俗文化差異而導致商標翻譯失敗例子也有不少,如漢譯英的商標中把“芳草”(牙膏)譯為FangCao,fang在英文里是“狗的長牙”或“毒蛇”之意,如此恐怖的聯想,誰還會把它拿來往嘴里塞?把“帆船”(鞋)譯為Junk,而Junk在英文里有“舊貨”、“假冒貨”或“無用的東西”等意思;“白象“(電池)譯為WhiteElephant,WhiteElephant在英文中意為:昂貴而無用的東西,累贅;“五羊”(自行車)譯為FiveGoats,而Goat在英文中的意思還有“不正經男子,色鬼”之意,所以男女都不愿騎它。

(四)審美因素—英漢審美情趣的差異

東方文化中的哲學、藝術和文學語言注重的是心理時空,尤其偏重于事理的邏輯性。因此,我國商標的傳統是重視心理愉悅和審美鑒賞,注重倫理教化和情志表達,講究旨趣高遠、寓意深邃,追求文字優美、品位高雅、吉祥如意、書香四溢。例如看見紅豆商標,人們就會聯想起唐代詩人王維的千古絕唱,令人沉浸在那詩一般的意境和浪漫傳奇的故事之中。而西方文化中的哲學、藝術和文學語言注重的則是自然時空,尤其偏重空間、物質、事實的自然真實性,這就導致西方的商標文化重視真實自然和感官愉悅,更強調功能效用和實用價值,經常采用具有褒揚意義的形容詞或名詞來揭示商品的質量、品級、效能、新穎性、實用性、產地等特征。例如:Sprite(雪碧,美國飲料名),源自sprit(全力沖刺)與spirit(元氣、精神),兼有精靈活力之意,給人一種充滿活力的感覺,揭示了產品的功效特點。可見,商標如果迎合了消費者的審美趣味,那么消費者在享受產品的同時還能體會其中的美感。

商標的翻譯方法

商標是語言文字和民族文化的統一體,在進行商標的英漢互譯時應充分考慮影響英漢商標翻譯的各種因素,考慮英漢兩個民族在語言、文化和審美情趣的差異,采用靈活多樣的方法,力求音意俱佳,給消費者留下深刻印象,激發其購買欲望,從而達到與原商標同樣的促銷功能。在實際操作中,在遵守英漢互譯時的一些基本原則的基礎上,可根據具體情況采用音譯法、意譯法、音意兼譯法、增字法和減音法。

(一)音譯法

音譯法,即把原語商標中的音翻譯成發音相似或相同的目的語的翻譯法,可分為純音譯法和諧音譯法兩種。純音譯法也稱為直接音譯法,即根據外文商標詞的讀音,選擇讀音相同或相近的漢字組合在一起,這些詞組在漢語中常常沒有任何意義。純音譯法保留了原文商標的音韻美和呼喚功能,如Motorola摩托羅拉(手機)、Sony索尼(彩電),Kodak柯達(膠卷)。諧音譯法也稱諧音雙關法,即在翻譯時選取能激起中國消費者美好聯想的諧音詞匯或詞組。因為漢字有很多同音異義字,因此在翻譯時可自由選擇發音響亮、意境優美的字來表現。Arche譯為“雅倩”、Pantene譯為“潘婷”,既保留了原音音節的響亮,同時選用“倩”、“婷”等表現女性的秀美漢字更突出了化妝品的的商品特色。

(二)意譯法

意譯法,即把按照原語商標中的詞的實際意思翻譯成意思相同或者相似的目的語的翻譯法。此處的“意譯”不同于與“直譯”(literaltranslation)相對的“意譯”(freetranslation)。商標的意譯只是將原商標的意思用譯入語表示出來,包括直譯法和創新性翻譯法。直譯法是指直接傳達原文語義的翻譯方法,此法忠實于原文商標的含義,但常常局限于在原語和譯語中都寓意優雅的商標。如英文商標BlueBird(轎車名)典出獲諾貝爾文學獎的童話劇BlueBird,劇中的BlueBird象征幸福。而漢譯“藍鳥”又激發了我國消費者的美好聯想,“藍鳥”即“青鳥”。消費者很快會聯想到唐朝李商隱的詩句:“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青鳥乃蓬萊仙境的使者,因此“藍鳥”的翻譯就是直譯法。

(三)音意兼譯法

音意兼譯法,即對部分商標詞采取意譯,部分商標詞采取音譯的翻譯方法。這種翻譯方法以原商標的音為基礎,在譯入語中找到發音與原文相同或相似同時又反映出產品一定特性的詞匯。如Simmons翻譯成“席夢思”,不僅音與原文相似,而且“席夢思”讓人聯想到甜美的夢幻。或者翻譯出原商標的部分意思,另外加上音譯。例如:Goldlion的字面意思就是“金獅”,而是翻譯成“金利來”。音意兼顧翻譯的商標詞除了代表某一產品外,商標詞還有一定的含義,即:使人聯想到該產品的特性。公認的音意兼顧翻譯最為成功的例子是CocaCcla的漢譯“可口可樂”既與原文音相同也反映出這種產品的特點,一看“可口可樂”就知道是供人們引用或食用的。此外“可口可樂”給人的聯想意義也非常好。

(四)減音法

減音法,即把英文商標中過長的音進行刪除的翻譯方法。英文商標在譯成中文后多易采用兩字或三字的形式,雙音節符合中國人的審美習慣和時代的發展趨勢;三字商標則多起源于中國傳統的老字號,如“同仁堂,“全聚德”等。故把英文商標中過長的音刪去是必要的。中文譯名可減原名的多音節為二字或三字商標。如McDonald’s舊的音譯是“麥克當勞”,就不如節音后的“麥當勞”上口。

(五)增字法

篇7

關鍵詞:廣告;文化差異;不對等;翻譯

1差異性產生的原因

1.1對事物認識的文化差異

一個關于“亞洲四小龍”的例子。眾所周知,在西方神話傳說中,dragon(龍)不是人們心中的吉祥動物,而是表示邪惡的怪物。在中世紀,dragon是罪惡的象征,圣經故事中惡魔撒旦(Satan)就被認為是thegreatdragon。由此可知,dragon在英語國家人中所引起的聯想與中國人的“龍”完全不同。于是,被西方人稱為“亞洲四小龍”的東亞韓國、中國臺灣、中國香港和新加坡四個經濟較為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將其翻譯成英語FourAsianDragons就恐怕有失妥當。因此有人將其翻譯成FourAsianTigers,這不失為一種較好的文化信息的對等。因為tiger(老虎)在西方人心中是一種強悍的動物,至少不會讓人聯想到某種可怕的動物。再者,tiger一詞收在1993年版的《牛津英語詞典增補本第二卷》(OxfordEnglishDictionaryAdditionsSeriesⅡ)中的釋義:AnicknameforanyoneofthemoresuccessfulsmallereconomiesofEastAsia,esp.thoseofHongKong,Singapore,Taiwan,andSouthKorea.(任何一個在經濟上較為成功的東亞小國或地區,尤其指香港、新加坡、臺灣和韓國。)所以說,將“亞洲四小龍”翻譯成FourAsianTigers在文化信息方面基本達到了對等。

1.2顏色的文化差異

不同文化的人對顏色的認識盡管有相似之處,但他們對各種顏色的感覺有可能不同,甚至截然相反,其原因在于國家所處的地理位置、歷史文化背景和風俗習慣不同。

例如,藍色在英語國家有憂郁的含義,美國有“藍色星期一”(blueMonday),指心情不好的星期一。bluesky在英語中意思是“沒有價值”。另外,埃及人和比利時人視藍色為倒霉的顏色。然而,藍色在中國人心中一般不會引起“憂郁”或“倒霉”的聯想。

當然世界知名品牌“藍鳥”汽車是一個特例,它并不是“傷心的鳥”的汽車。bluebird是產于北美的藍色鳴鳥,其文化含義是“幸福”,所以,當英語國家人駕駛BlueBird牌的汽車,心中的文化取向則是“幸福”。而駕駛BlueBird牌汽車的中國人就恐怕不知道身在“福”中了,而只感到駕駛世界名牌汽車是一種身價的體現和財富的象征。

1.3數字的文化差異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九”因為與“久”同音,所以“九”經常用來表示“長久”的意思。例如,我國歷史中,皇崇拜“九”,希望其天下長治久安。因此,我國便有“999”藥品。英語中的nine沒有這種含義。但不要把用“666”作商標的商品出口到英國,因為“666”在《圣經》里象征魔鬼。

上海生產的“三槍”牌內衣,是名牌產品,翻譯成英語ThreeGuns。如果將ThreeGuns牌內衣出口到日本、哥倫比亞及北非地區,會受到消費者的歡迎,因為“三”在這些國家表示“積極”的意思。但是,在乍得、貝寧等地,則不能將“三槍”翻譯成ThreeGuns,因為在乍得像“三”這樣的奇數表示“消極”的意思,在貝寧“三”含有“巫術”的意思。

2差異性在廣告語中的體現

2.1文化內涵的轉換

如果在形式上貼近的譯文,有可能導致對原文聯想意義的誤解,或者對正確理解原文的風格造成重大的損失,那么對譯文進行必要的調整來反映原文的聯想價值就十分重要。例如,將中國名酒“杜康”音譯為Dukang,英語國家讀者看到英語商標Dukang時,只會把它與酒聯系起來,而不會想到中國歷史上釀酒的高手“杜康”,更不會像中國人那樣把“杜康”(Dukang)與“好酒”聯系起來。所以,“杜康”作為商標,文化信息沒有完全對等。我們不妨用希臘酒神的名字Bacchus作“杜康”酒的英語商標,這樣,文化信息的對等無疑比“杜康”要好得多,因為Bacchus會使西方人產生更多有關的聯想。Nike作為商標能使英語國家人士聯想到勝利,吉祥,因為Nike一詞在希臘神話中是勝利女神。傳說中的Nike身上長有雙翅,拿著橄欖枝,給人們帶來勝利和諸神的禮物,她是吉祥、正義和美麗之神。Nike作為體育用品商標,我們可以把它音譯為“耐克”,暗示Nike牌體育用品經久、耐用,使用Nike牌體育用品能在比賽中克敵。“耐克”可以說是較好的翻譯,不過,英語單詞Nike所蘊涵的文化信息對中國人來說,不可能像英語國家人那樣想起Nike女神。翻譯中文化信息被丟失。

又如:Tineiswhatyoumakeofit.天長地久。(斯沃奇手表)

Fortheroadahead.康莊大道。(本田汽車)

2.2修辭手法的轉換

修辭是使語言表達準確、鮮明而生動有力的一種文字運用手法,也是使文字表達的內容給人以深刻印象的有效手段。為了增強廣告的審美功能和勸說功能,譯者常盡力使用修辭手法,或將原文的修辭格移植過來,或以一種修辭格替換另一種修辭格,或將無修辭格的原文以一種帶修辭格的譯文表現出來。例如:

TakeTOSHIBA,taketheworld.擁有東芝,擁有世界。(東芝電子)(首語反復)

Betterlatethanthelate.晚到總比完蛋好。(交通安全)(疊韻)

Thinkdifferent不同凡想。(蘋果電腦)(仿詞)

Startahead.成功之路,從頭開如。(飄柔洗發水)(雙關)

2.3漢語四字格的使用

四字格是漢語坦最平衡的詞組結構,它言簡意賅,抑揚頓挫,用得恰當,往往會產生特好的美感效應。例如:

TheWonderDownUnder.天下奇觀。(澳大利亞旅游局)

Itsfinger-lickinggood.吮指回味,其樂無窮。(肯德基炸雞)

Agreeab1eTasteThatRefreshes.怡情開懷,爽心可日。(怡爽蜜煉川貝批把糖)

2.4語序的轉換

由于英語語法是顯性的、剛性的,而漢語語法是隱性的、柔性的,所以英語重時體,重形合,詞序比較靈活,漢語則輕時體,重意合,詞序相對固定。英語廣告漢譯時,為了照顧漢語讀者的語言審美習慣,譯者常常求助于句式變換手段。例如:

WeAreAimingEvenHigher.志向更高遠。(法國航空公司)

Cleansyourbreathwhileitcleansyourteeth.潔齒清氣。(高露潔牙膏)

AsYouSow,SoYouShallReap.種瓜得瓜。(宇宙旅行社)

WeFlytheWorldtheWorldWantstoFly.飛達五洲,世界以求。(泛美航空公司)

參考文獻

[1]黃忠廉.翻譯變體研究[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0.

[2]關世杰.跨文化交流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

[3]趙靜.廣告英語[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2.

[4]寧建新,陳觀亞.實用廣告英語[M].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

篇8

    畢業論文是商務英語專業教學計劃的最后一個環節,也是對學生2年半學期各門課程學習效果的檢查.其主要目的是:

    1、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寫作能力及運用商務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2、檢查學生對所學專業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并將論文成績作為學生能否畢業的主要依據之一。

    3、訓練學生搜集運用資料的技能,同時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增強獨立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 論文寫作要求:

    1、以英文/漢語完成論文寫作。

    2、字數要求不低于3000個單詞或字, 統一采用A4(210x297mm)頁面復印紙單面打印.其中上邊距2.8cm,下面距2.5cm,左邊距2.5cm,右邊距2.5cm,頁眉1.6cm頁腳1.5cm裝訂線0.5cm.字間距為標準,行間距為1.25倍行距.頁眉內統一為:用5號宋體

    3、論文的內容要與本專業所要求的知識和技能相結合,要求論述者閱讀一定量的英文和中文資料,能夠對所有的資料進行合理刪減、組織和編輯,掌握論文撰寫的結構與布局。要求語言流暢,層次清晰,論點明確,論據充分。具有以下特性:

    1) 科學性:觀點正確,論據充分可靠,結構合理,能反映出學生對本學科知識系統掌握的程度及其某一問題有較深理解很認識

    2) 實用性:選題應該具有現實意義和學術價值,應該體現出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水平

    3) 邏輯性:論證應該有力,層次應該分明,邏輯應該嚴密,結構應該完整合理

    4) 技術性:應該具有收集整理運用材料的能力,語言表達應該清晰準確,格式應該規范

    4、寫作時間安排:

    1月14日:學生與導師見面選題和開題

    1月15日-3月25日學生寫作,提交提綱,初稿,導師修改并將完成情況向系里匯報

    3月31號前根據導師的修改意見完成第二稿交導師修改

    4月7號前完成定稿并按照要求打印裝訂成冊.打印3份,交系里2份

    4月8號-4月13號準備答辯,原則上采用英語答辯

    2007年4月14號論文答辯,原則上采用英語答辯

    5:論文成績評定:采用5級記分制,及優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等.其中優秀沒,良好等次的人數分別按不高于15%,20%的比例評定.終結成績必須經指導老師學院畢業論文指導小組認定.

    6:特別說明:

    畢業論文寫作是嚴肅的事情.嚴禁抄襲剽竊他人論文.一經發現此次論文成績判為0分.

    三、 論文選題方向:

    1、商務英語教學改革的方向,途徑,課程設置等

    2、商務英語教學在新形勢下的影響和意義;

    3、我國貿易的現狀及其發展方向

    4、商務英文翻譯技巧;

    5、江西招商引資探討及其對策

    6.WTO保護期過后對我國的影響;

    四、 論文設計與擬定的程序:1、指導教師的幫助下,根據本指導書提供的選題范圍,從中選擇論文方向,確定題目。(注:選擇其他的題目,需與指導教師商議確定)

    2、 搜尋與本人論文題目相關的資料,文獻,形成論文大綱,注意論文結構安排的合理性。

    3、 論文結構:包括題目,中英文摘要和關鍵詞,目錄和正文. 詳見后面附件

    附件1:

    外語系英語專業(高職)畢業論文選題(商英專業)

    1. 《商務英語課程設置的探討》

    2. 《跨文化因素對英漢翻譯的影響》

    3. 《商務英語的特點及翻譯技巧》

    4. 《商務英語函電在對外貿易中的作用》

    5. 《單證員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

    6. 《商務英語函電翻譯技巧》

    7. 《商務談判中英語的重要性》

    8. 《淺談出口結匯風險的防范》

    9. 《中國退稅制度的改革及其影響》

    10. 《商標名稱的翻譯與策略》

    11. 《外貿企業信用風險管理與控制》

    12. 《2007年外資銀行在我國本土注冊探討》

    13. 《我國利用國際貸款/國際援助現狀分析》

    14. 《WTO與我國反傾銷探討》

    15. 《我國對外直接投資之現狀》

    16. 《內陸地區對外貿易發展策略研究》

    17. 《中印兩國兩國對外貿易戰略分析》

    18. 《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

    19. 《淺談商務英語寫作時避免修飾語錯位的方法》

    20. 《商務函電翻譯的用詞技巧》

    21. 《外商直接在華投資探討》

    22. 《社會文化遷移對中國式英語的影響》

    23. 《我國外貿出口品牌戰略的實施與研究》

    24. 《商務英語專業口語課程教學探討》

    25. 《入世對我國農產品貿易的影響與對策研究》

    26. 《應對經濟全球化,加快我國企業跨國經營》

    27. 《英語寫作中常見中式英語分析》

    28. 《入世商務英語寫作的研究》

    29. 《制單工作在國際結算中的地位》

    30. 《關稅壁壘與非關稅壁壘探討》

    31. 《淺談實質利益談判法》

    32. 《國際電子商務發展面臨的新問題》

    33. 《商務英語寫作中的錯誤與商務英語寫作教學之間的關系》

    34. 《清算所在期貨市場上的地位》

    35. 《跨國公司在華擴張模式透析》

    36. 《漢譯英中遇到新詞語的譯法問題》

    37. 英漢互譯中詞義的不對應(文化意義、風格意義、修辭意義等)

    38. 我國市場經濟國家地位與反傾銷

    39. 如何防范信用證詐騙

    40. 我國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之探討

    41. "10+1"自由貿易區未來前景展望

    42. 漢語中新詞匯的翻譯技巧

    43. 商務英語的特征與翻譯

    44. 珠江三角洲外貿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45. 南昌現利用外資縱談

    46. 廣州/深圳等地區三資企業結構分析

    47. 淺談廣州等地區外貿企業的困境與出路

    48. 淺談廣州等地區出口產品結構的市場分布

    49. 商務英語專業畢業生就業崗位之探討

    50. 單證員跟單員等資格證書現狀思考

    51. 禮儀在商務談判中的作用

    52. 跨國公司的本土化經營戰略及其實施

    53. 中國在亞洲區域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54. 延長我國加工貿易國內價值鏈問題探析

    55. 中國貿易的現狀和前景

    56. 我國西部地區引進外資問題研究

    57. 人民幣業務對外開放之探討

    58. 淺談涉外合同英語特色

    59. 海外投資與出口貿易的相互關系

    60. 文化和地理因素對外商在中國直接投資的影響

    61. 綠色壁壘對關稅壁壘的替代效應研究

    62. 新貿易保護主義的政策調整與我國貿易發展

    63. 貿易磨檫及其解決機制研究

    64. UCP600-信用證領域的新規則探討

    65. 論<<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的適用范圍及總則

    66. 淺談<<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下賣方的知識產權擔保義務

    67. 我國紡織業出口競爭秩序現狀分析與對策探討

    68. 淺談來料加工與進料加工的利弊

    69. 經紀傭金商或場內經紀人在期貨交易中的地位

    70. 淺談商檢證書在國際貿易中的作用

    附件2 開題報告格式

    商務學院

    高職畢業設計(論文)開題報告

    題目名稱: 中國家庭企業管理創新研究

    題目性質:     研究論文          

    學生姓名:      XXX        

    專    業:     工商管理       

    學    院:     XXXX        

    年    級:       04級          

    指導教師:      XXX          

    一、    選題背景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以家族企業為主的民營企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和壯大,在國民經濟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是,與此同時,我國的家族企業也暴露出越來越多的問題,如家長式的管理方法、企業基礎管理制度不健全和后續發展無力等諸多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制約著我國家族企業的發展壯大,而且嚴重影響到我國經濟的健康快速的發展,因此,研究我國現階段家族企業如何進行管理創新,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家族企業員工的積極性,從而實現家族企業生產要素優化配置,促進家族企業持續發展已顯得尤為緊迫。

    二、研究的基本內容,擬解決的主要問題、研究步驟、方法

    本文從我國家族企業的實際情況出發,以管理創新的理論為指導,對我國家族企業如何進行行之有效的管理創新進行深入地研究。首先評述了國內外學者對家族企業管管理創新含義的不同看法,提出了家族企業管理創新的含義、構成要素及內在機理,認為我國家族企業進行管理創新的有效性在于有利于更好地實現家族企業的經營目標,有利于充公調動企業員工尤其非家族成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其次,分析了我國現階段家族企業管理創新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指出了我國家族企業管理模式存在諸多不足,如在管理創新過程中仍然存在家長式決策、缺乏戰略管理和基礎薄弱等諸多問題,所有這些在客觀上要求創建一種新的管理模式以促進家族企業健康快速發展。

    再次,要創建一種適合我國家族企業實情的管理模式,就必須全面準確地把握好我國家族企業所面臨的外部環境。因此,本文指出了我國家族企業開展管理創新面臨著外部環境的特殊性和復雜性。

    三、研究工作進度

    1、教師報題(2006.11.1----11.15)

    2、網上公布畢業設計題目和指導教師(2006.11.20)

    3、學生選題(2006.11.20---12. 15)

    4、落實任務(學生與導師見面,交電子郵箱地址)(2006.12. 1---12. 25)

    5、學生上交開題報告(紙字稿)(2006.12.25----2007.1.15)

    6、中期論文檢查(交電子稿)   (2007.4月1日前)

    7、論文上交(紙字稿附電子稿)(2007.4.15----2007.5.1)

    8、07屆畢業設計答辯(評定學生成績)(2007.6月初)

    9、07屆優秀論文評定(2007.6.15)

    10、07屆優秀論文匯報會(2007.6下旬)

    四、主要參考文獻

    [1]顧文靜,溫州民營企業實行委托---制的障礙分析,經濟管理。2002.2

    [2]甘德安,中國家族企業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版

    [3]苒明杰,管理創新,上海譯文出版社,1997年版

篇9

    首先,我國目前的法律法規中尚沒有關于反商標淡化的明確規定。從法理上講,對于公民、法人及其它民事主體來說,在民事活動中,只要是法律沒有明文禁止的,他們就可以去做。而我國目前的法律法規中尚找不到關于反商標淡化方面的明文規定,那么按照法無明文禁止即可為之之法理,以商標淡化的理論來追究民事主體的侵權責任是不公平的,也是有背于法治精神的。當然有人認為我國的法律中有關于反商標淡化方面的規定:如我國《商標法》第十三條規定:“就相同或者類似商品申請注冊的商標是復制、摹仿或者翻譯他人未在中國注冊的馳名商標,容易導致混淆的,不予注冊并禁止使用。就不相同或者不相類似商品申請注冊的商標是復制、摹仿或者翻譯他人已經在中國注冊的馳名商標,誤導公眾,致使該馳名商標注冊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損害的,不予注冊并禁止使用”。《馳名商標認定和管理暫行規定》第8條規定:“將與他人馳名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在非類似商品上申請注冊,且可能損害馳名商標注冊人的權益,從而構成《商標法》第八條第(9)項所述的不良影響的,由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標局駁回其注冊申請;申請人不服的,可以向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標評審委員會申請復議;已經注冊的,自注冊之日起五年內,馳名商標注冊人可以請求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標評審委員會予以撤銷,但惡意注冊不受時間限制。” (1)而筆者認為,我國的上述規定與商標淡化的理論尚有一定的差距。首先,商標淡化理論著眼于對馳名商標在非競爭(即非相同或者非近似)商品或服務上的保護,禁止他人在相同或近似的商品或服務上使用或注冊與馳名商標相同或近似的商標,是傳統商標法混淆理論所一貫堅持得做法,而非商標淡化理論的特點。其次,我國法律的上述規定,雖然對馳名商標提供了“跨類”保護,但其著眼點仍在于避免他人的商標與馳名商標相混淆和誤導公眾,而商標淡化理論卻要求,不論他人的商標是否與馳名商標造成假冒、混淆或者誤導,只要對馳名商標造成了“淡化”,就被認為是侵權,因而,商標淡化的理論對馳名商標保護要明顯強與我國對馳名商標的“跨類”保護的力度。

    其次,商標淡化理論本身就具有很大的爭議性。根據美國商標法第1127條的規定,所謂商標淡化指行為人的行為減低了他人對商品和服務的標志力,而無論:(1)行為人與他人是否有競爭關系;(2)是否可能造成假冒或者混淆。但是該條規定在實踐中卻很不好把握。正如有律師在美國眾議院討論聯邦反商標淡化法時的反對證言中所指出的:傳統的混淆理論不僅更容易操作,同時也完全能夠應付。沒有必要去建立一個誰也說不清楚的淡化理論,尤其是這理論正脫離產品本身,朝著類似版權和專利權一樣的絕對壟斷權發展,這樣勢必賦予商標所有人太大的保護范圍,妨礙正常的商業貿易。 (2)而美國法院在適用這一理論時也出現了明顯的分歧,如在Moseley v.V. Secret Catalogue,Inc.案(也即通稱的<維多利亞的秘密>Victoria`s Secret案)中,美國第六巡回法院就明顯的排斥了第四巡回法院的見解。而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也認識到對于本案和若干先前的判例各巡回法院對于商標淡化的構成要件在見解上已經產生了相當的歧義,所以受理了該案,以圖統一此中的法律見解。最高法院在判決中指出:關于本類型的案例,原告即商標權人必須舉證被告的商業使用已對其馳名商標構成了“事實淡化”方可;僅僅舉證顯示消費者對在后使用者的使用會與馳名商標產生生意上的關聯,并不足以構成淡化,這是因為生意上的關聯與對于馳名商標造成模糊、毀損或侵害之間并無一定的因果必然性。據此,最高法院隧判決原告在本案中最多只證明了有人對于被告所使用的名稱感到不滿,但根本未提出證據來顯示被告已讓消費者對于其標示有Victoria Secret商標的商品或服務能力予以減損,原告(被上訴人)因此敗訴。然而,對于什么時“事實淡化”,最高法院也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從而給各界留下了許多的疑惑。 (3)筆者舉美國的判例,意在說明,商標淡化的理論在美國已存在了近一個世紀,現在仍然具有相當的爭議,美國法院在適用這一理論時也是十分謹慎的,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上述判決結果事實上已將商標淡化的應用范圍大幅限縮。因此,我國在引進并在實踐中應用這一具有相當爭議的理論時,也應持謹慎的態度,以避免重復別人已經走過的彎路。

    再次,商標淡化理論在馳名商標的保護上開創了一個新的領域,其對馳名商標的保護力度之強是前所未有的,當今世界上除了美國以外,其他國家都沒有關于反商標淡化方面的專門立法,因此,我們在實踐中運用這一理論時,很自然的要考慮與國情相適應的問題。美國在世界上有那么多的馳名商標,因而強化對馳名商標的保護自然是對其有利的。而我國自己在國際上馳名的商標又有多少?商標淡化的理論至少在目前可能會更多的保護“洋商標”的利益。這同時也會給我國的企業造成一種無形的壓力,因為商標淡化理論根本就不要求是否與馳名商標造成混淆或誤導,只要商標權人認為他人的商標“淡化”了其馳名商標,商標權人就可以把對方送上“被告席”,而對于什么是“商標淡化”,在目前卻很難說清楚,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的經濟實力就在雙方的訴訟對抗中具有決定性的意義,這對于我國的大多數企業來說明顯處于不利地位。所以,有的學者指出“美國的著名商標保護制度是一種極端的使”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制度。” (4)

    最后,筆者認為,商標就其本來面目而言,是一種區別不同商品和服務的商業標記,以避免消費者在選擇商品和接受服務時產生混淆和誤導,因此商標法所直接保護的是消費者的權益。而商標侵權行為則是一種搭他人“便車”的行為,即通過使用與他人相同和相似的商標來達到混淆或者誤導消費者從而牟取不正當的利益的行為。而如果行為人使用的商標不會與他人的商標造成混淆或者誤導,那么他實際上既不會損害消費者的利益,也不會損害商標權人的利益,那么他的行為就是一種對社會無害的行為,這也就是傳統的商標法一貫堅持混淆理論的主要理由。但是商標淡化理論則一反傳統商標法以消費者為直接保護對象的做法,轉而以保護馳名商標權人為中心。而且不論他人的商標是否與其馳名商標相混淆和誤導,都可以以“淡化”為名追究他人的民事責任,這實際上使馳名商標的權利人擁有了可以吞噬本可以由他人合理使用商標的社會公眾利益的空間的權利,在這一點上,商標淡化理論已經走的有些遠了!

    (英文標題:The theory about trademark dilution should be limited to use)

    (1)甘娟 :《商標淡化在審判實踐中的具體應用》。

    (2)黃暉著 《馳名商標和著名商標的法律保護》,法律出版社,第151頁。

    (3)該案的詳細介紹參見孫遠釗 :《美國知識產權法最新發展評析》,載《中國高校知識產權研究會第十一屆年會論文集》。

    (4)唐廣良:《美國“反網域霸占法”確立的域名爭議規則》,載《環球法律評論》2001.春。

篇10

論文摘要:漢語法律文獻中主題句的處理辦法可從英漢語言句法入手。處理辦法主要有4種,包括由“if”引導的從句、由“when”引導的從句、由“where”引導的從句以及由“who”和“whoever”引導的從句等。

漢語和英語屬于兩個完全不同的語系,擁有截然不同的起源與文化背景,在詞法和句法中有大量形式上的不對等之處。尤其法律漢語是TC語言,而法律英語是SV語言,從這一角度來探討漢語法律文獻的英譯是本章的重點。本文把兩種法律語言的對比與對比語言學相結合進行研究,尤其是對漢語法規中無主句現象的分析與處理,作者做了深層探討,突破了以往法律工作者單純研究法律條文內容或者語言學家們單純研究語言本身尤其是文學語言的局限。

一、英漢語言句法之區別

我們知道漢語中主語的地位不如英語中重要。而且,有時在漢語中用主謂結構分析句子是不夠的。實際上,中國的語法學家們早就注意并討論該事實了。趙元任先生在他的《中國口語語法》一書中指出“即使把被動句和是字句也算在內,漢語中SV結構(Subject and Predicate structure)的句子所占比例并不大,可能不足50%,所以把主謂結構處理成主題與述題結構似乎是可行的。”[1]123自從趙做出這一有名論斷之后,“主題”這一概念受到了中國大量語言學家們的關注。在中文中,許多句子以說話者開始談論的事物開始,即“話題”開始全局,而并不一定是主語開始,即使有時它或多或少被認定為是主語。而句子的其余用來談論話題的部分則被看做是“述題”。因此,漢語句子中的話題,就如同英語句子中的主語一樣,在句子的組織中起著主導作用。但不像主語是一個語法單位,主題則作為句子注意的中心,它主要是一個語義概念。

1.法律漢語中的主述謂結構

漢語中的語法一致程度并不高,中文句子在結構上相當松散,并沒有一個一致的框架統領句子的構成,所以我們經常看到如下的中文句子:“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構成犯罪的,除賠償被侵權人的損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

這樣的句子在中文中很常見,這個句子在語法上是可以接受的,在上下文中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然而,準確地說,這些句子在語法上都是有問題的,要么缺少主語,要么缺少謂語。從這一點來看,我們可以假定,由于漢語與英語的句法的區別,英語句子中的主謂結構在漢語中并不同樣適用。主語,作為英語句子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事實上在漢語句子中經常省略,并不會因此而產生任何混淆不清或歧異理解。然而,主語可以從上下文和對句子的精確理解中推斷出來。

2.法律英語中的主謂結構

主語在英語的整個句子中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不管英語的句子如何,其基本結構都是:subject-predicate (SV)結構。SV結構是一個有效的英語句子的主心骨,幾乎所有的英語句子都必須有主語,語法上才正確。即使沒有動作的執行者,也會使用主語“it”填充到主語的位置上,比如“It rains”(下雨了)。否則結構上是有缺陷的。劉宓慶把英語句型稱為“主謂提挈機制”英語句法中的核心話題是“主語”。一旦主語確定下來,句子的謂語及其他部分都必須與主語保持一致。確實,英語也有主語省略的情形,但那只是在祈使句中,但在這種情況下,主語無一例外的都是“你/你們”,即聽話者。我們可以給每一個祈使句加上其主語而不影響其語法性。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也不妨認為,祈使句都是一種特別的主語未呈現在表層結構中的句子。總而言之,一方面,主語占優勢,起到了語法的完整性。另一方面,句子必須根據主語作相應的形態變化。

二、漢語法律文獻中主題句的處理辦法

1.法律漢語中的主題句

無主語句或零主語句是指那些沒有主語的句子。無主語句結構通常被認為是“漢語語言中獨一無二的句子結構”。[2]95在某些情況下,很難決定其隱藏的主語是什么,但這并不會影響我們從上下文中獲得整個無主句的大意。我們中國人愛使用無主句;而且當我們讀他人所寫的無主句時感覺相當舒服。然而,一句無主句對英國人是很難理解的,因為在英語中絕大部分句子都有主語。無主句在英語中是特例而非常規句。因此,譯者在翻譯實踐中,應該特別注意源語無主句的處理。中文法律文獻中缺失的主語可以用以下方法來處理:改變主題部分為英語主語;改變“的”字結構為英語中由if, when ,where , who, whoever等所引導的從句等方法。

(1)漢語中含有主題引導短語的主題句

A technology import contract involving theassignment or licensing of patent or trade rightsobtained in China shall state clearly the relevantpatent number or patent application number or thetrademark registration number and shall attach asample of the trade-mark.[3]3-5

中文主題句通常用主題引導短語如“涉及”等詞語引導。在這個例子中,我們發現在英語中有如“with respect to”這樣的主題引導短語。因為雖然在英語中帶有主題引導短語的主題句不多見,但在英語中仍然存在。雖然這種翻譯法是可以接受的,但譯者不應該一看到中文主題句,就習慣性采取這種詞對詞的譯法。正如前文指出的,主題句在中文中很普遍,但在英文中使用頻率很低。如果所有中文主題句都翻譯成英文主題句,那么翻譯讀上去不但拗口,而且不地道。因此,建議譯者在翻譯中文主題句時刻意采用“S + V + O”結構。例句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很好英語譯法。它把源語主題變成了英語主語,于是整個翻譯讀上去正式且地道。

(2)漢語法律中沒有主題引導短語的主題句的處理

If a Sino-foreign joint equity enterprise,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nter-prise or foreignequity enterprise (hereinafter join-tly referred toas foreign investment enterprises) establishedwithin Chinese territory receives tech-nology froma supplier, the technology import contract signedby the two parties shall undergo examination andapproval procedur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visions of these Detailed Rules.[4]3

在這種情況下,源語有很長的主題。譯者在中文很長的主題句面前,借助于使用從句解決這一問題。“if”從句幫助譯者以合理的方式重新安排了在目標語中的源語信息。

2.法律漢語中“……的”字結構的處理在法律漢語中,“……的”字結構是一種最為常見的表達法律假設的結構,這種結構有各種語法功能,如主語、賓語或謂語等。因此,研究這種結構的翻譯很有意義。基本上,“……的”字結構可以翻譯成以下幾種英語從句。

(1)由“if”引導的從句

If it finds any falsehoods, misleading state-ments or major omissions in such documents, itmay not carry out the sales activities. If it has already begun to sell the securities, it shall immediately discontinue the sales activities and adopt remedial measures.[5]2

(2)由“when”引導的從句

When a listed company ceases to meet thecondition for listing prescribed in the CompanyLaw, the listing of its shares shall be suspendedor terminated in accordance with law.[5]3

(3)由“where”引導的從句

Where shares are issued at premium, the issue price shall be determined through consultationbetween the issuer and the securities underwritingcompany and reported to the securities regulatoryauthority under the State Council for verification.[5]5

(4)Clauses led by“who”or“whoever”Anyone who has reached the level of a graduate from the faculty of medicine of a university ora polytechnic school and, under the guidance of alicensed doctor, worked on probation for at leastone year in the medical treatment, disease prevention or health care institution may take the examinations for the qualifications of an assistant doctor.[6]6

三、結束語

法律的重要性已經得到了很大的認可,對該主題的探索也已經有了很大關注。盡管漢語與英語的句子似乎大多符合主語—謂語—賓語及修飾語—被修飾語這一語序,但實際上兩種語言具有本質的差異。漢語是主題突出型語言,而英語則是主語突出型語言,“主題—述題”結構是漢語的主要特點之一,但英語很少使用主題結構,一些通過主題化生成的主題句也主要是為了某種語用或修辭目的。就漢英翻譯而言,英漢詞序的相似性有時可以將漢語的主題句直接轉換成典型的英語主謂(賓)結構。而在多數情況下,漢語主題句的翻譯需要局部甚至全部改變原有句子結構才能完整精確地譯出原句要表達的意思。然而,對于TC和SV結構在法律文獻中的探索研究還處于初步階段,作者認為她對漢英法律文獻理論與實踐的探索能對漢語法律翻譯質量的不斷提高有一定意義。

參考文獻:

[1] 趙元任.漢語口語語法[M].北京:商務出版社,1968.

[2] 呂瑞昌.漢英翻譯教程[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3.

[3]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S].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2.

[4]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S].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