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業化技術范文10篇
時間:2024-05-22 11:55:4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建筑工業化技術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建筑工業化與工業化建筑分析論文
1)建筑工業化的含義和基本特征(四化一改);工業化建筑的類型。
2)砌塊建筑:特點﹑設計要求;常用砌塊的類型及砌塊墻體構造。
3)大板建筑:特點﹑設計要求;內外墻板﹑樓板及屋面板類型(材料﹑受力﹑復合);節點構造,外墻板縫防水構造(材料防水﹑構造防水)。
4)裝配式框架板材建筑:骨架結構系統,框架結構特點;按材料分類,按施工方法分類;結構布置及傳力系統;柱網形式及常用尺寸;框架節點連接;框架結構外墻構造,外墻的類型及材料(磚﹑砌塊﹑板材及幕墻),外墻的擱置位置與建筑立面造型,外墻與外墻﹑外墻與框架的連接;板柱結構系統及其外墻,板柱結構組成形式和力的傳遞,板柱的節點連接,墻體材料及構造。
5)大模板建筑:特點﹑設計要求;類型﹑墻體材料及節點構造;
6)滑模建筑:特點﹑設計施工要求及類型。
建筑工業化發展主要障礙及對策
【摘要】為了全面性滿足我國基礎建造工作的發展需求,同樣也為保證建造領域能夠盡快滿足工業化建設標準,應加強對工業化建設技術的認知,明確工業化技術對建造模式的促進價值。文章基于中國建筑行業現狀出發,對實現建筑領域全面工業化發展的意義進行分析后,針對現階段中國建筑工業化發展的主要障礙展開研究,而后總結出具有針對性地解決對策。以期望能夠實現建造領域的工業化發展,促進我國基礎建筑行業的不斷進步。
【關鍵詞】建筑領域;工業化發展;管理體系;專業人才;發展障礙
1引言
縱觀我國多年來的建筑工業化發展進程,時至今日仍舊存在一定阻礙與問題有待解決。由此便需要相關建筑領域的工作人員能夠基于行業發展出發,從企業管理理念、個人工作態度、行業規范標準等各方面進行完善與優化。以集體之力共同促進建筑領域朝著工業化的方向發展,從而推動我國整體社會的進步。
2建筑領域實現全面工業化的現實意義
在傳統建筑觀念的影響下,既往的建筑施工不僅具有長周期、低效率的短板,同時會對其施工周邊地區造成較大的環境污染,大規模加強了不可再生能源的損耗。如一味地沿用傳統的建筑理念完成現代化的項目建造,那么在現代化建筑工程規模日益增加的情況下,既往建造方案中的缺點也會持續擴大。反觀工業化的建筑發展理念,其不僅能夠有效改變既往建筑領域中的問題,同時有助于對環境、資源的保護。在建筑領域中融合工業化理念最突出的優勢便在于,可以結合高效化、標準化的工廠生產以及裝配式的建筑施工方式完成建造[1]。基于社會發展切實需求出發,工業化的建筑手段,是促進新型建筑技術發展的關鍵,除此之外,工業化的建筑方式還具有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等多方面的優勢[2]。
建筑工業化與工業化建筑論文
1)建筑工業化的含義和基本特征(四化一改);工業化建筑的類型。
2)砌塊建筑:特點﹑設計要求;常用砌塊的類型及砌塊墻體構造。
3)大板建筑:特點﹑設計要求;內外墻板﹑樓板及屋面板類型(材料﹑受力﹑復合);節點構造,外墻板縫防水構造(材料防水﹑構造防水)。
4)裝配式框架板材建筑:骨架結構系統,框架結構特點;按材料分類,按施工方法分類;結構布置及傳力系統;柱網形式及常用尺寸;框架節點連接;框架結構外墻構造,外墻的類型及材料(磚﹑砌塊﹑板材及幕墻),外墻的擱置位置與建筑立面造型,外墻與外墻﹑外墻與框架的連接;板柱結構系統及其外墻,板柱結構組成形式和力的傳遞,板柱的節點連接,墻體材料及構造。
5)大模板建筑:特點﹑設計要求;類型﹑墻體材料及節點構造;
6)滑模建筑:特點﹑設計施工要求及類型。
工業化建筑信息化建造新技術運用
摘要:現階段,隨著城市化建設的不斷加快,在很大程度上促進著建筑行業的發展。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于建筑行業建造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建筑工業化、信息化新技術應運而生,這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人類以及社會發展所需。基于此,本文首先概述了工業化建筑信息化建造新技術;其次分析了工業化建筑信息化建造新技術的優勢;最后探討了應用建筑信息化技術的前提。
關鍵詞:工業化;建筑;信息化;新技術;應用
一、工業化建筑信息化建造新技術概述
(一)背景
我們都知道,一個新生事物的到來,必然會有一個舊事物的支持,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發展歷程以及發展背景。現階段,隨著資源利用率、人力資源成本的不斷提升,再加上機械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建筑工業化、信息化應運而生,信息化以及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并不是一件事、一件物品就能夠推動的。在這種情況下,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建筑行業就衍生出了新的事物,也就是工業化、信息化下建筑建造行業的新技術。
(二)主要技術分析
建設工程項目信息管理領域發展前景
【摘要】隨著5G牌照的發放,5G高速網絡的互聯互通、數據分享及信息分析技術使建設工程項目管理領域產生新變革、新機遇。結合實踐中的建設工程項目管理需要,通過創建信息管理標準體系,依托5G物聯網超高速、低延遲、可分享、可控制等優勢,建立覆蓋審批、設計、招采、生產、施工、檢驗驗收、運營維護等立體的建設工程領域信息管理體系。
【關鍵詞】5G;物聯網;建設工程;管理體系;信息化管理
工信部于2019年6月6日正式發放首批運營商5G商用牌照,獲得牌照的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及中國電信等企業逐步在各大城市展開5G業務。5G網絡以大帶寬、超高速、低延遲的體驗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智能及物聯網設備的可用性。可以肯定,未來5G將無處不在。由于5G物聯網具有大帶寬、超高速、低延遲、可分享、可控制等優勢,無論是個人設備,還是物聯網、智能家居、建設工程信息管理領域等都將面臨新變革、新機遇。
15G物聯網技術
5G物聯網(5GInternetofThings)是依托5G高速網絡的無線互聯網、傳統光纖電信網等信息載體形成的獨立功能的終端設備互聯互通的網絡。在物聯網中,用戶可應用電子標簽將捆綁終端設備的真實物體網上聯結,并通過大數據信息管理平臺對機器、設備、人員進行集中管理、控制,類似自動化操控系統,聚集成大數據,并提供分析、預測與控制,實現物與人互聯。
2建設工程信息管理體系
裝配式施工技術在高校基建的應用
摘要:為促進新舊動能轉換,推動建筑業高質量發展,裝配式施工技術越來越多的應用于民用和公共項目中,從施工進度、施工安全、環境保護和產學研融合發展四個角度分析了裝配式施工技術與高校基建工程相結合的重大優勢,希望為裝配式施工技術在高校基建工程中的深度應用提供相關參考。
關鍵詞:裝配式施工技術,高校基建,施工安全
裝配式施工技術起源于20世紀20年代末的西歐地區,其本身為配件化施工技術和機械化生產技術。裝配式施工技術實現了裝配化、標準化和工廠化的有機融合,助推新舊動能轉換,在節約勞動力、提質增速、節能環保上具有明顯優勢,是對建筑工業化的重大突破,發展潛力巨大。近年來,裝配式施工技術在推動經濟建設、環境改善等方面起到了重大的作用,現已廣泛應用到公共建筑、民用建筑和軍事建筑等領域[1]。伴隨著建筑業的迅猛發展,裝配式施工技術的應用存在建筑整體性、抗震性、耐久性能較差等不足也取得實質突破。但是,目前國內高校基建工程中使用裝配式施工技術仍較少。目前,隨著雙一流大學建設的逐步推進,高校基建工程[2]數量明顯增加。雖然大量基建工程為雙一流大學建設提供了較好的辦學條件,但在安全生產、現場管理、質量控制以及文明施工和施工進度等方面也暴露出各種問題。
1裝配式施工技術概述
裝配式施工技術的出現是現代化建筑業生產方式[3]的巨大轉折。二戰后,西歐地區由于受戰爭影響大量建筑物被破壞且勞動力較為稀缺。因此急需尋找快速大規模建設高品質住房并且使用較少勞動力的現代化新型建造技術,裝配式施工建造技術應運而生。裝配式建造技術是指使用在工廠生產的部件部品,然后運輸到施工現場根據事先設計的連接方式進行現場裝配而成的建筑,其具有高度信息化(BIM)、施工一體化、構建標準化、現場裝配化、設計標準化等特點。裝配式建筑目前種類較多,按照預制材料類型分類包括板材建筑、盒式建筑和砌塊建筑等多種類型,按照裝配式程度分為全裝配式和部分裝配,按照建筑結構形式分類包括框架、剪力墻、框架支撐和框剪結構等多種類型。目前我國建筑工業化尚處于初級階段,裝配式建筑占比低不足5%且大多集中在商品房領域,未來我國裝配式施工技術應加強在公共建筑和工業建筑方面的應用。隨著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深入實施,裝配式施工技術的發展已經受到越來越多相關人士的關注,其應用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的層面。
2在高校基建工程中應用價值
現代墻體材料與裝配式建筑研究
[摘要]隨著我國城鎮化和建筑業的發展,裝配式建筑是我國未來建筑業轉型升級和發展的重要支撐,本文圍繞裝配式建筑和建筑結構體系的適應性,介紹了混凝土PC構件的國內外產品、工藝與標準發展概況,進一步圍繞現代墻體材料的發展概況,介紹了幾種適合裝配式建筑發展的現代墻體材料及其生產工藝,提出未來我國裝配式建筑所需的現代墻體材料發展的重點和建議。
[關鍵詞]裝配式建筑;墻體材料;墻板;砌塊
1前言
目前,我國正處于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加速發展階段,建筑行業面臨勞動力短缺、人工成本高、環境污染、資源浪費、建筑廢棄物量大等日益突出的問題,發展裝配式建筑,推動我國建筑業轉型升級成為必然發展趨勢。裝配式建筑指采用部件部品,在施工現場以可靠連接方式裝配而成的建筑,具有設計標準化、生產工業化、施工裝配化、裝修一體化、管理信息化、建筑智能化、工人產業化等的特征,具備節能、節地、節材、節時、節水、環保等優勢。裝配式建筑主要分為預制鋼筋混凝土結構(即PC結構)、鋼結構(包括輕鋼結構)、木結構等。裝配式建筑也稱建筑工業化和住宅產業化。建筑工業化是法國20世紀50年代提出的,在歐美流行并發展起來,而住宅產業化源于日本,并在日本得到了發展[1]。然而,無論是住宅產業化還是建筑工業化,都與裝配式建筑的概念是一致的。目前瑞典工業化住宅的比率已達到80%以上,日本達到70%以上,英國達到75%以上,新加坡達到86%,香港達到50%,而我國建筑量約為世界總量的50%,但工業化率僅為7%。因此,如何快速實現建筑工業化,以解決當前問題和矛盾,成為重中之重,裝配式建筑作為建筑工業化發展重心,正迎來爆發式的增長機遇。墻體材料作為建筑物主要的圍護材料,占建筑物總體建筑材料的三分之二。裝配式建筑的綠色化、節能化發展,要求使用綠色節能的現代墻體圍護材料。因此,現代墻體材料作為裝配式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發展輕質、高強、保溫、防火與建筑同壽命的多功能一體化現代墻體材料體系,包括部品部件的通用化、標準化、模塊化和系列化。
2裝配式混凝土PC構件
預制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是以預制混凝土構件為主要構件,經裝配、連接,結合部分現澆而成的混凝土結構,是當前國內推廣應用比較廣泛的裝配式建造方式,也是我國建筑工業化發展中的一個重要方向[2]。PC構件的英語是PrecastConcrete,是混凝土預制件的簡稱,是指在工廠中通過標準化、機械化方式加工生產的混凝土制品。裝配式混凝土建筑PC構件的生產在整個產業循環中占據重要作用,目前,PC構件成型工藝主要有平模機組流水工藝、平模傳送流水工藝、固定平模工藝、立模工藝、長線臺座工藝、壓力成型法等。國內裝配式建筑構件生產工藝流程見圖1。隨著國家政策和各省市系列政策的出臺,裝配式混凝土PC構件品類逐漸完善,企業逐步增多,但應用最廣的是一些非結構構件,如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樓板、墻板、疊合樓板、全預制陽臺板、疊合陽臺板、預制飄窗、全預制空調板,從應用方面來說品種比較單一。而歐美等發達國家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構件種類繁多,主要有全預制柱、全預制梁、疊合梁、單T和雙T屋面板、槽形板、全預制剪力墻、單層疊合剪力墻、雙層疊合剪力墻、外掛墻板、預制混凝土夾心保溫外墻板、預制疊合保溫外墻板、全預制樓板、全預制女兒墻、裝飾柱等8大類50多種產品。它們不僅可以用于有梁柱樓板和墻板的結構體系,也可以用于無梁無柱板材結構體系。隨著裝配式建筑的發展,預制率增速明顯,但是由于當前標準體系尤其是評價體系尚不完備,不利于大規模推廣,以至于企業生產規模效益無法體現,建造投入成本高,建筑外觀單一、缺乏多樣性,裝配率還較低,也進一步制約了裝配式建筑的發展。提高裝配式建筑裝配率的關鍵除了主體結構外,還在于墻體材料圍護結構,因此,大力發展部品化現代墻體材料,是適應裝配式建筑發展的需要。
近年建筑業發展趨勢分析論文
摘要:建筑工作最初是歸入農民家庭勞動范圍以內的,后來進一步使建筑工人變為按照消費者訂貨而工作的專門的手藝人。
關鍵詞:建筑業發展趨勢
列寧曾指出,建筑工作最初是歸入農民家庭勞動范圍以內的,后來進一步發展使建筑工人變為按照消費者訂貨而工作的專門的手藝人。手藝人通常保持著同土地的聯系,為范圍極其狹小的消費者工作。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保持這種工作制度就不可能了。商業、工廠、城市、鐵路的發展提出了對完全不同建筑的需要,這些建筑在建筑樣式與規模上與家長制的舊式建筑是不一樣的。新式建筑需要各種各樣的貴重材料,需要大批各種各樣的專門技術的工人的合作,需要較長時間來進行。它們建設在大城市里或市近郊,建設在沒有居民的地方以及鐵路沿線等等,這就是建筑業的形成。它是為了滿足人們生產和生活的需要,圍繞最終建筑產品進行生產經營活動,制造出適用、安全、、美觀的各類房屋和構筑物,并為創造財富,為國家積累資金。到了今日,建筑業在自己的產品生產上與經營管理上形成了一定的特點。
1、建筑產品在生產上的發展狀況
在產品的生產上,國求產品的多樣性。根據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地區建筑不同型式的多種多樣的房屋和構筑物,每一個建筑產品,都需要一個建筑的單獨設計圖紙,而在建造時,根據各地區的施工條件,采用不同的施工和施工組織,就是采用同一種設計圖紙重復建造的建筑產品,由于地形、地質、水文、氣候等條件的,以及、材料資源等社會條件的不同,在建造時,往往也需要對設計圖紙及施工方法和施工組織等作相應的改變,所以建筑業的每個產品都具有其個性化。由于建筑產品的固定性和嚴格的施工順序,必然帶來建筑產品生產的流動性,使生產者和生產工具經常流動轉移,要從一個施工段到另一個施工段,從房屋這個部位轉到那個部位,工程完工后,還應從一個施工地轉到另一個工地。在建筑生產過程中要涉及到很多單位,如:建設單位、建筑施工和安裝單位、勘察設計單位、建筑材料和設備生產單位及運輸單位、在生產過程中要將各方面的力量,綜合組織起來,圍繞縮短工期、降低造價、提高工程質量和投資效益來進行評價。在建筑產品的每個生產過程中,都具有不可間斷性。在產品生產過程中,影響的因素有很多,例如設計的變更、地質情況的變化、資金和物質供應條件、專業化協作狀況、效能與環境因素,但影響最大還是受氣候條件的影響。因為施工是在露天進行的,氣候的好壞就直接影響到施工的進度和固定成本的增大。
2、建筑產品在生產經營管理上的發展現狀
預制裝配式建筑發展現狀及前景
摘要:21世紀以來我國經濟處于高速發展當中,我國提出,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此背景之下,建筑行業的發展成為重中之重。隨著建筑企業的行業標準提高,國家的新型政策實施,以及建筑行業自身的發展需求,對于建筑技術的要求比以往更加嚴格。面對這樣的現狀,預制裝配式建筑技術無疑是順應當下時代發展的。與傳統建筑技術相比,預制裝配式建筑的環保性,成本的降低和高技術的要求也符合國家對于可持續發展政策的要求以及建筑技術對現代化發展的適應。本文旨在探討預制裝配式建筑的發展現狀及前景,合理地順應時代發展,為建筑業實現現代工業化發展探明方向。
關鍵詞:預制裝配式建筑;發展現狀;前景
預制裝配式建筑,顧名思義,就是將建筑部件提前在工廠中預先制好,達到建筑標準后再運往施工現場直接進行裝配。這樣的工程實施模式不僅減少了施工時所需要的大量人力物力成本,同時還避免了對于周圍環境的污染及住戶的影響。對比傳統建筑模式,預制裝配式建筑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但有利也有弊,這項技術的高標準和國內相關人才的稀少也制約著它的發展。以下我將對關于預制裝配式建筑的發展現狀及前景進行深入探討。
一、預制裝配式建筑的起源
預制裝配式建筑并不是近年來才有的新興技術,早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國外的預制式裝配建筑就迎來發展的高潮,瑞典開發了以預制式配件(混凝土預制板)為核心的大型建筑工業化體系,大力發展相關技術,到了今天,瑞典已有房屋中的預制式結構已達到了95%。同時法國建筑行業,則是通過走出一條以全裝配式大板和工具式現澆工藝為標準的建筑工業化大道。雖然我國在當時同樣有著令人驕傲的預制裝配式建筑作品:北京民族飯店,但隨著時代的推移和物質發展條件匱乏等不可抗因素,預制裝配式建筑技術的發展在近些年來才又被人們所提及。在建筑工程的施工過程當中,裝配式建筑工程的建筑產品大多數屬于由生產車間制造而成,其結構單一,在運輸的過程中能夠極大地降低運輸成本,更好地利用現有空間,裝配式建筑工程在處理上,可以實現現場裝配,使得整個工程的進行更加高效。現場通過特定的裝配作業,比原始現澆作業大大減少。整個裝配式建筑在整體的規劃上具有整體性,其施工過程可以根據現場的施工情況進行分析,沒有固定式的組裝流程,在人員的調配和設備的處理上能更好地實現合理分工。裝配式建筑在施工的過程當中符合國家綠色建筑的要求,在材料的使用上更符合國家下達的建筑材料質量控制標準,更能迎合節能環保的時代步伐,能夠降低對自然環境的損耗,同時提高資源的利用率。
二、國內預制裝配式建筑的發展現狀
綠色建筑示范城市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按照“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環境保護”的綠色理念,發揮“規劃引領、政策激勵、行政監管、技術支撐”的作用,推動重點項目和區域實施綠色建筑示范,全面推進綠色建筑發展,實現人與建筑、自然之間的和諧統一。
二、目標任務
根據省綠色建筑示范城市相關驗收要求,確定我市三年內(2015-2017)綠色建筑示范城市主要工作任務目標。
(一)綠色低碳生態
1.低碳生態城市。單位建筑面積能耗0.05噸標煤/m2.a,單位建筑面積CO2排放強度0.10噸/m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