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建筑業發展趨勢分析論文

時間:2022-08-04 03:08:00

導語:近年建筑業發展趨勢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建筑業發展趨勢分析論文

摘要:建筑工作最初是歸入農民家庭勞動范圍以內的,后來進一步使建筑工人變為按照消費者訂貨而工作的專門的手藝人。

關鍵詞:建筑業發展趨勢

列寧曾指出,建筑工作最初是歸入農民家庭勞動范圍以內的,后來進一步發展使建筑工人變為按照消費者訂貨而工作的專門的手藝人。手藝人通常保持著同土地的聯系,為范圍極其狹小的消費者工作。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保持這種工作制度就不可能了。商業、工廠、城市、鐵路的發展提出了對完全不同建筑的需要,這些建筑在建筑樣式與規模上與家長制的舊式建筑是不一樣的。新式建筑需要各種各樣的貴重材料,需要大批各種各樣的專門技術的工人的合作,需要較長時間來進行。它們建設在大城市里或市近郊,建設在沒有居民的地方以及鐵路沿線等等,這就是建筑業的形成。它是為了滿足人們生產和生活的需要,圍繞最終建筑產品進行生產經營活動,制造出適用、安全、、美觀的各類房屋和構筑物,并為創造財富,為國家積累資金。到了今日,建筑業在自己的產品生產上與經營管理上形成了一定的特點。

1、建筑產品在生產上的發展狀況

在產品的生產上,國求產品的多樣性。根據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地區建筑不同型式的多種多樣的房屋和構筑物,每一個建筑產品,都需要一個建筑的單獨設計圖紙,而在建造時,根據各地區的施工條件,采用不同的施工和施工組織,就是采用同一種設計圖紙重復建造的建筑產品,由于地形、地質、水文、氣候等條件的,以及、材料資源等社會條件的不同,在建造時,往往也需要對設計圖紙及施工方法和施工組織等作相應的改變,所以建筑業的每個產品都具有其個性化。由于建筑產品的固定性和嚴格的施工順序,必然帶來建筑產品生產的流動性,使生產者和生產工具經常流動轉移,要從一個施工段到另一個施工段,從房屋這個部位轉到那個部位,工程完工后,還應從一個施工地轉到另一個工地。在建筑生產過程中要涉及到很多單位,如:建設單位、建筑施工和安裝單位、勘察設計單位、建筑材料和設備生產單位及運輸單位、在生產過程中要將各方面的力量,綜合組織起來,圍繞縮短工期、降低造價、提高工程質量和投資效益來進行評價。在建筑產品的每個生產過程中,都具有不可間斷性。在產品生產過程中,影響的因素有很多,例如設計的變更、地質情況的變化、資金和物質供應條件、專業化協作狀況、效能與環境因素,但影響最大還是受氣候條件的影響。因為施工是在露天進行的,氣候的好壞就直接影響到施工的進度和固定成本的增大。

2、建筑產品在生產經營管理上的發展現狀

過去,我們很不重視建筑業,只把它看成消費型的部門。現在我們要發變這一觀點,建筑業也是一個可以賺錢的部門。一般來說,建筑產品是先有建設單位,后才有承包單位或施工單位進行組織生產,經過竣工驗收交付使用。我國住房體制改革,將住宅向社會出售、使建筑產品逐步向商品化方向發展。這是居用住宅在建筑產品中成為了一個特色,也是作為流通部門房地產業的重點開發經營項目。可是,生產經營的業務不穩定,表現時緊時松,時上時下,變化不定。一個時期大量制造的是鋼筋混凝土或鋼結構,下一時期可能是組織大量的建筑,一個時期又可能是組織大量的民用住宅;在經濟發展時期,需求量大幅度增長,在經濟調整時期需求量急劇下降,而且建筑產品結構也會有很大的調整。這就所謂建筑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晴雨表”。建筑產品的固定性造成生產的流動性,從而造成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的變化大,可變因素和不可預見因素多,在冬雨季要創造冬雨季的施工條件,夏季要采取防暑降溫措施;同樣在地理上,在城市里相對的比郊區的施工方便,可控性難度較小。建筑業產品生產經營管理的發展,需要建筑領導人不但有較強的管理能力,而且要有豐富的管理經驗,企業管理者要針對這些特點做好經營管理工作。

3、建筑業以化目標,以化為方向

采用化大生產方式來建造最終建筑產品的方式就是建筑工業化,即從傳統時以手工操作為主的小生產方式逐步向社會化大生產方式過渡,使勞動生產率、建設速度、主要建筑產品的數量等各項技術指標跨入世界先進行列,形成現代化。21世紀的前10年是我國建筑業振興和發展的關鍵時期建筑業將會有一個較大的發展。“九五”期間,我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3萬億元以上,年增長10%,這些投資的60%以上需靠建筑業完成。今后較長時期國民經濟生產總值年增長率在9%-10%,建筑業將高于整個國民經濟2-3個百分點的速度增長,2000年,建筑業當年完成嗇值5000億元以上,到2010年,建筑業當年完成增加值達到10000億元以上,使建筑業真正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為此,不可能依賴手工操作的小生產方式來完成,必須依據社會化大生產方式,走建筑工業化、現代化道路,極大提高建筑生產力,出色完成建設任務,更好滿足人們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為國民經濟創造雄厚的物質技術基礎。其工業化的包括:采用先進、適用的技術、工藝和裝備,合理地組織施工,發展施工專業化,提高機械化水平,減少繁重,復雜的手工勞動和濕作業發展建筑構配件、制品、設備生產并形成智謀的規模經營,為建筑市場提供各類建筑使用的系列化的通用建筑構配件和制品,制定統一的建筑模數和重要的基礎標準,合理解決標準化與多樣化的關系,建立和完善產品的標準、工藝標準、管理標準、工法,不斷提高建筑標準化水平,采用現代管理和手段,優化資源配置,衽科學的組織和管理。但是我們又應該臬加速工業化的發展。

4、提高行業整體水平、推進建筑工業化

近年來,隨著建筑業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和建設規模的持續擴大,建筑業發展較快,但從整體上看,勞動生產率提高幅度不大,質量較多,整體技術進步緩慢。為盡快提高行業整體技術水平,推進建筑工業化的發展主要應做好如下工作:

(1)推廣先進、適用技術,促進成果轉化,提高建筑行業科技實力。我國現在重點推廣10項新技術,如地基與基礎工程新技術、混凝土與鋼筋施工新技術、模板與腳手架技術、建筑節能技術、建筑防水新技術以及現代化管理技術。到21世紀初,科技成果轉化由現在的30%提高到50%

(2)不斷改進和發展綜合經濟效益好的各類大開間住宅建筑體系,以適應現代化生產方式多樣化的需要。

(3)充分發揮機械化施工作用。加速建筑企業機械設備的更新改造,逐步用先進機取代性能差,能耗高,安全性能欠佳的老舊機械。到了21世紀初,使各類建筑企業的技術裝備有不同程序的改善。

(4)采用現代管理技術、推廣應用。大型骨干企業要建立計算機管理,把計算機應用作為領導上崗的條件之一。建筑企業的計算機量每千人10臺上,使用面達到70%,計算機設備利用率達到85%.

(5)提高建筑企業的技術開發能力。大型建筑企業和企業集團要建立科研機構或技術方面開發中心,結合工程項目,聯合高等院校、科研院組織科技攻關、新技術。

(6)強化技術管理系統,健全質量保證體系。

(7)開展多層次、多種形式的職工培訓,不斷提高建筑業職工素質,要堅持“先培訓、后上崗”的原則,不斷提高建筑職工的素質。

(8)調整產業組織結構,適應建筑工業化生產要求,主要是專業性企業與勞務類企業

對于現今我國的建筑業發展狀況是非常良好,在國民經濟中形成一個支柱產業,建筑業的發展狀況是否良好樗著國家的經濟建設的速度,并帶動它。隨著科學技術的研發,建筑業會往工業化方向不斷前進,達到實現現代化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