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護理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2 06:20:0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jù)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老年護理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chuàng)文章,歡迎參考。
老年護理現(xiàn)狀
1人口老齡化現(xiàn)狀
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顯示,我國人口為12.95億,60歲及以上達總人口的10.23%,65歲及以上達總人口的6.96%[2]。預計2000~2025年,老年人口會占到總人口的19.3%。2025~2050年,老年人口將占到總人口的25.2%。
1950年,全世界60歲以上的老年人約有2億,1970年達到3億,2002年達到6億多,占全世界總人口的10%。聯(lián)合國預測,到2050年老年人數(shù)量將增加到世界總人口的21%[1]。中國甚至于全世界都正面臨人口老齡化的嚴峻挑戰(zhàn)。
2人口老齡化對健康的影響
隨著年齡的增長,機體功能的下降,患急慢性病的幾率增加,就診率、住院率因此上升。老年人由于生理上的衰老變化和外界環(huán)境的改變,在思想、情緒、生活習慣和人際關系等方面,往往不能適應而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變化。老年人也常出現(xiàn)腦衰弱綜合征、焦慮、憂郁癥、離退休綜合征、空巢綜合征、高樓住宅綜合征等心理和精神問題[3]。
3老年護理的現(xiàn)狀
老年患者傷口護理
1臨床資料
我們對2002~2005年哈爾濱工程大學醫(yī)院12例老年患者手術后傷口進行護理工作。其中男8例,女4例,年齡最小58歲,最大90歲。傷口狀況為外傷4例,脈管炎截肢術后4例,腫瘤術后4例,全部病例傷口愈合良好。
2護理方法
2.1注意身體營養(yǎng)狀況身體的營養(yǎng)狀況直接影響傷口愈合過程,需要有足夠熱量、蛋白質外,還要補充維生素A、B、C及礦物質,否則無法形成蛋白膠原纖維及肉芽組織。例如,老年患者術后慢性營養(yǎng)不良時全身所有重要器官發(fā)生萎縮,這時其代謝和功能受到損害,對傷口營養(yǎng)物質和氧氣的釋放減少,不能得到必需的基本元素,傷口就很難愈合。如患低蛋白血癥時,一方面由于傷口水腫,另一方面膠原纖維成分及黏多糖的硫化作用障礙而影響傷口的愈合。所以,糾正低蛋白血癥對傷口的愈合具有積極作用。
2.2注意能量的保存能量保存從大處著眼,應看到改變心理社會環(huán)境,保證老人功能活動能力等。老年患者手術后的疲勞使其感覺到的肌肉力量的減弱,反應遲鈍,老年患者發(fā)生這些現(xiàn)象是常見的。
2.2.1保持良好睡眠(1)夜間體溫較低,如果晝夜周期改變(例如夜間亮燈,干擾睡眠)就必然影響機體的正常活動。(2)病情較重時必須臥床休息,給予護理和治療應集中在同一時間完成,使患者有充足的睡眠時間。(3)老年患者傷口疼痛難忍必要時遵醫(yī)囑給予止痛藥,使患者疼痛緩解得以安靜入睡。(4)保持情緒穩(wěn)定,限制訪客及限制談話,避免情緒上的困擾,影響睡眠。
老年帶狀皰疹護理
1臨床資料
本組92例中男54例,女38例,年齡58~82歲,平均68歲。皮損部位分布:頭面部14例,胸背部28例,腰腹部34例,四肢12例,肛周及外陰部4例。21例合并有高血壓,7例合并有糖尿病,2例同時合并高血壓和糖尿病。經對癥治療和精心護理后,81例皰疹痂皮脫落,神經痛消失,無斑痕及后遺癥,11例有后遺神經痛,經過治療后消失。
2護理措施
2.1基礎護理
①保持病室空氣新鮮、流通,定時開窗通風并每天用紫外線照射消毒一次。②及時更換床單、被套,病人的衣褲每天更換消毒。③嚴格無菌操作,保護好皮膚,做好衛(wèi)生宣教工作,囑患者取健側體位,穿寬松舒適的全棉內衣,切勿搔抓水皰,以防繼發(fā)感染。
2.2皮膚護理
老年患者護理安全管理探討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選自我科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間收治的老年患者186例,依據(jù)隨機平均原則劃分為參照組和研究組各93例,其中有104例男性患者,82例女性患者,年齡69-93歲,平均(75.3±4.5)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存在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參照組93例患者應用常規(guī)護理方法,研究組93例患者在此基礎上應用護理安全管理措施。①環(huán)境因素。護理人員需要保證走廊和病房中具有良好的光線,及時將燈打開,如果燈有損壞,就需要立即報修。與此同時,還需要及時清除地面水漬,將防滑墊鋪設在衛(wèi)生間等處,及時清除走廊以及病房中的障礙物,整齊擺放物品,盡量少擺放堅硬銳利的物品[2]。②患者自身因素。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予以幫助,促使其進行功能恢復性訓練,對其言語訓練、手腳運動功能訓練以及感知功能進行加強,對患者反應能力進行加強。如果患者長時間臥床,就需要幫助其翻身,白天通常為每兩個小時3到4次,夜晚為每兩個小時1到2次,其目的在于預防患者形成壓瘡[3]。嚴格配發(fā)口服藥,做到督服到口,防止老年人因記憶力下降而服錯藥,保證老年人的用藥安全。③不良情緒。護理人員對巡視患者的力度需要進行加強,重視與老年患者的交流和溝通,反復進行健康教育,將疾病的發(fā)展、發(fā)生原因及轉歸告訴患者,針對患者負面的情緒,對其進行疏導[4]。④護理人員因素。對護理人員法律意識以及業(yè)務知識學習進行加強,對護理人員的責任心進行增強。⑤醫(yī)源性因素。嚴格執(zhí)行“三查七對”的用藥原則,對藥物藥性配伍和應用進行加強,使得誤用藥物的情況減少,避免患者有不良反應出現(xiàn)[5]。
1.3觀察指標
老年護理現(xiàn)狀調研及策略
人口老齡化問題是當今世界各國面臨的一個嚴峻挑戰(zhàn),其中最大的難題是日益增多的老年人口的撫養(yǎng)和照料問題,而我國老年護理事業(yè)的發(fā)展與人口老齡化的需要及國際標準水平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據(jù)2007年山東省1人口和勞動力抽樣調查結果推算,山東省60歲及以上老齡人口達l317萬,占全省總人口的14.O6,已成為全國第一老齡人口大省。筆者對山東省老年護理專業(yè)現(xiàn)狀進行調查,力求全面掌握本省老年護理專業(yè)現(xiàn)狀和存在的問題,探討符合本省實際情況的老年護理專業(yè)發(fā)展模式,為制定本省老年護理學科發(fā)展規(guī)劃及老齡化應對策略提供依據(jù)。
1資料與方法
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樣的方法以信函方式對山東省二級以上醫(yī)院及老年醫(yī)療機構進行調查。問卷內容包括老年護理從業(yè)人員基本情況、老年護理專業(yè)工作內容、老年專科護士崗位現(xiàn)狀及需求三大部分。問卷由被調查單位護理部主任或老年專業(yè)科室主任、護士長填寫。共發(fā)放問卷162份,回收99份,回收率為61.1,有效問卷92份,有效率為92.9。資料收集完成后進行整理并統(tǒng)一編碼,將所有數(shù)據(jù)錄入Excel電子表格建立的數(shù)據(jù)庫后,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山東省老年護理專業(yè)現(xiàn)狀
2.1老年護理從業(yè)人員基本情況
在被調查的92所醫(yī)療機構中,三級醫(yī)院49所,二級醫(yī)院41所,老年醫(yī)療機構2所。其中41所(占總數(shù)的44.6)設有老年專業(yè)科室。被調查單位現(xiàn)有老年護理從業(yè)人員共1373人,老年護理從業(yè)人員基本情況,見表1。
老年急腹癥術后護理論文
1臨床資料
本組44例,男18例,女26例;年齡60~82歲,平均65.8歲,急性闌尾炎13例,其中化膿壞疽性闌尾炎8例,結石性膽囊炎急性發(fā)作18例,其中膽囊穿孔伴腹膜炎4例;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伴腹膜炎6例;外傷性腸破裂4例;外傷性脾破裂3例。
2護理體會
2.1溫度的調節(jié)老年人對外界的溫度適應調節(jié)功能較差,特別在嚴寒酷暑季節(jié),老年患者從手術室返回病房后,由于溫差較大,常易引起血壓心率的變動,造成機體內環(huán)境的紊亂,故應及時給予做好保暖和降溫措施,以避免發(fā)生術后并發(fā)癥。
2.2肺部感染老年急腹癥術后并發(fā)肺部感染較多見,特別是高齡肥胖、營養(yǎng)不良、有吸煙史或有慢性支氣管炎病史者更易發(fā)生術后肺部感染。對老年患者術后要注意保暖,避免受涼,術后早期取半臥位,按時協(xié)助翻身拍背,鼓勵患者咳嗽,對痰液量多而黏稠者,盡早使用蛋白溶解藥和支氣管擴張藥物進行霧化吸入,鼓勵患者間斷做深吸氣運動,最好做深胸式呼吸,有利器官分泌物的排出,減少肺部并發(fā)癥的發(fā)生[1]。
2.3胃腸道功能老年腹部手術后,胃腸道功能恢復較慢,胃腸蠕動的恢復及肛門排氣一般較中青年人慢1~2天,患者有結腸脹氣時,可做肛管排氣,鼓勵和幫助患者在床上多做翻身運動,早期下床活動,促進胃腸功能的恢復和肛門排氣。2.4血管的護理手術后由于血管壁的損傷,血液淤滯及凝血成分的改變,老年患者易發(fā)生靜脈炎、靜脈血栓等并發(fā)癥,因此術后要早期下床活動肢體,必要時給予熱敷和局部的按摩。
老年病患骨科護理分析
1老年病患骨科護理方法及經驗
1.1健康心理護理。大部分老年病患入院后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焦慮、擔憂等不良心理,基于此,護理人員需積極與老年病患交流、充分溝通,了解其所需所求,注意掌握其心態(tài),以便于進一步對其心理進行分析;與老年病患主動打招呼,為提高老年病患心理舒適度,投其所好、合理稱呼、噓寒問暖、耐心解疑答惑,不能表現(xiàn)出任何不耐煩的狀態(tài),針對老年病患的啰嗦、健忘予以理解、諒解。若條件允許,可邀請治愈成功的相同病例患者,現(xiàn)身說法,旨在加強患者治愈的信心[2]。在老年病患全程治療過程中,貫徹落實心理護理。宣教內容主要以加強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疾病保健知識為主,由于老年患者比較健忘,每次進行宣講時注意時間不要太長、內容不要太多,盡量通俗易懂,多次反復宣教。1.2環(huán)境護理。骨科中大部分的老年病患都是因為突發(fā)所致的骨折,比如不小心摔倒、車傷等,而喪失自理生活的能力,加之對醫(yī)療環(huán)境不熟悉,面對石膏固定、骨牽引、穿刺等操作時極易產生嚴重的緊張不安情緒。胡靜[3]研究中指出疾病的臨床療效與預后轉歸與適宜的環(huán)境具有密切的關系,同時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也會產生一定的積極作用。故而,患者入院接受治療期間,盡量為患者營造一個舒適、安靜且溫馨的治療環(huán)境;盡量在白天實施護理操作,操作過程中避免儀器碰撞所發(fā)出的聲響,旨在確保患者能夠得到充分休息;患者靜養(yǎng)時,嚴控室內溫度、濕度、光線,保持新鮮的空氣和良好的通風條件。良好的環(huán)境對患者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十分有利。1.3合理飲食。由于老年病患體衰、年邁,消化能力較正常年輕人更低,胃腸容易紊亂,加之長時間臥床靜養(yǎng),缺乏活動鍛煉,故而在飲食方面具有特殊的要求。為骨科老年病患進行飲食護理時,需保證多樣化,不僅營養(yǎng)豐富而且還容易消化,合理搭配魚蝦、瘦肉、牛奶以及蛋類食品,遵循多餐少量原則,同時與鈣類藥物相配進行治療[4]。禁止麻辣、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多攝入綠色果蔬,以避免排便不暢。合理飲食對患者的臨床治療具有支持性作用,適宜、科學、均衡膳食可促使患者早日恢復健康。1.4預防并發(fā)癥。部分老年病患認為自己平時比較健康,但因為年老體弱,諸多并發(fā)癥未能夠及時被發(fā)現(xiàn)。加之長期臥床靜養(yǎng),極易引起多種嚴重并發(fā)癥,如下肢深靜脈血栓、壓瘡、褥瘡等。對此,護理人員應當定時幫助患者變換體位,并對受壓位置進行按摩,若有必要可予以防褥墊,以免引起褥瘡。輕扣患者背部,促使其痰液排出,同時鼓勵患者有效咳嗽,予以呼吸指導,以免引起肺部感染。為預防泌尿系統(tǒng)感染,需注意外陰部干凈衛(wèi)生,囑咐患者多喝水,充分發(fā)揮尿液沖洗作用。若患者的患肢存在觸覺障礙,需注意壓傷、燙傷。1.5康復訓練。臨床治療骨折中,康復訓練是至關重要的內容,楊奕妙,魏道華[5]研究中指出行骨科手術治療后配以科學有效的康復訓練,有利于患者快速恢復患肢功能,且效果十分滿意。按照老年病患骨折情況及生理特點,并遵循從輕到中、從小到大、循序漸進原則開展患肢功能鍛煉。針對未制動或未固定的關節(jié)部位,護理人員指導其盡早實施床上鍛煉,使全身血液良好循環(huán),以免關節(jié)僵硬、肌肉萎縮。康復訓練時需做好相關告知,平時鼓勵患者多散步、打太極拳,加強身體抵抗力,注意鍛煉力度不可過快、過大、過重。1.6出院指導。出院時,按照老年病患的教育背景以及疾病類型,實施疾病保健知識以及出院后注意事項的告知,并著重向患者家屬說明患者入院期間的治護效果及心理狀態(tài)。為每位患者制定相應的康復方案,并將有效的咨詢方式詳細予以詳細告知,說明下一次復查時間,讓患者在家依然能夠獲得專業(yè)的護理服務,消除其后顧之憂。摘要:隨著現(xiàn)代科技深入發(fā)展、社會不斷進步以及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特別是在醫(yī)療改革以及現(xiàn)代醫(yī)療技術不斷成熟的背景下,老年病患骨科護理工作成為了臨床護理工作中最為重要的探討課題。我國當前面臨著社會老齡化、人口老齡化這一嚴峻問題。基于此,了解老年病患需求,關愛老年病患的生理與心理健康,為當前臨床護理人員需面對的主要問題。關鍵詞:老年病患;骨科護理;護理經驗中圖分類號:R816.8文獻標識碼:BDOI:10.19613/j.cnki.1671-3141.2018.32.190本文引用格式:朱惠.老年病患骨科護理實踐經驗骨科護理[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8,18(32):248-249.
2老年病患骨科護理方法與效果
羅彩霞等[6]研究中對照分析了骨科手術治療的老年患者100例的圍術期護理干預效果,結果發(fā)現(xiàn),圍術期通過心理護理、并發(fā)癥預防、康復訓練、合理飲食等干預后的觀察組滿意度96%高于常規(guī)護理后的常規(guī)組74%,同時術后并發(fā)癥8%低于常規(guī)組28%(P<0.05),提示圍術期護理干預對老年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的降低、患者滿意度的提高,具有積極的影響。張秀珍等[7]中分析了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老年股骨頸股骨折患者的康復護理,結果發(fā)現(xiàn),研究組術后髖關節(jié)功能(65.6±4.5)分高于常規(guī)組(56.5±4.5)分。提示早期功能訓練對骨折術后患者的患肢功能恢復具有突出的作用。
3結論
老年病患骨科護理以患者心理、生理特點為基礎,為患者實施針對性的護理措施,這樣一來,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水平以及對疾病的認知程度,同時也促使其自護力顯著提高,消除了后顧之憂,讓患者身心始終處于高度舒適狀態(tài)。在老年病患骨科護理中具有較高的實踐價值。
老年護理專業(yè)德育要求
摘要: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身體機能下降,易出現(xiàn)多種疾病,老年病具有病程長、病情復雜、病因往往十分明確、難根治等特點,進而引發(fā)心理問題,在對老年患者的護理中,除了要遵循護理工作的規(guī)范和準則外,還有著特殊的德育要求。
關鍵詞:老年患者;護理;德育
一、引言
老年人,是我們社會群體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老年人為我們祖國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尤其是在舊社會,他們吃了太多的苦、受了太多的罪,這些老年患者大都還沒有享受到社會發(fā)展所帶來的福利,就已身患疾病受折磨,高爾基曾經說,一個老年人的死亡,等于傾倒了一座博物館。作為老年護理專業(yè)的學生,更應該關注老年人的身體健康,自覺遵循老年患者的護理德育要求,深入了解他們的身心變化,才能更好地為老年患者提供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
二、老年病特點分析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各項生理機能逐年衰退,適應力減退,抵抗力下降,發(fā)病率增加。我國老年人易患的疾病依次為腫瘤、高血壓與冠心病,慢性支氣管炎與肺炎、膽囊病、糖尿病等。而病死率依次為肺炎、腦出血、肺癌、胃癌、急性心肌梗塞等。老年病容易引發(fā)心理問題。老年病具有病程長、病情復雜、病因往往不十分明確、難根治等特點,老年患者極易在漫長的治療與反復發(fā)作過程中產生恐慌、悲傷、抑郁、焦躁等情緒,進而引發(fā)心理問題,甚至會出現(xiàn)嚴重精神失常,發(fā)生意外事故。當前的老年病與老年患者心理問題具有緊密的聯(lián)系,老年病的防治是老年保健的重要措施之一。
老年急腹癥術后護理論文
【摘要】加強老年急腹癥術后護理。方法對我院近兩年內收治的60歲以上的老年急腹癥41例結合文獻談臨床體會。結果本組41例老年急腹癥術后患者,發(fā)生肺部感染2例,切口延遲愈合2例,無死亡病例發(fā)生。結論對老年急腹癥術后的護理必須做到細致、入微、體貼,使老年患者早日康復。
【關鍵詞】老年人急腹癥術后護理
老年急腹癥在臨床工作中較為常見,我院在2002年3月~2007年6月內收治60歲以上的老年急腹癥患者44例,占同期病區(qū)的20%以上,現(xiàn)結合文獻就臨床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44例,男18例,女26例;年齡60~82歲,平均65.8歲,急性闌尾炎13例,其中化膿壞疽性闌尾炎8例,結石性膽囊炎急性發(fā)作18例,其中膽囊穿孔伴腹膜炎4例;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伴腹膜炎6例;外傷性腸破裂4例;外傷性脾破裂3例。
2護理體會
老年患者傷口愈合護理
1臨床資料
我們對2002~2005年哈爾濱工程大學醫(yī)院12例老年患者手術后傷口進行護理工作。其中男8例,女4例,年齡最小58歲,最大90歲。傷口狀況為外傷4例,脈管炎截肢術后4例,腫瘤術后4例,全部病例傷口愈合良好。
2護理方法
2.1注意身體營養(yǎng)狀況身體的營養(yǎng)狀況直接影響傷口愈合過程,需要有足夠熱量、蛋白質外,還要補充維生素A、B、C及礦物質,否則無法形成蛋白膠原纖維及肉芽組織。例如,老年患者術后慢性營養(yǎng)不良時全身所有重要器官發(fā)生萎縮,這時其代謝和功能受到損害,對傷口營養(yǎng)物質和氧氣的釋放減少,不能得到必需的基本元素,傷口就很難愈合。如患低蛋白血癥時,一方面由于傷口水腫,另一方面膠原纖維成分及黏多糖的硫化作用障礙而影響傷口的愈合。所以,糾正低蛋白血癥對傷口的愈合具有積極作用。
2.2注意能量的保存能量保存從大處著眼,應看到改變心理社會環(huán)境,保證老人功能活動能力等。老年患者手術后的疲勞使其感覺到的肌肉力量的減弱,反應遲鈍,老年患者發(fā)生這些現(xiàn)象是常見的。
2.2.1保持良好睡眠(1)夜間體溫較低,如果晝夜周期改變(例如夜間亮燈,干擾睡眠)就必然影響機體的正常活動。(2)病情較重時必須臥床休息,給予護理和治療應集中在同一時間完成,使患者有充足的睡眠時間。(3)老年患者傷口疼痛難忍必要時遵醫(yī)囑給予止痛藥,使患者疼痛緩解得以安靜入睡。(4)保持情緒穩(wěn)定,限制訪客及限制談話,避免情緒上的困擾,影響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