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裝飾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8 23:43:2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木雕裝飾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傳統建筑木雕裝飾藝術芻議
摘要:中國傳統建筑木雕裝飾藝術源遠流長,在技藝和工藝美學諸多方面有著很高的成就。其造型之美與制作之精良值得我們學習和繼承。文章通過對傳統建筑木雕藝術的功能和特色的分析,闡述了傳統建筑木雕裝飾藝術。
關鍵詞:傳統建筑;木雕;藝術
中國傳統建筑以木構架為結構體系,根據人們對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在這些木構件上進行美的加工,即產生了傳統建筑術雕裝飾藝術。
由于木結構本身存在著不足,其建筑功能方面的缺陷在當代建筑中已被鋼材、水泥等建筑所替代。隨著經濟發展和城鄉建設改造,無數歷史名城及延續了千百年的傳統建筑遭受拆毀。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傳統建筑的許多木雕裝飾物件和古色古香的木雕門窗正在被現代人以收藏的方式大量保存,以至新生出古舊建筑木雕專業市場并逐漸形成一項新的產業。對此關心的人們也期望著傳統木雕藝術的回歸。在現代裝修需求中,許多現代建筑正在開發、利用傳統木雕裝飾藝術。這些,都促使著我們對建筑木雕裝飾藝術作系統的研究。
1傳統建筑小木作木雕
1.1外檐木雕裝飾結構與藝術特色
傳統建筑木雕裝飾研究論文
摘要:中國傳統建筑木雕裝飾藝術源遠流長,在技藝和工藝美學諸多方面有著很高的成就。其造型之美與制作之精良值得我們學習和繼承。文章通過對傳統建筑木雕藝術的功能和特色的分析,闡述了傳統建筑木雕裝飾藝術。
關鍵詞:傳統建筑;木雕;藝術
中國傳統建筑以木構架為結構體系,根據人們對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在這些木構件上進行美的加工,即產生了傳統建筑術雕裝飾藝術。
由于木結構本身存在著不足,其建筑功能方面的缺陷在當代建筑中已被鋼材、水泥等建筑所替代。隨著經濟發展和城鄉建設改造,無數歷史名城及延續了千百年的傳統建筑遭受拆毀。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傳統建筑的許多木雕裝飾物件和古色古香的木雕門窗正在被現代人以收藏的方式大量保存,以至新生出古舊建筑木雕專業市場并逐漸形成一項新的產業。對此關心的人們也期望著傳統木雕藝術的回歸。在現代裝修需求中,許多現代建筑正在開發、利用傳統木雕裝飾藝術。這些,都促使著我們對建筑木雕裝飾藝術作系統的研究。
1傳統建筑小木作木雕
1.1外檐木雕裝飾結構與藝術特色
明清古建筑木雕裝飾藝術研究
摘要:晉城歷史文化悠久,古代建筑眾多。明清時期,古建筑的木雕裝飾藝術發展到了頂峰,我們可以在門窗、雀替、額枋、斗拱等古建筑構件上看到精美的木雕,其雕刻題材豐富,雕刻技法多樣,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本文通過探析晉城博物館館藏的古建筑木雕構件,展現晉城古建筑木雕裝飾藝術的文化內涵和審美情趣。
關鍵詞:雕刻;寓意;裝飾藝術
晉城位于山西省東南部,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五千年的中華文明與雄奇秀美的太行山水在這里交相輝映,形成了晉城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晉城古建筑遺存豐富,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數據顯示,有5490余處,近20000座,其中宋金時期的木構件建筑達到46座,享有“古建筑博物館”的美稱。明清時期,晉城的建筑木雕裝飾藝術達到頂峰,建筑美輪美奐,裝飾繁盛至極,木雕裝飾使古建筑呈現出了古樸典雅、富麗華貴的韻味。晉城博物館館藏的古建筑木雕構件種類多樣,有裙板、雀替、額枋、荷葉墩、花牙子、斗拱等。其雕刻之精美,內容之豐富,寓意之深刻,技法之精湛,為現代人所震撼。
一、古建筑木雕裝飾的雕刻技法
晉城古建筑木雕裝飾的雕刻工藝精湛,常見的雕刻技法有線雕、剔雕、浮雕、圓雕、鏤雕等。工匠們將這些雕刻技法混合運用在古建筑的木雕裝飾中,產生了逼真的藝術效果。線雕即線刻,是在木板上用線描凹刻來表現圖案的雕刻技法,以刀刃雕壓花紋,線條清晰明快,加工技藝簡單,具有較強的表現力。常用雕刻裝飾的建筑構件有匾額、楹聯、麻葉頭、欄板等。剔雕是對材料進行單面雕刻,將圖案以外的地方進行較深的剔挖,讓圖案凸起以增強其立體效果。剔雕善于表現凹凸不平、層層疊疊的立體形象,畫面內容生動、層次分明、錯落有致,呈現出多樣化的空間效果。常用于雀替、額枋、斗拱等建筑構件的裝飾。浮雕是在木板上將所要表現的圖案凸顯出來,使它高于周圍的平面,是介于雕塑與繪畫之間的藝術形式,利用透視等繪畫方法來表現立體空間。根據圖案造型的深淺程度,浮雕又可分為淺浮雕和高浮雕。淺浮雕常用于裝飾裙板、欄板、走馬板、天花板等建筑構件,高浮雕常用于裝飾雀替、額枋、荷葉墩等建筑構件。圓雕又稱立體雕,是通過全方位雕刻,將圖案立體呈現在構件上的表現手法。圓雕的特點是雕刻精細、面面俱到、生動傳神,藝術感染力極強,觀者可以從不同角度來欣賞木雕構件。這種雕刻手法常用于斗拱、垂柱等構件的裝飾。透雕通常被稱為鏤空雕,將圖案周圍不需要的地方鏤空,多角度地對圖案進行雕鑿,可單面雕刻也可雙面雕刻,使建筑構件呈現出通透的視覺效果和立體的畫面層次感,這樣木雕會更有層次、更加生動且表現力更強,觀者的視線在木雕鏤空處來回交替,增強了木雕的藝術韻味。建筑中多用于花牙子、雀替、欄板、額枋等構件的裝飾。
二、古建筑木雕裝飾的構件類型
木雕藝術在建筑裝飾的運用
[摘要]從木雕藝術的起源發展及木雕藝術的裝飾特點,分析了木雕藝術在建筑裝飾中的運用。在眾多的建筑形式和裝飾手法中,木雕工藝在豐富和強化古代建筑物的表現力上具有極強的藝術渲染色彩和濃厚的人文色彩。
[關鍵詞]木雕藝術;建筑裝飾;運用;雕刻裝飾;美化
縱觀世界各國的建筑發展史及建筑特色,中國古代建筑以其鮮明的、獨具特色的建筑風格自成一體。藝術之始,雕塑為先。中國古代建筑中的裝飾工藝主要以“三雕”,即木雕、石雕、磚雕為主。這些古代建筑裝飾中的雕刻藝術,在幾千年的歷史發展長河中,經過歲月的積淀和洗禮,日趨豐富、精湛、成熟,為后人傳承發展、研究學習提供了難得的經驗,是非常寶貴的藝術財富和學習資源。以木質構建或是以木雕形式存在于中國古代建筑上的裝飾較為常見,不論是普通百姓還是商賈官宦的居所院落,我們都會或多或少地發現一些木雕藝術的蹤跡。
一、木雕藝術的起源及發展
中國的木雕藝術起源于新石器時期,唐代時木雕工藝日趨完美。兩宋時期,已開始用組織細密的木材進行雕刻,這使木雕作品更加有利于保存并一代一代流傳。元明時期,隨著海外貿易的發展,一些海外進口的硬質木材出現,這使木雕工藝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明清時期是木雕藝術發展的一個輝煌時期,這個時期涌現出了許多木雕名家及優秀作品。
二、木雕藝術的四大主要流派
木雕傳統工藝與現代建筑的運用
摘要:在我國的民族發展過程中,傳統的木雕工藝不僅僅能夠有效地結合裝修裝飾工藝和施工藝術,還能夠有效地呈現出中國的特色文化,這讓我國社會文化藝術美感得以充分的體現。因此本文闡述了木雕傳統工藝的價值,詳細分析了現代木雕工藝理念的特點,并對木雕傳統工藝與現念的綜合應用展開了探究,以期能夠為相關工作人員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木雕傳統工藝;現念;綜合運用
在我國傳統的建筑中,通常就是以木質材料為主,并且人們為了讓傳統的建筑結構體系呈現出一定因素的美感,就需要在木質構建的基礎上進行有效的雕刻,從而讓人們的實際精神生活得以滿足,并充分地體現出建筑木雕工藝美感;并且伴隨著我國現代化社會的不斷進步,這讓木雕工藝在傳統工藝的前提下,融入了全新的思想藝術與理念,并通過揚長避短的形式,將其進行融會貫通,使其逐漸形成符合時展需求的木雕工藝。
一、木雕傳統工藝的價值
(一)審美價值
在社會的快速發展下,這讓人們的實際精神文明建設逐漸變得更加健全,這讓人們不再只是擁有對物質方面的需求,人們還需要對精神方面加以重視。對于建筑房屋的需求人們也不再只是追求質量,而是還需要其體現出一種美感,所以這就讓人們開始不斷將建筑材料中的石頭變成木頭,而現如今則是鋼筋混凝土,將人們所喜愛的自然景物刻畫在各種建筑物和家具上。木雕工藝主要體現出的是一種美感,這讓其反映出了人們的審美,其擁有著較高的審美價值。特別是發展到現代時,由于現代材料并不具備親和力,從而造成很多人都不喜歡。如今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這讓人們對室內設計的需求更加趨向人們的實際心理需求。這種狀況下,讓木雕工藝中獨特的審美價值有效地得到了人們青睞[1]。木雕工藝也擁有十分豐富的內涵,而且不論是遠觀還是近看,都擁有不同的裝飾效果,因此木雕工藝逐漸成為一種既實用又滿足人們實際精神需求的藝術。
西北木雕在現代家具設計的應用
摘要:滇西北木雕技藝是我國少數民族的傳統手工藝,將滇西北木雕傳統技藝運用到現代家具設計,可以提升現代產品的文化內涵和設計附加值。以滇西北木雕為研究對象,采用文獻研究法和田野調查法,歸納了滇西北木雕的歷史淵源、研究進展和當前技藝發展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滇西北木雕進行現代化設計應用的思路和方法,以書房家具為設計切入點,結合現代人的簡約審美需求進行產品設計實踐,通過設計案例進行了實踐論證,旨在為傳統技藝運用于現代設計提供借鑒。
關鍵詞:滇西北木雕;雕刻;家具創新;現代設計
以劍川木雕為代表的滇西北木雕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它一方面傳承了我國傳統木雕技藝的精髓,更重要的是融入了神秘的白族文化,它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間傳統手工藝。因此,將具有民族特色的滇西北木雕創新應用于現代產品設計,實現“傳統”與“現代”的結合,可以提升產品的設計附加值和文化內涵,還能促進滇西北木雕技藝的發展,進一步弘揚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本文以滇西北傳統木雕與現代設計結合為目標,結合現代設計思維探究滇西北木雕創新應用于現代家具設計中的可行性,以期為滇西北木雕提供可持續保護,為實現其活態傳承[1]和推廣云南少數民族技藝提供新思路。
1滇西北木雕與現代設計
1.1滇西北木雕發展歷史淵源
滇西北木雕是白族歷史發展的一個縮影,其精湛的工藝,層層疊疊且美輪美奐的鏤空雕刻技術讓人嘆為觀止[2]。滇西北木雕雕飾題材和雕刻技法都極具特色,承載著民族文化融合的歷史信息,是極具白族特色的歷史文化資源和藝術文化資源。最早可以追溯到自遠古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干欄式建筑榫卯結構的原始功能運用萌芽,后續經漢、唐、宋、元的發展,到明、清兩朝形成定式與風格,總體上都是圍繞建筑的發展和需要所進行傳承和完善[3]。
傳統木雕花板藝術論文
摘要:傳統木雕花板的圖案有著豐富的內涵,處處滲透著中國傳統文化精神。木雕藝術通過不同的題材形式和裝飾手法寄寓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木雕花板的題材內容體現了民間美術的共性,滲透著中國傳統文化蘊含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準則,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傳承中國傳統文化重要藝術手段之一的中國木雕藝術,應該隨著社會的發展,創作出具有時代感的木雕裝飾紋樣,以充實、豐富木雕藝術的裝飾題材,宣揚和傳承中華民族的思想和文化。
關鍵詞:木雕花板傳統文化內容題材
在中華民族光輝璀璨的文明史上,木雕工藝是歷史悠久的具有代表性的中國傳統民間藝術形式之一。中華民族的木雕藝術具有豐厚的傳統和鮮明的民族特色,可謂雕工精湛、主題鮮明,使人看了驚嘆不已,贊不絕口。木雕工藝作為我國傳統藝術的一絕,早已享譽海內外。
傳統木雕花板的圖案有著豐富的內涵,處處滲透著中國傳統文化。自古以來人們通過這些雕刻圖案表達對美滿婚姻、子孫繁衍、健康長壽、生活幸福、萬事如意的祝愿和希冀。
傳統木雕花板作為一種民族文化的表現形式,體現出中國人民特有的文化精神與審美趣味,體現出中華民族追求至善、至美、至真的精神。內容既有反映中華民族道德進步思想,又有一定歷史、階級和社會局限的道德舊識。傳統支配人們的習慣,決定人們的思維方式,體現在一個民族觀念和行為的方方面面。千百年來,中國傳統的道德觀已經深深融入中國民眾的思想觀念和日常生活,成為傳統文化的精華部分,是中華民族大家庭共存共榮的凝聚劑和內聚力。傳統木雕藝術再現生活的本質,以藝術形象和藝術感染力來展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使人們在藝術享受中感受到警醒和陶冶,同時又能感受到古文化的魅力。
一、傳統的木雕花板
建筑木雕藝術研究論文
內容摘要:在徽州,木雕以它優美的形式從屬于建筑物的裝飾。它既要考慮美觀,給人以藝術的熏陶,陶冶人們的情操,又要考慮實用,有利于建筑的百年大計和家具的堅實耐用,故在選擇材料、確定內容、進行構圖時,都要立足于裝飾角度來思考題材的表現手法。
關鍵詞:工藝樣式雕刻題材文化取向
今皖南黃山一帶為古之徽州?;罩菥硟确植加袛蛋賯€聚族而居的村落,較為完整地保存了明、清及民國時期建造的古民居數千余幢。以磚木結構為主體的徽州古建筑,經受大自然嚴峻的考驗,數百年來依然聳立?;罩莨琶窬咏ㄖ粌H講究外形的恢宏、奇偉,而且刻意追求屋內的裝飾美。傳統的徽州木雕、石雕、磚雕藝術極大地豐富了這種裝飾的內容。從建筑學和美學兩個方面展示著自身的生命力,它不僅體現了徽州人民的智慧與偉大,也表明了建筑與雕刻裝飾藝術是人類文化寶庫中的珍品。
一、獨特的工藝樣式
徽州木雕立足于雕,根據建筑物體的部件需要與可能,采取圓雕、透雕、鏤空雕、高淺浮雕和線刻等雕刻表現手法。木雕在徽派古建筑上通常表現在梁架、梁托、斗拱、雀替、檐條,樓層欄板、華板、柱棋、窗扇、欄桿等。特別是沿天井四周一圈齊整的欄板上,這是古民居裝飾文化大顯身手的地方,雕花掇朵,富麗繁華。
雕刻在動工之初,設計者已有整體規劃,特別是梁托、梁架、斗拱、雀替、檐條、月梁上的雕刻,需待雕成后方能安裝。使用什么樣的內容與形式,既要考慮美觀,又要重視實用,不損梁柱承重功能。如大窗子下方欄板,天井四周上方的橫板、檐條等,由于板薄而采用浮雕較多,雕刻內容大多是戲劇題材,如《連環計》里的貂蟬和呂布,《白蛇傳》里的許仙與白娘子,《慶功堂》上的八千歲程咬金與眾將官等,皆紛紛在窗下或檐條上粉墨登場。在窗子和屏門隔扇下方雕刻的花鳥走獸、八寶博古等也都是采用淺浮雕表現手法,但刻畫得比較精細。在梁托,斗拱、雀替以至粗大的月梁上采用圓雕、高浮雕、鏤空雕,還要考慮不妨礙它的承重力。如休寧陳霞村一清代民居,其月梁“雙獅相對搶繡球”,很巧妙地用局部鏤空的圓透雕和高浮雕組成,左右對稱,形象生動,惹人喜愛;四周還雕有花鳥等相襯托,氣勢雄偉,精細華麗。梁托往往采用圓雕手法,獅、象、虎、麒麟和單個人物像、福祿壽、八仙、羅漢以及《西游記》里面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的形象。這些實用工藝,主要是支撐橫梁、檐條的作用,又以它優美的動勢亮相的姿態護衛在那里,給人以威嚴、莊重、豪華的美感。
我國地方民居建筑裝飾造型研究論文
內容摘要:文章通過對浙江民居中建筑裝飾的調查分析,論述了隱含在民居建筑中傳統符號的文化價值,闡明了新型民居建筑應從國情出發,而不僅僅是從“構圖”出發,強調設計者的社會責任,提倡“整體思維”的思想方法,才會在面臨社會的巨變和時代要求時不致困惑,才會在延續、創造、揚棄、發展中華民族新時期的農村民居傳統建筑文化的廣闊天地中大展身手。
關鍵詞:民居建筑裝飾自然和諧文化價值
當我們漫步在浙江各大鄉鎮,看著一幢幢略帶歐式風格的民居時,深深地感受到浙江經濟的發展,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在高興之余,卻感到一絲不足與擔心。不足的是走在這樣的鄉鎮不會使人感覺是在浙江的農村,那種江南水鄉的意境已不存在。擔心的是當肯德基等洋文化在走進我們的生活時,農村的民居、農民的思想也正在被外國文化所影響,傳統的民族文化在我們的生活中越來越淡泊。農村因民居的現代化而毀滅文脈,毀滅地域特色。崇尚歷史、自然的我們,更應該重新審視我們民居中傳統符號的文化價值。
浙江省位于我國東部沿海地區,這里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足,水網密布,獨特的自然環境,使這里幾千年來一直為全國經濟、文化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江南人憑借著靈山佳水,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利用和改造自然,發展了世代生活,營造出農耕、漁獵、商埠并存的村鎮。“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那種江南水鄉的意境,是多少人所夢中向往的。浙江民居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民居,也稱民宅、住宅、家屋,是各類建筑中數量最大、分布最廣的,品類也是最多的。由于我國各地區的自然環境和人文情況不同,各地民居也顯現出多樣化的面貌,各地民居的形式、結構、裝飾藝術、色調等各具特點。江南水鄉古鎮,像一本無言的古書,記錄著歷史與人們的生活,以其獨特的建筑風格和裝飾韻味,吸引著成千上萬生活在城市中渴望回歸自然的人們到此觀光游覽,享受生活的寧靜與回味古鎮的滄桑。
在浙江眾多的古村民居中,經??梢钥吹揭恍┎黄鹧鄣男∥荩m然有些破舊,但依然在風雨中見證著人類的發展。小屋的小窗、門檻,院落的水井、石磨等建筑符號,極具傳統文化價值。民居由白墻、灰瓦和栗色的門窗裝修,構成素靜的色調。白墻黑瓦在叢林溪流映照下,給人以明快的感覺,素雅清淡,韻味無窮。
中國傳統木雕藝術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
一、中國傳統木雕藝術概述
1、中國傳統木雕藝術的發展歷程
煉鐵技術的發展促使鋒利的雕刻工具的產生,木雕藝術在這種背景下興起并昌盛起來,回顧木雕藝術的發展歷程,從產生、發展、繁榮到轉型,一共經歷了七千多年的時間。早在秦漢時期比較興盛立體圓雕藝術,形成了獨特的雕刻風格。到了唐宋時期,漆工技術開始被融入到雕刻藝術中,雕刻的表現形式更加豐富。元朝以后,雕刻題材與以往相比更加豐富,除此之外,雕刻圖案變得更加精致,給人以生動和朝氣之感。到了現代社會,人們將木雕藝術作為一項優秀的傳統文化繼承下來,并將其融入到實際生活中,最常見的就是將其應用在建筑設計以及室內設計中。
2、中國傳統木雕藝術的種類
中國傳統木雕藝術分為工藝和藝術兩種,其中人們生活中經常用到的是工藝類的藝術產品,大至建筑物,小至生活家居,其典型的特點就是具有實用性,同同時作品中還能表現出精湛的雕刻技巧,可以是手工制作,也由工廠流水制作,很多作品的主題具有地方民族特色,能夠反映出少數民族的習俗與文化。隨著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這些工藝品的實用性逐漸減弱,人們更愿意將其當做裝飾物。另一種是藝術性木雕,作品雕刻完成以后往往作為藝術供人們欣賞,作品的設計和制作都由一人完成,雕刻家會融入自己的審美觀念或者是對生活的感悟,因此作品除了具有精致的外表以外,往往還具有深刻的內涵。
二、中國傳統木雕藝術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