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開發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2 09:23:0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農業開發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旅游農業生態開發論文
摘要:生態旅游農業是一種興起于20世紀60年代的具有休閑、娛樂、求知、教育功能的生態旅游產業。在一定的社會經濟條件下,它是將農業景觀、生態景觀、田園風光景觀的深層次開發與旅游業延伸交叉形成的新型農業開發模式。作者提出了生態旅游農業的內涵,并對珠海生態農業科技園區運行進行實證分析,總結其成功的運行模式與經驗,認為生態旅游農業是當前及今后我國農業發展的一種模式,建設生態農業科技園區是發展農業和旅游業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生態旅游農業;開發模式;實證分析
Abstracts:Ecologytourofagricultureemergedinthe60’sof20century,whichhasthecharacterofvacation,entertainment,demonstration,knowledgeandeducationfunction.Formulateanecology,cultureandtourindustry,Undercertainsocialeconomicscondition,itwillbethenewmodelofagriculturalexploration,whichexploitagriculturallandscape,ecologicallandscapeandfarmlandlandscapedeeplyandoverlappingwithtourindustry.Inthispaper,theconnotationofecologytourofagricultureisadvanced,andempiricalanalysisofZhuhaieco-agricultureS&Tzoneisconducted.AftersummaryofitssuccesseXPerienceandoperationmodel,webelieveitisthedevelopmentmodelthatChinawillbeadoptedrecentlyandfuture,anditseffectiverealizationwayis.tosetupEcologyTourofAgriculture.
Keywords:ecologytourofagriculture,eXPlorationmodel,empiricalanalysis
一、引言
生態旅游農業是一種興起于20世紀90年代的具有旅游、休閑、示范、求知、教育功能的生態文化旅游產業。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收入不斷增加,消費需求也在不斷更新換代,加上政府積極宏觀引導,及時推出了“黃金周”節假日,為城鄉居民休閑消費提供時間保障,許多工商企業紛紛響應,加大投資力度,抓緊開發生態旅游資源,增加城鄉居民選擇的旅游天地。據統計,我國東部沿海省份抓住機遇,大力發展生態旅游農業,已見成效。如浙江金華石門農場的花木公園,富陽縣的農業公園,福建漳州的花卉、水果大觀園,廈門華夏神農大觀園,上海浦東孫橋現代化開發區等。廣東省已發展80多個觀光果園,每年接待游客400多萬,收入達10多億,有力地帶動了周邊農民致富。
農業開發辦述職述廉報告
2009年3月,本人根據組織安排任塔城市農業開發辦主任。自任職以來本人能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工作中的行動指南,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六屆三次全委擴大會議精神,全面落實市委爭先創優效績考核辦法,履行崗位職責,遵守廉潔自律的規定,本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原則,以不斷增加農牧民收入為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加大項目資金的投入,不斷改善我市農業生產基礎設施條件,增強防災抗災能力,大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下面,我將本人一年來的工作學習及廉潔行政情況總結如下:
一、理論學習和政治思想方面
在理論學習方面,本人能夠按照市委、政府的統一部署和安排,自覺地參加各項學習。今年10月份參加了在市委黨校舉辦的為期一個月的科級干部理論培訓班,11月份又參加了自治區農業開發辦在烏市舉辦的農發業務培班及市委黨校的十七大理論學習班。在學習中,能夠按照上級部門的要求,認真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黨的十七大報告及國辦32號文件精神,樹立科學發展觀。通過理論學習,為本人理論水平的提高和業務知識的積累打下了基礎,使本人更名堅定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時時牢記自己是一名黨員,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在堅持個人認真學習的同時,還經常組織本單位全體干部職工進行政治理論學習,嚴格學習制度,要求學習時必須書寫學習筆記,學后有心得體會。通過不斷提高個人和單位人員的政治理論水平,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務實創新,不斷進取,更好地為開發工作盡職盡責。
在政治思想方面,堅決擁護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始終牢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能夠自覺同黨中央、市委、政府保持一致。堅決貫徹執行市委、政府做出的各項決定。在塔城市這樣一個少數民族地區來講,在大是大非問題上,能夠做到認識不含糊、態度不曖昧、行動不動搖,始終做到旗幟鮮明,立場堅定,態度明確,堅決反對民族分裂和非法宗教活動,樹立“三個離不開”思想,做到不信教,不參加任何宗教活動。
二、廉潔自律情況
一年來,本人認真執行和落實了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嚴格執行廉潔自律的各項規定,時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對于農業綜合開發辦來說,雖然單位不大,人員不多,但職責并不小,現在開發辦不但掌管項目的篩選申報立項,還要協助財政局制定資金的分配方向,手中掌有一定的權力,如何做到能耐得住清貧,經得起誘惑,對于本人來說首先應加強理論學習,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權力觀,在思想上筑牢反腐防線。因此,本人在學習政治理論的同時,還認真學習了黨紀政紀條規,通讀精讀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干部廉潔從政若干工作準則》、實施辦法等黨風廉政建設材料,并多次觀看了反腐倡廉電視錄像。通過不斷學習,努力強化廉潔自律意識,提高防腐拒變的能力。在工作中堅持以“八個堅持、八個反對”嚴格要求自己,一是在各類公務活動堅持厲行節約,到基層檢查工作、調查研究堅持輕車簡從,從未接受任何單位和個人的現金、有價證券、貴重物品,從未接受與行使職權有關的單位和個人以及企業提供的各類獎勵和贊助。二是在申報項目過程中,堅持公開透明的原則,建立項目庫,擇優篩選,杜絕“人情項目”、“關系項目”;在項目建設實施過程中,堅持重點工程招投標制,如今年的錫伯圖灌區項目,有利于加強項目建設監管力度,確保項目建設質量。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是政府支持、財政投入、農民直接受益的民心工程,服務對象是廣大農牧民。因此,在實際工作中要牢固樹立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的政績觀,充分尊重農民群眾的意愿,虛心聽取農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堅決杜絕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在項目實施中,協調好同農業、林業、水利、農機、農業技術、財政等部門的關系,協調好項目鄉鎮的關系,形成合力,使農業開發真正成為造福于民的民心工程;在項目資金管理上,堅持縣級財政報帳制和委托銀行貸款制度,確保項目資金安全。
農業開發管治小結
一、主要成效
一是農業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加強,項目區農民收入明顯提高。隨著項目區水利、交通、市場等基礎設施的改善。特別是農民思想觀念的轉變,適應市場能力提高,農民收入顯著提高。
平整土地.萬畝,項目區農業生產基本條件明顯改善。全縣累計改造中低產田面積.萬畝。開挖溝渠公里,興建電灌站座,橋、涵、閘等各類建筑物座,砂石路公里,植樹萬株,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積.萬畝,新增和改善除澇面積.萬畝,增加農田林網庇護面積萬畝,擴大良種種植面積.萬畝。
組織了一大批科研人員和農技專家走向田間地頭,二是項目區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增強。通過項目帶動。項目區培訓農民.萬人次,示范推廣了多項深受農民歡迎的先進、實用農業生產新技術、新品種,使優質農產品產量大幅度增加,多種形式的間套種和立體農業技術、農作物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技術、節水和旱作農業技術、平衡施肥技術等得到廣泛應用,有效提高了農民科學種田水平,項目區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增強。據測算,項目區的主要農產品生產能力比開發前增加.萬噸,新增農業產值.萬元。
全縣共投入產業化經營項目資金.萬元,三是農業產業化進程明顯加快。多年來。扶持產業化龍頭骨干企業家,湖大水面開發、白鵝、肉雞等一大批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加快,有力地促進和帶動了農民增收。目前,全縣已建立優質糧、油、棉、席草、果菜、水產、畜禽、林木等大主導產業,個科技示范園區,基地面積達萬畝次,培育發展了省、市級龍頭企業家,縣級龍頭企業家,各種中介組織、經營大戶家,興辦改建了個農產品專業市場,家企業產品分別通過HACCP國家級)綠色、無公害、省名優農產品認證,初步形成了以公司為龍頭的水產、果菜加工冷凍、保鮮系列,以雨潤公司為龍頭的肉雞加工系列,以州富康公司為龍頭的大米、面粉、食品加工系列,以板橋草席集團為龍頭的草席織品系列,以廷龍瓜子公司為龍頭的炒貨系列,以豐谷、遠翔、慶豐油脂公司為龍頭的油料、餅粕加工系列,以八公山泉豆制品公司為龍頭的豆制品加工系列,以羽毛公司為龍頭的羽毛、羽絨加工系列,以公司為龍頭的軋花、紡紗、脫脂梳棉、織布加工系列,以沿淮淠板材加工群為龍頭的木業加工系列等條系列產業鏈。
二、基本做法
加速農業人才開發思索
我國作為農業大國,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民占全國人口的大多數,農村在社會結構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率。從這種角度和層面而言,中國的問題就是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而這其中的關鍵因素是“人”,面對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西部人才問題顯的更加日益突出,在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及實施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形勢下,為加快西部地區的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國家在“十一五”期間多層次、多渠道籌集資金,逐步加大西部地區農業綜合開發的投入力度。《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提出人才隊伍建設的主要任務是要統籌推進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大規模開展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充分發揮農村現代的遠程教育網絡、各類農民教育培訓項目、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各類職業學校和培訓機構的主渠道作用。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更提出了要造就宏大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培養創新型科技人才隊伍和團隊的要求。
一、農八師農業及農業人才現狀
農業人才是指在農業的某一方面具有才能和本事并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或專門技能,進行創造性勞動并對社會作出貢獻的人,是人力資源中能力和素質較高的勞動者。具體地說,包括農村鄉土專業人才、中等職業教育人才、農業科技推廣人才、農業產業化經營和農業科研人才。農八師石河子市在“十五”期間結構調整不斷推進,農業逐步向種植業、畜牧業、果蔬園藝業三足鼎立方向發展,建成全國最大的節水農業灌溉區和機械化采棉示范區,通過企業合作、校企合作、典型示范園區等多種形式,在援疆及對口支援的條件下,經濟發展快速前進。2005年兵團農八師農業科研機構實有職工83人,從表1中我們可以看到從事農業科研、推廣人員中,高級職稱、中級職稱和初級職稱占科研機構總人數的比重分別為21.42%、51.43%、27.14%,農業科研人員高級職稱比率明顯偏低,高層次、高學歷的骨干專家型人才迫切需求,農八師應根據地區農業產業化對人才的需求,加大對高層次、高學歷及組織當地農民進行培訓和開發,發展立足于農民本身,加快技能型高素質農業人才隊伍的建設。從表2中我們可以看岀,從事科技活動人員中,研究生、大學、大專和其他學歷的科技人員比重分別為0.99%、23.06%、41.25%和15.56%,農業技術人才總量分布極不平衡,高精技術人才隊伍開發相對滯后,專科學歷人才占總數的絕大部分,農業科技創新能力、農業人才資源開發的容納能力遠低于我國其他地區。農八師人才資源總量不足,整體素質不高,高、精、尖農業人才奇缺,尤其缺少帶動局面的骨干人才,同時存在著人才分布和結構上的不合理,人才資源流失嚴重等問題。對于農業人才也還未形成一套有效、合理的評價機制,這種現狀很難適應農八師農業經濟發展的需要。
二、農八師農業人才存在的主要問題
1999年,農八師農業技術推廣站成立,農業推廣人員在團場推廣機構或科委的領導下開展工作,主要承擔品種區試、良繁、種子加工以及新技術、新產品的試驗、示范和推廣、病蟲害測報等工作,農技推廣站常抽調石河子農學院、新疆農墾科學院的部分教師及科技人員,開展科技服務工作。工作重點主要通過以點帶面,培養、發展科技示范連、戶,并通過示范及推動面上科技普及和技術推廣。2000年后,在某項重大技術推廣應用的過程中或在病蟲害大發生的時刻,組織有關人員或邀請專家進行現場指導,提出針對性的有效措施,解決生產中的新問題,接待科技人員達萬余人次。兵團地理位置偏遠、氣候惡劣,尤其是團場職工收入低,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相對匱乏,此種情況導致石河子大學農學專業的學生以及外引技術、管理人員信心缺失、積極性不高等,扎根時間短、薪酬低、價值觀改變等多種因素也加快了人才的流失和流動。石河子市下設十三個團場及一個總場,各團場經濟發展水平高低不同,大部分團場主要以棉花、小麥和甜菜為經濟作物,由于地區自身投資能力的不同,在信息獲取和對外交流開放上,流通體系明顯不暢,科研及科技開發也相對滯后,大部分管理干部在掛職期間與各團場農業干部、科技人員和農經人員聯系不緊密,一批學科帶頭人和高素質的農業干部、科技推廣人員在培訓力度和時間上只能以短期培訓活動為主,時間緊,培訓、推廣能力及范圍相對薄弱。利用廣播、電視等遠距離的教育手段,對廣大農民實施以配套農業高新適用技術為主的科技培訓活動少,組織力度缺乏。在西部大開發的機遇與挑戰下,農業人才的開發與培訓,尤其是強化對農業科技與教育發展的支持,需要當地政府做出更多的努力,加大資金的投入。
三、積極利用現有資源的條件,為農八師開發提供人才和智力服務
農業綜合開發講話
一、銳意進取,真抓實干,我省農業綜合開發成效顯著
我省農業綜合開發起始于1989年,至今已經走過了二十年不平凡的歷程。在中央的大力支持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省各級各部門通力協作,廣大干部群眾團結奮戰,我省農業綜合開發取得了顯著成效。二十年來,我們始終堅持農業和農村經濟這個中心,始終圍繞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持續增加農民收入這兩大目標,積極擴大開發范圍,持續增加投入規模,不斷豐富建設內容,健全完善管理機制。農業綜合開發作為政府“三農”工作和財政支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改善農業基礎設施條件、確保糧食安全、增加農產品供給,在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一)健全投入機制,切實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二十年來,按照“民辦公助、配套投入、引導帶動”的工作思路,各級財政積極籌集資金,不斷增加投入,完善政策機制,努力構建穩定增長的投入機制,形成了中央財政、地方財政、農民群眾和龍頭企業“四位一體”的投入格局。一是積極爭取國家支持,中央財政對我省的投入增長明顯加快。“九五”期間中央財政年均投入僅為1.8億元,“十五”期間年均投入達到4.3億元,2008年投入近7億元。二是財政預算足額安排,確保地方配套資金落到實處。三是引導帶動社會投入,通過“一事一議”等民主決策方式,鼓勵項目區農民籌資投勞;通過財政補助、投資、貼息等扶持方式,引導企業、銀行及農村專合組織參與農業綜合開發。同時,積極探索農發資金與其他支農資金配套投入、統籌安排的政策機制,提高資金使用整體效益。
二十年來,我省農業綜合開發累計投入218.7億元。其中,中央財政投入59.5億元,地方財政投入55.8億元,農民籌資投勞75.3億元,企業、銀行和其他社會經濟組織投入28.1億元。農業綜合開發已經成為我省支持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資金來源。
(二)突出開發重點,著力建設農業核心產區。
農業開發招投標制度
招標投標管理辦法是國家辦為規范農業開發投資管理機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制訂的,適用于經國家批準立項的農業開發項目的土建工程和物資設備采購。
1、招標管理:招標投標工作原則上由縣級負責組織,大宗物資可由市級組織,各級項目辦要臨時成立招標機構,編制招標文件,招標公告或發放招標邀請書,發放或出售招標文件,收集投標文件、開標、評標、定標,負責或監督簽訂合同。
2、招標人:招標人是依照招標辦法提出招標項目、進行招標活動的法人或組織,應具備以下條件:(1)項目和投資計劃已經批復;(2)有組織編制招標文件的能力;(3)有審查投標單位資質的能力;(4)有組織開標、評標、定標的能力;(5)具備項目管理要求的其它條件。
3、招標形式:招標可用邀請招標的方式向3家以上(含3個)具備承擔招標項目能力、資信良好的特定法人發出招標邀請書。
4、招標文件:招標文件應包括下列內容(1)投標人須知;(2)招標項目名稱;(3)招標項目主要內容要求;(4)評標方法和標準;(5)投標人應提供的有關資格或資信證明文件;(6)提交投標文件的方式、地點和截止日期;(7)開標、評標、定標的日程安排;(8)合同的主要條款。
5、招標邀請書:邀請書應包括下列內容:(1)招標人的名稱和地址;(2)招標項目名稱;(3)招標項目情況介紹;(4)獲取招標文件的辦法、地點和時間;(5)對招標文件收取的費用;(6)其它說明等項。
秋冬農業開發通知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政府有關部門:
為切實抓好秋冬農業綜合開發,確保實現今年各項農業經濟發展目標,為明年農業經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促進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現將有關工作通知如下:
一、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一)指導思想。深入貫徹各級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打造百億柑橘產業園,發展茶產業和畜禽養殖產業為重點,加快推進精品果園、高效茶園、安全菜園建設和畜牧養殖業發展,突出農業產業化經營,著力提高開發的綜合效益,全面完成今年農業各項目標任務,不斷促進全縣農業農村經濟大發展。
(二)目標任務。今冬明春完成秋冬播總面積39萬畝;穩定烤煙種植2.5萬畝;新發展柑橘0.3萬畝,品改1萬畝,加快柑橘核心示范園建設;新發展茶葉0.5萬畝,改造0.5萬畝;完成中藥材種植3036畝,新發展核桃13086畝、改造4677畝,種植其它林木3205畝;大力扶持發展肉雞養殖大戶,高標準實施生豬標準化改擴建項目,引進良種豬4500頭,動物防疫達到100%;完成小農水重點縣茅坪鎮茶葉灌區項目建設,著力解決農村3萬人飲水安全問題,新建、改造水渠50公里,治理河堤5公里,新建山區集雨抗旱水池3000口,新增、改善灌溉面積2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0平方公里;圍繞柑橘核心示范區和新農村建設實施土地整理項目;完成今年退耕還林成果鞏固項目和天然林保護工程;完成全年2000戶沼氣的建設;全面完成汛期倒房重建和農村危房改造建設任務,加大2012年9個重點村整村推進項目建設力度,大力實施“整村推進、連片開發”試點項目;力爭在明年3月底完成全縣柑橘銷售任務。
二、加快項目建設,全面完成農業開發各項工作任務
農業局農業開發意見
當前,正值開展秋冬農業開發、推進秋冬農業生產的關鍵季節。為了做好2012年秋播及秋冬季農業農村工作,現提出意見如下: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省、市秋冬農業開發工作會議精神,以提高糧食產量、發展特色產業、推進產業化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為核心任務,以科技為推力,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目標,不斷調整優化農業種養結構,全面挖掘增產增收潛力,創新農村經營體制機制,強化農村社會服務,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二、工作目標
力爭2012年秋冬播種面積達到64.8萬畝。其中,小麥達到45萬畝,增加1萬畝;夏糧總產達到17.45萬噸,同比增長12%。通過流轉土地使用權,調整擴大萬壽菊種植面積3萬畝;蔬菜面積穩定在5萬畝,油菜面積穩定在10萬畝,優質專用小麥達到85%以上,油菜“雙低”率達到100%。力爭2012年上半年農民人均增收300元。
三、工作措施
淺析農業開發引入金融
摘要:在我國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對農村金融產生了越來越強烈的需求,然而,我國農村現存金融狀況卻不能有效的滿足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本文立足于這一現實,分析了農村金融供給與需求狀況,農村金融發展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應該采取的措施和遵循的原則。通過這些分析使我們認清在建設新農村的背景下,如何實現農村經濟發展與農村金融發展協調起來。
關鍵詞:農村經濟發展;金融支持;金融需求;金融供給
Abstract:Intheprocessofourcountry’snewruralconstruction,ruraleconomicdevelopmenthasproducedstrongdesiresforthedevelopmentoftheruralfinance.However,therealityisoppositetowhatwedesire.So,thistextisbasedontherealitytoanalyzetherealconditionsofruralfinancialdemandandsupply,findouttheactualproblemsand,atthesametime,comeupwiththeprinciplesandthemeasurestodealwiththeproblems.throughtheseanalysis’s,wecanrealizehowtodeveloptheruraleconomicsandruralfinanceinharmony.
Keywords:Ruraleconomicdevelopment,Financesupport,Financedemand,Financesupply
一、問題提出
目前,農村金融體系機構主要有農村信用社、農業發展銀行、農業銀行和郵政儲蓄。但是在發揮作用方面,這四家機構在農村發揮的作用并不明顯,農發行基本上變成了一個糧食銀行,或者說糧棉油的銀行,它不能深入到農民生活中的各個環節,特別是不能支撐其他多種經濟的發展。農業銀行是一個國有商業銀行,由于贏利動機存在,因此它的許多業務從農村基層撤出。郵政儲蓄只是一個儲蓄銀行沒有貸款業務,功能過分單一,實際上支持農村經濟發展的重任只能落在農村信用社的肩上,所有這些狀況決定了必須對現有農村金融體系進行變革。
農開辦農業開發經驗交流
我區農業綜合開發工作按照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的總體要求,在國家、省、市農發辦的指導下,解放思想求突破,科學發展促趕超,積極配合和服務新農村建設,緊緊圍繞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這一主題,狠抓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高產油茶產業,著力建設高產穩產農田,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全力推進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建設,圓滿地完成了各項任務,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
一、高標準,全力建設農業綜合開發項目
區是一個農業大區,也是糧食生產大區,雖然近些年糧食產量有較大幅度增長,但是全區仍有不少中低產田,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較弱,廣大農民群眾要求開發的積極性很高。針對這種現狀,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農業綜合開發工作,采取有力措施,推動農業綜合開發工作上臺階。
在2011年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建設中,我區堅持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設計、高質量施工”的三高標準進行項目建設和管理,在項目實施前,認真做好前期準備工作,抓好項目論證規劃,做到擇優立項,認真落實年度實施計劃,聘請了高級水利工程師按照集中投入、規模開發,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和發展現代高效農業的要求,對工程項目進行高標準的規劃和設計。在項目建設中,堅持高質量施工。一是通過完善工程招投標和工程監理制,夯實了工程質量的基礎;二是在施工過程中采取了區、鄉、村、項目區群眾四級質量督查等切實有效的措施,對不合格工程,一律返工處理;三是堅持在工程中使用高標準制作的機制板和U型槽,確保了工程的高質量。
2011年度我區共改造中低產田1.53萬畝,項目主要集中在南廟、金瑞和鳳凰街道,項目區共涉及21個自然村,其中南廟項目區0.8萬畝,鳳凰項目區0.7萬畝,主要工程項目有南廟低改0.3萬畝,金瑞中低改0.35萬畝,岐山中低改0.45萬畝,主要建設內容有渠系、機耕路、機耕橋、水閘、陂壩、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小型蓄水工程及橋、涵、閘、陂等配套工程。鳳凰中低產田改造項目為配合新農村建設的需要,項目設計既考慮到蔬菜產業的需要,又配套了蓄水池項目工程,加快了新農村建設的進程。通過規模開發,項目區內的基礎設施得到很大改善,基本形成了“擋得住、排得出、降得下、灌得上、配套齊”的農田水利工程體系,有效地提高了項目區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
產業化經營項目為油茶良種繁育項目,項目建設規模150畝,項目建設單位為省金豪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項目實施地在金瑞鎮廟前村。通過引進油茶品種、新技術進行科學繁育,已達到年出圃油茶苗600萬株的供苗能力,為大力發展我區高產油茶產業打下了扎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