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障礙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7 17:20:2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睡眠障礙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睡眠障礙

治療睡眠障礙對照分析論文

【關鍵詞】心身疾病;睡眠障礙;甜夢膠囊;阿普唑侖;聯合用藥

【摘要】目的探討甜夢膠囊聯合阿普唑侖治療睡眠障礙的療效及不良反應。方法將84例睡眠障礙患者按時間順序分為兩組,每組各42例。研究組采用阿普唑侖聯合甜夢膠囊治療,對照組單用阿普唑侖治療,療程均為4w。于治療前和治療第1、2、4w末及停藥后第1、4、8w末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評定臨床療效和自行設計的不良反應量表評定不良反應。其中研究組2例不合作、3例失訪,資料完整者37例;對照組失訪4例,資料完整者38例。兩組共65例順利完成治療和隨訪。結果經過4w治療,患者的睡眠質量均得以改善。研究組阿普唑侖的平均劑量低于對照組,且不良反應少而輕,停藥后睡眠改善持續時間長。結論甜夢膠囊聯合阿普唑侖治療失眠癥療效肯定,用藥劑量低,且不良反應少而輕,停藥后反跳現象不明顯。

【關鍵詞】心身疾病;睡眠障礙;甜夢膠囊;阿普唑侖;聯合用藥

AcontrolledstudyofTianmengcapsulecombinedwithalprazolaminsomnipathy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therapeuticeffectivenessandsideeffectsofTianmengcapsulecombinedwithalprazolaminsomnipathy.Methods84patientswithsomnipathyweredividedinto2groups(bothn=42)accordingtimeorder.ResearchgrouptookTianmengcapsulecombinedwithalprazolamandcontrolgroupdidsinglealprazolamfor4weeks.Clinicaleffectivenessandsideeffectswereassessedwiththe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andSelfmadeTreatmentEmergentSymptomScale(SMTESS)beforetreatmentandattheendsof1st,2ndand4thweekduringtreatmentandattheendsof1st,4thand8thweekaftertreatment,respectively.65patientsofboththe2groupscompletedtreatmentandfollowup.ResultsAfter4weektreatment,paredwiththecontrolgroup,themeandosageofalprazolamwassmallerintheresearchgroup,sideeffectswerefewerandmilderanddurationofsleepimprovementlongeraftertreatment.ConclusionTianmengcapsulecombinedwithalprazolamhadprecisecurativeeffectinsomnipathy,dosewassmallerandsideeffectswerefewerandmilder,andreboundphenomenonwasnotmarkedaftertreatment.

【Keywords】Psychosomaticdiseases;somnipathy;Tianmengcapsule;alprazolam

查看全文

住院患者睡眠障礙護理對策研究論文

【關鍵詞】住院患者;睡眠障礙;護理

[摘要]目的:了解住院患者睡眠障礙的原因。方法:對60例睡眠障礙的患者進行訪談式調查,分析影響其睡眠的相關因素,并探討相應的護理措施。結果:住院患者睡眠障礙的主要表現為入睡困難、不能熟睡、早醒、睡眠時間縮短等,其相關原因包括疾病、環境、心理、社會、不良生活方式等。結論:減輕軀體不適,加強病區管理,提供有效的心理、社會支持,強化睡眠衛生宣教可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促進康復。

[關鍵詞]住院患者;睡眠障礙;護理

睡眠障礙是住院患者的常見癥狀,尤其是剛入院的患者更為明顯。住院患者由于疾病、環境、心理、社會等因素的作用,常出現睡眠障礙,它既影響患者精神和體力的恢復,也影響疾病的康復,嚴重者可致病情加重,延長住院時間。現就影響住院患者睡眠質量的相關因素加以分析,并探討相應的護理措施,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促進疾病康復。

1臨床資料

我科于2005年1月至11月對住院患者通過訪談式調查及臨床觀察發現有60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礙,男29例,女31例,年齡47歲~76歲,平均年齡56.5歲,睡眠障礙的主要表現有以下幾種:入睡困難:從想要入睡到實際入睡時間>1h者30例,占50%;不能熟睡:有輕微的聲響刺激便醒來,一夜中醒來達2次以上者15例,占25%;早醒:早晨覺醒時間比以往正常時提前2h以上,醒來即不能再度入睡者10例,占17%;睡眠時間縮短:雖有充裕的時間,一夜合計睡眠<5h者5例,占8%。

查看全文

探索心血管患者睡眠障礙護理措施

【摘要】優質的睡眠對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是相當重要的,但由于種種原因導致此類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礙,本文通過對于影響患者睡眠的原因進行逐個分析并探討其護理措施,以改善患者的睡眠情況。

【關鍵詞】心血管患者;睡眠障礙;護理

睡眠障礙是失眠癥的主要表現,可為初段失眠(入眠困難)、中段失眠(睡眠淺、易醒)、末端失眠(早醒),也可為多夢、惡夢、無睡眠感、睡后不解乏等,上述癥狀亦可混合存在。睡眠障礙是住院患者的常見癥狀,尤其是剛入院的患者更為明顯,住院患者由于疾病、環境、心理、社會等因素的作用,常出現睡眠障礙,它既影響患者精神和體力的恢復,也影響疾病的康復,嚴重者可導致病情加重,延長住院時間。現就影響住院患者睡眠質量的相關因素加以分析,并探討相應的護理措施,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促進疾病康復。

一、材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對2009年06月-2100年06月入住本科并排除長期失眠、腦血管疾病等非危重患者并自愿合作的200例患者進行了調查,其中,男性112例,女性88例;年齡52-86歲,平均68.6歲;退休63例,離休123例,在職14例;冠心病108例,高血壓72例,風濕性心臟病7例,病竇綜合征5例,心力衰竭4例,病毒性心肌炎2例,先天性心臟病2例;平均住院18天;睡眠障礙的主要表現有以下幾種:入睡困難:從想入睡到實際入睡時間>1h者100例,占50%;不能熟睡:有輕微響聲刺激便醒來,一夜中醒來2次以上者52例,占26%;早醒:早晨覺醒時間比以往正常時間提前2h以上,醒來即不能再度入睡者28例,占14%;睡眠時間縮短:雖有充裕的時間,一夜合計睡眠<5h者12例,占6%;晝夜顛倒:白天昏昏欲睡,夜間保持清醒狀態8例,占4%。

1.2研究方法:采用訪談式睡眠調查法(包括上床時間、入眠所需時間、夜醒次數、再入眠所需時間、晨睡時間、是否服用安眠藥物及種類劑量、心理狀態、不能入睡和夜醒的原因、次日主觀感受)和采用李建明編制的睡眠狀況自評量表(SRSS)標準,調查時間為患者入院后的4-8天。調查組由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組成,采用面對面調查。

查看全文

睡眠障礙中醫臨床診療探究論文

關鍵詞:睡眠理論;睡眠障礙;心神;營衛

摘要:睡眠是人類生命活動的重要內容,對睡眠的研究由來已久。早在秦漢之際,在我國的醫學典籍《黃帝內經》中,就記載著睡眠理論的內容,相關論述涉及睡眠的生理機制、睡眠障礙的病因病機和病癥分類以及癥狀描述等多方面內容,形成了陰陽睡眠理論、營衛睡眠理論和五臟睡眠理論,為后世醫家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

從人類發展史上看,在很長的時期,人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以這樣的方式生存,很大程度上是限于當時的生產力水平,是出于無奈,最初也許沒有人去注意為什么天亮了人會醒來,天黑了人要睡覺,但也由此適應了自然變化規律,正是這種與晝夜更替和諧的痛寐節律為人類自身的發展提供了保障。

睡眠是人類生命活動的重要內容(在此不談及其他生物的睡眠),與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關,良好的睡眠不僅是健康的重要保障,同時也是機體功能活動正常的寫照。我國歷史上不同時代對睡眠有不同稱謂,先秦多稱“寐”、“寢”、“膜”,為其前后的文獻廣泛應用。《黃帝內經》除沿用以上稱謂外,以“臥”表達睡眠之義的情況比較多,如《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即屬此種情況,早在馬王堆醫書《十問》中就有“一昔(夕)不臥,百日不服”的論述。漢代以后慣稱“睡”或“眠”,以單音詞形式表達,“睡眠”一詞以合成詞形式表義最早見于翻譯后的漢文佛經,南朝慧影《智能疏》:“凡論夢法,睡眠時始夢。如人睡眠中夢見虎威號叫,覺者見其如其夢耳。”《黃帝內經》對睡眠有獨到的認識,并形成了中醫學睡眠理論的基本框架,內容涉及睡眠的生理機制、導致睡眠障礙原因及辨證治療等。西醫學關于睡眠有抑制擴散學說、中樞學說和睡眠物質三大學說。巴甫洛夫以大腦的興奮與抑制論述覺醒與睡眠,睡眠是人體的抑制擴散狀態。之后神經生理學家們,從動物實驗認識了睡眠中樞。又有對激素和神經遞質的系統研究,以及在上世紀80年代,睡眠研究者從尿中提取出“尿核貳”,該物質有引發睡意的功能,被稱為睡眠因子或睡素。這種睡眠因子,既能促進睡眠,又能增強人的免疫功能。事實證明,人在發燒生病時,睡眠因子分泌增加故睡眠量也隨之增加,使人體白細胞增加,吞噬細胞活躍,免疫功能和肝臟解毒功能增強,體內代謝速度加快,從而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故爾有人稱睡眠是治病良藥。總之,睡眠這一十分平常的生理現象的確涉及諸多復雜的因素與機制,較之西醫學而言中醫學睡眠理論獨具特色。

一、睡眠的生理機制

中醫睡眠理論認為睡眠是以神的活動為主導,營衛之氣的陰陽出人為機樞,五臟藏精化氣為基礎的整體生理過程。

查看全文

睡眠障礙護理研討論文

[摘要]睡眠可以保護大腦免受內外各種刺激的影響并可使興奮與抑制過程恢復平衡,調整大腦功能,促使健康的恢復。精神患者由于大腦機能失調,生活推動政黨規律,很多患者出現睡眠障礙,由于睡眠的障礙導致疾病的惡化,因此保證患者的充分睡眠應引起一定重視。

[關鍵詞]睡眠障礙;護理;臨床表現

1睡眠障礙在臨床的表現

1.1失眠是最常見的臨床癥狀之一,其表現有入睡困難,亦稱“起點失眠”;早醒,謂之“終點失眠”;“睡眠持續困難性失眠”,表現睡淺多夢。

1.2夜驚多見于兒童,發生于入睡后15min~30min,患兒于睡眠中突然驚起,緊張激動,兩眼直視,驚叫啼哭,心率快,不能被喚醒,發作后入睡,醒后多不能回憶。

1.3夢言和夢行夢言表現為熟睡中說話、唱歌或哭笑。多見于神經質兒童或具有遺傳素質的成人。夢行表現為突然從床坐起,表情呆板,問之不答,可做些簡單刻板動作等,有的也可有復雜運動如挑水、切菜等,但事后均自動入睡。

查看全文

甜夢膠囊聯合阿普唑侖治療睡眠障礙對照研究

【關鍵詞】心身疾病;睡眠障礙;甜夢膠囊;阿普唑侖;聯合用藥

【摘要】目的探討甜夢膠囊聯合阿普唑侖治療睡眠障礙的療效及不良反應。方法將84例睡眠障礙患者按時間順序分為兩組,每組各42例。研究組采用阿普唑侖聯合甜夢膠囊治療,對照組單用阿普唑侖治療,療程均為4w。于治療前和治療第1、2、4w末及停藥后第1、4、8w末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評定臨床療效和自行設計的不良反應量表評定不良反應。其中研究組2例不合作、3例失訪,資料完整者37例;對照組失訪4例,資料完整者38例。兩組共65例順利完成治療和隨訪。結果經過4w治療,患者的睡眠質量均得以改善。研究組阿普唑侖的平均劑量低于對照組,且不良反應少而輕,停藥后睡眠改善持續時間長。結論甜夢膠囊聯合阿普唑侖治療失眠癥療效肯定,用藥劑量低,且不良反應少而輕,停藥后反跳現象不明顯。

【關鍵詞】心身疾病;睡眠障礙;甜夢膠囊;阿普唑侖;聯合用藥

AcontrolledstudyofTianmengcapsulecombinedwithalprazolaminsomnipathy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therapeuticeffectivenessandsideeffectsofTianmengcapsulecombinedwithalprazolaminsomnipathy.Methods84patientswithsomnipathyweredividedinto2groups(bothn=42)accordingtimeorder.ResearchgrouptookTianmengcapsulecombinedwithalprazolamandcontrolgroupdidsinglealprazolamfor4weeks.Clinicaleffectivenessandsideeffectswereassessedwiththe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andSelfmadeTreatmentEmergentSymptomScale(SMTESS)beforetreatmentandattheendsof1st,2ndand4thweekduringtreatmentandattheendsof1st,4thand8thweekaftertreatment,respectively.65patientsofboththe2groupscompletedtreatmentandfollowup.ResultsAfter4weektreatment,paredwiththecontrolgroup,themeandosageofalprazolamwassmallerintheresearchgroup,sideeffectswerefewerandmilderanddurationofsleepimprovementlongeraftertreatment.ConclusionTianmengcapsulecombinedwithalprazolamhadprecisecurativeeffectinsomnipathy,dosewassmallerandsideeffectswerefewerandmilder,andreboundphenomenonwasnotmarkedaftertreatment.

【Keywords】Psychosomaticdiseases;somnipathy;Tianmengcapsule;alprazolam

查看全文

內科住院病患睡眠質量監護干涉

良好的睡眠是人類不可或缺的生理需求,其在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及身心健康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相關統計資料表明,約80%以上的內科老年住院患者(≥60歲)常因基礎疾病本身的癥狀和體征、精神壓力、經濟負擔等因素,而出現睡眠障礙、睡眠形態紊亂等現象[1-2]。隨機抽取60例伴睡眠障礙的該類患者予以差別護理,以觀察睡眠護理干預對其睡眠質量改善情況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60例伴睡眠障礙患者均為我院內科2011年3月~2011年9月期間所收治的住院患者,男33例,女27例,年齡60~79歲,平均(66.5±7.1)歲;冠心病13例,糖尿病11例,腦血管病1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8例,消化性潰瘍4例,其他14例。入選標準:①住院時間≥1周,②無言語表達障礙、能清晰表達自己的感受,③伴有不同程度的入睡困難、睡時縮短、覺醒過早、不能熟睡等睡眠障礙。將上述60例患者隨機分為干預組與對照組,各30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基礎疾患、病情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干預

兩組患者住院后,均根據具體基礎疾患及病情予以對癥治療及常規護理;干預組患者在此基礎上,予以睡眠護理干預:①加強住院指導,幫助患者及早熟悉住院環境、認識病友以消除其陌生感,并注意與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以了解其心理狀、睡眠障礙誘因,然后對癥分析,幫助其恢復一個安然入睡的平和的心態;②構建和諧睡眠條件及環境,注意住院條件的改善,如床被的更換、清晰,保持住院環境的干凈、舒適,如保持空氣新鮮暢通、避免夜間強光、合理分配陪護;③健康宣教,詳細向患者講解良好睡眠對預后的作用,加強睡眠衛生知識、心理指導及用藥原則等知識的宣講,及時了解患者睡眠狀況并針對性分析影響睡眠的原因,并提出解決措施;④合理的安排睡眠時間,幫助患者制定合理、科學的作息時間表,并嚴格執行,以促使患者適應勞逸結合、作息規律的生活習慣,如盡量減少白天的睡眠量、縮短午睡時間、晚上按時入睡等;⑤適當滿足患者睡前習慣,結合患者具體病情及在醫師指導下,可適當滿足患者睡前需求,如聽音樂、散步等,但要避免不良的刺激及劇烈運動以保證患者在睡前心態趨于平和;⑥藥物輔助,對嚴重睡眠障礙患者可適當予以鎮定劑、催眠藥物以促其睡眠,但應嚴格管理藥量、服用方法,切記盲目用藥。

查看全文

解析外科病人術后產生睡眠阻礙護理

術后患者普遍存在睡眠障礙,從而身心得不到休息,不利于度過術后危險期,更不利于傷口愈合和早日康復。我科自2008年9月-2011年4月共收治手術患者224例,其中出現睡眠障礙的36例,總結分析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患者中男28例,女8例,年齡36-75歲,其中賁門癌12例,食道癌8例,腦膜瘤5例顱骨修補術8例,直腸癌3例。

2睡眠障礙的表現

按臨床表現分三種①入睡困難,表現為臥床久久不能入睡,甚至出現異常心理反應,胡言亂語,有時伴定向力障礙②晝夜睡眠倒置:夜間難以入睡,而近黎明時漸漸入睡。白天昏昏欲睡,反應遲鈍③睡眠中斷:難以保持睡眠的持續性,夜間易醒,醒后難以再入睡。

3引起睡眠障礙的原因

查看全文

失眠因素和治療策略

失眠通常指入睡或維持睡眠突發障礙(易醒、早醒和再入睡困難),導致睡眠時間減少或質量下降不能滿足人體生理需要,明顯影響白天社會功能或生活質量。失眠是臨床上最常見的癥狀,發病率高,在各種睡眠障礙中,以失眠最為常見,全球約30%的人群有睡眠困難,約10%以上存在慢性失眠,我國失眠發病率高達40%以上。

1臨床資料

一般資料選擇2006年6月—2009年12月在我院門診就診的失眠患者84例,男35例,女49例,年齡在26~68歲之間(44.4±5.8歲),病程2~72個月(49.3±7.8個月)。診斷標準參考美國精神障礙診斷和統計手冊。現分析如下。

2治療

失眠的基本治療是消除各種可能的外因。

2.1非藥物治療治療失眠非藥物治療方法有心理治療,自我調節治療等。

查看全文

中醫學睡眠概念的特征

從人類發展史上看,在很長的時期,人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以這樣的方式生存,很大程度上是限于當時的生產力水平,是出于無奈,最初也許沒有人去注意為什么天亮了人會醒來,天黑了人要睡覺,但也由此適應了自然變化規律,正是這種與晝夜更替和諧的痛寐節律為人類自身的發展提供了保障。

睡眠是人類生命活動的重要內容(在此不談及其他生物的睡眠),與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關,良好的睡眠不僅是健康的重要保障,同時也是機體功能活動正常的寫照。我國歷史上不同時代對睡眠有不同稱謂,先秦多稱“寐”、“寢”、“膜”,為其前后的文獻廣泛應用。《黃帝內經》除沿用以上稱謂外,以“臥”表達睡眠之義的情況比較多,如《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即屬此種情況,早在馬王堆醫書《十問》中就有“一昔(夕)不臥,百日不服”的論述。漢代以后慣稱“睡”或“眠”,以單音詞形式表達,“睡眠”一詞以合成詞形式表義最早見于翻譯后的漢文佛經,南朝慧影《智能疏》:“凡論夢法,睡眠時始夢。如人睡眠中夢見虎威號叫,覺者見其如其夢耳。”《黃帝內經》對睡眠有獨到的認識,并形成了中醫學睡眠理論的基本框架,內容涉及睡眠的生理機制、導致睡眠障礙原因及辨證治療等。西醫學關于睡眠有抑制擴散學說、中樞學說和睡眠物質三大學說。巴甫洛夫以大腦的興奮與抑制論述覺醒與睡眠,睡眠是人體的抑制擴散狀態。之后神經生理學家們,從動物實驗認識了睡眠中樞。又有對激素和神經遞質的系統研究,以及在上世紀80年代,睡眠研究者從尿中提取出“尿核貳”,該物質有引發睡意的功能,被稱為睡眠因子或睡素。這種睡眠因子,既能促進睡眠,又能增強人的免疫功能。事實證明,人在發燒生病時,睡眠因子分泌增加故睡眠量也隨之增加,使人體白細胞增加,吞噬細胞活躍,免疫功能和肝臟解毒功能增強,體內代謝速度加快,從而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故爾有人稱睡眠是治病良藥。總之,睡眠這一十分平常的生理現象的確涉及諸多復雜的因素與機制,較之西醫學而言中醫學睡眠理論獨具特色。

1睡眠的生理機制

中醫睡眠理論認為睡眠是以神的活動為主導,營衛之氣的陰陽出人為機樞,五臟藏精化氣為基礎的整體生理過程。

中醫理論中神的含義較為復雜,本文提及的神主要指五臟所藏之神,即心之神一神、肝之神一魂、脾之神一意、肺之神一魄、’腎之神一志。睡眠以脾腎意志為基,心神的自覺意識內斂為主導,肝魂隨之潛隱,肺魄失出人之機,則精神活動減弱乃至停止、各種感覺與運動反應遲鈍,進人睡眠狀態。在睡眠狀態下,心神屈藏止息,魂魄相合而安寧,魂不游蕩而無夢,魄處其舍而形靜。《莊子·齊物論》:“其寐也魂交,其覺也形開。”

營衛之氣的陰陽出人為睡眠之機樞,《靈樞·口問》云:“衛氣晝行于陽,夜半則行于陰。陰者主夜,夜者臥,……陽氣盡,陰氣盛,則目螟;陰氣盡而陽氣盛,則痞矣。”《靈樞·營衛生會》云:“衛氣行于陰二十五度,行于陽二十五度,分為晝夜,故氣至陽而起,至陰而止。……夜半而大會,萬民皆臥,命曰合陰。”《靈樞·衛氣行》:“天周二十八宿,……房昴為緯,虛張為經。是故房至畢為陽,昴至心為陰。陽主晝,陰主夜。故衛氣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晝日行于陽二十五周,夜行于陰二十五周,周于五藏。是故平旦陰盡,陽氣出于目,目張則氣上行于頭,……。”岡五臟主氣化。睡眠的各種神志信息由營衛氣血載負運轉,而營衛氣血的生成、運行與五臟密切相關。只有五臟氣化和調,營衛氣血充實、升降出人有序,才能使氣順神靈,睡眠以時而沉酣。故肝之藏血疏泄生發氣機、心脾之化營生血、肺之主氣行營衛、腎之主水蒸騰津液,以及肝脾調和、肝肺升降相因、肝腎藏泄適宜、心腎水火相交、脾腎先后天互養等,對睡眠活動的各個環節都有著重要的生理意義。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