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記農林牧漁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8 08:58:2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書記農林牧漁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建設社會主義農村標準|規劃|論文|構建|內容|概念

親愛的朋友,歡迎你來到中國最大的權威的公務員門戶網站-公務員之家。本站創建于2003年,歷經2年多的發展與廣大會員的積極參與,現已成為全國會員最多(截止06年2月1日已有316000名會員),日流量最大(日訪問28萬人次)的公務員日常網站。榮膺搜狐、新浪等門戶網站與權威媒體推薦,深受廣大會員好評。我們在這里對本站的資源作了一個小結和整理,希望能給你帶來更多的方便和實惠,如果你認為我們還不錯的話,請點擊加入收藏,以方便以后繼續使用。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聯系站長|免費會員|VIP會員|

1.[農林牧漁]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佚名][2006年3月10日][62]

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同志們:新年伊始,縣委、縣政府決定召開全縣三級干部會議,主要任務是貫徹落實中央、全省經濟工作會議和市委八屆十次全委擴大會議精神,認真總結2005年工作,表彰獎勵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精心部署2006各項工作,動員全縣三級干部圍繞縣委全委會和黨代會確定的發展目標,解放思想,振奮精神,銳意進取,扎實苦干,掀起新一輪追趕跨越的發展熱潮,……

2.[工作意見]關于在全鎮開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宣講活動的通知[佚名][2006年3月10日][65] 各村、企事業單位黨(總)支部:按照××市委宣傳部關于開展“宣講形勢送政策”活動和迅速興起萬場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宣講活動的通知精神,現就我鎮開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宣講活動,提出如下要求:一、宣講目的和任務集中一段時間,在全鎮開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宣講活動,就是要通過廣泛宣講,向農村廣大黨員干部和農民群眾,講清目前“三農”工作的大好形勢、取得的巨大成就,講清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時……

3.[農林牧漁]新農村建設理事會工作職責[佚名][2006年3月10日][41] 一、組織農戶認真學習和貫徹落實黨在農村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帶頭模范遵守村規民約;二、全面掌握村莊所有農戶家庭人口、生活條件、致富產業、發展需求等各方面情況,積極向鄉村兩級反映,為上級采取幫扶措施提供依據和提出建議;三、組織開展對五保戶、困難戶、特困戶生產生活上的互幫互助活動;四、熱心幫助農戶辦理紅白喜事,反對封建迷信和宗族宗派勢力,倡導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五、……

查看全文

慶七一講話稿

親愛的朋友,歡迎你來到中國最大的權威的公務員門戶網站-公務員之家。本站創建于2003年,歷經2年多的發展與廣大會員的積極參與,現已成為全國會員最多(截止06年2月1日已有436460名會員),日流量最大(日訪問50萬人次)的公務員日常網站。榮膺搜狐、新浪等門戶網站與權威媒體推薦,深受廣大會員好評。我們在這里對本站的資源作了一個小結和整理,希望能給你帶來更多的方便和實惠,如果你認為我們還不錯的話,請點擊加入收藏,以方便以后繼續使用。

[會議發言]“七一”入黨積極分子代表發言

[會議發言]在七一座談會上的講話

[慶典致辭]“七一”講話稿

[慶典致辭]慶七一講話

[慶典致辭]慶七一講話

查看全文

三個結合基層組織建設意見

在基層組織建設年深入實施階段,我縣各級黨組織緊扣“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主題,注重“三個結合”,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推進活動深入開展。

一是與領導班子建設相結合,著力增強基層黨組織活力。按照結構合理、梯次科學、專業配套、優勢互補、能職相稱的要求,選配了7名鄉鎮人大主席,調整了9名鄉鎮分管黨務的副書記,改選了26個基層黨支部書記。采取“差額提名+差額推薦+差額考察”的方式,在全縣“海選”了5名“80后”村黨支部書記實行差額面試,把“票決表”變為“評分表”,按照面試得分高低選拔任用了2名副科級領導干部,著力優化班子結構,增強班子“造血”功能,形成了精干高效、勤政廉潔的堅強領導集體。同時,全面實施了干部隊伍素質提升工程,舉辦了基層黨務干部培訓班12期,培訓500余人次,干部隊伍的整體素質得到明顯提高。

二是與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相結合,不斷推進黨內民主。采取召開會議、設置暴光臺、回音壁等形式,在全縣69個村(居、社區)全面推行了村務點題公開,搭建了黨員群眾共同參與、建言獻策的平臺,形成了工作思路讓群眾建言、工作措施讓群眾接受、工作過程讓群眾監督、工作效果讓群眾評價的良好格局。同時,各地積極探索創新,將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納入重要議事日程。構皮灘鎮構皮灘村開展了村務決策提案權、決策醞釀審議權、決策確定表決權、決策運行執行權、決策管理監督權為主要內容的村級組織“五權”運行機制;小腮鎮中關村開展了“雙選”維民權、“雙議”集民智、“雙評”順民意、“雙亮”聚民心的“四雙四民”創建活動。通過系列措施,落實了群眾的知情權、決策權和參與權,實現了“權力在陽光下運作”的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推進了“陽光黨務”。

三是與經濟發展相結合,努力實現黨建與經濟同頻共振。把黨建工作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起來考慮,按照組織化推動產業化的工作思路,堅持組織發動、黨員帶動、干部推動、群眾聯動,積極調整農村經濟結構,全縣形成了精米加工、優質煙、小葉苦丁茶、無公害蔬菜、紅金桔、中藥材等八大產業基地,實現了農民人均純收入3487元,全縣村級集體經濟積累達1600余萬元。今年上半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0604萬元,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實現49111萬元,分別同比增長13.7%、4.1%;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85158萬元。財政總收入完成11110萬元,地方財政收入完成6412萬元,分別完成年度計劃的55.4%、50.4%,同比增長20.7%、15.4%。目前全縣已啟動新農村建設創建點28個,覆蓋2023戶8092人,投入資金已超過1億元。

查看全文

五型村官培育經驗交流

近年來,縣以創先爭優運動為契機,鼎力增強鄉村底層干軍隊伍建立,積極指導村干部認清爽情勢、把握新身手、創始新場面,為新鄉村建立培養“五型”村官。

一是培養“創業型村官”。該縣積極倡議“富給農人看,才干帶動農人干!”的創業理念,從政策、技能、資金等方面鼎力攙扶廣闊干部投身創業理論,營建創業氣氛。該縣全國勞模、毛俊村黨支部書記先后在村里帶頭辦起了帶鋸廠、粉絲加工、飼料加工場和水電站,進而帶動全村庶民創業致富。村集體收入由2005年的不到2萬元開展到2011年的330萬元,村民年收入由2005年的3200元進步到目前的9600多元,使毛俊村成為響當當的省新鄉村干部建立示范村。

二是培養“技能型村官”。為進步鄉村干部的致富和帶富才能,該縣農業、林業、畜牧、科協等部分嚴密共同,選出農業科技人員,常常下鄉進村分類指點,展開鄉村底層干部技能培訓,并接納長途收集教育等方式,對鄉村干部強化適用技能培訓,培育了一多量懂技能會運營的“田秀才”、“土專家”。縣大洞做事處梅溪村黨支部書記劉先旺依托鄉村黨員干部現代長途教育資本,經過教授和推行特征栽種、養殖技能,率領村民栽種黃花梨、葡萄1500多畝,開展優質烤煙600多畝,興修規劃化養豬場8個。被評為“省科技示范戶”和“永州市十大出色農人”。

三是培育“進修型村官”。該縣共投入310多萬元,為全縣358個行政村裝備了電腦、電視機、衛星承受器、VCD機等電教設備,開通了寬帶收集;投入300多萬元,購進2.6萬多套進修材料,新建農家信屋174所,完成了村官進修平臺的全掩蓋。還,遴派200多名村支書和村主任到省委和市委黨校集中培訓。該縣總市做事處萬山村村委主任封飛舟和鎮南平社區黨支部書記伍守裕,經過長時間進修充電,上一年順暢考錄為國度公事員。

四是培養“生意型村官”。鼎力施行“強人”帶動計謀,開展“強人”經濟,組織村干部經過培訓進修,為農人當“生意人”,為產物的適銷對路供應保證,率領農人闖市場。該縣毛俊鎮沙溪村黨支部書記率領村民們經過收集商務平臺把村里栽種的噴鼻芋賣到了韓國、越南、新加坡等國度和地域。當前,像唐召旭如許“卷起褲角能下田,坐在家中搞發賣”的生意村官全縣已達46%。

五是培養“帶富型村官”。該縣把培養“帶富型”村干部作為助民增收的主要抓手,在全縣村干部中叫響了“本人不致富,不克不及當干部;只顧本人富,不是好干部”的標語,鼎力施行“領頭雁”工程。鎮一群村干部自覺組建了生姜協作社,將渙散的農戶組織起來,執行規范化出產運營,接納一致供種、一致供肥、一致技能指點、一致收買發賣的運營形式,免去了姜農后顧之憂,年推行栽種生姜面積3500畝,發賣3500多噸,為訂單農戶添加收入1700多萬元,戶均增收5000元。當前,該縣由村官牽頭開展的生姜、噴鼻芋、黃花梨等各類類型的農人專業協作組織81個,接收農戶1.46萬戶,帶動農戶3.5萬戶,會員農戶人均增收2600元以上。在“五型村官”的帶動下,該縣已樹立優質高效農業基地200多個,構成葡萄栽種、生豬規劃養殖、桑蠶養殖、竹木加工、蔬菜栽種等“一村一品”特征財產村115個。2011年,全縣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9.5億元,同比增進5.5%,農人人平純收入7282元,同比增進16.6%。

查看全文

農業與農業財政支出研究論文

一、財政支出相關概念界定和數據說明

財政支出是通過財政手段將籌集起來的資金進行分配使用,以滿足經濟建設和各項事業的需要。從國家層面的統計口徑上講,農業財政支出通常有大、中、小口徑之分。其中小口徑的財政支農支出只計算支援農村生產支出和農林水利氣象等部門的事業費,即通常所說的“兩類資金”;在小口徑的基礎上加上農業基本建設支出、農業科技三項費用以及農村救濟費,就構成了按中口徑計算的財政支農支出;在中口徑的基礎上加上財政通過其它間接渠道對農業實施的種種支援與補助,如提高農副產品收購價格、采用財政補貼辦法優惠供應農用生產資料和大型農業機械、對種糧農民進行補貼等等,就構成了按大口徑計算的財政支農支出。

由于陜西省農業科技三項費用數據不全,本文具體使用的數據:1996年以前,農業財政支出為支援農村生產支出,農業綜合開發支出,農林水利氣象部門的事業費三項之和;1996年~1999年,農業財政支出為支援農業生產類財政支出和農村水利氣象部門事業費兩項之和;1999年~2005年,農業財政支出為農業支出,林業支出,水利氣象部門事業費三項之和。由于統計口徑的調整,難免數據局部跳躍性比較大。

農業人口指的是鄉村從業人員之中的農、林、牧、漁業從業人員,鄉村從業人員按行業分類,以主行業劃分,如以農業為主、兼營商業的,仍作為農林牧漁業從業人員。農業GDP是國內生產總值按產業分第一產業的增加值。

二、農業財政支出與財政總支出的關系

數據來源:歷年陜西統計年鑒

查看全文

特大洪災抗災工作報告

今年5月以來,鎮出現持續強降雨天氣,受高空槽、低渦切變、暖濕氣流和弱冷空氣的共同作用,特別是5月15日晚至16日凌晨5時鎮遭遇了新一輪集中強降雨過程,造成特大洪澇災害。災害發生后,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黨委書記及時研究部署抗洪救災工作,要求全體“三送”干部下到村組開展防汛抗災工作,并在5月16日早上5:20趕赴鎮受災嚴重的相關村指導抗洪搶險救災工作,并迅速啟動抗洪應急預案,采取扎實有效的措施奮力抗洪救災。經過全鎮廣大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全力抗擊洪澇災害,抗洪救災取得了階段性勝利。現將鎮抗洪救災情況匯報如下:

一、雨水情況

“5?15”特大洪災,無論是從降雨的強度和襲擊范圍看,還是從造成損失的程度看,都是歷史罕見。

15日晚至16日凌晨,鎮持續出現強降雨過程,全鎮平均降雨4小時達221.5毫米,整個降雨過程具有強度大、范圍廣、持續時間長的特點。全鎮34個村均出現特大暴雨,由于長時間的強降雨,造成河流渠道洪水陡漲,山塘水庫蓄水劇增,部分水庫大壩超警戒水位。

二、災情情況

由于這次降雨過程時間相對集中,強度大,范圍廣,給我鎮造成了較嚴重的災害損失。據統計,截至5月18日17時,我鎮34個村遭受不同程度的災害,受災人口達20955人,轉移人口4832人,安置人口427人,倒塌房屋53間,房屋受損43間,農作物受災面積1.22萬畝,死亡大牲畜186頭,水產養殖受災面積4345畝,損壞水閘28座,沖毀塘壩82座,損壞灌溉實施12處,路面、橋梁、涵洞、防護工程等均受較大破壞。直接經濟總損失達3348.82元,其中農林牧漁業直接經濟損失達1428萬元,水利設施直接損失702.69萬元,公路水毀直接損失987.13萬元,工礦企業損失230萬元。

查看全文

市統計局工作總結

一、突出重點,周密部署,全力服務經濟建設

1.加強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進程監測。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我市要在2013年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目標,市委書記批示我局牽頭開展統計監測工作。我局結合文件和批示精神,認真抓好現代化進程監測工作。一是舉行了“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統計工作怎么辦”大討論活動,深入解讀監測指標體系,進行比對,找出差距、分析對策。二是召開“率先實現現代化、統計工作怎么辦”學習心得交流會,局負責人圍繞主題做了《“五個力”給力我市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交流發言,其他8名同志也進行了心得交流,全局每位同志都撰寫了心得體會并進行公示。三是做好基本實現現代化統計監測工作。緊緊圍繞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目標,加強與部門的協作配合,強化進程監測,及時通報指標的實現進度,認真分析基本實現現代化進程中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目前已完成了2012年上半年統計和全年完成情況的統計監測工作。

2.全面推進企業一套表統計改革。自2月18日國家統計局實施企業一套表以來,我局通過多種措施積極推進企業一套表實施進程。一是加強宣傳力爭認識到位。通過報紙、電視臺、網絡等多種方式宣傳了實施企業一套表的重要意義,要求企業抓住報送節點,面對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大的現實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二是加強培訓力爭技術到位。分鎮區召開“企業一套表”業務培訓會議,下發《企業一套表培訓指南》等培訓教材,陸續對全市1200多家“三上”企業統計人員進行集中培訓。三是加強督查力爭措施到位。市政府分管領導、統計局負責人、專業負責人各級領導分組多次赴企業開展督查,要求相應措施落實到位。

3.城鄉住戶調查順利并軌。根據國家統計局統一部署,2012年我市開展城鄉住戶調查一體化工作。一是提請市政府辦印發了《關于做好全市城鄉住戶調查一體化改革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市上下認真做好城鄉一體化住戶調查工作。二是抽選確定住戶調查常規記賬戶。對全市20個抽中的調查小區3000戶居民進行基本情況的摸底,在此基礎上抽取其中的200個住宅并落實其住戶作為日常收支調查戶。三是及時組織召開一體化住戶調查方案布置暨培訓會議,切實抓好開戶訪問、數據采集、調查表審核錄入上報以及新一輪常規記帳戶的開戶率、業務培訓等各個環節,確保城鄉住戶一體化調查順利開展。

二、創新思路,講求實效,努力搞好統計調查

1.認真做好統計年定報工作。全面貫徹統計報表制度,加強對核算、農業、工業、投資、科技、貿易、城鄉住戶、勞動工資、人口等方面統計數據質量的審核和評估,各項統計年定報數據按時上報、如期公布,客觀真實地反映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查看全文

全市“三農”工作情況匯報

全市“三農”工作有關情況

某市農業局

一、“十五”農業和農村工作取得顯著成績

近年來,我市高度重視農業、農村和農民工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關于“三農”工作的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準確把握總書記關于“兩個趨向”的重要判斷,堅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針,積極探索實施城鄉統籌發展方略,創新理念,整合資源,突出重點,把握關鍵,狠抓各項興農、強農措施的落實,全市農村經濟和社會事業呈現出快速、健康、和諧發展的良好態勢。2005年,全市農業增加值達到173.6億元,比上年增長6.8%;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128元,增加480元,增長13.2%。

——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高。2005年,全市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到670萬畝,占耕地面積的85%;機耕面積占耕地面積的94%,小麥機收率達到96%;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54%,比2000年提高7個百分點;全年糧食生產能力穩定在350萬噸,棉花、油料產量分別達到14.5萬噸、29.7萬噸,與“九五”末相比,分別增長58.2%、17.9%;瓜菜、肉、蛋、奶、果品和水產品產量分別達到1185萬噸、86.12萬噸、55.05萬噸、7.48萬噸、24萬噸和30.47萬噸,分別增長92.2%、53.4%、55.6%、83.3%、29.2%和40.8%。全年農林牧漁增加值達比2000年增長25.8%,年均增長4.7%。

——農村五大產業體系建設成效明顯。以畜禽、林果、瓜菜、優質專用糧棉油和農村勞務經濟為主的農村五大產業基地規模不斷膨脹。全市畜禽規模飼養小區發展到1300余處,年出欄千頭以上的肉牛養殖基地發展到103處,年出欄萬只以上禽類養殖場2570處,年出欄千頭的養豬場670處,年存欄200頭以上的奶牛養殖基地56處;百畝以上的水產規模養殖基地發展到693處;速生豐產林、經濟林和苗木花卉基地面積分別達到100萬畝、90萬畝和25萬畝,林木覆蓋率達到23%;種植業形成了250萬畝優質棉花、100萬畝大蒜、30萬畝圓蔥、15萬畝西瓜、10萬畝甜瓜、430萬平方米的食用菌、7萬畝的中藥材等一批特色產業帶和產業基地;農村勞務形成了以泗水、汶上和梁山為主的30萬人勞務輸出基地。

查看全文

在2005年縣委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同志們:

我們這次全縣農村工作會議,主要是回顧總結去年的農業和農村工作,根據全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研究部署今年農村工作的任務和措施,動員全縣廣大黨員干部群眾,進一步認清形勢,明確工作重點,強化應對措施,奮力開拓進取,推進全縣農村兩個文明建設再上新臺階。隨后,建國書記還要作重要講話。下面,我根據縣委、縣政府研究的意見,講兩個方面的問題。

一、統一思想,認清形勢,以嶄新的姿態迎接新的機遇與挑戰

過去一年,全縣各級各部門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團結帶領廣大黨員干部,認真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精神,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團結拼搏,真抓實干,銳意進取,農民收入大幅增長,我縣農業和農村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全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0.13億元,比上年增加12.1%;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384元,居全市第三名;人均占有糧食達400公斤以上。

(一)進一步落實黨在農村的政策。認真學習、宣傳、貫徹中央1號文件精神。全面開展了退耕還林自查自糾工作,嚴格糾正了退耕還林中出現的問題,累計兌現原糧180萬公斤,管護生活費240萬元,核減農業稅85.68萬元。落實糧食直補政策,共直補90482個農戶244.09萬元。切實減輕農民負擔,全年降低農業稅和農業稅附加3.6個百分點,減少506萬元。完成了4個省級扶貧新村建設任務,解決了148戶貧困戶的危房改建。

(二)特色農業品牌初步形成。積極引導發展標準化生產,推動三大特色農業由規模擴大向品牌形成轉變。全年完成蔬菜播種面積15.03萬畝,實施無公害蔬菜標準化示范面積10.8萬畝,形成精細、大宗、特色蔬菜三大片區,創建全國無公害蔬菜基地示范縣通過驗收;種草5.8萬畝,發展種鵝36.2萬只,被認定為四川省無公害畜產品生產基地。優質水果面積6.5萬畝,產量2.7萬噸,總產值3200萬元。實施無公害甜橙示范基地建設1400畝,改造中低產園和品種2000畝;農業三大支柱實現總產值7.13億元,占全縣農林牧漁總產值的70.4%,比上年提高4.4個百分點。蔬菜、甜橙、西瓜、大米等農產品獲中國無公害農產品證書,鵝肉遠銷到香港、澳門等地。

查看全文

在2005年縣委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同志們:

我們這次全縣農村工作會議,主要是回顧總結去年的農業和農村工作,根據全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研究部署今年農村工作的任務和措施,動員全縣廣大黨員干部群眾,進一步認清形勢,明確工作重點,強化應對措施,奮力開拓進取,推進全縣農村兩個文明建設再上新臺階。隨后,建國書記還要作重要講話。下面,我根據縣委、縣政府研究的意見,講兩個方面的問題。

一、統一思想,認清形勢,以嶄新的姿態迎接新的機遇與挑戰

過去一年,全縣各級各部門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團結帶領廣大黨員干部,認真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精神,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團結拼搏,真抓實干,銳意進取,農民收入大幅增長,我縣農業和農村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全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0.13億元,比上年增加12.1%;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384元,居全市第三名;人均占有糧食達400公斤以上。

(一)進一步落實黨在農村的政策。認真學習、宣傳、貫徹中央1號文件精神。全面開展了退耕還林自查自糾工作,嚴格糾正了退耕還林中出現的問題,累計兌現原糧180萬公斤,管護生活費240萬元,核減農業稅85.68萬元。落實糧食直補政策,共直補90482個農戶244.09萬元。切實減輕農民負擔,全年降低農業稅和農業稅附加3.6個百分點,減少506萬元。完成了4個省級扶貧新村建設任務,解決了148戶貧困戶的危房改建。

(二)特色農業品牌初步形成。積極引導發展標準化生產,推動三大特色農業由規模擴大向品牌形成轉變。全年完成蔬菜播種面積15.03萬畝,實施無公害蔬菜標準化示范面積10.8萬畝,形成精細、大宗、特色蔬菜三大片區,創建全國無公害蔬菜基地示范縣通過驗收;種草5.8萬畝,發展種鵝36.2萬只,被認定為四川省無公害畜產品生產基地。優質水果面積6.5萬畝,產量2.7萬噸,總產值3200萬元。實施無公害甜橙示范基地建設1400畝,改造中低產園和品種2000畝;農業三大支柱實現總產值7.13億元,占全縣農林牧漁總產值的70.4%,比上年提高4.4個百分點。蔬菜、甜橙、西瓜、大米等農產品獲中國無公害農產品證書,鵝肉遠銷到香港、澳門等地。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