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9 13:26:5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死亡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死亡

病毒肺炎死亡病例分析

摘要:目的總結肺炎(COVID-19)死亡病例的診治過程與經驗交流。方法回顧性分析2020年1月22日-2月16日蘭州肺科醫院確診并收住院的2例病毒肺炎(COVID-19)死亡患者的臨床資料。2例均為男性,病例1年齡75歲,病例2為80歲。分析2例患者的診治過程,總結經驗教訓。結果2例均為密切接觸武漢輸入性病例后感染,均以低熱、干咳、乏力半全身肌肉酸痛等癥狀1天分別于2020年2月1日、2月2日入院;發病當日即出現胸悶、呼吸困難等癥狀,同時伴血氧飽和度下降、淋巴細胞計數減少;病例1血氣分析指標為pH7.34,PCO231mmHg,PO252mmHg和pH7.23,病例2血氣分析結果為PCO230mmHg,PO266mmHg,SO278%,HCO3-17.1mmol/L,FiO221%。2例均伴急性呼吸衰竭。胸部CT提示雙肺多發小斑片影、間質性改變并多發磨玻璃影、浸潤影,以肺外緣為主,經甘肅疾控中心呼吸道分泌物核酸檢測陽性,確診為肺炎(COVID-19)。早期即給予α-干擾素霧化吸入、利托那韋口服抗病毒、抗菌藥物治療、補液、糾酸等綜合治療后患者病情無好轉。CT檢查病變進行性擴大、部分實變,經持續應用高流量面罩吸氧、無創呼吸機輔助通氣、心肺復蘇等積極搶救治療無效,病例1于2月16日死亡、病例2于2月14日死亡。結論合并基礎病較多的患者,即使早期進行ɑ-干擾素霧化吸入、利托那韋口服抗病毒、抗菌藥物治療、補液、糾酸、高流量氧療及無創呼吸機通氣等的綜合治療,仍很難康復。

關鍵詞:急性病毒性肺炎;病毒肺炎;急性呼吸衰竭;死亡病例;病例討論

病毒肺炎(COVID-19)發病人群以青壯年及老年人為主,但死亡患者以老年人為主[1]。國內部分死亡病例的分析發現,83%~100%伴有肺外器官改變,80.1%伴發其他基礎性疾病,32.8%為65歲以上老年人[2-3]。截止2020年2月24日甘肅省共確診肺炎(COVID-19)91例,死亡2例,死亡率2.2%,與全國報道的平均病死率基本持平。為加深對死亡病例的各種可能危險因素的認識及總結交流,現將2例死亡病例診治過程及臨床特點報告如下。

1病例資料

病例1:75歲,男性,其外孫2020年1月22日從武漢回蘭州探親并于2020年1月25日確診為肺炎(COVID-19)入住蘭州市肺科醫院感染科隔離負壓病房,外孫和患者先后于大年初一、初二一起在家就餐,有密切接觸史。患者于2月1日出現干咳、乏力、全身肌肉酸痛及呼吸困難癥狀,并以“干咳、乏力伴呼吸困難”于2月1日入院蘭州市肺科醫院,入院次日該患者核酸檢測陽性確診為肺炎(COVID-19)。既往患者體質較弱,偏瘦,且伴糖尿病、陳舊性心梗等基礎性疾病。入院查體:體溫37.5℃,心率101次/min,血壓123/80mmHg;神志清,精神較差,急性熱病容;雙肺呼吸音粗,可聞及濕性啰音(詳細癥狀與體征見表1)。入院后胸部CT提示雙肺多發小斑片影及間質性改變,并多發磨玻璃影、浸潤影,以肺外緣為主(見圖1)。血常規提示:白細胞5.2×109/L,淋巴細胞計數0.81×109/L。入院后給予鹽酸莫西沙星(400mg/次,口服,1/d)抗感染,蓮花清瘟膠囊(2粒/次,口服,3/d)抗病毒治療2d,療效不佳。患者仍低熱,體溫37.3~37.5℃,并出現胸悶、氣短、呼吸困難及少尿,病情加重。改利托那韋(600mg/次,口服,2/d)抗病毒治療,10d。當日復查血常規及生化提示:白細胞4.01×109g/L,中性粒細胞占60.5%,淋巴細胞計數0.66×109/L,D-二聚體3.40mg/L,纖維蛋白原5.01g/L,乳酸脫氫酶700U/L,α羥丁酸脫氫酶501U/L,磷酸肌酸激酶421U/L,C反應蛋白146.7mg/L,鈉123.4mmol/L,氯97.3mmol/L;末梢血氧飽和度(SO80%~86%(吸氧濃度4L/min)。修正治療方案給予亞胺培南抗感染,甲強龍沖擊治療,補液支持等的綜合治療(具體藥物計量及療程見表1)7d,患者仍持續發熱(熱峰37.4℃),嗜睡并無尿。急查血氣分析:pH7.34,paCO231mmHg,pO252mmHg,SO271%。生化提示:BUN51mmol/L,CR998umol/L,提示急性呼吸衰竭及急性腎功能衰竭。持續應用高流量面罩吸氧4~5L/min,并給予胸腺肽支持治療,無創呼吸機輔助通氣治療4d后,患者病情進一步加重,心跳停止,經搶救無效于2020年2月16日15:47死亡。病例2:78歲,男性。該患者二兒子于2020年1月24日從武漢回蘭州探親,4日后被確診為肺炎(COVID-19)入住蘭州市肺科醫院隔離病區,二兒子與患者于大年初二有密切接觸史,患者于2月2日凌晨出現乏力并全身酸痛、呼吸困難等癥狀(具體癥狀與體征見表1),以“干咳、乏力伴呼吸困難”于2月2日入院。2月4日該患者核酸檢測陽性確診為肺炎(COVID-19)。該患者患有冠心病、糖尿病、陳舊性腦梗死等基礎疾病多年,體質差。入院前最高體溫38.0℃,伴惡心、嘔吐及腹瀉,嘔吐物為胃內容物。入院時該患者伴明顯的胸悶、氣短及呼吸困難。入院后查體:體溫37.7℃,心率110次/min,呼吸24次/min,血壓98/60mmHg;痛苦病容,雙肺呼吸音粗,可聞及濕性啰音,心律不齊。急行胸部CT提示:雙肺多發磨玻璃影、浸潤影,少量胸腔積液(見圖2)。血常規示血細胞5.0×109/L,中性粒細胞占60.2%,淋巴細胞計數0.63×109/L;磷酸肌酸激酶293U/L。心電圖:竇性心動過速并心律不齊。入院后給予ɑ-干擾素霧500萬U霧化吸入,2/d;利托那韋600mg,2/d抗病毒,以及吸氧、補液、糾酸等對癥支持治療。繼續上述治療方案治療3d后患者持續發熱,伴胸悶、氣短、呼吸困難加重、少尿甚至無尿、下肢水腫等癥狀。血氣分析:pH7.23,PCO230mmHg,PO266mmHg,SO278%,HCO2-17.1mmol/L,FiO221%。生化:BUN55umol/L,CR1018umol/L,提示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腎功能衰竭伴心衰。復查胸部CT提示,雙肺多處肺實變,病情進展迅速持續加重。遂給予高流量面罩吸氧,利托那韋抗病毒,泰能抗感染,甲強龍(具體藥物計量及療程見表2)沖擊治療;同時給予胸腺肽提高免疫力,補液糾酸等綜合治療。1周后,患者病情仍進行性加重。給予持續應用高流量面罩吸氧4~5L/min,并給予胸腺肽支持治療,無創呼吸機輔助通氣治療2d患者病情進一步加重,于2020年1月14日20:47死亡。

2討論

查看全文

死亡詩社讀后感

我步入叢林,

因為我希望生活有意義

我希望活的深刻

吸取生命中所有的精華

把非生命的一切都擊潰

以免當我生命終結時

查看全文

急診內科死亡病患調研

急診室是患者就診的首要地方,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人口老齡化的出現,急診室的就診人次增加,疾病譜發生改變,同一患者常存在多種慢性病,且病情復雜、多變。為進一步了解急診室患者疾病譜的變化及病死率情況,總結急診急救的經驗,分析急救失敗的原因,探討醫院急救的最佳模式,本文對我院急診室經急救無效死亡的內科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回顧性分析,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05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我院急診內科共對15876例患者進行急救,將死亡患者的臨床資料納入本次研究,包括院前急救送到急診室呼吸、心跳已停止,經過急救無效而宣布死亡的患者,共計394例,急救成功率為97.5%。其中男274例,女120例,年齡14~96歲,中位年齡56歲。

1.2方法

對394例患者的年齡、性別、死亡年度、就診后存活時間以及死亡原因進行回顧性分析。

查看全文

宣告死亡申請書

1.格式宣告死亡申請書

申請人:×××(姓名、性別、年齡、職業、住址)

申請事由:請求人民法院宣告×××(死亡人姓名)死亡

事實和理由:

被申請人×××(寫明姓名、性別、年齡、籍貫、職業、原住址)。申請人×

××與被申請人×××系×××(寫明雙方的關系,是夫妻,還是父子、母子等)

查看全文

論死及死亡的超越

本文主要探討有關死亡的恐懼、意義和超越的問題,認為:(1)解決死亡的

恐懼問題是提升人之生活品質的重要一環,這需要人們從明白死亡之本質入手。(

2)死亡不僅有意義,而且意義十分重大。死亡的存在及其必至性能使我們珍惜生

命,去積極地建構健康與合理的人生觀及人生態度,并注重自我生命的保護。(3)

死亡的超越不僅可能,而且必要。人類只能從精神的層面去超越死亡,通過建構關

系,通過貫注了自我精神意識的創造物來使自我的生命永恒。一個現代人,只有解

查看全文

宣告死亡申請書

1.格式宣告死亡申請書

申請人:×××(姓名、性別、年齡、職業、住址)

申請事由:請求人民法院宣告×××(死亡人姓名)死亡

事實和理由:

被申請人×××(寫明姓名、性別、年齡、籍貫、職業、原住址)。申請人×

××與被申請人×××系×××(寫明雙方的關系,是夫妻,還是父子、母子等)

查看全文

林業苗木種植死亡原因及策略

摘要:進入經濟新常態的時代大背景以來,定西市搶抓西部大開發的形勢,積極探索出一條改善自然環境、發展林業產業助長地方經濟的道路,為實現新的發展夯實基礎。相關數據表明,受氣候、環境、人為因素的影響,當地林業苗木種植仍存在死亡率較高、質量低等問題。對此,著重分析了致使苗木死亡的原因,并提出了有效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林業;苗木種植;死亡原因;策略

林業苗木種植的死亡率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為達到綠化與經濟效益的雙重目標,業內人員不得不重視對死亡原因的分析,要從深層次的角度剖析提升樹苗存活率的關鍵措施,改良原有種植模式,助力林業發展。

1當地氣候條件分析

定西市位于甘肅省的中部,地處黃土高原西部邊緣地帶,以渭河為界,形成中北部黃土丘陵干旱區和南部高寒陰濕區兩種自然類型,海拔高度為400~1700m。氣候屬于溫帶半濕潤和中溫帶半干旱區,具有明顯的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溫度7℃左右,年總降水量500mm,主要集中在夏季,多以暴雨形式出現,日蒸發量達到1400mm。近10年來,定西市已逐步完成退耕還林工程,其總面積達到10萬hm2,荒山造林工程13.67萬hm2,完成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3.33萬hm2,林業苗木種植、管理、培育投資達到55.6億元。由于林業工程的全面啟動,本地林地面積迅速增加,自然環境和風光面貌得到了極大改善。森林覆蓋率已從最初目標的8.6%增加到14.6%,完成國家級、省級森林公園的建設和國有林場的建造[1]。

2林業苗木種植死亡的根本原因與防治措施

查看全文

哈利波特之死亡圣器讀后感

為什么?因為能和其中的某種東西產生共鳴。這種東西就是:除了我們感知到的面貌之外,世界還另有面貌。或者說,我們所感知到的面貌,其實,并非世界的面貌。或者說,我們所感知到的世界,其實并非如此這般的世界。因為這點共鳴,所以,就把哈里波特系列一直讀下來了。

在這本“迎合世俗,并不深刻”的通俗魔幻小說里面,看到了什么呢?當然,首先看到常識世界之外,另有無數“平行”的世界,而它們都是合而為一的,所以說,它們是“重疊的”,也沒有錯。很多“麻瓜(凡夫)”認為不可能的事情,瘋狂的,怪誕的,其實,都是合理而符合邏輯的。

相對于我們從未認識到的領域來說,我們所認識到的,其實,滄海一粟,非常狹隘。我們其實不知道事情為何發生,以及究竟如何發生。但在我們內心,始終潛伏著一個聲音:有種力量,能夠凌駕于這一切之上。那種力量,在小說中表現為魔法,在現實中表現為權力、科技,或者,神通,諸如此類。

因為我們內心的深處,始終感覺到這個魔幻世界的存在,這種魔法力量的存在,所以,那么多人會喜歡魔幻小說。——那么多人,其實都知道,我們就是魔法本身。只是,并不知道,我們自己全都知道這一點。

然后,還看到了犧牲。為了他人的利益而徹底犧牲自己,放棄一切,進入死亡,這種行為具有非常不可思議的力量,乃至世界上最強悍的魔法,都對它無可奈何。可以說,這種行為具有“催伏一切惡魔”的力量。即使是觸及到這樣一種念頭,這樣一種潛質,也能令強悍的惡魔覺得非常虛弱,不能忍受。事實上,哈里波特就是靠這種力量生存下來,并且戰勝了強大的對手的。在最后決戰的生死關頭,他一次選擇了不加抵抗地死亡,一次選擇了“除你武器”的和平咒語。他選擇了不傷害。結果,他戰勝了每次都選擇索命惡咒的魔頭。而那個魔頭也并不死于哈里波特的魔法技術,而死于自己的傷害之心發出的惡咒,害人就是害己。這里又一次重復了這個古老的故事。這故事被說過很多遍,但幾乎所有的人,特別是我,都并不真的相信,盡管也有所相信。再然后,還看到了對死亡的恐懼,對永生的渴望。七個魂器的出現和毀滅,說明“追求永生”的行為會障礙本有的靈性,分割整體,并且,也將最終破滅,而三件死亡圣器:最強大的死亡魔杖、復活石、隱形衣,都有很深的象征意義,雖然作者未必是刻意讓它具有這些象征意義的。

但作品其實也都并非作者所寫的,它來自超越作者表面的更深處,最后,哈里波特成為三件圣器的主人。他的選擇是:只留下父親傳下來的隱形衣。——那是真正能戰勝死亡的東西:讓別人進入死亡,或者走出死亡,這種權力非常強大,但并不能帶來如期的效果。最后,真正能夠戰勝死亡的,是放棄這種權力,并且“隱形”。

查看全文

哺乳仔豬死亡原因分析論文

摘要:哺乳仔豬的成活率是影響集約化養豬場的生產力水平及經濟效益的重要因素,為進一步探明哺乳仔豬死亡原因,并提出相應對策以提高哺乳仔豬的成活率,筆者于2006年1月至2006年3月對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裕豐公司的三個集約化養豬場2005年度哺乳仔豬死亡原因進行了調查、統計分析,并提出加強母豬的飼養管理和仔豬的保育、做好疾病防制工作等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畜牧;哺乳仔豬;成活率;對策

前言

哺乳仔豬成活率低,一直是捆繞養豬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更是反映集約化養豬場生產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直接影響到集約化養豬場的經濟效益。由于哺乳期仔豬自身生理條件及環境因素的影響,常導致哺乳仔豬大量死亡,給養殖生產帶來嚴重損失。據報道,目前我國國內條件較差的農村農戶分散飼養的母豬,其哺乳仔豬死亡率比較高,可達40%左右,中小規模豬場仔豬死亡率為20%-25%左右。為探討哺乳仔豬死亡原因,筆者對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裕豐公司的三個養豬場2005年度仔豬死亡原因進行了調查、統計分析,并試探討相應對策。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裕豐公司是湘西自治州生豬養殖規模最大,也是州內唯一一家集約化、公司化的生豬養殖企業,成立于2002年,由原來一個3000頭養殖規模的養豬場發展到今天年飼養量達4萬余頭的集約化養殖企業,擁有職工57人。豬場內設有公豬舍、母豬舍、保胎舍、產房、保育舍、育肥舍等六類欄舍,全程實行自繁自養的飼養管理方式。

1、調查范圍與方法

1.1調查范圍

查看全文

死亡賠償立法論文

關鍵詞:死亡賠償金/生命權/損害

內容提要:在傷害致死的案件中,受害人有直接受害人和間接受害人,損害有財產損害和非財產損害。直接受害人的損害可分為身體喪失的損害和生命喪失的損害,生命喪失本身就是一種最大的損害。有損害就應有賠償,死亡賠償金是對生命喪失損害進行的賠償,它與傷害致死的精神損害賠償、被扶養人生活費的賠償是各自獨立的賠償項目,在侵權責任法的立法中應將它們并行規定,而不是相互排斥。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草案)》(第二次審議稿)第四條規定:“受害人死亡或者殘疾的,被扶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賠償生活費,但侵權人已支付死亡賠償金或殘疾賠償金的除外。”這一設計昭示了侵權法理論上的兩個重大的問題:一是死亡賠償金與殘疾賠償金在性質上是相同的;二是死亡賠償金、殘疾賠償金與被扶養人的扶養費是相互排斥的。之所以這樣設計的原因,是由于理論界普遍認為,同時規定死亡賠償金和被扶養人的扶養費,受害人的近親屬有重復受償之嫌[1]。果真如此嗎?筆者不敢贊同這種觀點,也想談點個人的看法,就教于學界方家。

至于死亡賠償金與殘疾賠償金,二者的性質顯然是不同的。死亡賠償金到底是賠給死者的近親屬還是賠給死者而由其近親屬繼受,學界有爭議。因為死者近親屬往往也是死者要扶養的對象,所以可能發生死者近親屬就死亡賠償金和被扶養人生活費重復受償的問題。但是,殘疾賠償金是賠給受害人自己,這一點是毫無爭議的,殘疾賠償金并不是用來支付被撫養人生活費的。因此,殘疾賠償金與被撫養人生活費是并行不悖的,將死亡賠償金與殘疾賠償金視為同質而在一個條文中規定的不妥殊為明顯,在此不作論述。

傷害他人致死,致害人應承擔損害賠償的責任,這是各國法律的普遍規定,我國的法律也不例外。傷害致死的賠償類型,有學者作了非常精辟的概括,將其歸結為三大類:“相關財產損失之賠償、精神損害賠償、被扶養人生活費與死亡賠償金賠償。”[2]對于“相關財產損失之賠償”,理論界基本已有共識。而對于死亡賠償金,則總是與精神損害賠償、被扶養人生活費交織在一起,成為困擾立法的一個理論羈絆。要堅持侵權責任法立法中對這一問題規定的科學性,就要厘清它們之間的關系。

一、死亡賠償金的立法規定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