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舞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8 08:42:4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現代舞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現代舞

透析歐美現代舞

19世紀末,古典芭蕾舞開始走向衰落,一成不變的動作傳統和陳規陋習使舞了鮮活的氣息和崇高的品味。人們也急欲打破中世紀以來對人體的束縛,無論是思想觀念上,還是行為規范,都需要一場革命來應和解放身體與追求自由的呼聲。在工業革命帶來的喧囂中,藝術家們熱衷于回歸自然,田園和古代文化,去尋找一種感性的真實和人性的力量。伊莎多拉.鄧肯的出現,掀起了20世紀一場波瀾壯闊的人體文化的復興。她拋卻了緊身胸衣和芭蕾舞鞋,穿上了圖尼克衫,赤足而舞,從大自然和古希臘文動的靈感。

她提出的“反芭蕾”的口號和靈魂肉體高度結合的宣言,是與當時人們內在需求和時代精神相一致的,鄧肯對自然的憧憬,是自然情感對社會習慣的勝利,反映了當時的時代精神。如果說鄧肯是不自覺、本能地反叛了芭蕾傳統,帶來了一場舞蹈革命,那么當德國的瑪麗.魏格曼、美國的瑪莎.格萊姆、多麗絲.韓芙麗出現時,她們就是在自覺地、有意識地創造和建立一種新的秩序。真正意義上的現代舞,不僅僅作為一種身體的復興運動,而是一種全新的藝術形式與觀點,它是以產生新的動作體系和動作理論,并逐漸成熟為標志,以人類精神的觀照為初衷,創造一種個性化、時代化的,以身體動作認知世界、表達情感的方式。舞者們穿著日常生活的裝束走出了劇場,在湖面、樓頂、街邊、美術館等熟悉的生活景象中創造出“陌生”的視覺環境和聽覺氛圍,同時也反映了當代舞者放松的心態與人格。后現代舞蹈的冷漠、躁亂,卻越來越真實地貼近了生活。德國現代舞不象美國那樣舞派繁多,隨心所欲,而是保留了內省的特質和思考的習慣。這種表現主義的舞蹈風格汲及到美國,對美國的現代舞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60年代,皮娜.鮑希的“舞蹈劇場”的出現,使德國現代舞內省張力達到一個高峰。“舞蹈劇場”不是一種風格,而是一種精神狀態,正如她自己所說“令我感興趣的不是人們的動作,而是動作的內涵。”不受羈絆的動作語匯冷靜地表述了真實的人性,使德國現代舞更具有打動人心的力量,保持了永不落伍的姿態。20世紀是人類身體全面覺醒的世紀。現代舞從反芭蕾的自由的動作,到情感動機中挖掘動作,到純動作的實踐,到生活化動作的大量參與,歸還給人民,成為生活的舞蹈,扮演著一個喚醒身體的使者,而當工業文明對人的身體、心靈重新構成了抑制的無形桎梏時,現代舞成為了一種人的內在需要,它高度地宏揚了個體生命,人們可以用自己的身體,完成表現的權力、傾述的愿望,感受自我的存在。

從現代舞的欣賞角度來說,適合采取寬容的心態,這也許是針對所有現、當代藝術的一種欣賞姿態。實驗性的離經叛道,嚴肅主題的沉重費解,會象一次過火的行為藝術和沒有標點的小說一樣令人難以接受。寬容,可以會容納一些偽藝術,但是寬容可以讓人們嘗試去接受和理解一個陌生人、一種新的形式。在現代舞中,觀眾可以領略新鮮怪異的動作形式的沖擊、快感,可以在動作與聽覺、視覺環境的關系中發現特殊的意識,可以大聲咳嗽、提前退場、現代舞讓你憤怒、快樂、感動、惡心,就是不能讓你無動于衷。請做出你的反應,你的動作。這里談及的現代舞是以歐美兩大發源地為主要對象,而現代舞的發展一直是一個世界性的話題。日本的“舞踏”、朝鮮、中國的“新舞蹈”、以色列、澳洲、非洲等獨具特色的現代舞在此都無法一一囊括,但有一點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些民族和國家的現代舞的存活、發展、壯大最終都是在自己的生活、時代、文化中,找到了屬于自己的身體語言和表達方式。目前當代舞的概念正在逐漸代替現代舞,當代舞比現代舞在時間上和舞種上有更大的寬容度,更加平易近人。現代舞已成為一種固有風格,新一代舞者需要叛逆、法”,現代舞者地都發現了“易”中蘊藏的現代舞審美標準之真義,“變”即是“常”,變化是生存之道,是保持新鮮的秘訣,不斷地拋棄一些已有的東西,才能實現自我的超越。現代舞在中國有著寬泛的定義和曲折的發展過程。如前所述,吳曉邦、戴愛蓮、賈作光等新舞蹈藝術的先驅們在自身的舞蹈啟蒙教育中,都曾尊名師學習過地道的西方現代舞。在他(她)們的藝術實踐中,葆有與現代舞相通的自由與創新的理念,同時更強烈的追求舞蹈的民族性與時代精神。其中,吳曉邦“和著時代的脈搏跳舞”的至理名言和以《義勇軍進行曲》《游擊隊員之歌》《饑火》等為代表的“20世紀經典”之作,應視為“中國現代舞”的珍貴精神財富。

50年代末~60年代初,吳曉邦創建了《天馬舞蹈藝術工作室》,系統的推行他所創建的——源于現代舞——的教學體系,為走出一條“中國現代舞”的路子,進行了多方面的創作實踐。這一時期的作品有:從古曲中獲得靈感,追求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十面埋伏》《梅花三弄》《平沙落雁》……;也有取材于現實生活的《牧童識字》《足球舞》《花蝴蝶》……等。他的藝術信念依舊,但上述作品的影響卻不及他抗戰時期的那些舞蹈。后來,隨著“天馬工作室”的中斷,現代舞在中國的探索勢漸衰微。

中國現代舞重新崛起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而日益發展。初期的一批被群眾稱之為現代舞的作品如:《希望》《無聲的歌》《再見吧,媽媽》《刑場上的婚禮》《割不斷的琴弦》等。從構思到語言模式的突破方面,都具有明顯的創新意識和較大的沖擊力。但是除了《希望》之外,大部分作品的表現手法仍未脫離具象化地反映具體事件中的具體人物。顯然,這并非嚴格意義的現代舞。此后,上海胡嘉祿推出自己的系列作品《理想的呼喚》《繩波》《血沉》《對弈隨想曲》《彼岸》《獨白》……從作品的創意到表現形式——語言栽體,似乎可以感覺到編導正向著他心目中的“現代舞”靠近。

查看全文

現代舞時代創作淺論

【摘要】現代舞蹈的生成是藝術家迫于時代的壓力對生命有了基本的重視。首先西方舞蹈藝術家掀起一股以舞蹈向自我與社會不斷提問的浪潮。西方舞蹈界以打倒偶像崇拜千人千面為創作邏輯。出現反叛逆向性舞蹈技術。這股熱浪逐漸滲透和影響著中國一些舞蹈藝術先驅們的思想。于是,現代舞的創作就有了可借鑒的技術基礎,中國現代舞自然具備了它發展創作的意義。

【關鍵詞】現代舞;時代;創作意義

顧名思義,所謂現代直譯便是——現在進行時代,驅于過去和未來之間的時間代名詞。那么,現代舞指的是現在流行的動感街舞嗎?回答絕對不是。那現代舞究竟是什么?眾說紛紜。就其本質而言,我們贊同這樣的論點:現代舞是一種觀點它是場運動。是不斷地以肉體的叛逆去爭取人性崇高的自由和民主的藝術動態。

自現代舞不論是訓練技術還是創作理念早期被中國舞蹈家帶入我國以來。我國舞蹈技術方面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舞蹈理念上對于創作和欣賞都有了新的理解和認識。我國舞蹈界張開了自由的翅膀,不拘謹不小氣。當然,對于我們學習和借鑒的視角是每一個舞者應該思考的。中國有自己的文化、宗教、歷史、環境、人文、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內容。我們的現代舞也就必然基于它們之上。著眼看過來現代舞形式在中國的出現豐滿了中國舞蹈的形式,在內容表達上更加直接和通透了。不言而喻,這些都驅動于先驅們視現代舞創作為生命的意義,不論西方的還是中國的。

提到中國現代舞的發展創作不得不從西方現代舞先驅的創作的偉大意義說起……

現代舞起源于法、美、英等西方國家,它們有著從先驅者—奠基人—繼承人—新先鋒派—新生族最后到世紀末人這樣一個階段性歷史的發展。它們并非類型化、程式化而是另辟出新、千人千面的發展。這些舞蹈家們成功的踩著時代的腳印再步前輩的后塵搞著打倒偶像崇拜的舞蹈藝術。現代藝術具有階段探索和實驗性的特征,現代舞更是如此。也就是說現代舞的歷史是個性話的歷史,存在著藝術家個人獨立色彩。具有舞者真實揭示某種基本真理的功能。

查看全文

現代舞中融入中國韻味的探討

論文摘要

“中國式編舞語言”顧名思義是一種獨特的,富有中國傳統韻味的舞蹈語匯方式,當中國的舞蹈語匯遇上西方的現代舞,作為我們中國人會想看到怎樣的作品展示在舞臺上呢?答案應該是具有中國特色的舞蹈語匯方式,而不是單一的“拿來主義”,盲從西方的風格,毫無個性可言。尤其是舞蹈中的造型與連接這一舞蹈本體內容,也是動作構成最核心的因素,其風格性、文化性的不同,直接影響著作品的呈現。因此,造型與連接在中國本土現代舞編創中起著尤為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中國舞蹈語匯云門舞集造型與連接心態外化動勢太極身韻中國式編舞語言

現代舞,一個在不斷變化發展中的新鮮事物,對于吸收和變化有著極度發展空間的舞種,在中國這個地域上正在積極地成長著。綜觀目前國內現代舞的現況,發現存在著一些問題,其中最大的就是中國的現代舞缺乏本土性的表現力和動作語言。在近年來眾多的現代舞作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能夠表現中國舞蹈語匯的作品,較具代表性的有臺灣“云門舞集”的作品等。“中國式編舞語言”顧名思義,是一種獨特的,富有中國傳統韻味的舞蹈語匯方式,當中國的舞蹈語匯遇上西方的現代舞,作為我們中國人會想要看到怎樣的作品展示在舞臺上呢?答案應該是具有中國特色的舞蹈語匯方式,而不是單一的“拿來主義”,盲從西方的風格,毫無個性可言。尤其是舞蹈中的造型與連接這一舞蹈本體內容,也是動作構成最核心的因素,其文化性、風格性的不同,直接影響著作品的呈現。因此造型與連接在中國本土現代舞編創過程中起著尤為重要的作用。

一.造型和連接在舞蹈中的重要性

造型與連接,是編導課程中入門的第一項技法。“造型,不僅僅是舞蹈實踐中值得重視的問題,而且是舞蹈理論中應當關注的問題。我國古代的書論、畫論每每談及造型問題,其間無論是‘氣’之宇宙觀還是‘線’之藝術觀,對我們的舞蹈造型都是很有啟發的。”“靜的繪畫和動的舞蹈之間,只有相對的界線,而造型便是這相對界線中的維系紐帶。“舞蹈中最令人神往的,莫過于從血肉豐盈的人體中不斷涌現出的這些動作與造型了!”在眾多的舞蹈作品中,令人震撼的大多是一些具有力量美或神態傳神的造型,這些靜止的造型和舞蹈中間流動的動作形成強烈對比,巧妙傳達了編導的創作意圖,從而深入人心印象深刻。舞蹈造型主要應該是身段表情而非是顏面表情,“言之不足…..而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我認為也可以反過來看成“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是言不盡其意的,而要做到這一點,就無疑需要具有高度形象概括力的造型與動作連接去傳達并且服從于主題,從而形成一個基本的精神形象框架。而連接,則是與造型不可分割的另一部分,相同造型運用上不同風格的連接,表達出來的舞蹈風格也不盡相同。這是造型與連接在編舞初期的重要性體現。造型就像項鏈上的珠子,而連接的動作就是穿珠的線,二者密不可分互相依存。

查看全文

試論西方國家現代舞

19世紀末,古典芭蕾舞開始走向衰落,一成不變的動作傳統和陳規陋習使舞了鮮活的氣息和崇高的品味。人們也急欲打破中世紀以來對人體的束縛,無論是思想觀念上,還是行為規范,都需要一場革命來應和解放身體與追求自由的呼聲。在工業革命帶來的喧囂中,藝術家們熱衷于回歸自然,田園和古代文化,去尋找一種感性的真實和人性的力量。伊莎多拉.鄧肯的出現,掀起了20世紀一場波瀾壯闊的人體文化的復興。她拋卻了緊身胸衣和芭蕾舞鞋,穿上了圖尼克衫,赤足而舞,從大自然和古希臘文動的靈感。

她提出的“反芭蕾”的口號和靈魂肉體高度結合的宣言,是與當時人們內在需求和時代精神相一致的,鄧肯對自然的憧憬,是自然情感對社會習慣的勝利,反映了當時的時代精神。如果說鄧肯是不自覺、本能地反叛了芭蕾傳統,帶來了一場舞蹈革命,那么當德國的瑪麗.魏格曼、美國的瑪莎.格萊姆、多麗絲.韓芙麗出現時,她們就是在自覺地、有意識地創造和建立一種新的秩序。真正意義上的現代舞,不僅僅作為一種身體的復興運動,而是一種全新的藝術形式與觀點,它是以產生新的動作體系和動作理論,并逐漸成熟為標志,以人類精神的觀照為初衷,創造一種個性化、時代化的,以身體動作認知世界、表達情感的方式。舞者們穿著日常生活的裝束走出了劇場,在湖面、樓頂、街邊、美術館等熟悉的生活景象中創造出“陌生”的視覺環境和聽覺氛圍,同時也反映了當代舞者放松的心態與人格。后現代舞蹈的冷漠、躁亂,卻越來越真實地貼近了生活。德國現代舞不象美國那樣舞派繁多,隨心所欲,而是保留了內省的特質和思考的習慣。這種表現主義的舞蹈風格汲及到美國,對美國的現代舞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60年代,皮娜.鮑希的“舞蹈劇場”的出現,使德國現代舞內省張力達到一個高峰。“舞蹈劇場”不是一種風格,而是一種精神狀態,正如她自己所說“令我感興趣的不是人們的動作,而是動作的內涵。”不受羈絆的動作語匯冷靜地表述了真實的人性,使德國現代舞更具有打動人心的力量,保持了永不落伍的姿態。20世紀是人類身體全面覺醒的世紀。現代舞從反芭蕾的自由的動作,到情感動機中挖掘動作,到純動作的實踐,到生活化動作的大量參與,歸還給人民,成為生活的舞蹈,扮演著一個喚醒身體的使者,而當工業文明對人的身體、心靈重新構成了抑制的無形桎梏時,現代舞成為了一種人的內在需要,它高度地宏揚了個體生命,人們可以用自己的身體,完成表現的權力、傾述的愿望,感受自我的存在。

從現代舞的欣賞角度來說,適合采取寬容的心態,這也許是針對所有現、當代藝術的一種欣賞姿態。實驗性的離經叛道,嚴肅主題的沉重費解,會象一次過火的行為藝術和沒有標點的小說一樣令人難以接受。寬容,可以會容納一些偽藝術,但是寬容可以讓人們嘗試去接受和理解一個陌生人、一種新的形式。在現代舞中,觀眾可以領略新鮮怪異的動作形式的沖擊、快感,可以在動作與聽覺、視覺環境的關系中發現特殊的意識,可以大聲咳嗽、提前退場、現代舞讓你憤怒、快樂、感動、惡心,就是不能讓你無動于衷。請做出你的反應,你的動作。

這里談及的現代舞是以歐美兩大發源地為主要對象,而現代舞的發展一直是一個世界性的話題。日本的“舞踏”、朝鮮、中國的“新舞蹈”、以色列、澳洲、非洲等獨具特色的現代舞在此都無法一一囊括,但有一點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些民族和國家的現代舞的存活、發展、壯大最終都是在自己的生活、時代、文化中,找到了屬于自己的身體語言和表達方式。目前當代舞的概念正在逐漸代替現代舞,當代舞比現代舞在時間上和舞種上有更大的寬容度,更加平易近人。現代舞已成為一種固有風格,新一代舞者需要叛逆、法”,現代舞者地都發現了“易”中蘊藏的現代舞審美標準之真義,“變”即是“常”,變化是生存之道,是保持新鮮的秘訣,不斷地拋棄一些已有的東西,才能實現自我的超越。現代舞在中國有著寬泛的定義和曲折的發展過程。如前所述,吳曉邦、戴愛蓮、賈作光等新舞蹈藝術的先驅們在自身的舞蹈啟蒙教育中,都曾尊名師學習過地道的西方現代舞。在他(她)們的藝術實踐中,葆有與現代舞相通的自由與創新的理念,同時更強烈的追求舞蹈的民族性與時代精神。其中,吳曉邦“和著時代的脈搏跳舞”的至理名言和以《義勇軍進行曲》《游擊隊員之歌》《饑火》等為代表的“20世紀經典”之作,應視為“中國現代舞”的珍貴精神財富。

50年代末~60年代初,吳曉邦創建了《天馬舞蹈藝術工作室》,系統的推行他所創建的——源于現代舞——的教學體系,為走出一條“中國現代舞”的路子,進行了多方面的創作實踐。這一時期的作品有:從古曲中獲得靈感,追求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十面埋伏》《梅花三弄》《平沙落雁》……;也有取材于現實生活的《牧童識字》《足球舞》《花蝴蝶》……等。他的藝術信念依舊,但上述作品的影響卻不及他抗戰時期的那些舞蹈。后來,隨著“天馬工作室”的中斷,現代舞在中國的探索勢漸衰微。

查看全文

現代舞發展研究論文

內容摘要:文章對現代舞的形成與發展,從舞蹈歷史發展、民族命運、市場需求三方面進行論述,闡明現代舞的時代性、民族性和舞臺性。

關鍵詞:現代舞歷史性民族性舞臺性

現代舞是舞蹈發展歷史上光彩奪目的里程碑,不僅使舞蹈回歸了原始的律動,重返了大自然的純真,而且貼近現代生活,展示現代人生存形態,還預示了舞蹈走向舉世大融合、大創新的趨勢。

改革開放以后,現代舞在我國得到蓬勃發展,現在正呈方興未艾之勢。但是,作為新興的舞蹈品種,比起傳統的民族舞與成熟的芭蕾舞,現代舞仍顯得有些稚嫩,尤其是專業現代舞,亟待大力發展。為此,筆者就我國專業現代舞的發展趨勢,進行三個方面的探討。

一、歷史的發展賦予現代舞鮮明的時代性

任何藝術都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現代舞本身是對傳統的一種“反叛”,是一種創新的產物。19世紀末,古典芭蕾舞開始走向衰落,一成不變的動作傳統和陳規陋習使舞蹈失去了鮮活的氣息和崇高的品位。人們也急欲打破中世紀以來對人體的束縛,無論是思想觀念,還是行為規范,都需要一場革命來應合解放身體與追求自由的呼聲。在工業革命帶來的喧囂中,藝術家們熱衷于回歸自然,崇尚田園和古代文化,希望從中尋找一種感性的真實和人性的力量。伊莎多拉·鄧肯的出現掀起了20世紀一場波瀾壯闊的人體文化的復興。她拋卻了緊身胸衣和芭蕾舞鞋,穿上了圖尼克衫,赤足而舞,從大自然和古希臘文化中尋找律動的靈感,她提出了“反芭蕾”的口號和靈魂與肉體高度結合的宣言。鄧肯對自然的憧憬,是自然情感對社會習慣的勝利,反映了當時的時代精神。她認為,古典芭蕾舞是“違背自然的僵硬而陳腐的體操動作”,因此她主張“觀摩自然,研究自然,理解自然,然后努力表現自然”,強調通過身、心、靈三者的結合來展示人的生命力。她創作并演出的現代舞《馬賽曲》《春》等,體現了她的藝術主張,也成為世界現代舞蹈作品的經典。

查看全文

高校舞蹈教學對現代舞的引入研究

摘要:隨著我國綜合實力的不斷提升,社會文明水平有了較大的改善,在這樣的現實條件之下,社會公眾越來越關注自身的精神文化享受,對于我國的文化教育領域來說,舞蹈是一種重要的表現形式,中方與西方舞蹈之間的融合符合時展的要求,許多高校在舞蹈教學實踐時以現代舞為基礎和核心,不斷的改革傳統舞蹈教學模式所存在的各類不足,實現教學內容和形式的優化升級。本文站在宏觀的角度,深入分析和研究高校舞蹈教學中現代舞的引入。

關鍵詞:高校舞蹈教學;現代舞;引入研究

在高校舞蹈教學之前老師首先需要了解學生喜歡的舞蹈類型,保證學生能夠通過不斷地參與舞蹈課堂來增加他們對舞蹈的熱愛。啟發學生、引導學生、提高學生的表現能力是高校舞蹈教學的根本任務,只有讓學生真正地愛上舞蹈,并通過不斷地實踐實現個人事業的有效拓展,才能夠體現舞蹈教學應有的作用和價值。老師需要引導學生在主動參與時提高個人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掌握舞蹈的技巧,實現舞蹈藝術表現能力的穩定提升。作為一種重要的舞蹈形式,現代舞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解放學生的思維、保障學生肢體與思想的統一性。

一、高校現代舞教學的現狀

(一)缺乏專門的教材。作為教育教學的重要依據和根本,教材直接影響著教學的質量。結合相關實踐調查不難發現,在高校舞蹈教學實踐時現代舞教材比較少,大部分老師只能夠以自身編寫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引導,盡管這種編寫教材的形式能夠提升老師和學生的理解能力,但是老師個人的時間和精力十分有限,實際的教材編寫存在許多不足之處,難以避免存在一定的主觀色彩,這一點嚴重影響了高校現代舞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二)師資隊伍不夠完善。老師的綜合素質和教學質量是教學效率和效果的重要影響因素,我國大部分高校現代舞老師的教學質量相對比較差,一些實力較強的高校在舞蹈教學實踐,能夠結合理論與實踐運作的實質要求為學生提供裝修和選修課程,但是大部分的學校還沒有設置專門的教育課程體系,現有的現代舞教學還處于前期發展階段。之所以會出現這一現象,主要在于舞蹈老師的綜合素質不符合實際教學的要求,舞蹈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出現了嚴重的脫節現象,無法保證現在教學的專業性,系統性和綜合性。(三)教育教學缺乏科學性。學科和藝術性的形式相比,高校現代舞教學所涉及的內容越來越復雜,個性,需要嚴格按照自身目前的經濟現狀,保障現代舞課程設置的合理性,有效性。積極組織開展不同形式的現代舞競選活動,讓學生在多姿多彩的活動參與過程之中,更好的掌握現代舞的技巧和精髓,實現個人技能和知識水平的穩定提升。除此之外,老師還需要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創作背景和要求,加深對現代舞的理解和認知,實現個人想象思維能力的有效培養,是需要深入解讀現代舞的特點,將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與趣味性的教學內容融入其中,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的桎梏,實現舞蹈動作與自然規律之間的緊密聯系和適應,但是極少有老師能夠意識到這些重要性,所采取的教學方式和策略缺乏科學性,無法體現現代舞教學應有的尊嚴和價值。

二、高校舞蹈教學中現代舞的引入策略

查看全文

探討現代舞先驅創制的時代性價值

摘要:現代舞蹈的生成是藝術家迫于時代的壓力對生命有了基本的重視。首先西方舞蹈藝術家掀起一股以舞蹈向自我與社會不斷提問的浪潮。西方舞蹈界以打倒偶像崇拜千人千面為創作邏輯。出現反叛逆向性舞蹈技術。這股熱浪逐漸滲透和影響著中國一些舞蹈藝術先驅們的思想。于是,現代舞的創作就有了可借鑒的技術基礎,中國現代舞自然具備了它發展創作的意義。

關鍵詞:現代舞;時代;創作意義

顧名思義,所謂現代直譯便是——現在進行時代,驅于過去和未來之間的時間代名詞。那么,現代舞指的是現在流行的動感街舞嗎?回答絕對不是。那現代舞究竟是什么?眾說紛紜。就其本質而言,我們贊同這樣的論點:現代舞是一種觀點它是場運動。是不斷地以肉體的叛逆去爭取人性崇高的自由和民主的藝術動態。

自現代舞不論是訓練技術還是創作理念早期被中國舞蹈家帶入我國以來。我國舞蹈技術方面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舞蹈理念上對于創作和欣賞都有了新的理解和認識。我國舞蹈界張開了自由的翅膀,不拘謹不小氣。當然,對于我們學習和借鑒的視角是每一個舞者應該思考的。中國有自己的文化、宗教、歷史、環境、人文、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內容。我們的現代舞也就必然基于它們之上。著眼看過來現代舞形式在中國的出現豐滿了中國舞蹈的形式,在內容表達上更加直接和通透了。不言而喻,這些都驅動于先驅們視現代舞創作為生命的意義,不論西方的還是中國的。

提到中國現代舞的發展創作不得不從西方現代舞先驅的創作的偉大意義說起……

一、現代舞起源于法、美、英等西方國家,它們有著從先驅者—奠基人—繼承人—新先鋒派—新生族最后到世紀末人這樣一個階段性歷史的發展。

查看全文

現代舞元素對蒙古族舞蹈的影響

【摘要】我國由56個民族共同組成,每個民族都有其獨特的語言與藝術。舞蹈是一種比較特殊的藝術文化,我國的56個民族幾乎都有其獨特魅力的舞蹈表現形式。一直以來,人們都習慣用熱情、奔放、粗獷等詞匯來形容蒙古族舞蹈,不過,隨著時代的變化,現代舞元素也對蒙古族舞蹈的表現形式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基于此,筆者通過分析現代舞元素的滲透對蒙古族舞蹈的影響,為蒙古族舞蹈的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現代舞元素;滲透;蒙古族舞蹈;影響

舞蹈作為民族藝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幾乎所有的民族都有其極具代表性的民族舞蹈,蒙古族也不例外。熱情奔放和粗狂是形容蒙古舞的代表性詞匯,傳統的蒙古舞不但向人們展示了其民族文化和精神,也充分體現了蒙古族人民的激情與淳樸。隨著時代的發展,“蒙古五代”在表現上也面臨著較多的問題,各式各樣的現代舞元素影響著蒙古舞的表現形式。所以,積極探索現代舞元素的滲透對蒙古族舞蹈的影響因素,創新蒙古族舞蹈的表現形式顯得非常重要。

1.蒙古族舞蹈具有的特點

蒙古族舞蹈具有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其表現出來的包容性很強。組成蒙古族舞蹈的素材主要來源于生活,所以,蒙古族舞蹈在很大層面上反應了蒙古族人民的真實生活,其強大的包容性也由此而來。另外,蒙古族舞蹈對年齡與舞蹈水平沒有太大的要求,只要喜歡蒙古族舞蹈并想要成為一名蒙古族舞蹈員,便可以參與到蒙古族舞蹈的表演中,所以,蒙古族舞蹈也是一種可全民參與的活動。其次,奔放也是蒙古族舞蹈的一個重要特征。蒙古族舞蹈展現出了蒙古人民的淳樸和熱情的性格特征,所以其節奏較快、穩健而有力,主要的舞蹈動作有跳躍、揮手、揚鞭等。總體上來說,蒙古族舞蹈既莊重又奔放,既質樸又激情四射。

2.現代舞元素

查看全文

現代舞與新媒體技術多元化發展探討

【摘要】隨著新媒體技術不斷進步和廣泛應用,新媒體舞蹈也得到發展。在新媒體社會背景下,現代舞作為一種具有先鋒精神的藝術形式越發受到社會大眾的關注。由于新媒體技術可以幫助舞蹈藝術實現再創作,舊貌換新顏,并且新媒體技術有著極快的傳播速度,可以促進舞蹈藝術的革新和發展,因此,與新媒體融合也是現代舞發展的走向和趨勢。

【關鍵詞】現代舞;新媒體;融合;發展

1.新媒體舞蹈的概述

新媒體舞蹈是一種新的舞蹈藝術表現形式,是跨界藝術的一個產物,即借助現代化技術,通過信息平臺進行舞蹈創作、表現及傳播,可以實現人與舞蹈作品的有效互動,讓人們更好地感受舞蹈的魅力。新媒體舞蹈像是一個時代的聚會,將過去、現在與未來巧妙融合。新媒體舞蹈多將交互技術、裝置藝術以及影像藝術恰如其分地應用其中,以達到完美呈現的目的。現代舞作為一個時代的縮影,一種個性的表達,一種情感的宣泄,一種價值觀念的思考,一種探索創新的挖掘,不僅拓展了舞蹈的內涵,使舞者在使用和探索自己的身體語言時反觀現實,與時代交流,和普通大眾對話,而且促使舞者以多元角度去思考和開發受到骨骼結構限制的肢體,用肢體語言調和人們在理想和現實中的實踐矛盾。現代舞不僅僅關注舞蹈作品的呈現,更關注其創作者對時代、觀念、社會和人性的感知。自由舞時期,美國現代舞蹈家洛伊·富勒對光的折射的思考引發了她對舞蹈本質的思考,在富勒的觀念中舞蹈是一個整體的概念———光、色彩、動作和音樂。光影技術與肢體動作相結合,拓展了舞者在臺上表演的空間范圍,如果僅僅依靠舞者的肢體動作和技術技巧是無法營造出強烈的視覺沖突效果的,但是在舞臺上利用光影技術,再加上舞者的身體動作配合,就能活靈活現地展現出視覺動態效果,并且創造出舞者的身體與舞臺空間相互交融的畫面和意境。這個“新舞蹈”樣式的出現,促進了現代舞對表現力的發展以及對多樣性的包容,以一種新的姿態獲得觀眾認同。富勒的舞蹈是對舞臺藝術新的探索,也是將新媒體藝術與舞蹈藝術融合的早期嘗試,賦予舞蹈藝術新的色彩,讓舞蹈更具立體感,表現手法也更具特色。

2.交互技術與舞蹈

在人類尚處于“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早期歷史中,作為“藝術之母”的舞蹈就一直跟隨著人類文明腳步前行,那時的動作缺乏藝術所擁有的言語性、風格性和藝術表達的功能性,只與當下的情感有關,無所謂藝術的表達。隨著人類文明進步,動作逐漸開始藝術化,成為一種美的表達,舞蹈也逐漸走上美學之路,舞者身體的倩影漸漸成為一道最常見、最耐看的風景。但這種靠動作組接而形成的言語方式決定了舞蹈語言稍縱即逝的特殊性,跳躍、翻騰等瞬間爆發的動作在細節和方位上我們用肉眼很難全面捕捉,這就導致觀眾對舞蹈動作的解讀不夠完整,分析不夠全面,情感體悟不夠細膩。比如當觀眾想細品回味時,舞者的動作已轉瞬即逝,那么就很難感受到舞蹈本體之外的情感延伸,而自由視角這一交互模式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就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這兩年很受歡迎的舞蹈綜藝節目《舞蹈風暴》成功地將新媒體與舞蹈結合在一起。在舞臺上空貼近舞者的位置有一個電蜘蛛機位,這使得觀眾在觀看作品時可以自由地旋轉屏幕畫面,360度無死角地看到舞蹈的每一個細節,讓觀眾有種身臨其境的觀感。其中有一個特效鏡頭———“風暴時刻”,采用“蝶式”的自由視角拍攝方案(舞臺一邊的攝像機可以像蝴蝶的翅膀一樣升起來,從另一個空間維度去拍攝。這種拍攝方案全球首創),128臺攝像機每一個機位都對準舞臺中心點,合成一個360度的立體影像,定格舞蹈作品中最精華的那個瞬間,人體不再僅僅是一個平面的形態,空間的轉換拓展了觀眾的想象力,使觀眾更好地抓住舞者和編導想要給觀眾傳達的每一個細節,《舞蹈風暴》中的“風暴時刻”可以說是綜藝類節目的首創。作為藝術和技術代表的這一人機交互形式給現代舞的表現形式帶來了新的突破,新的舞臺觀念、新的觀察視角、新的表現形式、技巧,也使得現代舞的創造性得到無限釋放,編導及舞者也可以更加充分地表現及傳遞創作觀念和主題思想,拓展了舞蹈表演的路徑,這也對編導和舞者提出更高、更嚴格的要求。舞蹈《不易》是胡沈員在《舞蹈風暴》比賽中的現代舞作品,整支舞蹈溫柔、抒情、流暢,富有極強的感染力和共情體驗。舞者身著不合體的白色襯衣、咖色西褲,臉上化著酒醉的妝容,把舞臺布置成臥室,灑下點點星光,表現出萬千平凡普通人的深夜情愫。用一張床表現那些不眠夜里的悲傷與失落的情緒,用錯綜復雜的心理活動講述一個寂寥失落的故事,醉者百般惆悵,舞者曲折跌宕。到了深夜,燈光下的一切回歸平靜,萬千的情愫也早已滲透人心,跳出了平凡人生的蕩氣回腸。正如胡沈員在“風暴時刻”中的動作展現,在360度時空環繞之下,昏暗的舞臺只有盒子中的硬幣閃爍著暖紅色的光,舞者將硬幣全部拋灑到空中,硬幣像煙花似的在空中綻放,增添了幾分“憧憬”和“幸福”感,仿佛是對未來的一種期許,使得舞臺在孤寂的氛圍中衍生出幾分圓滿。現代舞作品更多的是對一種情感的宣泄和表達,交互技術與舞蹈結合能夠更好地將舞者抽象的心理活動具象化地表現出來,觀眾可以從多個角度觀看,無論從哪個角度觀看都會產生一個全新的美感。這為舞蹈增添了更多的生命力,突破了舞蹈舞臺的常規定義,為新媒體技術與舞蹈藝術的結合提供了更多可能。

查看全文

象征性藝術觀念在舞教學的培養

現代舞是一種具有高度藝術性的舞蹈,是時代精神與和現代藝術相結合形成的藝術作品。現代舞主要通過簡單直接的肢體表達,將內心的情感甚至是社會內涵表達出來,這種表達方式主要是通過藝術家在實際生活中的深刻認識,并找出其中存在的象征性藝術,進而達到精神與肢體動作相結合的效果。由此可以看出,將象征性藝術應用在現代舞教學中,能夠使學生更加深刻的體會到現代舞中的含義以及其中蘊含的情感等,并對學生的象征性意識進行充分培養。

一、現代舞的發展歷程

現代舞的發展歷史距離現在已經近百年了,其主要的藝術表現形式是肢體情感表達,并且從現代舞誕生的第一天起,現代舞已經具有較高的象征性藝術。著名的德國現代舞藝術家曾經說過“現代舞就是當今時代藝術情感以及精神的相互結合,同時也是一種了解當今時代的一種手段。”同時,創造藝術的靈感來自于生活,同樣,藝術家也是社會之中的人,并不是一個獨立在社會之外的個體,藝術家只有對生活中內在的含義進行觀察和理解,才能創作出好的藝術作品。現代舞是從二十世紀開始出現的一種新的舞蹈派別,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舞的象征含義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二十世紀初,現代舞集中對當時的新時代精神進行表現,并在其中加入了一定的反抗精神。例如,西方的現代舞之母在表演《馬賽曲》的過程中就將對黑暗社會的反抗精神加入其中,通過自己的方式推翻壓迫人民的舊制度,推進人民革命,為人們塑造出一個自由的人民形象。除此之外,在《女巫舞》中,藝術家通過近乎扭曲的肢體語言向人們表達著這個世界人性的險惡,同時在當時那個物欲橫流的社會,將人們心中的貪婪和欲望表現的淋漓盡致,利用這種方式向當時的社會進行反抗。通過對現代舞的發展歷程進行了解能夠看出,現代舞是一種符合當時社會現狀的藝術表現形式,藝術家通過自己對社會現狀的理解并與肢體語言相互結合,表達著自己以及人們心中的真實情感。另外,現代舞也是一種精神和思想的體現,并且隨著時代的發展,其表現內涵也在不斷的變化。

二、現代舞中的象征性藝術

象征性藝術主要指的是通過一種事物的表達,使人們能夠體會到另一種事物,或者聯想到另一種事物的表現形式。從十八世紀到如今,藝術家們從來都沒有停止對象征性藝術的探討,其中的共同特點都是通過自己的肢體表達向人們傳遞自己的內心感受或者是社會現狀等,使人們通過觀看舞蹈聯想到其他事物。這種表現方式在心理學上稱為通感,同時這種通感也是人類的本能,由此可以看出,藝術之所以能夠經久不衰的發展下去,與藝術家對其中象征性藝術的不斷創造有很大的關系。而現代舞是一種通過抽象藝術表達情感為主要方式的藝術形式,藝術家將肢體情感與音樂相互結合,通過音樂的渲染,增強現代舞對人們的沖擊力,二者是緊密結合不可分離的,如果沒有了音樂,那么現代舞只能稱為一種扭曲的肢體動作。現代舞與其他舞種相比具有其自身獨特的魅力,與芭蕾舞相比多了一些自由不羈,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現代舞能夠表達出更深一層的含義,其主要的目的是利用自己的肢體語言表達一種思想,在此過程中激發出觀看者的情感共鳴,由此可以看出,象征性藝術在現代舞中的重要作用。例如,在《奴隸進行曲》中,表演者通過一系列的肢體動作表現自己猶如被枷鎖束縛的身體、驚恐的眼神、扭曲的身體,并艱難的在道路上前進,以上肢體動作表現出了當時俄國人們革命的艱難,同時也表現出了當時俄國人民反抗壓迫勢力的決心。由此可以看出,現代舞中的象征性藝術觀念是現代舞的靈魂,藝術家在表演創作的過程中只有將情感通過象征性藝術的方式表達出來,才能使觀眾感受到其中的魅力。

三、象征性藝術觀念在現代舞教學中的培養方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