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保險公司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8 18:20:2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相互保險公司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相互保險公司發展
一、國外相互保險公司的發展路徑
(一)早期的相互保險制度:互助理念的實踐
相互公司作為投保人自愿聯合、相互扶助、分擔風險的一種組織形態,與保險這種集腋成裘、分散風險并給予補償的經濟制度具有天然的契合性。因此,在現代保險制度發展的初期,各國都陸續出現了相互型的保險提供者。
1756年英國出現的公平保險公司以及1778年德國漢堡地區出現的HamburgischeAllgemeineVersorgungs-Arstalt,通常被認為是現代相互保險公司形態的起源。在此之前也存在過一些原始的、小規模的互助協會,如1666年英國倫敦大火后出現的火災互助保險社,1735年美洲大陸出現的家庭火險互助社,但這些早期的互助組織大多以即收即付制為基礎,缺乏以精算學為基礎進行經營的現代保險的一些基本要素。
在大陸法系與英美法系國家,相互保險公司的發展路徑各有特點。在德國,19世紀20年代誕生的相互型保險公司——科達生命,提出了一種德意志型的相互公司形式,側重于強調成員的民主自治權利。它的運作及其理念在半個多世紀后深深影響了日本保險業。日本最大的保險公司——第一生命保險相互公司的創始人矢野恒太在考察研究德國相互保險公司、特別科達生命之后,從19世紀末開始在日本積極倡導相互型保險機構的設立。他在1894年將自己設立的共濟五百名社改組為具有相互主義思想的人壽保險公司,并在1902年創立了日本第一家相互保險公司——第一生命保險相互公司。
在美國,經營財產和責任險的相互保險公司通常是某一特定地區、特定行業的企業主在勸說股份保險公司降低保費未果后,組織起來為自己的企業承保。其特點是保費低,且只承保某一行業內那些風險系數比較低的項目。這些保險公司會定期派人到承保的企業中去做檢查,對風險發生的可能性進行評估,同時還會向企業推薦防范措施,充分體現出投保互助救濟的特征。
相互保險公司風險管理研究
【摘要】由于保險公司的利潤來源于對可保風險的承擔,同時保險公司又面臨行業內部的激烈競爭和來自市場等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因此風險管理對保險公司具有重要意義,直接關系到保險公司的穩定持續經營問題。本文通過分析相互保險公司的風險管理優勢,并結合全面風險管理制度為其優化風險管理能力提供合理建議。
【關鍵詞】相互保險;風險管理;股份制保險公司;道德風險
相互保險組織以具有同質風險保障需求的群體為保障對象,通過互助合作的方式為會員提供保險服務。根據sigma統計,2014年公司資產規模排名世界前50的保險公司中有9家是相互制保險公司,根據國際合作和相互保險聯盟(ICMIF)統計,2014年相互保險占全球保險市場份額為27.1%。我國的相互保險目前正處于起步階段,2005年我國成立了第一家相互保險公司———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公司,2015年1月23日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了《相互保險組織監督試行辦法》,這是我國出臺的第一部關于相互保險組織的政策法規,2016年6月保監會通過國內三家相互制保險組織的籌備申請。雖然相互保險在我國發展較晚,但基于相互保險的本質更貼近保險本源,相互保險在我國正以快速的步伐向前發展。
一、相互保險公司相較于股份制保險公司在風險管理方面的優勢
相互保險公司和股份制保險公司作為保險市場中主要的兩種組織形式,在公司的風險管理方面,不管是在風險管理制度還是風險管理技術方面,都有很多相同之處。但是基于相互保險公司自身的特點,例如經營目的、經營方式、投資要求等,相互保險公司在管理風險的過程中又有其獨特的優勢。
(一)以投保人和被保險人的風險保障最大化為經營目標,提高了風險管理在公司中的重要性
相互保險公司發展路徑
一、國外相互保險公司的發展路徑
(一)早期的相互保險制度:互助理念的實踐
相互公司作為投保人自愿聯合、相互扶助、分擔風險的一種組織形態,與保險這種集腋成裘、分散風險并給予補償的經濟制度具有天然的契合性。因此,在現代保險制度發展的初期,各國都陸續出現了相互型的保險提供者。
1756年英國出現的公平保險公司以及1778年德國漢堡地區出現的HamburgischeAllgemeineVersorgungs-Arstalt,通常被認為是現代相互保險公司形態的起源。在此之前也存在過一些原始的、小規模的互助協會,如1666年英國倫敦大火后出現的火災互助保險社,1735年美洲大陸出現的家庭火險互助社,但這些早期的互助組織大多以即收即付制為基礎,缺乏以精算學為基礎進行經營的現代保險的一些基本要素。
在大陸法系與英美法系國家,相互保險公司的發展路徑各有特點。在德國,19世紀20年代誕生的相互型保險公司——科達生命,提出了一種德意志型的相互公司形式,側重于強調成員的民主自治權利。它的運作及其理念在半個多世紀后深深影響了日本保險業。日本最大的保險公司——第一生命保險相互公司的創始人矢野恒太在考察研究德國相互保險公司、特別科達生命之后,從19世紀末開始在日本積極倡導相互型保險機構的設立。他在1894年將自己設立的共濟五百名社改組為具有相互主義思想的人壽保險公司,并在1902年創立了日本第一家相互保險公司——第一生命保險相互公司。
在美國,經營財產和責任險的相互保險公司通常是某一特定地區、特定行業的企業主在勸說股份保險公司降低保費未果后,組織起來為自己的企業承保。其特點是保費低,且只承保某一行業內那些風險系數比較低的項目。這些保險公司會定期派人到承保的企業中去做檢查,對風險發生的可能性進行評估,同時還會向企業推薦防范措施,充分體現出投保互助救濟的特征。
相互保險公司發展路徑研討論文
[摘要]相互保險公司是國外保險行業中一種歷史悠久且具代表性的企業組織形式,近年來也為我國保險業界高度關注,成為目前正在進行修改的《保險法》中一個熱點問題。理論界對相互保險公司的法律定位以及《保險法》確認這一組織形式的必要性有一些爭議。本文擬通過對國外相互保險公司歷史發展與相關立法的回顧,梳理相互保險公司的發展脈絡,探討相互保險公司法律框架的特殊性,為我國引入這一組織形態的立法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相互保險公司,發展路徑,法律地位
我國正在建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其中包括多層次、多種形態的金融機構組織形式。相互保險公司作為保險業企業組織形態的一個特色,近年來也為我國保險業界高度關注,第一家相互制的保險公司——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公司已正式營業。目前正在進行的《保險法》修改也將相互保險公司制度作為一個重要議題。但是,由于相互保險公司這一特殊的商業組織形式在各國《公司法》中并沒有規定,法學界,特別是公司法學者對這一組織形式的法律定位還存有不少疑惑。近年來國外大型相互保險公司紛紛向股份公司轉制的浪潮,也使一些人質疑我國《保險法》確認相互保險公司這一組織形式的必要性。
一、國外相互保險公司的發展路徑
(一)早期的相互保險制度:互助理念的實踐
相互公司作為投保人自愿聯合、相互扶助、分擔風險的一種組織形態,與保險這種集腋成裘、分散風險并給予補償的經濟制度具有天然的契合性。因此,在現代保險制度發展的初期,各國都陸續出現了相互型的保險提供者。
保險適用性分析管理論文
內容提要相互保險是保險業的主要形式之一,約占據了全球保險市場份額的五分之二,但是在我國幾乎是一片空白。本文旨在分析相互保險在中國的適用性。全文先對中國保險市場總體情況進行分析,然后具體分析了相互保險在我國壽險和非壽險市場特別是在農業保險和特殊行業保險的適用性。最后得出結論:相互保險在中國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是改善我國保險市場的必然選擇。
關鍵詞相互保險適用性
一、概述
相互保險是當今世界保險市場上最主要的形式之一,它是指由一些對同一危險有某種保障要求的人所組成的組織,以互相幫助為目的,實行“共享收益,共攤風險”。集團成員交納保費形成基金,發生災害損失時用這筆基金來彌補災害損失。相互保險主要有相互保險社、保險合作社、交互保險社和相互保險公司四種形式。其中,發展最成熟的是相互保險公司——所有參加保險的人為自己辦理保險而合作成立的法人組織。相互保險公司歷史悠久,起源于中世紀歐洲的基爾特組織——為組織會員及其家庭成員在生老或病亡時提供經濟保障的行會。相互保險公司是保險業特有的組織形態,它沒有股東,投保人根據公司章程的規定向公司交納保險費后成為作為法人的組成人員(會員),公司根據合同約定進行賠付,從事相互保險活動。公司會員是保險人和被保險人的統一體,當保險合同終止時,會員與公司的保險關系隨之消失。
相互保險在全球保險市場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據Sigma雜志1997年統計,在美、日、英、德、法這五個最重要的保險市場上,相互保險公司占了日本保險市場份額的近四分之三,美國的三分之一,法國的六分之一,英國的四分之一。總體而言,相互保險公司總共承保了世界頭五大保險市場42%的份額,擁有約五分之二的全球市場份額。相互保險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良好的業績主要在于和股份保險公司相比,它擁有以下優勢:
相互保險采用“自己投保自己承保”的方式,將保險人和被保險人的身份合一,從而規避了投保人和所有者之間的矛盾,降低運行成本。
保險適用性分析管理論文
內容提要相互保險是保險業的主要形式之一,約占據了全球保險市場份額的五分之二,但是在我國幾乎是一片空白。本文旨在分析相互保險在中國的適用性。全文先對中國保險市場總體情況進行分析,然后具體分析了相互保險在我國壽險和非壽險市場特別是在農業保險和特殊行業保險的適用性。最后得出結論:相互保險在中國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是改善我國保險市場的必然選擇。
關鍵詞相互保險適用性
一、概述
相互保險是當今世界保險市場上最主要的形式之一,它是指由一些對同一危險有某種保障要求的人所組成的組織,以互相幫助為目的,實行“共享收益,共攤風險”。集團成員交納保費形成基金,發生災害損失時用這筆基金來彌補災害損失。相互保險主要有相互保險社、保險合作社、交互保險社和相互保險公司四種形式。其中,發展最成熟的是相互保險公司——所有參加保險的人為自己辦理保險而合作成立的法人組織。相互保險公司歷史悠久,起源于中世紀歐洲的基爾特組織——為組織會員及其家庭成員在生老或病亡時提供經濟保障的行會。相互保險公司是保險業特有的組織形態,它沒有股東,投保人根據公司章程的規定向公司交納保險費后成為作為法人的組成人員(會員),公司根據合同約定進行賠付,從事相互保險活動。公司會員是保險人和被保險人的統一體,當保險合同終止時,會員與公司的保險關系隨之消失。
相互保險在全球保險市場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據Sigma雜志1997年統計,在美、日、英、德、法這五個最重要的保險市場上,相互保險公司占了日本保險市場份額的近四分之三,美國的三分之一,法國的六分之一,英國的四分之一。總體而言,相互保險公司總共承保了世界頭五大保險市場42%的份額,擁有約五分之二的全球市場份額。相互保險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良好的業績主要在于和股份保險公司相比,它擁有以下優勢:
相互保險采用“自己投保自己承保”的方式,將保險人和被保險人的身份合一,從而規避了投保人和所有者之間的矛盾,降低運行成本。
眾籌相互保險運作模式及障礙分析
摘要:在移動互聯網的飛速創新和發展下,新模式、新業態在中國不斷涌現。眾籌模式的出現為我國相互保險的發展開辟了新路徑。本文從分析眾籌相互保險的運作模式入手,根據當前眾籌相互保險的四種運作模式的實際運行情況,找出其運行中存在的在法律方面、平臺監管方面、市場認同方面的障礙,并提出相關建議,以促進這一有利于國計民生的新型互聯網險種的發展。
關鍵詞:眾籌相互保險;運行模式;障礙
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推動著各類新型創業形式的興起,眾籌相互保險應運而生。2015年《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明確指出:“支持保險資金參與創業創新,發展相互保險等新業務”,這一指導意見為眾籌相互保險的發展提供了政策基礎。隨著指導意見的出臺,眾籌相互保險借勢而興,其險種類型也日益豐富。這一保險業的創新形式不但革新了保險行業,也推動了互聯網金融和現代新型保險事業的發展。
1眾籌相互保險的運作模式
眾籌主要是以團購和預購相結合的方式,向互聯網上的網民籌集項目的模式,越來越多的中小型企業和個人都可以獲得一定的資金支持實現自己的夢想。相互保險則是指具有同質風險的單位或個人,通過訂立合同成為會員,會員繳納的保費將成立互助基金,在發生事故后使用互助基金進行賠償。眾籌相互保險則是相互保險通過眾籌模式進行資金籌集,網上營銷等新型相互保險發展模式。眾籌模式與相互保險的結合,為保險行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活力,它不僅使人們的參與度提高,同時也減少了保險公司的融資成本,使保險行業發展的更加迅速。雖然相互保險的發展歷史悠久,但在我國相互保險仍然處于萌芽期,缺乏經驗和方法。眾籌相互保險的運作模式與傳統的相互保險存在很大的差異。在所有權上,眾籌相互保險公司中的會員將股東、投保人和受益人三種身份合一,這種新業態將改變經濟史。在眾籌相互保險公司中,公司為解決股東和投保人的道德風險問題將信息透明化,并通過大數據等先進科技技術遏制逆向選擇問題,在眾籌相互保險中其會員存在共生關系,而且隨著產業鏈條的擴張,這種關系會通過信息傳導的反饋機制得到加強。眾籌相互保險主要有四種模式:一是互聯網模式的眾保模式,代表有E互助、抗癌公社等。我國的抗癌公社和E互助是發展的比較早的眾籌相互保險組織,在成立初期便實現了會員的爆發式增長,這是傳統的相互保險公司所不能做到的。二是針對特定人群的相互保險,南開大學天津校友會成立了“天津公能”相互健康保險公司,該公司初始運營資金就有1億元。這類的相互保險所面對的消費群體不論是在經濟實力,還是面臨的風險等各方面都具有一致性。同時會員都是在校的校友、同事等,存在情感因素的聯系,比較容易開展業務。三是特定險種的相互保險,這種類型的代表公司是安平責任相互保險公司。安平責任相互保險公司主要是為中介機構提供職業責任保險,在技術和條件成熟后,將開展會計師、審計師、上市公司高管等職業責任保險和其他財產保險。四是上市公司參與的相互保險,代表公司是由博暉創新、騰邦國際、新國都、湯臣倍健四家公司擬成立的相互壽險公司。上市公司參與設立相互保險公司并非為了盈利,而是為了與自身業務產生協同效應。在以上四種模式中,眾保模式最適合在我國發展。隨著我國互聯網經濟的迅速發展,互聯網“+”理念已經深入各個行業,其中,互聯網對保險業的沖擊影響也是不言而喻的。眾籌相互保險中的眾保模式主要就是通過互聯網經營銷售的一種方式,相對于其它模式,眾保模式有“多、快、好、省”的優勢。眾保模式中,“多”是指相互保險在初期可以快速的吸取會員,從而相互保險公司可以快速的籌集初始資金;“快”是指在會員投保的過程中,會員可通過互聯網平臺快速的獲取相關信息;“好”是指相互保險組織不以盈利為首要目的,主要是以保障為第一目的;“省”是指眾籌相互保險借助互聯網平臺,大大降低了運營成本。
2眾籌相互保險運行中的障礙
農業相互制保險模式的可行性論文
關鍵詞:農業保險;相互制保險
提要:相互制保險作為農業保險的一種模式在我國已試行了四年,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其中法律法規的缺失是最為嚴重的一個,其次就是財政補貼力度不足限制了相互制保險在我國的發展。
農業保險是世界各國支持和穩定農業生產的三大政策性措施之一。發展農業保險既是農業生產面臨自然風險的客觀需要,又是保障農村經濟持續發展,乃至促進整個國民經濟健康發展和安定社會生活的必然要求。由此,我國對現有的各種農業保險模式進行實踐,其中就包括相互保險,它也是現在各國普遍采取的農業保險模式。
一、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公司的成立
針對我國農業保險日趨萎縮的現狀,2004年保監會加大了農業保險的實施力度,嘗試多種模式。2005年1月11日,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公司(簡稱陽光保險)正式掛牌開業。陽光保險是經保監會批準成立的我國第一家相互制保險公司,它的建立突破了《公司法》和《保險法》,填補了我國相互制公司模式的空白,標志著我國農業保險邁出了新的一步。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公司是在黑龍江墾區開辦14年農業互助保險的基礎上,由該區20萬農戶發起設立的、以投保人作為法人組成成員、以從事相互保險為目的的法人機構。
農業保險,是以生長期、可收獲期的農作物和養殖動物作為保險標的,在保險標的遭受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而發生經濟損失時,由保險人承擔賠償責任的保險。農業保險的標的物受自然條件的影響很大,農業保險承擔的危險也非常復雜,多數危險屬于巨災型,農業保險業務存在高風險、高賠付、預期收益有限等特點,經營風險大。另外,農業保險業務分散,管理費用和經營成本都非常高。農業保險的這些特點決定了其從整體上不具盈利性,農業保險產品難以商品化,農業保險業務不能夠按照商業保險的一般規則進行經營。
相互制保險在的發展透析
摘要:相互制保險作為農業保險的一種模式在我國已試行了四年,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其中法律法規的缺失是最為嚴重的一個,其次就是財政補貼力度不足限制了相互制保險在我國的發展。
關鍵詞:農業保險;相互制保險
農業保險是世界各國支持和穩定農業生產的三大政策性措施之一。發展農業保險既是農業生產面臨自然風險的客觀需要,又是保障農村經濟持續發展,乃至促進整個國民經濟健康發展和安定社會生活的必然要求。由此,我國對現有的各種農業保險模式進行實踐,其中就包括相互保險,它也是現在各國普遍采取的農業保險模式。
一、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公司的成立
針對我國農業保險日趨萎縮的現狀,2004年保監會加大了農業保險的實施力度,嘗試多種模式。2005年1月11日,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公司(簡稱陽光保險)正式掛牌開業。陽光保險是經保監會批準成立的我國第一家相互制保險公司,它的建立突破了《公司法》和《保險法》,填補了我國相互制公司模式的空白,標志著我國農業保險邁出了新的一步。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公司是在黑龍江墾區開辦14年農業互助保險的基礎上,由該區20萬農戶發起設立的、以投保人作為法人組成成員、以從事相互保險為目的的法人機構。
農業保險,是以生長期、可收獲期的農作物和養殖動物作為保險標的,在保險標的遭受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而發生經濟損失時,由保險人承擔賠償責任的保險。農業保險的標的物受自然條件的影響很大,農業保險承擔的危險也非常復雜,多數危險屬于巨災型,農業保險業務存在高風險、高賠付、預期收益有限等特點,經營風險大。另外,農業保險業務分散,管理費用和經營成本都非常高。農業保險的這些特點決定了其從整體上不具盈利性,農業保險產品難以商品化,農業保險業務不能夠按照商業保險的一般規則進行經營。
保險公司多元化組織管理論文
一、保險公司組織形式多元化的內容及特點
在世界范圍內各國多元化保險公司組織形式的內容各具特點,但通常包括以下三種類型:就經營主體而言,有國有保險公司,也有私營保險公司;就經營目的而言,有營利性保險公司如個人保險組織,保險股份公司,也有非營利性保險公司如相互保險社,交互保險社,相互保險公司,保險合作社;此外還有隨著近代保險業的發展派生的特殊保險公司組織形式如自己保險,專屬公司。上述三類保險公司共同存在,共同發展,互相轉化,不斷創新,從而形成了保險公司組織的多元化。
(一)國有保險公司。它是由政府或公共團體所有并經營。根據其經營目的,可分為兩類:一是以增加財政收入為營利目的的,即商業性國有保險公司。這是我國保險公司重要的組織形式之一,在我國保險市場上占主導地位。它可以是非壟斷性的,與私營保險公司自由競爭,平等地成為市場主體的一部分;也可以是壟斷性的具有經營獨占權,從事一些特別險種的經營,如美國國有保險公司經營的銀行存款保險。我國國有獨資保險公司就經歷了從壟斷性到非壟斷性的轉變。二是為實施宏觀政策而無營利動機的,即強制性國有保險公司。通常各國實施的社會保險或政策保險大都采取這種形式。當前國有保險公司在組織形式上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主要是國有保險公司并非都由政府出資設立,也并不必須由政府設機構經營。有的政府制定法律,規定某些公共團體為保險經營主體;有的政府成為私營保險公司的大股東;有的政府與私營保險公司簽訂合同,授權其在一定的地區經營某種業務;有的政府對巨災風險組織多家私營保險公司組成團體經營;有的政府給予保險公司補助金或接受再保險等。這些形式只要不改變其國家所有的性質都可以成為國有保險公司的組織形式。
(二)個人保險組織。其典型代表是英國倫敦的勞合社。勞合社是個人保險商的集合組織,它雖具公司形式但實際上是保險組合,負責提供交易場所,制定交易程序,與經營相比更偏重管理,類似證券交易所。個人保險組織的主要特點是負獨立責任與無限責任。近年來勞合社虧損嚴重,據統計僅1987-1992年勞合社就虧損126億美元,與此同時由于負無限責任,破產及訴訟案件也不斷發生,因此從保險業的發展看其前途并不樂觀,即使有的國家采取個人保險組織的形式也在業務承攬及承保責任方面作了很多改革,使之成為一種新的混合形式,以作為多元化保險公司組織形式的補充。
(三)保險股份公司。它最早出現于荷蘭,而后由于其組織較為嚴密健全,適合保險經營而逐漸為各國保險業普遍采用。其主要特點是:(1)資本容易籌集,實行資本與經營分離的制度;(2)經營效率較高,追求利潤最大化;(3)組織規模較大,方便吸引優秀人才;(4)采取確定保費制,承保時保費成本確定不必事后補交。保險股份公司是我國保險公司主要的組織形式,我國新成立的中資保險公司基本上采取這種組織形式。近年來由于世界股票市場不斷壯大,使股份公司資本易于籌集的優勢更加明顯。因此我國保險公司組織的多元化應充分考慮這一組織形式。
(四)相互保險組織。不以營利為目的,是非營利性的保險公司組織形式,它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