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利潤率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1 08:42:4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行業利潤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行業利潤率

行業利潤率問題及規范化綜述

關鍵詞:行業利潤率、利潤率非平均化、貧富差距擴大、高利潤率行業、通貨膨脹

摘要:本文從我國社會主義的基本國情出發,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分析了造成我國通貨膨脹壓力和貧富差距持續擴大的現象,提出行業利潤率非平均化,部分行業利潤率過高,是造成我國貧富差距和通貨膨脹的重要原因。作者結合馬克思和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家關于利潤率的相關學說,提出了利潤率對貧富差距和通貨膨脹的影響路徑,分析了我國行業利潤率的現實及其影響,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有較大幅度的提高。但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影響經濟健康發展的問題和不安定因素,如通貨貧富差距過大、膨脹水平較高等。對于這些問題,大多是基于西方經濟學予以分析和解釋的,基于政治經濟學角度的分析和對策相對較少。

一、行業利潤率理論源流梳理

1、古典經濟學對利潤、利潤率的觀點

利潤、利潤率是狹義政治經濟學的重要理論概念和研究范疇,各個時代、各個學派的經濟學家都對其做了重點的論述。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將工人使原料增加的價值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用于支付自己的工資,另一部分是他們的雇主因為提前預支原料和工資的全部資本的利潤。”[i]在這個基礎上,斯密認為:“資本的利潤只不過是為了某種勞動,即監督和指揮某種勞動所支付的工資罷了。”[ii]可見,斯密認為利潤實質上是資本所有者因為運用資本所得的工資報酬,而且利潤率的大小實際上決定了收入分配的方式,因為工人工資和資本家利潤是構成一定價值的兩部分,是相互矛盾的,利潤率的上升以工人工資的下降為前提。其中隱含著這樣的邏輯:“利潤率提高→收入分配方式改變→收入差距擴大。”

查看全文

行業利潤率現實問題及規范化闡述

關鍵詞:行業利潤率、利潤率非平均化、貧富差距擴大、高利潤率行業、通貨膨脹

摘要:本文從我國社會主義的基本國情出發,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分析了造成我國通貨膨脹壓力和貧富差距持續擴大的現象,提出行業利潤率非平均化,部分行業利潤率過高,是造成我國貧富差距和通貨膨脹的重要原因。作者結合馬克思和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家關于利潤率的相關學說,提出了利潤率對貧富差距和通貨膨脹的影響路徑,分析了我國行業利潤率的現實及其影響,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有較大幅度的提高。但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影響經濟健康發展的問題和不安定因素,如通貨貧富差距過大、膨脹水平較高等。對于這些問題,大多是基于西方經濟學予以分析和解釋的,基于政治經濟學角度的分析和對策相對較少。

一、行業利潤率理論源流梳理

1、古典經濟學對利潤、利潤率的觀點

利潤、利潤率是狹義政治經濟學的重要理論概念和研究范疇,各個時代、各個學派的經濟學家都對其做了重點的論述。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將工人使原料增加的價值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用于支付自己的工資,另一部分是他們的雇主因為提前預支原料和工資的全部資本的利潤。”[i]在這個基礎上,斯密認為:“資本的利潤只不過是為了某種勞動,即監督和指揮某種勞動所支付的工資罷了。”[ii]可見,斯密認為利潤實質上是資本所有者因為運用資本所得的工資報酬,而且利潤率的大小實際上決定了收入分配的方式,因為工人工資和資本家利潤是構成一定價值的兩部分,是相互矛盾的,利潤率的上升以工人工資的下降為前提。其中隱含著這樣的邏輯:“利潤率提高→收入分配方式改變→收入差距擴大。”

查看全文

基準利潤率調研報告

由于企業成本結轉的復雜性,特別是工業企業的工藝流程多樣性,一直以來,對企業成本核算準確性的核查都是企業所得稅管理難點。基于企業在生產經營未發生重大變化且持續經營的情況下,企業基準利潤率是一個相對穩定值的基本假設,我們探索了基準主營業務利潤率(以下簡稱基準利潤率)的管理方法,通過對企業利潤理論值與實際值的比較,以達到對企業成本核算進行監管的效果。如果企業的生產經營發生重大變化,則需重新確定基準利潤率的理論值。該方法適用于正常經營的查賬征收工業企業。

一、基準利潤率的含義

(一)基準利潤率分類

根據基準利潤率測定目的和對象的不同可分為:產品基準利潤率、企業基準利潤率和行業基準利潤率。

1、產品基準利潤率根據企業的單個產品品種進行采集計算,產品品種繁多時,可以按產品大類進行采集。

2、企業基準利潤率將本企業各種產品的基準利潤率進行數學計算形成,主要用于同一企業不同時期的縱向比較。

查看全文

環境規制對企業利潤率的啟示論文

[摘要]我們使用中國36個工業行業2001—2006年的面板數據,實證分析了環境規制對企業利潤率的影響。結果顯示:環境規制對銷售利潤率沒有顯著影響,但是對滯后1期的成本費用利潤率有顯著的正向影響,這表明,從長期看環境規制對企業利潤率的提高有一定程度的積極作用。導致這一結果產生的原因是,環境規制促進了企業的技術創新,彌補并超過了環境規制給企業生產帶來的不利影響,從而導致企業利潤率提高。實證分析還顯示,環境規制對企業擁有專利數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關鍵詞]環境規制;企業利潤率;技術創新

一、引言

從20世紀70年代環境保護運動開始,人們在加強環境規制治理工業污染的同時,就對環境規制政策實施可能對企業生產率和利潤率等帶來的影響,給與了極大的關注。對于環境規制與企業利潤率的關系,學術界主要有兩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環境規制將導致企業效益的下降。由于環境規制要求企業投資于污染防治或者繳納污染稅費,導致企業生產成本增加,這不僅會使得生產率下降,而且會造成產出減少、價格提高和利潤率的降低。此外,環境投資還可能擠占企業的其他生產性、盈利性投資,從而對企業的利潤率產生不利影響。第二種觀點認為,合理設置的環境規制政策通過刺激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可以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國際競爭力。后一觀點由邁克爾·波特等人(1991)提出,被稱為“波特”假說。他們認為,恰當設計的環境規制政策可以促進企業的技術創新,從而產生創新補償作用,彌補甚至超過環境規制給企業生產成本和利潤率等帶來的不利影響,達到環境績效和企業經濟績效同時改進的“雙贏”狀態。

雖然眾多學者對環境規制與企業利潤率等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大量的實證分析,但是并沒有得出一致的結論。Branlnnulun,FareandGrosskopf(1995)使用1989年和1990年41家瑞典紙漿和造紙企業數據,采用非參數的技術模型比較了受規制與不受規制下企業利潤的不同,結果發現,有些企業由于環境規制導致利潤下降,也有些企業利潤不受規制的影響。Sancho,TadeoandMartinez(2000)使用效率指數對西班牙木制品和家具制造企業在環境規制下的產出和生產效率進行了實證分析,發現環境規制對產出和生產效率都有負的影響。AJpay,BuccolaandKerkvliet(2002)使用利潤函數考察了環境規制對美國和墨西哥食品加工企業利潤率和生產率的影響,發現在1971—1994年間,環境規制對墨西哥食品加工企業的利潤率影響為負,但是對生產率的影響為正;環境規制對美國食品加工企業的利潤率影響不顯著,對生產率有負的影響。黃德春和劉志彪(2006)通過在Robert模型中引入技術系數,分析了環境規制對企業生產的影響。結果表明,環境規制在給企業帶來直接費用的同時,也會激發一定程度的技術創新,部分或全部地抵消這些成本,因此,環境規制可以同時減少污染和提高生產效率。

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面臨著嚴峻的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工業污染防治與企業經濟效益提高間的權衡問題,這就要求環境規制政策在達到污染防治目標的同時,盡可能減少對企業利潤率等的不利影響,甚至達到污染控制與企業經濟效益提高的“雙贏”目標。因此,研究環境規制與我國企業經濟效益之間的關系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有鑒于此,本文使用我國36個工業行業2001—2006年的面板數據,實證分析環境規制對企業利潤率的影響,并針對我國實際情況提出一些政策建議。

查看全文

各種環境制約對企業盈利率的影響論文

[摘要]我們使用中國36個工業行業2001—2006年的面板數據,實證分析了環境規制對企業利潤率的影響。結果顯示:環境規制對銷售利潤率沒有顯著影響,但是對滯后1期的成本費用利潤率有顯著的正向影響,這表明,從長期看環境規制對企業利潤率的提高有一定程度的積極作用。導致這一結果產生的原因是,環境規制促進了企業的技術創新,彌補并超過了環境規制給企業生產帶來的不利影響,從而導致企業利潤率提高。實證分析還顯示,環境規制對企業擁有專利數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關鍵詞]環境規制;企業利潤率;技術創新

一、引言

從20世紀70年代環境保護運動開始,人們在加強環境規制治理工業污染的同時,就對環境規制政策實施可能對企業生產率和利潤率等帶來的影響,給與了極大的關注。對于環境規制與企業利潤率的關系,學術界主要有兩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環境規制將導致企業效益的下降。由于環境規制要求企業投資于污染防治或者繳納污染稅費,導致企業生產成本增加,這不僅會使得生產率下降,而且會造成產出減少、價格提高和利潤率的降低。此外,環境投資還可能擠占企業的其他生產性、盈利性投資,從而對企業的利潤率產生不利影響。第二種觀點認為,合理設置的環境規制政策通過刺激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可以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國際競爭力。后一觀點由邁克爾·波特等人(1991)提出,被稱為“波特”假說。他們認為,恰當設計的環境規制政策可以促進企業的技術創新,從而產生創新補償作用,彌補甚至超過環境規制給企業生產成本和利潤率等帶來的不利影響,達到環境績效和企業經濟績效同時改進的“雙贏”狀態。

雖然眾多學者對環境規制與企業利潤率等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大量的實證分析,但是并沒有得出一致的結論。Branlnnulun,FareandGrosskopf(1995)使用1989年和1990年41家瑞典紙漿和造紙企業數據,采用非參數的技術模型比較了受規制與不受規制下企業利潤的不同,結果發現,有些企業由于環境規制導致利潤下降,也有些企業利潤不受規制的影響。Sancho,TadeoandMartinez(2000)使用效率指數對西班牙木制品和家具制造企業在環境規制下的產出和生產效率進行了實證分析,發現環境規制對產出和生產效率都有負的影響。AJpay,BuccolaandKerkvliet(2002)使用利潤函數考察了環境規制對美國和墨西哥食品加工企業利潤率和生產率的影響,發現在1971—1994年間,環境規制對墨西哥食品加工企業的利潤率影響為負,但是對生產率的影響為正;環境規制對美國食品加工企業的利潤率影響不顯著,對生產率有負的影響。黃德春和劉志彪(2006)通過在Robert模型中引入技術系數,分析了環境規制對企業生產的影響。結果表明,環境規制在給企業帶來直接費用的同時,也會激發一定程度的技術創新,部分或全部地抵消這些成本,因此,環境規制可以同時減少污染和提高生產效率。

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面臨著嚴峻的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工業污染防治與企業經濟效益提高間的權衡問題,這就要求環境規制政策在達到污染防治目標的同時,盡可能減少對企業利潤率等的不利影響,甚至達到污染控制與企業經濟效益提高的“雙贏”目標。因此,研究環境規制與我國企業經濟效益之間的關系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有鑒于此,本文使用我國36個工業行業2001—2006年的面板數據,實證分析環境規制對企業利潤率的影響,并針對我國實際情況提出一些政策建議。

查看全文

環境保護要求對企業的影響研究論文

[摘要]我們使用中國36個工業行業2001—2006年的面板數據,實證分析了環境規制對企業利潤率的影響。結果顯示:環境規制對銷售利潤率沒有顯著影響,但是對滯后1期的成本費用利潤率有顯著的正向影響,這表明,從長期看環境規制對企業利潤率的提高有一定程度的積極作用。導致這一結果產生的原因是,環境規制促進了企業的技術創新,彌補并超過了環境規制給企業生產帶來的不利影響,從而導致企業利潤率提高。實證分析還顯示,環境規制對企業擁有專利數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關鍵詞]環境規制;企業利潤率;技術創新

一、引言

從20世紀70年代環境保護運動開始,人們在加強環境規制治理工業污染的同時,就對環境規制政策實施可能對企業生產率和利潤率等帶來的影響,給與了極大的關注。對于環境規制與企業利潤率的關系,學術界主要有兩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環境規制將導致企業效益的下降。由于環境規制要求企業投資于污染防治或者繳納污染稅費,導致企業生產成本增加,這不僅會使得生產率下降,而且會造成產出減少、價格提高和利潤率的降低。此外,環境投資還可能擠占企業的其他生產性、盈利性投資,從而對企業的利潤率產生不利影響。第二種觀點認為,合理設置的環境規制政策通過刺激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可以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國際競爭力。后一觀點由邁克爾·波特等人(1991)提出,被稱為“波特”假說。他們認為,恰當設計的環境規制政策可以促進企業的技術創新,從而產生創新補償作用,彌補甚至超過環境規制給企業生產成本和利潤率等帶來的不利影響,達到環境績效和企業經濟績效同時改進的“雙贏”狀態。

雖然眾多學者對環境規制與企業利潤率等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大量的實證分析,但是并沒有得出一致的結論。Branlnnulun,FareandGrosskopf(1995)使用1989年和1990年41家瑞典紙漿和造紙企業數據,采用非參數的技術模型比較了受規制與不受規制下企業利潤的不同,結果發現,有些企業由于環境規制導致利潤下降,也有些企業利潤不受規制的影響。Sancho,TadeoandMartinez(2000)使用效率指數對西班牙木制品和家具制造企業在環境規制下的產出和生產效率進行了實證分析,發現環境規制對產出和生產效率都有負的影響。AJpay,BuccolaandKerkvliet(2002)使用利潤函數考察了環境規制對美國和墨西哥食品加工企業利潤率和生產率的影響,發現在1971—1994年間,環境規制對墨西哥食品加工企業的利潤率影響為負,但是對生產率的影響為正;環境規制對美國食品加工企業的利潤率影響不顯著,對生產率有負的影響。黃德春和劉志彪(2006)通過在Robert模型中引入技術系數,分析了環境規制對企業生產的影響。結果表明,環境規制在給企業帶來直接費用的同時,也會激發一定程度的技術創新,部分或全部地抵消這些成本,因此,環境規制可以同時減少污染和提高生產效率。

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面臨著嚴峻的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工業污染防治與企業經濟效益提高間的權衡問題,這就要求環境規制政策在達到污染防治目標的同時,盡可能減少對企業利潤率等的不利影響,甚至達到污染控制與企業經濟效益提高的“雙贏”目標。因此,研究環境規制與我國企業經濟效益之間的關系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有鑒于此,本文使用我國36個工業行業2001—2006年的面板數據,實證分析環境規制對企業利潤率的影響,并針對我國實際情況提出一些政策建議。

查看全文

環境規制對企業的影響論文

[摘要]我們使用中國36個工業行業2001—2006年的面板數據,實證分析了環境規制對企業利潤率的影響。結果顯示:環境規制對銷售利潤率沒有顯著影響,但是對滯后1期的成本費用利潤率有顯著的正向影響,這表明,從長期看環境規制對企業利潤率的提高有一定程度的積極作用。導致這一結果產生的原因是,環境規制促進了企業的技術創新,彌補并超過了環境規制給企業生產帶來的不利影響,從而導致企業利潤率提高。實證分析還顯示,環境規制對企業擁有專利數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關鍵詞]環境規制;企業利潤率;技術創新

[中圖分類號]F270.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2670(2010)02—0078—04

一、引言

從20世紀70年代環境保護運動開始,人們在加強環境規制治理工業污染的同時,就對環境規制政策實施可能對企業生產率和利潤率等帶來的影響,給與了極大的關注。對于環境規制與企業利潤率的關系,學術界主要有兩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環境規制將導致企業效益的下降。由于環境規制要求企業投資于污染防治或者繳納污染稅費,導致企業生產成本增加,這不僅會使得生產率下降,而且會造成產出減少、價格提高和利潤率的降低。此外,環境投資還可能擠占企業的其他生產性、盈利性投資,從而對企業的利潤率產生不利影響。第二種觀點認為,合理設置的環境規制政策通過刺激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可以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國際競爭力。后一觀點由邁克爾·波特等人(1991)提出,被稱為“波特”假說。他們認為,恰當設計的環境規制政策可以促進企業的技術創新,從而產生創新補償作用,彌補甚至超過環境規制給企業生產成本和利潤率等帶來的不利影響,達到環境績效和企業經濟績效同時改進的“雙贏”狀態。

雖然眾多學者對環境規制與企業利潤率等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大量的實證分析,但是并沒有得出一致的結論。Branlnnulun,FareandGrosskopf(1995)使用1989年和1990年41家瑞典紙漿和造紙企業數據,采用非參數的技術模型比較了受規制與不受規制下企業利潤的不同,結果發現,有些企業由于環境規制導致利潤下降,也有些企業利潤不受規制的影響。Sancho,TadeoandMartinez(2000)使用效率指數對西班牙木制品和家具制造企業在環境規制下的產出和生產效率進行了實證分析,發現環境規制對產出和生產效率都有負的影響。AJpay,BuccolaandKerkvliet(2002)使用利潤函數考察了環境規制對美國和墨西哥食品加工企業利潤率和生產率的影響,發現在1971—1994年間,環境規制對墨西哥食品加工企業的利潤率影響為負,但是對生產率的影響為正;環境規制對美國食品加工企業的利潤率影響不顯著,對生產率有負的影響。黃德春和劉志彪(2006)通過在Robert模型中引入技術系數,分析了環境規制對企業生產的影響。結果表明,環境規制在給企業帶來直接費用的同時,也會激發一定程度的技術創新,部分或全部地抵消這些成本,因此,環境規制可以同時減少污染和提高生產效率。

查看全文

環境規制對企業利潤率的影響探索

[摘要]我們使用中國36個工業行業2001—2006年的面板數據,實證分析了環境規制對企業利潤率的影響。結果顯示:環境規制對銷售利潤率沒有顯著影響,但是對滯后1期的成本費用利潤率有顯著的正向影響,這表明,從長期看環境規制對企業利潤率的提高有一定程度的積極作用。導致這一結果產生的原因是,環境規制促進了企業的技術創新,彌補并超過了環境規制給企業生產帶來的不利影響,從而導致企業利潤率提高。實證分析還顯示,環境規制對企業擁有專利數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關鍵詞]環境規制;企業利潤率;技術創新

一、引言

從20世紀70年代環境保護運動開始,人們在加強環境規制治理工業污染的同時,就對環境規制政策實施可能對企業生產率和利潤率等帶來的影響,給與了極大的關注。對于環境規制與企業利潤率的關系,學術界主要有兩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環境規制將導致企業效益的下降。由于環境規制要求企業投資于污染防治或者繳納污染稅費,導致企業生產成本增加,這不僅會使得生產率下降,而且會造成產出減少、價格提高和利潤率的降低。此外,環境投資還可能擠占企業的其他生產性、盈利性投資,從而對企業的利潤率產生不利影響。第二種觀點認為,合理設置的環境規制政策通過刺激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可以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國際競爭力。后一觀點由邁克爾·波特等人(1991)提出,被稱為“波特”假說。他們認為,恰當設計的環境規制政策可以促進企業的技術創新,從而產生創新補償作用,彌補甚至超過環境規制給企業生產成本和利潤率等帶來的不利影響,達到環境績效和企業經濟績效同時改進的“雙贏”狀態。

雖然眾多學者對環境規制與企業利潤率等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大量的實證分析,但是并沒有得出一致的結論。Branlnnulun,FareandGrosskopf(1995)使用1989年和1990年41家瑞典紙漿和造紙企業數據,采用非參數的技術模型比較了受規制與不受規制下企業利潤的不同,結果發現,有些企業由于環境規制導致利潤下降,也有些企業利潤不受規制的影響。Sancho,TadeoandMartinez(2000)使用效率指數對西班牙木制品和家具制造企業在環境規制下的產出和生產效率進行了實證分析,發現環境規制對產出和生產效率都有負的影響。AJpay,BuccolaandKerkvliet(2002)使用利潤函數考察了環境規制對美國和墨西哥食品加工企業利潤率和生產率的影響,發現在1971—1994年間,環境規制對墨西哥食品加工企業的利潤率影響為負,但是對生產率的影響為正;環境規制對美國食品加工企業的利潤率影響不顯著,對生產率有負的影響。黃德春和劉志彪(2006)通過在Robert模型中引入技術系數,分析了環境規制對企業生產的影響。結果表明,環境規制在給企業帶來直接費用的同時,也會激發一定程度的技術創新,部分或全部地抵消這些成本,因此,環境規制可以同時減少污染和提高生產效率。

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面臨著嚴峻的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工業污染防治與企業經濟效益提高間的權衡問題,這就要求環境規制政策在達到污染防治目標的同時,盡可能減少對企業利潤率等的不利影響,甚至達到污染控制與企業經濟效益提高的“雙贏”目標。因此,研究環境規制與我國企業經濟效益之間的關系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有鑒于此,本文使用我國36個工業行業2001—2006年的面板數據,實證分析環境規制對企業利潤率的影響,并針對我國實際情況提出一些政策建議。

查看全文

經濟普查工業數據質量審核通知

各縣、區、開發區經濟普查辦公室:

當前全市的經濟普查工作已進入登記填報階段,為保證*市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數據質量,必須認真抓好普查數據審核評估這一關鍵環節,為科學有效地開展報表質量審核工作,嚴格地把好數據審核關,強化普查報表數據質量審核,切實提高普查數據質量。現將有關基層普查表重點審核指標及要求下發如下:

(一)規模上工業企業

重點審核指標:工業總產值,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營業費用,管理費用(其中稅金),財務費用(其中利息支出),營業利潤,補貼收入,本年應付工資總額,本年應付福利費總額,本年應交增值稅。

B103規模以上工業主要經濟指標

1、利潤率分行業核實。

查看全文

環境規章對企業利潤率的影響

[摘要]我們使用中國36個工業行業2001—2006年的面板數據,實證分析了環境規制對企業利潤率的影響。結果顯示:環境規制對銷售利潤率沒有顯著影響,但是對滯后1期的成本費用利潤率有顯著的正向影響,這表明,從長期看環境規制對企業利潤率的提高有一定程度的積極作用。導致這一結果產生的原因是,環境規制促進了企業的技術創新,彌補并超過了環境規制給企業生產帶來的不利影響,從而導致企業利潤率提高。實證分析還顯示,環境規制對企業擁有專利數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關鍵詞]環境規制;企業利潤率;技術創新

一、引言

從20世紀70年代環境保護運動開始,人們在加強環境規制治理工業污染的同時,就對環境規制政策實施可能對企業生產率和利潤率等帶來的影響,給與了極大的關注。對于環境規制與企業利潤率的關系,學術界主要有兩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環境規制將導致企業效益的下降。由于環境規制要求企業投資于污染防治或者繳納污染稅費,導致企業生產成本增加,這不僅會使得生產率下降,而且會造成產出減少、價格提高和利潤率的降低。此外,環境投資還可能擠占企業的其他生產性、盈利性投資,從而對企業的利潤率產生不利影響。第二種觀點認為,合理設置的環境規制政策通過刺激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可以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國際競爭力。后一觀點由邁克爾·波特等人(1991)提出,被稱為“波特”假說。他們認為,恰當設計的環境規制政策可以促進企業的技術創新,從而產生創新補償作用,彌補甚至超過環境規制給企業生產成本和利潤率等帶來的不利影響,達到環境績效和企業經濟績效同時改進的“雙贏”狀態。

雖然眾多學者對環境規制與企業利潤率等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大量的實證分析,但是并沒有得出一致的結論。Branlnnulun,FareandGrosskopf(1995)使用1989年和1990年41家瑞典紙漿和造紙企業數據,采用非參數的技術模型比較了受規制與不受規制下企業利潤的不同,結果發現,有些企業由于環境規制導致利潤下降,也有些企業利潤不受規制的影響。Sancho,TadeoandMartinez(2000)使用效率指數對西班牙木制品和家具制造企業在環境規制下的產出和生產效率進行了實證分析,發現環境規制對產出和生產效率都有負的影響。AJpay,BuccolaandKerkvliet(2002)使用利潤函數考察了環境規制對美國和墨西哥食品加工企業利潤率和生產率的影響,發現在1971—1994年間,環境規制對墨西哥食品加工企業的利潤率影響為負,但是對生產率的影響為正;環境規制對美國食品加工企業的利潤率影響不顯著,對生產率有負的影響。黃德春和劉志彪(2006)通過在Robert模型中引入技術系數,分析了環境規制對企業生產的影響。結果表明,環境規制在給企業帶來直接費用的同時,也會激發一定程度的技術創新,部分或全部地抵消這些成本,因此,環境規制可以同時減少污染和提高生產效率。

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面臨著嚴峻的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工業污染防治與企業經濟效益提高間的權衡問題,這就要求環境規制政策在達到污染防治目標的同時,盡可能減少對企業利潤率等的不利影響,甚至達到污染控制與企業經濟效益提高的“雙贏”目標。因此,研究環境規制與我國企業經濟效益之間的關系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有鑒于此,本文使用我國36個工業行業2001—2006年的面板數據,實證分析環境規制對企業利潤率的影響,并針對我國實際情況提出一些政策建議。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