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居民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2 06:56:4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新居民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新居民

新居民服務管理建議

為深入貫徹省市重要文件精神,進一步完善我縣新居民服務管理機制,切實加強我縣新居民服務管理,根據縣政府第次常務會議要求,現就加強我縣新居民服務管理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要統一思想,高度重視

加強新居民服務管理,切實保障縣內新居民的合法權益,事關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和全縣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各鄉鎮(街道)、縣政府各部門必須高度重視,做到把加強新居民服務管理作為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全面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作為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抓手,切實強化組織領導,完善各項工作制度,努力提高新居民服務管理的能力和水平,為建設“平安安吉”,構建和諧社會創造良好的條件。

二、要構建網絡,完善機制

各鄉鎮(街道)要成立相應的新居民服務管理領導小組,下設新居民事務所(工作站),有公安派出所駐地的鄉鎮(街道),設立新居民事務所,辦公地點在公安派出所內。無公安派出所駐地的鄉鎮(街道),設立新居民工作站,辦公地點在鄉鎮警務室。新居民事務所(工作站)的日常工作由所在地派出所(警務室)負責。各鄉鎮(街道)領導小組和事務所(工作站)必須在月底前完成組建,并行文上報縣政府辦公室和新居民事務局備案。

三、要落實措施,強化保障

查看全文

新居民服務管理信息共享工作方案

為進一步提升我鎮新居民管理服務水平,推進新居民服務管理所信息化建設步伐,深化新居民信息共享的開發利用,夯實新居民服務管理工作基層基礎,現就建立新居民信息共享機制制定此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工作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統籌解決新居民服務管理問題,促進新居民服務管理長期均衡發展的要求,充分發揮部門優勢,整合部門信息資源,建立“科學、真實、準確、及時”的信息資源共享交換機制,提高社會事務管理服務水平和綜合決策能力,促進新居民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基本原則

1.政府主導,部門協作。部門之間密切合作,統籌規劃,充分發揮相關部門的職能作用,推進新居民信息資源共享,為新居民人口發展提供信息支撐。

查看全文

新居民管理服務工作要點

2014年,全市新居民管理服務工作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按照省、市工作部署,進一步完善和創新新居民管理服務,以狠抓人口結構優化為主線,創新新居民社會管理為動力,打造優質服務為品牌,全面提升新居民管理服務工作的法制化、規范化、信息化、社會化建設水平,努力促進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為“趕超發展、再創輝煌”做出積極貢獻。

一、完善工作機制,著力提升社會管理效能

1、進一步推進新居民協管員網格化綜合管理模式。促進協管員融入網格化管理體系,嚴格落實網格內綜治、消防、安監等工作職責,加強協管員隊伍業務培訓,規范工作流程,加大考核力度,不斷提升協管員隊伍工作水平和整體素質。

2、著力加強基層站所工作制度建設。按照“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的要求,完成一批規范所建設,發揮引領、示范和促進作用。同時,依托社區便民服務中心,整合多部門資源,設置“一站式”便捷服務大廳,為新居民提供教育、計生、社保、醫療、維權等全方位、一站式的捆綁服務。

3、進一步推進雙向協作管理。進一步深化流出地、流入地政府部門間的協作聯動,不斷加強與已建立協作地市的溝通聯絡,定期進行工作情況交流和通報。繼續與有關縣市建立雙向協作管理關系,簽訂協作協議書,形成對新居民的法制教育、計劃生育、維權服務、矛盾化解等工作機制,實現信息互享、政策互通、管理互動、服務互補。協調相關部門,依托雙向協作機制,創新外來勞動力招引方式,開展跨地區勞務合作,引進新型人力資源機構,建立穩定有質量的勞務輸入渠道,有序引進符合產業發展方向的年輕技能型勞動力。

4、大力完善職能部門聯動協調機制。按照“分類指導、整體聯動、優化結構、提質增效”的基本原則,認真貫徹落實省、市關于完善和創新流動人口管理服務工作要求,以我市經濟與人口統籌發展為目標,全面開展專項綜合整治,加大環境綜合治理、基礎信息登記、出租房屋、勞動就業、市場秩序、子女就學、計劃生育、安全生產、違法犯罪打擊等管理工作力度,合理控制人口規模,科學優化人口結構,全力促進轉型升級。

查看全文

新居民公平教育管理論文

一、桐鄉新居民子女教育發展現狀

自2000年以來,桐鄉市的務工人員開始呈現出逐年增多的態勢,伴隨此現象產生的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教育問題。2001年桐鄉市出現了第一所由外來人員私自創辦的民工子弟學校。后因新居民學齡子女的不斷膨脹(自2004年到2007年四年間,桐鄉新居民子女入學人數由13173人增至21587人),此類學??焖侔l展,至2007年底,全市有民工子女學校14所(不含公辦的新民學校),其中市區6所,濮院鎮4所,石門、河山、大麻、崇福各1所。但是,民工子女學校林立,其教學質量及教學設施根本無標準可言,一些教舍甚至是危房,一些教師自身僅為初中畢業生。因此,為保證新居民子女接受與當地居民同等高質量的義務教育,從2009年開始,桐鄉市以全面實施“校安工程”為契機,按照“以流入地政府管理為主,以公辦中小學接納為主”的原則,通過公辦學校就近吸納、新建公辦新居民子女學校和整治關停民辦新居民子女學校三大舉措,優化新居民子女就學環境,保障其同享優質教育的權利。在努力改善新居民子女就學條件的同時,桐鄉也在不斷規范辦學行為。2008年5月,市教育局出臺了《桐鄉市新居民子女學校星級評估方案(試行)》,從辦學條件、學校管理和教育效果三個方面對民辦新居民子女學校進行星級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對新居民子女學校實施補助與獎勵。另外,從新居民服務管理和教育長遠發展出發,桐鄉市提出了進一步解決新居民子女教育問題的發展規劃,即堅持以公辦學校為主的方針,對新居民民子女學校進行優勝劣汰和資源整合,從而全面解決新居民子女就學和新居民子女教育質量問題,有效提升新居民整體素質,促進全民教育均衡發展。從長遠來看,作為桐鄉市的新居民第二代,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不僅有利于桐鄉市未來的經濟社會發展,也有利于桐鄉市未來城市的和諧穩定。

二、當前新居民子女教育管理的困難與瓶頸

(一)教育資源的有限性與需求不斷膨脹之間的矛盾加劇

雖然桐鄉已經在逐步加大對新居民子女教育的財政投入,但是面對新居民的大量涌入,新居民子女數量的不斷增加,教育資源仍然十分有限。2012年16周歲以下新居民兒童數量為65879人,2013年達到了67924,增幅為3.10%。面對如此龐大的學齡期孩子的數量,政府不斷加大對新居民子女義務教育階段的投入,但全市接受義務教育的新居民子女人數只占了16周歲以下新居民兒童的38.48%,這意味著有近63%的適齡新居民兒童沒有在桐鄉接受義務教育。雖然桐鄉已先后投入1.18億、每年追加投入1億多來優化新居民子女就學環境,保障其同享優質教育的權利,但就目前情況來看,仍需有大量財政投入,政府教育負擔不斷加重。從教育資源方面來看,目前桐鄉在硬件設施以及教室上都顯不足。每年入學新生約有5000多,但達到學齡的子女有無法全部滿足其入學需求。而且在軟件上,師資難以保證,按照師生比例20:1來計算的話,桐鄉新居民子女教育需要兩千多教師,因此,目前在新居民學校的教師有約三分之一是臨時代課人員。而前來桐鄉務工的新居民多半有多個子女,要逐一解決他們的義務教育問題,不但擠占了桐鄉本地居民的教育資源,同時由于人數眾多,資源需求量過大,政府不堪重負。

(二)當前的戶籍制度阻滯教育公平的實現戶籍制度是我國社會分層體系最重要的內容,具體到國家教育財政補貼方面。在新居民及子女離開戶口所在地之后,其交納的教育統籌費用沒有根據新居民的就業流向在地區間劃轉,而新居民就業所在地的城市財政體制在義務教育支出中并沒有包含農民工子女的教育經費,其教育的財政補貼仍由當地政府支配,而不是隨人的轉移而轉移。從人口流出地政府來講,入學人數是越少,其教學資金不減;但對于人口流入地(如桐鄉),政府則是不堪重負。而流入地政府如進行收費教育,則違反了《義務教育法》的規定,相應的管理人員必因此受到處罰。

查看全文

團區委服務新居民調查報告

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入住的外來人口日益增多,但因語言方面的障礙、隔閡,給其工作、生活帶來諸多不便。為有效解決新居民語言交流問題,吸引更多外來人才扎根,服務經濟社會發展,2009年,團區委以新居民需求為導向,運用社會動員方式招募方言義工,開展了“新居民學話”系列活動,受到了社會各界和廣大青年的廣泛關注和熱烈歡迎。團中央、團省委網站多次刊登“新居民學話”相關信息,《日報》、《晚報》、《廣播電視報》等媒體先后近20余次對焦“方言義教”、“方言教材發放”等活動,并做了大篇幅報道和相關評論。

一、主要做法

(一)摸底調查,尋找服務新居民的突破口

依托區外來青年人才俱樂部,通過電話溝通、QQ交流、發放問卷等多種形式,加強與新居民的交流溝通,調查新居民工作、生活現狀和所需所求。在了解大多數新居民渴望學習方言、更好融入的需求,團區委擬定了方言培訓的初步方案,邀請部分新、老居民多次召開座談會,熱烈討論、反復醞釀,確定了方言培訓形式、培訓內容,對活動的近期目標和中長期打算進行了細致規劃。

(二)開班培訓,探索方言教授的有效途徑

一是全社會招募義教。通過報紙、網絡等媒體,招募公告,對報名的義工進行擇優錄用,從報名的26名義工中確定13名正式義教成員,他們有退休教師、學生、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自由職業者等。二是分級別開班培訓。對自愿報名參與的200余名新居民及部分本地居民,按照他們對話“聽、說、懂”三“會”的不同水平,分別設計話基礎班和進階班,對他們進行分批分期施教。三是分層次傳授要領。從稱謂到問候,從數字到金額,由淺入深,從話的發音要領入手,結合的風俗習慣、人文特點,逐步講解方言文化。培訓班的舉辦受到了市民特別是新居民的熱烈歡迎,部分學員甚至從普陀、岱山等地趕來上課。培訓班連開4個班次,參與培訓達1060余人次,取得了良好效果。

查看全文

事務局科學發展觀分析檢查報告

自我縣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以來,局黨組根據縣委學習實踐活動領導小組的統一部署,始終按照“黨員干部受教育、科學發展上水平、人民群眾得實惠”的總體要求,切實加強領導,認真學習理論,統籌推進工作。經過學習調研階段和分析檢查階段的深入學習和實踐,通過書面征求意見、利用“三日兩箱”、深入魏塘鎮7個社區和全縣24個企業調研、召開民主懇談、民主生活、民主討論會等形式,廣泛征求意見,了解基層民意和呼聲,共征集到意見建議11條?,F局黨組充分運用學習調研、征求意見和專題會議的成果,著重從思想觀念、發展理念、發展方式、社會管理、服務群眾、黨性黨風黨紀等六個方面,進一步討論分析存在問題的主客觀原因,明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主要思路和加強班子建設的具體措施?,F從四個方面分析檢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的情況,形成如下分析檢查報告。

一、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本情況

黨的十七大明確指出“要加強流動人口服務和管理”。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是一個全新的課題。我縣自2005年建立全省第一家流動人口專門服務管理機構以來,建立健全了一整套適合**縣情的體制機制,并積累了一定的工作經驗。但新的形勢催生新的情況,新的情況產生新的問題。今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我縣的一些勞動密集型企業面臨歇業、停產,無工可務的新居民增加,一些提前返鄉,也有一些仍在**縣內滯留,從而使我縣的新居民服務管理工作面臨新的局面,治安穩定工作更加任重道遠。面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我局始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八個有”目標,全力推動居住證制度改革工作的實施。在年終市委、市政府對我縣新居民服務管理工作的考核中,考核組領導對我縣的工作予以充分肯定。今年,在全系統黨員干部和協管員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取得了以下三大方面成效:

1、創新發展,居住證制度改革得到強勢推進。實施居住證制度改革的目的是通過居住證的分層管理,留住高素質、高技能的人才,從而有效破解人力資源的結構性難題,提高產業層次,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由投資推動型向創新帶動型轉變。**的居住證制度改革于2007年12月在姚莊鎮開展試點后,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從2008年1月開始,在全縣全面推開。到2008年6月初,全縣居住證制度已經開始進入穩步有序運作階段。截止2008年11月底,全縣在冊登記新居民296888人,實發居住證243790張。其中,臨時居住證172384張,普通類居住證69800張,專業人員類居住證1606張。按照2008年6月30日登記在冊的新居民人員數286181人計算,分別完成的比例:普通類居住證為24.39%,專業人員類居住證為0.56%,二者相加的比例和為24.95%。居住證發放數量、比例上,目前暫居嘉興市第一位。

2、以人為本,新居民民生工作得到穩步推進。全面改善民生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關鍵環節,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我局堅持把解決涉及新居民切身利益問題放在突出位置,積極探索和完善新居民服務體系。今年,我局積極協調相關職能部門,通過解決新居民的就業、安居、保障、子女就學等實際問題,改善新居民的工作生活條件,優化新居民安居樂業、參與創業的整體服務環境。一是新居民就業服務、勞動保障逐步享受同城待遇。2008年新居民勞動力技能提升培訓5830人,完成指標的110%。同時,各項社會保險目標任務均已全面完成市政府下達的目標任務。單位參保率達到100%,新居民參保率遞增5%以上。新增農民工醫療保險1.2萬人,完成目標任務的100%。在6月份召開的全縣“情系災區,就業援助”專場招聘會,吸引全縣41家富有愛心的企業參與,推出適合災區求職人員的愛心崗位1385個,進場約1200人次,達成就業意向者

142人,其中災區籍新居民達成意向者113人。二是新居民子女教育工作不斷完善。**作為嘉興市新居民子女人數比例最高的一個縣,充分挖掘資源,從解決最基本的新居民子女就學入手,通過公辦學校吸納,加強新居民子女學校管理,不斷提升新居民子女教育質量。目前,我縣已基本解決新居民子女就學問題,近2.47萬新居民子女學生中,當地公民辦學校接納近11798名,占總數的48%。新居民子女學校接納12895名,占總數的52%。義務教育段新居民子女學生合計達21271名,已占我縣義務教育段總就學學生數的38.4%。其中公辦學校接納9324名,占新居民子女學生數的43.83%,比去年同期增加4個百分點。學齡新居民子女就讀的比例達到了100%。今年,符合條件的新居民子女學生都享受了減免費政策,共減免新居民子女學生雜費110.7萬元,小學11138人次,初中3262人次,課本費作業本費234.1368萬元。聯合組織了**新居民子女“我的新家園”征文比賽和首次將新居民子女學校同時納入全縣第28屆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三是新居民計生工作創新機制,實現同宣傳、同管理、同服務。08年共向新居民發放計生宣傳資料50萬份;組織文藝專場演出36場,放映電影120場,吸引12萬多新居民觀看;進企業舉辦培訓班259期,培訓人員5.2萬人。從2006年開始,用二年時間有計劃、有步驟地對全縣1.3萬名新居民子女開展6個專題的人口資源環境主題教育,通過對孩子們的教育去影響家長,提升新居民素質。積極為新居民開展優質服務,推出了“三免”、“三優”服務舉措。截止10月底,我縣新居民育齡婦女統計數為100257人,已婚育齡婦女72195人,簽訂婚育聲明書88221份。向計生部門傳遞孕婦信息數為2214人,協助處理數為1078人。與出租房屋房東簽訂治安、計生、衛生責任書為28759份,簽訂率為100%。每年兩次下村進企業免費為外來已婚育齡婦女開展查孕、查環、查病服務。全縣共設立了400多個免費避孕藥具供應點,方便外來育齡群眾獲取避孕藥具。四是新居民公共衛生逐步向國際接軌。自05年起,我局積極配合衛生局開展“外來人口免疫預防管理策略與服務模式”項目的試點工作。通過部門聯動,組織開展“關愛新居民、真情送健康”系列活動。發放各種通知單和宣傳資料、開展集中培訓、舉辦大型宣傳咨詢活動。到今年11月底,共有77170人次的新居民享受到免費接種,五苗全程覆蓋率達到96.14%;新居民孕產婦保健建冊率達到80.29%。并確定縣二院、縣職工醫院、縣中醫院三家縣級醫院為新居民分娩定點醫院,目前均已掛牌。五是著力構建維權網絡,維護新居民合法利益。我們以維護社會安定團結、促進人與社會和諧發展為開展法律援助維權服務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從關心新居民利益的小事做起,力求辦一件成一件,把實事做好,把好事辦實,讓新居民滿意,讓社會滿意。我局聯合司法局構建新居民維權服務工作主體網絡、建立新居民法律援助服務站、組建新居民維權服務工作隊伍,并建立了一套切實可行的管理機制,不斷規范完善法律援助維權服務工作的運行機制。我們還依托網站、熱線、短信等形式,向新居民提供政策

查看全文

民事局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

自我縣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以來,局黨組根據縣委學習實踐活動領導小組的統一部署,始終按照“黨員干部受教育、科學發展上水平、人民群眾得實惠”的總體要求,切實加強領導,認真學習理論,統籌推進工作。經過學習調研階段和分析檢查階段的深入學習和實踐,通過書面征求意見、利用“三日兩箱”、深入魏塘鎮7個社區和全縣24個企業調研、召開民主懇談、民主生活、民主討論會等形式,廣泛征求意見,了解基層民意和呼聲,共征集到意見建議11條?,F局黨組充分運用學習調研、征求意見和專題會議的成果,著重從思想觀念、發展理念、發展方式、社會管理、服務群眾、黨性黨風黨紀等六個方面,進一步討論分析存在問題的主客觀原因,明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主要思路和加強班子建設的具體措施?,F從四個方面分析檢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的情況,形成如下分析檢查報告。

一、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本情況

黨的十七大明確指出“要加強流動人口服務和管理”。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是一個全新的課題。我縣自2005年建立全省第一家流動人口專門服務管理機構以來,建立健全了一整套適合××縣情的體制機制,并積累了一定的工作經驗。但新的形勢催生新的情況,新的情況產生新的問題。今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我縣的一些勞動密集型企業面臨歇業、停產,無工可務的新居民增加,一些提前返鄉,也有一些仍在××縣內滯留,從而使我縣的新居民服務管理工作面臨新的局面,治安穩定工作更加任重道遠。面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我局始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八個有”目標,全力推動居住證制度改革工作的實施。在年終市委、市政府對我縣新居民服務管理工作的考核中,考核組領導對我縣的工作予以充分肯定。今年,在全系統黨員干部和協管員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取得了以下三大方面成效:

1、創新發展,居住證制度改革得到強勢推進。實施居住證制度改革的目的是通過居住證的分層管理,留住高素質、高技能的人才,從而有效破解人力資源的結構性難題,提高產業層次,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由投資推動型向創新帶動型轉變。××的居住證制度改革于2007年12月在姚莊鎮開展試點后,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從2008年1月開始,在全縣全面推開。到2008年6月初,全縣居住證制度已經開始進入穩步有序運作階段。截止2008年11月底,全縣在冊登記新居民296888人,實發居住證243790張。其中,臨時居住證172384張,普通類居住證69800張,專業人員類居住證1606張。按照2008年6月30日登記在冊的新居民人員數286181人計算,分別完成的比例:普通類居住證為24.39%,專業人員類居住證為0.56%,二者相加的比例和為24.95%。居住證發放數量、比例上,目前暫居嘉興市第一位。

2、以人為本,新居民民生工作得到穩步推進。全面改善民生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關鍵環節,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我局堅持把解決涉及新居民切身利益問題放在突出位置,積極探索和完善新居民服務體系。今年,我局積極協調相關職能部門,通過解決新居民的就業、安居、保障、子女就學等實際問題,改善新居民的工作生活條件,優化新居民安居樂業、參與創業的整體服務環境。一是新居民就業服務、勞動保障逐步享受同城待遇。2008年新居民勞動力技能提升培訓5830人,完成指標的110%。同時,各項社會保險目標任務均已全面完成市政府下達的目標任務。單位參保率達到100%,新居民參保率遞增5%以上。新增農民工醫療保險1.2萬人,完成目標任務的100%。在6月份召開的全縣“情系災區,就業援助”專場招聘會,吸引全縣41家富有愛心的企業參與,推出適合災區求職人員的愛心崗位1385個,進場約1200人次,達成就業意向者

142人,其中災區籍新居民達成意向者113人。二是新居民子女教育工作不斷完善?!痢磷鳛榧闻d市新居民子女人數比例最高的一個縣,充分挖掘資源,從解決最基本的新居民子女就學入手,通過公辦學校吸納,加強新居民子女學校管理,不斷提升新居民子女教育質量。目前,我縣已基本解決新居民子女就學問題,近2.47萬新居民子女學生中,當地公民辦學校接納近11798名,占總數的48%。新居民子女學校接納12895名,占總數的52%。義務教育段新居民子女學生合計達21271名,已占我縣義務教育段總就學學生數的38.4%。其中公辦學校接納9324名,占新居民子女學生數的43.83%,比去年同期增加4個百分點。學齡新居民子女就讀的比例達到了100%。今年,符合條件的新居民子女學生都享受了減免費政策,共減免新居民子女學生雜費110.7萬元,小學11138人次,初中3262人次,課本費作業本費234.1368萬元。聯合組織了××新居民子女“我的新家園”征文比賽和首次將新居民子女學校同時納入全縣第28屆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三是新居民計生工作創新機制,實現同宣傳、同管理、同服務。08年共向新居民發放計生宣傳資料50萬份;組織文藝專場演出36場,放映電影120場,吸引12萬多新居民觀看;進企業舉辦培訓班259期,培訓人員5.2萬人。從2006年開始,用二年時間有計劃、有步驟地對全縣1.3萬名新居民子女開展6個專題的人口資源環境主題教育,通過對孩子們的教育去影響家長,提升新居民素質。積極為新居民開展優質服務,推出了“三免”、“三優”服務舉措。截止10月底,我縣新居民育齡婦女統計數為100257人,已婚育齡婦女72195人,簽訂婚育聲明書88221份。向計生部門傳遞孕婦信息數為2214人,協助處理數為1078人。與出租房屋房東簽訂治安、計生、衛生責任書為28759份,簽訂率為100%。每年兩次下村進企業免費為外來已婚育齡婦女開展查孕、查環、查病服務。全縣共設立了400多個免費避孕藥具供應點,方便外來育齡群眾獲取避孕藥具。四是新居民公共衛生逐步向國際接軌。自05年起,我局積極配合衛生局開展“外來人口免疫預防管理策略與服務模式”項目的試點工作。通過部門聯動,組織開展“關愛新居民、真情送健康”系列活動。發放各種通知單和宣傳資料、開展集中培訓、舉辦大型宣傳咨詢活動。到今年11月底,共有77170人次的新居民享受到免費接種,五苗全程覆蓋率達到96.14%;新居民孕產婦保健建冊率達到80.29%。并確定縣二院、縣職工醫院、縣中醫院三家縣級醫院為新居民分娩定點醫院,目前均已掛牌。五是著力構建維權網絡,維護新居民合法利益。我們以維護社會安定團結、促進人與社會和諧發展為開展法律援助維權服務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從關心新居民利益的小事做起,力求辦一件成一件,把實事做好,把好事辦實,讓新居民滿意,讓社會滿意。我局聯合司法局構建新居民維權服務工作主體網絡、建立新居民法律援助服務站、組建新居民維權服務工作隊伍,并建立了一套切實可行的管理機制,不斷規范完善法律援助維權服務工作的運行機制。我們還依托網站、熱線、短信等形式,向新居民提供政策法規、權益維護、培訓指南、招聘等信息,方便了新居民,使他們在××能更好地生產生活。還將發生在新居民身邊的一些案例及時進行宣講和分析,使新居民知道該如何正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另外,不定期地通過報紙、電視,宣傳典型的事例與案例,以此擴大社會影響。

查看全文

團市委陽光行動調研報告

目前,*市外來流動人口達180萬人,占全市人口總數的三分之一,其中就讀就學的新居民子女約12.8萬。*市新居民已成為我市現代化建設的一支重要生力軍,關注新居民子女的健康成長,增強新居民及其子女對*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對于*的發展和穩定,構建和諧*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對新居民的教育、管理和服務,在全國地級市中率先設立新居民事務管理局,并陸續出臺了《關于妥善解決流動人口適齡兒童少年就學問題的若干意見》、《*市流動人口中適齡兒童少年就學管理辦法》、《關于進一步做好新居民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文件,關注新居民子女教育問題。

為全面系統地了解和掌握當前我市新居民這一群體的基本情況,團市委開展了新居民生存狀況的專題調研。此次調研對象是全市年齡在18—39周歲,非*市(五縣兩區)戶籍,在本市從事非農產業的務工青年。調研主要采取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共發放調查問卷1450份,深度訪談78個調研對象。問卷調查顯示,子女教育問題是新居民實際生活中重點難題,不僅生育子女的已婚青年而且計劃在城市定居的未婚青年感到這是擺在他們面前的最大難題。調查發現,新居民子女的教育壓力較大,面臨的現實困難較多:入學預期(想進公辦學校)與地方教育資源緊缺之間存在矛盾;工作較忙與照看孩子之間的矛盾;改善子女學習生活環境的愿望與居住環境差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子女對本地生活的適應是一個長期的過程。20*年初,針對新居民子女教育現狀,團市委聯合新居民事務局對市區新居民子女學校進行調研,對學校的辦學條件、學生的需求進行摸底,調研表明普遍存在新居民子女公共教育資源占有偏少、師資力量薄弱、學生對*本地適應速度慢、課外知識匱乏等問題。為此,團市委聯合相關部門立足于解決新居民子女教育實際問題,以“攜手同行—陽光課堂”行動為切入點,覆蓋市區所有14所新居民子女學校,服務*新居民子女就學就讀,提升新居民子女思想道德素質和社會實踐水平,增強新居民子女對*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一、主要做法

(一)堅持創新載體,加強教育的成效性

1、整合社會資源,建立實踐教育基地。團市委充分利用公益機構、機關單位、新農村基地、特色企業等社會資源,建立“陽光課堂”實踐教育基地,為新居民子女學校開拓校外教育基地。組織新居民子女到市圖書館、市博物館、南湖革命紀念館、市船文化博物館、市青少年宮、市科技館、市氣象局、民豐造紙廠、石臼漾水廠等10多家單位實踐、體驗。通過進行氣象觀測、觀察造紙流程、參觀制水工藝,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知識,加強了對社會的了解;通過進行點心制作、陶藝創作等勞技實踐,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強化了創作意識;通過參觀中國革命歷史陳列、*歷史文化展覽,加強了愛國主義教育,增加了對*的熱愛之情。20*年,團市委組織開展了20多次規模不一、形式多樣的參觀實踐活動,吸引了2000多名新居民子女參加。

2、充分挖掘共服務資源,拓寬教育渠道。根據新居民子女年齡和實際需求的特點,有針對性的開展服務活動。一是開展各類咨詢講座服務活動。組織公安、司法、法院、衛生、質監、計生等部門工作人員專家到新居民子女學校開展交通安全、法制教育、青春期教育等知識講座和圖片展覽,共發送各類宣傳資料10000多份,接受學生咨詢3000余人次,將部門職責范圍有重點地延伸到新居民子女學校;組織300余名新居民子女觀看自護電影,進一步加強學生安全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二是開展各類培訓。聯系青少年宮、群藝館、小主人報等少兒培訓機構,免費為新居民子女進行鋼筆書法、漫畫、陶藝、素描、舞蹈、主持等培訓,通過新居民子女學校推薦,共數百名新居民子女參加了培訓。邀請加油好男兒人氣歌手馬天宇到新居民子女學校為學生上音樂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三是編寫了《同在藍天下———*市新居民少年知識讀本》,內容涵蓋*地理人文知識、自護常識、法制教育等方面知識,共向高年級段新居民子女免費發放2400本。

查看全文

居民事務局半年工作計劃

(一)加強部門統籌協作。堅持政府搭臺、部門協作原則,樹立大局觀念,通過聯合舉辦“關愛新居民推動新發展”專項活動,推動新居民就業、社會保險、教育扶持、居住改善,組織好新居民職工籃球賽、書畫征文比賽等活動,積極探索完善部門聯動推進新居民服務管理工作機制,著力提升新居民服務管理工作水平。

(二)進一步完善服務管理體制機制。把建立和完善新居民參政議事、參與本地民主管理工作機制作為下半年的重點工作擺上議事日程。在學習借鑒臺州路橋流動人口“圓桌會議”先進經驗,認真總結南湖區、秀洲區開展的新居民參政議事試點工作的基礎上,明確目標,突出重點,制定全市新居民參政議事實施方案,抓好貫徹落實。通過提高新居民參政意識和能力,引導新居民參與當地民主管理,充分調動新居民在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方面的積極性。

(三)形成服務管理社會合力。一是加快縣(市、區)新居民和諧促進會籌建進程,充分發揮新居民和諧促進會在擴大宣傳、加強交流、提供服務等方面的橋梁紐帶作用。二是在服務管理工作中,加強對新居民工會、婦聯、和諧工作室等創新機制的扶持和引導,作為服務管理工作機制的重要補充。

(四)做好與《浙江省流動人口居住登記條例》對接工作。抓住《條例》出臺契機,開展學習、培訓和宣傳,做好各項工作對接。對照《條例》規定,9月30日前完成對我市原有新居民服務管理政策措施的梳理和分析,形成調整意見上報市新居民服務管理和居住證制度改革工作領導小組。

(五)加強新居民服務與管理。一是加快建設“新居民信息綜合管理系統”。盡快完成新居民信息平臺建設,為黨委、政府決策提供全面、準確、有效的數據。二是優化計生服務。加強與人口計生部門協作配合,認真學習宣傳貫徹落實《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條例》。按照公平對待、合理引導、依法管理、優質服務的原則,積極構建高效、及時、便捷、有序的新居民計劃生育服務管理機制,全面實施《新居民計劃生育服務管理卡》制度,開展新居民計劃生育專項服務活動。在計劃生育、生殖保健、生育關懷、便民維權等方面為新居民提供與戶籍人口均等的公共服務。三是推進新居民素質提升工程。開展新居民技能培訓,利用企業調整產業結構時機,組織新居民上崗技能培訓,為新一輪經濟調整提供有用技能人才。依托各類辦學資源,采取優惠措施鼓勵新居民參加繼續教育,提高文化素質。四是加強新居民技能人才引進。按照“政府引導、校企為主、市場運做、形式多樣”的要求,會同市勞動保障部門積極開展與四川廣元、重慶等地的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等技能人才引進活動。五是推進“關愛新居民,推動新發展”專項活動。通過加強協作、創新載體,不斷優化新居民就業、維權、住房、教育等方面的服務管理工作機制,使“關愛新居民,推動新發展”長效化、機制化,成為我市深化改革、優化服務的又一張金名片。

(六)認真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一是鞏固學習實踐活動成效。將學習調研和分析檢查階段取得理論成果轉化為指導工作實踐的動力。完善中心組學習制度,提高學習討論的針對性,以學習討論促進思想的繼續解放,推動工作思路的不斷創新。在領導班子建設、工作機制完善和重點工作上下功夫、出實招、求實效。二是扎實推進落實整改階段各項工作。以局黨組分析檢查報告為依據,認真研究制定整改落實階段實施方案。領導干部要率先垂范,著力解決好干部群眾反應比較集中、近期有能力解決的突出問題,確保第三階段的整改落實取得成效。

查看全文

事務局科學發展觀分析檢查報告

自我縣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以來,局黨組根據縣委學習實踐活動領導小組的統一部署,始終按照“黨員干部受教育、科學發展上水平、人民群眾得實惠”的總體要求,切實加強領導,認真學習理論,統籌推進工作。經過學習調研階段和分析檢查階段的深入學習和實踐,通過書面征求意見、利用“三日兩箱”、深入魏塘鎮7個社區和全縣24個企業調研、召開民主懇談、民主生活、民主討論會等形式,廣泛征求意見,了解基層民意和呼聲,共征集到意見建議11條。現局黨組充分運用學習調研、征求意見和專題會議的成果,著重從思想觀念、發展理念、發展方式、社會管理、服務群眾、黨性黨風黨紀等六個方面,進一步討論分析存在問題的主客觀原因,明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主要思路和加強班子建設的具體措施?,F從四個方面分析檢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的情況,形成如下分析檢查報告。

一、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本情況

黨的十七大明確指出“要加強流動人口服務和管理”。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是一個全新的課題。我縣自2005年建立全省第一家流動人口專門服務管理機構以來,建立健全了一整套適合**縣情的體制機制,并積累了一定的工作經驗。但新的形勢催生新的情況,新的情況產生新的問題。今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我縣的一些勞動密集型企業面臨歇業、停產,無工可務的新居民增加,一些提前返鄉,也有一些仍在**縣內滯留,從而使我縣的新居民服務管理工作面臨新的局面,治安穩定工作更加任重道遠。面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我局始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八個有”目標,全力推動居住證制度改革工作的實施。在年終市委、市政府對我縣新居民服務管理工作的考核中,考核組領導對我縣的工作予以充分肯定。今年,在全系統黨員干部和協管員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取得了以下三大方面成效:

1、創新發展,居住證制度改革得到強勢推進。實施居住證制度改革的目的是通過居住證的分層管理,留住高素質、高技能的人才,從而有效破解人力資源的結構性難題,提高產業層次,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由投資推動型向創新帶動型轉變。**的居住證制度改革于2007年12月在姚莊鎮開展試點后,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從2008年1月開始,在全縣全面推開。到2008年6月初,全縣居住證制度已經開始進入穩步有序運作階段。截止2008年11月底,全縣在冊登記新居民296888人,實發居住證243790張。其中,臨時居住證172384張,普通類居住證69800張,專業人員類居住證1606張。按照2008年6月30日登記在冊的新居民人員數286181人計算,分別完成的比例:普通類居住證為24.39%,專業人員類居住證為0.56%,二者相加的比例和為24.95%。居住證發放數量、比例上,目前暫居嘉興市第一位。

2、以人為本,新居民民生工作得到穩步推進。全面改善民生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關鍵環節,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我局堅持把解決涉及新居民切身利益問題放在突出位置,積極探索和完善新居民服務體系。今年,我局積極協調相關職能部門,通過解決新居民的就業、安居、保障、子女就學等實際問題,改善新居民的工作生活條件,優化新居民安居樂業、參與創業的整體服務環境。一是新居民就業服務、勞動保障逐步享受同城待遇。2008年新居民勞動力技能提升培訓5830人,完成指標的110%。同時,各項社會保險目標任務均已全面完成市政府下達的目標任務。單位參保率達到100%,新居民參保率遞增5%以上。新增農民工醫療保險1.2萬人,完成目標任務的100%。在6月份召開的全縣“情系災區,就業援助”專場招聘會,吸引全縣41家富有愛心的企業參與,推出適合災區求職人員的愛心崗位1385個,進場約1200人次,達成就業意向者

142人,其中災區籍新居民達成意向者113人。二是新居民子女教育工作不斷完善。**作為嘉興市新居民子女人數比例最高的一個縣,充分挖掘資源,從解決最基本的新居民子女就學入手,通過公辦學校吸納,加強新居民子女學校管理,不斷提升新居民子女教育質量。目前,我縣已基本解決新居民子女就學問題,近2.47萬新居民子女學生中,當地公民辦學校接納近11798名,占總數的48%。新居民子女學校接納12895名,占總數的52%。義務教育段新居民子女學生合計達21271名,已占我縣義務教育段總就學學生數的38.4%。其中公辦學校接納9324名,占新居民子女學生數的43.83%,比去年同期增加4個百分點。學齡新居民子女就讀的比例達到了100%。今年,符合條件的新居民子女學生都享受了減免費政策,共減免新居民子女學生雜費110.7萬元,小學11138人次,初中3262人次,課本費作業本費234.1368萬元。聯合組織了**新居民子女“我的新家園”征文比賽和首次將新居民子女學校同時納入全縣第28屆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三是新居民計生工作創新機制,實現同宣傳、同管理、同服務。08年共向新居民發放計生宣傳資料50萬份;組織文藝專場演出36場,放映電影120場,吸引12萬多新居民觀看;進企業舉辦培訓班259期,培訓人員5.2萬人。從2006年開始,用二年時間有計劃、有步驟地對全縣1.3萬名新居民子女開展6個專題的人口資源環境主題教育,通過對孩子們的教育去影響家長,提升新居民素質。積極為新居民開展優質服務,推出了“三免”、“三優”服務舉措。截止10月底,我縣新居民育齡婦女統計數為100257人,已婚育齡婦女72195人,簽訂婚育聲明書88221份。向計生部門傳遞孕婦信息數為2214人,協助處理數為1078人。與出租房屋房東簽訂治安、計生、衛生責任書為28759份,簽訂率為100%。每年兩次下村進企業免費為外來已婚育齡婦女開展查孕、查環、查病服務。全縣共設立了400多個免費避孕藥具供應點,方便外來育齡群眾獲取避孕藥具。四是新居民公共衛生逐步向國際接軌。自05年起,我局積極配合衛生局開展“外來人口免疫預防管理策略與服務模式”項目的試點工作。通過部門聯動,組織開展“關愛新居民、真情送健康”系列活動。發放各種通知單和宣傳資料、開展集中培訓、舉辦大型宣傳咨詢活動。到今年11月底,共有77170人次的新居民享受到免費接種,五苗全程覆蓋率達到96.14%;新居民孕產婦保健建冊率達到80.29%。并確定縣二院、縣職工醫院、縣中醫院三家縣級醫院為新居民分娩定點醫院,目前均已掛牌。五是著力構建維權網絡,維護新居民合法利益。我們以維護社會安定團結、促進人與社會和諧發展為開展法律援助維權服務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從關心新居民利益的小事做起,力求辦一件成一件,把實事做好,把好事辦實,讓新居民滿意,讓社會滿意。我局聯合司法局構建新居民維權服務工作主體網絡、建立新居民法律援助服務站、組建新居民維權服務工作隊伍,并建立了一套切實可行的管理機制,不斷規范完善法律援助維權服務工作的運行機制。我們還依托網站、熱線、短信等形式,向新居民提供政策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