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7 20:45:1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議論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議論

語文命題議論文

在學校里,教師出個題目,讓學生作文,這就叫做命題作文。有的同學說:命題作文難。這話不無道理。命題作文作為作文訓練的一種重要方式,要求我們必須按題目規定的內容寫作,不能離開文題去自由揮灑、縱橫馳騁;就議論文來說,也就給議論什么和怎么議論都帶來了一定的限制。命題作文往往只有孤零零的幾個字,沒有材料的啟發和暗示,特別在考試時,考生要在短時間內針對命題確定文路,審題自然就顯得舉足輕重了。

現在,先來看命題議論文的題型,歸納一下,大致可以分為下面十一類:

論點型題目本身就是文章的論點。如《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知足--庸人的哲學》、《勤能補拙》等。

概念型用一個概念提出要論述的問題。如《說習慣》。《談"穿著打扮"》、《"時髦"小議》等。

關系型出現兩個或兩個以上意義相關的概念,表明要論證它們之間的關系。如《個人和集體》、《人格與國格》、《天才·勤奮·條件》等。

對比型用兩個可以對比的概念或事物來命題,要求論證兩者的對比或轉化關系。如《自卑與自負》、《失敗和成功》、《電腦和人腦》等。

查看全文

議論文論據精選

議論文論據精選

寫議論文時我們往往抓耳撓腮,勉強為之,也大多空洞無物。如何寫好議論文,很重要的一點在于積累一定的論據。下面就提供幾組典型的理論和事實論據。

理想與立志:

1.人生最富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屬于人只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是應當這樣渡過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差恥。(奧斯特洛夫斯基)

2.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卻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柳青)

3.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清*蒲松齡)

查看全文

淺議論文寫作思維

內容摘要:一般人寫議論文,經常思路閉塞、斷裂,議論不確切,內容空泛,人云亦云,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缺乏形式邏輯思維所致。本文就將從議論文寫作的審題、立意、擬題、選材、結構、表述、修改等環節具體談談議論文寫作形式邏輯思維的關系以及在寫作過程中對形式邏輯思維的培育。

關鍵詞:議論文寫作形式邏輯思維

“寫作活動本身就是一種思維活動”[1]議論文寫作也不例外,而且對思維的要求比其它文體更高。衛燦金先生在《談談議論文思維能力的培養》一文中議論文以“脫離了具體形象的依托,是在理性概念的范圍內對某一道理進行抽象的思考”[2]指出議論文寫作中主要運用抽象思維,我完全贊同他的觀點。

抽象思維包括兩種形態:初級形態的形式邏輯思維和高級形態的辯證邏輯思維。形式邏輯思維是指運用概念,構成判斷,進行推理的過程。一篇議論文的寫作總有幾個步驟,即從紛繁的材料和模糊的意念中,經過抽象概括,分門別類地梳理,再進行分析比較,使思維明確化,形成一個中心論點;接著對中心論點和材料加以分解,形成層次;最后,在形成中心與分解的過程指選擇材料,編排順序。因此,議論文不同于其它文體,有其自身的特點:運用概念、判斷、推理的形式進行概括性、抽象性。一般性的論述,從具體事實中引出普通結論。這過程中必然要運用概念和判斷進行推理,所以抽象思維的初級形態形式邏輯思維與議論文寫作關系更加密切。其實議論文很早就和形式邏輯結下了不解之緣?!对娊?#8226;伐檀》:“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獵,胡瞻爾有縣獾兮?”里面就充分運用了簡單的形式邏輯思維。春秋戰國,百家爭鳴,論家蜂起,為了論辯的有力起見和防止對方詭辯,諸子紛紛借助形式邏輯思維來維護自己的論說,使形式邏輯思維在議論文中得到充分的運用。最突出的是墨子建立的“三表法”,提出“本、原、用”的方法論,“本”即是現在形式邏輯中的大前提,也就是前項;“原”小前提,也就是中項;“用”就是結論。它可以與古希臘亞里士多德著名的形式邏輯三段論相媲美,從而建立了形式邏輯的體系。事實上,議論文寫作過程就是一個形式邏輯思維運行的過程,形式邏輯思維貫穿著議論文寫作過程的始終。下面,本文將從議論文寫作的審題、立意、擬題、選材、結構、表述、修改等環節具體談談議論文寫作與形式邏輯思維的關系以及在寫作過程中對形式邏輯思維的培育。

一、審題思維——概念的形成過程

“概念是形式邏輯思維的細胞?!盵3]其最主要的特點就是高度概括地反映對象的特征或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它要求人腦對感性材料進行加工制作,逐漸產生認識過程的突變。

查看全文

金融危機影響議論文

金融危機的影響議論文作文寫作:2008年爆發了世界性的金融危機。這陣金融風暴來自于美國的金融中心——華爾街。自從這個很抽象的名詞在報紙、新聞中出現后,周圍的人們的嘴邊也常掛著這個詞。新聞里甚至報道了許多飯館因為金融危機的原因,把菜價調得很低。本來對金融一點也不感興趣的我也有點為這次影響力巨大的“金融危機”好奇。金融危機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它究竟是一個力量多么強大的事件,讓全世界都對它采取措施呢?

Ps:我們的寒假作業有一項是:對金融危機的成因和各國政府對其采取的救助措施,談談自己對2008年金融風暴的看法和觀點(論文形式,2000字左右)。以下是我的金融危機的影響議論文論文:

一、我所理解的“金融危機”成因

我認為導致次貸危機的原因是美國政府的目光短淺和過于自信。

1.次貸危機的產生

根據資料,我了解到,所有的一切都起源于“次貸危機”。1999年,互聯網開始流行。在布什時代,互聯網的熱潮逐漸退去了,美國要尋找新的經濟活力。于是,他們將目光集中在了房地產上。政府提供60倍的按揭貸款。所以申請貸款的人越來越多。2007年,美國人的按揭貸款已和國內生產總值一樣大。而且,后來有很多申請貸款的人無法還款,這種無法還款的比率越來越高,引發了次貸危機。

查看全文

媒體公益廣告議論

論文摘要

1987年10月26日,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廣而告之》節目在中央電視臺開始播出,歷時9年。它是中國電視史上第一個公益廣告節目。近20年來,我國的電視公益廣告從無到有,從最初的簡單粗糙到如今的相對成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電視公益廣告作為一個特殊的廣告類型,正在我們的經濟、文化生活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值得我們去細細研究。本文擬對電視公益廣告的釋義與分類、特征與追求、價值和功能、創意與構思等問題進行初步的探討。

本文最后附上筆者的一份電視公益廣告創作手記,將其作為自己學習理論轉化成實踐的一次嘗試,以求教于各位老師。

關鍵詞公益廣告基本特征社會功能經濟效益美學價值創意構思

引言

從20世紀40年代初期,第一則公益廣告誕生之日開始,公益廣告就成為一種宣傳和引導公眾做有利于社會公眾利益行為的不可替代的方式。在自此以后的幾十年時間里,隨著社會經濟,物質文明,科技技術,傳播技術,意識形態等等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公益廣告自身——無論從創意,制作,主題,傳播媒介等等,都有了巨大的進步,而它對社會的作用也越來越明顯。時至今日,我們可以發現公益廣告早已以不同的媒介傳播方式深入到我們社會的各個角落。本文正是主要以電視公益廣告為切入點,探討公益廣告的特性和社會效力,并試圖歸納出創作公益廣告的一些技巧法則。

查看全文

小議論正當防衛

目錄

一、正當防衛的歷史淵源

二、防衛要件與正當性

三、正當防衛制度的根據:原權和派生權的結合

四、正當防衛權的來源:個體權利與社會權利的協調

五、正當防衛在犯罪構成評價中的地位

查看全文

汽車貸款議論論文

《汽車貸款三方論劍》論文范文由一世教育畢業論文網收集于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只可觀摩不可抄襲,因抄襲汽車貸款三方論劍引起的版權糾紛本站概不負責,若本站對于該文的展示侵犯了您的權利,請通知我們刪除。

提要:買兩車動輒十來萬、數十萬,這對于一般的家庭可不是筆小數目,善于理財的人這時候想到的是運用財務杠桿——貸款買車。而對購車人來說,雖然最終都是向銀行貸款,但辦理貸款的途徑卻有三種選擇:直

客式、間客式、信用擔保,哪一種適合您,您自己把握。

貸款途徑有三種

買輛車,加上各種稅費、保險、牌照費,少說也要十來萬,多則幾十萬,這樣一筆不小的開支,一次性付清很可能讓家庭財政緊張起來,還有不少家庭并沒有這么多資金。善于理財的人懂得如何運用財務杠桿,也許這時應該考慮向銀行貸款,而銀行也樂于辦理這項業務。

據統計,現在國內買車貸款的比例不足10%,而國外特別是美國則高達80%,這樣一個巨大的潛在市場銀行當然不會放過。事實上,現在各大銀行都積極推廣汽車消費貸款,汽車貸款品種也層出不窮。除了常見的質押、抵押和第三方保證外,建行推出了住房再抵押汽車貸款,人們可以用已抵押的產權房貸款的最高限額和還款余額之間的差額部分進行抵押,工行則有車房組合貸款,辦理住房按揭的客戶,可以同時享受購車貸款的優惠方案等等。

查看全文

材料議論文審題研究論文

近年來高考語文命題更趨于公平、公正,就作文而言表現在話題開放、文體淡化,同時《考試說明》作文部分又明確“符合題意”“符合文體要求”。那就意味著命題者不限定考生運用何種文體寫作,但一旦選定哪種文體就得符合文體要求,準確表達題意。因而作文訓練中給材料議論文寫作仍不可忽視。但從寫作實際來看,給材料議論文寫作現狀卻不容樂觀。筆者認為首要原因在于學生缺乏應有的切實有效的分析材料、提煉觀點的方法,本文就材料議論文審題,談談分析材料、提煉觀點的方法。

一、單項材料

1、查原因

俗語“無因不成果”,是說任何事物的發展變化都有其原因。我們一旦知其結果,只要順藤摸瓜,層層推進,總能探求其原因。材料分析查原因法,就是根據結果去推求原因,在原因處立論,確立文章的觀點。

[示例1]一個六歲的孩子,放學回到家,拿起刀子就要切蘋果。只見他讓蘋果橫躺下,一邊是花蒂,一邊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間。剛要切,爸爸趕忙喊道:“切錯了!切錯了!”話音剛落,蘋果早已被切開,兒子拿起一半給爸爸看,喊道:“爸爸好漂亮的一顆五角星!”只見蘋果的橫斷面上,由果核的輪廓組成了規則的五角星。

這是一則敘述性材料。事情的結果是小孩子切蘋果發現了規則的五角星圖案。為什么會出現五角星圖案?是小孩子不按常規而橫切蘋果。難道小孩真的不懂如何切蘋果?不是,而是小孩有一顆好奇心。小孩的好奇心是發現果核而成無角星圖案的原因。好奇心就是人們常說的創造性思維,稍作引申就能得出結論:創造性思維能獲得意料不到的成功。

查看全文

初中階段議論文翻轉教學探索

【摘要】“翻轉”一詞出自“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這一概念。但本文探討的“翻轉”有別于此,它是基于議論文常規教學中出現的“不辯文體”和“預習不實”等問題,對學生的課前預習、課堂教學、課后總結反饋等環節進行的不同于常規教學的調整。本文對翻轉教學進行了探討,旨在為初中階段的議論文教學提供更加有效的教學思路,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關鍵詞】翻轉教學;初中階段;議論文

議論文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主要集中在八九年級的教材中。八年級學生只需要簡單了解議論文的概念,九年級學生對議論文的學習上升到了理性認知層面,需要準確把握議論文的特點,并具備議論文寫作的能力。學習語文知識是培養語文能力的基礎,而以文體為基礎的寫作知識系統是寫作教學的支撐[1]。在小學階段,由于部分教師忽略了對學生文體意識的培養,導致一些學生在初中階段仍不能以文體意識為支撐進行閱讀,也不能使用不同的文體準確表達個人的思想感情。本文以甘肅省定西市岷縣初中語文教學為例,呈現目前初中階段議論文教學現狀。筆者通過調查發現,初初中階段議論文翻轉教學淺析楊建軍(甘肅省定西市岷縣教育局)中教師開展語文教學比較困難,其中一個原因是學生對課文比較陌生,盡管教師課前給學生安排了預習任務,但學生的預習停留在淺層次上,只是簡單地對書本內容進行瀏覽,囫圇吞棗,生搬硬套相關資料中的內容,對文章不做深入探究,導致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面對課文仍然有陌生感,而教師對學生消極的學習態度也往往束手無策,導致40分鐘的語文課堂變得索然無味、毫無活力。久而久之,學生的語文能力無法提高,對語文學習喪失了興趣。因此,筆者試圖立足目前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議論文教學為例,探尋轉變課堂教學理念的方式,以有效提高初中生的聽、說、讀、寫能力。

一、立足文體,“翻轉”預習內容

議論文是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直接表達作者觀點和主張的常用文體。按照議論方法的不同可以分為證明文和闡明文,其中不需要論據和論證的是闡明文[2]。在部編版教材的議論文選文中,文體非常規范的議論文大多屬于證明文;具有議論性質、運用更多表達方式的文章大多屬于闡明文。學習議論文時必須依據議論文三要素,讓學生了解議論性文章的特點,區分觀點和材料,厘清論證思路,掌握論證方法,引導學生注重分析議論性文章所用的材料,理解觀點和材料之間的聯系等。此外,要讓學生聯系實際對課文進行質疑、探究,以此培養語文能力,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筆者將議論文學習的重點知識總結、歸納成簡表,作為學生議論文學習的導航圖和指南針(見表1)。表中前四個知識點“論點”“論據”“論證”“論證思路”是根據單元提示中的基本要求設置的;最后一個知識點“啟示意義”的設置是為了同步訓練議論文的學習和議論文的寫作,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其中“微型”讀后感是指導學生根據自己對選文主題的理解,自主選擇基本的論證方式(立論或駁論),尋找相關的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運用常見的論證方法準確地表達個人對文章的看法。這樣的片段性訓練是為了學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整篇議論文的材料組織方法和結構布局,也是對學生個性思維的有效培養。表1中幾乎涵蓋了議論文學習的所有重要知識點。雖然每一個問題分析的格式都是相對固定的,但這樣的問題設置和規范的要求并不影響語文教學的靈活性。因為,初中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參差不齊。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對學生核心素養中的“說”往往訓練不足,針對初中生的思維習慣、語言表達習慣的培養不夠,不能準確地用議論文表達個人觀點。這些問題在實際教學中是普遍存在的。而表中列出的議論文知識點則有助于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對文本展開深入探究,提高預習效果,進而提升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二、以學生為主體,“翻轉”課堂結構

查看全文

高中語文議論文寫作指導探析

摘要:繼初中階段記敘文的寫作訓練之后,在以契合并培育學生理性思辨能力為主的高中語文教學中,議論文作為一種嶄新的文體成為此階段學科寫作指導的主要對象。但鑒于學生尚未成熟而略顯薄弱的判斷力、思維力、邏輯力及語言運用能力,對此文體的寫作指導便成為一項重點而且需教師持續進行探究和落實的任務。基于此,本文從明確的觀點、深入的思維、清晰的邏輯、精準的語言四個方面來分析高中語文議論文寫作指導的方法。

關鍵詞:高中語文;議論文寫作;指導要義

一、以教材經典議論文為參照

對一種優秀文體文篇的塑造需要主體對其應具備特點的明確與掌握,以及對其可呈現形態的了解與借鑒,因此在議論文寫作指導與學生寫作實踐中,教師和學生對具象化議論文實例的參考是必不可少的。高中語文教材中有經典的議論文,以這些文章為參照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實現教材資源價值的最大化,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議論文的效率。下面筆者以此為基礎,對議論文的論點、思維、邏輯和語言的四維指導要義進行詳細的述說。

二、教材議論文參照下的議論文寫作指導要義

(一)明確的觀點——中心論點具有清晰性。議論文必得有一個中心論點,而后才能展開敘述,而敘述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中心論點的明確性,即觀點明確,論證才有可能緊密圍繞其展開,進而形成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議論文本[2]。因此,“明確的觀點”是議論文寫作指導的第一要義。例如,為了讓學生明晰“何為中心論點”“論點該如何明確”等問題,筆者以魯迅的《拿來主義》一文為范例進行了比對剖析?!赌脕碇髁x》一文先論說了“閉關主義”“送去主義”“送來主義”,突出了“拿來主義”的正確性;而后對“如何拿來”進行論述,列舉窮青年對得到的大宅子的處理方法,他看見魚翅、鴉片、煙槍、煙燈、姨太太等的處理方法等,將“拿來主義”的含義、正確性與執行方法做了全面的論述。接下來,筆者向學生提問: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是什么?這時,學生都能夠得出“拿來主義”的結論。筆者說道:“這便是一篇議論文的中心論點所應具有的形態,即明確醒目。之后,筆者利用多媒體分別向學生展示了兩篇議論文,一篇具有鮮明論點,另一篇論點模糊,讓學生更進一步地知道鮮明論點的重要性,進而使他們在自己創作的過程中形成強烈的論點意識。(二)深入的思維——思想觀念具有價值性。文章思想性是除中心論點之外需重點關注的第二大議論文指導要義。因為文篇觀點具有深刻的思想性,才會有可敘述論證的內容,才有將其展開為一篇獨立的議論文的價值。而鍛煉學生深入思想思維的方式除了平常的閱讀累積、善于思考習慣的養成之外,教師還應逐步引導學生將其思維進行“后推”,即向“根”處挖掘[3]。例如,在對學生進這個要義的指導中,筆者先引入了《寡人之于國也》一文中梁惠王與孟子的故事:梁惠王認為自己“于河內兇時,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河東兇亦然”,已經算是對民用心而可期求“國內之民加多”了,但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的事例引出了真正的“仁政”與“王道”之理,即“養生喪死無憾乃王道之始,五十者可以衣帛、七十者可以食肉,數口之家可以無饑,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這是對梁惠王“保民”思想的進一步深入,是對人民需求的深層挖掘,即從養生喪死至“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需求的漸次滿足。以此讓學生明晰深刻思想的“進一步挖掘”的形態。之后,筆者和學生一起總結了“在論述方向確立之后問問自己還有沒有進一步后推的可能,如在論證‘是什么’時有沒有觸及事物本質,在論證‘為什么’時有沒有觸及事物根源,在論證‘怎么做’時有沒有觸及根本方法”等。這樣,學生深入思考的意識、習慣與能力就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三)清晰的邏輯——邏輯思路具有聯系性。議論文最本質的特征當屬其邏輯性,即前后論證思路當具有密切的聯系性。但有的師生對此有較大的誤解,將邏輯性詮釋為指向一個論點的對多個論據的平等性羅列,以此來“證明”自身觀點的可行性與可成立性。事實上,邏輯性應是“對中心論點全方位的論證,以使其無懈可擊”而非論據羅列的多或少。仍以魯迅的《拿來主義》一文為例,筆者先引導學生對文章的論證邏輯進行分析。作者在論述“送去”時,用古董、古畫、新畫送去歐洲,來表達對“送去主義”的不滿。在此,學生可能會困惑:“‘送去’不盡然皆是弊端,如若沒有送去,本國形象與藝術亦得不到宣傳?!睂Υ耍髡咴谥笥小爱斎?,能夠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壞事情……”的補充。所以這篇文章的論述邏輯是極其嚴密甚至無懈可擊的。(四)精準的語言——用字用詞具有適切性。除去論點、思想與邏輯,語言作為傳遞這些內容的載體,具有壓軸性的對文本質量的決定作用。議論文是一種強調理性思辨的文體,語言需要具有理性化的特征,但應區別于文學文篇華麗型的風格。文言文的語言理性體現在“指向重點而無多余潤色修飾”的要求之上,也即精準且精練。這的確需要學生具有較高的語言表達能力,但在高中階段我們可以將目標定為“適切”。例如,在此要義的指導中,筆者采用了文學文本與議論文本對比的模式,即將魯迅的《拿來主義》與《記念劉和珍君》進行對比。筆者先讓學生閱讀這兩篇文章,然后讓他們去提煉這兩篇文章的用語特點并舉例。在此過程中,學生便會發現前者多用“總之”“但是”“當然”“所以”“譬如”“然而”等邏輯思辨色彩濃厚且明確表示文章內容轉向的詞,而無任何冗長的修飾與主觀情緒情感的寄予,顯得干凈利索;而后者卻有諸如“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等主觀情感的釋放與慨嘆。通過對比,學生就可以明白議論文的語言應當契合其文體特征,并具有相應的語言特點和語言風格。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