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基本題型分析及答題要旨

時間:2022-06-05 10:39:00

導語:高考政治基本題型分析及答題要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考政治基本題型分析及答題要旨

一、選擇題 選擇題是一種在國內外發展完善較快并得到廣泛應用的題型。在高考及中學政治課教學過程中,選擇題也是經常被使用且占分量較大的一種題型。

選擇題與其它題型相比較,具有以下幾個優點:

(1)考生只用較少的時間作答,因而可將絕大多數的時間用于思考。另外,由于選擇題可以省去語言的斟酌和書寫占用的時間,從而使整個考試時間最充分最有效地用來測試政治學科所涵蓋的知識和所要求的能力。

(2)可以使試卷容量加大,測量知識的覆蓋面更廣,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主觀題數量少,抽樣不足的局限性;可以降低考核中偶然性的影響,提高考試的信度和效度,并防止猜題押題的投機行為。

(3)有利于培養和考查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準確的判斷力。

(4)評分統一、客觀,減少甚至避免評分誤差。

解答選擇題似乎有個不成文的規則:凡是題干與選擇項有聯系就選,沒有聯系的則舍。問題是聯系的情況比較復雜,有直接的間接的,顯露的隱蔽的,客觀的臆斷的,等等。并且哪種聯系應當選,哪種聯系不應當選,并沒有一個明確的規定,甚至在有些情況下,間接聯系可以選,而在另一些情況下,又不能選,以致造成混亂。因此,關于題干與選項的聯系問題,應當有一個統一的認識,以便有所遵循。就高考政治命題而言,題干與選項的聯系應當是客觀的、內在的。這是從性質上的界定。從程度上如何界定呢?有相當一部分選擇題,特別是師生普遍感到比較困難的不定項選擇題,題干和選項之間都有不同程度的引申。這種引申不能簡單地歸屬為直接聯系或是間接聯系。為了保證試題的科學性、思想性和規范性的統一,一般規定,題干與選項之間的聯系,凡是一級引申的就選,凡是二級或多級引申的則舍。當然,選擇與否的首要前提還是看聯系是否是客觀的、內在的。所謂一級引申,簡單地說就是題干與選項之間的聯系,不需要任何中介條件就能成立,所謂二級或多級引申,簡單地說就是題干與選項之間的聯系需要一些中介條件(例如以其他選項的存在為前提)才能成立。

[例題]我國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是一致的,它體現在()A.任何公民都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B.公民享受權利和履行義務是平等的C.勞動和受教育既是權利又是義務D.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此題的A、C項作為應選項是顯而易見的,B、D項則需要思考分析。B項說的是權利和義務的平等性,題干說的是權利義務的一致性,兩者之間有沒有內在聯系是決定B項取舍的關鍵。在階級社會里,權利和義務是對立的。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剝削者國家“幾乎把一切權利給予一個階級,另一方面卻幾乎把一切義務推給另一個階級”。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每個公民依法享受他應享有的權利,同時依法履行他應盡的義務,享受權利和履行義務的平等性,自然體現了權利和義務的一致性。因此,B項是應選的。D項在表述中出現了權利而沒有出現義務的字樣,在理解這句話時也往往側重在自由和權利不是絕對的、無限制的,而是相對的,有限制的,現有人主張D項不能眩實際上,限制就意味著一種義務,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要受到一個總的限制,承擔一個總的義務,這就是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目的是為了保證公民權利的正確行使。在這里充分體現了權利和義務的統一,所以D項也應當眩[例題]1989年春夏之交我國發生的政治風波表明,在大力加強國家的社會管理職能,抓好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同時,我們決不能削弱國家的專政職能。因為()A.我國的經濟文化落后狀況不可能在短期內改變B.一定范圍內的階級斗爭還將在我國長期存在C.剝削階級思想的影響還將在我國長期存在D.國際壟斷資產階級亡我之心不死這是1990年高考政治試卷第29題,正確答案是B、D項。對規定的應選項沒有分歧,對C項是否應選有較大的分歧。有人認為,“剝削階級思想長期存在”是我國“一定范圍內的階級斗爭還將長期存在”的重要原因,而“一定范圍內的階級斗爭的長期存在”又是我國堅持和加強國家專政職能的直接依據,因而“剝削階級思想影響的長期存在”與“決不能削弱國家的專政職能”之間有一種客觀的聯系,既然B項選了,C項也應當眩有人不同意這種看法,認為專政是對敵人的,受剝削階級思想影響不構成專政對象,也就是說,要正確處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盡管C項通過B項也能同題干聯系起來,但C項不能選,否則,在認識上就可能導致階級斗爭擴大化。我們是贊成后一種分析的,僅從命題規范性要求來看,后一種觀點符合“題干與選項之間的聯系凡是一級引申就選,凡是二級或多級引申就不馴的要求。

二、簡答題 簡答題是高考政治命題長期堅持使用的一種介于選擇題和論述題之間的試題類型。簡答題答案要求簡明扼要,它較適合于測量考生記憶、理解、比較等能力,具有較大的靈活性。

進一步分析簡答題又有簡釋題、問答題、列舉題、簡述題、簡析題等幾種。

(1)簡釋題。這種題要求考生用簡單、清晰的詞語將名詞或概念解釋清楚。

例如,1978年試題。解釋下列名詞:生產力、階級、實踐、矛盾的普遍性。等等。

(2)問答題。這種題一般要求考生“知其然”,是一種最普遍的問答題形式。這種考核幾乎貫穿簡答題始終。例如,1978年試題:認識運動的總規律是什么?1989年試題:我國解決民族問題的基本原則和基本政策是什么?等等。

(3)列舉題。這種題要求考生根據要求范圍列舉出事或物,并略作說明。

例如,1979年試題:舉出1978年7月以來我國國內政治生活和對外關系中最有影響的三件大事。

(4)簡述題。這種題一般是對一段句子進行判斷或進行說明。例如,1978年試題: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根本區別是什么?批判“”宣揚形而上學的一個謬論;1982年試題:“否定就是全盤拋棄,一筆勾銷?!边@個觀點是否正確?簡要說明理由;1987年試題:資本家開設工廠,需作如下投資:興建廠房,購買機器,購買原料和材料,還需支付電費、水費和工人工資,等等。在這些投資中,哪些屬于不變資本,哪些屬于可變資本?這種劃分的依據是什么?有什么意義。

(5)簡析題。 這種題不僅要求考生“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也是一種比較普遍的簡答題形式。它側重于考查考生分析、比較、應用等能力。

例如,1982年試題:《辯證唯物主義常識》中引用了列寧的一段話:“當我們不知道自然規律的時候,自然規律是在我們的認識之外獨立地存在著并起著作用,使我們成為‘盲目的必然性’的奴隸,一經我們認識了這種不依賴于我們的意志和我們的意識而起著作用的規律,我們就成為自然界的主人。”你對這段話是怎樣理解的?

1990年試題:下面的幾段話,是美國前任總統和現任總統的言論。請運用《政治常識》的有關知識,結合當前國內外形勢,特別是聯系1989年我國發生的政治風波事實,談談你的看法。

“美國之音是巨大的非軍事力量,是在共產主義社會的黑暗中點火的力量?!?/p>

(里根,1987年)

“對于蘇聯制度來說,最大的危險之一,就是他們的思想、人、社會同我們……接觸。因為這種接觸會播下不滿的種子,而這些種子有朝一日會結出和平演變之果?!保峥怂桑?98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西方根據‘遏制’政策試圖把共產主義逼入困境,我則希望超越這一政策。我們所謀求的世界是一個行動一致的自由國家的聯邦----在這個新世界,將有越來越多的國家進入不斷擴大的自由圈子?!保ú际?,1989年)(注:布什講的“新世界”或“自由圈子”,就是西方的資本主義體系。)1995年試題:有人認為,“搞市場經濟,就要放開價格;放開價格,就得提高價格,政府不應干預”。為什么說這種觀點是片面的?

簡答題有以下幾個特點:

(1)基礎性和變通性。 所謂基礎性,主要是以簡答題的考核要求來界定的。從知識考查來看,主要涉及一些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不太追求大跨度的內容;從能力考查來看,主要涉及記憶、理解、比較、分析等能力要求,一般不涉及綜合、評價等較高能力。

近幾年共考查過十幾道簡答題,都是課本中最基本的知識。當然對這些知識的考查,不是簡單的再現,而是變換不同的角度,要求能理解、比較、分析。這就使簡答題又具有“變通性”的特點。

(2)綜合性和遞進性。 所謂綜合性,是指試題特別是答案不是出在課本的某一個地方,而是跨框、跨節、跨課的出題。所謂遞進性,是指答案要求遞進提高,使高水平的學生得高分,提高試題的區分能力。簡答題的綜合性和遞進性,要求考生在學習中注意把握知識的內在聯系,把握學科知識的基本結構和體系,這樣才能準確、全面地回答問題,提高答題的質量。

(3)時代性和新穎性。 簡答題雖然以基礎性為顯著特點,但在設計題目時,仍十分注意滲透時代氣息和形式的活潑新穎。

[例題]怎樣理解社會主義與民主是不可分割的?

這是1990年高考政治試卷第50題。這道簡答題看起來只是純知識性的考查,實際上有著深刻的時代背景。1989年“6.4”事件之后有人誤解為,社會主義是不講民主的,民主只是資本主義的特征。這道簡答題起了澄清誤解的作用。

(4)靈活性和客觀性。 凡編制得較好的簡答題都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活”。近幾年,與側重考查能力要求相適應,“活”的特點更為突出。

[例題]前蘇聯1977年憲法第6條:“蘇聯共產黨是社會領導力量和指導力量,是蘇聯社會政治制度,以及一切國家機關社會團體的核心……”1989年3月修改后的前蘇聯憲法第六條:“蘇聯共產黨、其他政黨以及工會、共青團、其他社會團體和群眾運動通過自己選入人民代表蘇維埃的代表并以其他形式參加制定蘇維埃國家的政策,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p>

①這兩個條文的本質區別何在?

②修改后的條文是否符合馬克思主義的無產階級的政黨學說?為什么?

這是1991年“三南”試題第41題。蘇聯解體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重大的事件之一。此題要求考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政黨學說觀察分析這一事件,使試題既具有時代性,又具有靈活性。為控制這一靈活性試題的難度和評分誤差,采取了兩問形式,使其具有一定的客觀性。

(5)技巧性和合理性。 “孝巧、活”歷來被譽為簡答題的特點。近年來有許多簡答題設計得既活又巧,既有利于考查學生的能力,又有利于活躍學生的思想。

[例題]俗話說:“便宜沒好貨,好貨不便是反駁。

(6)根本缺陷中有合理因素。 [例題]“政黨是為了達到共同政治目標而共同行動的志同道合的集團?!?/p>

這是1991年“三南”試題,此題的特點是,觀點有根本缺陷,但其中有合理因素。按照馬克思主義政黨觀來看,政黨是集中代表一定階級、階層和社會集團的利益,并以奪娶行使或參與行使國家權力為政治目標的政治組織。這說明政黨具有鮮明的階級性,是為一定階級的利益而斗爭的政治組織,有明確的政治目標。而題中的觀點沒有指出政黨的本質屬性----階級性,這在根本上就沒有揭示政黨的本質,但它指出了政黨有共同的政治目標,有一定的合理因素。

三、論述題 在政治科高考中,論述題是主觀性試題的最主要代表。這種題型可以有效地考查考生組織、歸納和綜合所學知識的能力、運用他所掌握的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以及探討問題的創新能力和評價能力。

1.論述題基本類型:限制性論述題和擴展性論述題。 從不同角度可以把論述題細分為幾種類型,較為常見的是以命題規定的作答形式進行劃分的。通常在題目中明確規定考核范圍,并且對答案長度作了限制的論述題為限制性論述題。限制性論述題與其它論述題相比較具有評分較容易和客觀的特點,但是由于它對考生作答的范圍和方式作了限制,因此,在考查能力方面,它較適合于考查理解、分析等能力,而不適合于考查綜合、評價等能力。

[例題]既然提高勞動生產率會降低商品價值,資本家為什么還要競相改進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由此而引起的資本主義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普遍提高,又會給資本家帶來什么好處?

[例題]國體和政體的關系是怎樣的?請根據這一關系說明人民代表大會制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擴展性論述題對考生的作答方式和范圍不像限制性論述題那樣限制較多,它給考生以很大的自由,允許考生自己決定答題的形式,這類論述題給考生提供了綜合、評價的可能。

[例題]駁“沒有共產黨的領導我國也能實現四個現代化”的謬論。

2.論述題主旨功能:考核較高層次的能力。 [例題]資本家對剩余價值的貪得無厭的追求:怎樣促使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尖銳化,進而又是怎樣決定資本主義的必然滅亡?

這道題知識容量較大,綜合性較強。考生如果沒有一定的綜合能力,即使知道追求剩余價值是資本主義生產目的,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是生產的社會性和資本主義私人占有形式之間的矛盾等知識,也很難把握二者之間的內在聯系,并調動自己所學的有關知識,組織材料,從縱橫兩個方面把問題敘說清楚。很多考生僅回答了第一層面的問題,即“日益尖銳化”,而答不出或答不好第二層面的問題,即“必然滅亡”,說明這部分考生分析能力尚可,而綜合能力欠缺。

[例題]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格局發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大的變化。

舊的兩極格局已經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正向多極化發展。

在這種形勢下,美國領導人聲稱:“我們難得有機會----按照我們自己的價值觀和理想建立新的國際體系。”

美國人認為他們需要“為下一個世紀成為美國的世紀作好準備?!彼麄兊牧硪晃磺叭晤I導人說:“以進取的姿態追求我國的對外政策利益會自然地加強中美關系,應采取行動時卻無所作為會傷害美中關系……但是我們決不要忘記,我們是為自己干,而不是為中國干?!?/p>

運用《政治常識》的有關知識,分析說明上述材料。

(1)美國關于建立新的國際體系的出發點及其主張說明了什么?

(2)評論“按照我們自己的價值觀和理想建立新的國際體系。”宜”,可是在實際生活中,人們為什么總是選購“價廉物美”的商品?

這是1992年高考政治試題。題目出得很巧?!氨阋藳]好貨,好貨不便宜”這一俗語的確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一定的經濟學道理。但是也不盡如此,人們在實際生活中,的確能購買到“貨又好,價格又便宜”的商品,也就是“價廉物美”的商品(這里的“價”在俗語中是指價格,而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這是因為:個別勞動時間低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商品生產者在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就可能用較低的價格出售自己“物美”的商品;有的商品生產者為了加快資金周轉,采勸薄利多銷”的辦法,也可能用較低的價格出售“物美”的商品;另外,當某種“物美”的商品處于供過于求的情況下,人們也可能購買到“價廉物美”的商品。正是根據這個實際情況,命題者設計了這道試題,既貼近實際生活,又包含著一定的經濟學的道理,使試題富有較高的技巧性。

簡答題的“活”與“巧”的特點,要求考生在學習過程中,要善于把國內外發生的重大時事以及貼近身邊的政治、經濟、文化現象,與所學的知識聯系起來,培養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嘗觀點和方法觀察分析問題的習慣,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解答簡答題的能力。

從高考政治命題改革深化階段的簡答題及其趨勢來看,它將在堅持基礎性的同時,更多注意變通性、綜合性、靈活性和技巧性,使簡答題與簡析、簡評結合起來?!邦}目在書外,觀點在書中”,答案要求分層次遞進提高,使簡答題、辨析題更多地擔負起考查能力區分考生的任務。這就要求考生在深入理解知識和運用知識上下更大的功夫。

四、辨析題 所謂辨析題,就是對試題所提供的觀點或現象,有辨有析,辨析結合,或有辨有評,辨評結合。待辨析的觀點或現象以及辨析評論的方法,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應當根據試題的具體內容作具體分析。就待辨析的觀點來說,有的是正確觀點,有的是錯誤觀點;有的具有兩重性,需要作階級的、歷史的分析;有的具有條件性,需要根據條件作具體分析;有的帶有根本性的缺陷,但有合理的因素;有的從總體上可以成立,但有不科學的成分。總之,應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綜觀近年來的高考辨析題有以下幾個特點:

(1)根據條件進行具體分析。 [例題]某守法公民發現朋友寄給他的信件被公安機關拆開過,十分氣憤,認為公安機關檢查他的信件是不合法的。

這是1991年“三南”試題,此題的主要特點是它的條件性,必須根據條件來展開思維和組織答案。

我國憲法第四十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護。除因國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者檢查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對通信進行檢查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這道辨析題就是根據這條憲法規定的特點設計和擬定的。

(2)在創設的特定情景中分辨是非。 [例題]甲認為,商品的價值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因此,個別勞動時間對商品生產者沒實際意義。

乙表示不同意。認為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看不見的,摸不到的,只有個別勞動時間對商品生產者才有實際意義。

這是1992年“三南”試題。此題的主要特點是它有一個特設的情景,必須把有關理論知識和特設的情景結合起來進行辨析。

(3)辨析與反駁的結合。 [例題]“專政就意味著消滅民主”

這是1992年“三南”試題。此題的主要特點是它的反駁性。也就是說此題不是對題中的觀點作辨證分析,不是指出這不準確的,糊涂的或者帶有攻擊性的觀點中有什么合理的因素,而是指出它的不準確的所在;對攻擊者來說,則試題使用了新材料,要求考生在新創設的情景中充分發揮自己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因此,考生不僅要明確“按照我們自己的價值觀和理想建立新的國際體系”的內容,更重要的是,能提供評價美國的所謂“國際新體系”的標準。一部分考生不是根據我國政府關于建立國際新秩序的原則立場和主張來分析問題,而是從意識形態的差異來評論美國所謂“國際新體系”。顯然,評論的標準和視角發生了偏差,這說明這些考生的評價能力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