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養老保險可持續發展研究
時間:2022-06-29 10:21:08
導語:農村養老保險可持續發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對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的認識程度不深入。隨著政府宣傳力度的加大,保定市農村地區居民對農村養老保險的認識有所改進。但從新養老保險的實施情況來看,農村居民對社會保險知識的認識程度仍有待提高。新農村養老保險的覆蓋率較前幾年有了明顯的提高,但是從參保的金額來看,保定市絕大多數居民仍然選擇了較低檔次的標準。這樣一來,到這些農村居民到達退休年齡,領取到的養老金非常有限,較少的養老金對于改善農村居民的生活杯水車薪。另外,從對保定市農村居民的調查情況來看,多數農村居民仍以傳統的養兒防老、存錢防老為主要的養老觀念。我們下一代的養老負擔本來就已經很沉重,如果不能通過其他方式進行轉嫁,在未來將會影響整個農村社會的穩定。另外,由于缺乏理財方面的知識,多數農村居民,仍以儲蓄作為自己的養老后備金,不能形成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養老觀念。
2.保定市農村經濟發展落后,且發展不均衡。從保定市發展情況來看,作為環渤海圈的重要城市,在整個環渤海經濟圈內屬于發展較落后的城市。從河北省統計局公布的近三年的數據來看:2012年保定市人均GDP為24029.87元,全省排名第9位;2013年保定市人均GDP為23609.42元,全省排名第10位;2014年保定市人均GDP為26959.81元,全省第9位。保定市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主要原因是農村經濟發展緩慢,尤其像淶源縣、阜平縣、順平縣、唐縣等,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甚至落后于國家貧困縣的平均水平。保定市農村經濟發展落后,農民收入不高嚴重制約著新農村養老保險的順利實施。由于收入水平的限制,農村居民在經濟上的注意力往往更多的放在改善現有生活質量、子女教育等問題上。另外,保定市不同縣之間經濟發展水平也存在較大差距。高陽縣、榮成縣、白溝以特色產業為主成為帶動保定市縣域經濟的龍頭,工業基礎較雄厚的涿州、高碑店也一直走在保定市縣域經濟發展的前列。但同時,保定市西北部山區經濟發展較為落后,形成了地域發展不均衡的局面。這樣一來,政府扶持政策很難在全市農村地區統一實施。
3.新型農村養老保險保障力度低下。目前我省全省采用的農村養老保險補貼模式只包括繳費固定補貼和基礎年金待遇固定補貼,別且不隨著繳費檔次不同而變化,目前我省農村養老保險的繳費檔次分為五個檔次,繳納保費分別為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根據新型養老保險制度的計算,五種繳費檔次國家的政策補貼都為每人每月55元,這樣就導致農村居民在選擇繳費檔次時候多數居民選擇了100元、200元的較低檔次,而較低的繳費檔次也決定了農村養老保險總體的保障力度偏低。由此,農村居民真正達到退休年齡后,養老金的收入便不能成為其養老的主要經濟來源,新型養老保險也就違背了其實施的初衷,起不到從根本上解決農村居民養老的作用。
4.保定市沒有形成較為完善的農村養老體系。農村養老問題作為國家需要解決的一個突出問題,新型養老保險的提出無疑在其間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然而,農村養老問題,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問題,僅僅依靠養老保險是很難滿足未來農村養老的需要的。我們應該建立一個多層面、立體式的農村養老體系,這種養老體系需要社會各個方面力量的參與。但就保定市目前的農村養老狀況來看,情況并不容樂觀。保定市農村居民主要的養老方式還是依靠養兒防老、存錢養老的方式。這種單一的方式,隨著將來人民生活壓力的加大,尤其是在收入水平較低的農村地區,將會在極大程度上阻礙農村經濟的發展。
二、保定市實現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建議
1.加大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的宣傳力度。要想使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實現可持續發展,首先要從根本上改變保定市農村居民對于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的認識。應加大對于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的宣傳力度,對于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的認識,不能只停留于表面。作為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的主推部門應從:(1)社會保險的運行原理;(2)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繳納和給付制度;(3)現行養老觀念的弊端;(4)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的補貼制度等方面,進行深入的宣傳。讓農村居民能夠從運行原理的角度,真正理解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實施的必要性。
2.大力發展保定市農村經濟,重點扶持貧困地區。保定市農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低下,是制約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從保定市縣域經濟發展的現狀來看,應鼓勵已形成固定產業模式的特色產業發展(如白溝箱包產業、榮成服裝產業、高陽紡織業、蠡縣毛皮業等)和已具備工業基礎的縣域工業企業發展(涿州、高碑店、清苑縣等),并在此基礎上加大對保定市貧困地區的資金扶持力度和致富引導工程,從而達到提高人民收入的效果,進而提高人們的繳費能力。
3.因地制宜,制定不能力度的保費補貼政策。為能夠全面的實現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的可持續發展,政府在補貼力度上應根據不同地區經濟發展情況制定不同的補貼力度。對于保定市的貧困地區的扶持力度可以適當做出傾斜,以切實提高保定市較為貧困地區的繳費能力,使新型養老保險在更大程度上在全市范圍內得到普及。
4.完善農村養老體系,減輕農村養老保險壓力。一個完善的農村養老體系,應該是由多方面、多渠道的養老模式共同構成。為減輕新型農村養老保險承擔要老任務的壓力,政府應鼓勵多層次農村養老模式的建立。首先,應鼓勵商業保險在農村養老中發的作用,同時政府也應給于一定的保費補貼,使商業保險能夠切實的在農村得以推廣。其次,應完善保定市目前養老保險渠道,加強孝敬父母的傳統文化宣傳,另外應加強農村居民投資理財的引導,確保農村居民資金積累的保值和增值。最后,應鼓勵社會其他養老渠道的開拓,例如鼓勵老年人再就業增加老年人收入、鼓勵社會公益養老組織的建立等,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彌補農村養老體系的不足。
作者:高祥曉 單位:中國地質大學長城學院
- 上一篇: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建議
- 下一篇:農民工醫療保險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