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高年級美術人文精神體現對策
時間:2022-09-17 09:34:20
導語:小學高年級美術人文精神體現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小學高年級美術教學要在引導學生美術欣賞過程中傳遞藝術的人文精神;要在藝術創作中體現出藝術的人文精神;要創造迎合時代的藝術創作;要在情感教育中灌輸正確的人文觀念。本文立足于小學高年級美術教學實際,根據小學高年級學生美術水平發展現狀,分析了小學高年級美術教學中人文精神傳遞的重要性,提出了小學高年級美術教學中有效體現人文精神的對策,希望能為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參考,共同助力小學生美術水平的顯著提高。
【關鍵詞】小學美術;高年級;人文精神
素質教育理念和核心素養教育觀念在我國教育體系中不斷發展落實,小學美術教育要堅持素質教育觀念,重視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要求教師在美術教學中重視對人文精神的灌輸,確保學生能夠在藝術學習中獲得崇高精神的洗禮,最終使我國小學美術教學順應社會發展要求。本文分析了小學高年級美術教學中人文精神傳遞的重要性,提出了小學高年級美術教學中有效體現人文精神的對策。
一、小學高年級美術教學中人文精神傳遞的重要性
人文精神是指人類自我關懷的情感,主要精神實質表現為對人的尊嚴、價值、命運的維護、追求和關切,對人類遺留下來的各種精神文化現象的高度珍視。培養學生人文精神是塑造其理想人格的主要環節,引導學生自我肯定,對優秀的文化內容產生贊同感。小學美術教學本身屬于藝術類的文化教育內容,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美術占據了重要地位,是千百年來文人雅士、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高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的文化領悟能力,這個階段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的教學傳遞,是美術教育體系關注人類價值的體現,能讓學生從美術課程中獲得有價值的知識。教師應從學生小學高年級開始重視美術人文精神的傳遞,讓美術教學融入傳統文化相關的知識中,讓他們在文化的傳承中推陳出新,使學生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確保國家得以快速發展。
二、小學高年級美術教學中有效體現人文精神的對策
(一)在美術欣賞中傳遞藝術的人文精神
小學高年級美術教學要求教師在美術欣賞中傳遞藝術的人文精神。美術欣賞是小學高年級美術課程中的一項重點內容,每本教材中都會有相關的美術欣賞內容,美術欣賞能夠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開闊學生的視野,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美術教師要樹立人文意識,豐富自己的人文素養,并通過對學生的理解尊重,挖掘教學內容,用直觀靈活的教學方法滲透人文教育,避免將美術教育視為單純的技術訓練,或將美術從豐富的人文背景中剝離出來,要讓兒童在真實的美術文化情境中生動活潑地學習美術。例如:在對人美版五年級下冊“人民藝術家齊白石”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讓學生欣賞齊白石的美術作品,然后請同學們自由暢談“這些作品之中都畫了哪些內容?試想一下,齊白石為什么會選擇這些內容來繪畫呢?”基于此,學生會對齊白石的經歷有很多猜想。這時,教師再公布齊白石的經歷,讓學生明白童年的農村生活為齊白石的美術創作提供了素材,他熱愛大自然,珍惜大自然的花鳥魚蟲。通過這些介紹,學生明白了:藝術創作來源于生活,是生活的藝術加工。最后,教師請同學們自由暢談:你喜歡齊白石爺爺的哪一幅畫,和同學們交流一下。在這樣的交流過程中,學生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觀點。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大篇幅地介紹了齊白石的經歷,為學生傳播了中國傳統藝術的人文精神,讓學生感受到了對生活的愛才能夠創作出好的美術作品。
(二)改變教學方法,凸顯藝術人文精神
小學高年級教學要堅持以人為本,這對于促進教育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美術作為人文學科的核心之一,凝聚著濃郁的人文精神,小學高年級美術教師要在引導學生藝術創作的過程中體現出藝術的人文精神。小學美術教學離不開藝術創作教學活動,教師要重視在藝術創作中體現出人文精神的相關內容。例如:在人美版五年級下冊“提袋的設計”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提問學生:手提袋有什么作用?然后講解手提袋的制作方法,雖能快速完成創意教學目標,但這種單純的手工制作并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師應將人文精神融入教學過程中,優化教學效果。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人類手提袋產生的過程;展示在古老的壁畫上出現過類似于手提袋的圖案;在唐朝的繪畫上唐朝仕女手提的各種布制品;近現代的不同形狀的手提袋,以及具有東西方差異的手提袋;手提袋生活用途與審美用途的區別與統一;手提袋材質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等。這些都可以借助多媒體展示給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方法引導下,學生會對手提袋有更為深刻的認識,認識到不同時期對藝術作品的影響,進而明白藝術創作應滿足當代人們的需求,實現基于人的創作,進而激發他們的想象力,開始考慮怎樣制作出更為精美有趣的手工手提袋。
(三)引導學生完成迎合時代的藝術創作
教育工作者要將美術課程定性為人文課程,要求學生不僅要從美術本體理解美術,而應該通過美術了解更為廣闊的世界,理解美術作品中蘊含的豐富人文精神。因此,小學高年級美術教師要引導學生完成有時代特征的藝術作品。時代在發展和變化,這種變化會帶給學生美術創作與感悟,也是傳遞人文精神的有效路徑,會讓學生感受到人類發展帶來的優勢,也會讓學生更多地體會到人類自主發展的價值。例如:人美版六年級下冊“動畫片的今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組織學生回憶了以前的動畫片《九色鹿》,再看如今的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通過對比發現如今動畫片制作與表現手法較以前的差異,感受到藝術中的時代特征。接下來,教師請同學們借助多媒體課件了解了電腦動畫片制作的方法,最后組織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制作簡單的六格動畫,讓學生嘗試自主把角色的每個動作分解成若干個逐漸變化的動作,畫出一張張人物動作逐漸變化的畫面,用逐格攝影機分別拍下來,然后以每秒24格的速度連續放映,使畫面迅速動起來。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聯系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師,促進信息技術教學與美術教學的整合教學,促使學生嘗試利用網絡軟件制作簡單的動畫形象。總之,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促進了信息技術在小學高年級美術教育中的應用,更促進了教育模式的信息化建設進程,也使美術教學迎合了時代的發展,讓學生體會到了時代的變遷,以及人類的力量,最終感知到其中的人文精神。
(四)引導學生在創作中表達情感
小學高年級美術教學可基于情感教育,向學生灌輸正確的人文觀念。情感教育是小學課堂教學的一種有效方法,以情感引領為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小學高年級學生重視情感體驗,教師要以這個為出發點,向他們灌輸正確的人文觀念,落實教學目標。例如:在教學人美版六年級下冊“留給母校的紀念”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要請同學們用美術作品表達對母校的感激之情。在接到該任務后,部分學生可能會為了完成任務而簡單地模仿教材上的藝術創作形式,讓美術創作活動變成了美術臨摹活動。為了避免這些情況的出現,教師可以爭取從情感教育的角度出發,規范教學流程。教師可先整理班級六年來的集體合照,用多媒體的形式向學生呈現,這樣的情感引領下,學生會回憶起自己小學階段的點滴經歷。教師還可領著學生重新學習校園文化內容,讓學生對校園文化有更深刻的體會,感受母校的美好。在完成了情感激勵后,教師可帶著學生回顧一些優秀的美術作品是怎樣用花、景色、色彩表示母愛、校園風采等內容的,在情感和靈感的雙面激勵下,學生自然有了更多感受,能夠形成創新思維,創作出更為優秀的作品。
三、結語
綜上所述,美術教學越來越重視文化資源的引入,小學高年級美術教學要在美術欣賞中傳遞藝術的人文精神;要改變教學方法,凸顯藝術人文精神;要引導學生完成迎合時代的藝術創作;要引導學生在創作中表達情感,保證學生在美術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文化的獨特魅力,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培養學生傳承文化的意識,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最終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武微微.剪紙教學過程中滲透人文教育——地方美術資源在素質教育中的應用[D].淮北師范大學,2016.
[2]張玉景.小學高年級美術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以新鄉市S小學為例[D].河南師范大學,2017.
[3]高上雙.基于人文精神培養的小學美術欣賞課教學策略探究[J].家長,2019(32).
[4]郝逸云.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小學高年級美術體驗式教學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20.
作者:徐學 單位: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太平實驗小學
- 上一篇:民間工藝美術人文精神可持續發展理念
- 下一篇:人文精神深化英語教育改革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