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德育重要性與策略性探討
時間:2022-11-09 10:04:08
導語:學校德育重要性與策略性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研讀一年的《節日大全》,梳理發現每年的大小節日150多個。在這些節日中如果能按年代、地域分類大致可分為傳統節日、近代節慶(紀念)日和世界紀念日等。解讀這些節日,節日中蘊藏著內涵豐富的德育資源。有選擇性和針對性地利用這些資源加強對學生的德育,將會進一步增強對學生德育的針對性、體驗性和實效性。長期以來,學校在德育工作中,充分認識利用節日加強德育的重要性,采取寓節日教育于課堂教學之中、寓節日教育于主題教育實踐活動之中、寓節日教育于環境創設之中等辦法,突出了節日德育的特色,進一步增強了德育的針對性、體驗性和實效性,師生每年在有重要意義節日里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和熏陶,政治意識、規矩意識、道德意識、奉獻意識進一步增強,出現了創先爭優、人才輩出的良好局面。近年來,學校高考二本以上上線率95%以上,一本上線率30%以上,一些班一本上線率100%。近三年來考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的學生有11人。可見,利用節日教育增強德育實效在育人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一、利用節日加強德育的重要性
每年眾多的節日中蘊涵著非常豐富的德育資源,挖掘利用這些節日資源,能進一步增強德育的經常性、針對性、體驗性、實效性,對學生德育工作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一)傳統節日教育能傳承先輩的光榮傳統,是一部內容十分豐富的德育教材。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中華民族有自己的文化風俗,眾多的民族節日都蘊藏著優秀文化、民族精神的寶藏。傳統節日均凝結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蘊涵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倫理道德、哲學思想、審美意識、價值觀念等,這些內涵既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傳統文化的集中體現。挖掘傳統節日的德育資源與倫理價值內涵,利用傳統節日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能起到其他方式難以起到的作用。如學校利用“端午節”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和傳統美德,引導學生誦讀中華經典,激發學生愛國熱情,彰顯節日文化內涵和德育特色。節日期間選取與“端午”主題相關的優秀詩文、名人名作,舉辦“迎端午、誦經典”誦讀活動,營造誦讀經典、傳承文明的濃郁氛圍,取得了德育、智育和文化傳承的良好實效。(二)重要節慶(紀念)日教育能點燃學生的愛國熱情,是一組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載體。在每年眾多的節日中,有許多重要的節慶(紀念)日,這些節慶(紀念)日中包涵著內容極其豐富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凝結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愛國精神、“根”的精神等。如愛國主義、民族精神、憲法精神、法紀規矩、環境保護、國防安全、健康衛生、助人為樂、誠實守信等。實質上重要節慶(紀念)日,是內容非常豐富的政治思想教育日,是一個有學習、有教育、有體驗、有感受、有實踐的德育載體。如學校利用“五四”青年節,教育學生繼承和弘揚“五四”光榮傳統,點燃學生踐行“講信念、有理想,講道德、有品行,講學習、有進步,講奉獻、有作為”的熱情;利用“唱響五四,致敬青春”主題班會,號召學生“向青春致敬、向黨看齊、向祖國獻禮”,用青春的熱血和激情,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譜寫更加光輝的青春篇章,創造出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無愧于青春的輝煌業績。(三)重要國際紀念日教育能擴大學生的眼界,是一條與世界教育接軌的通道。梳理《節日大全》發現在每年的150多個大小節日中,有一半節日是國際紀念日。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合學生年齡特征、符合我國國情的國際紀念日,加強對學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既能進一步擴大學生的眼界,又能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國家意識、大局意識、環保意識、國家安全意識、健康意識、國際意識、政治意識。如世界水日、世界衛生日、世界地球日、五一國際勞動日、世界無煙日、國際兒童節、國際禁毒日等。如學校利用“世界地球日”這個世界節日,大力宣傳我國國土資源的國情國策,加強對學生的國土資源和環境保護教育,增強節約集約利用地球資源意識,普及地球科學技術知識,使學生了解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所面臨的資源危機現狀,增強低碳綠化環保意識和時代使命感。號召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環境保護從我做起,從身邊事做起,從小事做起,從家庭做起,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共同保護地球,強化環境保護意識,發揮“小手拉大手”作用,共建美好家園。
如果將學校平常德育的內容歸納分類,重要傳統節日、節慶(紀念)日、國際節日中的德育內容幾乎盡在其中。如何選擇利用節日加強學校德育工作、增強教育實效,學校主要從以下方面入手。(一)寓節日、紀念日教育于課堂教學之中。學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課堂,在課堂教學上滲透教育。利用節日、紀念日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仍然還是課堂,寓節日、紀念日教育于課堂教學之中。在學校課程教學中,有較多內容均涉及節日、紀念日教育的內容,深刻挖掘其中蘊含的文化內涵、光榮傳統、民族風尚、德育資源對學生進行教育,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更強。學校在國防教育課、健康教育課中,選擇利用八一建軍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日、世界衛生日、6.26禁毒日等節日、紀念日,有針對性地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通過對應節日時點的課堂教學,讓學生更好地了解這些節日,挖掘各學科中蘊涵的豐富的德育資源,增強政治思想教育的針對性、吸引力和實效性。在中小學的語文、政治、歷史、地理等學科教學中,選擇利用節日、紀念日蘊涵的德育資源,寓教育于課堂教學之中的例子很多,關鍵是抓在經常、用在經常。(二)寓節日、紀念日教育于主題實踐活動之中。課外活動是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和陣地。選擇利用節日、紀念日,積極開發其中蘊涵的教育資源,組織和指導學生自主活動,自主探究,親身體驗,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體驗,在體驗中增長知識,情感得到凈化與升華,并外化為具體行動。學校結合每年的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春節開展主題班會活動。制訂活動方案,建立組織機構,利用宣傳專欄、主題班會、校網校刊等多種形式,積極開展主題宣傳教育實踐活動,讓學生感受中華民族精神的偉大,陶冶情操,培育精神。如2017年“三月三”節,學校積極開展了“廣西三月三•八桂嘉年華”活動,節日期間組織師生暢談了廣西各族人民在黨的正確領導下,團結奮斗取得的輝煌成果,進一步加強了民族學生的團結,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三月三杯”課余球類大比賽活動,取得了顯著成績。(三)寓節日、紀念日教育于環境創設之中。學校“教書育書、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非常重要,而環境往往會產生“潤物細無聲”的教育作用。因此,在節日德育中要積極創設節日環境,營造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傳統美德的濃厚校園氛圍。1.把節日、紀念日教育放在校園環境中,與校園環境教育深度融合。選擇有重要教育意義的節日,按節日時間點在校園里設置關于傳統節日的展板,展示每個傳統節日的由來與傳說、風俗習慣等,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凸顯民族精神主題,揭示民族文化的內在動力。讓學生時時感受濃厚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民族傳統教育。2.把節日、紀念日教育放在校園宣傳氛圍中,與校園文化宣傳緊密結合。充分利用校園廣播、校刊校報、校園網、升旗儀式等多種方式,加強傳統節日的宣傳教育,利用傳統節日進行政治思想教育等。如有刊史40周年的學校校刊《溪夢文學》中,“傳統節日內容學習與研究”專刊從未間斷。師生在學習討論節日內容的過程中,受到良好教育,文化素養得到全面提高。3.把節日、紀念日教育放在學校與家庭教育中,與學生家庭教育高度配合。學校德育不僅僅是學校,更多的是在社會和學生家庭,只有學校、社會、家庭的共同教育,才能取得德育的真正實效。長期以來,學校高度重視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德育工作,并取得顯著成績。在節日德育中,常把一些重要傳統節日如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五一勞動節、春節等,讓學生利用假期與親人一起過,與親人一起共同挖掘傳統節日的德育資源與倫理價值內涵。清明是祭掃祖先的節日,人們通過祭祀祖先,感恩先人。每年的清明節學校都要強調:節日期間,要突出“紀念先人,緬懷先烈”的主題,正確認識和理解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和革命傳統,慎終追遠,珍惜幸福生活。實際上就是教育學生要有感恩的心,我們之所以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我們的先人給我們留下的基業,是我們的先烈給我們開辟的太平。利用清明節,加強對學生的感恩教育。
作者:鄧斌 單位:桂林市全州縣全州高級中學
- 上一篇:學校德育課教學培養學生想象力
- 下一篇:簡述教師素質與職業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