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化下老師職業道德芻議
時間:2022-01-01 03:16:18
導語:專業化下老師職業道德芻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文作者:單新梅工作單位:陜西理工學院
目前,我國對學校教師的評價中重學生學科成績和科研成果,并以此作為崗位競聘、績效工資和晉升職稱的主要指標。在教師道德評價中只要教師不違背基本的的道德原則和規則,基本可以忽略。這種評價方式既弱化了教師道德的“他律”標準,也降低了了教師道德的“自律”要求,忽視了教師專業道德的核心,即對學生的榜樣示范作用。師德具有很強的內省性和內律性,在對教師的督學體系中因為過多地強調運用規則約束教師職業行為,督促教師盡職盡責的外在手段,勢必使教師這一道德行為主體始終處于被動地位,對道德的認知并非完全為個人所認同而內化為情感和意志,不利于教師道德理想的建立和道德信念的形成,因而師德建設收效甚微[2]。
1.高度重視教師專業發展過程中的師德教育。教師專業化背景下的教師職業道德建設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內容:一是正確的教育理念、教育信念、價值觀和良好的個性品質;二是良好的情感交往技巧與能力。師德的形成是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相互制約、共同發展的過程,它需要教師經歷長期的學習和反復多次的親身經驗才能最終形成。因此,在職前教師教育階段,要專門設置師德教育專業課程。內容上既要對照新課程改革和專業化背景下對教師的要求,考慮新時代大學生的思想特征,又要突出教師職業的特殊性,強調師范教育的意義,培養師范專業大學生的道德意識;在意識水準上,教師道德較之其它職業有更高的要求[3]。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應具有崇高的精神境界和高尚的道德品質,突出師范生形成責任感和使命感,達到掌握教師職業道德觀念和規范;理解教育、教學活動中應遵循的師德要求,明白師德在完成培養人才工作中的重要意義,從而堅定師德信念。其次注重職前教師師德情感的培養,只有建立穩定的積極健康的師德情感才會有實踐師德原則和規范的自覺行為;在方法上可多用案例法、討論法,親身到中小學體驗,與一線的教師座談等形式讓師范生獲得職業認同感,樹立愛國愛教,為教育事業獻身的崇高職業理想。師德教育在教師教育體系中是一個連續性的過程,還應貫穿于教師在職培訓過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教師在師德實踐活動中的自覺性,將師德意識轉化為相應的師德行為。在職教師培訓中,內容應與時俱進,側重于培養教師終身學習的意識,不斷更新知識結構,成為終身學習的典范。各級各類學校要創立學習型組織,使教師依法執教、敬業愛崗,堅于職守,敬業奉獻;遵循教育規律,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質量觀、人才觀;從情感上真正達到以人為本,熱愛學生、關愛學生,這是師德規范的核心,也是師德建設的核心。2.合理構建師德的監督和評價機制。在教育領域,很多不合規范的事情并非當事人有意所為,而是因為制度不明確,評價體系不合理。在管理層面,制度創新非常重要,必須完善師德監督機制。首先,在學校應成立師德師風督導委員會,認真貫徹各類教育法規,明確教師的職業道德規范,堅持道德底線要求,使得教師有所遵循,通過可操作的、具體化的要求,逐步規范教師職業行為,提高促進教師的師德水平。其次,充分發揮學校的管理職能和懲處職能,通過校園網絡、師德師風意見箱和學生座談會等途徑,為各方人士就師德問題獻計獻策,督促教師完善道德修養。對違反師德規范的,應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及職業道德規范條例給予批評教育或處分[4]。此外,要進一步完善教師職業道德評價體系,對教師的評估考核標準應綜合思想素質、道德水平、教育教學態度和育人的效果,加大師德指標的比重,堅持定性和定量相結合,構建科學合理的師德規范和善惡標準。同時在教師群體中應樹立師德典型,發揮其先鋒模范作用,大力倡導教師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標。也可選用恰當的師德激勵法,引導和激勵教師更好地發揮育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建立長效的師德約束機制促使教師自省、自重、自律,始終保持高尚的教師職業道德,并把考核結果作為教師聘任、辭退、職稱評定和職務晉升的重要依據,保證師德建設不斷趨向制度化、規范化、長效化。3.營造良好的校園師德倫理文化,使教師在自律和他律的約束中形成高尚的職業道德。教師職業道德具有很強的內省性和內律性。而在師德實踐中內律是決定因素,因此在師德建設中除了他律的道德規范規則之外,提升教師的精神境界,保持積極健康的心態,提高個性修養,使自身的價值在教師群體中得到承認和尊重,妥善處理好諸如名譽、地位,晉級、提升等過程中的矛盾沖突,使教師逐漸形成積極向上的道德人格,達到主動、自覺、自立、自主、自省、自律的更高境界。
因此,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必須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在學校組織層面,行政發揮管理優勢,工會發揮文化活動優勢,團委發揮組織優勢和思想教育優勢采取措施,形成合力,組織教師參加健康有益的科技、文藝、體育活動,調節教師情緒、活躍校園生活,培養教師的集體主義思想和團隊精神,同時還能創造豐富多彩、格調高雅的校園文化氛圍,抵制腐朽思想和文化的滲透;在管理層面,教育部門和學校領導團結教師,關心教師,集思廣益,要時刻把教師的冷暖放在心上,把對教師政治上的關心、思想上的體貼、生活上的幫扶與能力上的提高有機結合起來,解決教師的實際困難,增強教師隊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輿論層面,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通過校園網絡、廣播、閉路電視、校報、校園櫥窗和板報等傳播媒介樹立典型,表彰先進,挖掘師德模范的真人、真事、真心、真情,讓被表彰的先進人物貼近教師、感染教師、引導教師。大多數教師在本質上是仰慕、向往和追求道德的理想人格的,所以,恰當地運用榜樣的力量,并通過校園輿論,形成一種褒揚好的、貶抑壞的、鞭策后進的力量,促使教師揚善抑惡,追求教師應有的人格和品質。因為,一個教師或教育群體只有得到社會和民眾的褒貶和認同,才能真正使道德情感升華,指引著教師職業道德向著積極、進步和健康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