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愛國主義教育管理論文

時間:2022-05-18 03:31:00

導語:學校愛國主義教育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校愛國主義教育管理論文

愛國主義是一面旗幟,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也是實現中華騰飛的最主要的思想基礎和強大動力。我們中華民族有著悠久而光榮的愛國主義傳統。《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的相繼頒布、印發,猶如天空亮出一道彩虹,為處于因惑境地的學校德育,特別是為愛國主義教育指出了航標,國人無不振奮、欣喜廣愛國主義教育的重點是青少年”,“學校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今天的青少年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和生力軍。怎樣筑起靈魂的希望工程,用愛國主義凝聚人心,鑄造青少年的“國魂”,培養一代具有愛國清操、報國之志、效國之行的英才,是我們亟待思考和研究的一個重大、嚴肅的課題。”本文擬就增強學校愛國主義教育效果、目前學校愛國王義教育的現狀及如何探求新形勢下學校愛國主義教育的新思路等問題,謹作粗略的思考。

一、現狀與問題

不容置否,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特別是近幾年來,愛國主義教育的良好社會氛圍正在營造、優化。我們各級各類學校對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許多地區不少學校經過積極探索,已初步形成了一套規范性度,建立了一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制定了學校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的計劃,一些地區和學校還探求頗具時代特色的嶄新的愛國主義教育進式。愛國主義教育的的確確地已經取得了巨大成績。

但是,我們更應清醒地看到,我們在學校愛國主義教育方面所孜孜以求和付出的努力,與我們所期望和已取得的實效同愛國主義教育在學校社會主義教育文明建設中所處的地位、權重相比,還相差甚遠。愛國主義作為全面提高學生政思想素質的基礎性工程,作為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作為一項長期的、永恒的教育任務,我們在諸多方面和不少環節上還存在不少問題和漏洞,這主要表現在“8多8少”。

1、學校愛國主義教育面對眼前考慮的多,面向來來思考的少;2、臨時性的活動多,經常性的教育少;3、一般性的要求多,體現不同對象特點的少;4、重視思想品德課、政治課教育的多,各科教學中滲透少;5、內容陳舊空洞的多。實在、富有新意的少;6、教育手段方法單一、生硬的多,靈活新穎的少;7、上級安排布置多,基層真正落實少;8、主動爭取聯系少,被動消極等待多;除此之外,在組織學生觀看百部愛國影片、發揮影視教育功能方面更難盡人意,這些情況在農村中小學中表現得尤為突出。

二、思路與對策

針對目前學校愛國主義教育的現狀與潛在問題,筆者以為,要增強愛國主義教育實效,必須在調動社會各方力量共施愛國主義教育系統工程的前提下,充分發揮學校教育主陣地的作用,既要面對現實,更要著眼未來,從整體上研究,盡快探尋學校愛國主義教育的新思路與對策。

筆者經過幾多思考,提出以下思路與對策,以求教于大方。

1、確立“一個思想認識”。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愛國主義教育也遇到了不少新課題,要貫徹落實好《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首要的問題還是要進一步提高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對愛國主義教育的認識。對此。要做到“三個必須”:①必須把愛國主義教育作為培養跨世紀一代靳人的羹基工程。愛國主義教育的重點是青少年,必須從娃娃抓起,尤其是在校學生。現在的有少年是新世紀的主人,只有讓他們了解祖國和民族的歷史與現狀,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祖國的前途未來為己任,才能在將來擔負起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歷史重任。②必須把愛國主義教育作為學校德育工作中的一個水恒的主題。無論任何時候,任何情況,都要突出愛國主義教育這一主線,堅持不懈,常抓不放。③是必須把愛國主義教育列人精神文明建設和學校全面工作考核的一個重要內容。

2、組建編織兩個教育機構網絡。

一是校內愛國主義教育機構網絡;二是校外愛國主義教育機構網絡。要充分發揮網絡機構的綜合功能和聚焦作用,使校內枝外兩個機構網絡都緊緊圍繞愛國主義教育這一綜合育人工程,并形成內外聯系,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縱橫交叉的網絡聯系。

3、注意“三性”。

(1)注意愛國主義教育的時代連續性。以歷史的風雨,現實的國情,使學生明理動情。熱愛祖國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道德,熱愛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祖國,更是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強有力的精神文往,這兩者具有承先啟后,繼往開來的特征。因此,在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系列教’育中,必須注意把歷史與現實發機地結合起來,體現教育的時代延續性。

(2)注意愛國主義教育的正面疏導性。以今日的成就,明日的輝煌,使學生堅定信念。在當前商品經濟的大潮中,不少學生由于受知識水平、生活閱歷、思維方式和認識能力的制約,往往會陷入心靈的誤區。面對這種僧況,我們只有正面疏導,才能更好地替他們解疑釋惑。因而,針對學生的思想實際,我們必須來取正面教育,積極疏導、啟發自覺、自我教育的方針,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注意愛國主義教育的實踐性。通過刻苦的磨練,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愛國主義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提高認識上,而應落實到具體行動上。要使愛國主義教育融匯于學校的端正枝風,學生的行為規范之中,使學生把愛親人、愛鄉土的感情,逐步擴大到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由愛集體的觀念進而升華為對民族和祖國前途命運的關切。

4、抓好“四個基本建設”。

(1)教材建設。國家教委應盡快組織人才,依據《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和大、中、小學生的特點,對現行小學生思品課、中學政治課、大學馬列主義理論課教材進行必要的慘定,使之突出愛國主義教育,井盡快穩定下來。在已出版《國請教育》、《中華傳統美館》讀本的情況下,編寫井出版大、中、小學課外閱讀的愛國主義教育讀本。各地方也應編寫具有鄉士氣息的愛國主義教育鄉土教材。

(2)教育基地建設。要在現有教。育基地的基礎上,進一步開發國家、盛市、縣、鄉級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拓寬教育內容,體現時代特征。突出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成就,充實基地建設,使教育活動與愛家鄉教育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學校也應開辟愛國主義校內教育基地,辦好校史、榮譽室、愛國主義教育展覽室。

(3)校園文化建設。學校要在建設物質環境的同時,重視凈化校園環境。

抵制消極、腐朽思想的滲透和影響。抵制不健康的文化傾向。學校要有校旗、校徽、校歌,在醒目的地方懸掛名人畫像、愛國名言,大力開展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文化體育娛樂活動,發揮環境育人的功能。

(4)制度規范建設。要使愛國主義教育實現經常化、規范化。必須抓好學校愛國主義教育系列制度規范建設。如《升降國旗制度》《重大紀念日活動制度》、《學科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細則》、團隊、班主任教育管理常規制度,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系列考評細則,評優樹模制度、規定等。實行多層面、多渠道、全方位的愛國主義教育。

5、抓好“五個方面的基本教育”。

即黨的基本路線教育、“兩史一情”教育、中華傳統美德教育、法制教育、改革開放巨大成就教育。要以“兩史一情”教育為依托。對愛國主義教育的這五個方面的內容統籌策劃,科學地劃分大、中、小學不同階段的主要目標、要求、重點。改變以往“各炒一盤萊。各念各的經”的狀況,深入探索大、中、小學三個階段教育上的內在聯系,對教育內容進行整體設計,有機揉合。體現由淺人深,由具體到抽象、循序漸進原則。在教育內容上要出新,小學階段要依據學生年齡特點、愛國情感和思想品德形成規律,具體劃分出低、中、高年級段的教育序列,突出“形象性”。中學階段也要依據中學生品德發展規律和社會發展的要求,劃分出初中階段、高中階段教育的重點、層次,做到感性與理性相統一。大學階段更應根據當代社會發展和未來時代要求,確立各個年級的教育目標、重點、專題,做到實踐性和哲理性水乳交融。

6、在教育方法途徑上,要做到“六個結合”。

(1)愛國主義教育與重大節日、紀念活動相結合。如結合元旦、春節、三八、五一、六一、七一、八一、十一等重要節日的慶祝活動,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五四精神”、“兩史一情”、熱愛中國共產黨、國防、改革開放巨大成就等教育,并使每個重大節日、紀念日都能鮮明地體現愛國主義教育主題。。

(2)與課堂教學結合。課堂教學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主渠道。教師要繼續貫徹《中小學加強中國近代、現代史及國請教育的總體綱要》和《中學思想政治課,中小學語文、歷史、地理學科教育綱要》,深鉆教材,潛心挖掘疑點,結合學科特點和德育個性,找準切入點,尋準結合點。抓準疑點,學生關注的熱點,有機、適度、自然、和諧地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在各級各類教學評優中。

應把是否滲透愛國主義作為一條必備的評價因素。

(3)與落實規范、禮儀常規相結合。愛國主義是一種情感、一種精神、一種思想,也是一種規范。要使學生的愛國之情轉化為效國之行,必須抓好中小學日常行為規范,中小學生禮儀常規的貫徹落實。在明理、知事、動情、養成四個環節上狠下功夫。要重視學生的品質、人格教育,重視公民道德素質的提高,在德、智、體、美、勞各種活動中,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規范。通過開展文明學生、文明班集體等活動,使學生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從我做起。

(4)與學校的各項專題教育活動相結合。學校要精心設計各項教育活動。

既要體現鮮明的教育專題。又要講究教育方法,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如開展、舉行的主題班會、讀書演講比賽、知識競賽、書店、演唱會比賽、影評大賽等項活動,使愛國主義教育滲透于活動之中。

(5)與家庭、社會教育相結合。愛國主義要體現鮮明的時代特征,就必須實現由封閉、單一的線型向開放、多項的網狀型轉變。學校要主動采娶利用學校家長會、家長接待日、家訪、參觀、訪問、社會調查、實踐等形成與家庭“關協”社區教育及其它相關單位、部門加強聯系,互相溝通,使愛國主義教育延伸到校外大課堂,并形成愛國主義教育的良好氛圍。

(6)與樹立學習榜樣、典型相結合。曾有一度,港臺的“明星”成為中小學生崇拜的“偶象”,他們熱衷于港臺的“四大天王”,唱的是情意纏綿的流行金曲,沒有了氣勢磅礴的英雄贊歌。如何使狂熱的“追星族”走出紛亂的星空?

我們可以通過多種形式,為學生樹立學習榜樣,特別。要注意學生身邊、生活中的活生生的先進典型,引導他們不迫歌星學英雄,使抽象說教轉變為具體可感的形象,增強教育效果。

我們即將跨人一個新的世紀。筑起靈魂的希望工程,讓愛國主義旗幟高高飄揚在我們的校園里,高高飄揚在青少年心中!這不僅僅是歷史的要求。更是時代和現實的呼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