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規劃在中職德育教育中滲透

時間:2022-11-19 09:36:16

導語:職業規劃在中職德育教育中滲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職業規劃在中職德育教育中滲透

摘要:中職學生除了要掌握職業技能外,還需要具備職業素質和道德素質,以便更好地適應復雜的職場以及社會環境,為國家做出貢獻。本文結合教學實踐,研究了培養更多優秀人才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中職;職業規劃;德育;策略

教育部明確提出,要加大對中職院校學生的德育教育。德育對中職院校學生今后的發展十分重要,要提高中職院校學生的道德素質,培養一代又一代的技術人才。要想達到這些目標,就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將德育加進中職院校的教學中,幫助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分析,使教學中含有德育內容,用積極的評價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使學生們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念,成為具有責任心、責任心和能吃苦耐勞的合格技術人才。

一、中職學生職業規劃教育的重要性

我國的年輕人對自己的職業發展、人生成長非常的盲目,感到十分的困惑。這個現象非常普遍,比如在就業實習時,學生對于今后會面對的工作環境以及可能會發生的問題一無所知,甚至對自身的興趣、愛好也不清楚。這種問題,其實在中職學生入學階段就已經存在了。很多中職學生即便是學習了很多年,讀了很多年的書,卻不明白自己究竟擅長什么,喜歡什么,沒有找到適合自己工作,也沒有他們感興趣的東西,所以在就業之后不斷跳槽。即便是到了現在,依然有很多人認為只有進入了職場、到社會工作之后,職業生涯教育才能有所體現。其實并非如此。事實上,職業生涯教育的重點不在于職業二字,而在于生涯二字。在西方的很多發達國家,職業教育也是生涯教育的一種,這關系到一個人的成長,在今后工作甚至一生的生活中都離不開。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發展教育,其中不但與職業有專門的聯系,有相關的知識,更包括個人對社會的理解和認識,個人對社會適應的方式方法。在這樣的理念下,職業生涯教育不應該被忽視,而應被重視。即便是學生工作之后,也依然需要職業教育,以便使對自己的職業有更好的認識,同時也能讓他們更有責任感,明白自己工作的重點,及工作對國家、對社會的意義。工作并不只是一個人的事情,也并不只是為了養家糊口,對于社會的發展,以及國家的穩定都有著意義。任何一項工作只要存在就有重要意義,那么就不僅僅只是一個人的事情,需要我們對工作一直秉持認真負責的態度。態度決定一切。一個人無論做什么,態度好的總是可以做好的,而如果連態度都沒有,那么也不可能做好事情。態度是做一件事的基礎,也是做一件事情之前最需要具備的。無論是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有敬業、認真負責的態度。只有這樣,才能做好事情。在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浮躁急進是每個人的通病。不管是做什么事情,總是急于求成,盼著可以快點成事。這樣的態度是做不好事情的,只有老老實實腳踏實地地工作,有一個認真負責的態度,才可以把工作做好。在工作之后,各個單位也應該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許多人在從學生到工作的過渡時期,可能對工作還有極為高漲的熱情,但是工作一段時間之后,漸漸就會感覺到無聊,覺得煩躁。在這個時候,對他們進行培訓,可以讓他們明白工作的意義,給自己定好目標,找準方向,明白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同時有助于他們努力發展自己的能力,并不只是每天按時上好班,而是更積極進取,為自己的崗位貢獻最大的一份力量。

二、德育課在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的運用

1.結合專業,強化責任意識

目前,我國大部分中職院校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都存在著一些問題。從學生方面來看,學生的素質整體較低。很多學生學習不努力,缺乏自信心,沒有良好的態度和學習習慣。在上課過程中,學生三心二意,即使按時上課,心思也不在課堂上,經常玩手機或者是游戲,同學之間交頭接耳。很多學生是獨生子女,他們習慣過著公主或者是王子般的生活,生活上較為優越,喜歡獨處,不懂得與別人相處,在學習上也不刻苦,沒有遠大的目標,在學習上經常放任自己,沒有詳細的學習計劃。針對以上這些問題,教師應該積極采取解決措施,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解決,同時結合學校的專業設置,因材施教地進行教學,提高學生的自律能力,增強學生的自制力,讓學生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做自己情緒的主人。這樣才能夠使學生的行為得到約束,提高學生的責任意識,使學生對自己負責。教師在給焊接專業的學生講課時,首先應該做好職業規劃和輔導,可以先讓學生填寫職業規劃和設計,但是有一些學生的填寫結果卻出乎人意料。有很多學生對未來沒有規劃,沒有明確的目標,甚至沒有一定的思維。學生在與教師溝通時,教師也聽到一些學生在畢業之后的打算,都是做一些瑣碎的事情,沒有清晰的規劃。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在德育課上討論職業規劃,引導學生主動規劃自己的職業,并且給學生講解一些優秀人物的奮斗歷史和事跡,讓學生們向這些榜樣學習。教師應該讓學生們明白,這些人也是從普通人奮斗成為社會矚目的人的,這也說明,人生是需要不懈努力和拼搏的。現在許多人對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都沒有一個很好的規劃,做事情沒有目標,也沒有頭緒,不知道該做什么。出去工作只是隨意找一份工作就可以了,只要工資不錯就行了。他們的日子也只是得過且過,上班工作更像是在混日子,只要按時拿到工資也沒有好抱怨的了。其實,一個人的價值與一個人的能力并不會因為工作而止步,反而會在工作中有所體現。即便是最簡單的工作,最簡單的事情一樣可以力求完美,做得出色。即便是工作了,學習也不應該停止,活到老學到老一直是中國人所提倡的,應該作為我們的格言,按照這個目標前進。即便是工作了,也要學習一些技能,努力提升自己,讓自己的存在變得更有意義,也讓自己變得更有內涵,可以為社會、為國家貢獻更大的力量。

2.“走出去”與“引進來”的課內外實踐活動,讓德育課的職業滲透富有生命力

中職教師采取職業滲透式的教學模式,能夠更好地將學習與生活緊密聯系,有助于學生今后的發展。德育課應該經常與實踐活動結合,使學生將課堂所學的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真正體驗職場生活,將自己所學的知識與生活、工作緊密聯系。鼓勵學生經常與優秀的學生接觸,向優秀的學生學習能提升自己的職業意識和專業能力,使自己能夠很好地適應社會,適應職場。德育課教師要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將學生置身于社會活動中,積極利用實踐材料和經驗完成德育課教學。

3.組織學生參加活動,引導學生形成樂觀向上的職業態度

當前的教學模式與傳統的教學模式有很大區別,傳統的教學模式較為刻板,沒有互動活動。教師應該在德育教學中經常組織學生參加一些活動,例如可以組織體育和文藝活動,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學會與人相處,學會展示自己,逐漸提高自己的自信心,使學生們養成良好的生活態度和學習態度。在活動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拉近了,學生之間的關系也變得更加融洽,大家成為一個團隊。在活動中,學生會更加積極地展示自己,不斷地突破自己。此外,這些活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教師在這些活動中能夠發現學生的特長,引導學生重新認識自己,最終實現教學目標。通常在第二學期,學生在思想上都有很大的改變,會出現很多不同的情緒。有的學生很容易煩躁,有的學生滿心憂慮。這些情緒或多或少都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學生應該積極處理這些情緒。這些情緒一旦處理不當,就會給今后的學習和生活帶來阻礙。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減少壓力,平復內心的情緒,在活動中找到自己的信心。例如,教師在舉辦“尋找快樂”的活動時,可以給學生講解偉大的哲學家蘇格拉底的故事。蘇格拉底積極去探尋快樂,和朋友們一起造船和劃槳等。此外,演講等活動也可以激發學生的潛力,有助于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態度。

總之,一個人若是沒有熱情,那么他對任何事情都沒有興趣,也無法激發出潛力。做事情的熱情通常也表現在對事情的責任上。一個人明確自己做事的責任,就很容易取得成功。前輩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經驗和寶貴財富,我們應該珍惜機會,要有目標和有夢想,要有計劃和理想,一定要為自己的目標去努力奮斗,一定不要消磨時間,做一個碌碌無為的人。幾堂課下來,學生們思想都應該有了很大的變化。教師這時更應該加把勁,讓學生專注于自己專業,努規劃好自己的未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參考文獻:

[1]李金德.中等職業教育中有效德育教學的實現途徑[J].文教資料,2015(31).

[2]黃振強.當前中職學校德育問題及對策的思考[J].成才之路,2016(28).

作者:宮娜娜 單位:青島四方機車車輛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