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小初德育銜接探索與嘗試

時間:2022-12-13 03:40:04

導語:學校小初德育銜接探索與嘗試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校小初德育銜接探索與嘗試

【摘要】在中小學德育工作銜接過程中,往往出現不少問題,諸如:專業知識不明、隊團銜接不夠、德育層次不清、德育效果不明等問題。本文以九年一貫制學校中的德育銜接為例,提出了“大銜接”、“小銜接”的應對策略,將銜接工作落到實處,為小初德育銜接嘗試和探索。

【關鍵詞】九年一貫;德育;銜接

教育部于2017年8月17日的《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中指出:“為深入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對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指導,切實將黨和國家關于中小學德育工作的要求落細落小落實?!盵1]其中在針對中小學不同學段的德育目標中,特別詳細地指出了學段目標,如小學分為“小學低年級”、“小學中高年級”,初中學段單獨列出了一個目標。可以看出,在頂層設計中,國家教育部門是充分考慮到不同的學段的特點,并做了做好學段銜接、全程育人的基本要求。

一、中小學隊團銜接的問題呈現

目前的小升初德育銜接,從方式到內容,都有值得商榷之處,具體說來,有以下幾種問題:(一)專業知識不明,隊團銜接不夠。在《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章程》第一章“團員”第一條中規定,團員的申請條件是:“年齡在十四周歲以上,二十八周歲以下的中國青年,承認團的章程,愿意參加團的一個組織并在其中積極工作、執行團的決議和按期交納團費的,可以申請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2]初一年級的孩子在年齡上沒有達到要求,并且在歸屬上仍然屬于少先隊。此外,在《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章程》第十章“團同少年先鋒隊的關系”第四十三條中指出:“中學共青團組織應加強對少先隊員入團前的培養教育,少先隊組織應積極推薦優秀少先隊員作團的發展對象。”[2]但是在現實中,這兩項工作因為學段的隔離,以至于無法有效而充分地開展,從而影響了隊團的銜接工作。(二)隊團形式不同,活動開展差異。小學生二年級以上原則上是全員入隊,初中生是擇優入團,按照規定,在初三畢業的時候,團支部的團員人數不超過總人數的百分之三十。人數的變化會帶來一系列的變化,比如活動的開展,在小學,少先隊的活動是全員參與,學生時時處處都能感受到少先隊的存在,并且以少校隊員的標準要求自己,所以在小學開展少先隊教育,都是全面輻射和引領。而在初中階段,因為人數的限制,同時,又因為初中階段面臨升學考試的壓力,團組織開展的活動往往是小眾的,面向部分優秀學生的,開展活動也受到學科教學方面的壓力,所以在不少學校里面,不少學生對團組織生活的陌生,對團知識的缺乏,是比較常見的。(三)德育層次不清,德育效果不明。在《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中,德育的內容是由淺入深的,小學學段更多的是了解,并且重點在于個人習慣和品德的養成,而初中學段則是要內化、要運用,并形成明確的信仰和三觀。但是在實際的操作中,小學和初中的德育層次并不清晰,對于大多數學校來說,還是針對于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文明修養、個人習慣等幾個大的模塊進行反復教育,并沒有特別突出的層次,德育效果往往也打了折扣。

二、“大銜接、小銜接”的應對策略

針對以上問題,九年一貫制學校提出“大銜接、小銜接”的德育基本銜接策略,具體來說,有以下幾點:(一)大銜接:即德育內容、德育目標的充分銜接,以及在此目標之下,九年一貫制學校所做出的整體調整。1.學制的調整與變化。九年一貫的學校里,小學和中學在一個校園里,可以充分利用這種地域的優勢,開展一系列的銜接活動,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學制調整,由原來的六三學制調整為五四學制,具體做法可以總結為:一上一下。所謂一上,就是六年級的管理上移,納入中學部管理;所謂一下,就是中學部老師在循環時,以六年級為起點,四年為一輪。2.隊團銜接:少先隊和團委組織架構對接融合,優秀隊員選拔培養,入團積極分子選拔標準和優秀隊員對接。在少先隊活動和團組織活動中,能夠讓處在銜接階段的六七年級學生進行旁聽學習,積極培養、發展表現優異優秀隊員,爭取早日加入中國共青團,讓團組織更有吸引力,更能夠吸引有基本信仰、綜合表現優異的孩子進加入到中國共青團這個光榮的組織。3.育人模式充分銜接,德育內容由淺入深。在德育育人模式上,從六、七年級開始,就要進行調整和適應,引導學生在合理的認知范圍內,充分開拓思維,強化內在動機,牢固樹立個人信仰,并發揮學科協同育人的功效,在語文、歷史、英語等學科的課堂內,充分挖掘人文因素,拓展國際視野,樹立愛國情懷,由表及里,由外而內地開展德育銜接內容。(二)小銜接:即德育方式和具體做法的調整,小銜接充分重視活動的趣味性、參與性、普及性,具體說來,有以下幾點做法:1.注重儀式銜接:重戴紅領巾,退隊儀式,六一兒童節(1)重帶紅領巾。為了強化身份,強調銜接,普及基本的隊團專業知識,需要在儀式教育上下功夫,也就是亮身份,明責任。(2)過好最后一個兒童節。七年級的孩子,嚴格意義上來說,過的是最后一個兒童節,利用班會、隊會課,舉行“告別童年,擁抱青春”的主題隊會活動,隊會課設置各種小活動,鼓勵孩子們回望童年、告別童年、擁抱青春、樹立夢想。(3)隆重而認真的退隊入團儀式。在七年級即將結束的時候,舉行隊團銜接最重要的內容:退隊儀式。這是儀式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正式結束七年的少先隊生活的標志,同時也是向全體中小學生進行團隊知識培訓、革命理想教育的大好契機。2.社團活動銜接開展(1)中小學社團的有效銜接。社團活動是進行小銜接的有效手段,這類銜接內容,并非全面鋪開,但是對最有興趣和能力的孩子,充分利用一切資源進行銜接。打破中小學社團之間的壁壘,以年齡段和興趣點作為社團成員的兩個主要依據,大部分社團都可以讓不同年段的孩子參與。(2)中小學鼓號隊建設。九年一貫的學校里,提出了建設“大鼓號隊”的設想,凸顯鼓號隊的銜接與繼承。鼓號隊成員基本都會升入本校初中進行學習,并適時納入新成員,在排練曲目、表演場合、表現空間等領域,“大鼓號隊”建設就有很大空間,尤其是在團組織生活中,鼓號隊的參與,給團組織生活增添了不少亮色。(3)陽光體育:初中廣播操,訓練量,比賽、運動會等共同開展。隨著小初銜接的深入,課外活動也相應發生改變,尤其是體育活動。如小學六年級學習并做中學廣播體操,參加中學的陽光體育活動,在晨訓的運動量上也逐漸適應初中水平,避免七年級突然加大運動量而不適應的情況。同時,在運動會的分組上,也將六七年級分作一個組別進行積分,既給六年級同學以競爭意識,也可充分科學地比對體質數據,為青春期孩子的生長發育提供參考指導。

總之,面對小初銜接過程中出現的德育難題,九年一貫制學校的德育工作者,要充分發揮現有優勢,開拓思路,積極謀劃,爭取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做出應有貢獻。

作者:高磊 單位:深圳市南山區文理實驗學校(集團)文理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