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德育課程設計論文
時間:2022-07-03 04:48:54
導語:學校德育課程設計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課程設計實踐中,人們往往容易忽視學習評價思路的設計。其實,學習評價思路的設計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制約課程本身的完整性和課程實施效果的關鍵環節。學校德育課程一體化建設更是如此,只有在學習評價思路上達到了一體化,才能保證學校德育課程真正實現一體化。本文將就此探討學校德育課程一體化建設中學習評價的設計依據和要點,希望為學校德育課程一體化建設提供些許參考。
一、學習評價思路問題的提出
“思路”具有特別的重要性。當前,學界日益深刻地認識到學校在立德樹人方面的重大使命,為有效完成這一重大使命,特別重要的舉措之一便是學校德育課程一體化建設。而高質量的學校德育課程建設需要具有設計合理且具有可行性的學習評價。為此,我們需要理清有效的評價思路。如何開展學校德育課程一體化建設?無疑,這一問題需要從多個角度來探討。其中一個重要視角便是:我們設計了哪些課程要素(即構成課程的基本結構性的元素),才算設計了完整的學校德育課程?關于課程要素,學術界的觀點不盡一致。拉爾夫•泰勒曾提出,編制課程與教學計劃必須回答四個問題:學校應該達到哪些教育目標?提供哪些教育經驗才能實現這些目標?怎樣才能有效地組織這些教育經驗?我們怎樣才能確定這些目標正在得到實現?[1]他更多地將教育經驗表述為學習經驗[2]。在他看來,課程要素有四個:教育目標、學習經驗、學習經驗的組織和學習評價。在過去較長時期內,國際上比較普遍的看法是將課程要素劃分為五個:其一是關于學生和社會的認識框架;二是學習目標;三是學科學習內容的范圍和順序;四是學與教的執行模式;五是評價[3]。基于課程建設實踐,并通過整合多種相關的研究,有理由認為,課程要素有四個: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學習評價[4]。可以說,任何課程設計包括學校德育課程的設計,要達到完整都需要設計好這四個課程要素,而學習評價正是不可或缺的課程要素之一。在學校德育課程一體化建設中,強調學習評價的系統設計具有重要意義。其一,滿足學生期望被認可的需要,并以此有力推動學生對德育課程的學習。人并不是孤立的人,而是社會的人,都有被認可的需要,學生得到他人、學校和社會認可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學習評價。其二,明確而有力地引導學生、教師對學校德育課程的學與教。人的學習需要有引導,才能更加方向明確且行動有力,而這種引導僅僅靠學習目標是不夠的,還要靠學習評價。因為學習評價不僅為學與教指引了明確方向,而且提出了評判標準,明示師生“這些是要經過檢測和評價的”,從而更好地杜絕形式主義。其三,與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式相結合,設計學習評價并付諸實施,有利于相關人員更加有效且準確地評判學校德育課程學習結果,分析學習的成功與失敗及其原因,并基于此探索改進策略,有力地推動學與教的改進。其四,要完整且深層地實現學校德育課程一體化,既需要對德育的不同內容進行相對獨立、各具特點的學習,更需要學習統整。而統整的重要途徑就是學習評價統整,這要求我們采取科學、有效、靈活的思路,為學校德育課程一體化建設設計科學、合理、可行的學習評價體系。在此,我們需要界定幾個核心概念。首先是學習評價,它是指對學習者之學習的評價,具體而言,即采取系統、科學的方法,收集關于學習的資料,對學習的效用、價值等進行評判,從而為改進學習提供依據的過程。其相關概念是“課程評價”。雖然學習評價與課程評價有重要聯系,但也存在重要區別:課程評價是對課程本身之質量的評價,包括在課程實施之前和之后都要評價課程建設質量;學習評價則是對學生之學習的評價。其次是學習評價思路,它是指在進行學習評價時所遵循的條理、脈絡。因為,“思路”的基本含義是條理、脈絡[5]。
二、學習評價思路的依據
在學校德育課程一體化建設中,學習評價思路的提出有一系列依據,這些依據是我們設計評價思路的基礎。1.對人性的態度教育是培養人、成就人的事業,必須基于人性,學校德育之學習評價亦是如此。學習評價思路離不開本位性的基礎和宗旨,在此,最重要的“本”即人性。對待人性的態度,就成為學校德育課程一體化建設中學習評價思路的一個特別重要的依據。那么,怎樣對待人性呢?筆者認為要注重兩點:第一,對人性有基本的尊重。人類具有共同人性,即需要一種基本的尊重[6],尊重人性是當今世界普遍注重的一條價值,學校德育課程一體化建設中的學習評價尤其應該尊重人性;第二,我們需要認識到,人性具有可塑性、是可變的[7],學校德育課程及其學習評價,就是要基于這種可塑性,致力于積極改善和優化人性,引導人性不斷向好的方向發展和升華,這也是創造美好世界的關鍵條件之一。概括地說,我們要積極對待人性,這是教育評價的一條根本性的倫理法則[8]。2.學校德育課程的特點學習評價可說是非常豐富的,在具體情況下,學習評價思路如何設計,要基于具體的課程特點,學校德育課程中學習評價思路亦是如此。學校德育課程的重要特點有三:一是較鮮明的整體性。雖然德育主要聚焦道德品質的培養,但這種聚焦立足于讓人“成為一個人”、培養完整的人這一前提。學校德育課程是在這種整體性使命的前提之下,聚焦于道德品質的培養的。二是較鮮明的動態發展性。學校德育課程中的學習評價必須適合并引導學生的品德發展,而學生品德發展階段是一個動態過程。三是較鮮明的自主建構性。與法制的強制性不同,真正優質的德育并不是控制和強制,而是注重引導和學習者的自主建構。正如程建平所主張的:德育過程是價值引導與自主建構的統一[9]。3.對學習評價的功能期望與其他學習評價一樣,學校德育課程中的學習評價是為了實現學習評價的功能。我們必須基于對學習評價功能的預期,來設計學習評價思路。在此,我們需要注重三點:第一,我們要有相對完整的功能期望。學習評價的功能是多樣的,諸如導向功能、改進功能、激勵功能、選拔功能、控制功能、研究功能等[10],總的來說,在學校德育課程的學習評價設計中,要期望學習評價發揮相對完整的功能,即在各個功能上都達到一定效果。第二,在不同的具體情況下,學校德育課程中的學習評價應該在功能上有所選擇,有所側重,引導學生實現不同方面的發展。第三,在學習評價設計中,要考慮盡量讓學習評價的各種功能能夠相互促進,從而既充分發揮學習評價的整體功能,又充分發揮其單項功能。4.學習評價所具備的條件從理想的境界來說,學校德育課程中的學習評價發揮的功能越多、越充分越好。但是,在許多情況下,我們只能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找到“相對好”的境界。即充分實際條件,基于這個條件來進行相關設計,追求盡可能好的效果,學習評價也是這樣。簡單地說,學習評價設計思路要基于學習評價所具備的條件。具體來說,主要包括如下內容:其一是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這因學段、具體學校所在區域、學校辦學層次等而異,一般而言,學生身心發展水平越高,學校德育課程的學習評價標準就應該越高;其二是學生能夠用于學習學校德育課程的時間,這因具體學校而有所差異,一般而言,學生能夠用于學習學校德育課程的時間越多,學習評價標準就應該越高;其三是評價執行條件,諸如學習評價執行者的數量、水平、人員類型結構是否完整,以及學習評價執行的設備設施條件等。一般而言,條件越完備,學習評價體系也就應該越完整。
三、學習評價思路的要點
基于上述依據和學習評價本身的各個方面的要求,我們得出學校德育課程一體化建設中學習評價思路的幾個要點:1.要設計相對完整的評價內容學校德育課程的基本宗旨是發展學生品德,這也應該是學習評價的聚焦點。而品德的具體內容非常豐富,無法全部納入學習評價內容之中。但是,我們要力求將各個方面的品德基本上納入評價內容的范圍,使評價內容達到相對完整。那么,評價內容應該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其一是人倫品性,具體包括尊敬長輩、尊重他人、有同情心、誠信、友善、平等意識等;其二是公德習慣,具體包括遵守公共秩序、講究公共衛生、愛護公共財物、保護環境的意識、維持正義等;其三是公共精神,具體包括集體精神、愛國精神(含中國夢意識)、國際精神(含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等;其四是責任情感,具體包括對自己、家人、社會等負責;其五是法紀意識,具體包括守紀、守法、與違法現象作斗爭;其六是政治態度,具體包括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擔當等;其七是思想觀念,具體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勞動觀等。當然,評價內容設計還要注重三點:其一是將上述評價內容合理分布于學校德育課程的各個具體領域或主題之中;其二是基于具體的評價條件而具有變化性,在評價條件不夠完整的情況之下,評價內容也不必很完整,可以側重部分評價內容;其三是體現發展性,即在不同階段,評價內容有不同側重點,不同階段構成一個動態的進程。2.要構建合理的評價標準任何規范的評價都需要有評價標準,學校德育課程中的學習評價亦是如此。一般而言,在學校德育課程中,學習評價標準的實際構建,要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和過程之后完成。但是,我們在課程設計階段,應該提出評價標準設計思路。在學校德育課程一體化建設中,評價標準的設計需要遵循如下思路。其一,從總體上講,課程標準涉及的評價指標應該完整,涉及各個方面的評價內容,如此,有利于學生品德的各個方面都得到必要的發展;其二,評價標準總體不宜要求太高,盡量做到品德普通的學生甚至較差的學生也能得到不太差的評價。這樣,使學生在評價上得到基本的尊重,更加有利于激勵學生的品德發展和后續學習;其三,評價標準適度做到多元化,以適合于不同類型的學生。3.要構思多樣化的評價方式評價方式即評價活動類型及基本操作樣式。當前,學界已經開發了多種多樣的學習評價方式,并各有其功能和適用性。其中的許多評價方式適用于學校德育課程一體化建設中的學習評價,為我們的學習評價思路設計提供了借鑒。其一是表現性評價,即讓學生從事相關實踐活動,基于活動表現給予評價;其二是情境測試,即創設合適的道德情境,針對學生的情境反應進行測試;其三是自我報告,即讓學生對自身的品德學習與發展進行報告,這特別需要從動態發展的進程中來考察。如此,既利于學生建構自己的持續發展,又有利于專家或教師進行比較檢測和分析;其四是自然觀察法,即在自然狀態下觀察學生的道德表現;其五是道德知識測驗法,道德知識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如果學生的人格是統整的(這也正是重要的教育目標),那么通常情況下,學生的道德行為是會基于道德知識的。古希臘蘇格拉底所主張的“美德即知識”[11]在一定范圍內是有道理的,因此,道德知識的測驗也有其價值。4.要提示合理而有效的評價機制學校德育課程中的學習評價總是借助于一定的評價機制而運行的,評價機制涉及評價權限及職責劃分、評價組織及其職能、評價運作程序等。雖然評價機制不能完全通過課程設計而完整地建立和運行,但在學校德育課程學習設計中,要對評價機制做必要提示。包括如下幾點:其一,應該如何分配學習評價的權限和職責;其二,應該采用怎樣的評價程序;其三,尤其是適合學生進行自我評價的地方,需要明確提示,并對自我評價進行指導。這里需要說明,只要整體設計合理,那么自我評價能夠是有效和可行的,“自我評價活動同對外評價活動一個是人類的本質特征”[12],具有重要的功能。5.要在評價用具上提供一些資源嚴格來說,完整的學習評價框架還要包括學習評價用具,學校德育課程中的學習評價也是如此。所謂學習評價用具,即在學習評價中用于收集信息的工具,例如,考試中的試卷等。在許多情況下,多數評價用具是在課程實施過程中研制的。不過,為了更好地實現學習評價實施與學習評價設計的一致性,我們可以在課程設計環節,在設計學習評價時就提供一些關于學習評價用具的資源。這種提供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在學校德育課程設計環節設計一些評價用具,如品德評價量表;二是為課程實施者作出提示,通常可以通過哪些途徑獲得其他學習評價用具資源。
作者:丁念金 單位:上海師范大學
- 上一篇:學校德育課程與社區治理研究
- 下一篇:德育課程目標一體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