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直播衛星的廣播電視應用分析
時間:2022-10-20 11:29:35
導語:基于直播衛星的廣播電視應用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前言
國家衛星廣播電視發展初期,人口密度較大的城鎮有線電視的普及率也只達到50%,70%以上的農村人口只能通過無線方式收看電視和視聽廣播,節目套數有限,收視效果差;而受地理條件和氣候條件的限制,有線電視傳輸網路的鋪設難度大、費用高,因此有很多地區看不到電視、聽不到廣播。衛星系統的覆蓋區域不受地理條件的限制,在一些邊遠山區,衛星傳輸要比地面傳輸的成本低很多,因此衛星電視直播直接到戶無疑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方法。因此國家開始大力發展衛星電視,特別是衛星電視直播到戶。早在1996年,我國就開展了直播衛星系統的經濟和技術可行性論證工作,2000年廣播電視直播衛星項目列入國家“十五”計劃高新技術工程。2008年6月9日,中星9號衛星成功發射并定點于東經92.2°,我國首顆在軌直播衛星開始投入運營,有效解決了此前廣播電視信號覆蓋“盲區”農民群眾收聽廣播、收看電視的問題。2017年6月19日,中星9A衛星發射并定點于東經101.4°,與中星9號共同構建了我國的直播衛星系統,一起承擔國家廣播電視直播業務。
二、直播衛星的“村村通”工程
1997年,我國有13多億人口,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達到86%-87%,剩下1.8億人口的廣播電視覆蓋則成為了更加艱難的任務。因為那些未被覆蓋的地區,都是人口分布稀少、地形復雜的農村、牧區、邊緣地區和山區。為切實解決上億農牧民聽廣播難、看電視難的問題,提高廣播電視節目在廣大農村地區的覆蓋水平,我國從1998年開始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并將其列為新時期農村文化建設一號工程。“村村通”工程建設實施大致分為三個階段:1998-2003年實施的已通電行政村“村村通”建設,2004-2005年實施的已通電50戶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建設和2006至“十一五”末71.6萬個20戶以上已通電自然村“村村通”建設。中星9號衛星發射前,我國廣播電視一直使用常規通信衛星鑫諾1號等開展“村村通”工程。隨著中星9號成功發射,2008年7月5日開通了4路轉發器,上行45套電視和43路廣播,標志著我國第一顆廣播電視直播衛星開始運行,是我國廣播電視衛星應用的里程碑。采用直播衛星方式進行“村村通”工程建設,節目套數多、接收質量好、建設運營維護成本低,可有效解決農村老百姓聽廣播、看電視難的問題。直播衛星“村村通”工程建設以縣為單位組織實施,以鄉鎮為單位集中整片推進,接收設施由國家和省市財政出資,國家統一招標購買后發放給用戶,用戶可免費收看收聽直播衛星上的廣播電視節目。“十一五”期間,直播衛星的全國覆蓋已實現20戶以上已通電自然村“村村通”建設,72.28萬個自然村中有53.03萬個采用直播衛星方式,全國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也達到了97.82%,數以億計的農民群眾享受到了國家這項惠民工程。
三、直播衛星的“戶戶通”工程
隨著我國“村村通”工程實施建設,直播衛星的廣播電視應用逐漸普及。“十二五”期間,提出全面實現20戶以下已通電自然村“村村通”廣播電視,力爭基本實現“戶戶通”。也就是說以直播衛星廣播電視應用為主,開展“戶戶通”直播衛星公共服務,直接為有線電視網絡未通達的農村家庭免費提供中央和地方廣播電視臺的40多套高質量節目。本次全國直播衛星公共服務面對兩億戶農村家庭,在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已有的基礎上,推進農村廣播電視由“村村通”向“戶戶通”的延伸和發展。2010年,中星9號衛星開通4路轉發器開展“戶戶通”業務,“村村通”業務調整為3個轉發器。2011年,國家成立了廣播電視衛星直播管理中心,積極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全面推廣重大文化惠民項目建設,推動廣播電視“村村通”向“戶戶通”工程延伸。2014年,中星9號衛星“村村通”清流節目開始關閉,至2017年2月全部關閉,標志著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向“戶戶通”的升級全面完成。不同于“村村通”的實現方式和服務功能,直播衛星“戶戶通”接收設施實行專營銷售制度,在服務區域內的鄉鎮設立專營服務網點,用戶自愿購買后由專人上門安裝開通,除了可免費收看收聽直播衛星上的廣播電視節目外還增加了接收本地節目、接打電話等多項功能。直播衛星“戶戶通”工程的有序推進,有力地加強了農村的精神文明建設,促進了農村的改革、發展和穩定,推動了廣播電視事業的發展。“戶戶通”工程以最低成本、最快速度、最有效方式,從根本上解決中國廣大農村家家、戶戶、人人聽廣播、看電視的問題。自“戶戶通”工程實施以來,用戶規模不斷增長,截至2020年用戶數量更是突破1.45億,可見“戶戶通”工程是一項涉及農村基層千家萬戶的惠民工程,對于縮小城鄉差距、推動城鄉廣播電視公共服務均等化具有十分重要作用。2020年,病毒肺炎突如其來,疫情的爆發給各行各業都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國家通過廣播電視實時新聞、宣傳防控防疫政策、開展各項應急措施等,架起了全國人民抗擊疫情的信息橋梁。在疫情期間,直播衛星“戶戶通”工程及時面向廣大農民群眾傳遞了疫情相關信息。另外,我國教育行業在疫情期間也受到極大沖擊,中國教育電視臺在直播衛星上開設了空中課堂頻道,服務于全國的“戶戶通”用戶,通過在線網絡教學,確保停課不停教、不停學(圖1)。
四、直播衛星的高清應用
長期以來,無論直播衛星“村村通”工程還是“戶戶通”工程,全部是廣播電視的標清節目,而隨著社會快速發展,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在不斷提升,家用電視屏幕的大型化和智能化對直播衛星公共服務的高質量要求也愈發緊迫。2017年9月,為保障傳輸衛星廣播電視業務安全,在中星9號衛星上發展了15套省級衛視高清備份節目,但該節目并未直接面向用戶開放。2020年中星9號衛星計劃發展中央和省級高清同播業務,實現直播衛星高清應用直接到戶。通過與有線電視入戶的高清頻道對比,再考慮直播衛星要滿足0.45m天線接收的特殊需求,高清同播業務選用了不同于現有“戶戶通”的傳輸體制,采用QPSK、FEC4/5實現1個轉發器傳輸5套高清節目。6月至7月,中星9號開通3路轉發器開展10套省級衛視高清同播業務,其中東方衛視、重慶衛視、湖南衛視等7套省級高清頻道已在直播衛星上先后實現落地。直播衛星的高清應用對于助力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服務鄉村振興戰略,鞏固擴大收視人群、提升收視效果,提高廣播電視公共服務水平和安全播出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后續將推動央視和其他省級衛視頻道實現高清落地,并盡快啟動其他省級衛視和少數民族語言節目高清同播工作是直播衛星未來應用的發展重點。我國直播衛星在廣播電視超高清上的發展和應用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國際上,北美、歐洲、澳大利亞等都已通過衛星來接收檔期內的數字影片以及電影廣告、預告片、音樂會和體育賽事直播、轉播等4K超高清增值內容。我國也應盡快開展直播衛星4K/8K超高清研究工作,基于直播衛星現有ABS-S標準,突破技術限制和傳輸體制,通過直播衛星實現廣播電視的超高清應用,滿足人們更高的收視體驗需求。
五、結束語
直播衛星在廣播電視直播業務中的應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是保證政令暢通、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手段。國家一直大力推進直播衛星公共服務工程建設,“村村通”和“戶戶通”工程都是實現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的有效手段。未來大力發展直播衛星的高清應用,爭取將高清同播納入基本公共服務,同時加快新一代直播衛星終端推廣工作,真正做到惠民利民,切實滿足人們對廣播電視的新需求。基于龐大的受眾群體,未來直播衛星在廣播電視應用方面的發展潛力巨大。隨著技術發展和政策逐漸開放,直播衛星在超高清應用、定向覆蓋、應急廣播、互聯網和5G融合等方面都存在著許多可能性,這也是探索未來直播衛星的發展方向。
作者:劉焱鑫 王剛 王桃榮 吳琳 單位:中國衛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上一篇:有線電視系統前端功能和前端設計探討
- 下一篇:數字通信技術在有線電視網絡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