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網貸法律分析研究

時間:2022-05-24 03:39:53

導語:大學生網貸法律分析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網貸法律分析研究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校園網貸這一新興事物迅速占據了各大高校,給大學生帶來了一定的生活便利,同時也造成了一些不良影響。一些大學生準備在校進行創業,但是由于缺乏資金支持,還有一些家庭確實貧困的同學需要購買生活必需品來維持正常的生活,都可以方便快捷地通過校園貸來解決問題。但也有一些同學是為了滿足自己盲目的物質需求和膨脹的消費觀念而過度依賴網貸,這對學生的生活以及價值觀養成造成了許多負面影響。所以目前大學校園網貸問題我們要看到其兩面性,既要明白其優點,也要正視其缺點。同時要明確校園貸問題出現的原因來自大學生和網貸平臺雙方,從矛盾雙方同時下手解決問題。

關鍵詞:校園網貸;問題分析;改進對策

1大學生網貸問題分析

1.1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淡薄部分大學生法律意識淡薄,無法意識到校園網貸的違法之處,不會使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在欠下了十數萬債款之后,被負債壓迫得精神崩潰,最后承受不住選擇自殺。這就是法律意識薄弱的直觀體現。

1.2大學生缺乏對網貸的正確認識大學生處于校園與社會的過渡時期,尚未具備豐富的社會經驗,價值觀也處在一個尚未定型的時期,雖然知道校園貸危害頗多,但由于自身對于物質的追求,或者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與攀比心,依然選擇校園貸。也有一部分大學生為了創業,在初期缺乏資金資助的情況下不得已求助于校園貸。這些不良網貸平臺就是抓住了大學生的這種需求,大肆在校園中推廣不良貸款,最終導致大學生受到無法彌補的傷害。

2網貸公司網貸法律問題分析

網貸公司在開展業務時鉆法律空子,未嚴格按照法律規定進行合乎規范的借貸行為,具體有如下幾點:(1)網貸平臺有責任在大學生辦理校園貸業務時使其充分了解合約內容,令其知曉若不能按時還貸所需要承擔的后果,但是網貸平臺通常隱瞞了這一點,造成了大學生與網貸平臺之間的信息不對等,侵犯了大學生的知情權。(2)大學生雖然已經成年,具備了民事行為能力,但是由于涉世未深,且無法自己掙得生活資金,所以大學生網貸需要得到家長的同意,但網貸平臺進行相關業務辦理時顯然未通知學生家長。(3)在校園貸貸款條約中有諸多不利于大學生的條款,諸如不接受提前還款,因為這樣會使利息變低,導致大學生一旦借貸,即使自己及時醒悟也無法脫身,這顯然是不合乎法律規定的。

3針對校園不良網貸的改進措施

3.1加強校園網貸監管力度,確保網貸的安全性校園作為保護大學生的第一道防線,要切實從學生利益出發,根據教育局和銀監會聯合發放的《關于加強校園不良網絡借貸風險防范和教育引導工作通知》,逐步建立健全一套校園網貸監管機制,嚴厲打擊不良校園貸。同時對已經發生的不良后果要勇于面對,不能為了學校的名聲而把事情壓下來,讓受害學生及其家庭還錢了結。學校應該有責任,有擔當,幫助學生進行法律維權。但是校園貸也并不全是害人平臺,學校應當做好校園貸進入校園時的把關工作,把不良校園貸拒之門外,對被允許進入校園的校園貸嚴格管理,確認其具備合法資質。在其借款給學生時嚴查借貸條約是否合理合法。若出現糾紛不能一味偏袒網貸公司,要將學生的合法權益放在第一位。其次,學校應當要求網貸平臺在借貸給學生之前明確聲明若無法按時還款的后果,讓學生能夠明白貸款是有風險的,提醒他們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可能造成某種嚴重的后果,同時網貸平臺在借貸給大學生的時候也要通知其父母,在獲得其父母允許后方可借款給學生。借款給學生也必須設置一個合理的上限,不能讓償還能力有限的學生無上限貸款。最后,假如學生通過正規校園貸平臺貸款之后無力償還,學校也應限制借貸平臺的一些過激的討債方式,要求其通過正常的合理合法的途徑進行債務追討,嚴禁對欠債學生使用人身威脅等方式進行討債。

3.2定期開展相關法律教育,培養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大學生活的成本其實是相對較低的,一方面有國家給予的補助,另一方面學校也會對學生進行數額不等的獎勵政策,完全可以滿足學生日常生活的正常需求。但是隨著大學生對社會的接觸越來越深,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對物質的需求也日益膨脹,消費觀念和消費水平已經遠遠地超過了家長及學校給予的生活費的水平,這就給校園貸提供了可趁之機,學生在一次借貸之后無力償還,只能拆了東墻補西墻,逐漸身陷債務不能自拔。學校應當定期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正確引導學生的消費觀念,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鼓勵學生勤工儉學,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圍內進行合理消費。也有一部分學生是因為缺乏創業基金,校園貸平臺的出現可以說解了他們的燃眉之急,如果有切實需要向網貸平臺進行借貸的,學校應當幫助學生了解校園貸的風險,同時要明確告知其需要承擔的法律義務,也要及時和學生家長進行溝通,確保在學生家長知情的情況下讓學生進行校園貸款。學校還應對學生進行相關的法律教育,讓他們在貸款時若受到不法侵害時,懂得使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學校應當定期舉辦校園貸方面的普法講座,面向全體學生進行大學生校園貸案例分析,讓大學生從身邊的案例中明白校園貸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和自己需要承擔的義務,增強大學生法律意識,讓其可以使用法律來保護自己。

3.3學校拓寬合法的融資方式,減輕創業學生創業負擔大學生自主創業其實是一種積極的就業方式,學校應該鼓勵并支持學生自主創業,同時對學生創業初期可能面對的一些困難給予一定的幫助。學校應該教導學生通過合法途徑籌集創業資金,利用自身的創意與優勢去吸引投資,學校也應當積極幫助學生招募投資機構,開拓融資渠道,避免學生只能通過校園貸貸款進行創業,在創業初期就背負高額債務。

4結語

大學生網貸的問題在經歷了初期的混亂之后在近幾年得到了明顯的治理和改善,一方面是學生通過身邊同學的真實案例明白了不良校園貸的危害,吸取了經驗教訓,另一方面是學校也逐步意識到了不良校園貸對學生的危害有多么巨大,作為學生身邊的第一道防線對不良校園貸進行了過濾和篩選,同時加大了對全體學生的思想教育及法律教育力度,這是從根本上規避不良校園貸的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在往后的生活和學習當中,我們仍需保持警惕,抵制不良校園貸的風險。

參考文獻:

[1]郭穎穎.探究校園網貸現狀及規范方法[J].智能城市,2016(11).

[2]詹海玲,葉秀蓉.校園網絡貸款存在的風險及預防機制[J].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4).

[3]楊東.用法律紅線整治不良“校園網貸”[J].人民論壇,2016(34).

[4]陳勵.關于大學生校園網絡貸款情況的調查[J].中國教育學刊,2016(S1)

作者:徐興發 單位:河北經貿大學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