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法律援助服務教學改革研究
時間:2022-03-19 09:48:44
導語:大學生法律援助服務教學改革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設立法學專業的各大高校都陸續建立了大學生法律援助服務組織,一方面為經濟困難的當事人提供了法律幫助,切實踐行了法律所追求的公平、正義價值;另一方面也在實踐中檢驗了課堂教學工作的成效,深刻闡釋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法學原則,既服務于社會又檢驗了教學,實現了理論教學與實踐探討的雙贏。如何更好地將高校大學生法律援助服務融匯于法學專業實踐教學,真正實現法學理論學有所用,是一線法學教師亟待思考的重要問題。
關鍵詞:大學生;法律援助服務;法學;實踐教學
一、唐山學院法學專業的專業定位
唐山學院從建立之初就設立了法學專業,二十多年來一直致力于法律專業人才的培養,特別是自2002年設立法學本科專業以來,更是不斷改進、創新,期望通過努力能縮短與國內優秀法學院校的差距,創立有地方特色的王牌法律專業,為唐山市的地方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鑒于此,準確的對唐山學院法學專業進行專業定位是當前亟待解決的首要、重要問題。根據唐山市的建設發展需要以及唐山學院目前的實際情況和辦學理念,最終將唐山學院法學專業的培養目標修定為法學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至此對法學專業有了明確的定位。培養方案的修定和專業定位的確立,給唐山學院的法學教學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即必須加強法學專業的實踐課程建設,強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當前,唐山學院的法學教學工作進展順利,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無論是司法考試通過率、研究生錄取率還是畢業生就業率都處于上升趨勢,但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法學專業實踐教學環節存在著弊端,正影響著法學專業的長久發展。
二、唐山學院法學專業實踐教學環節的運作模式及存在的問題
法學專業的實踐教學環節主要分為課內實踐教學和課外實踐教學兩個部分。一方面在課內實踐教學環節,主要是通過案例分析、課堂討論等方式進行。課程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突破以理論教學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經常將經典案例引入課堂,與學生在分析實際案例的過程中學習理論;同時對于存在理論爭議或者在實踐操作中出現的分歧,通過辯論的方式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觀點,促進學生對法學理論和法律條款的理解。可以說,課內實踐教學環節的加入,讓枯燥的法學理論鮮活許多,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鞏固了理論知識的學習。但是,課堂教學畢竟在課堂,沒有辦法真正意義上實踐法律的實體內涵與程序運行。課內實踐教學的缺陷在于:每門法學課程都是在課堂上以當時所講授的課程內容為依據,通過案例分析、辯論或者討論等方式進行,涉及的內容基本上就是當下所講的這門課程本身,即使偶爾涉及到其他相關法學課程內容也僅僅是簡單提及、一筆帶過而已,完全是孤立地在學習當下這門課程。事實上,我們國家的所有法律是一個有機聯系的邏輯統一整體,法與法之間相互聯系、相互貫通、相互配合,共同對社會生活進行著調整。當前的課內實踐教學環節存在著一些弊端,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學生在畢業之后根本無法應對所要面臨的司法環境,既沒有厚實的理論支撐又沒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枉有一腔報國熱情卻沒有為他人分憂解愁的能力。另一方面在課外實踐教學環節,主要是通過專業辯論賽、模擬法庭大賽、中期實習和畢業實習等方式進行。唐山學院法學專業按照培養目標的要求,安排專業教師帶領學生進行了多方實踐。首先,唐山學院法學專業每年都會聯合唐山師范學院和華北理工大學的法學專業進行三校法學辯論賽,三大高校選拔優秀學生代表學校參賽。通過辯論賽,讓學生領會法治精神、踐行法律價值、堅定法治信念;其次,唐山學院法學專業每年都會組織大三學生進行模擬法庭大賽,全專業響應每位學生都必須參加,可以讓學生在模擬法律角色的扮演中較為真實地參與案件的整個審理過程,將課堂所學的知識模擬運用于實踐,進而熟悉庭審規則、掌握庭審技巧、增強實戰經驗。最后,根據教學計劃,法學專業還會安排學生中期實習和畢業實習,就是讓他們走進律所、公檢法等部門,在完成實習工作的過程中體會法律內涵。可以說,課外實踐教學環節的加入,使學生更近一步感受到了法律的實踐價值和意義。但是,高校辯論賽只是少數學生參與,而且辯題都是比較高大上、偏重于理論性的,對于實踐能力的培養用處不大。而模擬法庭畢竟帶有表演性,學生更看重表演的效果卻往往忽略法律適用本身,再加上一場模擬法庭也就短短一個多小時,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較為精準地走完整個庭審程序,更別提實體法的準確應用了。在模擬法庭演練中,本來繁瑣的庭審程序只是走過場,本來復雜的實體法運用也僅僅是點到為止。此外,中期實習和畢業實習形式單一,無法實現實習目的。在實習單位,學生從事最多的實習工作是幫助整理卷宗、干些雜活兒,在整理案卷的過程中翻翻卷宗,而旁聽庭審的機會少之又少,根本起不到實質性效果。課外實踐教學的缺陷在于:模擬法庭、課外實習等實踐方式要么純粹是“演戲”,要么就是給法律部門無償當“小工”,根本沒有從真正意義上踐行法律運用。
三、唐山學院大學生法律援助服務對法學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價值
目前來看,唐山學院法學專業實踐教學環節存在著弊端,嚴重影響著法學專業的繼續發展,我們必須開拓創新尋找出路。2016年成立的唐山學院法律援助服務中心是一個以我院在校生為主體,主要面向我院乃至整個唐山市,無償為大家提供法律服務的學生自治性公益組織,這一組織的運行模式以我院法學專業的教學宗旨為依據,完全符合法學專業的實踐教學需求。唐山學院法律援助服務中心的運行模式是:將學生分組,每組配備一位指導教師,以學生為主指導教師為輔,在指導教師的必要指導下為在校師生免費提供法律幫助。同時,可以借助從事兼職律師工作的“雙師型教師”的職業優勢,與這些指導教師協商,在不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和不影響其工作的前提下,請其將學生帶入自己的工作,使學生能參與整個案件的過程,既踐行了實體法的運用又親身體驗了程序法的運行,以期通過這樣的方式,真正讓學生進行司法實踐,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和法律職業道德。第一,通過法律援助服務,可以幫助學生樹立公正、無私、樂于助人等良好品質,為將來做一名優秀的法律人士奠定思想基礎;第二,法律援助服務的內容包括法律咨詢、法律文書、幫助調解、參與訴訟等,這是學生將所學理論具體轉化的過程,為將來做一名優秀的法律人士奠定實踐基礎。第三,唐山學院法學專業的辦學目的就是要培養應用型法律人才,培養學生的過程就是專業建設的過程,優秀學生越多,正是法學專業辦學能力提升的體現。
四、依托大學生法律援助服務推進唐山學院法學專業實踐教學改革
經過深入調研,并聽取多方建議,筆者認為可以依托大學生法律援助服務來推進唐山學院法學專業的實踐教學改革。具體措施如下:第一,培養一批具有豐富法律實踐經驗的“雙師型”教師,完善唐山學院大學生法律援助服務,為法學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提供平臺。唐山學院法學專業實踐教學環節存在著諸多問題,實踐教學改革面臨著困境,只有創新才能保證法學專業走的更遠。依托大學生法律援助服務組織,將其作為實踐教學環節改革的平臺,是筆者提出的新思路、新構想。就當前情況而言,唐山學院大學生法律援助服務中心已經建立,但僅僅是一年有兩個星期的活動周期,根本無法常年運行下去,而即使是在活動周期也是安排老師和學生坐班而已,根本接觸不到實踐案子。所以,實踐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就是將法律援助服務組織“搞活”,讓它運行起來,而其中的關鍵因素就是人——“雙師型”教師。唐山學院法學專業共有17名專職教師,其中13名教師在唐山各大律所兼職,都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這些教師是實踐教學改革的中堅力量。學院應該將這些優秀教師組織起來,調動教師的工作熱情,讓他們積極參與到法律援助服務中心的工作中來。鑒于此,唐山學院法律援助服務中心應該成為一種常設性公益組織,法學專業應該將其運行為專業實踐教學基地。第二,根據法律援助服務的客觀情況和實際要求,修訂完善法學專業實踐教學大綱,結合不同學習階段制定和規劃實踐教學內容,把實踐教學強制性地納入法學本科的人才培養計劃。現在,各大高校學生的學習熱情普遍有所下降,學院有必要采取一些強制性手段介入,盡可能強迫學生“動”起來。目前,學生的課外實踐課程主要集中在開學初兩周或者學期末兩三周,這樣的教學安排存在著實踐課程斷檔的問題。實踐課程是一門長期課程,實踐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不能間斷的過程,這絕不是三兩周就可以完成的工作。因此,筆者建議:修訂實踐教學大綱,將實踐教學環節安排四年八個學期,從進入大學時開始一直到畢業時止,這四年當中為每一位學生配備專職“雙師型”指導教師。同時,因為學生所在的年級不同,所以在教學大綱中分年級分階段分教學內容分別進行實踐教學規劃,安排學生結合自己所學的課程內容進行實踐。對于大一新生來說,他們才剛剛接觸法律,沒有能力撰寫法律文書,也不可能為當事人提供法律咨詢,所以他們這個階段的實踐課程內容是多聽多看而不是多做(參與到師兄師姐的實踐課程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整理材料、旁聽咨詢、幫助做筆錄等等);對于大二學生而言,他們已經接觸到了部門法律,并且也開設了文書寫作課程,所以他們這個階段的實習課程內容是多聽多看多做(繼續參與師兄師姐的實踐課程,在繼續大一實踐工作的同時,參與簡單司法文書的寫作、為一些簡單案件提供咨詢服務等等);而對于大三學生,其基本上已經學完大部分的常用法律課程,對三大實體法和程序法有了深入的了解,所以他們這個階段的實踐課程內容是多做(這個年級的學生是法律援助服務中心的骨干力量,他們要鍛煉自己在法律咨詢、撰寫法律文書、給指導教師做助理等等方面的能力,希望盡快能夠獨當一面);對于大四的學生而言,他們面臨著許多實際問題需要解決,也需要完成相應的畢業作業,所以他們在這個階段的實踐課程內容是必要的輔助工作(為師弟師妹提供必要的幫助,著重處理重大、疑難案件)。第三,結合唐山學院法律援助服務組織的特點,完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一是完善對指導教師的考核與管理;二是優化對學生的考評機制。對于指導教師來說,應該將這部分工作納入教學工作量的范疇,作為整體教學工作的一部分,根據學校的相關規定進行考核并根據考核結果給予獎懲。對于學生而言,應該將這部分工作納入學分考核的范疇。根據學校的相關規則進行考核并根據考核結果給予不同等級的學分。獎勵是對努力付出辛苦的尊重,要想使法律援助服務組織良性運行下去就必須建立獎勵機制,具體的獎勵辦法可以在實踐操作中不斷完善。唐山學院正處于快速成長時期,狠抓教學質量是學院發展的根本,轉換思想、改變傳統教學理念、開拓創新、讓實踐教學工作走出一條切實可行的新路子是學院不斷提升的必由之路,希望借助法律援助服務組織這一平臺,唐山學院法學專業實踐教學改革能取得突破性進展。
參考文獻:
[1]王利明.卓越法律人才培養的思考.中國高等教育.2013(12).
作者:荊培才 單位:唐山學院
- 上一篇:行政立法公眾參與難題及克服
- 下一篇:論網絡言論自由刑法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