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企業國際化現狀與對策
時間:2022-12-24 08:40:45
導語:金融科技企業國際化現狀與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金融科技企業國際化和全球化進程起源于企業最真實的業務發展需求,關于國際化路徑與對策分析也有助于我國金融科技行業的發展乃至于我國金融在國際領域的表現。從國家的角度出發,中國的金融科技企業國際化是國家形象與實力的體現,可為世界創造“中國金融樣本”。一方面,適應中國“一帶一路”走出去倡議,把中國先進的金融科技以“中國樣本”“中國經驗”的形式帶到全世界,提高中國在世界的影響力;另一方面,可帶動全球對金融科技的重視與變革,使中國在世界金融體系的發言權得以提高,可以參與世界金融規則的制定;再者,以美國為核心的金融規則的制定一直以來是公認不利于發展中國家的,中國金融科技的國際化進程,能夠提高金融服務的可得性,進而有助于全球范圍內普惠金融的推進。從產業的角度出發,無論是中國金融科技行業現有的市場規模和成果,還是其去中介化、普惠屬性的天然優勢,都可以使其在引進民間資本、搭建交易平臺、扶助跨國小微企業等方面能夠發揮突出作用,走出國門不僅可以吸收先進的經驗,更可以探求更曠闊的市場空間。另一方面,國內市場狀況的轉變也是中國金融科技企業海外探索市場的動力。
2中國金融科技國際化現狀與路徑
通過對中國金融科技行業中各個業態、各個企業的國際化戰略的調研,可將典型金融科技企業國際化進程總結如下文表1。從表1可以看出,上市、入股、技術出海等都是中國金融科技企業國際化常用的路徑。2.1海外上市。海外上市成了中國金融科技企業爭取國際資本、開拓國際市場的重要選擇。一方面,我國A股上市的要求非常嚴格,而金融科技企業急于上市謀求資本金。另一方面,美國如納斯達克科技股對企業的要求較低、金融市場交易活躍,同時對互聯網企業的認同環境更好。最后,還有的企業因為本身公司架構包含了離岸公司,其在國內無法獲得合法的上市資格,只能尋求海外上市。中國金融科技企業在海外上市,除了能夠快速獲得融資外,還可以利用海外較為健全的上市制度、監管制度,給品牌、治理架構、經營發展帶來幫助。2.2“技術出海”與境外合作。螞蟻金服是技術出海的典例。支付寶的國際化路徑,首先是通過與當地企業合作,對當地相應金融科技企業進行技術輸出,然后視情況進行資本輸出與控股,與境外機構展開全面合作。這樣的方式比較適合東南亞等金融體系相對落后、普惠金融需求旺盛的國家和地區,除了移動支付以外,消費金融、互聯網基金、互聯網保險都是特別適用的金融科技產品。也有的金融科技企業選擇直接與海外機構合作,如2018年,品鈦與新加坡大華銀行合資成立華鈦科技私人有限公司,拓展東南亞市場,該公司主要為金融機構和商業企業提供智能金融解決方案。通過與當地機構合作,可以迅速地實現組織機構和科技能力的本地化,在獲取區域資源方面占據一定優勢。2.3境外牌照經營。通過獲得境外經營牌照,從而設立海外分支機構或者成立跨國公司也是中國金融科技國際化常用方法。如宜人貸和陸金所,獲得境外牌照后在境外開展業務。由于世界各國對金融牌照的管理方式不同,即使是新興的金融科技企業,本質還是金融,在境外申請牌照時也必須以金融企業的身份對待。實施“完全監管”的國家如歐盟成員國、美國、俄羅斯等地對牌照要求很嚴,實施“離岸監管”的國家如塞舌爾、瓦努阿圖、伯利茲等要求較為寬松。若中國金融科技企業選擇通過境外牌照路徑國際化,建議選擇類似新加坡等金融秩序穩定、金融市場條件較好的國家,成功申請到境外牌照,就可以合法開展業務,還可以真正加入到其他國家的金融體系中,獲得更多的合作伙伴和發展空間。2.4中國游客與華人華僑。依靠中國人境外游和華人華僑推廣使用中國的金融科技產品已經成為最便捷、最常用的國際化手段。以境外消費為支點,中國的金融科技企業可以逐漸打開海外市場。如支付寶、微信支付和拉卡拉早期就在積極拓展中國境外游常去目的地的商戶,為游客提供境外掃碼支付等服務,加強境外商戶對中國金融科技的理解和使用,使中國移動支付產品迅速普及。通過中國游客與華人華僑的路徑進行國際化的顯著好處在于接受度高、普及速度快,可以迅速打開海外市場。不過這應該作為中國金融科技企業和產品走出去的“試水區”“沙盒”,而不應該作為國際化的最終目標。2.5金融產品“進出口”。P2P網絡借貸、眾籌跨境經營的一個方法就是把資產端/項目端的產品進行“進出口”。進口指的是如宜人貸等企業將美國的債權、基金等資產引入到國內投資,出口指的是將我國的項目引進到國外投資。目前“進口”產品正在逐步增多,而能夠將我國的資產端產品“出口”至國外的情況非常少,罕有成功的,這當然受限于金融科技企業的海外經營資質等、當地監管等問題。想要“進出口貿易”順暢,離不開市場與政府等重點機構的通力合作。
3中國金融科技國際化發展對策
3.1發展監管科技降低企業合規成本。中國金融科技企業國際化的第一個重大障礙體現在監管和政策風險上,國內的金融科技監管還不夠完善,海外市場監管政策更復雜。以跨境眾籌為例,每個國家關于合格投資者的概念就有所不同,對“信息披露”也有各式各樣的規定,企業國際化道路可謂風險重重、舉步維艱。在此背景下,眾多業界和學者提出“監管科技(Regtech)”可用于輔助金融監管。國際金融協會將監管科技定義為“為金融機構提出的旨在解決監管合規挑戰的技術解決方案”。金融科技企業可以應用監管科技應對動態的監管要求,進行持續合規,從而降低合規成本:監管機構運用監管科技更有效地提升宏微觀監管的水平和效率。我國在《中國金融業信息技術“十三五”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了監管科技的重要性,并且相關部門已經開始在風險控制、反欺詐、反洗錢和打擊內幕交易等領域應用監管科技。更重要的是,技術無國界,監管科技的發展、跨國監管科技的協作不涉及國家利益沖突,企業可以利用國外先進的監管科技輔助合規;中國可以與其他國家監管機構就監管科技進行交流和合作,加強國際監管合作提升識別、防范和劃界金融風險的能力,防止出現跨境監管套利,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根據調查,美國、加拿大、英國、瑞士、荷蘭等國都已經開始發展監管科技相關產業。最后,金融科技跨國監管尚屬空白,因為我國在金融科技行業內在世界范圍內也是保持領先態勢,可以嘗試通過金融科技企業的國際化契機,加入到世界金融監管體系中,為發展中國家發聲,成為金融科技跨國監管的主導者。3.2“一帶一路”助推企業國際化進程。緊隨“一帶一路”倡議,企業可以通過合作共贏的方式輸出中國金融科技產品和模式。“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一共有65個,東南亞國家就有18個,同時有48個發展中國家的人均GDP不到世界平均的一半,這些中低收入國家面臨著嚴峻的扶貧減貧任務,金融市場不發達,但經濟增速更快、外商投資環境更寬容,其適合具有“普惠金融”屬性的企業前去探索。通過“一帶一路”將中國金融科技企業帶出國門,目前有線上、線下兩條路徑。線下路徑即與傳統金融機構合作、輔助開展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線上路徑更為開放,可以通過eWTP(電子世界貿易平臺)、跨境電商等貿易的形式將金融科技產品與服務帶出國門。如杭州就可以與“網上絲綢之路”尤其是跨境電商產業對接,依托于跨境電商的真實貿易開展服務,首先服務于小微企業支付業務,逐步拓展至貸款、征信等各類金融科技服務。3.3提升企業實力,選擇最優國際化路徑。根據中國金融科技企業走出去的路徑分析,不同的路徑適合市場規模不同、產品經營領域不同的企業,如圖1所示:走全市場經營的企業,應該致力于在國內外發展出企業產品生態圈,如螞蟻金服的全球收全球付項目就立足海外布局,建立移動服務生態圈。走細分市場經營的企業,更應該注重自身產品和技術的深耕,如率先開展眾籌國際化業務的投壺網,專注于醫療健康產業,業內有豐富的資源,能夠得到國內外的最新專利和知識產權,對開展國際合作有很大的優勢。第三條路徑是合作出海,但因目前我國金融科技企業與傳統金融企業、電信運營商、政府機構等各自為政,未能進行深入合作,競爭關系大于合作關系,所以還沒有可考的合作出海案例。其實合作出海是一個順應金融行業發展的大趨勢,如中國建設銀行已成立首家全資金融科技公司,企業可以尋求與類似金融機構合作的機會。
作者:申睿 單位:浙江金融職業學院
- 上一篇:高校管理育人挑戰與對策
- 下一篇:目標成本管理在企業經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