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糖尿病患者護理效果分析

時間:2022-08-06 10:34:39

導語:妊娠糖尿病患者護理效果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妊娠糖尿病患者護理效果分析

大多數孕婦會在妊娠期間患上糖尿病,即妊娠糖尿病。妊娠糖尿病是指孕婦在妊娠前糖耐量有潛在的減退現象或糖代謝正常,妊娠期間才產生的糖尿病。雖然孕婦糖代謝大多數能在產后恢復到正常水平,但會大大增加孕婦將來患2型糖尿病的機會。妊娠糖尿病若不能得到良好的控制,會增加早產、流產、羊水過多、巨大兒和死胎的發生率[1-2]。所以,妊娠糖尿病患者應該要比平時更加注重全面基礎的護理。此次研究通過對妊娠糖尿病患者實施基礎護理管理的方式,取得了良好的護理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5年8月~2016年11月在我院就診的妊娠糖尿病患者62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依據數字表法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31例,且患者均已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其中,對照組年齡22~34歲,平均年齡(26.28±2.21)歲,孕周21~38周,平均孕周(28.99±2.46)周,初產婦有21例,經產婦有10例;研究組年齡23~35歲,平均年齡(26.67±2.13)歲,孕周21~38周,平均孕周(27.36±2.75)周,初產婦有22例,經產婦有9例。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1.2護理方法。予以對照組一般護理,予以研究組基礎護理管理,其方法如下:(1)健康知識宣傳:將健康知識教育宣傳手冊發放給孕婦及其家屬,并鼓勵其平時多閱讀一些有關妊娠糖尿病的刊物和書籍,提升孕婦及其家屬對妊娠糖尿病的監測能力,然后將妊娠糖尿病的發病原因、診斷標準、治療方案和治療中需注意的事項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詳細的講解,以此提升其對疾病的認知,并產生自我控制血糖的意識。(2)心理護理:護士要用熱心積極的態度來對待患者,溝通和交流時要多站在對方的角度上思考問題,及時疏導患者焦慮、憂愁等不良的情緒,并將不良情緒在治療會產生的影響告訴患者,使其能夠保持心情的舒暢,增強其對治療的信心。(3)飲食護理:根據患者自身的條件,制定針對性的飲食計劃。妊娠糖尿病患者飲食要注意少量多餐,每餐要做到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的合理搭配,菜譜應多樣化,分量要均勻。糖尿病患者可以少量進食一些如黃瓜、西紅柿、蘋果等糖分含量較少的水果,要多食用蔬菜和粗纖維食品,禁止食用動物性脂肪、高淀粉、高油脂的食物。還要在飲食中搭配足夠的精蛋白食物,如豆制品、魚類、蛋、瘦肉、奶等。(4)運動護理:根據患者自身的條件,進行合理的運動安排,可在每餐結束后讓孕婦散步0.5~1h,以患者不感到疲憊為適宜。每周還可以進行兩次如瑜伽、爬樓梯、跳舞、有氧健身操等動作輕柔的運動,但注意要在飯后2h之后進行,運動前可以先做一些熱身運動,如緩慢的拉伸,熱身后再開始進行鍛煉。1.3觀察指標。護理后,對兩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飯后2h血糖進行對比。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實施護理后,兩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飯后2h血糖均有明顯的改善,但是研究組的各項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3討論近年來,由于一些不合理的營養生活方式的產生,導致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糖尿病孕婦的臨床經過很復雜,醫學上認為孕婦在孕周增長的過程中,其體內胰島素的需求量和各種拮抗胰島素的分泌會增加,從而產生糖尿病。該疾病極有可能通過胎盤,刺激胎兒胰腺,從而引發高胰島素血癥,高胰島素血癥會使胎兒產生一系列病理和生理上的改變,且會提升孕婦并發癥的發生率[3]。該疾病如果不能得到規范化的管理,將會對孕婦及胎兒的健康產生嚴重的損害。本次研究通過采取基礎護理管理方式,首先要讓孕婦及其家屬對疾病有正確的了解,并及時與患者進行溝通和對話,從而減少孕婦的心理壓力,使其能夠保持良好的心態配合治療,然后對患者的飲食和運動進行科學有效的計劃安排,能指導患者保持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從而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糖。研究結果顯示,采取基礎護理管理的研究組,其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飯后2h血糖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且效果相比于對照組更加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在妊娠糖尿病患者的治療中通過實施基礎護理管理能有效改善血糖狀況,值得臨床借鑒及推廣。

3預防并發癥的出現及處理措施

3.1出血。3.1.1預防措施。(1)注射前按摩局部皮膚2min,直至皮膚發紅;仔細尋找注射部位,防止血管被刺破(如果針頭刺破血管,立即拔出,棉棒壓迫穿刺口后,換部位注射);(2)注射全程始終保持皮膚皺褶狀態(特別對于年老體弱極度消瘦的患者,注射時皮褶要保持一定的高度);垂直進針約1cm(根據患者體脂情況選擇注射深度),避免過淺(進入淺筋膜)或過深(進入腹外斜肌);注射完畢停留3~5sec,垂直(沿注射角度)拔出注射器。注射完畢后保持捏起皮膚,以3個手指用棉球壓迫,注意不要移位,以皮膚下陷1~1.5cm為宜。若無凝血功能障礙,注射后一般壓迫時間為5min,凝血功能障礙或大劑量使用抗凝劑者可適當延長局部壓迫時間并加大力度。注射后不要用力按壓注射部位,避免揉搓,以免引起皮膚毛細血管破裂出血,禁止熱敷,防止血管擴張出血;(3)氣塞技術結合局部涂抹脂肪酸酯可以有效減少皮下出血發生[3]。3.1.2處理措施。(1)小于5mm的局部小血腫可選擇自行吸收;(2)局部應用云南白藥貼敷或水膠體透明貼外敷;(3)血腫形成時,立即報告醫生,局部按壓30min,防止繼續出血,隨即毛巾包裹碎冰塊局部冷敷(注意防止凍傷);(4)血腫很大,經上述治療仍不能吸收,可用無菌注射器抽吸或給予皮下血腫切開清除術。操作完畢后使用無菌敷料加壓包扎。如一次抽吸不凈,可多次抽吸,直至血腫消退。3.2硬結形成。3.2.1預防措施。(1)注射前囑患者放松,以免皮膚緊繃;(2)仔細觀察患者以往的注射位置,穿刺點之間距離應>2cm,左右交替,注意避開炎癥、瘢痕、皮膚破損處;(3)注射藥量不宜過多,推注速度緩慢均勻,減少對局部的刺激;(4)嚴格無菌操作,防止穿刺口感染。3.2.2處理措施。(1)停止繼續在此部位注射;(2)硫酸鎂熱敷;(3)傷濕止痛膏或土豆片貼敷;(4)云南白藥與白醋調和外敷。

4討論

由于老年重癥患者毛細血管脆性增加,皮膚松弛,皮下脂肪較少,大多長期口服抗血小板或抗凝藥物,導致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并發癥,尤其是皮下出血風險顯著增加[4]。另外,由于老年重癥患者罹患多種慢性病,精神狀態過于緊張、焦慮,常常給護理工作帶來挑戰[5]。因此,護理干預對于減少老年重癥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并發癥的發生率尤為重要。作為護理人員,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過程中應該熟練掌握操作流程,嚴格執行操作規范,及時觀察患者接受皮下注射后是否出現并發癥,做出準確判斷并給與相應處理。我們通過比較不同性別、年齡、病種之間老年重癥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并發癥發生率的差異,總結護理預防及處理此類并發癥的措施和經驗,有效降低了并發癥的發生。另外,由于老年患者易于產生對疾病和死亡的恐懼,以及對社會、家庭生活狀況的不滿,護理人員不僅要依靠精準的操作技術消除患者的疑慮、增進信任、提高依從性,更需要增加人文關懷,切身為患者減少痛苦,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

參考文獻

[1]劉華敏.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鈉致不良反應原因分析與對策[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0(06):62-64.

[2]唐文娟,季梅麗.老年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PCI術后磺達肝癸鈉注射皮下出血觀察[J].護理學雜志,2015(15):7-9.

[3]侯新蕊,唐素美,李榕彬.老年冠心病患者低分子肝素注射策略對皮下淤血和疼痛影響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09):112-113.

[4]楊林,陳潔,蘆丹,等.老年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不同按壓方法效果觀察[J].護理學雜志,2010(01):52-53.

[5]金大鵬,王文豐,趙秀娟,等.人性化護理老年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致皮下淤斑的應用[J].河北醫學,2017(05):863-865.

作者:寧靜 張紅梅 關曉英 單位:1.大慶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2.大慶油田總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