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腦出血護理論文
時間:2022-02-28 05:35:00
導語:高血壓腦出血護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高血壓腦出血的發病原因
高血壓腦出血的發病原因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1)長期高血壓使腦小動脈形成微動脈瘤,主要分布與基底神經節豆紋狀動脈供應區及橋腦,在血壓驟升時,微動脈瘤可能破裂而引起出血;(2)高血壓引起的腦小動脈痙攣可能造成其原端腦組織缺氧壞死,發生點狀出血和腦水腫;(3)腦動脈的外膜和中層在結構上遠較其他器官的動脈為薄弱,可能是腦出血比其他內臟出血多見的一個原因;(4)高血壓可加重、加速或導致腦小動脈玻璃樣變或纖維樣壞死,它使血管內膜大為削弱,促使形成夾層動脈瘤,繼而破裂出血。
2高血壓腦出血外科治療進展
2.1病因及診斷長期高血壓是導致高血壓腦出血的最常見的原因,主要病變血管為直徑100-400微米的腦穿支動脈。腦穿支動脈以直角發自供血動脈,無側支循環,所以血壓升高時無分流血管。隨血壓的升高,穿支動脈出現Charcot-Bouchard(粟粒狀)動脈瘤,從而易出現腦出血。豆紋動脈、丘腦穿支動脈、中腦周圍基底動脈分支、小腦上動脈及下后動脈供血區均是高血壓腦出血的高發區。其他最主要的病因是動脈瘤和動靜脈畸形及其它血管畸形、腫瘤。
CT檢查是早期診斷的關鍵,它能清楚地區分是出血還是缺血性卒中,動脈瘤能確定出血量的大小和部位,顯示引起腦出血的結構異常,如動靜瘤、動靜脈畸形和腦腫瘤,還可顯示并發癥,如腦病、腦室內出血或腦積水。應用造影劑能進一步顯示可疑的血管畸形。MRI和MRA和其有效檢查方法一樣有助于查明血管畸形和動脈瘤等病變。MRI診斷海綿狀血管畸形明顯優于CT及血管造影,并能提供有關腦出血時程的詳細資料。
2.2早期觀察和處理
2.2.1術后高血壓機體對手術創傷和疼痛等刺激的應激反應,可引起術后高血壓。腹部術后高血壓發生率雖然沒有心臟手術高,但高血壓對已有心腦損傷的患者可引起嚴重的并發癥如左心衰、心肌梗死、高血壓腦病或腦出血,并且還可能引起血管吻合口及創面出血。一般隨著刺激因素的消除,體內兒茶酚胺、醛固醇的代謝排出,術后高血壓很快恢復正常。但如果刺激因素持續存在,可導致血壓持續下降。因此,應加強對術后血壓的監測和應激原的管理。護理措施有:①嚴密監測術后血壓。②及時給予降壓處理,一般首選硝酸甘油。③及時去除應激因素。針對患者的焦慮心理,護士要做好心理疏導;積極緩解傷口疼痛;及時給氧;對麻醉清醒后5~7h仍不能自行排尿的患者應給予積極誘導或留置導尿,以免因尿潴留引起高血壓。④控制輸液量和速度。
2.2.2高血壓的處理大多數腦血腫病人血壓增高。血壓過早降為正常有以下危險:減少腦灌注引起腦梗塞;慢性高血壓病人腦血管自動調節功能耐受了高血壓的狀態,血壓降為正常,腦血流減少;動脈硬化的病人,局部血流狹窄,血壓下降后血流量明顯減少。所以高血壓的處理應該保守,只有當平均動脈壓MAP>16.7~18.0kPa(125~135mmHg),或舒張壓>16kPa才給予處理。
3高血壓腦出血的護理體會
3.1心理護理該類患者大多均為中老年患者,由于起病后喪失自理能力,常有焦急、恐懼、孤獨的感覺。由于病程長,患者多有抑郁或煩躁情緒,這些不良因素妨礙病情的康復,我們應給予耐心而細致的生活護理,多安慰、開導患者,使他們恢復戰勝疾病的信心。
3.2專科護理
3.2.1中樞性高熱的護理應給予物理降溫和氧氣吸人,以減輕腦部耗氧量和增加血氧含量。
3.2.2肢體和皮膚的護理手腕和足躁應置于關節功能位置,各關節受壓部位應托以棉墊,定時給予低幅度、慢動作變換體位和按摩皮膚;當翻向健側時,應墊以枕頭支持患肢,以防關節強直。但發病2小時內只能小范圍的動肩、俘部,以免因翻身而牽動頭部。
3.2.3病情觀察應用脫水劑時應保持快速靜脈滴人或推注,以保證體內高滲脫水作用,隨時觀察血壓和尿量變化,記錄2小時出人水量,定時測T、P、R、BP,嚴密觀察神志、瞳孔變化,保持呼吸道通暢,痰粘稠時予以輕拍背部或吸痰。
參考文獻
[1]賀晶,高英茂,管英俊.等胚胎神經細胞的培養方法及應用[J].細胞生物學雜志,2004.
[2]卜壽山,許金菊.神經生長及其受體與周圍神經系統關系的研究進展[J].皖南【論文關鍵詞】腦出血;外科治療;護理
【論文摘要】高血壓腦出血是一種急性腦占位病變,具有很高的死亡率及致殘率。由于CT問世,神經外科手術器械及手術方法的不斷改進與發展,采用不同的手術方式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報告越來越多,認為手術治療中、重型高血壓腦出血可降低死亡率及減輕致殘程度,提高生存者的生活能力。
- 上一篇:實習護士面臨護理風險論文
- 下一篇:前列腺切除術后護理論文
精品范文
9高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