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出血護理

時間:2022-03-12 10:58:00

導語:產后出血護理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產后出血護理

1產后出血的原因

1.1子宮收縮乏力正常情況下胎兒娩出后胎盤與子宮分離,血竇開放而出血,這時需要子宮平滑肌強烈收縮壓迫血竇使其關閉,使血流減慢血栓形成而止血,由于某種原因導致子宮肌肉收縮不良,就會發生產后出血。子宮收縮乏力是產后出血最常見的原因,約占總數的75%,子宮收縮乏力多見于:(1)精神因素:產婦過度緊張、焦慮和疲勞可導致一系列生理病理反應,如去甲腎上腺素分泌減少,以及其內分泌激素的改變,可致子宮收縮減弱。(2)過多使用鎮靜劑麻醉劑。(3)羊水過多,巨大胎兒,多胎妊娠導致的子宮過度膨脹。(4)多次妊娠分娩使子宮肌纖維減少,結締組織增多。(5)發育不良或合并子宮肌瘤。(6)產后尿潴留:產婦分娩后發生尿潴留是產后常見的并發癥,膀胱過度充盈可影響子宮收縮而發生產后出血。

1.2胎盤因素胎盤剝離不全殘留、胎盤粘連、植入均可影響子宮收縮而出血不止。

1.3子宮破裂及軟產道裂傷見于頭盆不稱,巨大胎兒,疤痕子宮,以及陰道縱隔、橫隔等。

1.4自身凝血功能障礙產婦患有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等疾病,產時產后均可能發生出血。

2產后出血的護理

2.1產后出血好發于異常產及有合并癥的孕產婦,出血來勢兇猛,如搶救不及時,可直接危及產婦的生命。因此,我們要認真做好產前監護,加強健康教育,進行有關高危妊娠因素及產前保健的宣教工作,提高孕婦的孕期保健意識,了解孕期相關知識,教會孕婦自我監測技能,盡可能提高產婦自身保健素質和技能;篩選出高危產婦,于分娩前做好搶救準備。加強分娩監護,注意產婦的休息和營養補充,了解產婦的心理,與產婦多溝通,進行心理疏導,防止產程延長、產婦衰竭等導致產后子宮收縮乏力的因素發生。使用降壓鎮靜藥物,用藥要適量,避免過量,以免影響子宮收縮。

2.2產時監護第一產程要密切注意觀察產程、胎心、宮縮變化,及時發現和處理產程延緩和停滯,如需手術助產或剖宮時做好一切術前準備和預防產后出血的準備,使用催產素要專人守護,認真仔細觀察滴速和胎心、宮縮情況;第二產程要注意胎心變化及科學接生,特別注意保護會陰,防止軟產道損傷,胎兒娩出后立即監測陰道出血量;第三產程注意識別胎盤剝離征象,避免過早粗暴地揉擠子宮或牽拉臍帶,正確協助胎盤娩出,仔細檢查胎盤胎膜是否完整,胎盤娩出后認真檢查軟產道有無裂傷,及時縫合。準確記錄產后出血量,如出血量超過正常范圍,應積極查找原因,并對癥處理,密切觀察產婦生命體征、面色、全身情況,要掌握產婦大出血發生休克的一些癥狀,如口渴、打哈欠、眩暈、惡心、嘔吐、煩躁不安、胸悶、呼吸急促、冷汗、面色蒼白、脈搏細弱、血壓下降等。對有可能發生產后出血的產婦,如合并雙胎、羊水過多、滯產、前置胎盤、胎盤早剝、重度妊高征、經產婦既往有產后出血史者等,可于胎兒前肩娩出后即予肌注或靜滴催產素以促進子宮收縮。轉2.3產后出血發生于產后2h內,預防產后出血的關鍵是加強子宮收縮,因此發現產后出血時,不管原因如何,均應首先按摩子宮,使用宮縮劑加強宮縮,并進一步檢查原因,在產后2h內應嚴密檢查產婦的生命體征及子宮復舊、陰道流血等情況。

2.4產后出血的搶救產后出血易發生休克,一旦發生休克,護理人員一定要冷靜、鎮定,在采取保暖、吸氧、積極促子宮復舊的同時,立即驗血型,采配血,精確測量出血量并詳細作好記錄,建立靜脈通路,迅速有效地補充血容量,密切監測血壓、脈搏、呼吸、皮膚顏色、表情、生命體征變化,保持呼吸道通暢,有效及時地吸氧,流量為4~6L/min,觀察氧療效果,如面色、指甲是否紅潤,呼吸是否平穩;按摩宮底,刺激子宮收縮。協助醫師完善各項檢查,積極預防并發癥的發生。

2.5出血停止糾正休克后,應安慰產婦安靜休息,鼓勵并協助產婦進食,同時密切觀察產婦的血壓、脈搏、宮底高度、宮復情況和陰道流血量,產后觀察2h后無異常可回病房。

2.6返回母嬰同室病房后,護理人員應督促產婦及時排空膀胱,以防脹大的膀胱影響子宮收縮,注意觀察陰道出血情況。說明母乳喂養的優點,協助指導母乳喂養,產褥期囑產婦保持外陰清潔、預防感染。

參考文獻

[1]景英珍.預防產后出血的護理體會[J].基層醫學論壇,2008,(24).

[2]張婷.產后出血介入治療的護理體會[J].中國社區醫師,20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