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內科患者壓瘡預防與治療觀察
時間:2022-12-27 11:03:59
導語:心血管內科患者壓瘡預防與治療觀察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探討循證護理對心血管內科患者預防壓瘡的效果。方法:選取2018年7月-2020年7月心血管內科需長期臥床休息的患者108例,隨機分為兩組,各54例。對照組采用常規性臨床護理;試驗組采用循證護理。比較兩組患者壓瘡發生率及護理滿意度。結果:試驗組患者壓瘡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者及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循證護理對心血管內科患者預防壓瘡具有較好的效果,可明顯提高臨床護理質量。
關鍵詞:循證護理;心血管內科;壓瘡預防;護理干預
壓瘡主要發生于患者長期臥床的過程中,其不僅對患者的正常生活產生影響,還增加了患者的生活負擔[1]。循證護理是一種全新的護理理念,是在護理理論的指導下,不斷尋找科研證據與相關文獻資料作為支持,改善護理方法,將護理理論與護理實踐相結合,全方位為患者提供更好的護理服務,從而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和護理服務滿意度[2]。本文選取59例心血管內科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循證護理干預進行壓瘡的預防,效果較好,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選取2018年7月-2020年7月心血管內科需長期臥床休息的患者108例,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54例。對照組男28例,女26例;年齡31~78歲;疾病類型:冠心病14例,風濕性心臟病13例,心肌梗死9例,高血壓10例,心律失常8例。試驗組男29例,女25例;年齡30~79歲;疾病類型:冠心病16例,風濕性心臟病11例,高血壓10例,心肌梗死6例,心律失常11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方法:⑴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⑵試驗組采用循證護理:①進一步明確循證問題: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基本情況,對患者壓瘡的發生率進行評估,并在此基礎上,制定相應的壓瘡預防方案,實現對壓瘡的合理化防控以及有效處理。②收集循證支持:充分利用現有的數據資料庫,通過數據搜索的方式,在萬方、知網上進行相關研究數據的搜索,實現循證數據的科學收集。同時結合日常工作經驗,對文獻開展系統評價,以保證獲取文獻的真實性、有效性,本次循證共獲取84篇相關文獻。在此基礎上,對文獻資料開展系統性的總結工作,并開展系統性的護理培訓,以保證護理的成效。③開展循證評價:從臨床護理的角度出發,對涉及的文獻開展針對性分級。④循證應用:a.患者在入院接受治療的過程中,需要結合患者的相關情況,掌握患者皮膚狀態,并且耐心詢問患者是否存在皮膚受損的情況,排除高危因素的潛在威脅。b.積極開展健康教育,護理人員需要積極做好壓瘡宣講工作,幫助患者掌握發病機理。c.對患者的治療環境進行營造,例如定時使用清水,對患者皮膚進行擦拭,在擦拭過程中,為避免對患者的皮膚產生刺激,應當避免使用乙醇用品,并且保持擦拭的輕柔;在皮膚護理過程中,可是使用潤膚品,尤其在容易出汗的身體部位,可以適當涂抹爽身粉;對于部分大小便失禁的患者,要及時處理排泄物,并對會陰部、肛門等區域的皮膚進行清理。d.做好體位調節,使得患者保持平臥姿勢,床頭的角度不應當大于30°,當患者采取坐臥的姿勢時,其髖部應當保持30°的屈曲度,同時在足部位置進行軟枕的安放;在幫助翻身或者改變體位時,應當選擇合適的方法,以免對患者肢體產生損傷。e.在患者整個臥床治療的環節,需要按照每2h翻身1次的頻率,對其進行翻身處理,如果護理人員有足夠的精力與時間,可以適當縮短翻身間隔時長,并且對患者進行全身性的按摩,避免局部受壓的情況發生。f.做好患者的飲食護理,增加患者蛋白質、高纖維食物的攝入,對于部分出現肢體水腫情況的患者,則需要控制鈉的攝入量。g.對高危壓瘡患者,每日床頭交接班,詳細記錄患者的皮膚情況,以長期追蹤和觀察;術后加強病房巡視,全面了解患者恢復情況,結合實際情況指導患者合理飲食和運動;做好并發癥的預防和處理工作,及時反應病情變化,促進術后康復;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可能因為害怕、恐懼等問題產生心理問題,護理人員要真誠溫暖地與患者進行溝通。h.做好溫度護理:調節室溫在26℃左右;采取復合保溫措施,將保溫毯放置在患者身下,調節溫度在37.5~39.5℃;將沖洗液與靜脈輸液加溫,溫度控制在37.5℃左右;嚴密監測患者體溫狀況,一旦體溫<36℃,沖洗液與靜脈輸液可加溫到40℃左右;注意監測四肢末梢溫度,肢體其余部位做好保暖措施;通過必要的保暖護理,為整個治療活動營造出良好的外部環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應激反應,保證整個治療的成效。為了避免患者在護理過程中出現感染的情況,在整個護理過程中,應當做好消毒滅菌工作;避免在護理過程中出現皮膚破損情況的發生,例如護理人員可以在患者的關節位置放置海綿等,以減少肢體的摩擦,規避壓瘡情況的發生。觀察指標:評估兩組患者在入院期間發生壓瘡的情況;同時對兩組患者及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進行評估,滿分為10分,10分表示滿意,0分表示不滿意。統計學處理:數據使用SPSS17.0軟件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兩組患者壓瘡發生率及護理滿意度比較:試驗組患者壓瘡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者及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討論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醫療需求的持續提升,應強化醫院護理成效,滿足公眾的護理要求。護理服務作為醫院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醫院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近年來護理理念得到不斷的更新和發展,傳統的護理已逐漸無法適應社會的需求。循證護理是一種全新的護理理念,主要是指在護理理論的指導下,通過護理人員不斷尋找科研證據與相關文獻資料作為支持,轉變護理觀念,以患者為中心,改善護理方法,將護理理論與護理實踐相結合,根據患者的差異制定最佳護理方案,全方位地為患者提供更好的護理服務,從而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和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壓瘡防護是評價護理質量的重要指標[3]。護理管理者應高度重視,研究發生壓瘡的改進方法,積極培訓護士具備風險防范意識,掌握壓瘡護理的新進展,制定標準的壓瘡防護流程,購置新型的護理用具。護士熟悉新型抗壓泡沫敷料的特質,積極跟手術醫生和患者溝通,采用有效可行的防護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壓瘡發生而造成的護理不良事件[4]。使用德濕泰泡沫敷料可使受壓皮膚保持水潤,減少壓力、剪切力和摩擦力,操作省時省力,臨床效果良好,具有臨床推廣使用價值。為更好地提升循證護理成效,消除思維誤區,扎實推進壓瘡護理工作的有序進行,需要從實際出發,對現有的臨床護理方式作出必要調整,以更好地滿足現階段臨床護理工作的相關要求,實現護理成效的提升,護理途徑的優化,促進護理體系的健全與完善。通過循證護理的開展,能夠更好發揮護理人員的主觀能動性,促使護理人員掌握更加豐富的護理知識,不斷完善護理技能,提高自身業務水平,提高護理質量,為患者提供更好的護理服務。預見性護理是在現代護理中所產生,多根據患者病情、檢查結果和以往經驗推斷治療期間易出現的情況,早期做好防范準備,以免突發事件發生后延誤治療時機。這種護理方式,使得護理人員能夠更早地介入到診療之中,充分發揮護理工作的優勢,在患者機體疼痛感的同時,緩解其心理壓力,降低對治療的抵觸情緒,使其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日常活動之中。而且,通過護理人員和患者的交流,還能幫助患者紓解術前負面情緒,減輕心理負擔,保證手術結果,促進身體恢復。隨著社會的發展,循證護理服務將成為新時期臨床護理工作的發展趨勢,從而有效推動我國護理服務的質量,提升醫療機構在人民心中的形象,促進我國醫療服務的快速發展。本研究中,試驗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壓瘡發生率為1.85%,護理滿意度評分為(9.65±0.28)分;對照組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壓瘡發生率為14.81%,護理滿意度評分為(8.71±1.13)分。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結果與楊梅莉等的研究結果相同[5]。說明循證護理可有效預防壓瘡的發生。綜上所述,循證護理干預對心血管內科患者壓瘡的預防效果十分有效,值得在護理工作中應用。
參考文獻
[1]BoneIC.Evidence-basednursing:astereotypedviewofquantitativeandexperimental.researchcouldworkagainstprofessionalau-tonomyandauthority[J].JAdvNurs,2019,3(1):18-23.
[2]張翠芬,趙慧英.38例高齡臥睞患者壓瘡預防的循證護理[J].泰山醫學院學報,2019,31(7):540-541.
[3]霍春穎,李慶印.成人心血管手術中患者壓瘡危險因素的研究[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9(34):3608-3610.
[4]李宛真.循證護理在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8,27(5):37-38.
[5]楊梅莉,于海霞,郭偉.循證護理在心血管內科壓瘡預防與治療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9,17(6):15-16.
作者:韓彩霞 單位:湖南省人民醫院(湖南師范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 上一篇:農田水利渠道施工技術與管理策略
- 下一篇:臨床路徑教學模式在呼吸內科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