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教學中實行愉快教學的思索

時間:2022-04-23 02:22:00

導語:政治教學中實行愉快教學的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政治教學中實行愉快教學的思索

九十年代的中國是一個社會大變革時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帶來了社會政治、思想觀念、教育文化等一系列的重大變化。與此同時,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加強,知識經濟時代日益臨近,都強烈地沖擊著我國的傳統教育。人們在反思傳統教育模式時一種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素質教育以其特有魅力成為時代教育的強音,實施素質教育是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聲,也是廣大中小學生的共同企盼。如何推進素質教育?許多教育工作者為此進行不懈探索,取得了許多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創新教學、愉快教學、自主教育的提出和實施是這些成果中富有啟發性、時代性、實踐性的教育教學理論和方法。本文要論述的是政治課教學中如何實施愉快教學的問題,探索愉快教學如何與政治課這門具體學科教學相結合的途徑。

一、政治課教學中實施愉快教學的必要性

何謂愉快教學?目前理論界對愉快教學是這樣界定的:愉快教學是以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為基礎,以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生主體發展需要為依據,在教學中充分調動教師和學生兩者積極性,使教師樂教、學生樂學,在融洽和諧的氛圍中完成教育教學任務,促使全體學生全面發展。從這個定義上看,愉快教學是教師樂教與學生樂學的統一,其核心是學生樂學,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是關鍵,目的是為了完成教育教學任務,促使全體學生全面發展。簡言之,目的是為了完成教育教學任務,促使全體學生全面發展。簡言之,愉快教學就是要做到“在發展中求愉快,在愉快中求發展。”可見實施愉快教學對于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培養跨世紀人才其意義是深遠的。

愉快教學的提出和實施是對古今中外教育思想發展史中“樂學”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我國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就大興“樂學”之風,其中杰出代表人物就是孔子,他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樂學思想備受后人推崇。北宋的程頤繼承孔子樂學思想,提出了“寓教于樂,適時教學”,“教人未見其趣,必不樂學”的著名觀點,他還主張用歌舞、吟詩、講故事等方式進行教學,開創了如何實施“愉快教學”的教法探索,這對于我們探索研究現代愉快教學教法仍具有借鑒意義。到了近現代,許多杰出的教育家如蔡元培、陶行知等對“愉快教學”也都作了充分的肯定,并加以積極倡導和實施。從西方教育思想發展史上看,“愉快教學”的提出也由來已久,古希臘的雅典就實施過和諧教育,近代的盧梭、斯賓塞等都主張在教學實踐中要實施快樂教育。在現代,西方教育心理學家從研究學生心理為切入點,探索如何實施愉快教育,并進行一系列教改實踐,如:英國的活動教學,法國的自然閱讀教學,俄羅斯的“游戲教學”等,可見愉快教學是非常富有生命力的,有深厚的實踐基礎,是國內外教育改革一個重要趨勢。

愉快教學有其教育學和心理學的依據。從教育學上看,愉快教學是“以人為本”的教育理論和學生主體原則的外化。從教育時代性來看,今天的教育特別要求我們注重人的問題,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情感,挖掘學生的潛能,使學生成為自主能動學習的主人。愉快教學所要研究的是如何使學生以愉快心情,積極主動精神參與學習和思考,從而獲取知識、發展能力、提高品質,在成功中體驗學習和創造的快樂。從心理學上看,愉快教學體現了情智互補法則。每個人都有情商(EQ)和智商(IQ),EQ表示情緒智力,它在人生成功中是非常關鍵的。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喜歡在積極愉快、無憂無慮情境中學習,情緒越好,大腦皮層就處于興奮狀態之中,腦子就靈活,應變能力強,想象力豐富,創造能力越強,學習效果越佳。反之,學生情緒不好,學習缺乏興趣,精神受壓抑,會導致學生思路堵塞,反應遲鈍,影響知識信息吸收,學習效果也很差。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能否開發學生情商喚起學生學習內在驅動力,是教師主導作用是否充分發揮的重要表現,也是愉快教學的重要標志。

愉快教學在我國小學教學實踐中探索得比較早且獲得了巨大成功,但在中學教學實踐中則開展得比較晚。就中學政治課教學而言,目前還僅處于初步研究和嘗試階段,究其原因,其一是長期以來應試教育模式下,政治課作為高考科目,其選拔功能制約了政治課愉快教學的實施。在應試教育模式下,高考成績成了衡量一個學校教學質量和一個教師教學水平的唯一標準,為了使學生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績,教師苦教,學生苦學,大搞題海戰術,學生上政治課成了苦役,毫無愉快可言,更談不上愉快發展了。其二,政治課中政治、哲學、經濟有關概念和理論本身比較抽象,且與中學生實際比較遠,學生理解掌握有相當難度,教師如果單純從教材出發,重在說教,枯燥可想而知的,這也成了一些中學生不喜歡政治課的原因。其三,政治教師的觀念和自身素質問題。一些政治教師仍未擺脫應試教育觀念的束縛,沒有樹立素質教育觀念,教法陳舊呆板,采取“填鴨式,滿堂灌”教學,不能運用現代教學手段,一些教師缺乏教科研意識,自身素質不高,資料不勤于積累,從而影響了愉快教學的實踐和推廣。值得欣慰的是,隨著素質教育深入人心,政治課教學實施愉快教學越來越成為許許多多政治教師的共識,各種研究文章和成功實踐不斷見之報章雜志,政治課教學實施愉快教學日益顯示了其應有的生命力。

二、政治課教學中實施愉快教學的策略

1、煽情

俗話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動才能心動,心動才能思發。煽情是政治課教學中實施愉快教學的一種重要策略。煽情主要采取兩種方式:一是通過挖掘政治課素材本身的情感因素,通過教師富有激情、美感的講解,引起學生共鳴,形成一種良好的心理認同。二是運用教學媒體,如播放錄音、錄像、實物演示等手段,調動學生的感官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學生在精神上獲得亢奮,從而加強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這兩種方式可以根據教材實際情況分別運用,但如果能結合運用,更能達到煽情效果,更能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政治課的教學效果。我聽過一節《公民應履行維護國家利益的義務》的公開課,執教教師先用多媒體播放美國偵察機在我沿海領空撞毀我軍用飛機導致我飛行員王偉下落不明的錄像,播放我國政府出動大批船只巡海搜救場面和我國外交部發言人的記者招待會的實況錄像,然后教師富有激情地說:“同學們,上面的畫面你們看到了嗎?這就是美國的霸權行徑,王偉同志犧牲了,一個年輕的生命在霸權主義的扼殺下凋謝了,祖國不會忘記你,人民不會忘記你,我們不會忘記你。”然后,教師問:“王偉的行為值得嗎?”這時,全班同學情緒高漲,齊聲回答:“值得。”師問:“為什么?”生答:“因為他履行了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利益的義務。”接著,教師導入新課……這節政治課,這位教師上得非常成功,關鍵一點是這位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運用了煽情的策略。通過煽情,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掌握了課堂教學內容,而且把學生內心深處的愛國情感激發出來,達到教育教學目的。

2、引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入門的向導,培養學生對政治課的學習興趣是政治課教學中能否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由于政治課概念和原理的抽象性特點,因此,事實上大多數學生對政治課并不感興趣,這就需要教師在如何培養學生對政治課學習興趣上下功夫。引趣是培養學生對政治課興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實施愉快的教學措施之一。

引趣方式很多,這里著重從三個方面談談政治課教學如何引趣:其一,運用漫畫、典故、小品、笑話、詩詞歌曲等引趣。如講量變與質變關系時,我用“禿頭論證”“愚人吃餅”的典故進行佐證就起到很好引趣效果,它不僅引得學生捧腹大笑,更重要在于通過這一笑使學生明白了這哲理的真諦,提高了學習興趣。其二,激疑引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巧妙設疑、激疑,引導學生去思考、去探索,這既能使學生思維處于積極狀態中,更能促使學生在探索中體驗成功的樂趣。其三,熱點材料引趣,中學生是比較關心社會現實問題和國內國際大事的,政治教師應抓住學生這一特點,在政治課教學中把熱點材料引入課堂。如講價值規律可以引入“彩電價格戰”、“國際石油價格上漲”等熱點材料;講我國外交政策可以引入“中美關系”熱點材料;講“改造主觀世界”可引入“揭批”、“成克杰腐敗案”等熱點材料……

實踐證明,在政治課教學中,通過教師引趣使政治課趣味橫生,增添了教學藝術性和感染力,可以達到提高學生學習政治課興趣的目的。許多政治教師的課很受學生歡迎,這與教師的引趣效果分不開的。

3、運用體態語言

平等、民主、和諧、合作的師生關系對于實施愉快教學是至關重要的。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就是這個道理。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表情冷酷、目光鄙夷、動作粗暴、冷嘲熱諷、大聲訓斥,不僅會影響學生學習情緒而且嚴重的會導致師生關系緊張,影響教學活動正常開展。教師體態語言包括教師的衣著打扮、儀表、眼神、手勢、站立態勢、走動等。飽滿的精神狀態,得體的舉止,適度的語音語速,微笑、點頭、專心聽他說是許多教師通過親身實踐總結出來的達到愉快教學效果的體態語言。微笑代表一種親密關系,是師生關系的潤滑劑。點頭表示接納學生,是一種鼓勵,一種肯定,當學生正確回答教師的提問時,教師點點頭,學生會倍感親切、信心倍增,其內心愉悅是不言而喻的。專心聽他說是一種專注行為,一種傾聽,是教師對學生的尊重,在政治課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創造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的機會,而且還要專心聽他說,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在政治課教學中,正確運用體態語言,發揮體態語言激勵作用對于消除師生關系緊張,增強親和力,活躍課堂氣氛是非常有益的。

4、善于調控課堂時態

教育心理學資料表明,每節課堂可出現三個時態,即:最佳時態、始抑時態、近閉時態。最佳時態約在一節課的前25分鐘,這段時間學生情緒高漲、精力集中、思維活躍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發展學生智力的黃金時間;始抑時態約在一節課的25-35分鐘之間。這時,學生注意力開始分散、精力不夠集中;近閉時態約在一節課35-45分鐘之間,這時學生出現學習興趣低下、無精打采、似聽非聽,一些學生甚至在等下課了。政治課一般被安排在上午第三、四節和下午第一、二節,因此,又導致了最佳時態的相對縮短,始抑時態、近閉時態延長,從而增加了教學難度。因此,善于調控課堂時態,是政治課教學中實施愉快教學所必須加以認真研究的,具體的做法是:一是教師要爭取在最佳時態完成教學中重點和難點,特別是一些重點概念重要原因,盡可能在最佳時態落實,二是采取“視、聽、做”交叉的教學方法,刺激學生感官和調節學生思維,盡可能延長最佳時態。三是留有做的時間增加做的內容,即留給學生動腦、動口、動手時間,特別是近閉時態教師可采取練習反饋、糾錯、討論等,進行討論時,建議嘗試人生AB劇的模式(浙江電視臺每星期日中午播放的節目)。

5、開展社會實踐、社會調查活動,組織學生撰寫政治小論文或時事述評

理論聯系實際是政治課教學的一項基本原則,也是政治課的生命力所在。開展社會實踐、社會調查活動,有利于貫徹理論聯系實際原則,也是政治課教學實施愉快教學的重要手段。政治課教學應充分利用和創造條件組織學生走出教室小課堂,深入社會大課堂,到農村、到工廠、到市場去調查,去觀察,通過社會實踐社會調查,開拓視野、陶冶情操、探索真理、發展能力。同時要指導學生撰寫政治小論文、調查報告、時事述評等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加深對課本知識理解和掌握,引導學生關心人生、關心社會、關心生存環境、關注未來,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健全人格,從而達到在發展中求愉快,在愉快中求發展,真正展現政治課特有魅力。

奮斗著的人生是美麗的,探索的教學是永恒的。政治課教學中實施愉快教學目前尚處于初步探索嘗試階段,因此,上述幾點思考難免有不成熟的地方,敬請同行批評指正。同時更希望能與廣大政治教師共同探索,使這一教學方法不斷成熟,不斷完善,為提高政治課教學實效,推進素質教育而共同努力。